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不能上马平乱,文不能下笔千言,不能文不能武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6-23 0
  1. 求上官绾儿简介
  2. 晋武帝司马炎一共有多少个儿子,都被封为什么王?

1. 事事情的事,四字的成语

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事必躬亲躬亲:亲自。

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武不能上马平乱,文不能下笔千言,不能文不能武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事不师古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事不宜迟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

事过境迁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事齐事楚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事以密成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事预则立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事在人为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事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事半功百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事不关己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事不有余谓达到极点。 事出无奈事情出于无可奈何。

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事过景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同“事过境迁”。 事过情迁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事核言直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事缓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

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事急无君子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事捷功倍事情易办而功效很大。 事宽即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

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事宽则圆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

同“事款则圆”。 事款则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

款,宽缓。 事生肘腋肘腋:胳肢窝。

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事往日迁指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事危累卵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形容形势极端危险。

事无常师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事无大小事情不分大小。

形容什么事都管。 事无二成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

事无巨细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同“事无大小”。 事无三不成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

事与心违事实与愿望相违背。同“事与原违”。

事与原违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事在必行事情非做不可。

事在萧墙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大事铺张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大事去矣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

多指***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多事之秋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

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

公事公办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好事多磨磨:阻碍,困难。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

好事之徒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 就事论事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

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临事而惧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七事八事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惹事生非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人事代谢代谢:更迭,交替。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完事大吉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万事大吉吉:吉利,顺利。

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也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

万事亨通亨通:通达顺利。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上门。 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息事宁人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寻事生非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引起***。 询事考言询:查询;考:考核。

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

2. 小偷***装做好事怎么用一句成语形容

居心叵测

jū xīn pǒ cè

解释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出处清·洪楝园《县嶴猿·归神》:“都是这一个狗才设计骗将出来,以为自己富贵之地,是以吾阁部为奇货,居心叵测,天理不容。”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含有贬义。常用来指坏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正音叵;不能读作“ǒu”。

辨形叵;不能写作“巨”。

近义词人面兽心、佛口蛇心、别有用心

反义词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例句此人~;我们应有所防范。

3. 是说有人遇到困难,***装做好事,趁人不注意偷取钱财的成语

口蜜腹剑:基本解释: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拼音读法:kǒu mì fù jiàn

使用举例:这厮~,正所为慝怨而友者也。(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五出)

近义词组:甜言蜜语、佛口蛇心

反义词组:心直口快、心口如一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歇后语:战争贩子唱和平

4. 形容“做事做得很好”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字斟句酌、尽心竭力、一丝不苟

一、精益求精

解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引证: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 《纪念白求恩》

近义词精雕细琢、精雕细镂、千锤百炼、字斟句酌、诚心诚意、尽心竭力、锦上添花、一丝不苟

反义词得过且过、粗制滥造、敷衍了事、望文生义、因陋就简、一无所成、繁文缛节、铺张浪费、不求甚解

二、千锤百炼

解释: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出自:晋·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老炼刚的意图为何,为的就是将它化作绕指柔。”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精雕细刻、百炼成钢、字斟句酌、风吹雨打、风吹浪打、精益求精

反义词粗制滥造、一挥而就

三、字斟句酌

解释: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宋儒积累一生的精力,字斟句酌,所以断定决不是汉儒所能做到的

示例: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字斟句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惜墨如金、句酌字斟、精雕细刻、一字不苟、千锤百炼、一目十行、字雕句镂、句斟字酌、寻行数墨、咬文嚼字、精益求精

反义词离题万里、下笔千言、望文生义

四、尽心竭力

解释:尽:全部用出;竭:用尽。用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出自:汉·马融《忠经·武备章》:“行此六者,谓之有利,故得师尽其心,竭其力,致其命。”

在这六个方面,对他们有好处,所以得到老师尽自己的心,竭尽自己的力量,直到他的命丧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十分认真

近义词竭尽心力、全力以赴、尽力而为、不遗余力、扑心扑肝、尽心尽力、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竭尽全力

反义词敷衍塞责、敷衍了事

五、一丝不苟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上司询问知道,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示例: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近义词谨小慎微、不苟言笑、尽心竭力、精打细算、小心谨慎、小心翼翼、郑重其事、一板一眼、狮子搏兔、矜持不苟、一毫不苟、精益求精

反义词丢三忘四、粗枝大叶、得过且过、马马虎虎、东涂西抹、丢三落四、敷衍了事、草草了事、掠影浮光、偷工减料、浮光掠影、粗心大意

5. 装傻的四字成语

***痴***呆 装傻;***装糊涂。

出处:《海上花列传》第48回:“我有要紧事体请耐来,啥个***痴***呆!”

***眉三道 方言。装模作样。

挢揉造作 矫揉造作。指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揉造作 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出处:《周易·说卦》:“坎,为矫揉,为引轮。”

拿班作势 装模作样。

出处: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凤姐因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

拿班做势 装模作样,摆架子。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75回:“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西沟灞,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那胡歌野词,就拿班做势起来。”

拿腔作势 装模作样。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五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命人点了蜡烛,拿腔作势的抄写。”

拿腔做势 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

拿糖作醋 摆架子,装腔作势。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这会子替奶奶办了一点子事,况且关会着好几层儿呢,就这幺拿糖作醋的起来,也不怕人家寒心?”

忸怩作态 忸怩:羞惭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出处:巴金《谈〈春〉》:“倘使***不能作为我作战的武器,我何必化那么多的功夫转弯抹角、忸怩作态,供人欣赏来换取作家的头衔呢?”

6. ***的四字成语都有啥呀10个

***痴不癫 痴:傻,呆。

癫:疯癫,癫狂。***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

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公济私 ***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力于人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人***义 伪装仁慈善良。

***仁***义 伪装仁慈善良。 ***手于人 ***:利用。

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途灭虢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以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誉驰声 指没有真才实学,靠互相吹捧扬名。

***痴***呆 装傻;***装糊涂。 ***道灭虢 ***: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公营私 ***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同“***公济私”。 ***虎张威 犹言狐***虎威。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眉三道 方言。

装模作样。 ***门***氏 做得像真的一样。

同“***门***事”。 ***门***事 做得像真的一样。

***名托姓 冒充别人姓名。 ***人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仁***意 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戏真做 指戏演得逼真或把***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

7. 把要做的事和准备工作都做完做好了,用四字成语表示

把要做的事和准备工作都做完做好了,用四字成语表示是“万事俱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解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结构复句式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指等待时机

例句我们现在是~,只要机器一来,马上就可以安装了。

上官绾儿简介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陕州人,祖父上官仪是唐太宗时代的名臣,后来因忤逆武则天而被杀,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一道没入后宫,算是带罪执役的犯官家属,受到无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儿随着宫中女官读书识字,十四岁的她就受到武则天的亲自召见,对她的下笔千言赞不绝口,将她留在身边,担任一些文书佐理工作,逐渐参予撰拟诏书,参决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一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了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这时她还只是个19岁的小姑娘。当年她母亲怀她的时候梦见神人送来一杆大秤,占梦的说这预示着上官婉儿将掌握大权衡量天下大事,那时她家是罪臣孤子,谁也不信,想不到竟然成真,武则天掌政前后二十五年,上官婉儿始终追随在她的身边,据说上官婉儿额头上的一道创伤还是她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眉目调情时,武则天醋劲***,一剑砍伤的。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配给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这年已经三十五岁,上官婉儿最爱的还是唐宗室诸王中的李逸,而李逸却爱着武则天的业女武玄霜,最爱上官婉儿的又是长孙泰,长孙泰的妹妹恰好是李逸的妻子,这几人都是朋友知交,在这种不可说!不可说!如之何!如之何!的困境中,上官婉儿对远在天山的李逸写道:

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惆怅久离居。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生女儿。武则天为唐高宗生了四男二女,杀的杀、废的废、放逐的放逐、幽禁的幽禁,惟有最小的女儿太平公主深得武则天的欢心,于是在深宫内苑和朝堂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太平公主美艳而富于权略,心性和行事模式与她的母亲武则天非常相似。

在太平公主十六岁那年,吐蕃国王曾慕名求婚,被武则天搪塞过去,在她二十岁那年嫁给了名门贵公子薛绍,薛绍是城阳公子的第三个儿子,生得一表人才,与太平公主是姑表兄妹,两人情投意合,可惜太平公主命毒,没几年就克死了亲夫,但不久之后,太平公主就抖落了满怀的悒郁与悲伤,重傅脂粉,再披嫁裳,强取豪夺式的成了武攸暨的妻子。

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关系,除了母女身份之后,太平公主还兼任着秘书与智囊的职责,参与有关天下安危的国家大政,更且太平公主还无微不至地为母后物宠,如张昌宗等。至此,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母女,君臣的界限,进入了亲密朋友的范畴。

由于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兵变,武则天垂暮之年终于传位中宗,不久武则天病死,唐宫中最有实权的女人就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了。

唐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前怕狼、后怕虎的柔弱性格,而她的皇后韦后则一心想学婆婆武则天的样子,勾结女儿安乐公主,妄图把持朝纲。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武三思的妻子上官婉儿和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对抗韦后和安乐公主。这本是有利的政治联盟,一个男人却使它迅速瓦解。

这个男人就是一只绣花枕头式的美少年崔湜,由于上官婉儿的丈夫武三思生性鄙俗,整天沾花意草,于是孤零零的上官婉儿就把她的一缕痴情完全寄托偶然相识的崔湜身上,自那天同在御书房办事干下了风流***后,天天难舍难分,上官婉儿时时把崔湜召进宫中,就被长期在宫中出入的太平公主瞧见,太平公主在宫中年纪虽略大一些,但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她又生成有母亲的风流性格,当时见崔湜玉一般的美男子,心中早已有意,便打发宫女瞒过上宫婉儿把他召进寝宫,太平公主欲念是十分大的,虽还同时爱几位王子,但每天都要与崔湜私会几次,终于被上官婉儿看出问题。一气之下投入到韦后的势力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过来,为韦后立下大功。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去,于是率兵攻入武三思府第,杀武三思及武崇训父子。然后进入宫禁,准备再杀韦后、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临危不乱。指挥禁卫军凭险固守,再飞檄武三思旧部入宫保驾、平定了太子的兵变,这件事情之后不久,韦后母女就毒杀了唐中宗,以温王重茂为少帝,韦皇后母女把持朝政,伊然就是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当年状况的重现。

太平公主一面与她们虚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牵制、滞缓她们势力的发展,一方面暗中帮助她的侄儿李隆基。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丰,现再得太平公主的支持。一场兵变,诛杀了韦后母女和上官婉儿,即位为唐玄宗。

上官婉儿死了,她的文学成就却流传下来,她的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与其说开古文复兴气运的是韩愈、柳宗元,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她的诗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用。到了***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序:"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晋武帝司马炎一共有多少个儿子,都被封为什么王?

您要的是上官婉儿吧?!介绍她得从武则天说起

武则天凭借着时势和能力登上帝位,像铁桶一样统治中国几十年。而上官婉儿,14岁开始给武则天当“秘书”,从19岁起草拟“圣旨”等重要文件,百官奏章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上拟办意见,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一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为除武则天以外朝内最具权柄的女人。她追随武氏27年,对武氏个人以及武氏国策的影响很大。她可谓为女皇御前的“巾帼首相”。

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被赶进掖庭宫充为宫婢。婉儿在掖庭宫狭窄的蓝天下长大。

婉儿的母亲郑十三娘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有文学素养,母亲是她第一个老师。婉儿虽身份为奴,但所有的人包括武氏在内,对上官仪的冤狱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廷把聪明颖悟的婉儿送到后宫内文学馆学习。婉儿“天性聪明,善文章”,内廷文学馆宦官老师非常喜欢她,器重她。

宫廷老师讲课以武则天的发展为榜样,大讲特讲武则天的伟大、非凡,使少年婉儿内心无限钦佩。

婉儿把武则天的故事讲给母亲听,郑夫人落下泪来。婉儿不了解身世,把梦想寄托在敌人的身上,“认贼作父”。她又不愿破碎女儿的梦想。她深知婉儿的成长需要有梦想支撑。她不能让女儿怀恨武后,女儿一旦知情而且怀恨,性命便危在旦夕了。她只有自己偷偷流泪。

婉儿渐渐长大,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过人,下笔千言。因为老师的举荐,婉儿14岁时,终于得到武皇后的召见。武则天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

婉儿从掖庭宫走入朝廷,从此跟随这个伟大、非凡的皇后。于是,婉儿的感情和政治、权力紧紧牵系在了一起。

有人说,上官婉儿能成为“巾帼首相”是天生的。传说上官婉儿的母亲郑十三娘身怀婉儿时,梦见有人送自己一杆大秤,解梦者说:“当生贵子,手握天下大权。”新旧唐书的《后妃列传·上官昭容》上也有类似的记载。《新唐书》还记载了一个细节:郑十三娘怀孕时梦见巨人拿着大秤说“拿着这秤可以称量天下”。

当然,婉儿的成长固然有天才的因素,但是真正造就婉儿的,却是武则天,是武则天给了他千载难逢的机遇。她是金子,是武则天让她闪光。她从一个罪臣孤儿到称量天下,她的成长得自于天赋,得自于环境,更得自于武则天。

对武则天,她是矛盾的。这种矛盾伴随了她一生。武则天是她的“杀父仇人”,她注定要恨她;武则天又是她的“教母”,她身边惟一值得效仿的高贵的女皇,又是真正懂她赏识她喜欢她的人。

她14岁成为武则天的“秘书”,几乎是和皇子们一道长大。美丽可人的婉儿,先后被李贤、李显和李旦所爱,但是对婉儿来说,政治永远大于爱情,爱情为政治服务。青春美丽成为婉儿政治的诱饵。以后的岁月,她同武三思、崔湜,同中宗的关系,都谈不上爱情。她也不再眷恋那堪称真爱的关系,都是逢场作戏而已。

女皇开始她辉煌的帝业。婉儿则开始了实际上的“巾帼首相”生涯,但她仍是武则天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近侍奴婢。这年女皇62岁,婉儿26岁。和谐甚至美好的君臣关系却因一个失宠的男宠起了波折,婉儿被黥面——在脸上刺字即毁容。

原来,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被主厌弃。薛怀义深感失恋之苦,大失所望。有一天他沿着宫中的一条密道想求见女皇,婉儿不与通报,将这失宠的“床榻上的君王”拒之门外。薛怀义一气之下,一把惊天大火亲手烧了他为女皇建造的明堂。武则天知道后大怒,认为是婉儿逼薛怀义放火,结果是“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公元695年,武则天称女皇的第5年,她重任委派侄子武三思、上官婉儿修周史,为其歌功颂德。婉儿凭借聪明和多学,在修史的过程中为武三思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让武三思感激涕零,并对这个女人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很深的感情;婉儿敏锐地看到了武氏一族的势力正因女皇而迅速发展,越来越大,势不可挡。她在武三思那里找到了安全感。后来武则天把武三思配给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这年已经35岁。

后来中宗复位以后,大权在握,此时的婉儿已不知何为感情、何为廉耻,她逢迎所有喜欢她、需要她的男人,她又重新恢复了和中宗的亲密关系。她运用自己学自“教母”武则天卓越的控制能力成为中宗的“患难之友”,她自己也在这种给予中获得了“未来”。她不但没有被“一朝天子一朝臣”废弃,反而成了“不倒翁”。中宗封婉儿为昭容,封婉儿母亲郑氏为沛国夫人,又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

婉儿成为武氏集团的“领袖”。武则天死后,在婉儿和韦后的帮助下,武三思摇身一变,成为了堂堂李唐王朝的司空,三公之一,名副其实的***首相;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也进拜司徒,亦为三公。除太尉之外,三公中便有两席被武家强占了去,而且都是实权岗位。

事实上,这时中宗已被皇室的女人们架空。这两个女人就是婉儿和韦后。

婉儿处处争取自己的势力。她不断向韦后进言提高妇女在社会和政治中的地位,为韦后未来成为女皇铺平道路。婉儿将韦皇后称霸的野心点燃。婉儿还不断请求提高公主们的地位,这既取悦了韦后,又笼络住诸公主的心。婉儿让安乐公主坚信她是能够继承皇位的,尽管中宗还有李重俊、李重茂两位皇子,但他们并非韦后所生,这给韦后所生的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在婉儿的帮助下,宫里的权势女人各自拉拢了一批朝官并形成了她们自己的势力。她还心怀叵测贬抑排斥太子李重俊,推举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一族,成功地在朝堂制造吁请废黜太子的舆论。年轻的太子再也不能忍受,公元707年7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当夜突袭了武三思的王府,杀掉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当时,婉儿正在中宗的大殿中与韦后、安乐公主一道陪着圣上博戏。见状,中宗和韦氏大怒,不肯依太子的索要交出婉儿。中宗带上婉儿和他的妻女们匆匆登上了玄武门,以避兵锋。他首先派右羽林军大将军刘景仁速调两千羽林兵士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当叛军来到宣武门下,他便依照婉儿的指令,向门下的叛军高声劝降。叛乱的羽林军当场倒戈,并将太子杀死。

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蔚然成风。中宗又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同一些纨绔子弟鬼混其间,有的人因此而求得***要职。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有染,后被引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被贬外州司马;而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太平公主与她们虚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牵制、滞缓她们势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暗中帮助她的侄儿李隆基。李隆基本来就一直在姚崇、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渐丰,现再得太平公主的支持。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后为玄宗)发动***,起兵诛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并处斩,上官婉儿年仅46岁。***初(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又褒扬她的文章,指令收集上官婉儿的著作,编录文集20卷,叫大手笔燕国公张说(悦)为其题篇作序。序中称上官婉儿“风雅之声,流于来叶”,对其文其人评价很高。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用自己的才能智慧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权力场中纵横捭阖,在危机四伏的宫廷争斗中保持着艰难的“平衡”。这是很多男人和女人都做不到的。但她仍未逃脱厄运,成为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晋武帝(236~290年),即司马炎,晋朝的建立者。咸熙二年(265年)即父司马昭之位为晋王,后代魏称帝。于十五年后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怂恿皇室***不纳税、衣食客,生活荒*无度,不理政务。其死后不久,全国陷入四分五裂的混战局面。

泰始元年十二月,司马炎篡夺了魏朝的天下,建立了晋国,都城在洛阳,历史上根据庙号称司马炎为晋武帝。即位的时候司马炎正值壮年,他很想有一番作为,因此执政比较清明。

司马炎做了皇帝以后,他的妻子杨氏自然就成了皇后。杨氏原名叫杨艳,字琼芝,是弘农郡人。她的父亲名叫杨文宗,曾在魏国出仕为通事郎,母亲赵氏在生下她之后不久去世。她被寄养在舅舅的家里,舅母慈祥仁爱,亲自乳养杨艳,而请他人来哺乳自己的孩子。最后将杨艳抚育成人,待杨艳长大后又回到父亲那里随着后母段氏一同生活。

杨艳长大后出落得异常美丽,而且从小博览诗文典籍,写得一手好字,女红也极为娴熟,可谓是个秀外慧中的好女子。后来魏国权臣司马昭听说了杨艳的名声,便为儿子司马炎娶了杨艳作儿媳,婚后司马炎夫妻关系很融洽。杨艳很被司马炎宠幸,生下了毗陵悼王司马轨、后来的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以及平阳、新丰、阳平三位公主。待杨艳做了皇后思念舅母的情份,便请晋武帝敕封舅舅赵俊夫妇,晋武帝一向对杨艳百依百顺,甚至赵俊的哥哥赵虞也顺便授了官职。赵虞有一个女儿叫做赵粲,也长得楚楚动人。杨艳将赵粲召入宫里陪侍,每天不离左右,即使晋武帝在身边也不回避。一来二去赵粲与司马炎日久生情,杨艳毫不嫉妒,反而劝晋武帝将赵粲纳作嫔妃,并赐号为夫人。

晋武帝对此很感激,其实杨艳别有用意,她想用赵粲作帮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杨艳那样一个贤惠的皇后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大约女人没有孩子前什么都是好的,但一有了孩子便免不了要考虑许多事情。晋武帝后宫美女无数,杨艳害怕自己儿子做不成嗣子。原来杨艳的第一个儿子司马轨才二岁就死了,第二个儿子司马衷和第三个儿子司马东都是比猪还蠢的***。尤其那个司马衷直到七八岁,还不认识一个字,虽然请了无数博学的师傅反复开导,司马衷也是一个耳朵听进去,另一个耳朵跑出来,什么也记不住。长子司马轨死后次子司马衷为实际上的嫡长子。晋武帝知道这个儿子不成材,难以担负国家的重任,就私下对杨艳说起这件事。杨艳很着急,而且极为疼爱自己的儿子,就搬出立嫡以长的古训,晋武帝一向对杨艳宠爱有加,此时听到杨艳的一番大道理也没有了主意。

司马衷九岁的时候,杨艳想让晋武帝立司马衷为太子,但武帝始终很犹豫。杨艳便暗中让赵粲从旁帮忙,赵粲就对晋武帝说:“衷儿年纪还很小,许多贤明的人都是大器晚成,陛下不必担心他不能担负国家重任,现在陛下即后一直没有立储,国家就不能稳定。”晋武帝耳根子很软,这样的话听得多了便信以为真,于是在泰始三年立司马衷为皇太子。后来司马衷到了婚娶的年龄,还是杨艳因为得到权臣贾充的妻子郭槐许多礼物,便蛊惑着武帝为司马衷娶了贾充的又黑又丑的女儿贾南风。司马炎虽认为贾充女性妒貌丑,可是却经不住杨艳的苦苦相求而最终以贾南风做了太子妃。这就给晋朝的灭亡留下了隐患。

杨艳与晋武帝感情笃好,六宫的事情她一个人说了算。后宫的诸多姬妾怕杨艳,往往故意穿着破衣服任意糟蹋自己的容貌,免得被晋武帝看中了惹来大祸。因此晋武帝即位后***只选了一个叫左棻的女子。

左棻是秘书郎左思的妹妹。左思临淄人,字太冲,是一代大文学家。他的家庭时代儒学鼎盛,左思文章写得极好,非常有名的成语“洛阳纸贵”就出自左思的典故。传说左思撰写了一篇《三都赋》,描写魏吴蜀三国都城的繁华,构思了十年才写成,脱稿以后洛阳城争相传抄,一时间洛阳的纸也涨价了。左棻的文***也极为了得,是一个倚马成篇下笔千言的女才子,唯一的缺点是长得过于丑陋。晋武帝爱慕左棻的文***,便将她娶进宫里。但因为左棻的相貌实在平常,武帝不免缺憾,就下令广选天下的绝子。

泰始九年,晋武帝下诏选名门淑女充入后宫。先下书禁天下嫁娶,公卿以下的子女都在应选范围,如果有隐匿不报的一律论罪。豪门贵族不敢违旨,便陆续将亲生女儿打扮好送进宫里。晋武帝与杨艳亲自遴选。杨艳暗中很怀妒忌,只是不表现出来,她将那些长得艳丽的女子斥责为妖冶不端庄,全部赶了出去,只选身材高大、皮肤洁白,且相貌端庄的。晋武帝不好说什么,只好由着她。不久有一个姓卞的女子款款移动莲步进来,这是卞藩的女儿。卞女长得十分美艳,晋武帝看呆了,就用扇子掩住嘴对杨艳说:“这个女子不错。”谁知道杨艳却说:“卞氏是魏室的姻亲,做了三代的皇后,现在如果选了她,怎么好让她屈在卑位?不如不选的好。”武帝知道杨艳的心意,只好将卞女舍弃。不久又进来一个叫胡芳的女子,也是天生的国色。杨艳还是不同意,晋武帝那么有涵养的人也忍耐不住了,愤愤地说:“到底是我选妃子还是你选妃子?”杨艳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凡事中选的女子都用绛纱系住手臂,又选了司徒李胤的女儿、廷尉诸葛冲的女儿、太仆臧权的女儿、侍中冯荪的女儿等几十个。

这天夜里晋武帝传胡芳侍寝,武帝名为皇帝,多年却只有一个杨艳,这夜触到了胡芳果然别有滋味,好像久旱逢甘雨。第二天便封胡芳为贵嫔。晋武帝虽然不宠爱左棻,但因为左棻毕竟先进来的,不想让她抱怨,就顺便也封了贵嫔。改日召幸诸葛冲的女儿诸葛婉,那床上的风韵胜过了胡芳。武帝疼爱非常,将诸葛婉封了夫人,那是仅次于皇后的等级。杨艳因此愁恨交加,不久便卧床不起。

毕竟是结发的夫妻,晋武帝也非常着急,每天来看她,并征了许多名医前来诊治。但回天乏力,杨艳的病情越来越重,已经是有一天没一天的光景了。泰始十年秋,杨艳已经奄奄一息,她垂头枕在武帝膝上说:“妾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美丽动人,希望陛下以备六宫。”晋武帝含泪答应,与杨艳握手为誓,表示决不负约。杨艳就在明光殿里晋武帝的膝上奄然长逝,享年三十七岁。

杨艳临死前还要推荐表妹做皇后其实是为儿子着想,因为司马衷过于愚蠢,地位不是很稳固。晋武帝也看破了她的心思,但因多年的恩爱夫妻,他不忍心违背杨艳的遗言,便将杨芷立为皇后。这时左棻也来凑趣,写了几千字的悼文,大约也想做皇后,以此来打动武帝,但杨艳早先行了一步。武帝看着悼文不免掉了许多眼泪,并重赏了左棻。但左棻始终得不到晋武帝的欢心,每天除了与笔墨为伍,没什么乐趣,渐渐由愁生病,在陋室中消磨余生。

自从杨艳死后,晋武帝虽然悲凄,但心里多少自由了许多。后宫的妃嫔终于可随意召幸而没有顾虑。不久宫里的几个女子都腻味了,晋武帝又下诏***选美女。***选美女的时候禁天下嫁娶,这样后宫女子增加到了五千人。

晋武帝的心思一心扑在女色上。他听说江南的美女与北方不同,娇柔美艳格外令人消魂,就让臣下选了许多江南的美女入宫作婢妾,不分早晚地纵欲。当时吴国灭亡后,宫里许多女子被晋国的将士掳掠回来,所以晋国的都城洛阳一时间美女如云。晋武帝便打起了巧取豪夺的主意,下令将这些美女都送进宫里。将士们不敢抗旨,只好忍痛割爱。

这些玉骨冰肌美女有五千多,晋武帝想挑几个绝色的留下来,但是一个个仔细选验后,看得眼花缭乱,看哪个爱哪个,干脆全部留了下来,将她们分到各宫去居住,宫里住不下这么多,便日夜施工加盖宫殿。这样新人与旧人加起来足有一万多人。晋武帝每日上朝时都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了朝去哪一个美女那里,待一退朝他马上坐上羊拉的车游历宫苑。但是美女太多,他都不知道应该往哪里去,便兴之所至走到哪里算哪里。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只要羊车一停住,立刻有无数的美女前来迎接武帝。***如有中意的美女晋武帝就下车进去,先摆下宴席,吃吃酒唱唱曲,前后左右的佳丽数不尽数。等到酒喝得差不多了,便随手拉几个去床上消魂。

这一万多美女能够接触的男性只有晋武帝这一个男人,都整日整夜盼着与武帝一度良宵。但武帝分身乏术,加上年纪大了精力也有限,就是不舍昼夜也只能惠顾极小的一部分。因此大多数佳丽只能暗中向隅叹泣,其中有些聪明的美女想出一个办法,将竹叶子插在门口,地上洒了许多盐汁。羊生性喜欢吃竹叶,又喜欢吃咸的东西,因此就停下来不走。这些美女就得到了晋武帝惠顾的机会。不久宫里的美女都知道了这个办法,便纷纷仿效,以至于户户门前都插上了竹,地上都洒了盐,谁知道羊比人还聪明,也变得刁猾起来,随意地走随意地停,不再被这些竹盐所诱惑。佳丽们没有办法,只好听天由命了。

武帝夜夜消魂,直弄得筋骨衰颓。杨艳死后两年,晋武帝想起杨艳的遗言,就在咸宁二年将杨芷册封为皇后。杨芷字季兰,小字男胤,十八岁的她长得纤秾合度,并且德性婉顺。册后典仪上,左棻又写了一篇颂,真可谓淡出了鸟,足为天下无趣文人之鉴。

杨芷生了一个儿子,不到两岁就夭折了,此后她再也没有生育。杨芷倒是个美人胚子,而且贤良温婉,不过不分好坏人,心眼儿比杨艳还糊涂。但她与晋武帝的感情一直很好,差不多与杨艳相似。杨芷的父亲杨骏曾为镇军将军,不久因为女儿的关系进任车骑将军,封临晋侯。

太子司马衷妃贾南风生性奇妒,曾亲手杀死东宫怀孕的宫女。晋武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修了金墉城打算将贾南风禁锢在里面。杨芷劝武帝说:“贾充有功于社稷,应当数世宽宥他。贾南风是他的亲生女儿,何况她还小,嫉妒是女人的正常心理,长大就慢慢好了,不要因为一点过失而看不见她的好处。”晋武帝勉强听了杨芷的话。因为贾充这个人精于揣摩上意,当初司马昭活着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基业本来应该是兄长司马师的,因此想传位给司马师的幼子司马攸。贾充则替司马炎说话,称司马炎性情宽仁、有人君的度量。司马昭病危时曾对司马炎说过这样一句话:“最了解你的人是贾公闾。”可以说没有贾充,司马炎也做不了皇帝。所以此时晋武帝不忍伤了贾充,便将贾南风的事搁置不提。

后来杨芷私下里训诫贾南风,不料贾南风不知道杨芷帮她说话,以为杨芷在晋武帝面前说她的坏话,反而暗生恨意。

太熙元年晋武帝病死,太子司马衷继位,历史上称为晋惠帝。杨芷被尊为皇太后,她的父亲杨骏做了太尉、太傅、大都督、总揽中外大权。贾后十分凶悖,诬蔑杨骏谋反作乱,让楚王玮与东安王繇杀了杨骏。宫廷内外隔塞,杨芷得悉父亲被追捕后,在帛上写下“救太傅者有赏”几个字射到城外。贾后便宣言杨太后同逆,诏使后军将军荀悝将杨芷软禁在永宁宫。后来贾南风借惠帝之手屠灭了杨氏三族,只余下杨芷及其母庞氏被押送往金墉城囚禁。

接着贾南风安排人上奏,指责皇太后杨芷阴渐奸谋,图谋危害社稷,已经自绝于天。那些依附贾南风的大臣纷纷落井下石。惠帝是个***,任由贾南风摆布,便将杨芷废为庶人。杨芷的母亲庞氏被杀死,临刑前杨芷抱持着庞氏大哭,割断头发上表,对贾后自称为妾,请求保全母亲的一条命,贾后丝毫不理会。后来杨芷被囚禁起来活活饿死,年三十四岁。死后贾南风怕她到了阴间告状,将她脸朝下埋在棺材里,放上镇压鬼神的符书与药物。至于当初杨艳引荐的那个赵粲,最后与贾南风勾结在了一起。

西晋在晋武帝去世一年后就陷入了贾后乱政,接着是八王之战。持续了十六年的内战,加上五胡乱华和连年的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导致了西晋的速亡。而促使西晋快速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在于权力交接的不当。对于杨艳和杨芷,史称为“二杨继宠,福及灾生”。晋武帝的恢弘度量带来了历史上有名的“太康之治”,也为自己的江山掘了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