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寓言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寓言故事原文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9-05 0
  1. 孙俪资助向海清4年,大学毕业后却想毁掉孙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什么意思?

ng>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典故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出自庄子外物篇。

关于人心不足蛇吞象典故的由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出自庄子外物:这个典故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庄子·外物篇。庄子是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寓言和比喻的方式阐述哲学思想,其中包括这个典故。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寓言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寓言故事原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贪婪欲望:这个典故通过蛇想要吞噬鹰的故事,寓意人类的欲望有时候过于贪心,追求过大的目标和野心。它警示人们要理性思考,知足常乐,并避免过分贪婪和不切实际的欲望。

强调现实与能力:蛇无法吞噬鹰这样巨大的生物,是因为自身的能力和条件限制。这一点提醒人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条件和现实状况,不要追求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目标,避免盲目与不切实际的追求。

鼓励知足常乐:这个典故还强调了知足常乐的重要性。它教导人们约束自己,人们要满足于现状,避免贪婪不要过分追求物质和权力的扩张,而是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和所拥有的,以此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典故的寓意

1、理性思考:蛇无法吞噬鹰是因为它的能力和条件限制。这个典故提醒人们要理性思考,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现实状况,不要盲目追逐不切实际的目标。

2、约束自己:蛇想要吞噬鹰体现了人类贪婪欲望的一种表现。这个典故告诫人们要约束自己,不要过分贪婪和野心勃勃,以免陷入无法实现的局面。

3、警示人心薄弱:人心不足指的是人的内心欲望无止境。这个典故提醒人们要警惕自己的欲望,避免贪婪和唯自己独尊,以免造成危害别人或自己的后果。

孙俪资助向海清4年,大学毕业后却想毁掉孙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以上就是通行的原文于译文。

第一句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1、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带着新来的僧人下山挑水,僧人挑了满满的两桶,老和尚的木桶却只装七分满。僧人嘲笑道:

老和尚并不理会,不紧不慢的往回走,僧人由于挑的太满,一路上前怕泼,后怕洒,不得不小心翼翼。最后终于满头大汗的回到了寺庙,结果,马上放松警惕,被门槛绊倒,摔了个四脚朝天。两桶水呢?变成了空桶!老和尚回过头说:

我相信有许多人听完这个故事,都会疑惑重重。可能会说:

也或许会说:

2、

其实提出这些问题的人,根本没有看懂这个故事。因为故事本身只是一则寓言,是不能用现实逻辑来推理的。或者说,这个故事对于某些人来而言其实就相当于一座监狱,活生生地困死了他的认知。

首先,摔倒真的只是一个意外吗? 我们都知道:

在这则寓言中,上山和下山的路,就代表了你一生的长度。你以为年轻和尚第一次挑水,明天还可以重来,就像有人以为还有来生一样可笑。

3、

其次,你之所以认为这是骗小孩子的童话,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挑水绝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殊不知在这个寓言中: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把桶里的水换成金子,你还敢说你只挑七分满吗?

4、

如果我们翻开《洛阳伽蓝记?卷四》以及《魏书?皇后列传》,便会发现古书里的两处记载,联手演绎了这样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但限制的条件是:

文武百官无不欢呼雀跃,潮水一般涌进国库,纷纷卯足了吃奶的力气搬运。大部分扛150匹,力气大扛二百匹,再不济的也扛一百多匹。一个个东倒西歪,丑态百出。那场面,没有几个人还在乎体面,其中有两个最不体面的人:

这两人因为不自量力,还没走出门就被压趴在地上,沾了浑身土,吃了满嘴泥。一个崴了脚, 一个 扭了腰。此事在当时还引起了群嘲,人们编了一个民谣说:

关键是,由于他俩贪得无厌,太失体统, 胡太后 一怒之下 , 收回绢帛,最后两人都空手而归。

5、

初看这个故事有点疑惑,绢帛不就是一些绸布吗?有什么稀罕的?后来一查才知道,在六朝时期:

那个时候的小偷,不偷钱币,偷绢帛。那个时候的土豪,炫富不炫钱,炫绢帛。甚至到了唐朝时还是如此:

可见绢帛在古代就是现在的钱币,钱币真正取代绢帛的地位,根据 李剑农 《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的说法,起码是发生在 唐代中期 以后的事情。

6、

那么北魏时期一匹绢值多少钱呢?《北史·邢峦传》记载:

意思是:

换句话说:

所以扛二百匹绢,就相当于是扛了一百只羊。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文武百官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拼命了,当场受伤的人只有 王融 和 李崇, 但是在回家的路上还有多少人摔倒,我们不得而知。当时面对金钱还能保持头脑清醒的智者,只有一个叫 崔光 的清官而已。只有这个从小贫穷却志向高远的 崔光 ,不贪心,没有被金钱冲昏头脑,象征性的拿了两匹。

胡太后 问:

崔光 回答说:

你看,这就是那个老和尚为什么 挑水只挑七分满 的原因。因为心一旦被欲望装满,智慧就会从头脑中被驱逐殆尽。唯有不满,才能永远保持一片空地,永远保持一颗初心。

其实王融和李崇还算的,无非受了点轻伤,折损了些钱财,只要休养一段时间,人生还是能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而有些人在追逐欲望的路上摔倒之后,可能就没那么了,很难再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7、

举个例子,十九世纪,美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西部大开发,直白一点说就是 抢印第安人的土地 ,当时地广人稀,地价十分便宜,所以土地的出售方式也很特别:

也就是说, 你骑马一天能跑多大的面积,就能划分多大的土地。 其实在我国 清朝 入主中原初期, 顺治帝 也曾让八旗子弟实行过 跑马圈地 的政策。那么后来美国的马不够用了怎么办呢?那就 跑步圈地。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遗憾的是, 当他费尽千辛万苦跑回起点时,却由于太过乏力摔倒在地,当场气绝身亡。卖地的人只好将他草草地埋葬,而他最终所占有的地方呢?不过是一口棺材的大小。后来 托尔斯泰 就受此启发,写过一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的短篇,专门讽刺人性中贪得无厌的心理。

8、

最后,为什么要讲这三个故事呢?其实这三个故事代表了人类在追求欲望的道路上表现出来的三种的状态。

为什么我们会在欲望的道路上栽跟头呢?根本原因就是四个字:

对于大多人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具备 崔光 那样的定力和自知之明,总是会不自觉的高估自己的能力,总以为自己挑得动,扛得动,跑得动。但是古往今来有无数的事实、无数次地反复证明,人,总会被自己的欲望压垮 。 所以老子才劝说道 :

1、《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五?杂录三》

第二句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

一个利器,想要永远保持尖锐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

但尽管如此,利器本身却总是本能地朝着钝化的方向发展,就好像抛到天空中的石头受到引力牵制总是本能的落回地面一样。所以,凡是人为的东西,都不会长久。

2、

我们都知道物理学有一条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叫 熵增定律,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宇宙万物都是从一定的价值与结构开始,不可挽回地朝着混乱与荒废发展。

比如: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尊崇者一个基本规律:

为什么?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序的状态都是由人为整形而成,无序的状态,才是万物的本来面目。

3、

正因为这个世界的一切 有序的东西 ,都是被 人或动物 在某个阶段刻意造出来的,所以必然不可能长久。 因为凡是在时间的某个节点上诞生的东西,必然会在之后另一个时间节点上归于消灭 。也就是说:

佛家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名词叫做 “缘起” ,也正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一时一刻的短暂存在,没有自己永恒不变的本质,所以佛家称之为 “性空”, 这就是 缘起性空。

3、

当然,这是从“无序”出发推演到极致的结论,如果我们把“有序”作为基点进行推演的话,推到极致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种心态的本质就是在极端地追求有序,追求确定,追求永远能保持着某种“锋利”状态,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根本原因就在于:

更何况“锐”——是 有序到极致 的一种状态,要想永远保持的话,难于登天。即使你勉强保持“锐”的状态几年,都会耗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反而会丧失自己的主体地位,所以哲学狂人 尼 说过一句名言:

4、

我们举个例子:

即使可能,也并不值得!因为他每次考试超出第二名第三名的那几分——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代价,虽然能长期保住第一的名次,但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水平其实是一种提前透支的不良消耗,大学之后必然反弹,轻则厌学,重则抑郁,甚至***。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

5、

再举个例子:

所以从人体生物学的角度来看:

所以健美比赛的舞台上经常会有一些 选手晕厥 甚至猝死,网上一直流传说 李小龙 的体脂率低到3%,虽然属于媒体的夸大和杜撰,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李小龙的死因目前医学上给出最接近事实的说法是 癫痫猝死症 ,这是一种哪怕不发生癫痫症状,也会因心率降低、肺功能降低而猝死的疾病。值得一提的是:

或许,李小龙正是因为体脂率过低,再加上劳累过度,从而诱发癫痫导致心脏骤停而猝死。

5、

那么李小龙之死,本质上就是因为追求身体极致的“锋利”,最终因为耗能太大,导致生命无法维持。所以老子才会告诫人们说:

第三句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1、

当我们明白了 熵增定律, 就会明白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所以中国自古就有 “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等等的俗语。

2、

1943年, 曾国藩 的外孙 聂云台 写过一本书叫《保富法》,当时在《申报》刚一连载,就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虽然书中有透露着一股逼捐的仇富气息,但是书中对贫富兴衰的描述,则不失为一种客观的真相记录。第一段是这样说的:

那原因是什么呢? 聂云台 继续叙述说:

聂云台 身在富贵之家,所以接触的都是社会上的达官贵人,但他在豪门贵族中的所见所闻,堪称是触目惊心。他亲眼见证了海量的富贵大家,浮浮沉沉,最后子孙堕落成了街头的市井小民。

其实翻开二十四史,每一页都放映着这些富贵无常的**,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里观赏过了,所以历朝历代道家人物没有一个不反对金玉满堂。

3、

唐代有一个道家的隐士叫 赵蕤, 可能他的名字你并不熟悉,但是他有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就是大诗人李白。他们师徒二人当时并称为:

他写过一本书叫《长短经》,里面就批评了两个帝王聚财的例子,值得深思。

4、

大夫 芮良 看不下去,就劝谏说: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周厉王挥霍无度,不得民心,最后被老百姓联合起来赶到荒山野岭里去了。

只有一个叫公子成父的人走进来祝贺道:

魏文侯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转愁为喜,引为良言金句。

5、

这两个事例大体反映了道家的财富观:

这其实可以看做是一种思想上的 熵增 原理:

道家这种观点对中国影响巨大,所以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一句俗语叫:

这句话的主角,说的就是财富。不过人类一般在活着的时候,是决计不会醒悟的,包括你我在内。

6、

当然,不只是你我,某些历史伟人同样如此,比如说 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356-前323年),他一生东征西讨,富有四海。但是他在临死前却留下了三个很著名很诡异的遗愿:

他当时的部下大惑不解,亚历山大说:

亚历山大的三个遗愿,无非是在叙述着《道德经》的八个字:

第四句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

世界上大凡富贵者,很少有不气骄志满的,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越是富贵,看到的阳光越多,见到的笑脸越多,久而久之,自然心高气傲。

范雎 问:

公子牟 说: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

显而易见, 公子牟 比老子更悲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没错,自古以来多少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变化的只是一代又一代人,驱利的人性从来没有变过。每当“人性”遇见“财富”的时候,都会重蹈覆辙,哪怕明知是飞蛾扑火,依然会前赴后继,很少有人愿意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

作为秦国的一代名相——范 雎 听了这番话感悟良久,拜谢道:

你看,这就是人性,无可救药的人性。哪怕我们得到的是一件很珍贵的东西,也只能选择用“千金”来作为参照物,才能衬托出“贵物”的价值。

2、

公子牟 的这个规律告诉我们:

孔子 的学生 子贡 就是一位春秋时期的富豪,修炼了很多年才磨平了棱角,所以有一天忍不住向孔子炫耀说:

子贡本来想借老师的口拐个弯夸一夸自己,没想到孔子却笑了笑回答说:

看来,最难的是富贵还能保持谦虚好学,不僭越,不破坏规则,对谁都彬彬有礼。那么如果一个富贵者,既无法保持谦虚,也无法做到不骄傲,反而志高意满,盛气凌人会怎么样呢?很简单,古代的首富 石崇 就是前车之鉴。

3、

众所周知,晋代的富豪 石崇 靠打劫商人发家,所以富甲天下,花钱从来不皱眉头。 家里的厕所装修的比普通官员的卧室还要豪华,家里的奴仆衣服比皇帝还要时尚。 他跟 王恺 斗富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路人皆知。那么 石崇 的结局是什么呢?四个字:

公元300年,赵王 司马伦 发动,派兵来到 石崇 府里。大难临头, 石崇 却还天真的以为自己最多被流放,不会有性命之忧。直到坐着囚车去菜市场的路上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正在奔赴黄泉。他气得破口大骂:

押送他的人差役反唇相讥道:

据史书记载, 石崇 想反驳,却说不出一句替自己辩白的话。为什么?其实很简单,那一刻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的死因,表面上看是祸起于他不愿意交出爱妾绿珠,但本质上是因为他的残忍、高调和炫耀,伤害了太多人,也得罪了太多人,从而招致了无数的嫉妒与仇恨,再加上本身就腰缠万贯的“怀璧之罪”,他若不死,不仅官愤难平,民心也难以解恨。

这一点后来的史学大家 司马光 就看的很清楚,所以在教育儿子的时候告诫说:

一句话, 石崇 死于 “富贵而骄” 。

4、

《大学》里有一句关于人和财的两种关系的描述,特别精当:

意思是:

可惜的是,古人的谆谆告诫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听, “为仁不富,为富不仁”⑤ 依然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状态和普遍心态,而老子作为人性***,在图书馆里也早已预料道到了这一条人性的普遍规律,所以才会告诫有识之士:

1、《战国策?赵策三》

2、《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

3、司马光《?训俭示康?》

4、《礼记·大学》

5、《孟子?滕文公上》(阳货语)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什么意思?

《伊索寓言》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善良的农夫遇到了一条快被冻死的蛇,在好心用体温救醒它后。这条蛇却突然恩将仇报,咬死了农夫。不过还好,在为农夫可惜时,大家还会乐观地想:“还好,它只是童话故事”

但其实,除了童话故事以外 。在现实生活中,也发生过这么一个恩将仇报的事。只不过这次的主角,不是“农夫与蛇”了,而是“孙俪和向海清”了。

大明星孙俪连续资助了贫穷学生向海清四年,本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谁知道,向海清直接以“6000字的小作文”污蔑起了孙俪,让这个大明星的星途差点尽毁。还好有正义之士的解释,不然,这个黑锅孙俪可背定了。而如今,距离当年的“捐款门”已经过去16年了。

网友们非常好奇,当面诽谤孙俪的向海清,现今到底去哪儿了?在“捐款门”发生后,他又过得如何呢?

孙俪资助

2002年,为了拍摄一部贫穷山村的纪实片。重庆电视台的记者邱朝举不远千里,跑到了乡下挑选素材。本着“人物越贫困越好,材料越真实真佳”,邱朝举选中了全村最穷的向海清。

就这样,以向海清为主角的纪录片《男儿当自强》腾空出世了。同年,在重庆电视台的播放下。正在出演**《玉观音》的孙俪注意到了这部纪录片。

或许是因为自己也曾感同身受过,孙俪很同情这个大男孩。几乎是立刻,她就萌生出了一个资助向海清的想法。在和相关人士商量,认为此事可行后,孙俪确定了自己的资助。

她委托自己的母亲和助理,代表自己全权处理起了这个事。在她们的安排下,资助向海清的就这么定下来了。孙俪决定,从当下开始,资助到向海清大学毕业。

每个月资助500元,并时不时地和这位乡村大男孩通话,给予他情感上的关怀。一经确立,孙俪方就主动联系向海清的班主任,实施起了资助。就这样,在拍完纪录片《男儿当自强》后,向海清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巨款。

刚拿到巨款时,向海清既激动又好奇。他激动在,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终于不用担心了。好奇的是,资助自己的究竟是谁。没错,刚拿到第一笔钱时,孙俪并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包裹着钱的信封,上面也只写了一句简短的,推断不出姓名的“邓阿姨”。

尽管不知道资助人是谁,但那个时候,向海清还是很感激这个不透露姓名的善良阿姨的。所以在拿到钱的第一时间,向海清还写了一篇小作文来感谢捐款人。因为这篇小作文,孙俪的妈妈邓丽芳给向海清打了电话。对他道:“好好学习,不用担心钱的事。”

在邓丽芳的暖心安慰下,向海清松了一口气,专心做起了学业。但由于乡村教育有限,向海清在高考失利了。怀揣着可能会被放弃的忐忑,他给资助人打了电话。

而这一次,接到电话的是孙俪。在得知向海清失利后,孙俪并没有过多苛责。相反,她还暖心安慰起了向海清,让他“一定要复读,走出这个大山”。或许是知道“仅仅只说是没有任何用的”。打完电话后,孙俪还给向海清寄去了辅导书。

在物资和经济都到位的情况下,向海清也不扭捏了,硬是撑着一口气,走上了复读的道路。在接下来的一年内,他实打实地苦学了一整年。在他的努力下,2005年,向海清考上了上海水产大学。

得知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后,第一时间,向海清就把好消息告诉了资助人。自然,孙俪和母亲也非常为他骄傲。可能是被这个优异的高考成绩惊到了,孙俪也很想见一下这个努力的农村少年。

所以没有犹豫多久,双方就约定了见面的时间。9月初,向海清背着从家中带来的大包袱,在上海火车站见到了孙俪。

刚看到孙俪时,向海清是很惊讶的。无他,那个时候,孙俪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了。不过在惊讶之后,向海清又迅速高兴了起来。毕竟自己的资助人是明星,仅仅只是说出去就非常有面子。当然,除了有面子以外,明星还非常有钱。

这就证明,向海清可以“狮子大开口”了。在这之前,向海清是很担心被资助人资助到一半就“跑路”。但从现在来看,他完全不用担心了。并且在某些时候,他可以要更多。秉持着不知足的想法,向海清开始大手大脚地花起了钱。

他不仅穿名牌,戴贵重手表,还处理起了对象。每次只要一没钱,就问孙俪的妈妈要。有时候,向海清要了钱还不知足,还开始向她们要贵重物品。就比如刚进大学时,向海清就以工作交友的借口,让孙俪的母亲邓丽芳给他买3000多的手机。

要知道,2005年的3000元还是很值钱的,几乎可以买一部顶级手机了。可能孙俪本人,都没用这么好的。不过邓丽芳还是很好的,考虑到向海清平日的生活,还真给他买了一个手机。虽然不是3000元的,但也很贵重了。可是谁知道,向海清“不舒服”了呢?在他看来,“孙俪是个明星,又这么有钱,为什么就这么抠抠嗖嗖,不舍得花钱呢。”

因为心里有气,向海清开始频繁地向孙俪要钱。最开始,孙俪还是给的。但看到向海清没有节制地要下去时,孙俪的母亲还是有些疑惑了。对向海清道:“不是每个月500元么?为什么频繁要钱”。可能没想到邓丽芳会询问,向海清还是懵了一会儿。

等到反应过来时,才回答道:“因为参加了学生会,每个月要打电话,所以钱用得多。”向海清以为,自己都这么说了,邓丽芳应该不会再犹疑了。结果谁能想到,邓丽芳会直接让他退出学生会呢?

这话一出,向海清气炸了。想着:“你们明星这么有钱,多给我点怎么呢?为什么要这么小气呢?”但想归想,这话绝对不能说出口。甚至为了不让邓丽芳生气,向海清还得“哄”着她。

所以在邓丽芳让他退出了学生会时,向海清同意了。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他并没有退。而且他不仅没有退,隔了一段时间后,他还继续烦起了孙俪,要起了钱。要的次数多了后,孙俪也起了疑心,让人调查起了向海清的花销。

同时,孙母邓丽芳还专门去了趟学校,询问向海清的情况。这么一问,可了不得。原来,向海清根本不穷。他不仅每个月能拿到500元的资助,还可以在每年拿到5000元的贫困补助。而他之所以频繁要钱,就是因为要自己和女朋友买名牌。

情况一了解清楚后,孙俪立马断了给向海清的补助,并且单方面拉黑了他。但那个时候,向海清还不知情,依然恬不知耻地向孙俪要钱。

在联系不到孙俪后,他转而联系起了孙母邓丽芳。但邓丽芳早早就厌弃了这个被资助的大男孩,所以在向海清找上门时。她直接放了狠话,让向海清不要联系她们了。可能是邓丽芳语言过激,伤到向海清的自尊心了。

向海清报复孙俪

没要到钱的向海清开始恨起孙俪母女了,他开始想要报复孙俪,让她身败名裂。很快,他就等到了这个机会。同年11月,给向海清拍摄过纪录片《男儿当自强》的记者邱朝举找到了他,准备访一下他现在的生活。

见此机会,向海清激动了起来。几乎立刻,他写了一篇6000字的小作文,发给了邱朝举,借他的手搞大了这件事。6000字小作文刚曝光时,引起了大众的一番热议。几乎所有媒体和网友,都围攻起了孙俪。

无他,在向海清的小作文中,孙母邓丽芳的用词实在是太过分了。她不仅把向海清比作狗,说他“不听话”。还让他“做人要有自尊”。因为这些侮辱性的话语,孙俪的星途差点被毁了个彻底。

不过还好,没过多久,孙俪就恢复了清白。原来,向海清的同学看不下去了纷纷上网指正了他的恶行。同学们表示:“孙母之所以会这么说,完全是因为向海清太贪心”。他经常以莫须有的借口找孙俪要钱,然后把要来的钱买奢侈品。在同学们的诉说下,向海清拿来控诉孙俪的6000字小作文报废了。不仅如此,网友还从向海清的小作文中,看出了他真正的含义。说实话,他的6000字小作文,几乎就是为他辩护的。

在他的解说下。他买NIKE和阿迪,是因为他是学生干部,必须穿好鞋子,不然会被笑话。他多次问孙俪要钱,是因为这个大明星太有钱,但又不喜欢花钱,所以他才勉为其难帮忙花的。他十天花1000,这也是因为上海物价高,不是他喜欢买奢侈品的缘故。诚恳地说,看了这些解释后,网友对向海清无语了。

大家是真的不理解,再花了孙俪将近几万元后。他是怎么说出:“孙俪虽然资助我四年,但我还是要毁了她”的话。

向海清诽谤的事情曝光后,他遭受了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网络暴力。事实上,不仅仅只有网络暴力,就连现实生活中,他也遭受到了一定的恶意。当然,这些都是他自找的。要不是他恩将仇报,不识好人心,他也不会走到这种地步。或许是忍受不了现实中异样的看法,仅仅才读了一年书,向海清就办理了休学。

但他也没休学多久,一年后,向海清就整理好心情,重新迈进了上海水产大学。原本,他以为,一年的时光可以消磨掉很多事情的发生。

可是他想错了,就算隔了一年上大二,同学们也还记得他污蔑大明星的事。因为这些恶毒的事,向海清的大学生涯并不是多么幸福。百般无奈下,他只能咬牙撑过去,等待毕业后的“新生”。但是这一次,他又想错了。

他犯得事情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就算毕业,这些事情也还影响着他。他没法找到好工作,进到好公司。迫于现实的压力,他只能进了一个完全不知名的小公司,从事职员这一底层职业。

《伊索寓言》中除了有“农夫与蛇”的故事外,还有一个“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传说。据悉,从前,有一个人救了一条有魔力的蛇。因为救命之恩,这条蛇让他提出要求,说可以满足他的愿望。

最开始,这个人要一件衣服,蛇满足了他。但是慢慢的,这个人还是提出不同的要求,蛇都一直满足了他。直到最后,人提出要做宰相。蛇缓缓的盯着救命恩人,终于明白了,他的贪心是永远满足不下来的。所以在得知了这一道理后,蛇直接一口吞下了人。

由此,“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谚语就由此而来。而孙俪和向海清,不就正适用于这个成语么?所以,大家还是得汲取向海清的教训,学会知足,学会感恩。既不要去当恩将仇报的”蛇“,也不要去当贪心的“人”。

“人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是人们心里贪得无厌,像蛇一样贪婪地吞噬大象,比喻贪心不足以满足,结果导致自己最终难以承受后果。

人心不足蛇吞象成语解析

拼音: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褒贬色彩贬义结构递进复句

释义:人心不知满足,就像蛇想吞掉大象一样。比喻比喻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例句1.凡事要适可而止,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引证1.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2.得失枯荣总为天,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元·《冤家债主》3.古人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初贫困之日,低门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发迹了,反嫌好道歉起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五近义词:贪得无厌

反义词:安分知足

这个成语是出自《庄子》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条蛇觉得自己吞食的青蛙不够满足,于是想要吞噬大象。但是在吞噬大象时,蛇的身体被撑得很大,最终撑破了,导致蛇死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不能贪得无厌,要有适当的满足和节制,否则会遭到不幸的结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利地位,要知道适可而止,否则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