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剪烛出自哪首诗,西窗剪烛的典故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6-23 0
  1. 夜雨寄北的剪烛西窗什么含义
  2. 思情人的成语?
  3. 夜雨寄北 中的剪烛西窗的典古是什么
  4. 求与 窗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5. 形容一个人在想东西的成语有哪些
  6. 思念的近义词四字成语
  7. 诗词中留下的十大爱情典故

蒹葭之思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剪烛西窗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刻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西窗剪烛出自哪首诗,西窗剪烛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秋水***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西窗剪烛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日三秋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驿寄梅花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夜雨寄北的剪烛西窗什么含义

形容相思恋人成语

梨花带雨,肠断天涯,暗损韶华,千丝万缕,一分愁绪,捉月盟言,不相忘处,海誓山盟,海枯石烂,魂牵梦绕,铭记于心。

思念爱人的成语!

蒹葭之思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剪烛西窗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刻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秋水***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西窗剪烛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日三秋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驿寄梅花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辗转反侧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翻肠搅肚 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凤愁鸾怨 比喻夫妻间因思念而生的愁怨。

魂驰梦想 形容思念万分。

魂劳梦断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履信思顺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眠思梦想 睡梦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切切在心 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拳拳在念 拳拳:恳切。在念:在思念之中。形容老是牵挂着。

入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一日三月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驿路梅花 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驿使梅花 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引日成岁 捱过一天像度过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昼思夜想 昼:白天。日月想念。形容思念极深。

形容恋人的成语有哪些

用成语形容一对恋人彼此相爱的很深:如胶似漆 山盟海誓魂牵梦绕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望穿秋水. 朝思暮想. 成语: 魂牵梦萦 拼音: hún qiān mèng yíng 出处: 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典故: 形容万分思念。 成语: 蒹葭之思 拼音: jiān jiā zhī sī 出处: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典故: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成语: 剪烛西窗 拼音: jiǎn zhú xī chuāng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成语: 刻骨相思 拼音: kè gǔ xiāng sī 出处: 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典故: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形容恋人之相思的成语都有什么

朝思暮想

独茧抽丝

白云青舍

甘心首疾

驿寄梅花

红豆相思

回文织锦

魂驰梦想

魂劳梦断

魂牵梦绕

魂牵梦萦

蒹葭***

剪烛西窗

西窗剪烛

刻骨相思

离情别绪

眠思梦想

暮想朝思

念念不忘

拳拳在念

入骨相思

闻声相思

眼穿肠断

望眼欲穿

望穿秋水

一见倾心

一日三秋

一日三岁

一日三月

意惹情牵

云树之思

昼思夜想

蒹葭之思

牛郎织女

月明千里

对泣牛衣

秋水***

在水一方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形容恋人之相思的成语

朝思暮来想

独茧抽丝自

白云青舍

甘心首疾

驿寄梅花

红豆相思

回文织锦

魂驰梦想

魂劳梦断

魂牵梦绕

魂牵梦萦

蒹葭***

剪烛西窗

西窗剪烛

刻骨相思

离情别绪

眠思梦想

暮想朝思

念念不忘

拳拳在念

入骨相思

闻声相思

眼穿肠断

望眼欲穿

望穿秋水

一见倾心

一日三秋

一日三岁

一日三月

意惹情牵

云树之思

昼思夜想

蒹葭之思

牛郎织女

月明千里

对泣牛衣

秋水***

在水一方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恋人之间相思的成语

用成语形容一对恋人彼此相爱的很深:

如胶似漆 山盟海誓魂牵梦绕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望穿秋水. 朝思暮想.

成语: 魂牵梦萦 拼音: hún qiān mèng yíng 出处: 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典故: 形容万分思念。

成语: 蒹葭之思 拼音: jiān jiā zhī sī 出处: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典故: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成语: 剪烛西窗 拼音: jiǎn zhú xī chuāng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成语: 刻骨相思 拼音: kè gǔ xiāng sī 出处: 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典故: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思情人的成语?

《夜雨寄北》的剪烛西窗的含义:表达了作者的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原文: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2、作品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3、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百度百科-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中的剪烛西窗的典古是什么

思念爱人的成语!

蒹葭之思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剪烛西窗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刻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秋水***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西窗剪烛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日三秋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驿寄梅花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辗转反侧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翻肠搅肚 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凤愁鸾怨 比喻夫妻间因思念而生的愁怨。

魂驰梦想 形容思念万分。

魂劳梦断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履信思顺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眠思梦想 睡梦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切切在心 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拳拳在念 拳拳:恳切。在念:在思念之中。形容老是牵挂着。

入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一日三月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驿路梅花 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驿使梅花 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引日成岁 捱过一天像度过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昼思夜想 昼:白天。日月想念。形容思念极深。

思念情人的成语

蒹葭之思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剪烛西窗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刻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秋水***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西窗剪烛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日三秋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驿寄梅花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辗转反侧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翻肠搅肚 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凤愁鸾怨 比喻夫妻间因思念而生的愁怨。

魂驰梦想 形容思念万分。

魂劳梦断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履信思顺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眠思梦想 睡梦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切切在心 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拳拳在念 拳拳:恳切。在念:在思念之中。形容老是牵挂着。

入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一日三月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驿路梅花 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驿使梅花 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引日成岁 捱过一天像度过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昼思夜想 昼:白天。日月想念。形容思念极深。

思念情人的成语有哪些

魂牵梦萦

念念不忘

望穿秋水

蒹葭之思

眠思梦想

切切在心

一日三秋

夜不能寐

寝食不安

食不甘味

朝思暮想

————————————————————提问勿忘***纳——————————————————

关于思念情人的成语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拼 音〗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

〖解释〗 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个季节。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通常被用于男女之间表达思念之情)

〖出处〗 《诗经·王风·***葛》:“彼***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示例〗 鲁迅《彷徨·孤独者》:“真是'~',满眼是凄凉和空洞洞,不但器具所余无几了。”

思念情人的四字成语

朝思暮想、魂牵梦萦、望穿秋水、红豆相思、牵肠挂肚

1、朝思暮想

解释: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译文:再说沈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早晚都想念,废寝忘餐。

2、魂牵梦萦

解释:形容万分思念。

出自: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译文:想你想你,万分思念。

3、望穿秋水

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译文:莺莺渴望见到张生几乎望穿了双眼,皱坏了双眉

4、红豆相思

解释: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出自: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生南国,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愿你多多***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5、牵肠挂肚

解释: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自: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翻译:怎么可以活活的把我的孩子一下子带走,害的我张善友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相思情人的成语

归心似箭 望穿秋水 望眼欲穿 魂牵梦萦 朝思暮想 日思夜想

表示思念、想念情人的成语

朝思暮想、魂牵梦萦、望穿秋水、红豆相思、牵肠挂肚

1、朝思暮想

解释: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译文:再说沈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早晚都想念,废寝忘餐。

2、魂牵梦萦

解释:形容万分思念。

出自: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译文:想你想你,魂牵梦萦,翠玉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3、望穿秋水

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译文:其他盈盈秋水望穿,蹙损他淡淡的春山。

4、红豆相思

解释: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出自: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生南国,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愿你多多***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5、牵肠挂肚

解释: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自: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译文:怎么可以活活的把我的孩子一下子带走,害的我张善友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形容思念情人成语

魂牵梦萦

念念不忘

望穿秋水

蒹葭之思

眠思梦想

切切在心

一日三秋

表示思念情人的成语

蒹葭之思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剪烛西窗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刻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秋水***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西窗剪烛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日三秋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驿寄梅花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求与 窗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夜雨寄北

百科名片

《夜雨寄北》

《夜雨寄内》,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

译文

诗文赏析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夜雨寄北》

创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李商隐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

编辑本段

注释

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妻子。一说是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一说是友人。

3、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4、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5、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芯。

6、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7、却:副词。还,且。表示小小的转折。

8、话:谈论。

9. 风:一作“君”。

编辑本段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2]

编辑本段

诗文赏析

1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3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

4

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华艳”着称。这首诗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一般说来,近体诗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复的。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却好像刻意地重复着“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而巴山夜雨,也确实成为全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意象。这一意象在诗里出现两次,但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隐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凉地”,唐代的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

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然而,诗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蒙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同样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如此温情脉脉,令人怀念。幸福也许就是这样,它需要对比、需要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吧?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忆苦思甜”。而在李商隐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

有人考证,认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时作。那时诗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也有人认为此诗是诗人寄给长安友人而非妻子。但李商隐入梓州,与其妻去世,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去世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样的推测成立,那么这首《夜雨寄北》,实在是一首伤心之作。诗人在巴山夜雨中对幸福的遥望,如果终究没能在现实里落脚,那它又是以怎样的伤痛结束?这一切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知道,只是,当我们今天再读这首诗时,会不会感动于那样一种遥望?一边是天人永隔,一边还在浑然不知地深情遥望。在那音讯难通的时代,在那生离犹如死别的日子,他们的思念比之现代的情侣,是不是更深挚,更真切?

诗人是否得到他遥望的幸福,我们不得而知,他也再无交代,但是,他的诗歌至少描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使在巴山夜雨那样的愁苦中,幸福,也是可以遥望的。(来源:五车书斋)

5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党,官僚集团。)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温的出身较李要名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绹的排挤和压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大概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这样,或许能更为精细地品味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晕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晚唐诗人李商隐

[3]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斥责晚唐诸帝求仙访道炼丹图长生,并因此误国的荒唐行为。《行次西郊一百韵》则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后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年来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颇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与李贺一样,李商隐也善于写梦;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在李商隐的诗中,这两种境界水乳相溶,借梦寻得对痛苦人生的解脱,借梦寻得灿烂美丽快乐的人生。如“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十年长梦***华芝”(《东还》)等。

李商隐的诗固然是诗苑奇葩,文也是文囿异卉。他的诗情真意切,绵邈曲折,散文却峭直刚劲,独出机杼,锐不可当,驳尽世俗定见,直抒胸臆;工本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李商隐全集》以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集笺注》三卷、冯浩详注《樊南文集》八卷、钱振伦钱振常兄弟笺注《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汇合成全集,并删除笺注而成,内容全而篇幅不长,价格较低,并在书后附以李贺诗集,适合有一定古文基础而又喜爱晚唐诗文的读者阅读。

形容一个人在想东西的成语有哪些

八窗玲珑 :释 义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 剪烛西窗:释 义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出 处 唐 · 李商隐 《 夜雨寄北 》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近义词 西窗剪烛

思念的近义词四字成语

魂牵梦绕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望穿秋水.

朝思暮想.

成语: 狐死首丘 拼音: hú sǐ shǒu qiū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 魂牵梦萦 拼音: hún qiān mèng yíng

出处: 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典故: 形容万分思念.

成语: 蒹葭之思 拼音: jiān jiā zhī sī

出处: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典故: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成语: 剪烛西窗 拼音: jiǎn zhú xī chuāng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成语: 刻骨相思 拼音: kè gǔ xiāng sī

出处: 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典故: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成语: 暮云春树 拼音: mù yún chūn shù

出处: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典故: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成语: 念念不忘 拼音: niàn niàn bù wàng

出处: 《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典故: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成语: 念兹在兹 拼音: niàn zī zài zī

出处: 《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典故: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成语: 白云孤飞 拼音: bái yún gū fēi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成语: 白云亲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 春树暮云 拼音: chūn shù mù yún

出处: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典故: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成语: 睹物思人 拼音: dǔ wù sī rén

出处: 唐·裴铏《***·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典故: 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成语: 甘心首疾 拼音: gān xīn shǒu jí

出处: 《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典故: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成语: 归正守丘 拼音: guī zhèng shǒu qiū

出处: 《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 寒泉之思 拼音: hán quán zhī sī

出处: 《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典故: 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成语: 鹤唳华亭 拼音: hè lì huá tíng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典故: 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成语: 秋水*** 拼音: qiū shuǐ yī rén

出处: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典故: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成语: 室迩人远 拼音: shì ěr rén yuǎn

出处: 《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典故: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成语: 首丘之情 拼音: shǒu qiū zhī qíng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 涕零如雨 拼音: tì líng rú yǔ

出处: 《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典故: 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成语: 天末凉风 拼音: tiān mò liáng fēng

出处: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典故: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成语: 望云之情 拼音: wàng yún zhī qíng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成语: 畏威怀德 拼音: wèi wēi huái dé

出处: 《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典故: 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成语: 西窗剪烛 拼音: xī chuāng jiǎn zhú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诗词中留下的十大爱情典故

成语: 魂牵梦萦 拼音: hún qiān mèng yíng

出处: 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典故: 形容万分思念。

成语: 蒹葭之思 拼音: jiān jiā zhī sī

出处: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典故: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成语: 剪烛西窗 拼音: jiǎn zhú xī chuāng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成语: 刻骨相思 拼音: kè gǔ xiāng sī

出处: 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典故: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成语: 暮云春树 拼音: mù yún chūn shù

出处: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典故: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成语: 念念不忘 拼音: niàn niàn bù wàng

出处: 《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典故: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成语: 念兹在兹 拼音: niàn zī zài zī

出处: 《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典故: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成语: 白云孤飞 拼音: bái yún gū fēi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成语: 白云亲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 春树暮云 拼音: chūn shù mù yún

出处: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典故: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成语: 睹物思人 拼音: dǔ wù sī rén

出处: 唐·裴铏《***·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典故: 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成语: 甘心首疾 拼音: gān xīn shǒu jí

出处: 《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典故: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成语: 归正守丘 拼音: guī zhèng shǒu qiū

出处: 《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 寒泉之思 拼音: hán quán zhī sī

出处: 《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典故: 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成语: 鹤唳华亭 拼音: hè lì huá tíng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典故: 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成语: 秋水*** 拼音: qiū shuǐ yī rén

出处: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典故: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成语: 室迩人远 拼音: shì ěr rén yuǎn

出处: 《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典故: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成语: 首丘之情 拼音: shǒu qiū zhī qíng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 涕零如雨 拼音: tì líng rú yǔ

出处: 《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典故: 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成语: 天末凉风 拼音: tiān mò liáng fēng

出处: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典故: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成语: 望云之情 拼音: wàng yún zhī qíng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典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成语: 畏威怀德 拼音: wèi wēi huái dé

出处: 《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典故: 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成语: 西窗剪烛 拼音: xī chuāng jiǎn zhú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成语: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拼音: 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

出处: 《诗经·王风·***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典故: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成语: 一日三秋 拼音: yī rì sān qiū

出处: 《诗经·王风·***莲》:“彼***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典故: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成语: 驿寄梅花 拼音: yì jì méi huā

出处: 三国·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卿寄一枝春。”

典故: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成语: 月明千里 拼音: yuè míng qiān lǐ

出处: 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典故: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成语: 辗转反侧 拼音: zhǎn zhuǎn fǎn cè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典故: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文丨雪花如糖

01. 相濡以沫

出自《庄子·大宗师》:

意思是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就要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这不如把它们放在江湖里,彼此忘记而自在。

在庄子看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困难中相互扶持的感情令人感动,但相忘于江湖更是一种淡然、超脱的境界。

02.惊鸿一瞥

惊鸿出自曹植的《洛神赋》,他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描绘洛神美丽的身姿。后人就用“惊鸿”形容女性轻盈如雁的身影。

“惊鸿一瞥”的意思是只匆匆看了一眼,便让人怦然心动,甚至终身难忘。

相传陆游72岁时,游沈园,睹物伤情,写下《沈园》,来表达对唐婉的深切怀念:

"有时候,惊鸿一瞥,便是一生"。不早不晚,就在那个时候于茫茫人海中遇见一个人,只一瞥,缘便起。也许某种原因没有苦苦追寻,藏于心底,时间在荒芜,那份惊艳却一直常青。这种感情,很美,却美得苦涩。

03.西窗剪烛

“西窗剪烛”是古典爱情中最唯美、具浪漫的举动。既有亲昵的耳鬓厮磨,又有古意横生的美好想象。它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该诗是李商隐在东川时面对绵绵的秋雨,触景生情而作。黑夜凄迷,大雨滂沱,盈盈的池水令作者的心情难以平静。不由得联想到夫妻共度良宵的美景:一轮月光,一扇西窗,才子佳人,相互依偎,共剪烛光,这是何等的恩爱缠绵!然而一个"却"字,将诗人拉回到现实中,多么无奈呀。

04.心有灵犀

出自李商隐的另一首作品《无题》:

相爱的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但两人在思想上却早已心领神会,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据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视作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

如果说爱是彼此的懂你,那么心有灵犀真的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05.琴瑟和鸣

琴瑟和鸣,又作"琴瑟和谐"。琴、瑟是两种乐器,放在一起演奏,要和谐奏出的乐曲才动听。常用来比喻夫妇关系和谐融洽。

《诗经》中多次出现,如《诗·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还如《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后代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曾引用,如元朝徐琰《青楼十咏 ·言盟》:“结同心尽了今生,琴瑟和谐,鸾凤和鸣。”明朝沈受先《三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皆二成,琴瑟和谐乐万春。”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夫妻,琴瑟和谐恐怕就是一种最幸福的状态吧。

06.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长干行》:

该诗描写一位思夫心切的女子,长途跋涉去迎接丈夫的归来。开头的这几句回忆了两人幼时在一起嬉戏的快乐时光。

后来,人们用“青梅竹马”和“ 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长远的感情,尤其把青梅竹马称呼小时候玩在一起并长大恋爱或结婚的男女。

07.梨花海棠

常用来比喻老夫少妻。据说宋代词人张先(曾写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身体强健,八十岁了还纳了个十八岁的年轻女子为妾。

对纳妾这件事,他引以为豪。在各种场合谈起,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作为张先的好友,苏轼听到此事后,自然要庆贺一番。生性幽默爱开玩笑的东坡,以调侃的口吻写下了:

黄段子都能写得如此文***飞扬,成为千古名句,恐怕只有大文豪苏轼才能做到。不过,爱情不分年龄,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08.赌书泼茶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回忆她与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夫妻俩比赛看谁的记性好,如记住某事载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经查原书,胜者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这种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雅致而不流俗,应该是古代文艺青年常玩的游戏。所以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在《浣溪沙》中用过此典故:

这首词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哀婉诚挚,描述了俩人志趣相投的感情。只可惜不懂得珍惜这种看似平淡的感情,便发出"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感叹!

09.举案齐眉

出自《后汉书·梁鸿传》:

举案齐眉讲的是汉代学者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说每当梁鸿回家时,孟光就托着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而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

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互尊重、十分恩爱。当然,也有人指责"举案齐眉"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

10.河东狮吼

和"举案齐眉"中暗含的"男尊女卑"的思想相反,古代社会中有一个女子却将丈夫管得服服贴贴,她就是苏轼好友陈季常的妻子。

陈季常号龙丘居士,使剑好酒,工于骑射,乃一豪士。还常与苏东坡研讨佛法,可谓一代高人。但他对妻子却很敬重,甚至到了诚惶诚恐的地步。对此,东坡写下了一首诗:

这首诗写得直白且传神,大嗓门的妻子一声吼,丈夫吓得连柱杖都丢在地,全然忘记了还有谈空说有的朋友在一旁,该是多么的尴尬。不过幸灾乐祸的东坡一定是一边偷着笑,一边知趣的离开吧。

从此,"河东狮吼”成了“妻管严”的代名词。其实,旁人看着心惊胆颤,当事人未必是真的怕老婆。怕也是尊重的另一种表现。夫妻相处的模式不一定就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吵架有时也能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