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是什么典故,东隅和桑榆指的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6-20 0
  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故事
  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到底是什么意思?桑榆、东隅分别指什么?
  3. 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是什么意思
  4.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蚂蚁庄园
  5. 14、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 ( C )

《汉书·冯异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指早晨;桑榆,日影落在桑树榆树上之间,借指傍晚.

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是什么典故,东隅和桑榆指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指在此时此地遭到失败,损失,而在彼时彼地得到补偿.<<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故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这个成语在许多讲座、文章等其他地方都会被经常用到,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由来,又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其中隅:东边的角落,房屋,借指东方日出处,指早晨,喻初始。桑榆:指桑树和榆树,为与东对应,借指西边的树林,喻黄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而现在我们也经常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来安慰那些遇到挫折的人:这件事虽然失败了,但也从中得到了经验教训。同时与这个成语相近的还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大门的时候,会同时为了打开另外一扇窗”等等。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到底是什么意思?桑榆、东隅分别指什么?

意指开始有损失,终于取得最后胜利;或这方面失败了,却在那方面获得成功。语本《后汉书·冯异传》:“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建武二年,汉大司徒邓禹无力平定关中的局势,光武帝刘秀命冯异代禹以平定关中。冯异自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出发西进。沿途招降渑池霍郎、陕县王长、湖(今河南省灵宝市境内)浊惠、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阳沈等武装势力。与赤眉义军在华阴相遇,相持60余日,数十次战斗,招降赤眉刘始、王宣等5000余人。建武三年(27年)冯异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邓禹及其车骑将军邓弘等与冯异汇合,二邓要求冯异配合共攻赤眉,冯异认为:“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邓禹、邓弘不理会冯异建议,邓弘就与赤眉大战,赤眉佯装败退,以车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相抢豆。赤眉回军一击,大败邓弘,冯异与邓禹合兵救弘,迫使赤眉退却。冯异认为士卒饥疲劳累,宜养精蓄锐再战。邓禹不听,进攻赤眉军,为赤眉所败。邓禹脱逃退至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境内),冯异步行逃至回溪阪(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收其散卒,招集属下控制了数万人,并与赤眉约期再战。冯异挑选精壮士卒换上赤眉服装,埋伏于道旁。次日,赤眉如约而来,派出万人攻击冯异前部,冯异派出小股部队救援,赤眉见状以为冯异军弱,遂发全部力量进攻冯异。冯异率军混战到日偏西,赤眉进攻气势弱了下来,冯令伏兵杀入,衣服相乱,赤眉军不复识别,队形大乱,溃散而退。冯异纵兵追击,大败赤眉于崤底,俘获赤眉8万余人。光武帝闻奏捷报,亲撰诏书嘉奖冯异:“赤眉被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是什么意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语出自范晔所著《后汉书.冯异传》。这个成语的主要意思是指“有所失,必有所得”的辩证关系。

冯异是东汉光武的开国大将。其为征西大将军剿灭赤眉,邓禹邓弘不听调遣,兵挫华阴。冯异弃马步行返“回豀阪”,使计大败赤眉于“黾池”。于是刘秀“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豀,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这一段文字说的是,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嘉奖大将军冯异时说的一段话。大意是派你们去攻打败赤眉军,将士们都很卖命,一开始,你们在回溪虽然打了败仗,但你们吃一堑长一智,及时改变策略,最后在渑池一战大胜赤眉军。虽然有失败,但也取得了胜利,所以理应论功行赏。

这是把冯异比作“大鹏鸟”,以“垂翅”喻暂时挫折,用“奋翼”比拟大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则是说“东方不亮西方亮”。

先秦古人,即认为太阳升于东隅,落于桑榆。“东隅”为“早”,“桑榆”谓“晚”。刘秀此语,也有“胜利的喜悦来得太突然”之意,拐着弯儿夸奖冯异。

“东隅”,亦有“屋子东角”之意,但更多用于表示“早晨”或“东方”。

《隋书.许善心传.神雀颂》曰:“李虔僻处西土,陆机少长东隅。”这是说“东方”。

“桑榆”,则喻“日暮”或“晚年”。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诗云:“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乐天”即白居易。他字“乐天”,其实被贬谪后变得愁肠满腹,远没有刘禹锡乐观。刘梦得写此诗时,其与乐天皆人瘦法稀、视弱多病,但其仍不改自信满满的好心态。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成语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也可以说是一个事物同时包含有两面性。

太阳从东方升起,它光芒万丈,熊熊燃烧,但它也有夕阳西下的时候,血色残阳。一东一西,一升一降,一旭日一残阳,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和得,胜与败,取与舍,都是辩证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提醒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看待事物的发展。

用这种方法处理问题就可以让我们在胜利中预料失败,在失败中看到胜利。有时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可能会因此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一定条件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反之亦然。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来看待事情的二面性,要善于把握住好的一面,否则,就有可能向坏的一面转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上大有好处。它告诫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善于把不利变为有利,取得最后的胜利。

世间的万事万物一直在不断运动变化中,我们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舍得观。不要因一时的成功沾沾自喜,也切不可因一时的挫折失败而丧失斗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蚂蚁庄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其中隅:东边的角落,房屋,借指东方日出处,指早晨,喻初始。桑榆:指桑树和榆树,为与东对应,借指西边的树林,喻黄昏。

现考证,东隅为郑州,桑榆为开封。东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黄昏。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

扩展资料:

其典故是: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次年春天,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

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冯异率领西路军,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

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爬上回溪阪,逃回营寨。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

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来,人们引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

百度百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4、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 ( C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详细介绍如下:

一、成语意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指在失去一方面的利益或机会后,可以从另一方面获得补偿或获取新的机遇。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形象地描述了人生中的得失和转机。

二、成语的典故起源与含义: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典故来源于《列子汤问》,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桓桓的人,他曾经在东方的海滨发现了一块玉,但由于无法将其带回家中,遂将之埋于沙滩。不久之后,他来到西方的山林间,竟然在一棵树的枝条上发现了一块美丽的玉石。

三、失之东隅的含义:

失之东隅是指失去了东方的机会利益或好处,这里的东隅比喻为美好机遇、有利条件或优势地位。有时候我们可能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东西,错失了一些机会,或者失去了某种好处。但望之于西隅即眼前的环境或现实中,我们应该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和处理。

四、收之桑榆的含义:

收之桑榆指的是在西方获得补偿或找到新的机遇。这里的桑榆比喻为补偿代替或新的机会。当我们失去东方的时候,我们不应沉溺于悲伤和遗憾,而应该积极寻求新的途径和机会,从中获得价值和利益。

五、生活中的应用: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场合都可能面临一些失败失去或失误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转变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寻找新的机遇和补偿。

六、总结: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面对失去某种机会或利益的时候,不要被困扰和消沉,而是要转变思维,寻找新的机会和补偿。只有积极向前,才能够克服困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成语的启示深远,为我们提供了正确处理得失的思路和方法。

应该D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典故,是有关东汉地主阶级和农民起义军战事转折的事。

公元25年秋天,刘秀建立东汉***。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几经回合,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河南渑池礼庄寨)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

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就是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 后来,人们引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