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之灵,人是万物之灵谁说的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12 0
  1. 请问‘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句话如何理解?
  2. 你是怎样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句话的?
  3.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怎样理解这句话
  4. 人为万物之灵是谁说的
  5. 人为什么会成为万物之灵?
  6. 人是天地中最灵之物”是哪位南宋思想家提出的?

意思是:只有天地能哺育出世态万物,但只有人是世间万物中具灵气之体!

出自:姬发[商朝末年]《尚书·泰誓上》。

原句: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人是万物之灵,人是万物之灵谁说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释义:武王说:“啊!我的友邦大君和我的治事大臣、众士们,请清楚地听取我的誓言。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中的灵秀。真聪明的人就作大君,大君作人民的父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姬昌死后,姬发即位,史称周武王。周武王即位的第九年,姬发想继续完成姬昌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于是兵至盟津。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姬发说:“还不行。”班师而还,与姜子牙同写了《太誓》。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些散文,用某代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李学勤先生指出:“《尚书》本为古代《历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传统观点认为: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伪《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请问‘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句话如何理解?

人是主宰,人在这万物中生存着,是万物的其中之一,也是这万物的灵魂

人的一生,都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遗憾,触不到的梦想,忘不了的爱。有些话埋藏在心中好久,没机会说,等有机会说的时候,却说不出口了。学会残忍,该杀的就杀,该放手就放手。学会绝情,该滚的就滚,该留的就留。学会长大,不能再那么任性。学会忍耐,该闭嘴就闭嘴。

你是怎样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句话的?

大自然安排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和法则,当人类违背这些规则的时候,事物就会脱离正常的轨道,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人类必须要尊重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如果将自己的意愿加在别人身上,对别人是一种伤害。

人是万物中最聪明的。可是我们也要遵循万物规律,不可破坏其生存之道,不然一切就会变得更糟。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怎样理解这句话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自然之道》

首先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伟大,其次强调人并不是世界的主宰,必须顺应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与联系为人类造福.例如:沙漠上缺水人不易生存,如果简单的把水引入沙漠,那水只会流入沙子中,一滴都不剩.但是沙漠的有些东西,肯定是会有水源的.因为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人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来寻找并利用水源,这样就解决了用水问题,人类就可以在沙漠中生存了.其他动物不会像人类一样利用沙漠水源所以好多都不能在沙漠生存。在这里"反面"指的是人类不按规律办事,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给自然带来灾害。人是最聪明的动物,是其它动物的主宰.人类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与动物和谐相处,不可人为地破坏和改变自然环境,不要人为地干涩动物的行为,不要伤害动物,如果人类自作聪明地用人类的思维、人类的生产方式去替动物安排有违动物生存的规则,就会事与愿违.

人类的文明,从砍倒第一棵树开始,到砍倒最后一棵树结束.

人很聪明,发明了很多东西来让自己生活得更舒服,结果是环境被破坏了,自己生活的更不舒服.

举例:氟利昂本意是为了让人夏天不太热,结果是破坏了臭氧层,得到了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

人类发明了,为的是让自己有安全感(别人不敢随便打你),结果是现在世界上的原子

弹当量相当于人均2吨TNT,***都更没有安全感.

人为了在草原上多养羊,打死了狼,结果是草原老鼠成灾,破坏严重,再也不能养羊了.

人类发明了砍树的机器,伐木速度大增,环境恶化速度也大增.

……

不说了,人简直太聪明了.我就觉得我很聪明,结果是越觉得自己聪明越办傻事.

人为万物之灵是谁说的

这两句话,是不矛盾的。人类是万物之灵,主要是强调了人类有发达的大脑,是人类有意识。这是人类的优越性。但人类意识能动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错误的意识,二是正确的意识。造成的后果与结局也不一样。

人为什么会成为万物之灵?

《人为万物之灵说》是秦敬修说的。刊印于《<小学>通俗解义·序二》

《人为万物之灵说》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与万物,同出于天地,而人独谓之灵者,非谓其神态异于物,智计高于物,欲望奢于物,而能役使万物也。非谓其能创造物质文明而丰屋、美衣、足食,电视、电听、电语,飞天、航海、车陆也。非谓其能创造种种之武器而策略盖世,英勇善战,足以屠戮人类,宰割山河,鞭笞天下也。

所谓万物之灵者,谓其仁智才华,本于性,成于学。其思维言动,不违仁义,动容周旋,必中乎礼。和顺于道德,从容于礼法,而庸庸肃肃,其意不忑也。

谓其聪明圣智,足以察天地之理,识天地之心,体天地之德,顺天地之时以经纶天下,促成万物,而足以参天地,赞化育也。

谓能尊尊亲亲,男女有别,往来驰驱于人所当行之路,而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终其身安行于人所当行之路也。

观鸡犬之护雏哺倪,羔乌之跪乳反哺而知其有母子之爱矣,然哉禽犊之爱,未足语于慈,至于鸡斗狗争,鲸呑鹰搏而不知其非,甚或杀父食母,鸱张跋扈,此其所以为禽兽也,所以不得为万物之灵也。

观睢鸠之关关于河州,鸳鸯之集翼于诸梁,鹑奔鹊将,謽燕燕双栖,而知其有雌雄之配矣,至于高飞背母而不顾,此与西洋之小家庭制相侔矣。下此则麋鹿之聚麀,犬豚之游牝,此其所以为禽兽也,是亦不得为万物之灵也。

观鸿雁之行阵,蜂蚁之有王,而知其有群类之聚矣,然哉除此之外,别无所发明,盖亦不足道也。

然哉,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者,可得而知矣,必若放动之钦明,重华之恭己,文王之仁敬孝慈信,武王周公之达孝,鲁叟之集大成,邹贤之继三圣,皆为灵之灵者也。

往圣虽没而继先圣之志,传先圣之业者,世世相承,其居仁由义,率先垂范,为民立心,化民成俗,二千多年之间,续我中华礼仪之邦立强于世,往来驰驱于人所当行之路者,皆圣人之徒,不失为万物之灵也。

观今之世,欲变人类为禽兽,化中国为夷狄者,大有人在,将使人而不人,人道决灭,乃至鬼域跳梁,冠盖相望。吾为此惧,欲大声疾呼以警觉斯民而身处禁固,音莫能达,故为此说以寄慨写忧,且欲感动知音,欲其继我声以传于后裔,将为万古存几希,勿使人类所以为万物之灵者,坠于地也

秦敬修,男, (1910年~2004年),甘肃崇信人。1928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在平凉任教并师从泾川孝廉方正史复斋先生学习《小学》《四书》多年,1936年至1937年游学于陕西省兰田县芸阁书院、三原县正谊书院,仿求名师,潜心研究儒学传统文化,寻求文化救国之路。1937年至1941年在陕西省眉县崂峰书院师从山东即墨张范卿先生(清朝举人)研究《周易》4年。关中学者誉为巨擘,可谓一方名土。1945~1946年在陕西扶风贤山书院、凤翔宗铭书院讲授国学,1948年至1958年在家乡行医济民,为一方名医。1958年调甘肃省中医学校任教,为骨干教师。曾讲授中医经典于兰州医学院教师班。1965年回乡务农,1***3年至1***8年在柏树乡卫生院工作,1***9年***昭雪在崇信县人民医院工作,1982年光荣退休。出版著作《周易卦解》《新编中医儿科学》《小学通俗解义》被首都图书馆多数大学图书馆及省市图书馆收藏,《脉诊握要》《杂证脉证辨证并治》《五子书》等著作将逐步整理印行,在20世纪60年代初著写《小儿指纹诊法》、《脉诊握要》等论文,在《甘肃省医学论文汇编》等刊物上发表。

人是天地中最灵之物”是哪位南宋思想家提出的?

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很奇妙的有灵性的创造体,这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动物的根本特征。人的大脑能想像,能思维。而大脑工作的特点是你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创造物。这有点像电脑工作的原理。你输入电脑里画图的程序,电脑就能画出各种美丽的图画。你输入计算数字的程序,电脑就能计算出非常复杂的结果。同样原理,你输入大脑你是富人的信息,大脑就会产生各种富人应有的思路、方法和智慧;你输入的是穷人的信息,大脑就会产生出穷人的各顿岛上,我本人曾亲自在这条街上行走,并观看当时留种想法和思维模式。而你作为一个有生命有头脑的人,你当然也是万物之灵,你可以想像出各种美好的东西,你想买一幢漂亮的房子给父母住,想买一辆汽车来开,想给儿子和女儿买很多玩具和漂亮的衣服,你想带着老婆孩子坐飞机去巴黎旅游……这都是你灵性的表现,哪怕你现在还没有条件实现这些美好的事情,但你先有了想法,然后才能设立***去做,总有一天你会实现。

人为万物之灵,这条著名的断语,出自儒家的经典《尚书·周书·泰书》中有一句话:“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儒家认为:万物为天地所生,人在所有动物中最富有灵性,是主宰。因为是“主宰”,人把动物宰来吃,一点问题也没有。 无独有偶,希伯来人也把人放在万物中心的位置,动物、植物和人是不同的物种,可以吃。

扩展资料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古文尚书》25篇 。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2018年11月,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发布,证实其中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