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的意思_弃甲倒戈怎么读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6-22 0
  1. 孔明借箭的过程
  2. 三国46回全文
  3. 周瑜为什么要打黄盖?
  4. 带有武器的成语
  5. 四字成语什么戈
  6. 有关”草船借箭”的资料

1. 形容看开放下一切的成语

超然物外

拼 音: chāo rán wù wài,

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的意思_弃甲倒戈怎么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 释超然:超脱;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比喻置身事外。

2. 形容放下感情的成语

尽释前嫌 [jìn shì qián xiá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尽释:完全放下。嫌:仇怨,怨恨。把以前的怨恨完全丢开。

出 处

〖出处〗蔡东藩《宋史演义》第二十九回:“卿与吕相有隙,今吕相亦愿用卿,卿当尽释前嫌,为国效力。”

例 句

个人经过一番对谈沟通,彼此尽释前嫌,言归于好。

3. 表示放下的成语

放下屠抄刀;立地成佛fàngxiàtúdāo;lìdìchéngfó

[释义] 屠刀:宰杀牲畜的刀;立地:立刻。原是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意思是说;像屠夫那样杀牲很多的人;只要他能忏悔;放下屠刀;马上就可以成佛。后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悔改;不再为非作歹;就能成为好人

[语出]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第三十卷:“今不必问过之大小;怒之深浅;只不迂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正音] 佛;不能读作“fú”。

[辨形] 屠;不能写作“署”。

4. 放下的成语

爱不忍释:释:放下。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案兵束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昂首望天: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兵销革偃: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垂手侍立:两手放下来,在旁边陪着。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准备随时听从吩咐。

倒戈弃甲:倒:颠倒,翻转;弃:抛弃。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倒戈卸甲:倒:倒转,翻转;卸:解除。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丢下耙儿弄扫帚:放下这样,又做那样。比喻事情总做不完。

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废书而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废书长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降尊临卑,屈高就下:降:降低;临:面临;卑:低微。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与地位低的人交往。

解甲释兵:解:解除;释:卸下。放下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战斗。

解甲投戈: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莫忍释手:释手:放下。指非常喜欢。

难分难舍:分:分离;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开。亦作“难舍难分。”。

难舍难分: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

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弃甲投戈:指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轻装上阵:指作战时不披盔甲,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屈尊敬贤:放下架子。用尊敬的态度来对待有贤德的人。

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舌挢不下: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释车下走: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

书不释手: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息肩弛担:放下肩上挑的担子。形容摆脱职务,卸去责任。

悬榻留宾:榻:狭长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悬起的床放下来,留客人住下。比喻对客人以礼相待,格外尊敬。

悬崖撒手:①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②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

一块石头落了地:比喻放下了心。

越俎代谋:俎:古代祭祀时用的盛祭品的器具。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去代替别人出谋划策。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5. 形容“放下”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

爱不忍释

拼音:

ài

rěn

shì

解释:

释:放下。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出处: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成语:

案兵束甲

拼音:

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释: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成语:

如释重负

拼音:

shì

zhòng

解释: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出处: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成语:

弃甲倒戈

拼音:

jiǎ

dǎo

解释:

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若是这个月破不得,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成语:

案兵束甲

拼音:

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释: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6. 形容非常喜爱,舍不得放下的成语有哪些

爱不释手[ài bù shì shǒu]

详细解释

解释: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出自: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示例:虽是不合他的路数,可奈文有定评,他看了也知道~。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表达喜欢物件

同反义词

近义词:手不释卷、爱不忍释

反义词:不屑一顾、弃若敝屣

7. 形容放下的成语

成语: 爱不忍释

拼音: ài bù rěn shì

解释: 释:放下。对所喜欢的物品,回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答肯放下。

出处: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成语: 案兵束甲

拼音: 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释: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成语: 如释重负

拼音: rú shì zhòng fù

解释: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出处: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成语: 弃甲倒戈

拼音: qì jiǎ dǎo gē

解释: 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若是这个月破不得,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成语: 案兵束甲

拼音: 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释: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8. 形容放下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 爱不忍释

拼音: ài bù rěn shì

解释: 释:放下。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出处: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成语: 案兵束甲

拼音: 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释: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成语: 如释重负

拼音: rú shì zhòng fù

解释: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出处: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成语: 弃甲倒戈

拼音: qì jiǎ dǎo gē

解释: 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若是这个月破不得,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成语: 案兵束甲

拼音: 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释: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9. 形容心中已经放下了曾经执着的东西,现在已经可以好好的工作了的成语

如果你们的男朋友家里没钱,由于家里在做房子花了多少钱没钱结婚,彩礼钱也拿不出来,一分拿不出来,只是之前给的一万元钱,现在怀孕两个多月了让他拿钱出来没有,彩礼钱也没有,说生完小孩结婚办酒席,钱也是明年以后给,你们会愿意生小孩吗?

10. 表示放下重担心情好的成语有什么

表示放下重担心情好的成语如下:

如释重负 [rú shì zhòng fù] :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轻松自如[ qīng sōng zì rú ] :是指做事或活动不感到有负担,很省力,很方便,没有什么阻碍,活动或操作很灵活。

轻装上阵[qīng zhuāng shàng zhèn]:指作战时不披盔甲,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孔明借箭的过程

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

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

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谈得鲁肃失色问曰:

“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

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

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

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

“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

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

便见。”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

“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

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

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

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

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

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

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

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

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

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

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

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

“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

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

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

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

“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

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

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

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

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

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大哉长江!西接岷、峨,

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

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时

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

初若溟□,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

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

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

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

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

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

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

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

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

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

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

唤张辽、徐晃各带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于禁怕南军抢

入水寨,已差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

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

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

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

不及。曹操懊悔不已。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

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

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

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

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

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

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人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

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一天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

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

瑜邀孔明入帐共饮。瑜曰:“昨吾主遣使来催督进军,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

孔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瑜曰:“某昨观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

等闲可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先生幸为我一决之。”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

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

写了。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

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瑜曰:“既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

孔明曰:“两家公事,岂有漏泄之理。吾料曹操虽两番经我这条计,然必不为备。今都

督尽行之可也。”饮罢分散,诸将皆不知其事

却说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箭,心中气闷。荀攸进计曰:“江东有周瑜、诸葛亮二

人用计,急切难破。可差人去东吴诈降,为奸细内应,以通消息,方可图也。”操曰:

“此言正合吾意。汝料军中谁可行此计?”攸曰:“蔡瑁被诛,蔡氏宗族,皆在军中。

瑁之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副将。丞相可以恩结之,差往诈降东吴,必不见疑。”操从之,

当夜密唤二人入帐嘱付曰:“汝二人可引些少军士,去东吴诈降。但有动静,使人密报,

事成之后,重加封赏。休怀二心!”二人曰:“吾等妻子俱在荆州,安敢怀二心,丞相

勿疑。某二人必取周瑜、诸葛亮之首,献于麾下。”操厚赏之。次日,二人带五百军士,

驾船数只,顺风望着南岸来。

且说周瑜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江北有船来到江口,称是蔡瑁之弟蔡和、蔡中,特

来投降。瑜唤入。二人哭拜曰:“吾兄无罪,***贼所杀。吾二人欲报兄仇,特来投降。

望赐收录,愿为前部。”瑜大喜,重赏二人,即命与甘宁引军为前部。二人拜谢,以为

中计。瑜密唤甘宁分付曰:“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吾今

欲将计就计,教他通报消息。汝可殷勤相待,就里提防。至出兵之日,先要杀他两个祭

旗。汝切须小心,不可有误。”甘宁领命而去。

鲁肃入见周瑜曰:“蔡中、蔡和之降,多应是诈,不可收用。”瑜叱曰:“彼因曹

操杀其兄,欲报仇而来降,何诈之有!你若如此多疑,安能容天下之士乎!”肃默然而

退,乃往告孔明。孔明笑而不言。肃曰:“孔明何故哂笑?”孔明曰:“吾笑子敬不识

公瑾用计耳。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操使蔡中、蔡和诈降,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

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肃方才省悟。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谋

见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谁教公献此计?”

盖曰:“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瑜曰:“吾正欲如此,故留蔡中、蔡和诈降

之人,以通消息;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耳。”盖曰:“某愿行此计。”瑜曰:“不

受些苦,彼如何肯信?”盖曰:“某受孙氏厚恩,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瑜拜而谢

之曰:“君若肯行此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也。”盖曰:“某死亦无怨。”遂谢而出。

次日,周瑜鸣鼓大会诸将于帐下。孔明亦在座。周瑜曰:“操引百万之众,连络三百余

里,非一日可破。今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言未讫,黄盖进曰:“莫说

三个月,便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济事!若是这个月破的,便破;若是这个月破不的,

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周瑜勃然变色,大怒曰:“吾奉主公

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今两军相敌之际,汝敢出此言,慢我军心,不斩

汝首,难以服众!”喝左右将黄盖斩讫报来。黄盖亦怒曰:“吾自随破虏将军,纵横东

南,已历三世,那有你来?”瑜大怒,喝令速斩。甘宁进前告曰:“公覆乃东吴旧臣,

望宽恕之。”瑜喝曰:“汝何敢多言,乱吾法度!”先叱左右将甘宁乱棒打出。众官皆

跪告曰:“黄盖罪固当诛,但于军不利。望都督宽恕,权且记罪。破曹之后,斩亦未迟。”

瑜怒未息。众官苦苦告求。瑜曰:“若不看众官面皮,决须斩首!今且免死!”命左右:

“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众官又告免。瑜推翻案桌,叱退众官,喝教行杖。将

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十脊杖。众官又复苦苦求免。瑜跃起指盖曰:“汝敢

小觑我耶!且寄下五十棍!再有怠慢,二罪俱罚!”恨声不绝而入帐中。众官扶起黄盖,

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进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鲁肃也往看问

了,来至孔明船中,谓孔明曰:“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

;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孔明笑曰:“子敬欺我。”肃曰:“肃与先

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孔明曰:“子敬岂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黄公

覆,乃其计耶?如何要我劝他?”肃方悟。孔明曰:“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今

必令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蔡和报知其事矣。子敬见公瑾时,切勿言亮先知其事,

只说亮也埋怨都督便了。”肃辞去,入帐见周瑜。瑜邀入帐后。肃曰:“今日何故痛责

黄公覆?”瑜曰:“诸将怨否?”肃曰:“多有心中不安者。”瑜曰:“孔明之意若何

?”肃曰:“他也埋怨都督忒情薄。”瑜笑曰:“今番须瞒过他也。”肃曰:“何谓也

?”瑜曰:“今日痛打黄盖,乃计也。吾欲令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用

火攻之,可以取胜。”肃乃暗思孔明之高见,却不敢明言。

且说黄盖卧于帐中,诸将皆来动问。盖不言语,但长吁而已。忽报参谋阚泽来问。

盖令请入卧内,叱退左右。阚泽曰:“将军莫非与都督有仇?”盖曰:“非也。”泽曰:

“然则公之受责,莫非苦肉计乎?”盖曰:“何以知之?”泽曰:“某观公瑾举动,已

料着八九分。”盖曰:“某受吴侯三世厚恩,无以为报,故献此计,以破曹操。吾虽受

苦,亦无所恨。吾遍观军中,无一人可为心腹者。惟公素有忠义之心,敢以心腹相告。”

泽曰:“公之告我,无非要我献诈降书耳。”盖曰:“实有此意。未知肯否?”阚泽欣

然领诺。正是:勇将轻身思报主,谋臣为国有同心。未知阚泽所言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联合抵抗曹操,诸葛亮便要与周瑜合作,然而,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便要设计置诸葛亮于死地.一日,他约诸葛亮到他的帐下饮酒,以军事急用为原因,打赌说要诸葛亮三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早已胸有成竹,对于他的计谋并没有推辞,答应了.

诸葛亮当下找到鲁肃,要他借一些草船,稻草人给他,鲁肃认为周瑜心胸狭窄,便借了船只给诸葛亮.

两天过去,诸葛亮并没有任何动静,直至第三天即将过去,诸葛亮才***取行动.原来,他早已计算到这天将有大雾.果然,这天雾色很浓,诸葛亮命士兵驱船前往曹操的水寨,在不远处停下,并大张旗鼓.曹操生性多疑,只命士兵放箭.不多时,十万只箭便插在稻草人身上了.诸葛亮的计谋成功了.

三国46回全文

周瑜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黄盖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然后前去诈降。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

“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

“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

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

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

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

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明嘱曰:

“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

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

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

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

“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

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

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

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

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

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

“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

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

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

“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

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

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

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

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

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

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

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

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

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

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

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

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

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

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

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

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

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

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

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

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

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

乎咫尺?

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

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

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

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

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

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

“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手乱箭射之。”

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

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手亦到,

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

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

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

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

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

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

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

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

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

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人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

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

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瑜邀孔明入帐共饮。瑜曰:“昨吾主遣使来

催督进军,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孔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

瑜曰:“某昨观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

先生幸为我一决之。”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

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

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

亦一“火”字。瑜曰:“既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孔明曰:

“两家公事,岂有漏泄之理。吾料曹操虽两番经我这条计,然必不为备。今都督

尽行之可也。”饮罢分散,诸将皆不知其事。

却说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箭,心中气闷。荀攸进计曰:“江东有周瑜、诸

葛亮二人用计,急切难破。可差人去东吴诈降,为奸细内应,以通消息,方可图

也。”操曰:“此言正合吾意。汝料军中谁可行此计?”攸曰:“蔡瑁被诛,蔡

氏宗族,皆在军中。瑁之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副将。丞相可以恩结之,差往诈降

东吴,必不见疑。”操从之,当夜密唤二人入帐嘱付曰:“汝二人可引些少军士,

去东吴诈降。但有动静,使人密报,事成之后,重加封赏。休怀二心!”二人曰:

“吾等妻子俱在荆州,安敢怀二心,丞相勿疑。某二人必取周瑜、诸葛亮之首,

献于麾下。”操厚赏之。次日,二人带五百军士,驾船数只,顺风望着南岸来。

且说周瑜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江北有船来到江口,称是蔡瑁之弟蔡和、蔡

中,特来投降。瑜唤入。二人哭拜曰:“吾兄无罪,***贼所杀。吾二人欲报兄

仇,特来投降。望赐收录,愿为前部。”瑜大喜,重赏二人,即命与甘宁引军为

前部。二人拜谢,以为中计。瑜密唤甘宁分付曰:“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

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吾今欲将计就计,教他通报消息。汝可殷勤相待,就里提

防。至出兵之日,先要杀他两个祭旗。汝切须小心,不可有误。”甘宁领命而去。

鲁肃入见周瑜曰:“蔡中、蔡和之降,多应是诈,不可收用。”瑜叱曰:“彼因

曹操杀其兄,欲报仇而来降,何诈之有!你若如此多疑,安能容天下之士乎!”

肃默然而退,乃往告孔明。孔明笑而不言。肃曰:“孔明何故哂笑?”孔明曰:

“吾笑子敬不识公瑾用计耳。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操使蔡中、蔡和诈降,

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

肃方才省悟。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

有良谋见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谁教

公献此计?”盖曰:“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瑜曰:“吾正欲如此,

故留蔡中、蔡和诈降之人,以通消息;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耳。”盖曰:

“某愿行此计。”瑜曰:“不受些苦,彼如何肯信?”盖曰:“某受孙氏厚恩,

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瑜拜而谢之曰:“君若肯行此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

也。”盖曰:“某死亦无怨。”遂谢而出。

次日,周瑜鸣鼓大会诸将于帐下。孔明亦在座。周瑜曰:“操引百万之众,

连络三百余里,非一日可破。今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言未讫,

黄盖进曰:“莫说三个月,便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济事!若是这个月破的,便

破;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周瑜

勃然变色,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今两军相

敌之际,汝敢出此言,慢我军心,不斩汝首,难以服众!”喝左右将黄盖斩讫报

来。黄盖亦怒曰:“吾自随破虏将军,纵横东南,已历三世,那有你来?”瑜大

怒,喝令速斩。甘宁进前告曰:“公覆乃东吴旧臣,望宽恕之。”瑜喝曰:“汝

何敢多言,乱吾法度!”先叱左右将甘宁乱棒打出。众官皆跪告曰:“黄盖罪固

当诛,但于军不利。望都督宽恕,权且记罪。破曹之后,斩亦未迟。”瑜怒未息。

众官苦苦告求。瑜曰:“若不看众官面皮,决须斩首!今且免死!”命左右:

“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众官又告免。瑜推翻案桌,叱退众官,喝教行

杖。将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十脊杖。众官又复苦苦求免。瑜跃起指

盖曰:“汝敢小觑我耶!且寄下五十棍!再有怠慢,二罪俱罚!”恨声不绝而入

帐中。

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

无不下泪。鲁肃也往看问了,来至孔明船中,谓孔明曰:“今日公瑾怒责公覆,

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孔明

笑曰:“子敬欺我。”肃曰:“肃与先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

孔明曰:“子敬岂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黄公覆,乃其计耶?如何要我劝他?”肃方

悟。孔明曰:“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今必令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

蔡和报知其事矣。子敬见公瑾时,切勿言亮先知其事,只说亮也埋怨都督便了。”

肃辞去,入帐见周瑜。瑜邀入帐后。肃曰:“今日何故痛责黄公覆?”瑜曰:

“诸将怨否?”肃曰:“多有心中不安者。”瑜曰:“孔明之意若何?”肃曰:

“他也埋怨都督忒情薄。”瑜笑曰:“今番须瞒过他也。”肃曰:“何谓也?”

瑜曰:“今日痛打黄盖,乃计也。吾欲令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

用火攻之,可以取胜。”肃乃暗思孔明之高见,却不敢明言。

且说黄盖卧于帐中,诸将皆来动问。盖不言语,但长吁而已。忽报参谋阚泽

来问。盖令请入卧内,叱退左右。阚泽曰:“将军莫非与都督有仇?”盖曰:

“非也。”泽曰:“然则公之受责,莫非苦肉计乎?”盖曰:“何以知之?”泽

曰:“某观公瑾举动,已料着八九分。”盖曰:“某受吴侯三世厚恩,无以为报,

故献此计,以破曹操。吾虽受苦,亦无所恨。吾遍观军中,无一人可为心腹者。

惟公素有忠义之心,敢以心腹相告。”泽曰:“公之告我,无非要我献诈降书耳。”

盖曰:“实有此意。未知肯否?”阚泽欣然领诺。正是:勇将轻身思报主,谋臣

为国有同心。未知阚泽所言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周瑜为什么要打黄盖?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日措办军

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

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谈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

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

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

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

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

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

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肃曰:

“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

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

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

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

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

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

“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

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

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

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

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

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

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

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

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

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

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

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

覆我!”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

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

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

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

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

雾垂江赋》曰:“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

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

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

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

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

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

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

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

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

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

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

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

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

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

徐晃各带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

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

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

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却说孔明

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

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

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

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

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船到岸时,周瑜已差

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人见

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

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少顷,孔

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诡谲小计,何

足为奇。”

瑜邀孔明入帐共饮。瑜曰:“昨吾主遣使来催督进军,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孔

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瑜曰:“某昨观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等闲可

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先生幸为我一决之。”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

看同也不同。”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个移近

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

一“火”字。瑜曰:“既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孔明曰:“两家公事,

岂有漏泄之理。吾料曹操虽两番经我这条计,然必不为备。今都督尽行之可也。”饮罢分

散,诸将皆不知其事。

却说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箭,心中气闷。荀攸进计曰:“江东有周瑜、诸葛亮二人用

计,急切难破。可差人去东吴诈降,为奸细内应,以通消息,方可图也。”操曰:“此言正

合吾意。汝料军中谁可行此计?”攸曰:“蔡瑁被诛,蔡氏宗族,皆在军中。瑁之族弟蔡

中、蔡和现为副将。丞相可以恩结之,差往诈降东吴,必不见疑。”操从之,当夜密唤二人

入帐嘱付曰:“汝二人可引些少军士,去东吴诈降。但有动静,使人密报,事成之后,重加

封赏。休怀二心!”二人曰:“吾等妻子俱在荆州,安敢怀二心,丞相勿疑。某二人必取周

瑜、诸葛亮之首,献于麾下。”操厚赏之。次日,二人带五百军士,驾船数只,顺风望着南

岸来。

且说周瑜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江北有船来到江口,称是蔡瑁之弟蔡和、蔡中,特来投

降。瑜唤入。二人哭拜曰:“吾兄无罪,***贼所杀。吾二人欲报兄仇,特来投降。望赐收

录,愿为前部。”瑜大喜,重赏二人,即命与甘宁引军为前部。二人拜谢,以为中计。瑜密

唤甘宁分付曰:“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吾今欲将计就计,教

他通报消息。汝可殷勤相待,就里提防。至出兵之日,先要杀他两个祭旗。汝切须小心,不

可有误。”甘宁领命而去。

鲁肃入见周瑜曰:“蔡中、蔡和之降,多应是诈,不可收用。”瑜叱曰:“彼因曹操杀

其兄,欲报仇而来降,何诈之有!你若如此多疑,安能容天下之士乎!”肃默然而退,乃往

告孔明。孔明笑而不言。肃曰:“孔明何故哂笑?”孔明曰:“吾笑子敬不识公瑾用计耳。

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操使蔡中、蔡和诈降,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

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肃方才省悟。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谋见

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谁教公献此计?”盖曰:

“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瑜曰:“吾正欲如此,故留蔡中、蔡和诈降之人,以通

消息;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耳。”盖曰:“某愿行此计。”瑜曰:“不受些苦,彼如何

肯信?”盖曰:“某受孙氏厚恩,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瑜拜而谢之曰:“君若肯行此

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也。”盖曰:“某死亦无怨。”遂谢而出。次日,周瑜鸣鼓大会诸将

于帐下。孔明亦在座。周瑜曰:“操引百万之众,连络三百余里,非一日可破。今令诸将各

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言未讫,黄盖进曰:“莫说三个月,便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

济事!若是这个月破的,便破;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

降之耳!”周瑜勃然变色,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今两

军相敌之际,汝敢出此言,慢我军心,不斩汝首,难以服众!”喝左右将黄盖斩讫报来。黄

盖亦怒曰:“吾自随破虏将军,纵横东南,已历三世,那有你来?”瑜大怒,喝令速斩。甘

宁进前告曰:“公覆乃东吴旧臣,望宽恕之。”瑜喝曰:“汝何敢多言,乱吾法度!”先叱

左右将甘宁乱棒打出。众官皆跪告曰:“黄盖罪固当诛,但于军不利。望都督宽恕,权且记

罪。破曹之后,斩亦未迟。”瑜怒未息。众官苦苦告求。瑜曰:“若不看众官面皮,决须斩

首!今且免死!”命左右:“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众官又告免。瑜推翻案桌,叱

退众官,喝教行杖。将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十脊杖。众官又复苦苦求免。瑜跃

起指盖曰:“汝敢小觑我耶!且寄下五十棍!再有怠慢,二罪俱罚!”恨声不绝而入帐中。

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进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鲁

肃也往看问了,来至孔明船中,谓孔明曰:“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

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孔明笑曰:“子敬欺我。”肃曰:“肃与

先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孔明曰:“子敬岂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黄公

覆,乃其计耶?如何要我劝他?”肃方悟。孔明曰:“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今必令

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蔡和报知其事矣。子敬见公瑾时,切勿言亮先知其事,只说亮也

埋怨都督便了。”肃辞去,入帐见周瑜。瑜邀入帐后。肃曰:“今日何故痛责黄公覆?”瑜

曰:“诸将怨否?”肃曰:“多有心中不安者。”瑜曰:“孔明之意若何?”肃曰:“他也

埋怨都督忒情薄。”瑜笑曰:“今番须瞒过他也。”肃曰:“何谓也?”瑜曰:“今日痛打

黄盖,乃计也。吾欲令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胜。”肃乃

暗思孔明之高见,却不敢明言。

且说黄盖卧于帐中,诸将皆来动问。盖不言语,但长吁而已。忽报参谋阚泽来问。盖令

请入卧内,叱退左右。阚泽曰:“将军莫非与都督有仇?”盖曰:“非也。”泽曰:“然则

公之受责,莫非苦肉计乎?”盖曰:“何以知之?”泽曰:“某观公瑾举动,已料着八九

分。”盖曰:“某受吴侯三世厚恩,无以为报,故献此计,以破曹操。吾虽受苦,亦无所

恨。吾遍观军中,无一人可为心腹者。惟公素有忠义之心,敢以心腹相告。”泽曰:“公之

告我,无非要我献诈降书耳。”盖曰:“实有此意。未知肯否?”阚泽欣然领诺。正是:勇

将轻身思报主,谋臣为国有同心。未知阚泽所言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带有武器的成语

苦肉计

背景:操军挥兵去打东吴,诸葛亮在东吴.

原文: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谋见

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谁教公献此计?”盖曰:

“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瑜曰:“吾正欲如此,故留蔡中、蔡和诈降之人,以通

消息;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耳。”盖曰:“某愿行此计。”瑜曰:“不受些苦,彼如何

肯信?”盖曰:“某受孙氏厚恩,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瑜拜而谢之曰:“君若肯行此

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也。”盖曰:“某死亦无怨。”遂谢而出。次日,周瑜鸣鼓大会诸将

于帐下。孔明亦在座。周瑜曰:“操引百万之众,连络三百余里,非一日可破。今令诸将各

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言未讫,黄盖进曰:“莫说三个月,便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

济事!若是这个月破的,便破;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

降之耳!”周瑜勃然变色,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今两

军相敌之际,汝敢出此言,慢我军心,不斩汝首,难以服众!”喝左右将黄盖斩讫报来。黄

盖亦怒曰:“吾自随破虏将军,纵横东南,已历三世,那有你来?”瑜大怒,喝令速斩。甘

宁进前告曰:“公覆乃东吴旧臣,望宽恕之。”瑜喝曰:“汝何敢多言,乱吾法度!”先叱

左右将甘宁乱棒打出。众官皆跪告曰:“黄盖罪固当诛,但于军不利。望都督宽恕,权且记

罪。破曹之后,斩亦未迟。”瑜怒未息。众官苦苦告求。瑜曰:“若不看众官面皮,决须斩

首!今且免死!”命左右:“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众官又告免。瑜推翻案桌,叱

退众官,喝教行杖。将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十脊杖。众官又复苦苦求免。瑜跃

起指盖曰:“汝敢小觑我耶!且寄下五十棍!再有怠慢,二罪俱罚!”恨声不绝而入帐中。

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进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鲁

肃也往看问了,来至孔明船中,谓孔明曰:“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

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孔明笑曰:“子敬欺我。”肃曰:“肃与

先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孔明曰:“子敬岂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黄公

覆,乃其计耶?如何要我劝他?”肃方悟。孔明曰:“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今必令

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蔡和报知其事矣。子敬见公瑾时,切勿言亮先知其事,只说亮也

埋怨都督便了。”肃辞去,入帐见周瑜。瑜邀入帐后。肃曰:“今日何故痛责黄公覆?”瑜

曰:“诸将怨否?”肃曰:“多有心中不安者。”瑜曰:“孔明之意若何?”肃曰:“他也

埋怨都督忒情薄。”瑜笑曰:“今番须瞒过他也。”肃曰:“何谓也?”瑜曰:“今日痛打

黄盖,乃计也。吾欲令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胜。”肃乃

暗思孔明之高见,却不敢明言。

四字成语什么戈

按兵束甲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出处:《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按甲寝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出处:晋·司马彪《***春秋·傅干》:“愚以为且按甲寝兵,息养军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出处:《汉书·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被甲持兵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勃在国,常恐惧,每郡守使丞尉行县,勃常被甲持兵。”

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被坚执锐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出处:《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二:“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大动干戈 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倒打一耙 《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倒戈卸甲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出处:《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倒戢干戈 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出处:《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倒置干戈 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出处:《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

斧破斨缺 斨:古代一种斧子。指武器破损残缺。

出处:《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又缺我斨。”

干戈载戢 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国之干城 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的捍卫者。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横刀跃马 指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犹言横戈跃马。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望南阵冲来。樊爱能、何徽抵敌不住,弃战回马而走。”

横枪跃马 指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犹横戈跃马。

出处: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擐甲挥戈 擐:穿上。甲:铠甲。戈:武器。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全副武装,英勇顽强。亦作“擐甲操戈”、“擐甲持戈”。

擐甲执兵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坚甲厉兵 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揭竿而起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解甲投戈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出处:汉·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卷甲韬戈 卷起铠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战斗。

出处:《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牢甲利兵 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临阵磨枪 临:到,快要;阵:阵地、战场;枪:指梭镖、长矛一类的武器。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买犊卖刀 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买犁卖剑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买牛卖剑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买牛息戈 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卖刀买犊 刀:武器;犊:牛犊。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出处: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卖犊买刀 指出卖耕牛,购买武器去从军。

卖剑买犊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卖剑买牛”。

卖剑买牛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明火执仗 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明火执杖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抛戈弃甲 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十三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披坚执锐 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弃甲投戈 指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弃甲曳兵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泣血枕戈 枕:枕着。戈:兵器。眼睛流血,睡时枕着武器。形容因悲愤而自励,立志雪恨。

轻卒锐兵 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入室操戈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出处:《后汉书·郑玄传》:“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身无寸铁 身边没有武器。指赤手空拳。

矢石之难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手无寸刃 指手里一点武器都没有。

手无寸铁 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

韬戈卷甲 收藏起武器铠甲。指息兵。

投袂荷戈 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为国效命。

出处:《梁书·元帝纪》:“幕府据有上流,实惟分陕,投袂荷戈,志在毕命。”

真枪实弹 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多比喻实战。

出处:柯灵《〈阿英散文选〉序》:“尽管有真枪实弹与纸上硝烟的不同,却同样要以活鲜鲜的生命相搏击的。”

枕戈待旦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枕戈待命 枕着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时刻准备战斗。

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张统制现带有可靠军队数营,在汉口刘家庙枕戈待命。”

枕戈汗马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枕戈饮血 枕着武器,咽着血泪。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报仇杀敌。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贼氛未殄,主上焦劳,凡为臣子,皆当枕戈饮血,共愤同仇。”

执锐披坚 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铸剑为犁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结束战争,把用于战争的武器,铸造成用于耕田的犁,使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出处:《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自相矛盾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出处:《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十八般兵器 本指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古式兵器。后泛指多种武器。亦比喻多种技能。

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六十回:“马静一瞧,大殿前摆着家伙,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若论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有关”草船借箭”的资料

1. 有关于戈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倒戈卸甲 杯酒戈矛 被甲枕戈 兵戈扰攘 操戈入室 操戈同室 持戈试马 大动干戈 倒载干戈 倒置干戈 倒持干戈 倒持戈矛 倒戈卸甲 倒戢干戈 反戈相向 反戈一击 干戈载戢 櫜弓戢戈 横戈盘马 横戈跃马 化干戈为玉帛 擐甲挥戈 挥戈反日 挥戈返日 挥戈回日 挥戈退日 挥日阳戈 金戈铁甲 金戈铁马 金戈铁骑 解甲倒戈 解甲投戈 卷甲韬戈 砺戈秣马 鲁戈挥日 鲁戈回日 鲁阳挥戈 鲁阳麾戈 买牛息戈 抛戈弃甲 弃甲倒戈 弃甲投戈 泣血枕戈 前徒倒戈 寝苫枕戈 衽革枕戈 入室操戈 束戈卷甲 韬戈卷甲 韬戈偃武 铁马金戈 同室操戈 投戈讲艺 投袂荷戈 投袂援戈 朽戈钝甲 偃革倒戈 偃武息戈 以戈舂黍 枕戈尝胆 枕戈达旦 枕戈待旦 枕戈待敌 枕戈待命 枕戈汗马 枕戈击楫 枕戈披甲 枕戈泣血 枕戈寝甲 枕戈以待 枕戈饮胆 枕戈饮血 枕戈剚刃 枕戈坐甲 止戈散马。

2. 戈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大动干戈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倒戈卸甲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

倒置干戈 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反戈相向 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横戈跃马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化干戈为玉帛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挥戈反日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解甲投戈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金戈铁马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抛戈弃甲 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入室操戈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同室操戈 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3. 戈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没有戈开头的成语

投袂荷戈、

解甲倒戈、

挥日阳戈、

轻动干戈、

横戈盘马、

倒持戈矛、

卷甲韬戈、

枕戈剚刃、

铁马金戈、

朽戈钝甲、

挥戈回日、

解甲投戈、

金戈铁甲、

止戈为武、

枕戈尝胆、

鲁阳挥戈、

挥戈返日、

止戈散马、

杯酒戈矛、

止戈兴仁、

买牛息戈、

衽革枕戈、

鲁戈挥日、

枕戈待命、

枕戈饮血、

投袂援戈、

枕戈泣血、

枕戈寝甲、

枕戈饮胆、

同室操戈

韬戈卷甲、

偃武息戈、

干戈满目、

枕戈以待、

倒戢干戈、

倒置干戈、

弃甲倒戈、

金戈铁骑、

枕戈达旦、

铸甲销戈、

枕戈待旦、

倒戈卸甲、

操戈入室、

枕戈披甲、

以戈舂黍、

前徒倒戈、

入室操戈、

挥戈反日、

寝苫枕戈、

干戈征战、

鲁戈回日、

金戈铁马、

倒载干戈、

枕戈待敌、

反戈相向、

櫜弓戢戈、

偃革倒戈、

大动干戈、

反戈一击、

操戈同室

干戈载戢、

投诚反戈、

抛戈卸甲、

泣血枕戈、

韬戈偃武、

被甲枕戈、

兵戈扰攘、

砺戈秣马、

载戢干戈、

倒戈弃甲、

干戈满地、

枕戈汗马、

投戈讲艺、

倒持干戈、

枕戈坐甲、

束戈卷甲、

挥戈退日、

擐甲挥戈、

抛戈弃甲、

枕戈击楫、

横戈跃马、

持戈试马、

弃甲投戈、

总戈成林、

投戈讲蓺、

鲁阳麾戈、

化干戈为玉帛

4. 戈壁的戈能组什么四字词语

枕戈待旦: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

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同室操戈: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入室操戈: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金戈铁马: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反戈一击: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

大动干戈: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倒戈弃甲:倒:颠倒,翻转;弃:抛弃。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

抛戈卸甲:抛:抛弃;戈;长矛;甲:盔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在战场上打了败仗 详细?

枕戈饮胆:见“枕戈尝胆”。

枕戈以待:同“枕戈待旦”。

枕戈待命:枕着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时刻准备战斗。

枕戈待敌:枕着兵器等待迎敌。形容时刻准备杀敌。

枕戈尝胆: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

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铁马金戈: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弃甲投戈:谓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买牛息戈:犹言卖剑买牛。

鲁戈挥日:同“鲁阳挥戈”。

鲁戈回日:同“鲁阳挥戈”。

韬戈偃武: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

金戈铁骑:见“金戈铁马”。

金戈铁甲:同“金戈铁马”。

解甲倒戈:谓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挥戈退日:见“挥戈反日”。

挥戈返日:挥:又作“?”,舞动。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将戈一挥,可以使西下的太阳回转过来。①比喻留连光景,希望。

横戈盘马:犹横戈跃马。

倒持戈矛: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倒持干戈: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持戈试马: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操戈同室:指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

操戈入室: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抛戈弃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反戈相向: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纣:商纣。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遇到坏人以武相待

载戢干戈:载戢:装运收藏;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引申为战争。将武器收藏起来。指不再诉诸武力

驻景挥戈:驻:停留;景:同“影”,日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挥舞长戈使太阳停止运行。比喻留住逝去的光阴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止戈之武:戈:兵器。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

投袂援戈:表示为国效命。同“投袂荷戈”。

投袂荷戈: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为国效命。

被甲枕戈:身穿坚甲,头枕兵器。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枕戈坐甲: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

5. 带戈字的成语有什么

兵戈抢攘兵戈扰攘操戈入室操戈同室持戈试马倒戈弃甲倒戈卸甲反戈相向反戈一击干戈满地干戈满目干戈满眼干戈载戢干戈征战横戈盘马横戈跃马挥戈反日挥戈返日挥戈回日挥戈退日金戈铁甲金戈铁马金戈铁骑砺戈秣马鲁戈挥日鲁戈回日抛戈弃甲抛戈卸甲束戈卷甲韬戈卷甲韬戈偃武投戈讲艺朽戈钝甲以戈舂米以戈舂黍枕戈尝胆枕戈达旦枕戈待旦枕戈待敌枕戈待命枕戈汗马枕戈击楫枕戈披甲枕戈泣血枕戈寝甲枕戈以待枕戈饮胆枕戈饮血枕戈剚刃枕戈坐甲止戈散马止戈为武止戈兴仁止戈之武杯酒戈矛倒持戈矛化干戈为玉帛倒持干戈大动干戈。

6. “()戈()心 ”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道戈强心。

“人心”的对称。指人天生的仁、义、礼、智、善之心。

《荀子·解蔽》:“道心之微。”,《尚书·大禹谟》暗引,改之为惟。

《古文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称此为“十六字心传”。

宋程颐认为“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二程遗书》卷二十四)。

朱熹说“道心”、“人心”不是两个“心”,“只是一个心,知觉从耳目之欲上去,便是人心;知觉从义理(即仁义礼智)上去,便是道心”(《朱子语类》卷七十八),道心是天理,是“天命之性”;人心是天理与人欲相杂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所以要“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 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草船借箭

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第五年的濡须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