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全文阅读夜很贫瘠,竭泽而渔全文阅读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6-07 0
  1. 当代学生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1~30翻译
  2. 当代学生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高中文言文的答案
  3. 奋力拼搏的文言文
  4. 急!!!小升初常考文言文
  5. 记棚民事 文言文阅读答案

它让那些乱砍滥伐的人体会荒漠的滋味;它让那些肆意开垦的人,感受风沙和水患的恐慌;它让那些竭泽而渔的人再也没有了收获。

本题为语文测试卷阅读理解题,部分短文内容如下:

大自然又像一位慈母。它抚育弱不禁风的小花,锻炼身体强壮的大树,它让人们在树下遮阳,它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它让人们摘食树上的果子,它让人们畅饮河里的清水.....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它都满足,只要是能够原谅的错误,它都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包容。

竭泽而渔全文阅读夜很贫瘠,竭泽而渔全文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段内容写的是大自然像一位慈母,题目要求写像一位严父,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可以参照慈母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所以写乱砍滥伐,肆意开垦以及竭泽而渔的惩罚,参照文章格式写,需要自己组织语言。

扩展资料: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1、读原著。

尤其是读名著或者外文的时候,翻译的作品很多,要想很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倾向还是应该读原著,对于外语的学习,要尽量的读原文,因为原文才是地道的外文,符合语言的运用规律和语法特征。

2、做笔记。

读书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每次去读,每次都要记笔记,你会发现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经常记笔记可以促进自己的总结和思考,有利于理解能力的提高。

3、随时随地。

很多人觉得时间紧张,无暇读书,其实读书不一定非要选择自己空闲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姿势,舒服的位置去读,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做到的事情,比如在公交站等车的时候,比如在 排队等电梯的时候,比如在睡前的清醒时候,都可以拿出书来读,这样会在无形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当代学生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1~30翻译

1. 有关捉鱼的趣事文言文

好像没有啊。不过沈复的《童趣》也挺有趣的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

2. 有关捉鱼的趣事文言文

好像没有啊。

不过沈复的《童趣》也挺有趣的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

3. 文言文 ***图记 翻译

请看下面的几个句子: ①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②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③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④ 长恨久之。(《陈涉世家》) ⑤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上述句子比较正确的译文是: ①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狗鸣叫的声音(人们)相互听得很清楚。 ② 那个人眼睛正看着(茶炉),神情专注,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③ 一见到这个***人,就十分惊讶,问(他)从哪里来。 ④ 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⑤ 跑遍了许多集市,购买了出征所必需的物品。 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呢?因为翻译文言文有一定的要求、原则和方法,概括讲—— 要求:信、达、雅; 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留、换、对、补、删、调。

具体讲—— 所谓“信”,就是可信、可靠、真实。就是译文要符合原文意思,要忠实于原文。

如果把“鸡犬相闻”译成“鸡狗能相互听到叫声”,就没有做到忠实于原文。 所谓“达”,就是“通”。

就是连贯、通顺、流畅。就是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同时要与上下文文气贯通一致。

如果翻译出来的文字叫人读时感到别扭艰涩,就是没有做到“达”。如果把“其人视端容寂”译成“那个人视线端正,容貌寂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因为“寂静”用来形容环境可以,怎么能形容“容貌”呢? 所谓“雅”,就是译文要尽量文雅一些,要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比如原文用了比喻、排比或对偶等,译文也要译出这些修辞手法,使得译文也显得形象生动;或者把握了原文的修辞格,也可翻译出原文的本来意思。如“鸡犬相闻”,用“鸡犬”借代鸡狗的鸣叫声,就可翻译成“鸡狗的鸣叫声(人们)相互都能听到;例⑤用了互文,就可翻译为“跑了许多集市,购买了出征所必需的物品”。

直译就是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并且译文的句式特点和风格都要和原文保持一致。比如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动句等)在译文中都要体现出来。

像上面的例子大多数地方都是直译,可以说是“一一对应”。例②的“视端容寂”和例⑤用了意译。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用与原文很不相同的表达方式。作为考试,基本以直译为主,实在难直译时则***取意译的手段,像上面的例②、例⑤便是。

意译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转述法,二是凝缩法。 文言文的许多修辞格,如果直接按原文翻译出来,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和要求,其意思也会不明确,因此就要把这些修辞格的词语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达,这就叫转述法,例②的翻译用的就是转述法。

严格说来“视端容寂”中的“视、容”分别借代眼睛和神情。 文言文里有时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或增强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一些繁笔,如果照原文对译出来,的确难以做到,且表达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简略地译出来,这就叫凝缩法,例⑤的翻译用的就是凝缩法。

下面再说说六种具体翻译方法。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如人名、官名、地名、物名、国号、年号等等。

上面五例中就有一些词语在翻译时保留了下来:鸡、人、听、问、来等。 换,就是替换,替换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如阡陌——田间小路,交通——纵横交错,犬——狗,闻——听到,若——好象,怅恨——因失望而叹恨等。

对,就是对应,一是翻译时一般要“一一对应”,以上例句多数都是“一一对应”的;二是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语对译出来,如茶——茶水,惊——惊讶,久——很久,市——集市,买——购买等。 补,就是补充,一是将句子中省略的词语补上;二是将省略的句子补上,使句子更连贯顺畅一些,如“鸡犬相闻”是主谓句,主语是偏正短语“鸡狗鸣叫的声音”,翻译时应补出中心语“鸣叫的声音”;谓语是个主谓短语“人们相互听得很清楚”,翻译时应补出主语“人们”,否则就做不到“信”——忠实于原文。

省略成分补出时,用括号括起。 删,就是删除,删除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表语气、停顿和凑足音节的虚词以及偏义复词(不宜异同)、同义复词(仿佛若有光)的一半等。

如“怅恨久之”的“之”,就是用在形容词后的词尾,是音节助词,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应删除;再如例⑤,如果直译出来,一则啰嗦,二则也不合实际,不如用删除法化繁为简,翻译成“跑了许多集市,购买了出征所必需的物品”,显得更精练些。 调,就是调换,把某些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换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需要调换顺序的文言句式有主谓倒置(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等。像例③中的“问所从来”中的“所从”就是宾语前置,翻译时应按“从所”的顺序翻译。

以上“留、换、对、删”是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补、调”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至于具体***用那种方法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4. 二叟钓鱼的文言文译文

原文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亡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敢记.译文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十分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巨大呢?”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我感叹道:“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注释有二叟分石而钓:老人 其甲得鱼至多:非常 逝:逃离 乙如其教:按照 尝:曾经 竟:终日 投:扔下 方:当 瞬:眼珠转动 逝:跑,逃跑 奚:怎么 意:在意 乎:是 道:规律 旨:味美,这里引申为赞美 分石:各自蹲在一块石头上哲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冷静、沉着,不可轻浮、躁动和急于求成,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事物,强求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即使无法做到气定神闲、举重若轻,起码也要专心致志,这是能做好事情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启示我们只有掌握科学规律,讲究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5. 小古文《描***》的全文意思

大鱼突然晃荡一下,已经是半夜了,老头儿拼命拉进钓丝: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败了,绑紧它。

大鱼不慌不忙地游着,他终于失败了,跟大鱼搏斗。大鱼还是拖着船游动。"。第三天,好多打鱼的站在船周围,鱼若再一跳。他忍住一切疼痛。老人驶向了归途,它拿我也没办法,要是你没累乏,与开始打转儿了。”

他竭力把钓丝拉紧,才没给拖到海里去,可就是打不败他,鲨鱼成群窜来。”它用鱼叉扎死了第一条鲨鱼。他说,他拉住钓丝不动。他不忍心朝鱼多看一眼,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孤独的老人性肺的和小鸟讲着话,不断地感叹着,使出全身力气,头,有短棍,但船走得非常快,他出远海终于捕到了一条比他的小船还长的马林鱼:它真了不起,另一个套锁栓住它的腰。晚上。他只知道船走得很顺溜,背都是深紫色的。他想,放出一段钓丝,银花花画的肚皮翻到水面上来,他一次又一次跳起。”

钓丝慢慢地上升。

他驶进小港的时候,他自己也能睡去。他知道于一定受伤了,人们赞叹不已。他动手去拖鱼,拿出当年的威风,她总是想起孩子。老头儿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一个人用绳子量了以后说。他知道一切都完了,鱼,躺下睡觉,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四个钟头以后,就一定要揍死它们。他不忍心去想被撕得残缺不全的鱼肚子,就会把鱼钩在鱼嘴里挂的口子加宽,鱼往上一跳,于是老人又把刀子绑在浆板上去打鲨鱼,它高高地举起鱼叉,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但鱼叉也随着鲨鱼沉入了海底。”然而他可怜这条鱼,老实说,举止从容不迫,就会把钩子弄掉,涤荡钓丝的张力,那条大鱼照旧拖着小船向无边浩渺的海面款款游去,要是猛拉一下,你现在也觉得痛了吧:“要是还在在这儿多好呵。他想:“他比小船还唱两英尺呢,有舵把。第二天,足有1500磅。老人在黑夜里好不松劲地拉住肩头的钓丝,希望大于会睡去,但它们还是把鱼肉一块一块的撕咬了去,鱼露出来了。老头儿把钓丝绷紧,看见它尾巴从水面里搂出来,那你可真奇怪透顶了,但鲨鱼一批又一批:“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仰身朝天第85天。他高声地说,想把它曳近些,老头儿用里去拽。这时。老头儿说,把鱼叉扎进御窑里,把老头儿拖到了穿透那边去,但钓丝已经绷得很紧,回到茅棚。

死鱼的血水招来鲨鱼。”他觉得非常累乏,游到前面来,对付大鱼最后的挣扎;

第二天清晨。他说,可是我只要有浆,它已经给咬得残缺不全了,去梦见狮子,老头儿只见它们身上的磷光。“我和它谁也没有个帮手。他上了岸:“鱼。他浑身明光谣言,可是,用一个套锁栓住尾巴:“从鼻子到尾巴足有十八尺长呢,,老头儿用棍子揍,把它捆在船旁边。”“鱼啊,水从它的身边往四下直涌,身子往后仰,我也觉得痛啊:”",船和人都跟着缓缓地漂流,一只小鸟停在钓丝上。”现在他已经漂到看不见陆地的海面上,他好容易撑住一股劲儿,虽然钓丝不断送下去,大口大口的咬掉大鱼的肉,来不及打退,望着死鱼的骨镙。鱼游过来了,身子一动也不动,顺着船和鱼所走的航线游来,一点办法也没有。它们嗅出踪迹,镰刀片似的大尾巴出没在水里,快要折断了。最后。鲨鱼一次又一次冲来,他不负一切用妇女棒劈去,非常优美,拼出力气来;鱼啊,真稀奇:“我拿它没办法“。

6. 渔的古文含义

渔 <;动>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

同本义

渔,***也。--《说文》

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礼记·月令》

獭祭鱼然后渔。--《诗·鲡传》

渔者走渊。--《淮南子·说林》

以渔***为业。--《汉书·王莽传》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渔樵(打鱼砍柴);渔***(捕捞***集);渔事(捕渔业);渔弋(***猎禽);渔泽(可供垂钓的水泽);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掠夺

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方勺《方腊起义》

又如渔色渔财(猎取美女和财物);渔猎女色(似***打

渔yú

①***。

②***的人。

③侵占,掠夺。

④泛指寻觅。

7. 竭泽而渔古文和译文给一下竭泽而渔的古文和译文

原文是: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译文:抽干湖水来***,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人的方法,纵然现在可以不告诉别人,以后也不告诉别人,那么这就不是一个能长久的方法了.注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出自:《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本意:把湖水排干来***.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看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当代学生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高中文言文的答案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010-6-28 19:45 回复

青木者

0位粉丝

2楼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2010-6-28 19:45 回复

青木者

0位粉丝

3楼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 ②辄:就; ③异:奇怪; 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10)

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2010-6-28 19:45 回复

青木者

0位粉丝

4楼

1.解释:

①竭:使…干涸; ②渔:***;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2010-6-28 19:45 回复

青木者

0位粉丝

5楼

1.解释

①贵:以……为贵; ②聪:听力好; ③智:思维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 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奋力拼搏的文言文

一、选择题

1.B

野老

唐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 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 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 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 城阙秋生画角哀。

2.C

登崖州城作

唐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3.A

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

唐五代?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4. A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画眉鸟

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暮热游荷池上

宋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5. D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6. D

绝句两首(其二)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7. A

8. B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元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日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

9. D

10. C

11. A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详细

B.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具:全,都

C.具卒乘,将袭郑(《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具:准备

D.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12. B

13. C

14. C

15. B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16. B

17. A

A.得九鼎,厚宝也 得:得到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得无……乎:莫非……吧

C.阴阳和而万物得 得:成功

D.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得:能

18. A

19. B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前途的憧憬。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昂扬乐观的情感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惜别的情谊中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也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20. C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1. C

22. D

23. C

24. A

25. D

枭将东徙 将:打算

26. C

27. B

28. B

改: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29. D

30. C

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二、填空题

31.寒鸦飞尽水悠悠

32.何人不起故园情

33.行人临发又开封

34.君看六幅南朝事

35.车如流水马如龙

36.桃花流水窅然去

37.一蓑烟雨任平生

38.怀旧空吟闻笛赋

3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0.日暮乡关何处是

41.清泉石上流

42.影徒随我身

43.无案牍之劳形

44.志人

45.小人之交甘若醴

46.寡德之人

47.名词作状语

48.卖柑者言

49.谪(贬)

50.梅花

三、阅读理解题

(一)

51.如梦令

52.颜色 花儿怒放,二色并妍

53.武陵 心地高洁、超凡脱俗

(二)

54. (1)攀缘 (2)很,极 (3)慢慢地,缓缓地 (4)完

55. (1)老虎头皮发痒,就让猱爬上来不停地挠。

(2)我偶而得到一点荤腥,不敢独自享用,把它献给左右(一起吃)。

56.猱取虎脑直击老虎的痒处,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不停地用花言巧语来麻痹老虎。

57.爱听好话却又麻痹大意 (1)做人要正直; (2)要警惕那些献媚逢迎的小人

四、鉴赏评析题

58.首联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绪基调。领联写景,景中含情,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一种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尾联写回味昨夜之美梦,表现了欢乐的气氛,反衬了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悲。

59.爰旌目是一介书生,虽饿昏于道,却宁死不吃盗丘之食,为的是信守节义,真可谓是视气节重于生命的贤明君子。

五、创作题

1、宜兴义牛

译文:

义牛就是宜兴桐棺山农民吴孝先家的水牯牛。它有力气而且也有美德,每天耕山地二十亩,即使饿了,也不吃田里的庄稼苗。吴孝先把这头牛当作宝贝,让自己十三岁的儿子希年来放养它。(有一天)希年跨坐在牛背上,任凭牛去它要去的地方。牛正在涧边吃草,忽然一头老虎从牛背后的山林中走出来,心里想要攫取希年。牛知道老虎的意图,立即调转身子转向老虎,慢慢前行吃草。希年很害怕,伏在牛背上不敢动。老虎见牛过来,就蹲着来等待它,意思是等牛靠近自己就去攫取它背上的小孩儿。牛将要靠近老虎,就立刻狂奔着上前,用大力撞牛。老虎正垂诞牛背上的小孩儿,来不及躲避,被撞倒仰面倒在狭窄的山涧中,不能翻转。水遮盖浸没了老虎的脑袋,老虎就死了。希年赶着牛回家,(把这件事)禀告了父亲,父亲招集众人抬着老虎回来,煮着吃了。

另一日,吴孝先和邻居王佛生争水,王佛生富有而残暴,向来被乡里人怨恨,于是乡人都不公正的对待这件事,而袒护吴孝先。王佛生更加愤怒,领养他儿子打死了吴孝先。希年到官府去打官司。王佛生用重金贿赂县令,于是县令反而杖责希年。希年被打死在廷杖下,没有别的可以为他辩白冤屈的叔伯或兄弟。吴孝先的妻子周氏,每天在牛的面前哭泣,并且告诉牛说:“先前幸亏借助你,我儿才能够免于被老虎吃掉。现在他们父子都死在仇人手里了!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谁来为我洗刷仇恨呢?”牛听了,大怒,抖抖身子长声鸣叫,飞奔至王佛生家。王佛生父子三人正在请客畅饮,牛径直登上他家厅堂,竟然用角去顶王佛生,王佛生被抵死;牛又去顶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也被顶死了。有拿着杆和牛打斗的客人,都被牛伤了。邻里的百姓急忙去禀报县令,县令听到这件事,吓死了。

2、古人患鼠

译文:

越西有个独居的男子,把茅草编结起来作房子,努力耕种来获得食物;日子久了,豆子、谷子、食盐、乳酪,都不依赖别人(供给)。(他家)曾闹鼠灾,(老鼠)白天就成群结队的(在屋子里)穿行,到了夜里就又叫又咬直到天亮,男子(对此)积了一肚子怨气。一天,(男子)带着酒意回家,刚刚靠近枕头,老鼠就百般的让(他)恼怒,(闹得他)眼睛都不能闭。男子发火了,拿着火把四处烧老鼠,老鼠死了房子也被烧毁了。第二天(男子)酒醒了,茫茫然不知道到哪儿去。

赵国有个人家里闹鼠灾,他就从中山讨要一只猫。中山的人(就)给了他猫,这猫非常善于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老鼠被捉完了但鸡也被弄死完了。这人的儿子对此很担忧,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的父亲说:“这道理就不是你所能懂得的了。我家的祸患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有老鼠,(它)就偷吃我们的食物,毁坏我们的衣服,洞穿我们的墙壁,弄坏我们的用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还要有害吗?没有鸡,我们不吃鸡就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哪,为何要赶走这只猫呢?”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 ②辄:就; ③异:奇怪; 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10)

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1.解释:

①竭:使…干涸; ②渔:***;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①贵:以……为贵; ②聪:听力好; ③智:思维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 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这应该比较全了……

急!!!小升初常考文言文

1. 有关努力奋斗的文言文

1、先秦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释义: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先秦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清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释义: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西方。

4、唐 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5、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不经大脑的随性中。

2. 有关“努力奋斗”的文言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扩展资料:

全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我一定用尽全力,努力拼搏”用文言文怎么说

我一定用尽全力,努力拼搏。

用文言文:

吾必竭力而搏,(wú bì jié lì ér bó )

吾:吾属我辈;我等。吾子指自己的儿子。对平辈人的一种亲切的称呼,可译为“您”

必:决定,肯定:“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 固执:“毋意,毋必”。 果真,***使:“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竭:尽,用尽:竭诚。竭尽。竭力。竭泽而渔。

力: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力气。力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力。生产力。控制力。

而: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

搏:对打:搏斗。搏击(奋力进击)。搏战。搏膺(捶胸,表示愤怒)。肉搏。拼搏。

扩展资料:

还可以为

今不多言矣,吾当倾力而为(jīn bú duō yán yǐ ,wú dāng qīng lì ér wéi )

今:现在:今天。今生。今世。今番(这次)。古为今用。今是昨非。 古昔 。

不: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

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多。多年。多姿。多层次。多角度。多难(nàn )兴(xīng )邦。多多益善。多行不义必自毙。 数目在二以上:多年生草。多项式。多义词。多元论。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多余。一年多。

言: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矣: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矣”,“悔之晚矣”;b.表示感叹,如“大矣哉”)。

吾:我,我的:吾身。吾国。吾辈。 姓。

当:充任,担任:充当。担(dān )当。当之无愧。 掌管,主持:当家。当权。当政。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当时。当代。当初。当今。当即(立即)。当年。当街。当院。 面对着:当面。当机立断。首当其冲。 相称,相配:旗鼓相当。当量(liánɡ)。 应该:应当。理当。老当益壮。

倾:斜,歪:倾斜。倾侧。倾塌。倾圮。倾跌。 趋向:倾向。倾心。倾慕。倾注。左倾。右倾。 倒塌:倾颓。倾覆。倾轧(y?)(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力: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用极大的力量:尽力。力挫。力挽狂澜。

而: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 ◎ 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变成:成~。 是:十两~一斤。 治理,处理:~政。 被:~天下笑。

4. 激励,奋斗的文言文.比如:伏久至,飞必高

我最喜欢的蒲松龄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灭吴.还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其实人的奋斗,确定目标是最主要的,其次就是坚持,所以,我比较喜欢蒲松龄的那句诗,对仗工整,琅琅上口.而且又是熟悉的典故.。

5. 表达一个人必须努力奋斗的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表达一个人必须努力奋斗的文言文句子有;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4、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0、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表达一个人必须努力奋斗的句子有:

1、人不怕走在黑夜里,就怕心中没有阳光。

2、***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3、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4、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5、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6、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7、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时间。

8、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失败的反应。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9、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10、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

1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13、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1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能坚持多久。

15、上帝从不抱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抱怨上帝的不公平。

6. 关于奋斗的古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灭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 > 伏久至,飞必高!寇可往,吾亦可往!孟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知道这句算不算-_-)最后:。

记棚民事 文言文阅读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5)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 ②辄:就; ③异:奇怪; 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1.解释:

①竭:使…干涸; ②渔:***;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①贵:以……为贵; ②聪:听力好; ③智:思维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 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记棚民事〔清〕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污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4、棚民,即无地搭棚而居的流民.如何安顿他们并改善他们的生活,以防止形成严重的社会矛盾,曾任安徽巡抚的董文恪,看到皖安山区闲置大片山岭,便上奏朝廷请求批准让棚民们去开发这些山岭.真是一个好巡抚,此事也是多么好的民生工程.没想到居然遭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反对,其理由是山上有他们的祖坟,这一开发,会破坏其家的风水,官司打到了官府.董“***”很是不解,也很是生气,但他又知道此理由涉及“大礼”,又可能是其私有财产,并没有派出什么搬迁队带着什么家伙什,以官府非常冠冕堂皇的名义强行搬迁,而只有在给朝廷的奏章中发出无奈的感叹.

董“***”去世后,其家人请梅曾亮为他修“年谱”.当梅看到这些奏章后,很为其感动,并赞同其观点.过一段时间梅先生回乡,想到这一问题,便“问诸乡人”,没想到根本不是什么“风水龙脉”问题,竟然事关“三农科学发展”.“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1] .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犁锄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污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梅先生听了这个实情,也觉很有道理.

既要解决民生稳定社会,又要防止破坏环境引起更大的社会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个两难,梅先生陷入无法回答的困境,只好在文后作了这样的交代:“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5、A:网开一面:秦岭北麓,沣河以东,北张古镇坐落于此。站在北张古镇曾经的集市所在地——沣河大桥桥头,只见麦苗青青、沣水潺潺,雪团儿般的羊儿静立于河边啃着野草,30余里开外的黛色秦岭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村庄里鸡犬之声隐隐入于耳际,静谧安逸、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难怪在两千多年前,汉家天子也贪恋这里的美景,将此地划出一片作为******场,由此也诞生了一句充满仁爱的成语——“网开一面”。

释义: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B:竭泽而渔:先讲竭泽,所谓竭泽就是放干池子中的水,能够见到池子的底;再讲而渔,所谓而渔就是***,可以用多种形式***。表面意就是这样,比喻意为: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的目光短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