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过不悛的意思,怙过不悛怎么读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03 0
  1. 怙恶不悛的拼音和意思
  2. ?怙恶不悛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3. 怙恶不悛是什么意思
  4. 什么是怙恶不悛
  5. 怙恶不悛的意思
  6. 怙恶不悛是什么意思 怙恶不悛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7. 怙恶不悛怎么读音 怙恶不悛意思介绍

怙恶不悛

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亦作“讳恶不悛”、“怙恶不改”。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怙恶不悛的拼音意思

怙恶不悛的意思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含贬义。

一、怙恶不悛的出处

怙过不悛的意思,怙过不悛怎么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秦《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二、怙恶不悛的典故

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出现混乱,一些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独立的***,史称16国时期。前赵的国君刘濯[zhuó],本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夺取了汉刘渊建立的***,建都长安,威震一时。和刘濯同时的另一位武将石勒原是羯族人,从小做商贩。后来,石勒投奔刘渊从军,立下战功,被封为大将。

三、怙恶不悛的例句

1、对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不能心慈手软。

2、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3、若是陛下召得吐谷浑使者,陈说祸福,而伏允怙恶不悛,此为其三。

4、这些飙车族如果怙恶不悛,继续胡闹,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5、他不听老师的劝告,一再怙恶不悛,终于玩火自焚,被学校开除。

6、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7、这怙恶不悛的大盗,判极刑是最适当的。

8、对怙恶不悛之人应从重从严打击。

9、现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怙恶不悛、倒行逆施的历史,他那一切的措施都只有一个直接的目的,即在我们各州建立一种绝对专制的统治。

10、对这个怙恶不悛的惯犯,必须严加惩处。

?怙恶不悛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怙恶不悛拼音:hù è bù quān。意思: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造句:

1、怙恶不悛的罪犯能够沉思冥想他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道路。

2、现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怙恶不悛、倒行逆施的历史,他那一切的措施都只有一个直接的目的,即在我们各州建立一种绝对专制的统治。

3、然而,我认为尼泊尔人民也懂得如何惩罚那些怙恶不悛的家伙。

4、这些歹徒坏事作尽,完全没有悔意,可以说是怙恶不悛,岂容宽恕。

5、就算她不会悔罪,而且怙恶不悛,去命她来,因主的扇执正在主的手中。

6、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7、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8、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9、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怙恶不悛,终遭天谴。

10、这些飙车族如果怙恶不悛,继续胡闹,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怙恶不悛是什么意思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释义: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读音:hu e bu quān

近义词:死不改悔 罪大恶极

反义词:翻然悔悟 痛改前非

例句:

1.对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不能心慈手软。

2.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3.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4.就算她不会悔罪,而且怙恶不悛,去命她来,因主的扇执正在主的手中。

5.现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怙恶不悛、倒行逆施的历史,他那一切的措施都只有一个直接的目的,即在我们各州建立一种绝对专制的统治。

6.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人民民主事业的 *** 反革命战争罪犯和其他怙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

7.本文简介:怙恶不悛的罪犯能够沉思冥想他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道路吗?

8.怙恶不悛的罪犯能够沉思冥想他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道路吗?

什么是怙恶不悛

拼音:

hù è bù quān

解释

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例句:

对这个~的惯犯,必须严加惩处。

怙恶不悛的意思

解释: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示例: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 ◎《宋史·王化基传》

近义词:死不改悔、罪大恶极

反义词: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怙恶不悛是什么意思 怙恶不悛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怙恶不悛[h b? quān]

解释: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死不改悔、罪大恶极

反义词: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怙恶不悛造句:

1、怙恶不悛的罪犯能够沉思冥想他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道路吗?

 2、现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怙恶不悛、倒行逆施的历史,他那一切的措施都只有一个直接的目的,即在我们各州建立一种绝对专制的统治。

 3、对那些怙恶不悛的累犯,定要严惩不贷!

 4、这些飙车族如果怙恶不悛,继续胡闹,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5、这些歹徒坏事作尽,完全没有悔意,可以说是怙恶不悛,岂容宽恕?

 6、对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不能心慈手软。

 7、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8、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9、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人民民主事业的***反革命战争罪犯和其他怙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

 10、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怙恶不悛,终遭天谴!

 11、就算她不会悔罪,而且怙恶不悛,去命她来,因主的扇执正在主的手中。

 12、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怙恶不悛怎么读音 怙恶不悛意思介绍

怙恶不悛的意思: [hùèbùquān]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宋史·王化基传》:“怙恶不悛,恃远肆毒。”指坚持作恶,死不悔改。怙:坚持。悛(quān):悔改。

怙恶不悛百科解释:

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亦作“讳恶不悛”、“怙恶不改”。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怙恶不悛的详细解释: 怙恶不悛 [hù è bù quān]

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 ◎《宋史·王化基传》

怙恶不悛的近义词: 执迷不悟,罪大恶极,文过饰非,死不悔改,文过,死不改悔,罪不容诛,怙恶不改,固执己见 怙恶不悛的反义词: 回头是岸,翻然悔悟,从善如流,闻过则喜,悔过自新,洗心革面,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改过自新,刚愎自用 怙恶不悛的出处:

先秦《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怙恶不悛典故:

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出现混乱,一些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独立的***,史称16国时期。

前赵的国君刘濯,本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夺取了汉刘渊建立的***,建都长安,威震一时。

和刘濯同时的另一位武将石勒原是羯族人,从小做商贩。后来,石勒投奔刘渊从军,立下战功,被封为大将。

石勒对刘濯的篡权很不满,伺机灭掉刘濯取而代之。石勒经过多次与刘濯交战,使刘濯的军事实力日渐削弱。

于是,刘濯对石勒改换收买拉扰的策略,派心腹郭汜为使者,前去封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衔,进爵赵王,领二十部,出入乘金银车,驾云马,冕带十二旒,夫人封王后。

石勒答应下来,为了表示谢意,他特派王修等人为大使前往刘濯处拜谢。

刘濯手下有个叫曹平的谋士,原是石勒的舍人。他告诫刘濯说:“石勒派王修等人前来,外表上是来答谢,实际上是要观察各郡的虚实,以便伺机发起攻战。”,刘濯听后大怒,待郭汜等回来,立即将来使王修斩首,并下令撤销了对石勒的封授。

石勒听后怒不遏,下令灭了曹平的三族,以后召集大臣说:“我们派出使者本是为了修好如初,并无他意,但刘濯却‘长恶不悛’,反而***了表示诚意的使者。这实在是做恶多端,不可饶恕!所以,我决定自取赵地自立为王。”,于是,石勒设了太医、尚方、御府诸令,并专门修了正阳门,正式称起王来。

公元318年,石勒杀了刘濯,建立起后赵***。“长恶不悛”,后引申为“怙恶不悛”,用以比喻作恶多端而不可悔改的人。

怙恶不悛造句:

1、对那些怙恶不悛的累犯,定要严惩不贷!

2、对怙恶不悛之人应从重从严打击。

3、这怙恶不悛的大盗,判极刑是最适当的。

4、对于那此怙恶不悛、作恶多端的罪犯,一定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5、这怙恶不悛的大盗,判处极刑是最适当不过的。

6、对这个怙恶不悛的惯犯,必须严加惩处。

7、对于怙恶不悛、民愤极大的罪犯,我们应予严惩,不能手软。

8、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怙恶不悛,终遭天谴!

9、对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不能心慈手软。

10、对那些作恶多端、怙恶不悛的惯犯要严厉惩处。

11、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1、怙恶不悛,读音为:hù è bù quān,是一个成语,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坚持。

2、成语典源: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3、最早出处:

元·脱脱《宋史·王化基传》:“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悛,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怙恶不悛”。

4、用法: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5、近义词:执迷不悟、罪大恶极。

6、反义词:洗心革面、改邪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