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扫迹_闭门扫轨,萧然若寒素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31 0
  1. 翻译成现代文
  2. 百年寂寞叹容若
  3. 埽轨的解释埽轨的解释是什么
  4. 埽轨的拼音狐埽轨的拼音是什么
  5. 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都是指什么意思?
  6. 埽轨的读音埽轨的读音是什么
  7. 埽轨的结构埽轨的结构是什么

埽轨的引证解释是:⒈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引《后汉书·杜密传》:“闭门埽轨,无所干及。”李贤注:“轨,车迹也。言_人事。”清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_避匿。”。

埽轨的引证解释是:⒈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引《后汉书·杜密传》:“闭门埽轨,无所干及。”李贤注:“轨,车迹也。言_人事。”清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_避匿。”。结构是:埽(左右结构)轨(左右结构)。拼音是:sàoguǐ。注音是:ㄙㄠ_ㄍㄨㄟˇ。

埽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闭门扫迹_闭门扫轨,萧然若寒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二、网络解释

埽轨埽轨,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àoguǐ,意思是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关于埽轨的诗句

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

关于埽轨的成语

图作不轨车轨共文如出一轨谋为不轨轨物范世闭门埽轨相门洒埽覆车之轨埽穴_庭

关于埽轨的词语

图作不轨闭门扫轨车轨共文埽穴_庭齐轨连辔一辞同轨闭门埽轨如出一轨一轨同风不轨之徒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埽轨的详细信息

翻译成现代文

埽轨的诗句有: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

埽轨的诗句有: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注音是:ㄙㄠ_ㄍㄨㄟˇ。拼音是:sàoguǐ。结构是:埽(左右结构)轨(左右结构)。

埽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二、引证解释

⒈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引《后汉书·杜密传》:“闭门埽轨,无所干及。”李贤注:“轨,车迹也。言_人事。”清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_避匿。”

三、网络解释

埽轨埽轨,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àoguǐ,意思是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关于埽轨的成语

覆车之轨轨物范世埽穴_庭如出一轨相门洒埽谋为不轨图作不轨车轨共文闭门埽轨

关于埽轨的词语

车轨共文图作不轨谋为不轨闭门埽轨一轨同风闭门扫轨覆车之轨齐轨连辔一辞同轨如出一轨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埽轨的详细信息

百年寂寞叹容若

(1)《瑞鹤仙》:词牌名,又名《一捻红》。双调、仄韵。有102字、103字、百字、90字等多种,常为102字,上阙52字,下阙50字。

(2)丙辰:清圣祖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是年纳兰性德二十二岁。生日: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甲午)农历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自寿:自己保重。《国语·楚语下》:“夫盈而不?,憾而不贰者,臣能自寿,不知其它。”韦昭注:“寿,保也。旧时常用作书信套语,意味自我保重。宋王安石《上郎侍郎书》之二:“伏维以道自寿。”又《与李修撰书》:“未间,良食自寿。”是年三月,性德中二甲第七名进士。中进士后久无委任,此后“闭门扫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辄避匿。拥书数千卷,弹琴咏诗自娱悦而已。”(见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韩?《纳兰君神道碑》亦云:“以二甲久次,选授三等侍卫。”康熙十六年七月,纳兰性德之父明珠,以吏部尚书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十七年春,纳兰性德始任乾清门三等侍卫。说明纳兰性德中进士,是在其父明珠“入秉钧”之后才被选任侍卫,纳兰性德有近两年时间未定其职司(即所谓“待业”)。因此,弄清纳兰性德任职侍卫时间非常重要,是理解《瑞鹤仙》词内涵的前提。

(3)《弹指词》句指纳兰性德好友顾贞观《金缕曲·丙午生日自寿》词,其词云:马齿加长矣。向天公、投笺试问,生余何意?不信懒残分芋后,富贵如斯而已。惶愧杀、男儿堕地,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日还如寄。惊伏枥,壮心起。直须姑妄言之耳,会遭逢,致君事了,拂衣归里。手散黄金歌舞就,购尽异书名士。累公等、他年谥议。班范文章虞褚笔,为微臣、奉敕书碑记。槐影落,酒醒未?

(4)见阳:即张纯修,字子敏,一字子安,号见阳,一号敬斋,辽阳人(一说“氵更阳人,”以绘画擅名(尤画兰)。隶汉军正白旗(实为正白旗包衣)。康熙九年,张纯修承阴入国子监读书。纳兰性德与曹寅的交往早于其与张纯修的相识。纳兰性德与曹寅同为少年康熙的伙伴。曹寅和张纯修均辽阳(或河北氵更阳)同乡。张纯修通过曹寅认识了纳兰性德之后,很快就结成了异姓兄弟、莫逆之交。双方都不以贵游相待;以书画唱酬,书画鉴赏为交契;共同结交汉族士子。由于纳兰性德和张纯修思想感情相一,又有共同的志向和生活情趣,故能结为生死之交。他们的友谊超越时空限制,经受了时间考验。

(5)马齿加长矣:马齿随年而增,故以喻人之年龄增长。马齿,马之牙齿。春秋《谷梁传·禧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者如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6)枉碌碌乾坤:“枉”者,作“冤屈”、“冤枉”解。碌碌:烦忙劳苦貌。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世界等的代称。

(7)问女:“女”同“汝”。此作问自己解。

(8)浮名:虚名。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引乐》:“予绝意浮名,不干寸禄。”如水:任其勿勿流逝。

(9)拚,同拼,甘愿,舍弃不顾。一生长醉,李白将进酒诗:“馔钟鼓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唐戴权伦《江上别张欢》诗:“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10)归鸿:即归雁,诗文中多用作寄托归思;或寄喻离人之归。唐张乔《登慈恩寺塔》:“斜阳越乡思,天未见归鸿。”宋王安石《送陈景初》诗:“长安何日到,一一问归鸿。”

(11)随缘:1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2顺应机缘,任其自然。《北齐书·陆法和传》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12)去住:犹去留。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晴兮难具陈。”

(13)华亭鹤:同“华亭鹤唳”。唐白居易《苏州故吏》诗:“江南故吏别来久,今日池边识我无?不独使君头似雪,华亭鹤死白莲枯。”《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人生在世间,贵乎得所图,问渠华亭鹤,何似松江鲈?”苏玄瑛《耶婆提病中末公见示新作》诗:“君为塞上鸿,我是华亭鹤,遥念旷处士,对花弄春爵。”唐李白《行路难》诗之三:“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华亭:古地名,又名华亭谷。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三国吴封陆逊为华亭侯于此。

(14)无寐:不睡,不能入睡。唐吴融《秋夕楼居》诗:“危栏遍都无寐,祗恐星河堕入楼。”

(15)宿酲:犹宿醉。宋司马光《和留守相公寄酒与景仁》诗:“想对白衣初满倾,执杯未饮已诗成。怀贤孤坐悄无语,不是朝来困宿酲。”

(16)小玉:白居易《长恨歌》“金阙西厢叩玉扁,转教小玉报双成。”元稹《暮秋》诗:栖乌满树声声绝,小玉上床铺夜衾。“小玉”,唐诗中多用作侍女名。

(17)日高:谓时候不早,天已大亮。犹“日高三丈”,日上三竿。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五灯会元·径山县禅师法嗣·西禅鼎禅师》:“又谁管你地,又谁管你天,物外?然无?事,日上三竿犹更眠。

(18)明月阑干,曾说与,应须记:康熙十五年(丙辰)春夏间,纳兰性德有《金缕曲·赠梁汾》词,词中有:“蛾媚谣诼,……君须记。”句。

(19)蛾眉: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兮善*。”同年,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词中有“蛾眉谣诼,古今同忌。”句,同出此意。表达了纳兰性德未能施展才华、抱负及遭致嫉妒的愤慨。

(20)老我:老人自称。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信守郑舜举蔗庵韵》词:“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无能:没有才能,犹不才。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明知其无能而不肖,苟非有罪……。”《史记·吴王濞列传》“臣以无能,不得待罪行间。”

(21)长歌:放声高歌。唐李贺《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埽轨的解释埽轨的解释是什么

百家讲坛:百年寂寞叹容若(上)

对于古人,对于文人,我们历来总有拔高或放大的“人文”偏好。

于是,我们能够记住的,不是干巴巴的圣人,就是乱糟糟的才子。若是还原历史的全部真相,真实的圣人或文人,又会令我们多多少少有些沮丧。好在是,历史还会存有一些令人欣慰的魅力“异数”,譬如说纳兰容若,给予我们意外的激动和希望。

纳兰容若(本名叫性德)是一位极其可爱、可敬的人物。他虽是满清的相府公子,却“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他虽是皇帝的御前侍卫,却“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说他可爱,是缘于他的人生姿态,“胸中浩浩落落”,不受世俗影响,不为名利束缚, 清清爽爽,挥洒的是真我;说他可敬,是缘于他的健硕人格,不为矫情示大,不因自傲止步,认认真真,坚守的是自我。当年,身为大内保镖,他“日则校猎,夜必读书”,朋友夸他“从容政事之堂,翱翔著作之署”,指的就是他“两不误”的刻苦精神和潇洒才情……而如此一位才情充沛,人格健全,绝世超然的“翩翩一浊世公子”,竟不是缘自家的杜撰,而是夹在中国文化史册里的一位鲜活人物,想想看,惊奇之余,不免又有几份骄傲和欣慰。

一、不是人间富贵花?相府公子的忧郁之谜

从某种程度讲,纳兰容若是以“忧郁”而闻名于世。而要探究他的性格郁郁之谜,最好先从他的家庭背景谈起。

纳兰容若生长在裘马轻肥、钟鼎鸣食的朱门华第,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儿。更的是,他的父亲明珠不但官做得好,位极人臣,而且教子有方,对他***得当,又宠爱有加。明珠是一位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能臣。口才好,记性好,心思缜密,史载他为人“警敏善断,事无大小,洞见本末,措置规画,纤悉中要”,天生就是一块当官的好料。58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从侍卫干起,渐渐把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都做了个遍,最后做到戴三眼花翎顶带的太子太傅和武英殿大学士,在平三藩、定台湾等一系列大事中都做过不少贡献,也因此居“相位”(内阁)达十三年之久,其能力可见一斑。同时,他还博览古籍、晓畅朝典,是个法典专家。如《大清会典》、《大清律》、《赋役全书》、《满汉品级考》等,都是由其裁定,另外,他还担任过《一统志》、《明史》的总裁。明珠为人谦和,个人魅力非同一般,特别是 “好施予,尤喜寒士”,史载他“羽翼善类,将掖寒士,卓然有古大臣风。这样“文武兼修,德才兼备”的楷模父亲,必然对容若性格的形成和个人喜好的培养,有着深远而亲密的影响。

在此,我们应该纠正习惯上对明珠的历史偏见和人格成见。虽说掌控朝柄的明珠也有“广置良田,市买奴仆”的浮华一面和政治上投机圆滑的一面。史载他借重臣地位之便,总是讨便宜买乖。凡是官员奏章符合皇帝旨意或受到夸奖时,他就会说那是他力荐的结果;如果皇帝不满意,他就会说皇上很不高兴,幸亏我从容挽救。从而把下面的官员哄得是时喜时忧,不敢不承他的情面。身位一名纵横官场几十年的老官僚,明珠不亏是玩弄权术的高手,他以种种手段“市恩立威”,广结党羽的目的,不外乎“要结群心,挟取货贿”,满足的是权力的操控欲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对于这一点,只要不触及底线,皇帝都可以理解,也能够包容。更何况他又那么能干,对皇帝也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他虽然被弹劾,被抄家,但旋及又官复原职,继续能担任内大臣,直至70多岁老死善终的重要原因

乾隆三十七年(1772),国史馆修纂《明珠传》时,乾隆帝在确核明珠的罪案时,就很明白地指出:“明珠错就错在于徇利太深,结交太广,不能恪守为官的戒律,但不至于像明代的严嵩、温体仁等人那样窃弄威福,竟敢阴排异己,潜害忠良,搞得满朝畏惧而又不敢多言。虽然明珠也有很大的过失,但并不能掩盖他的功劳。” 这应该算是对他比较客观的评价。

介于人性的复杂和微妙,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我们既不能一味放大缺点,也不能一厢情愿地提纯优点。在这对父子身上,我们就不能因为明珠的种种政治过失而武断判定他的人格“庸俗卑鄙”,同样也不能因为容若的诗词“不食人间烟火”,就刻意相信他的品质“清高绝俗”。换言之,明珠肯定不是脸谱化的“恶人”,容若也绝对不是纯粹化的“玉人”。后世许多研究容若的文章,把明珠和容若“对立”起来,我以为没有什么道理。其实,就容若性格的培养和素质的形成,我以为身为父亲的明珠是功不可没。

容若“天资纯粹,才力强敏”,这是拜老天爷所赐,但他“识见高明,学问淹通”,就要算明珠的功劳。这是他为儿子聘请名士高师,认真教化的结果;而容若待人之君子心性,至诚真挚,除却天性使之然,我想也肯定受到明珠礼贤下士的影响。正所谓“子之教,父之功”也。

身为八旗子弟的容若,正是在开明又开放的父亲细心***下,成为一名文武双全,人品佳美,丝毫不带纨绔习气的“翩翩浊世佳公子”,很是招人喜爱。容若十八岁中举时,他的老师就回忆说“偕诸举人青袍拜堂下,举止闲雅”,没有半点相国公子的骄矜和浮华。

十九岁那年,容若因寒疾不能参加廷试,明珠心疼儿子,决定把“功名”先放一放,坦然表示:“吾儿年纪还小,再等几年吧”,护犊之情跃然纸上。由此我们也可以判断,明珠虽然要求儿子上进,却从不给他压力,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封建家长。

近世红楼研究有“明珠家事”一说,先不论真伪,我们不妨做个有趣的对比:且把容若与宝玉相提,明珠与贾政并论:若是明珠和贾政一样刻板无趣,僵化教条,那容若怎么可能会筑茅庐,建花堂,拥书万卷,萧然自娱,过着“悠然尘外“的神仙生活?我总以为,正是明珠对儿子的开放和包容,纳兰容若“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的真性情才可能得以自由舒展。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容若结交的大多寒士朋友,同时也多受明珠的庇护和帮助。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大家长,明珠具有无上的权威,如果他不同意,不支持,容若要想那样以狂生自居,和朋友恣意唱和,恐怕只会象宝玉一样,讨来的只是一遭“暴打”。也正是因为有着父亲这样一把巨大而温暖的保护伞,容若才可以“世味甚淡”,以风雅为性命,视朋友为肺腑。

实事上,明珠和容若父子感情甚笃。对于自己的父亲,容若是非常敬爱和孝顺的。有一次明珠染病,容若整日整夜服侍左右,为照顾方便,晚上连衣服都不脱,多日下来,脸色变得黝黑,憔悴不堪。等到明珠病情好转,饭也能多吃几口时,他才转忧为喜,并告知亲朋好友。这一点,又和宝玉与贾政紧张的父子关系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既然这样,容若又为什么那样忧郁呢?对此,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纳兰容若虽然“性近悲凉”,具有非常典型的多情忧郁型的诗人气质,但他的忧郁和苦闷,也是分阶段和场合的。虽说他也是伴随着一声啼哭来到人世间的,可并非是刚生下来,就满面愁容,摆着思想者的造型。

如果细细研究纳兰容若的创作年谱,追随他的人生轨迹,就不难发现,他最大的伤痛是丧妻之痛,大量令人不忍卒读的凄惋诗词,多是缘于这块心病;而他最大的苦闷是雄心壮志不得酬,苦于职场生涯的寂寞和单调。

有文章说容若是看透了封建王朝官场***和人心倾扎的险恶和无奈,才会那样消沉,我以为有刻意拔高容若觉悟之嫌。在他短暂三十一年的人生当中,九年的职业生涯都与“官”场无关,他终其一生,从事的也只是入直从驾的“大内保镖”工作,而且他一直渴望被皇上提拔,以便早日进入“官场”,以展抱负。

也有文章以事后诸葛亮的姿态判断容若未卜先知,早就预知纳兰家族有“大厦将倾”的危险,所以才会那样“抑郁”,我以为这种说法也不靠谱。其实在容若的有生之年,他的父亲明珠一直官运亨通。便是追溯到他去世后的两年,明珠府被抄,虽是栽了根斗,伤了元气,但纳兰家族并没有衰落,一是明珠很快就官复原职,二是容若的弟弟、孙子,以后都很有出息,便是足有说服力的明证。

还有一种说法,将容若的寂寞归结为满族文人在汉文化中的尴尬地位,以及对本民族文化消亡的焦虑之感。这个观点看似深刻,可我以为有点牵强。一来那个时代,满族处于统治者的强势地位,对于汉文化的学习,更多是基于稳固统治的需要。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态度,他们既不自卑,也不自大,易服剃发,满汉双语,重视骑射,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政治效用,至于文化优劣,他们心知肚明,态度也很明确。换言之,他们对汉文化的接受,是主动而积极的,是抱着为我所用的目的,譬如清朝统治者从不鼓励满人、蒙古人参加科举,而是把科举入士之途留给***,即所谓“旗人不占鼎甲”。因此,统者阶层的优越感,使他们不可能幼稚到和***比拼文化的程度。容若身为满清贵族子弟,对汉文化的学习和运用,能得到***知识分子认同,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我想他也绝不会因此寂寞,文化境界没有民族之分,容若不见得一定要和满人唱合,才会共鸣和满足。至于本民族文化的消亡焦虑,那更是后世遇到的难题,与容若无关。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纳兰的“忧伤”随意归结,或是任意附会。如果我们抛弃种种历史或情绪的干扰因素,单就纳兰容若的性格分析,也许我们会离真实的答案近一点。

“天姿超逸”的容若,有一种“冰肌玉骨天付与”的冰纯气质。正如他在《桑子?塞上咏雪花》写道:“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这种“别样清幽”、“自然标格”,偏爱“凄凉”、“冷处”的性情正是一种十分纯粹的诗人气质,与家庭无关,也与时代无关。只不过,一颗高贵的灵魂,兼具“乌衣公子”的富贵身份,会让他显得更有魅力。

被推崇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容无疑是个天才,而按照叔本华《天才论》中的“天才忧郁”之说,纳兰容若的忧郁更具一种思想贵族式的气质之美。曾有人做过一个数字统计:纳兰性德现存的三百多首词里,“愁”字出现了90次,“泪”字用了65次,“恨”字使用了39次,其他如“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字句,更是触目皆是。有人把他与南唐李后主相比,或干脆就说他是“南唐李重光后身”,我深不以为然。同是忧伤,可我以为有质的区别。李后主以亡国为代价,换来“一江春水”的愁,多是多,载是载不动,可也不值得一载,因为他念的是故国雕栏玉砌的富贵生活,悲的是垂泪宫娥的卿卿我我,这般愁,拿来又如何?相比较而言,容若的愁要清新的多,可爱的多,也美丽的多。对容若而言,忧愁是一种思考的姿态,也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升华。他愁的是人生况味,愁的是世事无长,愁的是岁月无情,愁的是历史沧桑……他愁出了“唱罢秋坟愁未歇”的情意绵长,也愁出了“天将愁味酿多情”的无限诗意,还愁出了“倚栏无绪不能愁”的人生尴尬。对于何处生来的忧伤,容若也不是很明白,他就曾“几为愁多翻自笑”。自嘲愁多,需要幽默的精神为底色,更需要壮硕的人格做支撑,好在是,他都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夸他的诗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并分析说是“未染***风气”的缘故。因此读容若的诗,会有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带着野草的气息。那些以情胜、以性灵胜的诗词,多是饱含着美好的感情和纯真的,真得令人眼热,真得令人心动。相比较而言,所谓“资深”***写手的诗词,纵是匠心再巧,用典再深,韵律再美,又能如何?

容若的纯,容若的真,有一种玉树琼枝的“出世”之美,正所谓“三生慧业,不耐浮尘”。容若自号“楞迦山人”,他的诗词《饮水词》也取自北宋和尚道原的《灯录》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句,由此可见,他有佛家常说的慧根和佛缘。也许正是太过聪慧,他看透了人事繁华,才会漠然“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并坦然以“萧然若寒素”的狂生姿态,在自己的天地里,恣意自己的感情,美丽自己的生活。

二、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御前侍卫的难解心结

后世评论容若时,说他生在大富大贵的宰相之家,又是帝王身旁的近臣,可写的诗词却是“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这一点看似奇怪,可要是细细梳理一下的职业生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的抑郁和苦闷了。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纳兰容若并非天生的“自由主义者”。他虽然自号“愣迦山人”,也确实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出世倾向,但深受儒家思想浸*的他,入世极深,也很主动,修身齐家平天下,才是他最大的人生梦想。他的老师徐?学就曾夸他说,无论圣贤修身立行,还是兴亡理乱所在,凡是关计民生的问题,他都会“慨然以思”。另一方面,他的诗词虽然做得漂亮,却“不屑以文字名世”,身为满清贵族,年少才俊,又身逢一个朝气蓬勃的伟大时代,自然有着“功名垂钟鼎,丹青图麒麟”的宏伟抱负和“欲将普天一洗,亲挽”的万丈豪情。

当然,纳兰容若是封建时代的臣子,他能否一展抱负,关键要看他碰上一位什么样的帝王。的是,他碰上的是满清最有作为,也是最有能力的康熙皇帝。有趣的是,他和康熙同岁,都属马,按阴历计,康熙生于三月十八日,容若生于十二月十二日,也就半岁之差。明珠是康熙最信赖,也是最亲近的满族大臣,身为明珠之子的容若,自然会对这位和自己同龄的帝王有着更多、更深的了解。按照“合情”的猜想,除却君主有别的地位差异外,容若对于这位十六岁智擒鳌拜,十九岁果断削藩的少年帝王一定是充满了绵绵不绝的敬仰之情,也可能在潜意识里,会有些不自觉或自觉的跟随和比照。譬如说,康熙是个勤奋的帝王,他好学胸怀广博,视野开阔,对西方科技很是痴迷,纳兰容若也是如此。他在《渌水亭杂识》里就记载着他收集到的关于西方天文历法、医药和灌溉机械等知识,而且还满怀热情,下了功夫仔细研究,和中国相关知识做了积极比较,并坦率承认之间的差距。需要说明的是,他搜集这些西洋知识,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并非一味地猎奇,正如他所言,期望可以“仿效”,从而达到“通行天下,为利无穷”的目的。

另外,他还对西方的火炮、鸟铳以及中国古代的刀枪、阵法,有着详尽的研究和思考。在此,我们不妨注意一个历史细节,也就是在容若开始写笔记的时候,正是康熙十二年,也是“三藩之乱”的头一年。而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康熙很重视新式火器的研制和运用,他重用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等,“依洋式”研制轻型火炮和燧发枪。那么,容若记录这些笔记,多多少少都有点向康熙“看齐学习”或者“积极响应”的意味。另外,同是满清子弟,纳兰容和康熙一样,也是“善骑射”,马上功夫很是不错。而早在康熙十年,康熙就曾诰诫满清贵族少年要“读书习骑射,勿恃贵纵恣”,这方面纳兰容若绝对是个榜样。康熙十九年,纳兰容若在上驷院为皇帝牧马时,康熙就曾惊异他的吃苦耐劳精神,夸他“此富贵家儿,乃能尔也。”

除却“武功”方面的效仿外,在“文治”方面,纳兰容若也是紧跟康熙提倡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康熙提倡经学研究,他就洋洋洒洒著写出八十卷的《合订大易集义粹言》,并编撰刊刻《通志堂经解》;康熙为了“振兴文教”,加上又喜欢“观书写字”,康熙十六年三月,他曾下谕要求翰林院的官员“将所作诗赋词章及真行草书不时进呈”,也恰是在这一年的下半年,纳兰容若的第一本诗词集《饮水词》完成了编制;康熙十七年,康熙下诏取博学鸿儒,寻求“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第二年,纳兰容若的《饮水词》、《今词初集》(和朋友合编)就刊刻发行。列举这些“巧合”,并不是要说明容若的投机和势利,他那样做,一方面自然缘于其父明珠的信息灵通和可以理解的为家族计,或为儿子远大前程计的“软谋略”,另一方面则是容若真诚渴望得到康熙赏识,实现自己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伟大抱负

能文善武,才情充沛的容若,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中二甲七名进士,加上在中进士的那一年(康熙十五年),以一首《金缕曲》震惊词坛,“词名大著”,可谓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因此,起初的他,对于仕途还是充满了自信和向往,有着“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的豪情潇洒,以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的浪漫想象。然而,那位同龄的少年帝王,也许考虑得因素太多,或是别有用意,对于容若的仕途安排,不但令人意外,而且“历炼”的时间也太过漫长。

按容若本意打算,他最想从军,以“横戈跃马”成就自己的凌烟功业,而推荐他的官绅则觉得他应该进翰林院。然而奇怪的是,容若中进士后近乎一年的时间里,竟然“久无委任”。如果说那一年(康熙十五年)南方战事正炽,康熙无暇关注此事,从法理上和情理上都讲不通。国家开科取士,绝非纳兰容若一个人的事,考中进士的工作安排,都有惯例和程序,可容若没有按“程序”走,应该是康熙打了招呼的缘故。至于康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得而知,容若同时代的人只是含蓄地指出皇帝这样做的用意,是“别有在也”。这件事对容若的打击很大。这一年的生日,他自己给自己写了一首寿词,发了一通牢骚,感叹自己“碌碌无为”,然而他能做的也是“叹光阴、老我无能,长歌而已”。那一年,他才刚刚二十二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写了这样一首暮气沉沉的诗词,可见内心之苦闷。后人附会说他登第后,“闭门扫轨,益肆于诗词古文辞”,或说他“拥书数千卷,弹琴咏诗自娱悦而已”,一派云淡风清的高士风范,殊不知这是他的无奈之举。

赋闲的一年时间里,除却闭门读书编书外,纳兰容若还替父亲为康熙写了一道《拟御制大德景福颂贺表》,这也可能是明珠的苦心安排,不外乎期望容若漂亮的文字能引起康熙的注意,也好帮儿子安排工作。也许这道贺表还真起了作用,又过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即康熙十六年的秋冬间,纳兰容若终于得到了第一份工作乾清门三等侍卫,值宿宫门,说白了,也就是给皇帝看门。这样的工作,看似风光(好歹也算是皇帝身边的人),实际上苦不堪言,单调枯燥,早出晚归,甚至还要值夜班,能陪伴他一同受苦的,也只有金殿寒鸦,玉阶春草了。能够和皇帝有关联的,也可能就是偶尔传传话了。

这样的工作大概干了有三年左右的时间,容若终于换了一份工作,虽然没有升职,但相对要有趣一些,那就是到上驷苑给皇帝搞马政工作。“平堤夜试桃花马、明日君王幸玉泉。”月明星稀之夜,骑着一匹桃花马,沿着湖边大堤迎风驰聘,想来真是浪漫。为皇帝选马备鞍,服劳尽职,虽然做的工作也就是“车队队长”的活儿,但对于爱打猎、爱巡幸,爱打仗的康熙来说,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容若为康熙认知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容若做这份工作时,可以说是很卖力的。他的朋友姜宸英回忆他在上驷苑时,只要皇帝上马出行,他时刻都跟在身旁,鞍前马后,小心地侍候者,不敢有半点闪失,而且每次都是“奋身为僚友先”,由此可见容若还是很有眼力劲和表现欲的。而且身为皇帝身边的人,容若很守规矩,从不掺乎外庭之事。他工作起来,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达到了“服劳维谨,寒暑亦不乞休”的地步。在给朋友写的信简中,他说在上驷苑上班时,“每街鼓动后,才得就邸”,由此可见他堪称那个时代的“劳动模范”了。

也许正是他的认真、低调和辛苦,康熙开始用心关注起这位能吃苦又能干的“相国公子”来。康熙二十一年,苦干了六年的三等侍卫纳兰容若,终于升职成二等侍卫。当然,漫长六年时间的“历炼”,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康熙对纳兰容若的考验。不管如何,康熙二十一年春,已经二十八岁的纳兰容若迎来了他职业生涯上的春天。也是从这一年起,他开始受到康熙的真正重视,频繁护驾巡游。先是扈从东巡,到盛京(今沈阳)、松花江等地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寻根祭祖之旅。在经过他的祖居?叶郝故城时,容若感慨万千。同样一片景色,作为胜利者的子孙,康熙看到的是“断垒生新草 空城尚野花”的新生命迹向,身为失败者的子孙,容若看到的则是“断碑题字,古苔横啮”的旧场面凄凉。虽然他祖父的部落是因努尔哈赤破城所杀,但历史已经归位历史,何况他的家族后来又和皇室成为姻亲,已经融为一体,仇恨已经缺少必要的“”和合理的“根源”。因此,他的惆怅,已经跨越一种简单的恨,化为“兴亡满眼,旧时明月”的岁月无奈和“须知古今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的历史反思。

还是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康熙又给了容若他一次锻炼的机会,让他陪着副都统?坦奉使龙梭(索伦),大概目的是要增长他的外交才干。虽说这次出使道路险阻,劳苦万状,可容若却“恬然自安,不以为虑”,由此可见他还是很乐意享受这样的锻炼机会。

康熙二十二年 二十九岁的容若又跟随康熙扈从西巡了五台、龙泉关、长城岭等地。康康熙二十三年,容若三十岁,他又跟随康熙扈从南巡,经济南、过高邮、到金山、下扬州、达苏州、到无锡、幸江宁(今南京)等地,另外,还特地到曲阜拜祭了孔子。一路上,也先后赐给他金牌、鞍马、弧矢、字帖、佩刀、香扇等多是小恩小惠的赏赐。

然而,此时的容若,大概扈从巡幸次数太过频繁,缘于高度紧张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劳顿,崩紧的生命之弦已达极限。他在扈从南巡之前,给朋友写信自我解嘲,说他“比来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发已种种,而执殳如昔,从前壮志,都已隳尽”。由此看来容若最大的心结在于不甘心八年后,他依然还是一个“执殳”的小小侍卫。当年他的父亲明珠虽说也是以侍卫起家,渐渐升至最高相位,可他父亲升迁的速度和频率,要远远比他强得多。在他这样的年纪,他父亲已经是内务府总管,可他却八年不“挪窝”,依然只是一个“弼马瘟”式的侍卫。而与他周围的朋友相比,他更显郁闷。单说他三十岁这一年,朱彝尊入值南书房,秦松龄则成了顺天府乡试正考官官,严绳孙也成为《平定三方逆略》的纂修官,而早他三年登科的同门师兄韩?更是官至侍读兼日讲起居注官。也是在这一年的三月,他的岳父朴尔普以一等公领蒙古都统,六月他的父亲又被任命为大清会典总裁官。在他生活的环境里,好像每一个人都是春风得意,只有他重复着单调、枯燥的侍卫工作。对于心高气傲的容若来讲,这种仕途上的挫败感和无力感,有着致命的杀伤力。巨大的在心理落差和压力,使得他一直郁郁寡欢。看不到希望的容若只得以“饮醇酒近妇人”来自己,并自我安慰说“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洒,此言大是”。可如果他真是想开了,倒不会这样说了。

就在这个时刻,事情突然有了一线转机。或许正是连续三年鞍前马后的小心服侍,使得康熙对容若产生了刮目的看法,或许他觉得“启用”容若的时机成熟了。康熙开始频繁而明确地给容若传递信号。譬如在南巡归来第二年(康熙二十四年)的三月十八日,这一天正是康熙的生日(时称万寿节)。他特地御笔亲书了一首贾直的《早朝》,送给容若。诗曰: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锁,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四月下旬,又令容若将御诗《松赋》翻译成满文,容若做得漂亮,康熙也很是满意,所以他很快就被提拔为一等御前侍卫。这时朝中也适时出现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传言容若不会长久在侍卫行列中了,皇上以“早朝”诗赐之,那就很清楚地表明,不会再将文武双全的容若当内廷“家仆”用,而是要付以政事,委以重任,转正做“朝臣”工作了。对此容若也很高兴,大有拔开乌云见天日的“出头”之喜。他曾很欣喜地对朋友姜宸英说道:“吾倘蒙恩得量移一官,可并力斯事,与公等角一日之长矣。”

然而,就在容若历经九年的侍卫生涯煎熬后,快要修成“正果”的时候,老天爷却很恶意地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五月的一天,他和梁佩兰、顾贞观、姜姜英等几位要好的朋友欢聚花间草堂,喝酒赋诗,相谈甚欢。以他当晚《咏夜合欢》诗情判断,他心绪平和,只是一次很普通的朋友聚会罢了。然而,聚会的第二天,容若突然毫无征兆地病倒了,据说是旧疾寒病复发(或说中暑),“七日不汗”,然后彻底离去。

在他病重期间,康熙曾多次派遣中官侍卫和御医,每日都有数批“络绎至第诊治”。病势危殆之时,康熙甚至还亲自开药方赐之,然而,等不及到把药方送来,这位翩翩公子就匆匆离开这个他爱恨交织的“浊世”。康熙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震悼,派出代表前去祭奠,“恤典有加”。容若死后的第四天,他曾出使的梭龙部族归附朝廷。康熙感叹容若有功于此,还特地派遣官使到灵前“哭而告之”。由此可见,康熙对于这位和他同龄的年轻侍卫,还是恩宠有加,只是这“浩荡皇恩”,来得有些太迟。在容若漫长九年的侍卫生涯中,他与康熙帝的君臣关系,自然谈不上亲密,到是有些刻意的疏离。容若很真诚地卖力表现,可康熙却城府地熟视无睹,这就使得容若一直有“惴惴如临履之忧”。

当率真的诗性遭遇混浊的政治时,当世俗惯例与心灵愿望碰撞时,只会不可避免地图增“胸中块磊”。朋友说他“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 惋惜之情溢于言表。然而,惋惜归惋惜,斯人已去,一切功名、所有荣光,皆成尘土,空留的也只是几份怅不尽、道不明的忧伤罢了。

这是上篇,还有下篇。可是字数太多了,百度要求输入有限数字,所以下篇没办法给你答案!

最后祝你生活愉快!

埽轨的拼音狐埽轨的拼音是什么

埽轨的词语解释是: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埽轨的词语解释是: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拼音是:sàoguǐ。结构是:埽(左右结构)轨(左右结构)。注音是:ㄙㄠ_ㄍㄨㄟˇ。

埽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引《后汉书·杜密传》:“闭门埽轨,无所干及。”李贤注:“轨,车迹也。言_人事。”清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_避匿。”

二、网络解释

埽轨埽轨,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àoguǐ,意思是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关于埽轨的诗句

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

关于埽轨的成语

如出一轨图作不轨埽穴_庭谋为不轨闭门埽轨相门洒埽车轨共文轨物范世覆车之轨

关于埽轨的词语

图作不轨不轨之徒一辞同轨覆车继轨闭门扫轨埽穴_庭一轨同风覆车之轨闭门埽轨如出一轨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埽轨的详细信息

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都是指什么意思?

埽轨的读音是:sàoguǐ。

埽轨的拼音是:sàoguǐ。结构是:埽(左右结构)轨(左右结构)。注音是:ㄙㄠ_ㄍㄨㄟˇ。

埽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二、引证解释

⒈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引《后汉书·杜密传》:“闭门埽轨,无所干及。”李贤注:“轨,车迹也。言_人事。”清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_避匿。”

三、网络解释

埽轨埽轨,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àoguǐ,意思是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关于埽轨的诗句

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

关于埽轨的成语

如出一轨相门洒埽图作不轨轨物范世谋为不轨闭门埽轨车轨共文覆车之轨埽穴_庭

关于埽轨的词语

如出一轨闭门扫轨闭门埽轨埽穴_庭谋为不轨车轨共文一轨同风图作不轨不轨之徒覆车之轨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埽轨的详细信息

埽轨的读音埽轨的读音是什么

1、三君

三君,是三个受人敬仰的人。东汉世所宗仰的为:窦武、刘淑、陈蕃。

2、八俊

东汉的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宇八人。

3、八顾

东汉士大夫互相标榜﹐称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等八人为八顾。

4、八及

陈翔、翟超、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5、八厨

称东汉度尚等八人。《后汉书·党锢传序》:度尚、张邈 、王考 、刘儒 、胡毋班 、秦周 、蕃向 、王章为八厨。

ng>扩展资料

八俊之首 李膺

“党锢之祸”是东汉灭亡天下大乱的标志,此后东汉名存实亡,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开始进入历史上最混乱的三国时期。号称“天下楷模”的李元礼,即便是有心清政,也无力回天了。

余者见《后汉书·党锢列传》:

杜密传

杜密字周甫,颍川阳城人也。为人沈质,少有厉俗志。为司徒胡广所辟,稍迁代郡太守。徵,三迁太山太守、北海相。其宦官子弟为令长有奸恶者,辄捕案之。行春到高密县,见郑玄为乡佐,知其异器,即召署郡职,遂遣就学。

后密去官还家,每谒守令,多所陈讬。同郡刘胜,亦自蜀郡告归乡里,闭门扫轨,无所干及。太守王昱谓密曰:“刘季陵清高士,公卿多举之者。”密知昱激己,对曰:“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今志义力行之贤而密达之,违道失节之士而密纠之,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不亦万分之一乎。”昱惭服,待之弥厚。

后桓帝徵拜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李膺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李杜”焉。后太傅陈蕃辅政,复为太仆。明年,坐党事被徵,***。

百度百科-八厨

百度百科-八及

百度百科-八顾

百度百科-三君

百度百科-八俊

埽轨的结构埽轨的结构是什么

埽轨的读音是:sàoguǐ。

埽轨的拼音是:sàoguǐ。结构是:埽(左右结构)轨(左右结构)。注音是:ㄙㄠ_ㄍㄨㄟˇ。

埽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二、引证解释

⒈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引《后汉书·杜密传》:“闭门埽轨,无所干及。”李贤注:“轨,车迹也。言_人事。”清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_避匿。”

三、网络解释

埽轨埽轨,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àoguǐ,意思是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关于埽轨的诗句

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

关于埽轨的成语

相门洒埽闭门埽轨谋为不轨车轨共文埽穴_庭轨物范世如出一轨覆车之轨图作不轨

关于埽轨的词语

闭门扫轨覆车继轨图作不轨不轨之徒闭门埽轨车轨共文一辞同轨齐轨连辔一轨同风谋为不轨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埽轨的详细信息

埽轨的结构是:埽(左右结构)轨(左右结构)。

埽轨的结构是:埽(左右结构)轨(左右结构)。拼音是:sàoguǐ。注音是:ㄙㄠ_ㄍㄨㄟˇ。

埽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二、引证解释

⒈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引《后汉书·杜密传》:“闭门埽轨,无所干及。”李贤注:“轨,车迹也。言_人事。”清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_避匿。”

三、网络解释

埽轨埽轨,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àoguǐ,意思是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关于埽轨的诗句

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才从埽轨学{左度右攵}门

关于埽轨的成语

谋为不轨轨物范世图作不轨覆车之轨车轨共文闭门埽轨如出一轨相门洒埽埽穴_庭

关于埽轨的词语

谋为不轨图作不轨一辞同轨不轨之徒闭门扫轨一轨同风闭门埽轨车轨共文齐轨连辔覆车继轨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埽轨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