1.根据成语高山流水的古诗有哪些

2.伯牙鼓琴全文翻译

3.描写绘画艺术的成语?

根据成语高山流水的古诗有哪些

六马仰秣的意思猜一生肖-六马仰秣是什么艺术

人物介绍伯牙

钟子期

版本派别山东筝派

河南筝派

浙江筝派

《高山流水》普本琴曲

筝曲

乐曲赏析

成语典故原文1

译文1

原文2

译文2

相关景点高山流水亭

古琴台

调弦亭

另解友谊《列子?汤问》

《吕氏春秋》

《警世通言》

同名词曲

同名电视名曲溯源

人物介绍 伯牙

钟子期

版本派别 山东筝派

河南筝派

浙江筝派

《高山流水》普本 琴曲

筝曲

乐曲赏析

成语典故 原文1

译文1

原文2

译文2

相关景点 高山流水亭

古琴台

调弦亭

另解友谊 《列子?汤问》

《吕氏春秋》

《警世通言》

同名词曲同名电视展开 编辑本段名曲溯源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高山流水油画》黄泰华油画

[1]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伯牙

全名:俞伯牙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方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编辑本段版本派别

做为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 之所以是三个版本,是因为曲调完全不同,而不是演奏技法的不同。

山东筝派

“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派 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 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河南筝派

“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筝派: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浙江筝派

“武林逸韵”的浙江筝派: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 但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曲调优美。在最开始,右手跨三个八度同时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曲中部右手如水般流畅,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后半部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急。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琴曲释义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编辑本段《高山流水》普本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琴曲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筝曲

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

编辑本段乐曲赏析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流水:古琴曲,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编辑本段成语典故

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英文翻译:Mountain and Flowing Water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示例: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清音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红楼梦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近义词:知音难觅

原文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伯牙破琴绝弦不复鼓琴以为是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1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钟子期,伯牙摔破了琴,拉断了弦,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他的知音。

原文2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兮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胡古琴,汤汤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2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原文3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译文3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想着泰山,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会,伯牙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好,就像那汪洋的江河。”钟子期了,伯牙子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详细叙述 1.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俞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俞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俞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2.史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孔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了。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能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编辑本段相关景点

高山流水亭

泰山经石峪有一座高山流水亭,传说是伯牙抚琴的地方。此地风景恰切得诠释了古琴曲《高山流水》

的大神韵。概因此附会于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的故事。

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是武汉的著名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其一。

调弦亭

位于湖北省石首市调关镇之西的荆江南大堤与八一大堤交汇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俞伯牙乘舟自楚都(郢城)东下,因避风雨在此临时停泊。晚上闲来无事,他不由抚琴而歌,开始一曲意在高山之律,樵夫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接着他又弹了一曲意在流水之律,子期则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于是大喜过望,遂与子期结为莫逆之交。两人便在此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

音”的千古美名。民间传说此地就是俞伯牙抚琴调弦遇知音之地,遂命名为“调弦口”,钟子期后,俞伯牙在他坟前将琴摔碎,断裂的琴弦就成了调弦河。早在宋朝年间,人们就在这里修建了“调弦亭”,只是后来由于年久失修而毁于民国。1999年,调关镇人民政府在调弦口闸旁竖立了一座引人注目的“高山流水遇知音”雕像。2006年因加高荆江大堤而拆去。

编辑本段另解友谊

被善意无限夸大了的友谊――《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也做了类似的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秦大路) 《吕氏春秋》虽非信史,但有《列子》记述在前,其内容也并非毫无根据。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荀况在《劝学》篇里也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虽然语近夸张,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 列子

《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这些作品里,有关伯牙的描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例如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习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

《警世通言》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警世通言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秦大路) 《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由此可见,《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 这么说来,友谊倒在其次了。所以本篇称,《高山流水》为千百年来被善意地无限夸大了的友谊。能引起人们无限向往的乐曲和友谊,也许并非故事的本味所在。

编辑本段同名词曲

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浙江宁波市)人。终生不仕。曾在江苏、浙江一带当幕僚。他的词上承温庭筠,近师周邦彦,在辛弃疾、姜夔词之外,自成一格。他的词注重音律,长于炼字。雕琢工丽。 词作有《梦窗词甲乙丙丁稿》四卷。《高山流水》是吴文英的自度曲。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外断肠声,霜霄暗落惊鸿。低颦处、翦绿裁红。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吴中。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后堂深、想费春工。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锺。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编辑本段同名电视

电视剧:高山流水 导演:季 欢

编剧:邱向东 主演: 郭 涛 饰 尚 斌 朱雨辰 饰 尚 勇 于 娜 饰 夏雨荷 小李琳 饰 简 丹 刘 桦 饰 老 鹰 华 子 饰 陆 峰 谭歆柔 饰 张 爽 马恩然 饰 老 魏 李建义 饰 尚雨霖 沈丹萍 饰 简 母 马恩然 饰 老 魏 石小满 饰

伯牙鼓琴全文翻译

原文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先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注释

鼓:弹奏。

听:倾听。

绝 :断绝。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典故背景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简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

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描写绘画艺术的成语?

⑴ 描写音乐,绘画,文学艺术的成语各一个

余音绕梁

栩栩如生

洛阳纸贵

⑵ 形容画技高超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画技高超的成语:

1、栩栩如生、[ xǔ xǔ rú shēng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妙手丹青、[ miào shǒu dān qīng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3、炉火纯青、[ lú huǒ chún qīng ]纯:纯粹。 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4、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5、鬼斧神工、[ guǐ fǔ shén gōng ]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6、活灵活现[ huó líng huó xiàn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

⑶ 形容绘画的成语有哪些

栩栩如抄生 [xǔ xǔ rú shēng]

基本释义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褒义

出 处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近义词

绘声绘色 有声有色 生龙活虎 活灵活现 有板有眼 生气勃勃活龙活现 跃然纸上 维妙维肖

典 故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⑷ 写一个关于绘画艺术有关的句子身上一个成语

栩栩如生

xǔ xǔ rú shēng

解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内活的一样。

出处《庄子·容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雕塑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栩;不能读作“yǔ”。

辨形生;不能写作“升”。

近义词呼之欲出、活龙活现、有血有肉

反义词奄奄一息、半不活、气沉沉

例句大型泥塑《收租院》中;反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农

⑸ 绘画艺术作品打一成语

成语是水墨丹青或妙手丹青

妙手丹青[miào shǒu dān qīng]

解释: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

1.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

《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史记·李斯列传》:“ 江 南金锡不为用, 西蜀 丹青不为采。”《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垩。” 颜师古 注:“ 张揖 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

2.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 唐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3.指画像;图画。

唐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 杨伦 笺注:“丹青,谓画像也。” 宋 陆游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涉江亲到 锦屏 上,却望城郭如丹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4.画工的代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 唐 李白 《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 翻在深宫里。” 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无端士女如云集,也要丹青费笔描。”《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 华夷楼 上。”

5.绘画,作画。

《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 清 周亮工 《题许子韶郁李》:“ 子韶 服道有年,尝弃人间事,闭阁学仙,则丹青伎俩宜非所措意,而工逸至此。” 杨朔 《茶花赋》:“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⑹ 形容一个人画画得非常好,赞扬的语句

形容一个人画画得非常好,赞扬的语句有:

1、炉火纯青:原指道士炼丹成功时的专火候。后用来比喻技艺或属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或做事情达到纯熟的地步。在某领域上造诣十分高。

2、出神入化: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

3、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4、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5、跃然纸上:活跃地显现在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6、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辞〈读聊斋杂说〉》。

7、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8、形象逼真:形容描写或刻画的形象很好,像真的一样。

9、活灵活现:形容描写逼真,使人看到感觉好像真的一样。

⑺ 形容绘画绝妙的成语

妙手复丹青 [ miào shǒu dān qī制ng ]

解释: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出 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造句如下:

1. 大师的这幅画真是妙手丹青。

2. 明月白,汝着实妄负了‘妙手丹青’之盛名。

3. 文史巨擘,或泼墨挥毫,妙手丹青;或举觞吟咏,把盏赋诗,人人奉荆山之玉,个个献骊蛇之珠,华彩盈屋,佳音绕梁,舞姿翩翩,欢情洽洽,诚极一时之盛矣。

4. 甄雨帆绝对是个有才华的人,锦绣文章,妙手丹青,名动天下。

5. 涿郡屠户,薄有家财,妙手丹青,尤其仕女图值是高门间的珍品。

⑻ 描写音乐艺术,绘画艺术,文学艺术的成语

弦外之音 改弦更张 更弦易辙 扣人心 歌舞升平 长歌当哭 莺歌燕舞 轻歌曼舞 高歌猛进 四面楚歌

画蛇添足

惟妙惟肖

活龙活虎

栩栩如生

妙笔生辉

金碧辉煌

不同凡响

重峦叠嶂

举世闻名

盖世无双

高楼大厦

摩天大厦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不同凡响

重峦叠嶂

举世闻名

盖世无双

高楼大厦

摩天大厦

青瓦白墙

美轮美奂

冠冕堂皇

侠客 11:27:11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不同凡响

重峦叠嶂

举世闻名

盖世无双

高楼大厦

摩天大厦

青瓦白墙

美轮美奂

冠冕堂皇

精雕细刻

家徒四壁

八面玲珑

重横交错

鹤立鸡群

三宫六院

深宅大院

笔底龙蛇、笔精墨妙、笔走龙蛇、蚕头燕尾、藏头护尾、沉著痛快、沉着痛快、初学涂鸦、跌宕遒丽、丁真楷草、丁真永草、飞龙舞凤、丰筋多力、凤泊鸾漂、凤舞龙飞、凤翥鸾回、古肥今瘠、鹤膝蜂腰、胡肥钟瘦、画沙印泥、画蚓涂鸦、家鸡野鹜、家鸡野雉、剑拔弩张、矫若惊龙、矫若游龙、劲骨丰肌、渴骥奔泉、渴骥怒猊、渴鹿奔泉、力透纸背、临池学书、柳骨颜筋、龙飞凤舞、龙盘凤翥、龙蛇飞动、龙蛇飞舞、龙伸蠖屈、龙跳虎卧、龙威虎振、龙威虎震、龙骧豹变、龙翔凤舞、龙翔凤跃、鸾回凤舞、鸾漂凤泊、鸾飘凤泊、鸾跂鸿惊、鸾翔凤翥、落纸烟云、绵里裹铁、妙在心手、墨债山积、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怒猊渴骥、飘飘欲仙、飘如游云、群鸿戏海、如锥画沙、入木三分、善书不择纸笔、唐临晋帖、铁画银钩、唾玉钩银、汪洋大肆、汪洋闳肆、汪洋恣肆、文采炳焕、下笔风雷、仙露明珠、写经换鹅、心正笔正、学书不成,学剑不成、严家饿隶、颜骨柳筋、颜筋柳骨、颜精柳骨、一字见心、银钩虿尾、银钩铁画、银钩玉唾、游云惊龙、右军习气、虞褚欧颜、臻微入妙

侠客 11:03:03

琴瑟之好、琴断朱弦、 琴歌酒赋、琴剑飘零、琴瑟调和、琴瑟和好、琴瑟相调、琴心剑胆、 鸣琴而治、一琴一鹤、和如琴瑟、 如鼓琴瑟、瑟调琴弄、坐上琴心、彭泽横琴、焚琴煮鹤、北窗之友、伯牙绝弦、单鹄寡凫、动人心弦、改张易调、改柱张弦、胶柱鼓瑟、金徽玉轸、乐分龙赵、六马仰秣、彭泽横琴、破琴示绝、囚牛好音、三叠阳关、丝竹管弦、弦歌不绝、弦歌之音、牙生辍弦、羊体嵇心

⑼ 关于艺术的成语(要分类:音乐类,绘画类,建筑类,书法类

音乐抄类——

成语:

阳春袭白雪

高山流水

一唱三叹

余音绕梁

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绘画类——

成语:

妙手丹青

栩栩如生

神来之笔

画龙点睛

诗: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文学类——

成语:

妙笔生花

文思泉涌

字斟句酌

不落窠臼

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建筑类——

雕梁画栋

曲径通幽

鳞次栉比

鬼斧神工

诗:全凭巧匠弄精神 虎掌葵花一锭银。

书法类——

成语:

入木三分

笔走龙蛇

行云流水

自然天成

诗: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⑽ 求求大家这些成语哪些是描写音乐,绘画,建筑和书法的啊!!~~

音乐:,余音绕梁 绘画:巧夺天工,古色古香,独具匠心,.引人入胜, 建筑:.巧夺天内工,独容具匠心,雕梁画栋,.雅俗共赏 书法:.不落窠臼,.脍炙人口,曲高和寡,.妙笔生花,笔走龙蛇,不同凡响,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