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兽食人的意思,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6-10 0
  1. 对儒家而言,什么是亡天下什么是亡国?
  2. 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保国者,其君其
  3. 率兽食人的意思是什么?率兽食人是什么意思?
  4. 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6. 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

顾炎武。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率兽食人的意思,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儒家而言,什么是亡天下什么是亡国?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译文: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

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扩展资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出处,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顾炎武的作品《日知录》中,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意思就是天下的兴亡,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是责无旁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保天下”,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匹夫”也推卸不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是讲述的这层意思。顾炎武在表述这个观点的时候,大概是在17世纪的中后期,而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8个字。

已经到了近20世纪,虽然时代在变迁,也经历了几百年,可是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并没有消退,在面对国家危机。

人民处于苦难的时候,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引领着变革的浪潮,这也是中华民族另经磨难却始终未倒的源泉。

相关人物介绍: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

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百度百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保国者,其君其

提出这个概念的第一人是顾炎武。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段表述,即顾炎武的?亡国?与?亡天下?观,体现出了他对?仁义?的强调,身处乱世,改朝换代称之为亡国,而仁义充塞则意味着天下皆亡。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强调以?仁义?为本的天下观,正是倾注了顾炎武先生对现世社会风气的愤懑忧虑。?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纲纪为不可缺矣?,在顾炎武的天下观里,反映的是儒家?天下观?中蕴含的浓厚的文化色彩。

与现代观念中明确的地理边界划分国家概念不同,传统中国的?国家?天下?,都是相对抽象的概念,这个概念与其说指的是某一地理范围,不如说是指一种文化理念。

从古代?华夷之辩?起,区别?我者?和?他者?的根本标准,就归为是否服膺于共同的文化。这里顾炎武虽然将亡国与亡天下区别看待,但对仁义道德的强调却是毋庸置疑的。

在生死存亡之际,仁义道德成为匡扶天下的关键,也成为每个人都应该全力以赴去践行的责任和使命,而顾炎武奉为圭臬的?仁义?,正是脱胎于儒学传统观念。

顾炎武将?仁义?作为?天下?的根本,与一家一姓之?国?相区别。所谓?国?,是?王室?的?国?,却不是人民的国。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传统观念。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这样说道:?自天下为家,各亲戚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而恤之。...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此义不明久矣。?

人各有私情,体恤百姓的私情,怀天下之私,才能凝聚起?天下之公?的王政,所以在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观念中,是对君主独裁发起的猛烈批判。

国家疲敝是因为民生凋敝,而民生凋敝正是因为统治者不能以?公心?待天下,不能尊重和体恤百姓的私情。这种公私之辩,与?国?和?天下?的区别一样,都将广大民主视为统治的基础,将民心视为根本所在。

到了***战争爆发之后,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严复在顾炎武的观点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提出?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

国也,皆家而已。?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

古代人民根深蒂固地认为,朝廷即是?国?,?国?即朝廷,爱国、卫国就是包围朝廷,包围皇室,爱国精神实际上等同于?忠君?,天下则是与这样的?国?相对的概念,包含了所有中国人在内的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国?。

这便是儒家发展到明末所出现的跨越时代的?天下观?,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对爱国思想的真正阐述,***所为,休戚与共的是?天下?,而不是?一家一姓?的?国家?,所以顾炎武先生才会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声呐喊!

率兽食人的意思是什么?率兽食人是什么意思?

C

试题分析:材料即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来源。这一思想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的座右铭。故选C。AB项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顾炎武等明清进步思想家还是属于封建士大夫的范畴,他们根本目的还是维护封建统治的。

点评:儒家思想主张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种思想在明清之际被进步的思想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一思想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为真理、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

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率兽食人的意思是什么?率兽食人是什么意思?

率兽食人的意思是:★「率兽食人」在《汉语大词典》第2128页 第2卷 384★「率兽食人」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率兽食人lǜ shòu shí rén(率兽食人,率兽食人)本指统治者为政失职,只图享乐,不关心百姓疾苦。后因以「率兽食人」比喻虐政害民。 章炳麟《革命道德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瞿秋白《短文二篇?最低问题》:「中国 *** 原来是率兽食人的 *** 。」——————————率兽食人lǜ shòu shí rén?补证条目 ?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本指统治者为政失职,只图享乐,不关心百姓疾苦。后因以「率兽食人」比喻虐政害民。? 汉应劭《风俗通·穷通》:「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六:「永乐时,御马监有索白象食谷者,户部以闻。成祖曰:‘此所谓率兽食人者,勿听。’」

率兽食人的拼音lǜ shòu shí rén

率兽食人是什么意思

★「率兽食人」在《汉语大词典》第2128页 第2卷 384 ★「率兽食人」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率兽食人

lǜ shòu shí rén(率兽食人,率兽食人)本指统治者为政失职,只图享乐,不关心百姓疾苦。后因以「率兽食人」比喻虐政害民。 ? 章炳麟《革命道德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瞿秋白《短文二篇?最低问题》:「中国 *** 原来是率兽食人的 *** 。」——————————

率兽食人

lǜ shòu shí rén 补证条目

?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本指统治者为政失职,只图享乐,不关心百姓疾苦。后因以「率兽食人」比喻虐政害民。 ? 汉应劭《风俗通·穷通》:「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 ?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六:「永乐时,御马监有索白象食谷者,户部以闻。成祖曰:‘此所谓率兽食人者,勿听。’」

用率兽食人造句

1.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译文: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

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扩展资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出处,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顾炎武的作品《日知录》中,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意思就是天下的兴亡,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是责无旁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保天下”,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匹夫”也推卸不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是讲述的这层意思。顾炎武在表述这个观点的时候,大概是在17世纪的中后期,而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8个字。

已经到了近20世纪,虽然时代在变迁,也经历了几百年,可是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并没有消退,在面对国家危机。

人民处于苦难的时候,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引领着变革的浪潮,这也是中华民族另经磨难却始终未倒的源泉。

相关人物介绍: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

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百度百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由顾炎武说的。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意为保护一个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原文: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当时明朝已经灭亡,随后是清朝建立。顾炎武认为,亡国指的是改朝换代。是一个封建统治集团代替另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问题。而亡天下则是指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问题。

保国与保天下不同,保国即保卫旧的封建王朝。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一般人不必关心。保天下即保卫本民族及其文化,则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这就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著名论点。把他这种爱国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

亡国是封建王朝更替,亡天下是民族灭亡。

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出自《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条,原文是: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白话译文:有亡国,有亡天下,那么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改掉名字,换掉国号,这是亡国;没有仁义了,以至于野兽把人吃了,人都要自相残杀了,这叫亡天下……知道保护天下然后保护国家,这是保护国家的人,这样的君主和臣子,都是吃肉的人打算的;

保护天下,哪怕是匹夫那么卑微的人也有责任去做。

扩展资料:

《日知录》内容宏富,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19条(不包括黄侃《日知录校记》增加的2条),长短不拘,最长者《苏淞二府田赋之重》有5000多字;最短者《召杀》仅有9字。

其中不少名言警句,传诵千古,如“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如“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激昂,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士庶。这与作者立志学术创新有密切的联系。

百度百科——日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