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前裕后牌匾_光前裕后牌匾是哪个姓氏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17 0
  1. 很多湖南人族谱上的“庐陵”,到底是什么模样
  2. 南阳牛氏文化研究会会议暨商会圆满成功
  3. 祠字组成语?
  4. 从达濠“梅大人”说起,看看明清时期的总兵有多厉害

1.大坪高氏宗祠

位于大坪乡大坪村山美,始建未详。明正德元年(1506年),大坪高氏七世高积传会族人重建,历经明隆庆、万历,清光绪及民国几度重修,整体结构,概保原貌。1/9/8/7/年,两岸高氏宗亲,寻根谒祖,捐资重修。宗祠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穴地名“虎形牛头堰”,前堂“青凉伞盖金狮”。全座二进,七开间,四围甲扇,顺应60甲子点金起,60支圆柱的石木结构。金镌“高氏宗祠”,庄严雄伟,气派非凡。祠堂大厅,悬挂高氏先贤牌匾,有“渤海侯”、“赐谥文忠”、“兵部尚书”、“澎台镇抚”、“护驾将军”、“安远正堂”、“台澎左营”、“卢州贤令”、“进士”、“文魁”、“武魁”、“陆军中将”等。楹联:“后周忠节第;有宋尚书门”、“承渤海源流惟冀光前裕后;本清溪派泽还夸福地心田”、“分安平衍大平建业开基,祖若宗肇启尚书泽世;后岐峰前马峰钟灵毓秀,子而孙须振学士家风”等。

......

光前裕后牌匾_光前裕后牌匾是哪个姓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湖南人族谱上的“庐陵”,到底是什么模样

常用的宗祠二字匾额介绍:常见宗祠二字匾额有代表祖先获取科举功名的,如登科,文魁,武魁,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等;以及在仕途上的任职,如翰林,知府,县令,总督,将军等;

常用的宗祠三字匾额介绍:常见宗祠三字匾额有:代表本宗的堂号,如(宝树堂),(四知堂),(叙伦堂)等等。或者代表祖上获取何种功名以及入仕官职的府第,如(将军府),(尚书第),(大夫第),(翰林第)等等,第即府第的意思;

常用的宗祠四字匾额介绍:源远流长,光前裕后,克绳祖武,光宗耀祖,祖德宗功,枝繁叶茂,履中蹈和,祖烈嗣熊,敦亲睦族,宗谊同辉,崇宗敬祖,修明遗泽,宗谊永固,笃礼崇义,一脉相连,一脉相承,福泽万民,祖德永存,念祖思源,祖德流光,怀德溯源,追本溯源,世泽绵延,礼仪惟恭,百代瞻依,同根共荣,棣华竟秀,诗礼名家,忠孝传家,奕世其昌,世泽谊长,祖德留芳,懿德永晖,千秋金鉴。

南阳牛氏文化研究会会议暨商会圆满成功

陂下古村四座大门之一的朝天门,气势凛然。组图/记者常立军

说起江西,很多湖南人的话语里会带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然而,这种亲切感似乎只停留在话语体系中,对于江西的历史与现状,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禅宗曾把湖南与江西合称作“江湖”。江西与湖南,这对地理形态上“对称”的“邻居”,在漫长的历史时空里,时而竞争,时而合作,关系暧昧而微妙,而历史上的数次移民,也在不断改变着两省的对比平衡,并进一步影响着它们在历史上的命运。

大洋洲的考古发掘,让江西一跃成为青铜器重地。

文天祥墓前的文翁仲。

[时间轴上的移民]

唐宋到明清,江西向湖南的移民就没停过

从江西到湖南的移民潮,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轴,并非只在明朝。

大宋年间,祖上从山东迁到江西庐陵(吉安)的曾氏家族,面临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生计。山东曾氏后人曾辉四传孙曾孟鲁(武城曾氏42派),出外谋生流浪到湖南茶陵州,将全家从江西睦陂(江西吉安永丰)迁湖南茶陵西阳乡(綦溪)。类似曾氏的这种因为生计问题的自主迁徙,在历史上很常见。

南宋时期,因为战乱,大量北人南迁,本来土地就十分有限的南方开始变得拥挤起来,移民因此达到了一个***,历史学家曹树基对湘北的岳阳、平江、南县三县的238个氏族的原籍地进行统计,在南宋时迁入的氏族有31个,多于洪武年间的26个。而在湘南,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所以北宋、南宋迁入的江西人,远比洪武年间迁入的多。不过长沙、常德、益阳和浏阳、醴陵等地,却是在洪武年间迁入的人最多,醴陵在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入的氏族达到146个,而南宋时只有9个。南宋到明初,江西移民成了湖南的最主要的汉族群体。

与曾氏不同,据罗氏族谱记载,罗氏家族迁入湖南的主要时间集中在元末明初,这是第二次两省间迁徙***。

元末明初移民的起因,与战后湖南江西两省的经济情况密切相关,并非是江西人对湖南有什么特别的感情,非要跑到湖南去住,而是江西实在已经待不下去了。按照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的说法,江西往湖南的移民,“几纯为经济”。是江西人口与地矛盾加剧,向湖南的自然转移。

根据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观点,人类的繁殖呈几何级数,而人类的生产仅呈算术级数增长,人口的几何级数增长必定超过生产的算术级数增长。也就是说,粮食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人口的增速。当然,马尔萨斯的观点在现代社会显得有点过时,当今的技术进步也已经进入几何级数增长,但在传统的农耕社会,这条论断几乎可以成为铁律。历史上,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粮食不足问题,屡屡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索,危及乃至倾覆王朝统治。

“马太效应”是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越是人多的地方,就会有更多的人往那里聚集,最后的结局,多半是土地不堪重负,粮食供应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官府主导移民,是有先见之明的举措。

今天的江西,常住人口超过4600万,而湖南已有6800万人,数量远超当初的移民地江西,人口的天平经历了一次反转。江西如今的人口比起元末明初的两千多万已经翻番,当时的江西为什么只能容纳这么点人口?其实正是粮食产量决定了人口的极限值,几千年来,中国的农耕技术一直徘徊不前,作物种类增加缓慢,而最终能够助推人口闯关的番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都还没有进入普及,两千万人,已经超过江西有限的土地***能够养活人口的极限了。

没有足够的粮食,再说什么“存天理,灭人欲”都没意义了。

江西的开发,始于东晋南渡,晚于江浙地区,却远远早于湖南。北宋时,江西人口曾经居于各省之首,到了明朝,江西人口在全国十三布政司中居第二位,财富户口殷盛。那时,湖南之于江西,是一片地广人稀的荒芜之地。

明朝的移民,与历朝历代有所区别,它是非战争时期***主导的移民,历史上的移民,如“永嘉之乱”、“安史之乱”以及元末农民起义,多是在北方发生战乱情况下,民众被迫南迁。洪武大移民,始于***主动调控,是一场基于***与人口严重不协调背景下的战略规划,然而,移民带来的离乡之痛,成为几代人无法忘却的记忆。

牌匾往往反映了一个家族的美好期待。

曾氏祠堂后面的巷子极窄,稍微胖点就有点腾挪不开。

[空间里的移民]

江西与湖南的地理对称性

江西与湖南,地理上同属于“江南丘陵地区”。两者之间,有一种地理上奇特的“对称性”。

两省北部都有大湖,在湖南是洞庭湖,在江西是鄱阳湖,它们包揽了中国淡水湖面积的前两名。从地貌上看,湖南是三面环山,朝北敞口的凹形盆地,江西为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两省不仅纬度相同,地貌也出奇地类似。不太相同的地方是,江西北部临近长江与鄱阳湖的位置有庐山,一峰突起,而湖南同样位置的岳阳则没有这样的高山。

湖南简称“湘”,江西简称“赣”,都是以省内主要河流命名。河流及其形成的流域,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生命线。在湖南,洞庭湖水系汇集了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在江西,鄱阳湖水系收纳了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且两省大湖都在北部,主要河流赣江与湘江都是由南向北流淌,两省的经济中心都在水系最大的河流流域之中,两省地理格局何其相似。

盆地和河谷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主要选择地,江西有著名的吉泰盆地、赣州盆地。从赣江流域迁徙而来的江西移民,主要迁徙方向依然是河谷和盆地,只不过这次河流换成了湘江及其支流,湘江所经过的盆地,有衡阳盆地、长沙盆地、湘潭盆地,支流有浏阳盆地,这些盆地,成为江西移民的主要落脚点。而规模庞大、土地丰富的大湖平原更是农耕民族向往的理想国,历史上的鄱阳湖平原向湖南的移民,多移向洞庭湖平原区域,这也是一种对于过去生产生活习惯的延续吧。

地理上的相似性为移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适应性。纬度相同则气候相近,种植的农作物也基本相同,不需要刻意去适应新的环境,这几乎是一场完美的“生活复刻”。

两个空间之间,是横亘于湘赣边境的幕阜山脉与罗霄山脉,湘东和赣西之间虽然有幕阜山、连云山、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等高山阻隔,山间谷地却有四条天然孔道,南昌—平江,瑞州(高安)—浏阳,庐陵(吉安)—攸县,袁州(宜春)—醴陵,从南宋到清朝,大量江西人和取道江西的苏、浙、皖、闽人沿着孔道进入湖南。或停留在湘东,或者一路向西,进入湘北、湘中、湘西、湘南地区。这些迁入迁出地之间,在地理也呈现出一种“对称性”

尽管有如此多的对称性,江西与湖南在地理上依然存着明显差异感,最明显的应为气候,虽然是同一纬度,因为地貌上的细节差异,气候因此也变得不同。江西北部在湖北有大别山脉,可以阻挡寒潮,江西南部靠近广东的南岭山脉,地势相对较低,暖湿气流更易进入,湖南则恰好相反,北部无高山,寒流侵袭可直入,南部南岭山脉群峰高耸,寒流阻滞不前,暖湿气流难以进入,因此,江西气候整体要比湖南温和,赣南地区甚至可以种植热带水果,而湖南南部,则很难见到热带作物。寒流来时,湖南遭受灾害则更为严重。

从江西到湖南,从一个流域到另一个流域,也许不变的是传统中国人对人居地理的理性选择。

白鹭洲书院,文天祥的雕像默立于前。

科举,是古代江西人引以为荣的家族大事。

书院的景贤祠里挤满了理学***的雕像。

[标本化的移民]

吉安为湖南人的重要迁入地

很多湖南人都说自己从庐陵来,庐陵是哪里?其实就是现在的吉安,西汉时属豫章郡。

湘东一带乃至湘中,有大量的族谱记载本氏族迁自江西庐陵,即使排除掉少量伪造附会的,吉安也足以成为一个可以确信的移民迁出地。吉安也是山东曾氏王莽之乱后落脚的地方,这里有数座曾氏宗祠。我们驱车来到吉安县一个叫三山岗村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曾氏、罗氏两家的宗祠,还有两家的合祠“萃合堂”,曾罗两姓在此繁衍、联姻,已成世代之好。祠堂前的空地上,树立着两块碑,记载着族人引以为傲的科举荣耀。曾罗两氏,历来重视文化传承,祠堂旁的啸岗书院即为族人所建。

据住在祠堂旁老宅里的曾氏后人曾宪中所述,他们自山东迁来后,最早的落脚地在永丰,然后开枝散叶才到了这里,其间迁往湖南的分支,也不在少数,曾国藩的那一支,就是从永丰迁出。这一点,也在《大界曾氏五修族谱》中得到证实。

作为曾经的名门望族,曾氏族谱的可靠度要高于其他普通姓氏,吉安可以确定为部分湖南人的重要迁入地。江西浓厚的宗族文化在移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迁徙的过程中,正是因为宗族凝聚的作用,没有造成整体的离散,族人的文化传统因此得以保留延续,这一点,于曾氏一族尤为明显。

湖南罗氏家中多供奉豫章堂堂号,豫章罗氏发源于南昌,吉安的罗姓也基本来自于南昌一带。吉安地区罗氏追溯源流时仅断自唐吉安刺史罗崱,并明确其先祖来自浙江钱塘。后罗崱后裔严遵祖训,亦断自罗崱。但宋代举人罗绋的女婿、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四库全书》中留下《诚斋文集》,并断言:“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注:罗含字君章)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罗隐号“江东生”),今庐陵之罗,其后也。”明确庐陵(吉安)罗氏是豫章罗氏的一个分支。

如今的吉安,湖南人曾经的故乡,又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其实吉安离湖南很近,与株洲市南部接壤,中间仅罗霄山脉相隔,一山分水,各自流向不同的江河,由此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流域,分省时按山川形便原则,罗霄山脉就成了天然的省界。

山那边的吉安,很多湖南人曾经的故乡,是一座怎样的城?

我们在吉安,感受到最多的是这座城市的“清新”,这里的绿化实在是美得让人感到“治愈”,浓密的森林几乎将城市包围,而探访中发现吉安深厚的历史文化,从青铜器时代的辉煌到儒学的昌盛、禅宗广布,吉安名人辈出,文化积淀丰厚且景色宜人,无愧于历史上“江南望郡”的称号,故乡如此之美好,让我们深感宽慰。

陂下古村少有人住,蕨类植物生长茂盛。

古樟树是陂下古村的风水树,在村中备受尊崇。作为古村落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古树有着荫蔽保佑的象征意义。

[古村落里见“江湖”] 江西更纯粹,湖南更多元

如果有人问,江西与湖南在气质上有什么不同,我会这样回答:江西比湖南更有“古意”。

这种“古意”,以古村、古城、古树、古楼、古墓诸多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某些场景中,我们甚至会有一种“身在古代”的奇妙体验。

此次,我们选择了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的陂下古村作为探访地。青原区以青原山命名,同样以青原命名的还有著名的禅宗一代宗师青原行思,南宗青原系的开山鼻祖,吉安因此也是禅宗祖庭之地。

进入陂下古村,富水河边路边有成排的古樟树,作为江西常见的风水树种,这些樟树的树龄多在800~900年间,成片的风水树组成了风水林,这体现了古代江西人对人居的理想追求,人们之所以栽种风水林,主要目的就是追求理想的居住或安息场所。理想的地方必须符合“藏风”、“得水”、“乘生气”几个要求,除了形局佳、气场好,还要山清水秀、环境宜人,而栽种树木就是改善环境的一个极好的办法。江西是森林大省,古树名木随处可见,虽然它们不能用语言为我们讲述历史,却可以通过它们得知近千年来的区域气象变迁。

湖南也有不少古村落,但相比于江西,不仅数量上要少,格局上也有所改变,不再是最初的模样。江西的古村,则近乎完美地保留下了明清时的格局,我们所到的陂下古村,祠堂原有36座,现存25座,古井有18口,牌坊四座,古建数量极为庞大,村子入口处就是著名的敦仁堂,为胡姓宗祠,是江西迄今发现的最大祠堂,祠堂门口是“朝天门”牌坊,气势凛然,它由江西特产红砂岩修筑而成,这种石头有着天然的赭红色,色彩鲜艳却不会显得俗气。

牌坊宝顶上站了一个小人,为“魁星点斗”,也是基于对科举的一种崇拜。

受历史上理学氛围浓厚的熏陶,江西人极重名节,这在古村落中也被充分体现出来,几乎每家每户门头上都有一个字匾,这很像是我们如今在互联网社交软件上的个性签名,它彰显出每户人家对于理想的不同追求。陂下古村的字匾内容非常有趣,胡氏宗祠星聚堂的字匾是“柱国名宗”,想说的是胡氏景星公一脉精英辈出,已成国之栋梁。“南极星辉”是为男人祝寿之意,还有比较生活化的“万紫千红”、“焕然一新”、“庭园秀色”、“春暖”、“芝兰其室”,吉祥语类的“常青”、“旭日东升”、“前程似锦”、“彩凤呈祥”,玄幻仙境风格的“紫气东来”、“华光普照”、“光射斗牛之墟”;充满理想主义道德追求的有“光前裕后”、“运启文明”、“维新标贤”、“德令昭光”,有点自我吹嘘感的是“风华正茂”,还有一处大户人家,字匾上写的是“率真”,可见是一家性情中人。还有人家的字匾上用板报体写着“曙光”,大概和“旭日东升”的意思差不多吧。最有趣的大概是一处写着“敦伦”的民居,如果不经意,很容易就看成了英国首都“伦敦”,其实敦伦在古代是敦促人伦的意思。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曾说“中国建筑是内向的”。陂下古村即是如此,村中古建筑众多,巷道皆为封闭式,只留四门进出,无数个内向的院落建筑组成了一个“整体内向”的建筑群,这也正是我们民族性格在建筑上的体现。

村中水系依然保留并沿用古代形制,这种体系集聚积、沉淀、净化、排泄四大功能于一体,被称作“五水朝东”,每几户人家共有一个水池,不同的水池有着不同的功用,数座水池之间有明渠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给排水体系,古代村落规划之完善令人惊叹。

村中尚有古墓,就在民居之间的两棵巨大的连理古樟树之下,墓建筑得古朴精致,与自然、民居融为一体,一点都不显得突兀,江西古代堪舆名家辈出,江西人对于风水的重视,随着移民的大潮,被带到了各地,湖南的古村落,则在建筑和文化上既受到了江西的影响,又融入了更多的外来因素,因此显得更为多元化。

富田镇也是一处人文繁盛之地,南宋名臣文天祥的故乡就在距离陂下古村不远的山野间。

我们特地驱车前往拜谒,此处山水极美,墓道前有小溪及石桥,石兽石马石翁仲隐没在草丛中,千古名臣,长眠于故乡的山水间,时光流转,唯有浩气长存。读书,出仕,成就理想人格,江西人崇拜文天祥这样的生命历程,传统知识分子在此曾经历过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

位于鄱阳湖边的瓦屑坝,是一个被符号化的移民圣地,站在遗址前,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的移民场景。

“移民圣地”瓦屑坝:南方版的大槐树

北人南迁,曾是湖南移民的主要来源。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块王趯(yuè)墓志,清晰记载了两宋之交太原大族王氏从北方迁徙而来的历程。五代以前,湖南移民多来自北方,五代以后,则多来自江西。那些记载着迁徙的文字,看似平淡,背后却是一段筚路蓝缕,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的历程。然而族谱并不能成为真正的“信史”,太多主观或客观的因素让它变得并不是那么可信,除了迁徙本身可以确定,其他的各种细节,都早已迷失在历史的烟云里,或成为一种记忆符号,在世间流传。

被符号化的移民出发地

江西的地图上已经没有瓦屑坝村这个地名,当地人带我们来到一个叫“瓦燮坽村”的地方,如今这里属于莲湖乡,村里处处都是瓦屑坝的痕迹,小学也叫瓦屑坝小学。“瓦屑坝移民先祖遗址碑”就在湖边孤零零地立着,还有一座后人修的牌坊,正中写着“移民圣地瓦屑坝”。

瓦屑坝的名字来源很直观,这是历史上一处重要的窑址,破碎的瓦屑堆积在这里,因而得名瓦屑坝。其实江西移民的出发地远不止瓦屑坝一个地方,吉安、宜春(袁州),都是重要的移民出发点。瓦屑坝的意义在于它位于江西的中部,这里曾聚集了大量的移民,在此可通过水路经鄱阳湖进入长江水系,前往湖广地区,移民数量的庞大造成了一种类似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符号记忆效应,以至于提及江西移民,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来自于江西的瓦屑坝。

瓦屑坝并不在鄱阳县城里,它在湖边。

开始的路很好走,湖区的杉树笔直挺拔,一路美景。快到瓦屑坝时,村里正在修路,遍地的泥水和坑洼,我们艰难行进,路边的村民友善地为我们指路,这里的民风依然淳朴。到达瓦屑坝遗址时,我们的车已成泥车。遗址在湖边一处空阔处,之所以叫瓦屑坝,源于这里曾经有一道河坝,眼前是交错的河汊,先民们曾在此上船,去往未知的远方。

岸边草丛中有“庭璜公庙”,经询问附近村民得知,是村中胡姓先祖。如今,胡姓已是村中主要姓氏,有祠堂一座,经常有外地的胡姓前来访祖,一位胡姓村民告诉我们,来的大多是湖北和安徽人,湖南的也有,但比较少。

瓦屑坝移民走水路流向湖北与安徽

乡关何处?也许一代人清晰记得,后世的人的记忆则会日渐模糊,尤其是在经历了数次的迁徙之后,最初的故乡早已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记忆。正如传说中的山西大槐树,人云亦云的附会现象屡见不鲜。

山西大槐树移民的虚构性已经被证实。

历史学家赵世瑜在基本肯定移民史实的前提下,从墓碑与族谱中找到若干条证据,证明与山西洪洞“大槐树”相关联的移民传说,“和移民本身是两个完全可以不相干的独立部分”,并且,“传说的文本并不是在一个时间里形成的,它们经历了一个丰富、添加、黏附的过程”,也就是说,遍布华北大地的“大槐树”移民传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虚构的成分。

那号称“南方版大槐树”的瓦屑坝又如何?它真的是江西移民的聚集地吗?

既是历史学家,又是鄱阳县本地人的曹树基曾对此有过细致的考据。他通过大量族谱与《明实录》的比较,证实江西北部的情况表明由大量族谱构建而成的地名志,其内容可与《明实录》相对应。这就意味着,根据族谱记载重建明代初年的移民史,是基本可靠的。至少在统计的意义上,利用族谱构建的移民史基本可靠。

据曹树基考证,瓦屑坝的移民主要流向为湖北与安徽,流向湖南的并不算多,迁徙方式主要为官方组织,走鄱阳湖与长江的水路,然后再登陆分散。

瓦屑坝移民是史实,并不等于所有从江西迁出的人都来自瓦屑坝,其真实移民规模远远没有传说中那样宏大。当人们已经无法准确考据到自己来自何方时,那些被传播最多的地理信息就会成为一种“共识”和“集体记忆”,记忆在口口相传的时间长河里被不断加强,时至今日,已成为一种符号化的存在。

这种对迁出地的共识,其实更多来源于移民的一种“自我身份认同”,谁也不想说自己来自一个别人从未听过的地方吧。而从具象到抽象,完整的真相早已无存,故乡就是这样日渐模糊起来。

我们在通往瓦屑坝移民先祖纪念遗址的路上,遇到开车经过的村民朱秀傲,他在村里当过六年的支书。说起湖南移民,他摇头说那真的不太多,大部分人都去了湖北和安徽吧。那时候江西人太多了,粮食不够,容易造反啊。每个家族五抽三,三个抽两个,必须走。据说那时候家里兄弟五个,家族势力也大了,难以管理。当时的目的就是一是把政治搞稳,二是把经济搞上去。

对于移民,他的解释并不是很“学术”,却更加朴素易懂。

潇湘晨报记者 常立军

祠字组成语?

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南阳分会主办 第37期 201

9.3.10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暨南阳牛氏商会筹委会召开2019年工作会议牛张啸龙 牛旭东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暨南阳牛氏商会筹委会召开2019年工作会议 牛张啸龙 牛旭东 在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2019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牛保金增补后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名单 2019年3月9日,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暨南阳牛氏商会2019年3月9日,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暨南阳牛氏商会筹委会,在南阳市百里奚路一满园大酒店,召开2019年工作会议,来自河北省邯郸市梅花拳协会会长、邯郸牛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会长牛廷臣及宗亲代表牛自如、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牛松峰及平顶山的宗亲代表牛红心、牛英武、牛亚超、牛廷福、著名的新智企业发展策划公司培训师王誉龄、唐河县龙泉寺主持如弘法师及来自唐河、桐柏、泌阳、方城的宗亲代表1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南阳广播电台主持人牛军主持,他说:我们南阳牛氏家族广布于各县、市周边很多乡村,十多年来,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与各支系不断加强联系,逐渐走到一起,于2016年成立了南阳牛氏商会筹委会。为了更好地总结2018年的工作,查找不足,部署新年度南阳牛氏文化研究和商会工作,促进牛氏家族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这里举行2019年工作会议。老牛、大牛、小牛、一群牛欢聚在一起,真是“牛气冲天”“气冲牛斗”,我们***取寓教于乐地形式,让舞蹈“牛在飞”引领我们的联欢聚会吧!舞蹈“牛在飞”编排短小精***,巧妙地展现了群牛奋飞的风***。接着,被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称为“草根作家、乡土诗人”的牛永华和牛照磊朗诵了牛永华创作的诗歌“那间老屋”,诗歌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既抒情又言志,还忧国忧民,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有草原凤凰之称的“梁萍萍”,由“凤凰飞”舞蹈队伴舞,连续演唱了“爱火”“呼伦贝尔大草原”等歌曲;一满园文艺小分队为大家表演了歌舞“我们在前进”及舞蹈“把祝福送给你”;一阵轻歌曼舞过后,爱听戏曲的宗亲一饱耳福,牛家好媳妇、国家二级演员王桂岩为大家演唱越调“空城计”和“四千岁”,王老师声调沉稳,一字一板的演唱博得了阵阵掌声!南阳牛氏商会副会长牛春稳演奏了葫芦丝“女儿情”“月光下的凤尾竹”;南阳小有名气的馒头姐演唱了歌曲《成吉思汗》;王龙安演唱了《万里长城永不倒》;王建中演唱了《在那东山顶上》。来自桐柏的牛新付为大家深情地朗诵了***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最后,曾经在中央电视台“黄金一百秒”栏目表演过大型魔术节目的牛旭,表演了精彩的魔术节目,使在场的观众亲自领略了国内顶尖魔术师的神***!期间,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牛松峰和唐河县龙泉寺主持如弘法师在现场为大家赠送墨宝,为会议增添了高雅的文化内涵!上午十点三十分,会议正式开始,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会长牛保金总结了2018年的主要工作,安排了2019年的工作(全文另发)。南阳牛氏商会筹委会会长牛春燕在讲话中总结了2018年商会的工作,表彰了牛氏商会骨干企业“黄马褂家政服务公司”的牛永兵,带领公司员工勇闯市场,以优质服务创建品牌的业绩;一满园酒店总经理牛雨,去年冬天得知邓州菜农***滞销,开展“爱心***免费赠送,真情意更靠谱暖心活动”,积极购买3万斤***,免费送给顾客、周围市民、五保户、环卫工和敬老院,以实际行动助力菜农渡难关,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为大美南阳献出一片爱心!会议请来了新智企业发展策划公司培训师王誉龄,和大家分享了如何抓着机遇,促进企业发展的新理念,并留下了自己的****,愿意为牛氏企业家随时解难答疑,共促发展。来自河北邯郸梅花拳协会会长、牛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会长牛廷臣和牛自如为南阳牛氏宗亲赠送了锦旗,表达了全国牛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65岁的牛廷臣还为大家展演了精彩的梅花拳,使在座的人员耳目一新;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牛松峰为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和牛氏商会筹委会赠送了牛氏祖训“以忠报国,以孝治家,以信交友,以诚做人”等书法作品。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常务副会长牛德全公布财务执行情况。

名誉会长牛群章安排了如何开展唐河一、二世祖墓苑二期工程,整修道路、补栽树木,进一步搞好墓苑绿化工作,提高墓苑品味。会后我们到墓苑进行勘验需要补种树木的棵数,提出整修道路的初步意见,将发出正式倡议书。牛群章号召大家向唐河县古城乡牛老庄的牛海洋学习,在2018年复修始祖墓苑时没有得到消息,在第二期工程开工前已经捐资300元;为打造牛氏宗亲祭祖、对牛氏家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圣地而尽心尽力!牛春燕表示:今年需要补种的所有树木由她出资,这种献孝心、办实事的举动是我们的好榜样!名誉会长牛金堂宣布增补牛长纪、牛照磊为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副会长,牛永华、牛新付、牛永祥为副秘书长,牛建东、牛光明为常务理事,参会人员鼓掌通过。在随后的自由发言中,来自河北邯郸的牛廷臣、平顶山的牛英武、南阳市政协常务委员牛秋林、桐柏的牛连坡、方城的牛洪林、南阳龙王沟的风景区的牛德功等均对会议表示祝贺,对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暨牛氏商会筹委会,近年来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表示赞赏,并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聚亲情凝人心,使南阳的牛氏文化研究更上一层楼!唐河的牛海洋在发言中,希望唐河牛氏大家族***都贡献出一点力量,企业家带头,大家各尽所能齐努力,捐献资金搞好复修一、二世祖墓苑的二期工程。社旗的牛金成在发言中代表打锅牛亮祖十二世子京祖后裔,在发言中介绍了唐河牛英爽捐资,兄弟五人捐出祖宅修建的牛氏家祠,主体工程雄伟壮观,早已竣工,将择期举行竣工庆典仪式。子京祖后裔非常赞成和支持南阳牛氏宗亲修编新型《牛氏族谱》,下一步将尽快补充资料送到南阳,并希望新修家谱和原家谱保持一致,保证唐河牛氏历史文化的系统性完整性。镇平侯集西房营84岁的牛玉申参加了2018年的祭祖仪式,感慨良多,今天写来了书面发言。会议期间,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牛性委员会、山东、河北等地牛氏宗亲发来贺电:祝贺南阳牛氏宗亲两会胜利召开和圆满成功,祝家人抱团取暖,团结就是力量!牛和克为会议进行了直播报道;牛德中为大会提供了“大牛牌”白酒;牛紫萱提供了餐饮红酒;牛涛提供了甘蔗汁饮料,在此一并致谢!新增补的副会长牛照磊写诗赞道:南都古城一满园,阳熙风和喜相见。牛氏家风须牢记,族人欢唱聚仕贤。万众一心溯源远,岁岁年年大团圆! 在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2019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会长 牛保金 2018年,南阳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 根据年初召开的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开展以“孝道文明”为主题的祭祖活动,发扬传承中华民族孝道文化,体现我牛氏族人不忘根本,不忘祖先的大孝之心。2017年开始的复修唐河始迁祖牛亮、二世祖牛德墓苑一期工程,至今年三月底竣工,随即于4月1日,在桐寨铺曲岗西南始迁祖墓地进行了“复修始祖墓苑竣工庆典及清动,发扬传承中华民族孝道文化,体现我牛氏族人不忘根本,不忘祖先的大孝之心。2017年开始的复修唐河始迁祖牛亮、二世祖牛德墓苑一期工程,至今年三月底竣工,随即于4月1日,在桐寨铺曲岗西南始迁祖墓地进行了“复修始祖墓苑竣工庆典及清明祭祖仪式”。前来参加祭奠的200多位牛氏家人,上自十九世、下至二十七世,九代人分乘40余部大小车辆,来到312国道陈园路口,在祖上留下的皇封“半幅銮驾”和“敕封义民”“状元及第”“廻避”“肃静”牌匾,以及龙凤旗、金瓜、钺斧、朝天蹬、伸手、拳手等的引领下,由七响锣开道,唢呐乐队伴奏,主祭人的带领下,浩浩汤汤列队进入墓苑,各辈代表分别为一、二始祖坟茔添土扫墓、上香、献爵。这是四世祖牛显明英宗时期为国捐粮,为家族争得“敕封义民”荣誉后,几百年来第一次将皇封“半幅銮驾”和“敕封义民”牌匾,带到始迁祖墓地举行祭祖仪式,使周边村民和全国牛氏族人耳目一新!2. 积极参加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召开的办公会议,牛金堂在会上介绍了牛姓分会近年来的活动情况,特别是清明祭祖期间,注意提升群众性祭祖活动的文化内涵,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弘扬传统文化、忠孝文化、爱心文化,教育子孙后代。同时向与会代表赠送了《牛氏文化》。会后分别在南阳、镇平等地召开会议,传达了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精神,学习了《南阳市社会团体负责人任职管理办法(试行)》《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分会管理规定》等文件。传阅了南阳市民政局、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文件和“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章程(草案)”,大家表示:今后南阳的牛氏文化研究活动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在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牛姓分会各副会长,当场填写了“社会团体个人会员登记表”。3. 镇平牛氏宗亲的研究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一是于8月1日,在镇平县召开了牛氏文化研究会筹备会议,又在牛照磊主持下,在镇平候集房营村,举行房营西门《牛氏家谱》颁谱仪式,房营村牛氏宗亲80余人参加了仪式,这是镇平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牛氏家谱》,为敬祖、强族,追本溯源、光前裕后,追念先辈之美德,继承祖训家风,也为我牛氏子孙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房营村西门《牛氏家谱》主编、84岁的牛玉申介绍了家谱编修经过。他说:由于历史变迁,加之战乱荒年等原因,我们房营牛氏家族有很多族人外迁,陕西,湖北、新疆、甘肃等地,多有相见不识,相识不知辈分,实乃无谱之缘故。这次我族修订家谱,酝酿二年之久,正式调查研究登记六月有余,终于完成了我村第一部家族历史。他希望我族人教育子孙遵从祖训、家风,爱国、睦族,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幸福牛氏家园!与此同时,由80岁的牛洪信老人主编的镇平石佛寺、卢医、牛营、贾寨《牛氏家谱》也编辑成功,为南阳牛氏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精神财富。二是于9月2日,镇平牛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在镇平县喜来登大酒店正式成立,南阳牛姓分会领导及来自镇平城关、石佛寺、候集、枣园等乡镇的宗亲代表50余人参加了会议。来自枣园的草根作家、乡土诗人牛永华宗亲致欢迎词,新任筹委会会长牛小孔讲话,他说:我们成立镇平牛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就是愿意为牛氏家族做点实事,今后要进一步调查走访其他村庄的牛氏族人,早日把镇平牛氏大家族联系起来,学习“以忠报国、以孝治家、以信交友、以义做人”的牛氏祖训,弘扬优秀的牛氏文化,好好利用我们的家规、家教,传承家风,教育子孙后代。4. 桐柏县牛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改组以后,继于2017年底对孤寡老人、革命烈军属进行慰问后,于12月9日,组织桐柏各支系牛氏宗亲20余人,到唐河县桐寨铺始迁祖牛亮、二世祖牛德墓地进行祭祖活动,从而带动了唐河、宛城、镇平、内乡的30余位牛氏宗亲,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几岁的儿童,他们顶着北风,不命烈军属进行慰问后,于12月9日,组织桐柏各支系牛氏宗亲20余人,到唐河县桐寨铺始迁祖牛亮、二世祖牛德墓地进行祭祖活动,从而带动了唐河、宛城、镇平、内乡的30余位牛氏宗亲,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几岁的儿童,他们顶着北风,不畏严寒参加祭祖活动。祭奠现场庄严肃穆,鞭炮齐鸣,香云燎绕,***都怀着对祖先崇高的敬仰之情和一片赤诚的大孝之心,虔诚的跪在先祖墓前,在主持人牛长纪的带领下,向先祖三叩首,感谢先祖给我们带来一切福祥。来自各地的代表牛连坡、牛群章、牛保金、牛照磊、牛德献等先后发了言,主题是发杨天下牛氏是一家的精神,摒弃各种分歧,精诚团结,携起手来,把我们牛家的事办好,共谋发展大计,共画宏伟兰图,让我们所有的牛姓都家庭和睦,幸福美满,我们的先祖也能含笑九泉。5. 派出代表到新密市下牛村参加了“牛氏文化研讨会”和“戊戌年十八打锅牛拜祖大典”,见证了几百年来第一次“合釜”仪式,增加了牛氏大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带动全国牛氏大家族的团结,更好地提倡“对锅精神”!6. 修编新型家谱有了新的进展。南阳牛氏家族近年来已经编辑出版的家谱有牛同文主编的宛北《牛氏家谱》、牛长立、牛长明主编的方城县清河蒋庄、滹沱《牛氏家谱》、牛玉申、牛照磊主编的镇平侯集房营《牛氏家谱》和牛洪信主编的镇平石佛寺、卢医牛营《牛氏家谱》。全国牛氏人口最为集中的唐河《牛氏族谱》正在编辑之中,目前已经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近百万字。其中牛五门分册已经四次修改校对,有望年底出版;牛三门分册初稿已经有700多页、牛四门和其他分册正在推进;显祖分册***先以编成小型支谱,最后合成总谱。7.鼓励和主持各支系开展的各项联谊活动,年初主要领导参加了社旗县大牛庄十二世子京后裔组织的祭祖活动,弘扬牛英爽独自兴建牛氏祠堂的高尚行为,在主体工程竣工之时,送去了锦旗,并号召牛氏族人学习牛英爽致富不忘先祖的大孝之心!8.牛氏历史文化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查找发现了四世祖牛显明英宗时期为国捐粮“敕封义民”的原始记载。据《明英宗实录·卷七十八》云:“(正统六年夏四月)河南开封府民许信等三十九人,南阳府民牛显等十五人,彰德府民冯寿等三人,河南府民袁刚等八人,怀庆府民张文献等四人,汝宁府民刘谨等四人,俱出谷麦千石有奇赈济,赐敕奖谕,复其家。”与2016年牛埠口出土万历三十八年(1610)九世牛星聚墓志云:“其六世祖显,正统间值岁饥,出麦千一百石,以赈贫民,赖全活者无筭,事闻,诏旌其义。”两处记载完全一致。总之,2018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我们牛氏族人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019年工作要点:1. 摒弃争论加强团结;南阳的所有亮祖后裔,维持现在已经流传几百年的辈份排序不变,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人为的降低现行的辈份。对现在的历史记载,允许有不同的认识,是正常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决不能因为有不同的认识就互相带帽子,打棍子,甚至成为势不两立的两派。这样做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只能会影响我们族人开展敬宗爱祖的各项正常活动。所以我们提倡搁置争议把目前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做好,历史上的事情,将来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线索,会逐步清析起来,不要现在就要分出个高低是非不可。2. 继续做好各支系,各村庄的家谱编制工作。目前我们南阳由于各位家人的共同努力已经编制出不少不同版本的家谱,给我们树立了榜杨。今年顺祖五门家谱、显族凤凰树家谱有望出版发行,由于编制大型的家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我们提倡先小范围内把自已附近的家谱编制出来,然后集少成多,集小成大。

3. 利用研究会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开展互相帮助走共同福裕的道路。可4. 重点是搞好唐河一、二世祖墓苑二期工程,整修道路、补栽树木,搞好墓苑绿化工作,提高墓苑品味,把墓地打造牛氏宗亲祭祖,对牛氏家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圣地。今年初步打算把九世祖星聚先祖的坟迁到牛沟,让他和他父亲、哥哥早日团聚。也算是我们做为后人敬宗爱祖的一项有益活动。5. 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牛氏宗亲开展的各项敬宗爱祖的活动,加强横向联系,充分体现全国牛姓是一家的好传统好作风。利用研究会搭建的平台和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和全国的牛姓家人团结起来共同把我们牛氏家族的事业做好。 总之今年我们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内心为敬宗爱祖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为后人做出榜杨,告慰先祖的在天之灵。附: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名单顾 问:牛汉英 牛连坡 牛清益 牛德勇 牛长立 牛玉申 牛洪信 名誉会长:牛长鑫 牛尧华 牛金堂 牛群章 牛运江会 长:牛保金常务副会长:牛德全副 会 长:牛爱民 牛同文 牛金元 牛保军 牛春燕 牛学哲 牛自宇 牛长明 牛清玉 牛德功 牛德献 牛文选 牛 坡 牛小孔 牛建国 牛长纪牛照磊常务理事:牛明田 牛秋林 牛广山 牛付明 牛永喜 牛明华 牛国岭 牛凌云牛玉军 牛荟滨 牛嵩山 牛云仙 牛保栓 牛天峰 牛建永 牛明顺牛振山 牛新付 牛鸿林 牛德友 牛小林 牛喜顺 牛耀谦 牛春斗牛振亚 牛广坡 牛海杨 牛 壮 牛永川 牛春稳 牛正科 牛建明牛光明 牛建东 秘 书 长:牛张啸龙副秘书长:牛旭东 牛 淼 牛和克 牛 涛 牛鸣晓 牛永兵 牛丽华 牛永华 牛新付 牛永祥理 事:牛书超 牛金选 牛学义 牛耀庚 牛云保 牛青山(牛园)牛云峰 牛少勇 牛星昌 牛星林 牛德鹏 牛德才 牛德昌 牛德中 牛春山牛德贵 牛青山(南阳)牛德林(社旗)牛中元 牛朝敏 牛国印 牛同兴 牛玉亭 牛汉国 牛德朝 牛金会 牛金旺 牛国先 牛国铎 牛清林 牛明军 牛鸿雁 牛金敏 牛兆磊 牛乐毅 牛现朝 牛永奇牛广才 牛春运 牛治国 牛建辉 牛金成 牛红彬 牛建辉 牛冬云牛长强 牛德龙 牛卫平 牛宏斌 牛 娟 牛建宝 牛 军 牛金敏

从达濠“梅大人”说起,看看明清时期的总兵有多厉害

⑴ 中有祠猜成语

慎终追远?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成语解释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成语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成语繁体慎终追远成语简拼szzy成语注音ㄕㄣˋ ㄓㄨㄙ ㄓㄨㄟ ㄧㄨㄢˇ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 *** 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旧的礼法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 义 词慎终思远、谨终追远成语例子五间正殿前,悬一块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⑵ 形容宗祠的成语

流芳百世

liú fāng bǎi shì

解释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专好的名声永属远流传下去。

出处《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并以圣明,流芳上世。”《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含褒义。多用于人。一般作谓语。

正音流;不能读作“liū”。

辨形流;不能写作“留”。

近义词永垂不朽、名垂青史

反义词臭名远扬、遗臭万年

辨析~和“名垂青史”都有“美名流传于后世”的意思。但~用于人;也用于诗文;指在后代流传下来;“名垂青史”专指人;指在史书上流传下来。

例句革命先烈将~;永垂不朽;世世代代受人民的敬仰。

⑶ 三个祠一个在一面是什么成语

答案是一面之词

发 音: yī miàn zhī cí

释 义: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出内 处:明·罗容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 :“据媒人一面之辞,所以派人相看。”

示 例: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能只听~,必须全面了解情况,然后再做处理。 用 法: 偏正式;作宾语;用于否定句。

⑷ 祠堂 四字成语有什么

源远流长、万世流芳、德隆望尊、万古长青、万古长存

1、源远流长

读音: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白话释义:如果源远的流长,根深的枝叶就茂盛。

2、万世流芳

读音:wàn shì liú fāng

解释: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东汉张敏《头责子羽文》:“洗耳逃禄,千载流芳。”

白话释义:厌闻污浊之声而隐居,好名声永远流传。

3、德隆望尊

读音:dé lóng wàng zūn

解释:犹言德高望重。

出处: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白话释义:先达的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4、万古长青

读音:wàn gǔ cháng qīng

解释:万古:千秋万代。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万古长春。”

白话释义:也论功行赏食物,供***千秋万代。

5、万古长存

读音:wàn gǔ cháng cún

解释:万古:千秋万代。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德永远存在。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万古长春。”

白话释义:也论功行赏食物,供***千秋万代。

⑸ 祠堂里的四字成语有什么要多几个

义无反顾,义愤填膺,义不容辞,气势如虹,气定神闲,闲云野鹤,云淡风轻,轻描淡写,微乎其微,微不足道,无懈可击

⑹ 形容“宗祠”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宗祠”的成语有:

不祧之宗、不祧之祖、光宗耀祖、光前裕后、破国亡宗。

⑺ 赠送祠堂牌匾成语

赠送祠堂牌匾成语如下:

1、吉祥如意

(1)吉祥如意的读音jí xiáng rú yì,意思是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2)英文:Good luck and h***iness to you!;be as luck

(3)注音:ㄐㄧˊ ㄒㄧㄤˊ ㄖㄨˊ ㄧˋ

(4)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吉利祥和,万事如意

(5)引证:北齐·张成《造像题字》:“为亡父母敬造观音像一区,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吉祥如意。”

(6)造句:万事吉祥如意,天从人愿,好事齐来。

2、一帆风顺

(1)一帆风顺的读音yī fān fēng shùn,意思是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2)注音:ㄧ ㄈㄢ ㄈㄥ ㄕㄨㄣˋ

(3)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4)引证: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译文:唐·孟郊《送人爽的湖南》:“肯定知道一天帆,可以得到千里风。”

(5)造句:前进的道路有时是曲折的,不会总是一帆风顺。

3、日久天长

(1)日久天长的读音rì jiǔ tiān cháng,意思是时间长,日子久。

(2)注音:ㄖㄧˋ ㄐㄧㄨˇ ㄊㄧㄢ ㄔㄤˊ

(3)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分句;形容经过很长时间

(4)引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日久天长,这些奴才们跟前,怎么说嘴呢?”

(5)造句:学习外语没有什么诀窍,只有靠日久天长地积累。

4、竹报平安

(1)竹报平安的读音zhú bào píng ān,意思是比喻报平安的家信。

(2)注音:ㄓㄨˊ ㄅㄠˋ ㄆㄧㄥˊ ㄢ

(3)用法:主谓式;作分句;含褒义;指报平安的家信。

(4)引证:宋·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欲辨已忘言。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译文:宋.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一首王德和》词:“要想辨别已忘言。没有客人问生与死,有书信报平安。”

(5)造句:竹子是吉祥平安的象征,民间还有以竹为题材的吉祥图画,也称"竹报平安"。

5、万事大吉

(1)万事大吉的读音wàn shì dà jí,意思是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也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

(2)英文:Everything will be fine

(3)注音:ㄐㄧˊ ㄒㄧㄤˊ ㄖㄨˊ ㄧˋ

(4)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带讽刺。

(5)引证:梁斌《红旗谱》五三:“乡村里没有警察,没有宪兵,没有被捕的危险。即便有,在高粱地里一藏,万事大吉。”

(6)造句:认为有了大学*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

⑻ 祖祠什么四字成语

绳其祖武来 绳:继续;武:自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数典忘祖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

不挑之祖 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成佛作祖 佛教语。指修成佛道,成为祖师。比喻获得杰出成就。

诃佛骂祖 佛教语,斥骂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缚。

九宗七祖 泛指祖宗。

开山鼻祖 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开山老祖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创业的人。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开山始祖 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同“开山祖师”。

列祖列宗 指历代祖先。

⑼ 水能组什么四字成语

高山流水:基本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拼音读法:gāo shān liú shuǐ

使用举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清·现A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近义词组:知音难觅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山高水长:基本解释: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拼音读法:shān gāo shuǐ cháng

使用举例: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近义词组:山长地远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⑽ 和祠堂有关的成语

不祧之宗——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

不祧之祖——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 达濠的梅春魁梅大人,官至闽粤南澳镇总兵。

◆ 有了南澳总兵府之后,南澳才开始了“两省管,管两省”的有趣局面。

达濠的“梅大人”

在达濠青篮社区宫仔巷和通东路,有几座毗邻而建的将军第,保留着清代的建筑风格,有的已经破败,有的仍存旧时望族的印记。

这几座将军第便是达濠家喻户晓的梅春魁梅大人的故居。梅春魁光前裕后,父亲梅发林受赠武显将军,又因其福荫,梅春魁七弟及其后代所居之处也称“将军第”。

梅春魁(1775一1825年),号占亭,人称“梅大人”,出生于达濠青篮乡(今青篮社区),官至闽粤南澳镇总兵。梅春魁少时勇健,清乾隆末年,入伍服役效力水师营。时值剧盗流窜,梅春魁追至外洋截捕,屡战屡克,因功擢升达濠营守备。嘉庆十八年(1813年)迁香山左营都司,后升虎门参将。时军中成风,梅春魁***禁止,有犯者则以鞭笞处罚,士卒因此洗心革面不敢再犯。

道光元年(1821年)授南澳镇总兵。南澳岛靠山面海,左控悬钟港,右辖海门所,为漳州、潮州门户,扼海防要塞。梅春魁担任总兵期间,经常组织官兵巡阅,编查要防,一直坚持“申号令,严赏罚”,不徇私,军民服其威信。闽粤海防建设因此得以加强,盗寇闻名生畏,潮汕沿海百姓也得以安宁。

梅春魁一生鞠躬尽瘁,因积劳成疾,道光五年(1825年)于职中病逝,年仅四十九岁。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下圣旨表彰梅春魁。濠江人至今说起梅春魁仍带着亲切的语气尊称“梅大人”。梅大人英武神勇的事迹,经年累月,依然是梅氏后人引以为傲的谈资。

将军第中,五行山墙中“金式”厝角头上,依稀可见色彩缤纷的嵌瓷雕饰。门楣上棱角不再分明的石狮、经风雨侵蚀而显斑驳的麒麟照壁,仍不减当年雄健之姿。昔日的显赫与荣耀彰显在房檐楼宇上雕刻的一笔一划中。今之梅氏后人,以“绳其祖武,诒厥孙谋”为训,传续先人优良家风。

总兵有多厉害?

总兵始设于明代,原称总理练兵事务兼镇守,负责军队建设训练作战,早期与总督(总制)平级。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定员。遇战事,总兵佩将印出兵,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为镇守一方的官职名称,全称“镇守总兵官”和“协守副总兵”,简称“总兵”和“副将”。

清代的总兵腰牌(图/网络)

明初至中叶,文武并重,总兵官颇有权势。明末,总兵官是高级将领,全国不过二十人左右,有的能统领十万军队,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军区司令员。权力是非常大的。

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清初,总兵无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秩,总兵官阶正二品,比巡抚(从二品)略高。总兵辖兵多寡视驻地而定,多则上万,少则数百。

总兵常驻守一镇,在镇区是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清朝于全国设置总兵最多时大致80多名,其中陆路总兵70余名,水路则10余名。

南澳总兵府

在汕头,说起总兵这个官职,人民总会想起南澳岛上那著名的总兵府。南澳岛总兵府的设立,与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密不可分。

旧城与总兵府的设立

南澳岛地处粤东闽南海上要冲,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在设镇辖治之前,一直是盗寇活动频仍的地区。对于南澳来说,明万历三年(1575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南澳盗匪猖獗的无 *** 状态惊动了朝中文武。年初,福建巡抚和两广总督联奏朝廷,建议在南澳设立副总兵,辖督闽粤两地的海防,驱寇靖边,同时也防止当地官员拥兵自重,造反作乱。九月,联奏获得了朝廷的批准,南澳的历史也从此揭开新的一页。

现存的南澳城墙

南澳旧城为明万历四年(1576年)副总兵白翰纪始建,城未建成,白翰纪因病去世,后由副总兵晏继芳建造。古城坐南朝北,开四城门,在北门外,还修了一条深约三米的护城河。这条护城河与南边的金山,使南澳成了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城中央有座总兵府,为副总兵驻地和指挥中心。它不仅是当权者日常处理军务的场所,更是一种威望与权力的象征。有了总兵府之后,南澳才开始了“两省管,管两省”的有趣局面。

南澳县城航拍

南澳的四澳之中,深澳与隆澳属粤,云澳与青澳属闽。总兵府所处的城中央位置,即当时粤闽两省的分界处。城的西边(左)虽是广东土地,却由福建派兵安营管辖;东边(右)虽是福建土地,却由广东派兵安营管辖。也即所谓的左营和右营共管南澳。左营称福营,驻总兵府西侧至西门;右营称广营,驻总兵府东侧至东门。存留至今的贵丁街,位于总兵府正前方,当年也是地处闽粤分界线,于是两营驻地以此街为界点,贵丁街街头曾树有“闽粤界”、“左营界址”、“右营界址”的碑石,作为军队驻地分界的的标志。这种彼此监督,相辅相成的机制,形成了南澳由两省共管的局面。南澳总兵受两省总兵节制,又制两省之兵,军饷由两省分支。明清两朝,南澳共有177任,计167名总兵、副总兵驻守在这里。

威武的守卫城

总兵府的门埕中高高悬挂着一面帅旗,两尊大炮向北而立。旌旗飘荡,炮身坚挺,当年兵戎相见、战马啸嘶的场面不山的浮现脑海。再往前看过去,是东墙的碑廊,源自明清两代的南澳文物被搜集而来砌嵌于此。其中,两块笔墨深蓝、被描摹一新的碑刻是清康熙年间城门上的牌匾。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南澳升设总兵,继而扩大辖治区域,派兵轮守台澎一带,形成一府管三省的浩大局面。此时的南澳城,风雨剥蚀,战争侵扰,已是满目疮痍。杨嘉瑞是清朝奉命赴任的第一任总兵。他来到南澳后,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城池。历时5年,城才建好,规模比明代旧城有所拓宽。那两块存留下来的牌匾,正是当年北门的“观澜”和西门的“望霞”。

今天我们看到的总兵府,是后人在旧址上仿古重建,早已不复原来风貌。但位于总兵府门口西的那一株参天的榕树,却是确确实实的“古董”。这棵大榕树种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与总兵府同岁。清顺治年间,郑成功曾多次在此树下招兵买马,检阅水师,发展其抗清复明的宏图伟业。南澳,也成为这位民族英雄后来驱荷复台的光辉起点。因而,古榕又被称为“郑成功招兵树”。四百多年过去了,它依然绿阴如盖、郁郁葱葱。

旧日的卫城成了今日的寻常巷陌,是谁在把英雄的故事一说再说?游人如鲫的总兵府,绿荫如盖的招兵树,都在相互传递着无数信息,引人产生无数的遐想……

- END -

编辑 | 一颗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