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陋巷箪瓢成语故事

2.一瓢箪缊白青一足碗、能组成什么成语

3.箪食瓢饮是什么意思

4.有关于“安贫乐道”的例子,火速啊,五该晒。。。

5.颜回的故事

6.不幕虚荣的名言

陋巷箪瓢成语故事

箪食瓢饮的故事-箪食瓢饮故事的意思40字

陋巷箪瓢

拼音lòu xiàng dān piáo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他的学生中最喜欢颜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点马上就改正,孔子问为何不去谋个一官半职。颜回说只要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去做官。孔子赞叹颜回箪食瓢饮,住陋巷,不去追名逐利,是一个大贤人。

典故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释义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家境贫寒

近义词箪食瓢饮

示例仆本窭人子耳,陋巷箪瓢,何尝不惯。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二十六首

一瓢箪缊白青一足碗、能组成什么成语

一瓢箪缊白青一足碗、能组成什么成语——一箪一瓢。

一箪一瓢

yī dān yī piáo

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定语、状语;形容生活清贫

近义词箪瓢陋巷

成语故事《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瓢饮是什么意思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 形容 读书人安于 贫穷 的清高 生活 。

成语出处: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成语例句: 而又有 箪食瓢饮 , 足以 不。

繁体写法: 箪食瓢饮

注音: ㄉㄢ ㄙㄧˋ ㄆㄧㄠˊ ㄧㄣˇ

箪食瓢饮的近义词: 节衣缩食 省吃省穿,泛指极度俭缩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邹韬奋《经历》 粗茶淡饭 简单粗劣的饮食请来?与我们同吃这粗茶淡饭

箪食瓢饮的反义词: 大吃大喝 ∶狼吞虎咽地吃已经结束了在餐厅的大吃大喝 ∶指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地吃喝他上馆子,下酒铺,从不敢大吃 穷奢极侈 极端奢侈末世衰主,穷奢极侈。《后汉书?陆康传》 也说穷奢极欲&rdq 大块朵颐 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食前方丈 吃饭时面前的食物占据了一丈见方的地方,极言食物的丰盛,形容生活的奢侈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生活简朴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他的学生中最喜欢颜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点马上就改正,孔子问他为什么不去谋个一官半职。颜回说只要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去做官。孔子赞叹颜回吃的是一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是一个大贤人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poor <live simply on a bamboo dish of rice and a gourd of drink>

写法注意: 瓢,不能写作“飘”。

有关于“安贫乐道”的例子,火速啊,五该晒。。。

解释: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典故:《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举例:劝人~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故事: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矣!”意指,颜回最爱学习。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

颜回29岁头发尽白,32岁就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成语“安贫乐道”、“陋巷箪瓢”、“箪食瓢饮”、“箪瓢屡空”、“迁怒于人”均来自本故事。

意即: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对艰苦的生活泰然处之。

颜回的故事

1、颜回攫甑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看见的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2、颜回不仕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庭贫困处境卑贱,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颜回回答说:“不愿意做官。我有城外的五十亩地,足够供给稠粥;城内的十亩土地,足够穿丝麻;弹琴足以自求娱乐,所学先生的道理足以自己感到快乐。我不愿意做官。”

孔子欣然改变面容,说:“好啊,你的愿望!我听说:‘知足的人,不以利禄自累;审视自得的人,损失而不忧惧;进行内心修养的人,没有官位而不惭愧。’我诵读这些话已经很久了,现在在颜回身上才看到它,这是我的心得啊!”

3、颜回好学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就更加亲近我。”鲁国国君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了。之后再没有发现好学的人了。”

扩展资料

颜回言行一致,孔子称赞他的德仁,说他“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善哉回也”。据传说,当时有的同窗认为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过高,很不服气。有一天,他们出了个点子,想考验颜回一下。见颜回走来,就派人绕道于前,在路上偷偷放下一锭金子,然后躲在一边,远远地看他如何处置。

颜回突然发现了路上闪闪发光的金子,拾起来一看,不禁一愣,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一行小字:“天赐颜回一锭金”。他摇了摇头,把金子翻过来,在另一面也写了一行字:“外财不发命穷人”。写完后,把金子仍放在原处,拂袖而去。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大家从心里更加佩服颜回。

孔子还说过:“我自从有了颜回,在他的影响下,弟子更加亲密团结”。但由于颜回用脑过度,二十九岁时,头发全白,不幸在四十岁病。颜回后,历代统治者都为他封官晋爵,唐朝赠封他为兖公,宋朝封他为兖国公,元朝封他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又尊为复圣颜子。

百度百科-颜回 (孔子弟子;孔门72贤之首;复圣)

不幕虚荣的名言

 安贫乐道: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

故事:

1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矣!”意指,颜回最爱学习。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

颜回29岁头发尽白,32岁就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成语“安贫乐道”、“陋巷箪瓢”、“箪食瓢饮”、“箪瓢屡空”、“迁怒于人”均来自本故事。

意即: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对艰苦的生活泰然处之。

2

司马徽安贫乐道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翻译:

南郡庞士元(庞统)听说司马德操(司马徽)在颖川,特地从两千里之外赶来看望他。到了那里,正遇上司马德操采桑叶,庞士元在车里对他说:" 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哪能窝窝囊囊,做这些妇人做的事呢!" 德操说:"你先下车吧。你只知道抄小路便利,却不考虑迷路的危险。从前伯成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桑枢瓮牖,也不愿做官住毫宅。哪有住在华丽屋子里,出门骑着高头大马,几十个侍女环绕的人,能做出一番伟业呢?这就是为什么许右、巢父慷慨辞让,伯夷、叔齐感叹国家灭亡,饿首阳山的原因呀。即使吕不韦窃取了相国那样的高官,齐景公有四千匹马的财富,也不显得珍贵啊。" 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缘之地,没听到什么高深道理,如果不是亲自敲洪钟、击雷鼓,就不会知道它们的轰鸣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