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推食的故事_解衣推食的故事20字左右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17 0
  1. 有深度有品味的成语故事
  2. 有关古代历史的成语故事
  3. 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
  4. 韩信胯下之辱(韩信身负20个成语典故)
  5. 有哪些有寓意的成语故事?
  6. 范仲淹的小故事有哪些?

身为汉初名将,韩信为西汉的开国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出身低微,靠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王、侯、将、相全部担任了一遍。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正因为韩信如此丰富精彩的人生,才使他成为了最有故事的历史人物,仅与他相关的成语几十个

1.胯下之辱

解衣推食的故事_解衣推食的故事20字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a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释义: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2.勋冠三杰

出处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

释义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3.十面埋伏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释义: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4.国士无双

出处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时说其他将领都容易得到,但韩信是国士无双

释义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5.一饭千金

出处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背水一战

出处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用背水一战的计谋,让士兵没有退路骁勇作战,又命潜伏好的士兵趁机跑到赵国军营把旗子换成自己方的,赵军看到旗帜变后误以为主帅已被擒,瞬间军心涣散,大败。这也是韩信的成名之战。

释义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7.不赏之功

出处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

释义形容功劳极大。

8.置之死地而后生

出处:《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释义: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9.拔旗易帜

出处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

释义比喻取而代之。

10.解衣推食

出处项羽派人来劝说韩信背叛刘邦时,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怎么能背叛呢?

解释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11.功高震主

出处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释义: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12.妇人之仁

出处同样是韩信评价项羽时所说,说项羽妇人之仁。

释义仁: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13战无不胜

出处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

释义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14.兵仙神帅

出处:明·茅坤《史记钞》:“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释义: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5.推陈出新

出处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

释义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16.略不世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释义: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17.人心难测

出处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人为刎颈之交,后来两人翻脸。

释义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作“人心莫测”。

18.伐功矜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释义: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1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出处韩信是被萧何推荐给刘邦,指明要拜韩信为大将,韩信从此得以发迹,最后韩信之死也是因为萧何献计给吕后,还亲自骗韩信到长乐宫被杀。故有此说。

释义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20.肝胆照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释义:比喻以真心相见。

小编可能说的不够全面,请大家谅解

有深度有品味的成语故事

 淮阴侯,指的是汉朝的大将军韩信。

 他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赞他:“战必胜,攻必取”;楚汉时期,人们评价他“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后人奉为他为“兵仙”、“神帅”……他是韩信——他在军事上为西汉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同时,也留下了与之相关的30个成语。

 1、胯下之辱

 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的裤裆钻了过去。此指极大的侮辱。

 2、一饭千金

 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厚报,韩信衣锦还乡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3、解衣推食

 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

 此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4、战无不胜

 这是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5、国士无双

 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时,说他是“国士无双”,就是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6、十面埋伏

 韩信设伏兵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7、背水一战

 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8、拔旗易帜

 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

 比喻取而代之。指置之死地而后生

 “国士无双”是指一个人的才智高超,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9、置之死地而后生

 同样是韩信北上灭赵时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死战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10、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韩信为了东进中原,***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自己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11、兵仙神帅

 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2、居常鞅鞅

 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此句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13、功高震主

 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14、金石之交

 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15、独当一面

 这是张良和刘邦在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指能够单独负责一方面。

 16、略不世出

 指的是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17、不赏之功

 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的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

 18、匹夫之勇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19、妇人之仁

 韩信和刘邦在一次交谈中,评价项羽,说他是妇人之仁,指的是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20、推陈出新

 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

 指的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21、勋冠三杰

 三杰指是萧何、张良和韩信。意思是说,三杰之中,以韩信的功劳最大。

 22、伐功矜能

 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23、伪游云梦

 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一事。

 24、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李左车在和韩信的谈话中,李左车提出的这个观点。指的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5、人心难测

 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个人为刎颈之交,后两人翻脸。指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作“人心莫测”。

 胯下之辱,是韩信最有名的事迹之一。(以上皆为网络)

 26、肝胆相照

 比喻真心诚意,也比喻以真心相见。

 27、钟室之祸

 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事。

 2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29、传檄而定

 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30、多多益善

 刘邦和韩信又一次对话,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越多越好。

有关古代历史的成语故事

有深度有品味的成语故事

 有深度有品味的成语故事,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接触到各种成语,成语是我们学习语文中的重点之一,很多成语其实都是来源于历史上的各种故事,下面就来看看有深度有品味的成语故事。

有深度有品味的成语故事1

 成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拼音: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释: 蹊:小路。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成语故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见于《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是西汉的名将,他骁勇善战。自汉文帝、汉景帝至汉武帝,几十年间,凡与匈奴开战的,无一次无李广。他是屡建战功。匈奴人对李广是既特别畏惧而又非常敬佩,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并曾在内部下令能捉住李广,一定要“生致之”(活捉他),以便重用。可李广在西汉最高统治者那里,非但始终未得到过重用,而且还曾受过多次打击。

 对此,李广本人当然也是很有感慨的,他曾对人说:“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即匈奴)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

 成语: 桃李满天下

 拼音: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解释: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成语故事:

 唐高宗时,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杰,他曾在一年之内,裁决了一万七千多人的罪名。在江南当巡抚使时,他率先追查各地来历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庙宇,以破除人们的迷信;在担任预州刺史时,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获得清白。他的政绩深得老百姓的好评,是一名刚正清廉的好官。

 武则天在位的时候,狄仁杰虽然受到奸臣的陷害,被降级为于江村小官,但是因为他一向深得百姓的拥戴,其它官员也都支持他,所以不久又重回朝廷当宰相。有一次,武则天请他推荐一个尚书郎,他毫不避嫌地推举自己的`儿子担任这个职位。当时,有人听到狄仁杰举荐自己的亲人,就嘲讽他:天下桃李贤才,似乎都出于你的门下。但事后证明,他并不是基于个人情感推荐,而是他的儿子真的有才能。

有深度有品味的成语故事2

  01、囊萤映雪:形容尽管家境贫穷,依然勤学苦读。

 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两人都成为饱学之士

  02、东阁待贤:指接纳贤良、爱惜人才。

 成语出自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汉武帝时期,平民出身的公孙弘被任命为丞相,他非常爱惜人才,特地在自家庭院的东边开一个门,广招贤人,请他们为国献计献策。

  03、解衣推食:脱下衣服给别人穿,让出食物给别人吃。指对人器重而关怀备至。

 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04、辩日炎凉:古人记载两个孩童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多以其形容儿童的聪明智慧。

 《列子·汤问》记载:孔子游学,看到两个儿童争辩不已,就上前询问。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到正午的时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恰恰相反。

 第一个孩子解释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的顶盖那么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外一个孩子反驳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有深度有品味的成语故事3

  1.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 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 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韩信胯下之辱(韩信身负20个成语典故)

身为汉初名将,韩信为西汉的开国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出身低微,靠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王、侯、将、相全部担任了一遍。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正因为韩信如此丰富精彩的人生,才使他成为了最有故事的历史人物,仅与他相关的成语就有30余个。

1.胯下之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释义: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2.一饭千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3.解衣推食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释义: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4.战无不胜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释义: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5.国士无双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释义: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成语典故:秦朝末年,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改投奔刘邦,开始也没有得到重用,因滕公推荐给萧何,萧何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给刘邦。刘邦敷衍应付,韩信不辞而别,萧何月下追韩信,对刘邦说他是国士无双,刘邦拜他为大将。

6.十面埋伏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释义: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成语典故: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7.背水一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典故: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

8.拔旗易帜

出处:《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释义: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成语典故: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9.置之死地而后生

出处:《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释义: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成语典故:西汉时期,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河边列阵,士兵们背水一战,越战越勇,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赵王歇。

10.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成语典故: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11.兵仙神帅

出处:明·茅坤《史记钞》:“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释义: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2.居常鞅鞅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释义: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13.功高震主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释义: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14.金石之交

出处:《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释义: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15.独当一面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释义: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16.略不世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释义: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17.不赏之功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释义:形容功劳极大。

18.匹夫之勇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释义: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19.妇人之仁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释义: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20.推陈出新

出处: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释义: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成语典故: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这无疑是仓储管理史上的创举。

21.勋冠三杰

出处:《汉书·高帝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释义:功勋超过汉朝开国的三大功臣萧何、张良和韩信。

22.伐功矜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释义: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23.伪游云梦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释义: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后以“云梦游”代指阴谋诡计。

成语典故:楚汉战争胜利后,刘邦袭夺韩信兵权,将其徙封为楚王。当刘邦听说韩信在楚陈兵出入,又***取陈平伪游云梦之计,逮捕韩信,贬为淮阴侯。

24.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5.肝胆照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释义:比喻以真心相见。

26.钟室之祸

出处:《汉书·韩信传》

释义:比喻功臣遭忌被杀。

成语典故: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27.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释义: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28.问路斩樵

出处:《西汉演义》三十四回问路斩樵夫

成语典故:楚汉相争之际,韩信协助汉王刘邦与楚兵相战。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惜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何故?韩信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

29.传檄而定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释义: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30.多多益善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释义:比喻越多越好。

31.鸟尽弓藏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释义: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典故:刘邦当皇帝后为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再将他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皇后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杀死。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韩信于公元前196年身首异处,这对共过患难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处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

32.气吞山河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释义: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33.乡利倍义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释义:趋向势力,违背正义。

34.一竿之微

出处:清·沈菊庄《韩淮阴钓竿歌》:“千金之重酬漂母,一竿之微还忆否?”又云:“汉王嗜杀功高臣,不闻嗜杀钓鱼人。”

释义:指韩信微时垂钓淮阴事。

有哪些有寓意的成语故事?

本文由 蜀山笔侠 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背成语,或许是很多人老大难的问题,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实在没兴趣。笔侠也不喜欢背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但,如果里面有故事,那就另当别论了。

“兵仙” 韩信 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发生在他身上的成语典故多达20个(或许还不止),不由得不让人称奇。且这些典故个个堪称经典,韩信真可谓是 “成语专业户”

接下来,笔侠就给大家献上韩信的成语大餐。

胯下之辱

这个相信大家都知道,韩信落魄时,曾被一个恶霸欺负,恶霸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如果换作夏侯惇,早就将他砍了,可是韩信不是武夫,只有认怂,不过这被后世看作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典范。

一饭千金

韩信落魄时还曾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一个好心的老妇人施舍给他一碗饭,韩信发达后没有忘记这件事情,赏赐千金给这位老妇人,此举也被比喻为不忘旧恩。

国士无双

在汉中的时候,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问韩信有大能耐?萧何不***思索地说:国士无双。就是指一个国家难找出两个这样的人,可见萧何对韩信评价之高。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是韩信的成名战。当时刘邦被困汉中,栈道被烧毁,很难在短时间打回关中。

韩信此时出奇策***装慢慢修栈道,实则从陈仓小道悄悄杀入关中,迅速平定三秦,为后来打回中原,和项羽争天下打下了重要基础。

背水一战

这是韩信的经典战,虽不是他首创,但运用得恰到好处。

当时韩信和刘邦兵分两路,渡黄河北上攻打赵国,在不利条件下,他***取截断自己归路的方法激励士气,背水一战将赵军打垮。这一招被后世名将不断使用。

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个成语也是说的背水一战的故事,只是换了种说法。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让自己没有退路,奋勇向前,唯有胜利,才能活下来。这是一种险中求胜的方法。

独当一面

楚汉争霸的时候,韩信和刘邦兵分两路夹击项羽,刘邦对韩信这一路心存疑虑,就向张良寻求意见。张良的回答是:韩信能独当一面。意思是说:韩信完全能胜任那一路的工作。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能独立完成某个领域工作的能力

十面埋伏

这是韩信的“封仙”之战,在强悍的霸王项羽面前,他能算无遗策地将项羽包围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比八面都还多两面埋伏,迫使项羽最后逃亡乌江,并在那里走投无路***。

功高震主

汉朝建立后,由于韩信的功劳太大,使得刘邦的地位都受到他的威胁,这样反而对韩信不好,因为臣不能超过君。果然,不久后刘邦的夫人吕后就对韩信下手了。

金石之交

金石之交指的两人关系非常好,像金石一样坚不可破。

韩信曾有一个幕僚劝他自立为王,和刘邦平起平坐,却被韩信拒绝了。幕僚感叹到:你虽觉得和汉王的关系就像金石一样,但终有一天会被他擒获。后来果然应验。

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能被刘邦登坛拜将靠的是萧何的推荐,所以“成也萧何”;韩信最后被骗受擒也是因为对萧何的信任,所以“败也萧何”。比喻成事败事都是同一人。

1推陈出新

韩信还在为刘邦管粮仓的时候,把粮仓开了两个门,新粮食进,旧粮食出,这样就可以保证粮食不会变质浪费,即推陈出新。

1解衣推食

刘邦重用韩信的时候,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韩信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给韩信吃,对韩信是关怀备至,可是最后呢?。

1妇人之仁

这是韩信对项羽的评价,韩信认为:项羽做事意气用事,不识大体,有时不够狠,就像妇女的软心肠一样,最终会害了他。

1人心难测

当时天下有一对著名的刎颈之交,叫张耳和陈馀。话说两人誓同生死,但后来却翻脸了。韩信从他们的身上感慨:人心难测。此一时、彼一时,谁也说不清未来会发生什么。

1拔旗易帜

古代打仗,旗帜很重要,旗帜就是胜负风向标。韩信抓住这一点,一有机会就拔掉敌人旗帜插上自己旗帜来迷惑敌人,这样就可以让敌人兵败如山倒。

1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这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反义词:说的是韩信想利用赵国人李左车攻打齐国,但李左车却提不出有用的计谋,所以就用这一句来向韩信表忠心。意思是:我虽没有什么良策,但我绝对支持你。

1战无不胜

这是刘邦韩信的评价,在刘邦看来,韩信从无败绩,事实也是如此。

1略不世出

这也是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韩信谋略没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

20、居常鞅鞅

韩信没有反刘邦,刘邦却夺去了韩信的兵权,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居常鞅鞅就是指的韩信这种因不平或不满而引起的郁郁不乐。

20个成语典故基本涵盖了韩信的一生,此时此刻,你觉得韩信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到底是该反?还是不反刘邦呢?

明天继续……

范仲淹的小故事有哪些?

01、囊萤映雪:形容尽管家境贫穷,依然勤学苦读。

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两人都成为饱学之士。

02、东阁待贤:指接纳贤良、爱惜人才。

成语出自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汉武帝时期,平民出身的公孙弘被任命为丞相,他非常爱惜人才,特地在自家庭院的东边开一个门,广招贤人,请他们为国献计献策。

03、解衣推食:脱下衣服给别人穿,让出食物给别人吃。指对人器重而关怀备至。

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04、辩日炎凉:古人记载两个孩童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多以其形容儿童的聪明智慧。

《列子·汤问》记载:孔子游学,看到两个儿童争辩不已,就上前询问。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到正午的时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恰恰相反。

第一个孩子解释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的顶盖那么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外一个孩子反驳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05、伯俞泣杖:汉韩伯俞受母责打,感念母亲力衰而哭泣,后比喻孝顺。

成语出自见《说苑》。韩伯俞,汉代梁州人,生性孝顺。母亲教育他十分严格,会因他做错小事而用手杖打他。到了后来,母亲又因故生气,举杖打他,但打在身上一点也不疼。伯俞忽然哭了起来,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未曾哭泣。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伯愈忙说:“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因为知道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今天母亲打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疼,足见母亲已年迈,所以心里难受,才情不自禁地哭泣。”韩母听后,手杖掉在地上。

06、春秋笔法:写文章用词精练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成语出自《史记》:“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孔子修《春秋》,后人认为他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来将其称为“春秋笔法”。

1、断齑划粥

范仲淹小的时候生活贫困,但是他依然坚持向学。在随母亲改嫁之后,范仲淹为了学习,搬到了寺庙之中。范仲淹此时的生活清贫无比,每日只煮一锅粥,将粥分成四块,早晚分食两块。他吃粥只就一点咸菜,然后用醋汁调和米粥,就这样草草的将就一顿。

放在今日,主食、甜点水果一样不缺的今日,范仲淹这样的食物吃一顿两顿也许还行,若是多吃几顿,如何受的。而范仲淹就是这样每日两食,苦读成才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故事,才有了后来断齑划粥这个词语。

2、几起几落 百折不挠

1028年,范仲淹服丧结束.经过晏殊的推荐,他荣升秘阁校理——负责***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秘阁设在京师宫城的崇文殿中.秘阁校理之职,实际上属于皇上的文学侍从。 三年之后,任右司谏.有了言官的身份,他上书言事更无所畏惧了。

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仁宗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仁宗不予理会,他便质问仁宗:“如果宫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该当如何?”仁宗惊然惭悟,就让范仲淹前去贩灾。他归来时,还带回几把灾民充饥的野草,送给了仁宗。

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朝中***不堪。范仲淹根据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呈给仁宗。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

范仲淹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犯言直谏,乃至多次被谗受贬,却至死不悔,“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3、为官清正

有一天,范仲淹正在庙里读书时,忽然看见有一只白老鼠钻进了地穴,他感到很好奇,于是动手将洞穴挖开,发现里面竟有一瓮满满的白银。

当时范仲淹正缺钱用,这一瓮白银无疑可以极大地改善他的生活状况,但范仲淹并没有将这一瓮白银据为己有,而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仍然将这一瓮白银封存埋在原处。

后来,范仲淹中了进士当了官,他当年寄住的那个庙里的和尚想修缮寺院,便找这位当年的老房客、如今的朝廷命官“拉赞助”。  

但是,范仲淹为官清正,内无余帛,外无盈财,也不会***公济私,慷国家之慨,用公家的钱为自己装门面。  

范仲淹后来转念一想,庙中的老鼠洞里不是还有一瓮白银吗?此时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于是他写了一封书信将这件事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按他所指示的地点,果然挖出一坛子白银,解了寺庙的燃眉之急。

4、仲淹***

宋朝的范仲淹从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刚好他去***,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先生,他索性就问那个***先生说,“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先生可能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也吓了一跳。

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怎么口气这么大?”后来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接着又跟他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先生有一点纳闷,怎么差这么多的志愿,就问他,“你为什么挑这两个志愿?”范仲淹就回答“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

***先生听完之后很感动,一(这)个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所以***先生马上就跟范仲淹说,“你有这一颗心,叫真正的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5、仲淹助丧

范仲淹担任邠州地方官时,有一天闲暇无事,带同僚属下登上高楼,设置酒宴,还没有举杯饮酒,看到有几个披麻戴孝的人在营造下葬的器具,并没有十分气愤,而是急忙派人去询问他们。

原来是一个客居在邠州的读书人死了,准备埋葬在近郊,但是棺材、墓穴和其他送葬器物都还没有着落。范仲淹听后露出哀悼的神情,立即撤去酒席,并给丧家一笔可观的钱,让他们办完丧事。参加宴会的客人中间有的为此感动得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