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之战>>的经过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小题1: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者甚众。(3分)小题2:蚓无爪牙之利

3.写周瑜的文言文

4.关于三国故事《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经过

倾之烟炎张天-倾之烟炎张天的翻译

赤壁之战

战争日期: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地点: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结果:孙刘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曹操 ;孙权、刘备

指挥官: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曹军约160,000 ;孙刘盟军约50,000

赤壁之战: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至次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之赤壁长江南岸(今湖北蒲圻西北)地区,大败曹水军的著名战略性决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参见曹操统一北方战争),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作向南方进军的准备。七月,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八月,荆州牧刘表病亡,次子刘琮请降,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曹军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省)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省),并率精骑追击南逃的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追及击溃刘备军。刘备退至夏口(今武汉境),曹操继续南下。占领江陵,并乘胜向江东进军。

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监领虎威将军于禁、平狄将军、平虏将军朱灵、破虏将军李典、荡寇将军张、奋威将军冯楷等7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州治在今湖北襄樊市)方面,曹操在江陵(今湖北江陵)、襄阳、樊城等要地留兵驻守,自率主力沿汉水、长江东进。曹操企图先击歼刘备于樊口,然后顺江而下,兼并东吴。

面对当时严峻的局势,刘备决定联吴抗曹,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退至夏口后,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大计。当时东吴部分谋臣慑于曹军号称80万的声势,主张议和,孙权在和战之间犹豫不决。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对当前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刘备虽在长坂战败,但仍有一定实力,现在收拢的部队和关羽的水军精兵尚有万余人,刘琦的部队也不下万人,如果与东吴的军队联合作战,实力相当可观。曹军号称八十万,实际上只有十五六万人,加之后方不稳,远征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只要善于利用曹军的这些弱点,联合抗曹,定能取胜。孙权因而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即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3万精锐水师,与刘备军会合约5万,进驻夏口。是年冬,曹操凭恃军威,骄纵轻敌,拒绝谋臣谏议,亲统大军水陆并进,直逼江南。孙刘联军自夏口溯江而上,与曹军相遇于赤壁。

曹军以步骑为主,面临大江,立刻失去优势,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退长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孙刘联军夹江对峙。为减轻江上风急浪颠,曹操下令用铁链和木板连接战船,犹如城堡,使步骑兵可在上驰骋,以利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意欲谋攻,以求速战,遂采纳黄盖提出采用火攻的计谋。针对曹军连环战船,黄盖派人给曹操送伪降书,并与曹操事先约定投降时间。

十月的一天,黄盖率蒙冲、斗舰10艘,满载易燃的枯草干柴,灌以油脂,外用布幕围住,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另备速度快的走轲,系于蒙冲、斗舰之后,以便纵火后官兵换乘撤离。时值东南风急,黄盖领战船扬帆直驶曹军水寨。曹军官兵见黄盖来降,“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毫无戒备。联军战船接近曹营时,曹军戒备松懈,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者甚众”(《资治通鉴》卷六十五)。在南岸的孙刘联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联军迅疾追击。曹操经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脱,自还北方,留满宠驻当阳,曹仁<守江陵。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赤壁大战后,曹操鉴于失败教训,大治水军,进控江淮。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自任荆州牧,作为西取益州(治今成都市)的基地,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点评: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乘势向江南进军,一举夺占荆州。在此关键时刻,本应集中力量,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图东吴。而他却骄傲轻敌,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以致促成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江南是水网地区,利于水战,而曹军长期在北方征伐,不习水战。曹操在进军之前虽然训练了一些水军,但战斗力不强;在进军中虽然又收降了荆州水军,但军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要同以水军立国的东吴进行水上较量,显然是舍长就短,结果为孙刘所乘,遭到失败。

孙刘联军在赤壁水战中,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不为强敌所吓倒,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冷静的分析,既看到曹操16万大军压境,其势汹汹,又看到曹操后方不稳,部队远来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既看到刘备新败,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战场条件和拥有善于水战的五六万水军,从而具备了取胜的基础。

二、联合抗曹,打击主要敌人。孙权和刘备虽有矛盾,但大敌当前,如果不联合起来,势必被各个击破;而联合起来,就相对地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曹军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迎战,先机制敌。采取这一方针,是符合当时情势的。一则曹操轻取荆州,发展过快,兵力不集中,占领区不巩固,正可乘其立足不稳而击之。二是乘战略要地樊口尚在刘备手中,曹军尚未达成水陆分进合击之际,迫曹军于江上水战,挫败其水军,使其难以顺江东下。三是曹操恃胜而骄,先给以迎头痛击,使曹军上下震惊,混乱被动。

四、以长击短,出其不意。利用擅长水战的优势,对远来疲惫,不善水战而又麻痹轻敌的曹军,出其不意地采用火攻,然后乘敌混乱,迅速投入主力,实施有力的突击,击败曹军。赤壁一战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曹操失败,无力再向江南进军,孙权和刘备则乘胜发展势力,扩张地盘,这就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天下。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九月,曹军亲率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击溃刘备军后占领江陵。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南风。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者甚众。”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幸得张辽,许褚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后果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於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裴松之评论赤壁之战是说:「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赤壁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对於「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争论的焦点是蒲圻说、嘉鱼说与黄州说何者为是,其余四说难以成立。

1. 蒲圻说: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主是说。三种说法,蒲圻说较为可信,因为近年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赞同上述观点。

2. 嘉鱼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3. 黄州说:还有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南阳)挥师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

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当时荆州刘表已,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中国中南部江西省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吴国的大将周瑜、鲁肃与诸葛亮等精辟分析局势,指出曹军兵力虽实有20余万,但有后方不稳、远道劳师、不服水土、短于水战等弱点可乘,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沿长江西进,迎击曹军。曹军不善水战,又值疾疫流行,被孙刘联军阻击于赤壁。战斗力大减,初战受挫,被迫驻守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一带,隔江与联军对峙。曹操下令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命令他致书曹操假装投降,以出奇制胜。曹操自信稳操胜券,戒备松懈。黄盖选择时机派船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延及岸上营寨,曹军伤惨重。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向江陵,兵力折损大半,无力再战,退却而走。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周瑜率军沿江进攻江陵,分别派遣部将甘宁绕道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孙权统领大军东征合肥(今属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刘备领兵追至江陵后回师夏口(今武汉境),沿汉水向北进发以迂回到曹操军队的后方,并分兵抢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尔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小题1: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者甚众。(3分)小题2:蚓无爪牙之利

小题1:霎时间,浓烟烈焰布满天空,烧淹的人马很多。(3分)

小题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4分)

小题3: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3分)

小题4: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4分)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炎、通、焰、张天、定语后置、上、下、寄托、学者、判断句式、通假字、是故、不必、徙、专攻。

写周瑜的文言文

1. 关于周瑜的文言文故事 400到500字 左右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江表传载盖书曰:“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

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

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

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曹公特见行人,密问之,口敕曰:“但恐汝诈耳。

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於前后也。”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

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2. 三国周瑜传文言文原文

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

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

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

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卿还镇丹杨。”瑜还。

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

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

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况操自送,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

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

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

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

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

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

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

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

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

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

男循。

3. 三国周瑜传文言文原文

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

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

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

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卿还镇丹杨。”瑜还。

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

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

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况操自送,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

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

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

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

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

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

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

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

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

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

男循。

4. 求描写,或有关,或有提到周瑜的诗句,或文言文句子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

东吴精兵广,

西蜀多强将。

同舟共济谱一曲,

绝唱:

千百年来犹回荡。

饮酒中军帐,

既生周瑜何生亮?

天下无人出其上,

狂妄:

长江为之翻波浪。

5. 求写周瑜的文章

情倾周瑜曾经,零零碎碎写过不少篇关于周瑜的文章。

那个少年得志的将军成了我无数次午夜梦回的对象。依稀还是梦中,那些骑在白马之上,一身戎装,俊朗不凡的影子统统成了他。

每一次停笔,再翻一遍《三国》,又会觉得对他有了新的认识,那薄薄的几张纸,竟是永远也写不尽他的好与坏,高明与失策。于是,仿佛是注定了的,每一次停笔,都会再次留下遗憾。

他的身影,在想象中愈加高洁。我这个人有一种偏执。

一旦认定了一个人,无论什么事,都再无法改变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就好像那个“金屋藏娇”的故事。

不记得从哪里看来,觉得阿娇很可怜,此后,无论多少个电视版的阿娇多么刁蛮,多少个小说版的阿娇多么无理取闹,我一直认为,是那表面光鲜的金屋葬送了曾经的红颜似水,并怨刘彻寡幸,恨卫子夫狐媚,厌刘陵负义至今。我很清楚诸葛亮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也看见了周瑜的心胸狭窄,暗中冷箭。

可是,无论做多少次选择,我的答案还是不还改变。在他的大仁大义,至情至性中,那多数人都会有的通病简直已渺小到足以让我忽视的地步。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东坡的赤壁怀古成就了我的共鸣。出于朋友之义,孙策后,东吴风雨飘摇之际,他第一个站出来,尊孙权为主上,帮其稳定人心。

如果他有私心,大可以自己登上那个宝座,携兵符以令诸侯……但是他没有。出于夫妻之情,在曹操强大之时,他大可以投靠曹家大树……只要献出小乔。

但是他没有。宁愿在沙场上得重于泰山,也不愿靠出卖妻子活得轻于鸿毛。

他嫉妒诸葛亮,想方设法和其作对,但是关键时刻,他还是能以大局为重,压下个人情绪,共同对敌。我敬佩、倾慕他的一切一切。

然而,老天只给了他太少的时间,36年,仅此而已。在狭窄的时间与空间内,他的才情永远被诸葛亮的光环所掩盖……既生瑜,何生亮?终究是意难平!他的一腔抱负并未实现,却早早离开了人世,在历史长河中,就如一滴小水珠般,没有泛起一丝涟漪。

小乔的周瑜,孙策的周瑜,东吴的周瑜,或许都不完美,但我心中的周瑜,却是天下无双。那样的一个英雄……鄙人拙作。

关于三国故事《赤壁之战》

战争日期: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地点: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结果:孙权,刘备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曹操 刘备,孙权

指挥官: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约160,000 约50,000

赤壁之战: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至次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之赤壁长江南岸今湖北蒲圻西北)地区,大败曹水军的著名战略性决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参见曹操统一北方战争),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作向南方进军的准备。七月,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八月,荆州牧刘表病亡,次子刘琮请降.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曹军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省)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省),并率精骑追击南逃的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追及击溃刘 备军。刘备退至夏口(今武汉境),曹操继续南下。占领江陵,并乘胜向江东进军。

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监领虎威将军于禁、平狄将军、平虏将军朱灵、破虏将军李典、荡寇将军张、奋威将军冯楷等7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州治在今湖北襄樊市)方面,曹操在江陵<今湖北江陵)、襄阳、樊城等要地留兵驻守,自率主力沿汉水、长江东进。曹操企图先击歼刘备于樊口,然后顺江而下,兼并东吴。

面对当时严峻的局势,刘备决定联吴抗曹,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退至夏口后,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大计。当时东吴部分谋臣慑于曹军号称80万的声势,主张议和,孙权在和战之间犹豫不决。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对当前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刘备虽在长坂战败,但仍有一定实力,现在收拢的部队和关羽的水军精兵尚有万余人,刘琦的部队也不下万人,如果与东吴的军队联合作战,实力相当可观。曹军号称八十万,实际上只有十五六万人,加之后方不稳,远征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只要善于利用曹军的这些弱点,联合抗曹,定能取胜。孙权因而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即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3万精锐水师,与刘备军会合约5万,进驻夏口。是年冬,曹操凭恃军威,骄纵轻敌,拒绝谋臣谏议,亲统大军水陆并进,直逼江南。孙刘联军自夏口溯江而上,与曹军相遇于赤壁。

曹军以步骑为主,面临大江,立刻失去优势,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退长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孙刘联军夹江对峙。为减轻江上风急浪颠,曹操下令用铁链和木板连接战船,犹如城堡,使步骑兵可在上驰骋,以利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意欲谋攻,以求速战,遂采纳黄盖提出采用火攻的计谋。针对曹军连环战船,黄盖派人给曹操送伪降书,并与曹操事先约定投降时间。

十月的一天,黄盖率蒙冲、斗舰10艘,满载易燃的枯草干柴,灌以油脂,外用布幕围住,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另备速度快的走轲,系于蒙冲、斗舰之后,以便纵火后官兵换乘撤离。时值东南风急,黄盖领战船扬帆直驶曹军水寨。曹军官兵见黄盖来降,“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毫无戒备。联军战船接近曹营时,曹军戒备松懈,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者甚众”(《资治通鉴》卷六十五)。在南岸的孙刘联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联军迅疾追击。曹操经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脱,自还北方,留满宠驻当阳,曹仁<守江陵。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赤壁大战后,曹操鉴于失败教训,大治水军,进控江淮。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自任荆州牧,作为西取益州(治今成都市)的基地,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点评:此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乘势向江南进军,一举夺占荆州。在此关键时刻,本应集中力量,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图东吴。而他却骄傲轻敌,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以致促成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江南是水网地区,利于水战,而曹军长期在北方征伐,不习水战。曹操在进军之前虽然训练了一些水军,但战斗力不强;在进军中虽然又收降了荆州水军,但军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要同以水军立国的东吴进行水上较量,显然是舍长就短,结果为孙刘所乘,遭到失败。

孙刘联军在赤壁水战中,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不为强敌所吓倒,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冷静的分析,既看到曹操16万大军压境,其势汹汹,又看到曹操后方不稳,部队远来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既看到刘备新败,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战场条件和拥有善于水战的五六万水军,从而具备了取胜的基础。

二、联合抗曹,打击主要敌人。孙权和刘备虽有矛盾,但大敌当前,如果不联合起来,势必被各个击破;而联合起来,就相对地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曹军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迎战,先机制敌。采取这一方针,是符合当时情势的。一则曹操轻取荆州,发展过快,兵力不集中,占领区不巩固,正可乘其立足不稳而击之。二是乘战略要地樊口尚在刘备手中,曹军尚未达成水陆分进合击之际,迫曹军于江上水战,挫败其水军,使其难以顺江东下。三是曹操恃胜而骄,先给以迎头痛击,使曹军上下震惊,混乱被动。

四、以长击短,出其不意。利用擅长水战的优势,对远来疲惫,不善水战而又麻痹轻敌的曹军,出其不意地采用火攻,然后乘敌混乱,迅速投入主力,实施有力的突击,击败曹军。赤壁一战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曹操失败,无力再向江南进军,孙权和刘备则乘胜发展势力,扩张地盘,这就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天下。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九月,曹军亲率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击溃刘备军后占领江陵。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南风。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者甚众。”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后果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於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裴松之评论赤壁之战是说:「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认为乌林之战实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赤壁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对於「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争论的焦点是蒲圻说、嘉鱼说与黄州说何者为是,其余四说难以成立。

1. 蒲圻说: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主是说。三种说法,蒲圻说较为可信,因为近年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赞同上述观点。

2. 嘉鱼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3. 黄州说:还有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