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的翻译,竭泽而渔的翻译文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23 0
  1. 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翻译
  2. 是竭泽而渔还是竭泽而鱼
  3. 关于竭泽而渔的三个历史小故事
  4. 多为别人考虑的文言文
  5. 放长线钓大鱼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6. 李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杀鸡取卵——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解释:鸡活着,就会每天的下蛋,鸡死了,只取出一个卵,然后就什么也得不到。用来形容得到的没有失去的来的更有价值。

成语:杀鸡取卵

竭泽而渔的翻译,竭泽而渔的翻译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读音: shā jī qǔ luǎn?

意思:也说杀鸡取蛋。比喻只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卵:蛋。

出处:希腊《伊索寓言·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例句:不要因为眼前一时的利益而杀鸡取卵,不顾长远的利益。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 排干了塘里的水来***。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将来。渔:***。

出 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翻译:?抽干湖水来***,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

2、饮鸩止渴?[ yǐn zhèn zhǐ kě ] 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鸩(zhèn):毒酒。

出 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翻译: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喝毒酒呢?如果这样的话,东西还没有进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

发展经济不能对***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翻译

城濮之战决战前,晋文公重耳召来狐偃问他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样做才可以取胜?”

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喜好繁杂礼仪的君主,对于礼仪的盛大从来不会感到满足;作战频繁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的使用从不感到满足。您只需也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

晋文公把狐偃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把林地烧光了来打猎,怎能不获得野兽?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的方法,虽说现在可以暂时得利,以后就不能再得利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晋文公最后***纳了狐偃的意见,因而在城濮打败了楚国大将子玉。但是回国以后行赏,晋文公又把雍季的功劳排在首位。

是竭泽而渔还是竭泽而鱼

发展经济不能对***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翻译如下:

一、中文

发展经济不能对***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二、英文

发展经济不能对***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的翻译是: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not exhaust resources and damag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生态环境的概念

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即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土地***、生物***以及气候***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3、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4、当代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水融、相互交织,因而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

5、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

关于竭泽而渔的三个历史小故事

竭泽而渔。

这个渔是打鱼***的意思。整个词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抽干池水,捉尽池鱼。用来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如果用鱼字的话这个成语是有语病的,不通的。

望***纳~

多为别人考虑的文言文

1、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

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2、不留余地

有一年,宰相向太宗建议:不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只要身形高大、体格强壮,都可以应征入伍。

唐太宗批准了这个建议,但奏章却多次被魏征驳回。唐太宗非常生气,于是召集众臣,准备当面训斥魏征。

谁知魏征毫无惧色,并说道:如果把湖水淘干,可以把鱼逮得一干二净,可是明年就没有鱼了;如果把森林烧光,林中的野兽就无处藏身,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

现在把不够十八岁的强壮男子都收入军队,不留任何余地,那么以后的租调杂徭将从哪里去征取呢?说得唐太宗恍然大悟,于是接受魏征的意见并重奖了他。

3、饮鸩止渴

霍谞是东***,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

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权贵们联合起来诬告宋光篡改诏书,皇帝信以为真,就把宋光逮捕,押到京都洛阳,关进了监狱。这时,霍谞才十五岁。

霍谞不相信舅舅会篡改诏书。宋光入狱以后,霍谞十分着急,日夜思考解救舅舅的方法。最后,他决定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申冤。

他在信中说: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他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从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为好比是一个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 (“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

这样的话,食物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经断气了,怎么可能会有人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霍谞说得很有道理,又听说他只有十五岁,对他的胆识颇为赞赏。后来,梁商不仅重审此案,还亲自到皇帝那里替宋光辩白。

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宋光也被无罪释放。从此以后,霍谞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扩展资料:

出处:

1、竭泽而渔

出自《吕氏春秋·义赏》,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sǒu)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译文:使河流干涸而***,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用欺骗和作***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2、不留余地

出 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翻译:这只狐狸眼光亮如镜,但是词锋芒太有利,未免毫无保留地了。

3、饮鸩止渴

出自《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翻译: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百度百科——竭泽而渔

百度百科——饮鸩止渴

百度百科——不留余地

放长线钓大鱼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1. 形容一个人笨、不为以后考虑的文言文是什么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高诱 注:“竭泽,漏池也。”

《明史·文震孟传》:“徐议濬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扁鹊见蔡桓公》:“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 关于为人处事的文言文有哪些

原发布者:维旺(精选)

关于为人处事的名言关于为人处事的名言1、做人要讲是非,但不要太计较利害;做事要讲利害,但不要太害怕是非。对人,要往好处想,往长处看;对事,要往远处想,往大处看。2、做人: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二要谦和为美,多让少争。三要与人为善,切忌骄横。四要仗义疏财,扶危济贫。五要诚信待人,远离是非。3、做人要内外一如,处事要知行合一;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无欺。4、比赛,有胜有负;地位,有上有下;际遇,有好有坏;人生,有得有失。做人要尽力而为,处事要随遇而安!5、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要懂礼仪,懂得尊重人,懂得鄙人者人恒鄙之,敬人者人恒敬之!6、甜言慰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知者不博,博者不说,妙语精言,不多为贵!7、动之以情,待之以礼,立身以德,施众以义。为人以诚,律己以严,处事以恒,助人以爱。做人须懂得:心易服于德,而难服于力!8、大海的浪花靠风吹起,生活的浪花靠人鼓起。做人应积极进取,挑战人生,使人格完美,使真情永恒!9、人以待已为是非,我以待人为对错;人以利已为恩怨,我以利人为取舍;人以得失为得失,我以善恶为善恶;人以地位升浮为亲疏,我以感情真***为远近。14、好话,能引起别人善心;坏话,会激起别人恶念。多说一句好话,多添一分和气。为人就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结好缘。19、做事宁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错误;做人宁可笨些,不

3. 关于人本分,善良的文言文,多多益善

1.富润屋,德润身,

钱能装饰屋子,品德能修身养性.

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

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 求一篇讽刺他人的文言文

僧某献茶(文言文)

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翻译: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那最好的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客来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客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好的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味道如何?"贵客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了."

讽刺的是阿谀谄媚的人和贵客那样的没有什么修养文化的人

5. 有哪些劝人不要和别人一般见识的古文句子

1、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2、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3、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

4、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折枝。

5、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6、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

7、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8、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

9、富贵家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10、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

李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放长线钓大鱼的成语意思

发音: fáng cháng xiàn diào dà yú。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我们不妨看看他们如何活动,放长线,钓大鱼,说不定深水里还有大家伙。”

成语造句:办这种事,要放长线钓大鱼。(罗丹《风雨的黎明》)

成语使用:复句式;作分句、定语;含褒义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从长计议

反义词:竭泽而渔

英语翻译:go after something big with foresight

 1.李渤,字浚之,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九年,以著作郎征之。岁余,迁右补阙。

 时皇甫作相,剥下希旨。渤充吊祭使,路次陕西。渤上疏曰:“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一百余户,阒乡县本有三千户,今才有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约相似。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摊逃之弊,苛虐如斯,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唯思竭泽,不虑无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其逃亡户以其家产钱数为定,征有所欠,乞降特恩免之。计不数年,人必归于农矣。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渤既以草疏切直,大忤宰相,乃谢病东归。

 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十一月,定京官考,不避权幸,皆行升黜。敬宗冲年即位,坐朝常晚。一日入阁,久不坐,群臣候立紫宸门外,有耆年衰病者,几将顿仆。渤出次白宰相曰:“昨日拜疏陈论,今坐益晚,是谏官不能回人主之意,渤之罪也。请先出阁,待罪于金吾①仗。”语次唤仗,乃止。

 宝历元年,改元大赦。先是,县令崔发闻门外喧斗,县吏言五坊使下殴击百姓。发怒,命吏捕之。曳挟既至,时已曛黑,不问色目。良久与语,乃知是一内官。天子闻之怒,收发系御史台。御楼之日,放系囚,发亦在鸡竿②下。时有品官五十余人,持仗殴发,纵横乱击,发破面折齿。台吏以席蔽之,方免。是日系囚皆释,发独不免。渤疏论之曰:“县令不合曳中人,中人不合殴御囚,其罪一也。然县令所犯在恩前,中人所犯在恩后。中人横暴,一至于此,是朝廷驯致使然。若不早正刑书,臣恐四夷之人及藩镇奏事传道此语,则慢易之心萌矣。”

 后因谏,上以渤党发,充桂管都防御观察使。以风恙求代,罢归洛阳。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征至京师。月余卒,时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渤孤贞,力行操尚,不苟合,而茸之流,非其沽激。以言摈退,终不息言,以救时病,服名节者重之。(选自《旧唐书·李渤传》,有删改)

 注:①金吾:类似守卫一类的官职。②鸡竿:一端附有金鸡的长竿。古代多于大赦日树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剥下希旨        希:迎合。

 B.是谏官不能回人主之意 回:改变。

 C.一至于此 一:乃、竟。

 D.非其沽激 非:不是。

 2.以下句子中,全能直接说明李渤进谏“不避权幸”的一组是(  )

 ①摊逃之弊,苛虐如斯 ②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 ③不避权幸,皆行升黜 ④昨日拜疏陈论,今坐益晚 ⑤然县令所犯在恩前 ⑥中人横暴,一至于此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渤在陈述陕西的积弊时,详细列举了渭南、阒乡等县百姓为躲避“摊税”逃离家园的事实。他深刻指出,这种落井下石、竭泽而渔的做法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国家基础。

 B.作为考功员外郎,李渤对官员进行了公正的考评,并以功过衡量他们的升免。对敬宗“坐朝常晚”的毛病,他引咎自责,甚至要求处罚自己。

 C.崔发因抓捕了殴打百姓的“中人”,先是让天子囚系在御史台,接着遭致惨无人道的殴打。李渤直言指出“中人横暴”,是朝廷纵容的结果,如果不加以整治,后患无穷。

 D.李渤品德高尚,不随便附和他人。势利之徒谓其矫情求誉;正人君子却认为他以直言被斥,“终不息言,以救时病”,因而敬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唯思竭泽,不虑无鱼。

 (2)县令不合曳中人,中人不合殴御囚,其罪一也。

 阅读答案:

 1. 答案:D

 解析:非:指责、责怪。

 2. 答案:C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 萧颖士风节(容斋随笔)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高帽(俞樾)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齐书·卢文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史·魏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五代史·李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九(选节)阅读答案附翻译 归氏二贤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陈书·任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知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