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寓言故事挖井得一人什么寓意

2.经典哲理寓言小故事

3.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有哪些呢?

4.于是什么意思?

5.挖井得一人原文和翻译

寓言故事挖井得一人什么寓意

以讹传讹成语故事-以讹传讹的寓言故事

寓意是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扩展资料:

一、故事出处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这篇文章已被收入2016年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寓言四则》里(2017年,由于教材调整,《寓言四则》课数上调至22课。朗读人是梓君,孟令仪)。

二、相近寓言故事

1、原文: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

2、译文: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成语“三人成虎”就是从这儿来的。现在人们用它比喻一句谣言,或一件虚假事物,说的人一多,就能使人认假为真。

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百度百科-三人成虎

经典哲理寓言小故事

 寓言故事都是一则人生的哲理,只要你好好的体会理解他你就会明白他的含义。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经典哲理寓言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哲理寓言小故事一:穿井得一人

 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难题。虽然只是开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径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进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当丁氏从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时,他全家人欢天喜地,高兴得合不上嘴。从此以后,他们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哩!?

 村里的人听了丁氏的话以后,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无关其痛痒并不在意的。然而谁也没有留意是谁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以致一个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传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也被惊动了。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搞农田灌溉,现在可以不用了,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活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说明,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

经典哲理寓言小故事二: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经典哲理寓言小故事三:远虑与近忧

 喜鹊的巢筑在高高的树顶上,到了秋天,一刮起大风,窝巢便随树枝摇摇晃晃,简直像要把整个窝巢翻下来一样。每到这时,喜鹊和它的孩子们蜷缩在窝巢中,惊恐万状,害怕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种喜鹊就很聪明,在夏天还未到来的时候,它就想到了秋天,它预料到秋季肯定会经常刮大风,这可真是有远见的喜鹊。为了保障住所未来的安全,它果断地决定立即搬家。于是,它不辞辛苦地寻找安全的处所,终于选中了一处粗大低矮的树桠,这地方低矮踏实,上面有浓密的枝叶遮挡,大风也不可能撼动这个粗大稳固的矮树桠。然后,喜鹊又不厌其烦、不顾劳累地将原来的窝巢从高高的树顶上搬下来,它将那些搭窝的枝条、草叶,一根根、一片片搬到低矮粗大的树桠上,筑起了新居。新筑的窝巢真的是舒适安全,大风再也不会侵犯到这低矮处的树桠上了。

 夏天到了,大树浓密的树阴下真凉快,过往行人都不免要到树阴下歇凉。人们在树阴下一抬头就看到了喜鹊的窝巢,再一伸手,就可以轻易地掏到窝巢中的小鹊或鹊蛋。人们觉得挺有趣的。于是,窝巢里的小鹊或鹊蛋经常被人掏走。小孩子们看到大人这样做,他们也来掏小鹊和鹊蛋。尽管小孩子们个子矮够不着鹊窝,可是他们想办法找来竹竿,用竹竿挑巢里的小鹊和鹊蛋,还互相争抢着。

 可怜的喜鹊这下更遭殃了,秋季还远远没到,它的住所就被破坏得不像样子了。它虽然考虑到了防备未来的灾患,却没想到眼前的危险,结果还是没能避过灾难。

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有哪些呢?

1、穿井得一人的道理: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2、杞人忧天的道理: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扩展资料:

前两则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讲述了自大的赫耳墨斯化作凡人,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问价,本以为是商人的庇护神,自己的雕像价格会很高,没想到只不过是宙斯、赫拉雕像的添头而已。

道理: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狂妄自大的人。

2、《蚊子和狮子》

讲述了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不妨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我同最强大的动物都战胜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道理: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百度百科--杞人忧天

百度百科--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百度百科--蚊子和狮子

于是什么意思?

“于”的意思是“被”,引进主动者。

出处:《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丁家人。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像这样追求听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扩展资料:

寓言成功地运用了“误会法”。它以生活中的趣闻为素材, 以“得一人”这个具有歧义的词语为展开情节的契机, 以众人的盲从衬托宋君的清醒,娓娓道来,既生动亲切,引人人胜,又启发人掩卷沉思,悟出一番治国方略和生活哲理。这种以形见理的论说技巧是很高明的。

这则故事说明了察传的重要性和察传的基本方法。作者的目的是为秦王朝提供借鉴。然而,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即以形象直观的材料提醒人们要理智地对待一切传言, 切断那种“添枝加叶, 以耳代目, 以讹传讹的恶性循环”,这对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是颇有价值的,是社会心理学的宝贵资料。

挖井得一人原文和翻译

挖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挖井,告人曰:“吾挖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挖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像这样得到的消息,还不如不知道。

挖井得一人是一则警示性很强的寓言。讲述的是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得到的消息,还不如不知道。

挖井得一人的寓意:

听到传言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弄清真相;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的笑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传播信息时,我们需要仔细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不要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传言。如果不加思考地盲目传播,会导致信息的扭曲和误导,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在传播信息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对信息进行核实和判断,尽可能地避免传播不实信息。

挖井得一人的故事还提醒我们,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要轻易被外界的言论和观点所左右。在面对谣言和虚假信息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情绪左右,以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传播信息时,我们应该遵循诚信和真实的原则,不要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或个人利益而编造或传播不实信息。否则,我们不仅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还会对自己的声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挖井得一人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谣言、传播和独立思考的警示,提醒我们在传播信息时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避免传播不实信息,并坚持诚信和真实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