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闻声是什么意思,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文言文翻译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16 0
  1. 离娄篇下文言文翻译
  2.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文言文
  3. 高二语文《诸子喻山水》的课文内容
  4. 文言文孟子欲休妻

孟子说水: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章句上》

声闻声是什么意思,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文言文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翻译:

徐子说:“孔子多次称赞水,说道“水啊,水啊!”对于水,孔子取它哪一点呢?”

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离娄篇下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孟子论水的完整翻译

1.《孟子论水》翻译:

徐子说:“孔子曾多次赞叹水,说:‘水啊!水啊!’他到底觉 得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孟子说:“水从源泉里滚滚涌出,日夜不停地流着,把低洼之处--填满,然后又继续向前,一直流向大海。它是如此水不枯竭,奔流不息。孔子所取的,就是它的这种特性啊。试想,如果水没有这种永不枯竭的本源,就会像那七八月问的暴雨一样,虽然也可以一下子灌满大小沟渠,但也会一下子就于酒枯竭。所以,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形,君子就会感到羞耻。”

2.关于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90年—前305年),名轲,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继承者。作为亚圣,孟子不仅继承、弘扬了孔子的儒家之道,而且多有深化和发展。或是受孔子的影响,或是孟子本人对生命之源的水怀有特殊而深厚的感情,孟子对水的观察、思考和由水而感悟人生、阐发事理的程度毫不逊于孔子,他把儒家的“文化之水”推向了新的高度。

3。关于本文主旨:

一方面祖述仲尼之意,阐发水的特性;另一方面用水比拟人的道德品质,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要求大家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安身立命之本,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2. 文言文孟子论水的翻译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流水之为物者,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这段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其一,登绝顶而一览众山小,经沧海则难为水,这的确是人生经验的真谛。沧海浩大,淼淼无涯,小江小河小池之水不可与之相提并论。其二,提出了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的观点,这与孔子“智者乐水”之说是一脉相承的。一方面,从美学的角度讲,只有波澜起伏之水才具有屈曲生动之美;另一方面,在对自然之水的审美中,还可以***出与“智者”相似的性情与品格,即强调要从水的自然形态和功能中寻觅和挖掘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切体验和认识,而绝不仅仅流连于水的自然之美。其三,孟子称赞水具有“不盈科不行”的品性,这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循序渐进的风格,正是立志行道的君子所效法的优良德行。

一次,孟子的***徐子请教孟子,为何孔夫子多次称赞水,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孟子告诉他:“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料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子。”(《孟子·离娄下》)这里,孟子特别强调了“有源之水”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有源之水,才能不舍昼夜,奔流不息;而无源(无本)之水,即使在某一时段因雨水骤至而河满沟溢,但时令一过,干涸也就随之而来。

3. 文言文《孟子.滕文公下》翻译及赏析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 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 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 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 骄奢*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 样才叫做大丈夫!”

赏析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 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 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 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 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 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 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可见,“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 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 深恶痛绝了。

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 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 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 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怎么办呢?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 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 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 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 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 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 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 *** ,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 金声玉振的声音。

4. 孟子告子学弈全文翻译

注释①或:同“惑”。②暴(pu):同“曝”,晒。③奔:围棋。(4)数:技术,技巧。⑤鸿鹄(hu):天鹅。(6)缴(zhuo):系在箭上的 绳,代指箭。

译文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5. 文言文《孟子 告子下》

鲁国想让乐正子管理国家政事。

孟子说:“我听了这消息,高兴得睡不着。”公孙子问:“乐正子刚强吗?”答道:“不。”

“有智慧谋略吗?”答道:“不。”“见多识广吗?”答道:“不。”

(公孙丑于是说:)“既然这样,(先生)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呢?”答道:“他这个人啊,爱听好意见。”“爱听好意见就够了吗?”答道:“爱听好意见,治理天下就绰绰有余,何况治理一个鲁国?如果爱听好意见,那么天下的人都愿意不远千里地赶来把好意见告诉给他;如果不爱听好意见,那么人们就会(模仿他的腔调)说:‘唔唔,我早就知道了。

’那种腔调脸色早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了。士人千里之外止步不来,那么喜欢进谗言和阿谀献媚的人就会凑到跟前来了。

同这帮人混在一起,想治理好国家,可能吗?”。

6. 翻译一下《孟子告子下》古文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7. 翻译《孟子》文言文

(孟子)说:“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小国不可以跟大国为敌,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现在中国土地总面积约九百万平方里,齐国全部土地不过一百万平方里。以九分之一的力量跟其余的九分之八为敌,这和邹国跟楚国为敌有什么分别呢?〔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那么,〕为什么不从跟本着手呢?现在王如果能改革政治,施行仁德,便会使天下的士大夫都想到齐国来做官,庄稼汉都想到齐国来种地,行商坐贾都想到齐国来做生意,来往的旅客也都想取道齐国,各国痛恨本国君主的人们也都想到您这里来控诉。

果然做到这样,又有谁能阻挡得住呢?”。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文言文

离娄篇下文言文翻译

1.孟子离娄下全文翻译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翻译: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设有个人,他以粗暴蛮横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必定会反省自己:我(对他)一定还有不仁的地方,无礼的地方,要不这种态度怎么会冲着我来呢?反省后做到仁了,反省后有礼了,那人的粗暴蛮横仍然如此,君子必定再反省:我(待他)一定还没有尽心竭力。经过反省,做到了尽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这样,君子就说:‘这不过是个狂人罢了。像他这样,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因此君子有终身的忧虑,没有一时的担心。至于终身忧虑的事是: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天下的人树立了榜样,影响可以流传到后世,我却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是值得忧虑的。忧虑了怎么办?像舜那样去做罢了。至于说到君子(一时)所担心的,那是没有的。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时的担心,君子也不认为值得担心了。”

得到的启示: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而“仁”的中心意义是“爱人”,强调“仁者爱人”,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最高标准。这是说为人处世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要与他人共享利益。

话说选我哈

2.孟子.离娄下的译文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父母活着时供奉他们还称不上大事,他们去世后安葬他们才真正是人生的大事。”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人类不同于禽兽的地方是很少的(仅仅在于人懂道理),可是一般人还抛弃这些区别,只有高尚的君子能保留它。舜能够明了各种事物的道理,体察各种人物的心情,是因为他按照仁义去做,不是把仁义作为工具来使用。"

3.孟子.离娄下原文及翻译仲尼卷八离娄下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

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

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木寿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

’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不为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斋浴,则可以祀上帝。”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

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

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4.孟子.离娄下的译文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bai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离娄下》译文孟子说:“父母活着时供奉他们还称不上大事,他们去世后安葬他们才真正是人生的大事。”(孟子曰):"非礼之du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离zhi娄下)[译文](孟子说:)"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dao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译文](孟子说:)"人类不同于禽兽的地方是很少的(仅仅在于人懂道理),可是一般人还抛弃这些区别,回只有高尚的君子能保留它。

舜能够明了各种事物的道理,体察各种人物的心情,是因为他按照仁义去做,不是把仁义作答为工具来使用。"。

5.孟子译文(离娄下)[译文]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真少啦!

6.孟子离娄下二十四章译文离娄下1原文子严①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②济人于溱洧③。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④,徒杠⑤成;十二月,舆梁(6)③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7)人可也,焉得***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注释①子产:名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宰相。

②乘舆:指子产乘坐的车子。③溱(zhen)洧(wei):两条河水的名称,会合于河南密县。

④十一月:周历十一月为夏历九月,下文十二月为夏历十月。⑤徒杠:可供人徒步行走的小桥。

(6)舆梁:能通车马的大桥。(7)辟:开辟,即开道的意思。

译文子产主持郑国的政事时,曾经用自己乘的车去帮助人们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说:“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并不懂得从政.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过车马的桥,老百姓就不会为渡河而发愁了。

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门鸣锣开道都可以,怎么能够去帮助百姓一个一个地渡河呢?如果执政的人要去讨得每个人的欢心,那时间可就太不够用了。”2原文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①,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

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②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注释①为旧君有服:指离职的臣子为原先的君主服孝。

②极:穷困,这里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其处境极端困难。译文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腹心;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巨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

齐宣王说:“礼制规定,已经离职的臣下也应为过去的君主展孝。君主要怎样做才能使他们为他服孝呢?”孟子说:“臣下有劝谏,君主接受;臣下有建议,君主听从.政治上的恩惠下达到老百姓。

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打发人送他出国境,并派人先到臣下要去的地方作一番安排布置,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就叫做三有礼.这样做了,臣下就会为他服孝。

如今做臣下的,劝谏,君王不接受;建议,君王不听从。政治上的恩惠到不了老百姓身上。

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把他捆绑起来,还想方设法使他到所去的地方穷困万分,离开的当天就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种情况叫做仇敌。

君臣之问像仇敌一样,还有什么孝可服呢?”3原文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①,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②。”

注释①中:指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代指品德好的人。养:培养、熏陶、教育。

②其间不能以才:省略了“以寸量”的“量”字。译文孟子说:“品德修养好的人教育熏陶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都乐于有好的父亲和兄长。

如果品德修养好的人抛弃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抛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所谓好与不好之间的差别,也就相近得不能用寸来计量了。”4原文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孟子说:“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5原文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译文孟子说:“说人家的坏话,招来后患如何是?”读解“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的劣根性的确如此。

不过,如果有人专以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为乐趣,嗜痂成癣,那么个个专用名词赏给他(她)了,叫做--长舌妇!孔子曾经说过:“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我们也曾给这种道听途说者送了一个称号,叫做“小广播”。

与小广播相比,长舌妇如何?小广播不一定是长舌妇,但长舌妇八九不离十是小广播一个。小广播免费直销消息,义务广告,以先听为快,以消息灵通为荣。

无聊!长舌妇东家长、西家短,以窥人隐私为快,以暗箭伤人为乐。可恶!小广播愚,长舌妇恶。

如果说,对小广播,我们要告之以“且住,且往!”那么,对长舌妇,就应该“老鼠过街,***喊打”了。6原文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译文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7原文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①之心者也。”

注释①赤子:婴儿。译文孟子说:“伟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8原文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①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②。

故君子往其自得之也。”注释①资:积累。

②原:同“源”。译文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

7.文言文《孟子.离娄上》的翻译、急求、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现在有些诸侯,虽然有仁爱的心和仁爱的名声,但老百姓却受不到他的恩泽,不能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这是因为他没有实施前代圣王的仁政的缘故。所以说,只有好心,不足以治理政治;只有好办法,好办研能够自己实行起来。

《诗经》说:‘不要偏高啊不要遗忘,一切遵循原来的规章。’遵循前代圣王的法度而犯错误的,是从来没有过的。

圣人既用尽了目力,又用圆规、曲尺、水准、绳墨等来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东西,那些东西便用之不尽了;圣人既用尽了听力,又用六律来校正五音,各种音阶也就运用无穷了;圣人既用尽了脑力,又施行不忍人的仁政,他的仁爱之德便覆盖于天下了。所以说,筑高台一定要凭借山陵;挖深池一定要凭借山沟沼泽;如果执政不凭借前代圣王的办法,能够说是明智吗?所以只有仁慈的人才应该居于统治地位。

如果不仁慈的人占据了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恶行败德传播给老百姓。在上的没有道德规范,在下的人没有法规制度;朝廷不信道义,工匠不信尺度,官吏触犯义理,百姓触犯刑律。

如此下去,国家还能生存就真是太侥幸了。所以说,城墙不坚固,武器不充足,这不是国家的灾难;田野没开辟,物资不富裕,这不是国家的祸害;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义,在下位的人没有教育,违法乱纪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的灭亡也就快了。

《诗经》说:‘上天正在降骚乱,不要多嘴又多言。’多嘴多言就是拖沓罗嗦。

侍奉君主不讲忠义,行为进退不讲礼仪,说话便诋毁前代圣王之道,这就是拖沓罗嗦。所以说,用高标准来要求君王就叫做‘恭’,向君王出好主意而堵塞坏主意就叫做‘敬’,认为自己的君王不能行仁政就叫做‘贼’。”

8.孟子译文(离娄下)[译文]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

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

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

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真少啦。

高二语文《诸子喻山水》的课文内容

1. 文言文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1、请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水有这种永不枯竭、奔流不息的本性。这是孔子所取的罢了。

(2)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所以,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形,君子就会以此为羞耻。

2、本选段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思想?通过用水比拟人的道德品质,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

2. 文言文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1、请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水有这种永不枯竭、奔流不息的本性。这是孔子所取的罢了。

(2)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所以,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形,君子就会以此为羞耻。

2、本选段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思想?

通过用水比拟人的道德品质,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

3. 沪教版高二上课文古文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 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 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4. 诸子喻山水的语言点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字:1.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必”同“毕”,尽.2. 知者乐水 “知”同“智”,智慧.3. 源泉混混 “混混”同“滚滚”.4. 是之取尔 “尔”同“耳”,罢了.5. 正善治 “正”同“政”,为政.二.古今异义:1. 未成一篑 古义:差,今义:未来.2. 虽覆一篑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 太山不立好恶 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4. 江海不择小助 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小资助.5.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6. 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7. 下无伏怨之患 古义:臣民,今义:下面.8. 上下交朴 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9. 以道为舍 古义:归宿,今义:舍弃.10.海不辞水 古义:拒绝,今义:辞别.11.明主不厌人 古义:嫌弃,今义:讨厌.12.何取于水也 古义:得到,今义:录取.13.盈科而后进 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14.放乎四海 古义:到达,今义:开放.15.苟为无本 古义:***如,今义:苟且.16.故声闻过情 古义:名声,感情;今义:见闻,实际.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古义:游学,今义:游玩.18.容光必照焉 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19.不盈科不行 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20.不成章不达 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古义:利导,今义:锋利.22.故几于道 古义:接近,今义:几乎.23.与善仁 古义:交友,今义:和.24.夫唯不争 古义:正,今义:唯独.25.故无尤 古义:过失,今义:尤其.26.以其无以易之 古义:代替,今义:容易.27.水因地而制流 古义:根据,今义:因为.28.故兵无常势 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三.一词多义: 仲尼亟称于水 对 何取于水也 从1. 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在 故几于道 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 比 盈科而后进 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 表修饰,着2. 而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表转折,然而 君子耻之 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的3. 之 流水之为物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的标志 苟为无本 是4. 为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成为 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典范5. 善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 知者动 活跃的思维6. 动 动善时 行动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7. 下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低处 明主不厌人 嫌弃8. 厌 士不厌学 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 知者乐 感到快乐2. 仁者寿 延年益寿3. 动善时 把握时机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成王5.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 不舍昼夜 从早到晚2. 七、八月之间雨集 在七八月(三) 量词活用作名词: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整个世界(四) 意动用法:1. 君子耻之 以……为耻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觉得……变小(五) 动词活用作名词:1. 知者动 活跃的思维2. 故声闻过情 名声3. 动善时 行动4. 兵因敌而制胜 取胜的策略(六)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 盈科而后进 注满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利导(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 故能成其富 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 仁者静 宁静的处世态度3. 日月有明 光辉的形象4. 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典范5.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高处6.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弱点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2. 苟为无本. ***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二) 被动句:1. 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2.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3.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三) 省略句:1. 不舍昼夜.(省略主语)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2. 知者动,仁者静.(省略谓语) 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3.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省略动宾) 它们(一旦)干涸了,(也)能站着等待(它们的充盈).4. 水因地而制流.(省略介宾) 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5.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省略定语)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6.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7.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四) 介词结构后置:1. 仲尼亟称于水.(于水称)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2. 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3.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4.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于道几)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 接近.5. 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五) 宾语前置:1.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覆遍)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下面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2. 何取于水也?(取何)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

文言文孟子欲休妻

诸子喻山水

诸子喻山水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式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全文翻译: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所以君子要像天地那样遍覆毕载而使万物齐备,要像山海那样不立好恶、不择小助而使国家富强。君主没有忿怒引起的毒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归真返朴,把道作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贤明的君主不会讨厌支持他的人,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支持他;饱学之士不会讨厌学习,所以才能成为圣人。

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如同这江水,日夜不停

徐僻问:"孔子经常推崇水,说'水啊!水啊!‘,请问水有什么可取之处?”

孟子回答说:“有源泉的水都是滚滚而来,不分昼夜,先注满沟渠再前进,最终到达了大海。有根源的事物都是这样的,所以可取。如果没有根源,就象七八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马上就干涸了,也就是站着等一下那点时间。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带兵的基本战术要象水往低处流那样,不吃眼前亏,避其锋芒,从敌人的薄弱之处打击。用兵在于随机应变,象水那样形状随容器的变化而变化. 能因敌人变化而变化然后取胜的人,可以称他为神。

希望回答让你满意哦!

祝愿你学习进步啦

呵呵~~

1. 孟子欲休妻翻译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

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

《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

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

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2. 文言文孟子欲休妻中孟子最终没有休期的原因有哪些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

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你媳妇不讲礼仪。

《礼记》,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记》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无所防备。

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

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说休妻的事了。 说古代的坐姿 中国古代非常讲究礼仪。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古人唯一正规的坐姿是跪坐,臀部搁在脚跟上,跪坐是对对方表示尊重的坐姿,也叫正坐。

姿势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有时为了表达说话的郑重,臀部离开脚跟,叫长跪,也叫起。

像上文中孟子妻“踞”而坐,即使在家人面前也是不允许的。

3. 孟子欲休妻的意思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

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对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请允许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

《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

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屋没有声响,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没礼貌,并非是你妻子没礼貌!”孟子认识到自己错了,不敢休妻。

4. 孟子欲休妻的意思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

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对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请允许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

《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

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屋没有声响,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没礼貌,并非是你妻子没礼貌!”孟子认识到自己错了,不敢休妻。

5. 孟子休妻原文

离娄下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

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

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木寿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 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

’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不为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斋浴,则可以祀上帝。”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

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

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

6. 孟子欲休妻的文学常识

(1)说古代的坐姿 中国古代非常讲究礼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古人唯一正规的坐姿是跪坐,臀部搁在脚跟上,跪坐是对对方表示尊重的坐姿,也叫正坐。姿势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有时为了表达说话的郑重,臀部离开脚跟,叫长跪,也叫起,乐羊子妻劝丈夫拾金不昧时,就用这个姿势说话。像上文中孟子妻“踞”而坐,即使在家人面前也是不允许的。

(2)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鲁国姬姓贵族孟孙氏

孟共仲(孟恭仲)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ang)氏。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