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怎么读_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1 0
  1. 形容人到了绝境的成语有哪些?
  2. 《孔子家语》颜回原文及译文
  3. 《孔子家语》名言绿
  4. 三穷的结构三穷的结构是什么

荀子最经典的二十句话如下:

1、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怎么读_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也,菑然必以自恶也。

4、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5、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6、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

7、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8、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9、人之生也,不能无群。

10、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邪贪利之行也。

11、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2、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13、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14、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

15、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16、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17、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

18、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

19、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20、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形容人到了绝境的成语有哪些?

哀公

 作者:荀况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如何取之邪?”孔子 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 哀公曰:“然则夫章甫絇屦,绅带而搢笏者,此贤乎?”孔子对曰:“不必然,夫 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斩衰菅屦,杖而啜粥者,志不在于酒肉。 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 哀公曰:“善!”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哀公曰: “敢问何如斯可谓庸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庸人者,口不道善言,心不知邑邑; 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焉以为己忧;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日选择于物, 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哀 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士矣?”孔子对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 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 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谓之矣,行既已由之矣, 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故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如此则可谓士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君子矣?”孔子对曰:“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 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 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如 此则可谓贤人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大圣矣?”孔子对曰:“所谓 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 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 物于风雨,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 若此则可谓大圣矣。”哀公曰:“善!”

 鲁哀公问舜冠于孔子,孔子不对。三问不对。哀公曰:“寡人问舜冠于子,何 以不言也?”孔子曰:“古之王者,有务而拘领者矣,其政好生而恶杀焉。是以凤 在列树,麟在郊野,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也。”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 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 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 “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 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 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 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 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绅委章甫有益于仁乎?”孔子蹴然曰:“君号然也?资 衰苴杖者不听乐,非耳不能闻也,服使然也。黼衣黼裳者不茹荤,非口不能味也, 服使然也。且丘闻之,好肆不守折,长者不为市。窃其有益与其无益,君其知之矣。”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孔子对曰:“无取健,无取詌,无取口啍。 健、贪也;詌、乱也;口啍、诞也。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悫 而后求知能焉。士不信尒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尒也。语曰:‘桓 公用其贼,文公用其盗。故明主任计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计。计胜怒则强,怒胜 计则亡。”

 定公问于颜渊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驭乎?”颜渊对曰:“善则善矣,虽然, 其马将失。”定公不悦,入谓左右曰:“君子固谗人乎!。”三日而校来谒,曰: “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两服入厩。”定公越席而起曰:“趋驾召颜渊!”颜渊 至,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吾子曰:‘东野毕之驶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 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 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今东野毕之驭, 上车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 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进乎?”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 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我想选择我国的人才他们一起治理国家,冒昧地问一下怎样去选取他们呢?”孔子回答说:“生在当今的世上,牢记着古代的原则;处在当今的习俗中,穿着古代式样的服装;做到这样而为非作歹的人,不是很少的吗?”

 哀公说:“这样的话,那么那些戴着商代式样的礼帽、穿着缚有鞋带的鞋子、束着宽大的腰带并在腰带上插着朝板的人,他们都贤能吗?”孔子回答说:“不一定贤能。那些穿着祭祀礼服、黑色礼袍、戴着礼帽而乘坐祭天大车的人,他们的心思不在于吃荤;披麻带孝、穿着茅草编成的鞋、撑着孝棍而吃薄粥的人,他们的心思不在于喝酒吃肉。生在当今的世上,牢记着古代的原则;处在当今的习俗中,穿着古代式样的服装;做到这样而为非作歹的人,即使有,不也很少吗?”

 哀公说:“好!我懂了!”

 孔子说:“人有五种典型:有平庸的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伟大的圣人。”

 哀公说:“请问像怎样可以称之为平庸的人?”孔子回答说:“所谓平庸的人,嘴里不能说出好话,心里也不知道忧愁,不知道考虑选用和依靠贤人善士;出动时不知道去干什么,立定时不知道立脚点在哪里;天天在各种事物中挑选,却不知道什么东西贵重;一味顺从外界的事情就像流水似的,不知道归宿在哪里;为耳、目、鼻、口、心的欲望所主宰,思想也就跟着变坏。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平庸的人了。”

 哀公说:“好!请问像怎样可以称之为士人?”孔子回答说:“所谓士人,即使不能彻底掌握治国的原则和方法,但必定有所遵循;即使不能尽善尽美,但必定有所操守。所以他了解知识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的知识;说话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所说的话;做事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所经手的事。知识已经了解了,话已经说了,事已经做了,那就像自己的生命和肌肤一样不可能再加以改变了。所以富贵并不能使他增加些什么,卑贱并不能使他减少些什么。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士人了。”

 哀公说:“好!请问像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君子?”孔子回答说:“所谓君子,就是说话忠诚守信而心里并不自认为有美德,仁义之道充满在身而脸上并不露出炫耀的神色,思考问题明白通达而说话却不与人争辩。所以洒脱舒缓好像快要被人赶上似的,就是君子了。”

 哀公说:“好!请问像怎样才可以称之为贤人?’孔子回答说:“所谓贤人,就是行为符合规矩法度而不伤害本身,言论能够被天下人取法而不伤害自己,富裕得拥有天下而没有私藏的财富,把财物施舍给天下人而不用担忧自己会贫穷。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贤人了。”

 哀公说:“好!请问像怎样才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圣人?”孔子回答说:“所谓伟大的圣人,就是智慧能通晓大道,面对各种事变而不会穷于应付,能明辨万物性质的人。大道,是变化形成万物的根源;万物的性质,是处理是非、取舍的根据。所以,圣人做的事情像天地一样广大普遍,像日月一样明白清楚,像风雨一样统辖万物,温温和和诚恳不倦。他做的事情不可能被沿袭,好像是上天主管的一样;他做的事情不可能被认识,老百姓浅陋地甚至不能认识和它相近的事情。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圣人了。”

 哀公说:“好!”

 鲁哀公向孔子打听舜所戴的礼帽,孔子不回答。哀公问了三次,孔子仍不回答。哀公说:“我向您打听舜所戴的礼帽,您为什么不说话呢?”孔子回答说:“古代的帝王中有戴便帽并穿圆领便服的,但他们的政治却是致力于使人生存而厌恶***。因此凤凰栖息在成行的树上,麒麟活动在国都的郊外,乌鸦、喜鹊的窝可以低头观察到。您不问这个,却问舜戴的礼帽,所以我不回答啊。”

 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出生在深邃的后宫之中,在妇人的哺育下长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悲哀,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劳苦,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危险。”

 孔子说:“您所问的,是圣明的君主所问的问题。我孔丘,是个小人啊,哪能知道这些?”

 哀公说:“除了您,我没有地方可问啊。”

 孔子说:“您走进宗庙的大门向右,从东边的台阶登堂,抬头看见椽子屋梁,低头看见灵位,那些器物还在,但那祖先已经没了,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悲哀,那么悲哀之情哪会不到来呢?您黎明就起来梳头戴帽,天亮时就上朝听政,如果一件事情处理不当,就会成为祸乱的发端,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忧愁,那么忧愁之情哪会不到来呢?你天亮时上朝处理政事,太阳偏西时退朝,而各国逃亡而来的诸侯的子孙一定有等在您那朝堂的远处来侍奉您的,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劳苦,那么劳苦的感觉哪会不到来呢?您走出鲁国国都的四方城门去瞭望鲁国的四郊,那些亡国的废墟中一定有几处茅屋,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恐惧,那么恐惧之情哪会不到来呢?而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主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载船,水能翻船。’您从这个方面来想想危险,那么危险感哪会不到来呢?”

 鲁哀公问孔子说:“束宽大的腰带、戴周代式样的黑色丝绸礼帽和商代式样的成人礼帽,有益于仁吗?”孔子惊恐不安地说:“您怎么这样问呢?穿着丧服、撑着孝棍的人不听音乐,并不是耳朵不能听见,而是身穿丧服使他们这样的。穿着祭祀礼服的人不吃荤菜,并不是嘴巴不能品味,而是身穿祭服使他们这样的。而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善于经商的人不使所守资财折耗,德高望重的长者不去市场做生意谋利。束腰带、戴礼帽是有益于仁还是无益于仁,您大概知道了吧。”

 鲁哀公问孔子说:“请问怎样选取人才?”孔子回答说:“不要选取要强好胜的人,不要选取钳制别人的人,不要选取能说会道的人。要强好胜的人,往往贪得无厌;钳制别人的人,往往会犯上作乱;能说会道的人,往往会弄虚作***。所以弓首先要调好,然后才求其强劲;马首先要驯服,然后才求其成为良马;人才首先要忠诚老实,然后才求其聪明能干。一个人如果不忠诚老实却又非常聪明能干,打个比方,他就是豺狼啊,是不可以使自己靠近他的呀。俗话说:‘齐桓公任用逆贼,晋文公任用强盗。’所以英明的君主根据利害得失来选用人而不凭感情用事,昏庸的君主凭感情来选用人而不根据利害得失。对利害得失的计较超过了感情用事就会强盛,感情用事超过了对利害得失的计较就会灭亡。”

 鲁定公问颜渊说:“东野先生车驾得好吗?”颜渊回答说:“好倒是好。虽然这样,他的马将要奔逃了。”定公很不高兴,进去对近臣说:“君子原来是诽谤人的吗?”三天以后,养马的官员来拜见,说:“东野毕的马逃跑了。两匹旁边的马挣断缰绳分别跑了,两匹中间的马回到了马棚中。”定公离开坐席站起来说:“赶快套车去召见颜渊!”

 颜渊来了。定公说:“前天我问您,您说:‘东野毕驾车,好倒是好。虽然这样,他的马将要奔逃了。’不知道您凭什么了解到这一点?”颜渊回答说:“我是根据政治上的原则来了解到这一点的。从前舜善于役使民众,造父善于驱使马。舜不使他的民众走投无路,造父不使他的马走投无路,因此舜没有逃跑的民众,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车,登上车子手握缰绳,马嚼子和马身都端正了;慢走快跑驱赶奔驰,朝廷所规定的礼仪全部达到了;经历各种险阻而到达了远方,马的气力也就用光了。然而他还是要求马不停步,因此我知道他的***逃跑。”

 定公说:“好!您可以稍微再进一步说说吗?”颜渊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鸟走投无路了就会乱啄,兽走投无路了就会乱抓,人走投无路了就会欺诈。’从古到今,还没有使臣民走投无路而能没有危险的君主啊。”

《孔子家语》颜回原文及译文

1、邦国殄瘁 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

出处:《诗经·大雅·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2、道尽涂穷 指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私意自试,必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涂穷,则已耳。”《晋书·嵇康传》作“道尽途殚”。 ?

3、道尽途殚 指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私意自试,必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涂穷,则已耳。”《晋书·嵇康传》作“道尽途殚”。 ?

4、扼吭夺食 扼:用力掐着;亢:咽喉。扼住喉咙,夺走吃的东西。比喻使人处于绝境。 ?

出处:《元史·陈祖仁传》:“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其食,以速其毙乎?” ?

5、釜底游鱼 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

出处:《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

6、釜中游鱼 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中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

出处:《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

7、疾不可为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比喻已到了绝境。 ?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8、枯树逢春 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比喻绝境逢生。 ?

出处:《景德传灯录·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9、枯树生花 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

出处:《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

10、枯树生华 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

出处:《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

11、枯鱼之肆 枯鱼:干鱼;肆:店铺。卖干鱼的店铺。比喻无法挽救的绝境。 ?

出处:《庄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

12、困兽犹斗 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 ?

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斗,况人呼?” ?

13、鸟穷则啄 鸟陷于绝境就要反啄。比喻人走投无路就会冒险。 ?

出处:《荀子·哀公》:“鸟穷则啄,兽穷则攫。” ?

14、人极计生 指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 ?

出处:《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那人急了,正好没出豁,却见明晃晃一把劈柴斧头正在手边,也是人极计生,被他绰起,一斧正中刘官人面门。” ?

15、山穷水断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同“山穷水尽”。 ?

山穷水尽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

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山穷水绝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见“山穷水尽”。 ?

16、兽困则噬 兽陷困境要咬人。比喻人陷于绝境要竭力反抗。 ?

出处:《宋史·谢晦传》:“然归死难图,兽困则噬,是以爰整其旅,用为过防。” ?

17、兽穷则啮 指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 ?

出处:《韩诗外传》卷二:“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孔子家语》名言绿

颜回

 鲁定公问於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後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於使民,造父巧於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於此,谓其徃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之长决.」子曰:「回也,善於识音矣.」

 颜回问於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子曰:「达于情性之理,通於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矣.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颜回问於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贤?」孔子曰:「武仲贤哉.」颜回曰:「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於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於邾,是智不足名也.夫文仲其身虽殁,而言不杇,恶有未贤?」孔子曰:「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回曰:「可得闻乎?」孔子曰:「下展禽,置六关,妾织蒲,三不仁;设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武仲在齐,齐将有祸,不受其田,以避其难,是智之难也.夫臧文仲之智而不容於鲁,抑有由焉,作而不顺,施而不恕也夫.夏书曰:『念兹在兹,顺事恕施.』

 颜回问於君子.孔子曰:「爱近仁,度近智,为己不重,为人不轻,君子也夫.」回曰:「敢问其次.」子曰:「弗学而行,弗思而得,小子勉之.」

 仲孙何忌问於颜回曰:「仁者一言而必有益於仁智,可得闻乎?」回曰:「一言而有益於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於仁,莫如恕.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颜回问小人.孔子曰:「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颜回问子路曰:「力猛於德而得其死者,鲜矣,盍慎诸焉.」孔子谓颜回曰:「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为闻者,盍日思也夫.」

 颜回问於孔子曰:「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孔子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於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

 颜回问朋友之际,如何.孔子曰:「君子之於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

 叔孙武叔见未仕於颜回,回曰:「宾之,武叔多称人之过,而己评论之.」颜回曰:「固子之来辱也,宜有得於回焉,吾闻知诸孔子曰:『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恶.」

 颜回谓子贡曰:「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於人,身不用德,而望德於人,乱也.夫子之言,不可不思也.」

译文

 鲁定公问颜回:“你也听说过东野毕善于驾车的事吗?”颜***答说:“他确实善于驾车,尽管如此,他的马必定会散失。”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君子中竟然也有骗人的人。”

 颜回退下。过了三天,养马的人来告诉说:“东野毕的马散失了,两匹骖马拖着两匹服马进了马棚。”鲁定公听了,越过席站起来,立刻让人驾车去接颜回。颜回来了,鲁定公说:“前天我问你东野毕驾车的事,而你说:‘他确实善于驾车,但他的马一定会走失。’我不明白您是怎样知道的?”

 颜回说:“我是根据政治情况知道的。从前舜帝善于役使百姓,造父善于驾御马。舜帝不用尽民力,造父不用尽马力,因此舜帝时代没有流民,造父没有走失的马。现在东野毕驾车,让马驾上车拉紧缰绳,上好马嚼子;时而慢跑时而快跑,步法已经调理完成;经历险峻之地和长途奔跑,马的力气已经耗尽,然而还让马不停地奔跑。我因此知道***走失。”

 鲁定公说:“说得好!的确如你说的那样。你的这些话,意义很大啊!希望能进一步地讲一讲。”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马筋疲力尽则会逃走。从古至今,没有使手下人陷入困穷而他自己没有危险的。”

 鲁哀公听了很高兴,于是把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他说:“他所以是颜回,就因为常有这一类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三穷的结构三穷的结构是什么

孔子家语名言

天下有大恶者有五: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

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多文以为富。……委之以财货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德而处。……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

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业;逊接者,仁之能也;理解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野;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

民之所以生者,礼伟大。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cu)之交焉。

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士必悫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

(国家)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天灾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寤梦征怪,所以儆人臣者也。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

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

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

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

惜其腐錜(nie),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

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

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

春秋致其时而万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万民皆治。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业。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

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叶,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

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恭而敬,可以慑勇;宽而正,可以怀强;爱而怒,可以容困;温而断,可以抑奸。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多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制无度量,则事不成;其政晓察,***不保。

刚折者不终,径易者则数伤,浩倨者不亲,就利者则无不弊。

从轻勿为先,从重勿为后,见像(法令)而勿强,陈道而勿怫。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与小人处而不能亲贤,吾殆之。

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智者知人,仁者爱人。智者自知,仁者自爱。

父有争子,不陷无礼;士有争友,不行无义。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

国无道,隐之客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

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

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

衰麻苴仗者,志不存乎乐;黼黻衮冕者,容不亵慢;介胄执戈者,无退懦之气。

君子以心导耳目,立义以为勇;小人以耳目导心,不愻(xun)以为勇。

小辩害义,小言破道。

君子而强气,而不得其死;小人而强气,则弄戮荐蓁。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明镜所以查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成,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称罗网。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试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详,欲给则豫。

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乃百姓归之。

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

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乎?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彼不达之君子,岂不殆哉?从上依世泽道废,违上离俗则身危。……故贤也既不遇天,恐不终其命焉。桀杀龙逢,纣杀比干,皆类是也。《诗》曰:谓天盖高,不敢不跼(ju);谓地盖厚,不敢不蹐(ji)。

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虽欲无亡,岂可得乎?

以众攻寡,无不可也;以贵***,无不得也。

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为人臣而忠其君者,爵禄不足以赏也;谀其君者,刑罚不足以诛也。

夫贤者,百富之宗也,神明之主也。

以贤代贤,是谓之夺;以不肖代贤,是谓之伐;缓令急诛,是谓之暴;取善自与,谓之盗。

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

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

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人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调其盈虚,不令自满,所以能久也。

不慎其初,而悔其后,何嗟及矣。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迁风移俗,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依贤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穷。

与富贵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以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中人之情也,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无度则逸,从欲则败。

力猛于德而得其死者,鲜矣。

夫礼,生死存亡之体。

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

非其人,告之弗听;非其地,树之弗生。

处重擅宠,专事妒贤,愚者之情也。位高泽危,任重则崩,可立而待。

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怯,事前定则不固,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鸟穷则啄,兽穷则攫(jue),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为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

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

人君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毁仁恶士,必近于刑。

不强不达,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失礼。

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

乐之方至,乐而勿骄;患之将至,思而勿忧。

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终日言,无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之患。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汝以仁者为必信业,则伯夷、叔齐步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也;汝以忠信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良农能稼,不必能穑;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刚而纪之,不必其能容。

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忿数者,狱之所由生也;距谏者,虑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礼之所以失也;怠惰者,时之所以后也;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专独者,事之所以不成也。

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其效;竭泽而鱼,则蛟龙不处其渊;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其邑。……鸟禽之于不义尚知避之,况于人乎?

内行不修,身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行修而名自立。

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无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国必亡。

过失,人情莫不有焉。过而改之,是为不过。

刑罚之源,生于嗜欲不节。夫礼度者,所以御民之嗜欲而明好恶。

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悖,小臣窃。

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人情。父子君臣,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死亡贫苦,谓之大恶。

人藏其心,不可测度,美恶皆在其心。

破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圣人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人情者,圣人之田野,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

防怨犹防水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祥):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

富而不好礼,殃也。

伤哉!贫也。生而无以供养,死则无以为礼也。

三穷的结构是:三(独体结构)穷(上下结构)。

三穷的结构是:三(独体结构)穷(上下结构)。拼音是:sānqióng。注音是:ㄙㄢㄑㄩㄥ_。

三穷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谓鸟穷_兽穷_人穷。

二、引证解释

⒈谓鸟穷、兽穷、人穷。引《荀子·哀公》:“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三、网络解释

三穷三穷是一个词语,拼音是sānqióng,含义是谓鸟穷、兽穷、人穷。

关于三穷的诗句

曾是叹三穷曾是叹三穷曾是叹无三穷

关于三穷的成语

三战三北三十三天三吐三握三熏三沐三盈三虚三薰三沐三沐三薰三三两两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三穷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