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忘死的含义_舍死忘生指的是谁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01 0
  1. 四字成语死什么什么生
  2. 成语死什么生什么意思是什么?
  3. 豫让是谁?刺杀的谁?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刺客都有谁?

勇往直前、

临危不惧、

无所畏惧、

舍生忘死的含义_舍死忘生指的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奋不顾身、

见义勇为、

百折不挠、

身先士卒、

赴汤蹈火、

勇冠三军、

智勇双全、

冲锋陷阵、

群威群胆、

勇猛精进、

挺身而出、

扯鼓夺旗、

大智大勇、

杀敌致果、

勇猛果敢、

大勇若怯、

兼人之勇、

怯防勇战、

蹈锋饮血、

匹马一麾、

斩关夺隘、

血性男儿、

浴血奋战

履险如夷 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虎口拔牙 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浑身是胆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敢作敢为 做事果敢,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甘死如饴 甘:情愿;饴:饴糖。甘愿去死,就像吃糖一般。形容不怕死,把死作为快事。

奋不顾身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赴汤蹈火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赴险如夷 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愤不顾身 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单刀赴会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单枪匹马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胆大包天 形容胆子极大。

胆大如斗 形容胆量极大。

胆大心细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蹈刃不旋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驰骋疆场 驰骋:奔驰。疆场:战场。骑着马奔驰在战场上,形容英勇作战,无可阻挡。

赤膊上阵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出生入死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置之死地而后生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斩将搴旗 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战不旋踵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捉虎擒蛟 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

勇而无谋 谋:计谋。虽然勇敢,但没有智谋。

一身是胆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一往无前 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有勇无谋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不讲策略。

勇冠三军 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熊心豹胆 比喻非常胆大。

万夫不当 夫:人。当:抵挡。上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人非常勇猛。亦作“万夫莫当”。

握炭流汤 握炽炭,蹈沸汤。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无所畏惧 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铜头铁额 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

挺身而出 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天下无敌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太岁头上动土 比喻触犯***有力的人。

天不怕,地不怕 形容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干。

杀敌致果 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身先士卒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舍生忘死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死不足惜 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视死如归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视死若归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

视死如饴 指甘心死去

舍死忘生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身当矢石 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

死不旋踵 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如入无人之境 境:地方。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前仆后继 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前赴后继 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亲当矢石 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匹夫之勇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匹马单枪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

四字成语死什么什么生

1. 什么生什么死的四字词语

有贪生怕死、同生共死、醉生梦死、生生死死、出生入死。

1、贪生怕死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ān shēng pà sǐ,意思是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论大事。”

译文:贪生怕死的人,成不了大事。

2、同生共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tóng shēng gòng sǐ,意思是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出自《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译文:郑译与我同生共死,辗转危难,谈到这,什么时候能忘掉。

3、醉生梦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zuì shēng mèng sǐ,意思是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自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译文:一个人虽然有很高的才能,但胶着于“见闻”,而导致醉生梦死,自己也没觉查到。

4、生生死死(shēng shēng sǐ sǐ)含义犹言一辈子。指从生至死。

出自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宽复洒泣诉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傥伊父母必欲归,且随其主母起居耳。’”

译文:又哭泣诉说起他的父母生生死死的苦日子,如果他父母要回去,而且随着他的女主人起居罢了。

5、出生入死,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 shēng rù sǐ,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出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译文:属于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占十分之三;有些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

2. 数字成语大全四字成语什么死什么生

抵死谩生 谩:谎骗。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九死一生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舍死忘生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十死一生 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虽死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万死一生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底死谩生 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抵死瞒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同“抵死漫生”。

抵死漫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怕死贪生 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3. 啥死啥生的成语

抵死谩生 谩:谎骗。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九死一生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舍死忘生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十死一生 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虽死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万死一生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底死谩生 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抵死瞒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同“抵死漫生”。

抵死漫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怕死贪生 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破死忘生 不顾性命危险;不顾一切。

七死七生 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亦作“七生七死”。

入死出生 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视死如生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同“视死若生”。

视死若生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

一死一生 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

醉死梦生 像在醉梦中那样昏昏沉沉度日。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糊里糊涂。

哀死事生 哀:哀痛;事:侍奉。哀恸死者,侍奉生者

4. 什么生什么死的四字词语

什么生什么死的四字词语有:贪生怕死、同生共死、醉生梦死、出生入死、千生万死、舍生忘死。

词语解释:1、贪生怕死拼音:tān shēng pà sǐ释义: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引证:曲波《林海雪原》二:他们没有一个贪生怕死而逃跑的,他们知道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

2、同生共死拼音:tóng shēng gòng sǐ释义: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引证:罗广斌、杨益言《在烈火中永生》:一对同生共死的战友,肩并着肩;火热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3、醉生梦死拼音:zuì shēng mèng sǐ释义: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引证:《孽海花》第六回:那年法越和约签定以后,国人中有些明白国势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烈,歌舞升平起来。

4、出生入死拼音:chū shēng rù sǐ释义: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引证:高阳《清宫外史》上册: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43039闹义气。

5、千生万死拼音:qiān shēng wàn sǐ释义:指历尽艰险。引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

译文:我们千生万死,历尽艰险,浴血奋战才夺到城池。6、舍生忘死拼音:shě shēng wàng sǐ释义:意思是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引证: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译文:说可以和我能争好斗的官员,和不把生死放在心上的奴仆。

扩展资料:

什么生什么死为反义词词语,含反义词的词语:扬长避短、说长道短、绝长补短、取长补短。词语解释:1、扬长避短拼音:yáng cháng bì duǎn释义:意思是发扬长处,回避短处。

引证: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2、说长道短拼音:shuō cháng dào duǎn释义:意思是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引证: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译文:不说道别人的短处,不夸赞自己的长处。

3、绝长补短拼音:jué cháng bǔ duǎn释义: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引证:《孟子·滕文公下》:“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善国。”

译文:滕文公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4、取长补短拼音:qǔ cháng bǔ duǎn释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引证: *** 《整顿党的作风》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必须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有进步。百度百科-贪生怕死百度百科-同生共死百度百科-醉生梦死百度百科-出生入死百度百科-千生万死百度百科-舍生忘死百度百科-扬长避短百度百科-说长道短百度百科-绝长补短百度百科-取长补短。

5. 关于死字的四字成语有那些

哀莫大于心死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半死不活

豹死留皮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死不活

不知死活

不自由,毋宁死

长生不死

出生入死

垂死挣扎

大难不死

蹈节死义

抵死谩生

吊死问疾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甘死如饴

槁木死灰

狐死首丘

狐死兔泣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见死不救

九死未悔

九死一生

救死扶伤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决一死战

君辱臣死

客死他乡

枯木死灰

老而不死

老死不相往来

鹿死不择音

鹿死谁手

你死我活

宁死不屈

七死八活

起死回生

起死人肉白骨

强死强活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人死留名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色若死灰

舍生忘死

舍死忘生

生关死劫

生寄死归

生老病死

生离死别

生荣死哀

生死存亡

生死肉骨

生死攸关

生死相依

生死与共

十生九死

十死一生

视死如归

誓死不二

死不悔改

死不瞑目

死不足惜

死得其所

死而后已

死而无悔

死灰复燃

死里逃生

死马当活马医

死眉瞪眼

死皮赖脸

死气沉沉

死求白赖

死去活来

死无对证

死无葬身之地

死心塌地

死有余辜

死于非命

虽死犹生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贪生怕死

同生死,共存亡

兔死狗烹

兔死狐悲

万死不辞

万死一生

万死犹轻

心如死灰

兄死弟及

朽木死灰

靴刀誓死

寻死觅活

养生送死

一把死拿

一棍子打死

一潭死水

有死无二

朝闻夕死

之死靡它

至死不变

至死不悟

至死靡它

置之死地

置之死地而后快

置之死地而后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醉生梦死

罪该万死

成语死什么生什么意思是什么?

1. 写出带有生和死的四字词语,越多越好

生死相依、长生不死、出生入死、置之死地而后生、起死回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生老病死、死而复生、死里逃生、生离死别、生死攸关、生死之交、生生死死、生死关头、贪生怕死、生死与共、生死未卜、朝生暮死、生死存亡、虽死犹生、舍死忘生、醉死梦生、底死谩生、生死予夺、生死肉骨、视死如生出入生死、万死一生、生死醉梦、生寄死归、十死一生、抵死谩生、贪生恶死、死中求生、生死苦海、睡生梦死、破死忘生、生荣死衰、百死一生、十生九死、哀死事生、虚生浪死、七死七生、半死半生、生死骨肉、爱生恶死、生死长夜、千生万死、死生存亡、一生九死、捉生替死、贪生畏死、生拖死拽、视死若生生死不易、生死无贰、死生荣辱、抵死瞒生。

2. 三年级四字成语大全死什么生什么

最下面的是死的词语

功败垂成

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轻重缓急

轻重倒置

生死存亡

生死攸关

始终如一

是非曲直

阴阳怪气

左右逢源

不关痛痒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混淆是非

颠倒是非

举足轻重

无足轻重

礼尚往来

大惊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东奔西走

东张西望

古为今用

今非昔比

苦尽甘来

来龙去脉

冷嘲热讽

里应外合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内忧外患

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

前仰后合

前因后果

生离死别

死去活来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旋地转

天诛地灭

同床异梦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阴错阳差

有备无患

有口无心

有名无实

有气无力

有始无终

有恃无恐

有头无尾

这是死的词语

舍生忘死

你死我活

起死回生

九死一生

生死存亡

生死攸关 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

生离死别 死去活来 :

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 醉生梦死 起死回生

本人亲手打出来的 请不要抄袭 谢谢配合 请给分谢谢 一共1981个子!!!

3. 四字成语里有个成语叫什么死什么生

什么死什么生成语有十个并列举解释如下 :起死回生、虽死犹生、九死一生、半死半生、不死不生、视死若生、送死养生、十死九生、哀死事生、底死谩生成语:起死回生 读音:[qǐ sǐ huí shēng] 释义:把快要死的人救活。

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出处:《太平广记·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例句:老中医王大夫真有~的本领,经过抢救和细心治疗终于把病人救过来了。

成语:虽死犹生读音: [suī sǐ yóu shēng] 释义: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

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出处: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例句:至曾晢、晏子,身为贤士,名传不朽,其人~。成语:九死一生读音: [jiǔ sǐ yī shēng] 释义:九:表示极多。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例句:为向朝廷交纳毒蛇以抵其赋税,蒋氏~,冒险捕蛇。

4. 三年级四字成语大全死什么生什么

最下面的是死的词语功败垂成 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轻重缓急 轻重倒置 生死存亡 生死攸关 始终如一 是非曲直 阴阳怪气 左右逢源 不关痛痒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混淆是非 颠倒是非 举足轻重 无足轻重 礼尚往来 大惊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东奔西走 东张西望 古为今用 今非昔比 苦尽甘来 来龙去脉 冷嘲热讽 里应外合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内忧外患 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 前仰后合 前因后果 生离死别 死去活来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旋地转 天诛地灭 同床异梦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阴错阳差 有备无患 有口无心 有名无实 有气无力 有始无终 有恃无恐 有头无尾 这是死的词语舍生忘死你死我活起死回生 九死一生 生死存亡 生死攸关 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生离死别 死去活来 : 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 醉生梦死 起死回生本人亲手打出来的 请不要抄袭 谢谢配合 请给分谢谢 一共1981个子!!。

5. 什么生什么死的四字词语

有贪生怕死、同生共死、醉生梦死、生生死死、出生入死。

1、贪生怕死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ān shēng pà sǐ,意思是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论大事。”

译文:贪生怕死的人,成不了大事。

2、同生共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tóng shēng gòng sǐ,意思是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出自《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译文:郑译与我同生共死,辗转危难,谈到这,什么时候能忘掉。

3、醉生梦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zuì shēng mèng sǐ,意思是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自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译文:一个人虽然有很高的才能,但胶着于“见闻”,而导致醉生梦死,自己也没觉查到。

4、生生死死(shēng shēng sǐ sǐ)含义犹言一辈子。指从生至死。

出自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宽复洒泣诉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傥伊父母必欲归,且随其主母起居耳。’”

译文:又哭泣诉说起他的父母生生死死的苦日子,如果他父母要回去,而且随着他的女主人起居罢了。

5、出生入死,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 shēng rù sǐ,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出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译文:属于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占十分之三;有些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

6. 生()死四字词语什么生什么死

什么生什么死 :

回生起死、

睡生梦死、

虚生浪死、

朝生暮死、

舍生忘死、

贪生畏死、

爱生恶死、

同生共死、

一生九死、

生生死死、

千生万死、

贪生恶死、

长生不死、

七生七死、

醉生梦死、

养生送死、

十生九死、

贪生怕死、

出生入死、

捉生替死、

朝生夕死、

忘生舍死

7. 数字成语大全四字成语什么死什么生

抵死谩生 谩:谎骗。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九死一生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舍死忘生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十死一生 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虽死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万死一生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底死谩生 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抵死瞒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同“抵死漫生”。

抵死漫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怕死贪生 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豫让是谁?刺杀的谁?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刺客都有谁?

⑴ 什么死什么生的成语

抵死谩生

九死一生

起死回生

十死一生

视死若生

视死如生

抵死漫生

怕死贪生

破死忘生

七死七生

舍死忘生

入死出生

⑵ 生什么死什么成语

生离死别、生拖死拽、生荣死哀、生拽死拖、生关死劫

一、生离死别

白话释义:很难再见面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出处:《冬夜评论》他们已有那样的情感,又遇着那些生离死别的事。

朝代:近代

作者:闻一多

二、生拖死拽

白话释义:形容强行拖扯。

出处:《红楼梦》第四回:“遂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三、生荣死哀

白话释义:后用以称誉受敬重的死者。

出处:《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译文:他活着的时候受人尊敬,死了以后还使人感到哀痛。

四、生拽死拖

白话释义:犹生拖死拽。形容用力拉扯。

出处:《春潮急》***:“老杜高高兴兴地带着信回来了。边团饭也没吃,害得杜大嫂好妈跟在他后面追了好远,生拽死拖,差点儿把他短袄扯破。”

朝代:近代

作者:克非

五、生关死劫

白话释义:生的关头,死的劫数。泛指生死命运

出处:《红楼梦》第五回:“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译文:像这样的话,生死命运谁又能逃呢?

⑶ 什么成语是什么死什么生

万死一生、 半死半生、 视死如生、 破死忘生、 十死一生、 一死一生、 视死若内生、 百死一生容、 醉死梦生、 抵死瞒生、 抵死漫生、 出死入生、 底死谩生、 抵死谩生、 怕死贪生、 起死回生、 畏死贪生、 入死出生、 虽死犹生、 九死一生、 舍死忘生、 七死七生、 哀死事生、 吊死问生

⑷ 什么死什么生的成语是

抵死谩生

九死一生

起死回生

十死一生

视死若生

视死如生

⑸ 死什么生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1、死日生年

拼音[ sǐ rì shēng nián ]

解释多用作下对上的最新感恩之词。

出自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则死日生年,甘从斧钺。”

释义希望千虑一得,职位有帮助,那么死日出生,甘从斧钺。

2、死别生离

解释: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

出自元·柯丹丘《荆钗记·见母》:“死别生离辞故里,经历尽万种孤凄。”

释义别生辞旧里死了,经历完万种孤独凄凉。

(5)成语死什么生什么意思是什么扩展阅读:

死别生离近义词: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生死永别、劳燕分飞、遗恨千古

1、生离死别

解释: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出自: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

释义:活着的人却要做死的离别,心中抱恨哪里能够说得完。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现对分别的悲伤

2、生死永别

拼音[ shēng sǐ yǒng bié ]

解释指活人与死人永远分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呜呼公瑾,生死永别。”

释义:唉公瑾,生死永别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诀别。

⑹ 死什么生什么四字成语

死日生年

[sǐ

shēng

niá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多用作下对上的最新感恩之词

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网络释义

死日生年是一个中性成语,是“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的缩语。指感人的恩德,出自唐代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

⑺ 什么生什么死的成语有哪些

同生共死、朝生暮死、醉生梦死、出生入死、贪生怕死

一、同生共死

白话释义: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出处:《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

朝代:唐

作者:魏征

翻译:郑译与朕生死与共,情谊极深。

二、朝生暮死

白话释义: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出处:《探索集·灌输和宣传》: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只要不是朝生暮死的东西,总会让一些人喜欢,让另一些人讨厌。

朝代:近代

作者:巴金

三、醉生梦死

白话释义:像喝醉了酒和在睡梦中一样,糊里糊涂地生活着。

出处:《明道先生行状》:“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朝代:宋

作者:程颐

译文:糊里糊涂地生活着,自己却没有察觉到

四、出生入死

白话释义:形容冒生命危险,不怕牺牲。

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朝代:春秋

作者:老子

译文:从生出来到死去。

五、贪生怕死

白话释义: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处:《三国演义》:“贪生怕死之,不足以论大事。”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译文:贪恋生存,畏惧死亡的人,还不足够能去论述大事

⑻ 什么生什么死的成语

1、贪生怕死

读音:[ tān shēng pà sǐ ]

释义: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论大事。”

2、同生共死

读音:[ tóng shēng gòng sǐ ]

释义: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出 处:《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3、出生入死

读音:[ chū shēng rù sǐ ]

释义:《老子·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 原意是从生出来到死去。后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不怕牺牲。

出 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途)十有三。”

4、醉生梦死

读音:[ zuì shēng mèng sǐ ]

释义:像喝醉了酒和在睡梦中一样,糊里糊涂地生活着。

出 处: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5、舍生忘死

读音:[ shě shēng wàng sǐ ]

释义:也说舍死忘生。形容不顾个人生命危险。

出 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⑼ 什么死什么生的成语成语

抵死谩生 谩:谎骗.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九死一生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舍死忘生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十死一生 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虽死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万死一生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底死谩生 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抵死瞒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同“抵死漫生”.

抵死漫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怕死贪生 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破死忘生 不顾性命危险;不顾一切.

七死七生 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亦作“七生七死”.

入死出生 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视死如生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同“视死若生”.

视死若生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

一死一生 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

醉死梦生 像在醉梦中那样昏昏沉沉度日.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糊里糊涂.

⑽ 死什么什么生成语

楼主是说“死里逃生”么?

望***纳,谢谢!

=====================================

既然楼下抢了一下题,那我也再补充几个好了(含释义):

死而复生,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死里逃生,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死中求生,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死而后生,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即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果还需要“生”“死”在其他位置的,请追问~

希望能够帮到你,望***纳,谢谢!

豫让

豫让,春秋战国间晋国人。为晋卿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见《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智伯对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智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智伯灭掉了,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

豫让逃到山里,思念智伯的好处,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了酒浆,发誓要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被赵襄子逮捕。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即豫让桥,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土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

豫让的事迹传开,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而悲泣。

豫让行刺赵襄子,舍死忘生,备尝艰辛,虽未成功,却用生命报答了智伯的知遇之恩。他为知己献身的精神令人感佩。他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重视他,尊重他,给了他尊严,所以,他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

此后四十多年,轵邑有聂政的事迹。

最有名的就是荆轲

荆轲(? - 前227)

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他喜好读书击剑,曾向卫元君游说,不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卫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作为秦东郡的治所,将卫元君迁至野王(今河南泌阳),成为秦的附庸。荆轲于是到四方游历,结识了许多豪杰志士。在榆次,他与盖聂讨论剑法,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他就扬长而去。在邯郸,他与鲁句践弈棋***,争棋路,鲁句践对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计较,悄然离去。随后,荆轲来到燕国,与当地的狗屠夫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上了朋友。荆轲喜好喝酒,整天与狗屠夫、高渐离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后,高渐离击筑,他和着乐声唱歌,唱着唱着就哭起来了。

话说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对他的太傅鞫(jū )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它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局势还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太子说:“那可怎么办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时候,樊于(於)期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收留了他。太傅进谏劝告太子说:“不能这样做啊。秦王残暴,又对燕国一直怀恨在心,如此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了,更何况他知道樊将军在这里!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灾祸难以避免了。我想,即使管仲和晏婴再世,也无力回天。太子您还是赶紧打发樊将军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风声。请让我到西边去联合三晋,到南边去联合齐楚,到北边去和匈奴讲和,然后就可以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太傅的***旷日持久,我心里昏乱忧虑得要死,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况且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樊将军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怎么能因为秦国的威胁,就抛弃可怜的朋友,把他打发到匈奴去呢,这该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太傅您得另想办法才好。”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大不如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从来就没把您当外人,于是把你举荐给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处走一趟。”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转达了田光的临终之言。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定后,太子离席,给荆轲叩头,说:“田先生不知我是个无能的人,让您来到我面前,愿您有所指教。这真是上天可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代。如今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各诸侯全部成为自己的臣下,它是不会满足的。现在秦国已经俘虏韩王,占领了韩地,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进逼赵国。王翦(jiǎn)的大军已逼近漳水、邺城,而李信又出兵太原、云中。赵国哪里能抵抗秦国的攻势,一定会投降。赵国向秦称臣,大祸就落到燕国头上了,燕国国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祸,现在就算征发全国力量也不可能抵挡住秦军。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有谁敢和燕国联合。我私下考虑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这些厚礼,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如果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侵占的全部诸侯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更好了;如果秦王不答应,那就杀死他。秦国的大将在国外征战,而国内又大乱起来,那么君臣必定会相互猜疑。趁这个机会诸侯就可以联合起来,势必击破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但不知道把这个使命托付给谁,希望先生您给想个办法。”

过了一会儿,荆轲才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推辞。荆轲这才答应下来。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馆舍,太子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断地进献车马和美女,尽量满足荆轲的欲望,以便让他称心如意。

过了很久,荆轲还没有动身的意思。这时,秦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地。又挥军北进,掠夺土地,一直打到燕国南部边境。太子丹非常恐惧,就向荆轲请求说:“秦国军队早晚要渡过易水,我虽然愿意长久地侍奉您,又哪里可能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想向您请求行动了。现在去了如果没有信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秦王正用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悬赏缉拿樊将军。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乐于接见我,这样我才能有报效太子的机会。”

太子丹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又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而伤害忠厚老实的人的心,还望您另想个办法。”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里去见樊于期说:“秦王对您可以说太狠毒了,父母和同家族的人都被***了。现在又听说秦王悬赏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求您的头颅,您打算怎么办呢?”

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次想到这些,就恨入骨髓,考虑再三,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报仇罢了。”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不但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而且可以为您报仇,您看怎么样?”樊于期走上前说:“您究竟想怎么办?但说无妨。”荆轲说:“希望能得到将军的首级,进献秦王,秦王必定很高兴,就会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进他的胸膛。这样,您的大仇可报,燕国遭受的耻辱也可以洗刷了。将军可有这番心意呢?”

樊于期袒露出一条臂膀,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彻心胸的事情,居然在今天能听到您的指引。”说完就***了。太子听说后,赶紧驾车奔去,趴在樊于期的尸体上痛哭起来,极其悲伤。事情既然无可挽回,于是就只好收敛樊于期的头颅,用匣子封存起来。这时候,太子已经预先寻到天下最锋利的匕首,那是从徐夫人手里用一百金才买到的匕首。太子让工匠用毒药水淬染匕首,拿它在人身上试验,只要流出一点儿血,那人就会立刻死去。于是准备行装,送荆轲动身。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别人都不敢正眼看他。于是太子就派秦武阳做荆轲的助手。荆轲正等着另一个人,想跟他一起去,那人住得远,还没有赶到,荆轲为此滞留等他。过了好几天还没有出发。太子嫌他行动缓慢,怀疑他要反悔,于是又去请求他说:“时间已经不多了,你难道不打算去了吗?请让我先派秦武阳去吧。”荆轲生气了,喝叱太子说:“我今天去了如果不能回来,就可能因为秦武阳这小子!如今我拿着一把匕首到吉凶难测的秦国去,之所以还不动身,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走。现在您既然嫌我行动迟缓,那就诀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到了易水岸边,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这时,高渐离击起了筑乐,荆轲和着曲调唱起歌来,歌声凄厉悲怆,人们听了都流下眼泪,暗暗地抽泣。荆轲又踱上前唱道:“风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复还!”接着乐音又变作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们听得虎目圆瞪,怒发冲冠。于是荆轲登上马车飞驰而去,始终没有回头看一眼。一行人到秦国以后,荆轲带上价值千金的玉帛等礼物,去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在秦王面前美言道:“燕王确实畏惧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兵和大王对抗,情愿让国人做秦国的臣民,和各方诸侯同列,像秦国郡县一样进奉贡品,只求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燕王非常害怕,不敢亲自来向大王陈述,特地斩了樊于期,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都封装在匣子里,燕王又亲自在朝廷送行,派来使者向大王禀告。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了这番话后十分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置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封藏樊于期头颅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按顺序走上前去。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陡变,浑身发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朝秦武阳笑了笑,走上前去向秦王谢罪说:“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没有见过世面,今日得见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宽容,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取过来。”荆轲就取过地图奉献上去,打开卷轴地图,地图完全展开时露出了匕首,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过匕首就刺向秦王,可惜没能刺中。秦王大吃一惊,抽身而起,挣断衣袖。秦王赶忙伸手拔剑,剑身太长,卡在剑鞘里了。当时情况紧急,剑又竖着卡得太紧,所以不能立刻***。荆轲追赶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逃跑。群臣都惊慌失措,由于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一个个都失去了常态。而且按照秦国的法律,大臣在殿上侍奉君王时不得携带任何兵器,守卫宫禁的侍卫虽然带着武器,但都站在殿外,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正在危急的时候,秦王来不及召殿下卫兵,因此荆轲追赶秦王的时候,大臣们在仓猝之间惊慌失措,没有什么东西拿来还击荆轲,只好一起用手抓他。这时御医夏无且用他身上带着的药袋向荆轲投去。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不知怎么办好,趁这个机会大臣们才对他大喊:“大王把剑背过去!快推到背后!”秦王这才拔出剑来砍荆轲,一下子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重伤跌倒在地,于是举起匕首向秦王投去,没有击中,扎在柱子上。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八处受伤。荆轲自知事情失败,就靠着柱子大笑起来,叉开两腿大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无非是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去回报太子。”两旁的人赶过来把荆轲杀了,秦王头昏目眩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后来秦王对群臣论功行赏,处罚也根据情况,分别对待。秦王赏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说:“无且爱护我,才用药袋投击荆轲啊。”

于是秦对燕十分愤恨,增派军队赶往赵国旧地,命令王翦的部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陷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精锐部队退守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燕王急了,只好***用代王赵嘉的主意,杀了太子丹,打算献给秦王。但秦军仍旧继续进攻,五年之后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秦国统一天下。

后来,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利用击筑的机会见到秦始皇,他用筑投击秦始皇,想为燕国报仇,结果也没有击中,反被杀死。

渡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