犒赏三军的三军是哪三军_犒赏三军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6-04 0
  1. 古代的三军是指什么?和现在的三军一样吗?
  2. 古代常有“三军”之说,那么“三军”到底是指哪些军队?
  3. 古代犒赏三军指那三军

三军

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旧有三军,今又添二军,共是五军,亚于天子之制,豪杰向用,军政无阙。"

犒赏三军的三军是哪三军_犒赏三军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军队的通称。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汉书·灌夫传》:"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

唐 章孝标《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说唐》第一回:"〔晋王〕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回朝。"

***《长征》诗:"更喜 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古代指步、车、骑三军。

古代的三军是指什么?和现在的三军一样吗?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什么“号令三军”“三军听命”“犒赏三军”等等,这“三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何不说“二军”,“四军”?

古时乱战的年代,军队众多,不可能只有三支军队,著名的如谢玄北府兵、***边防军、高顺陷阵营、朱棣神机营等等,不同朝代各军部队带有不同的军号,军队数量也远超三支军队以上。

为何大战前统帅,总是向“三军”统一号令呢?“三军”这个说法又是从何时而来的呢?

我们都知道“三”在古代为虚数,和“百”“万”一样,有时候可以用来泛指多,因此以前三军也泛指数量大的军队。而古代军队有步兵,车兵,骑兵三种分类,所以最早是指这三种数量庞大的军队。

最早出现“三军”的记载是周代,不过那时候还不用来统称军队,“军”只是一种数量。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周礼·夏官·司马》中说:“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旧有三军,今又添二军,共是五军,亚于天子之制,豪杰向用,军政无阙。”

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所谓“三军”在这时候才有了分类,而且叫法也逐渐在发生变化。

那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

魏国称前军、中军、后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中间的是老大嘛。

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

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

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

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

在古代,不管怎么说,“三军”通常泛指陆军,古代科技不发达,顶多乘船射箭可以算海军,是怎么也飞不上天的。而现代我们的军队只要存在的地方他们就能到达。

所以今天的军队也还是用“三军”来统称,只不过这个“三军”范围更大,主要指海陆空三种军队。和古代的“三军”是有所不同的,但是相同的一点,都是代表保家卫国的军队和一个国家的战争实力。

古代常有“三军”之说,那么“三军”到底是指哪些军队?

我们在看古代战争片时,总会听到将军们开战前说?三军听令?犒赏三军?之类的话,那你知不知道古代的三军是指哪三军呢?古代的三军和现代的三军指的一样吗?答案当然是不一样的,古代的三军由于朝代不同,三军的含义也有所不同,而我们现在的三军指的则是海陆空军。别看小小的三军两个字,其实其中蕴含着很多奥秘呢,下面我们就细细说来。

数量定义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人称术时非常喜欢用虚数,例如诗经《氓》中的一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这里的三岁并不是指女主三岁的时候就嫁给男主,而是说在很小的时候就嫁给男主。三军中的?三?其实也是一个虚数,它和?百?万?的概念是一样的。三军指的便是所有军队,亦指军队中的所有将士。

形式定义

中国古代的战争还属于冷兵器时代,那个时候打仗所用的兵器只是最基础的,因此古代军队也有步兵,车兵,骑兵三种分类。那个时候的三军,指的也是这三种类型的军队。但是之后随着战争次数的增多,战术的不断发展,三军的定义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后来的三军便变成了前军,中军,后军等三种叫法。所谓的前中后军,是根据其在战术中所处的位置而定义出来的,从字面意思我们便可得知前军是冲锋军队,是位置最靠前的,中军则是将军所统领的最有力量的保险军队,而后军则主要起到防护作用以免敌人背后偷袭。无论是哪个军,其发挥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三军在历史上的叫法和含义一直发生着变化,但是我们知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步车骑,还是前中后,亦或是海陆空,其实质都是保家卫国的军队,在整个国家甚至人类历史上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古代犒赏三军指那三军

现代的三军我们都知道指的海陆空三军,但是在古代,三军的概念跟现代相差甚远,最初军是一种数量,春秋的时候演变出了前、中、后三军,但是每个国家还各有不同,直至唐宋,基本形成前、中、后三军。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听到犒赏三军、三军听令、率在三军出征、号令三军?三军,到底是什么?基本是可以确定,古代的三军应该是陆军,飞不上天啊,顶多算上海军,也跟我们现代不一样啊。其实最早对三军有记载的是周朝,但是不是用来统称军队,军是一个数量,上、中、下军,以中军为尊,接着上军,最后下军,是制军,《周礼》中有说到:?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而我们常听到的三军应该是在春秋时期变化形成的,那时候各国称谓有所不同,大多依旧称为上、中、下军,魏国却称为前、中、后军,以中军为帅。

在唐宋时期,军队的编制基本也形成固定,以前军、中军、后军担任军中作战时候的不同部队,一般来说前军泛指前锋、先锋军,后军担任掩护以及警戒、后方等***任务,而中军就是主力部队。古代作战的时候,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三支军队,三是一个奇数,在古代的文字中,可以用来泛指很多前、中、后军的编制虽然也得到沿袭,但是在历史的冲刷前进中,三军已经不再代表数量,而成为了军队的统称

其实还曾有以骑兵、步兵、车兵为三军说法,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在很久以前的古代,三军就已经用来泛指数量庞大的军队,我们现代说的三军意义上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同样是指向军队,指向保家卫国的那群人,同样是展现国家战斗的实力代表,同意这看法否?

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而且与现代陆、海、空三军实质意义也相去甚远。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今天,前军、中军、后军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