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处世怎么读_立身处世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30 0
  1.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什么意思
  2. 立身处世,行心之所安,无愧于天地的意思
  3.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是什么意思?
  4. 处世是什么意思
  5. 弘扬传统学经典立身处世德为先是什么意思
  6. 三十而立的立是什么意思?

原文子曰:“吾十有(同“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站得住的意思),四十而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规律 ),六十而耳顺(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七十而从(遵从的意思)心所欲,不逾(越过)矩(规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得住。惑: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立身处世怎么读_立身处世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原文颜渊、季路侍(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子曰:“盍(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夸耀)善,无施劳(施,表白。劳,功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 )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

注释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盍:何不。合音词。敝:使……破。伐:夸耀。施:表白

劳:功劳。安:使……安逸。信:使……信任。怀:使……怀念。

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思考:对于子路、颜渊及孔子的志向你怎么看待,你认为他们的区别在于哪里,体现了他们各自怎样的理想?明确:子路:他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公有”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胸襟广阔、仗义疏财的品格。

颜渊:他的志向其实是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既表现了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也表现了他为人比较谦虚谨慎的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孔子:孔子立志所推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孔子讲的是以仁复天下,是圣者之事,这自然就更难得了。

原文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可以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和命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和命运。

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评析 孔子所培养的就是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可以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这样的人在生死关头决不动摇,决不屈服,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广大)毅(强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弘:弘,广大。毅:强毅。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评析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点出了读书人崇高的历史使命和必须付出的艰辛,也成了历代有志之士的人生鞭策。这段话气势磅礴,一字千钧,令人荡气回肠。历史上许多忠贞有为之士,为国家、民族立千秋功业,永垂史册,正是这种思想影响和鼓舞的结果。

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注释闻:名声,名望。焉:怎么。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评析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原文子曰:“三军(1)可夺帅也,匹夫(2)不可夺志也。”

注释 (1)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2)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译文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评析 “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注释雕:通凋,凋零。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人的骨气:一个人一旦立定了志向,任何力量也动摇不得,改变不了。一个真正的仁人志士,他的生命可以被剥夺,他的肉体可以被消灭,但他的信仰不能被改变,他的意志不能被征服。孔子的这种思想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立志图强、勇敢有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

原文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通达,显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有名望),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对人谦恭有礼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注释何如:怎么样。达:通达,显达。闻:有名望。是:这。下人:下,动词。对人谦恭有礼。

译文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评析本章中孔子提出了一对相互对立的名词,即“闻”与“达”。“闻”是虚的名声,并不是显达;而“达”则要求士大夫必须从内心深处具备仁、义、礼的德性,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追求虚名。这里同样讲的是名实相符,表里如一的问题。

原文子曰:“士而怀居(1),不足以为士矣。”

注释 (1)怀居:怀,思念,留恋。居,家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生活。

译文 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评析这是孔子论读书人应该有的胸怀和志向。孔子认为留恋家室,贪图舒适、享乐,是没有出息的。志存高远,发奋求知,艰苦创业,经邦济世才是读书人应有的境界。

课文小结:这几章都是讲立身处世的道理。人的一生应该有崇高的目标,要做一个高尚通达,令人信任、可以托付重任,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用的君子。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规划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做好每一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此外,还要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什么意思

立身的词语解释是:立身lìshēn。(1)安身,存身。

立身的词语解释是:立身lìshēn。(1)安身,存身。拼音是:lìshēn。结构是:立(独体)身(独体结构)。注音是:ㄌ一_ㄕㄣ。

立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处世、为人。引《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周书·李和传》:“宇文庆和,智略明赡,立身恭谨,累经委任,每称吾意。”唐寒山《诗》之一_一:“立身既质直,出语无__。”鲁迅《华盖集·论辩的魂灵》:“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⒉立足;安身。引《太平广记》卷四二七引唐张读《宣室志·李徵》:“吾子以文学立身,位登朝序,可谓盛矣!”《平山冷燕》第十一回:“宋信在扬州,被冷降雪在陶进士、柳孝廉面前出了他的丑后,而传出来嘲笑,故立身不牢。”

二、国语词典

站起来,挺起身子。

三、网络解释

立身立身,处世、为人;立足;安身。《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鲁迅《华盖集·论辩的魂灵》:“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唐张读《宣室志·李徵》:“吾子以文学立身,位登朝序,可谓盛矣!”

关于立身的近义词

立品

关于立身的诗词

《大夫松·立身地位本清寒》《四言诗·立身行道》《陈平叔相从四年文行粹然临分惠诗有立身行道》

关于立身的诗句

寄言立身者立身多户门似这立身须定得

关于立身的成语

立身扬名立身行己立命安身身无立锥

关于立身的词语

长身玉立安身立命立身处世立命安身立身行事修身立节勤以立身立身扬名立身行己长身鹤立

关于立身的造句

1、天行有常,立身有本。我们固然是坏蛋,但是要保持一颗不坏的心。

2、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以诚待人。

3、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4、安贫乐道是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5、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立身行道,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立身的详细信息

立身处世,行心之所安,无愧于天地的意思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意思指人是脱离不了社会的,立身和处世是分不开的。处世需立身,立身则为了处世。立身,最好高一步;处世,则宜退一步。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在一些事上,不妨退一步,多一些宽容和忍让,惠人利己,不伤和气。以宽容处世,又是修身上的提升——不斤斤计较,更加超然旷达。

ng>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菜根谭》

高一步立身。心存远志,有高远的眼光,怀有对远方的憧憬和向往。不必总汲汲于当下,把目光限制在现实中。

立身,要尽可能高一点。人活一世,成就各异。有时候,我们感叹机遇不好,发展受限;我们归咎于命运,归咎于环境,归咎于一些偶然的因素。但实际上,那些功成名就的伟人,他们的机遇也未必很好,他们身处的环境也可能非常恶劣;而他们之所以功成名就,很可能是他们立身的境界更高,胸襟更开阔,视野更大。

退一步处世。处世则需退一步,不必步步紧逼,得饶人处且饶人。处世,要保持谦卑、谦虚的状态,接纳外部的新知识、新信息,接纳他人的批评和意见,这叫退一步处世。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

柳浪闻莺各位芝麻竭诚为您解答

您的纳是我们坚持百度的动力

处世是什么意思

高一步立身:站得高,看得远,人生格局要广阔,莫满足于做井底蛙。用流行的话说,就是“生活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心存远志,有高远的眼光,怀有对远方的憧憬和向往。不必总汲汲于当下,把目光限制在现实中。拥有开阔的眼界和豁达的心胸,则会超越尘世的卑琐,活得通透。

退一步处世:处世,则需退一步。不必步步紧逼,得饶人处且饶人。正如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必事事与人计较。倘若凡事宽容大度,定能等得花开燕来。

出处: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 ----《菜根谭》

全句的意思为:立身处世若不能站得高看得远一点,就好像飞尘里拍打衣服,泥潭里洗脚,又如何能够出人头地呢?处理事务如果不做一些留有余地的打算,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安乐呢?

弘扬传统学经典立身处世德为先是什么意思

为人处事

读音:wéi rén chǔ shì

释义:为人处世,是指为人和处世的总称。为人就是做人,“处”就是处理、接触,“世”就是外界的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事物。总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对待事情以及事务的处理方式与方法,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

为人处世的方法:

1、保留意见:过分争执无益自己且又有失涵养。通常,应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发表意见,让人们捉摸不定。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

2、认识自己:促进自己最突出的天赋,并培养其它方面。只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并把握住它,则所有的人都会在某事显赫。

3、决不夸张:夸张有损真实,并容易使人对你的看法产生怀疑。精明者克制自己,表现出小心谨慎的态度,说话简明扼要,决不夸张抬高自己。过高地估价自己是说谎的一种形式。它能损坏你的声誉,对你的人际关系产生十分不好的影响。有损你的风雅和才智。

4、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要花太多精力在杂事上,要维护好同事间的关系。不要每天炫耀自己,否则别人将会对你感到乏味。必须使人们总是感到某些新奇。每天展示一点的人会使人保持期望,不会埋没你的天资。

5、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同朋友的交流中,要用谦虚. 、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把朋友当作教师,将有用的学识和幽默的言语融合在一起,你所说的话定会受到赞扬,你听到的定是学问。

6、言简意赅:简洁能使人愉快,使人喜欢,使人易于接受。说话冗长累赘,会使人茫然,使人厌烦,而你则会达不到目的。简洁明了的清晰的声调,一定会使你事半功倍

7、决不自高自大:把自己的长处常挂在嘴边,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优点。这无形贬低了别人而抬高了自己,其结果则是使别人更看轻你。

8、决不抱怨:抱怨会使你丧失信誉。自己做的事没成功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使事情尽量圆满。适度的检讨自己,并不会使人看轻你,相反总强调客观原因,抱怨这,抱怨那,只会使别人轻视你。

9、不要说谎、失信:对朋友同事说谎会失去朋友同事的信任,使朋友、同事不再相信你,这是你最大的损失。要避免说大话,要说到做到,做不到的宁可不说。

10、目光远大:当财运亨通时要想到贫穷,这很容易做到。聪明人为冬天准备。一定要多交朋友。维护好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总有一天你会看重现在看来似乎并不重要的人或事。

三十而立的立是什么意思?

弘扬传统学经典立身处世德为先就是要努力修养自己的道德,以超过一般人。

要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

做事先做人,做人德为先,人生就是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做事难,做人更难,做人不讲德是难上加难。人都没有做好,事就做不好了,做人当以德为先,立德是人生的大智慧。

“立”的意思是:站立,成立。这里指立身处世。

出处:《论语·为政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文本解读

在孔子眼中,自己二十岁的时候还属于“不知礼,无以立也”的阶段。直至三十岁时,才学成知礼,得以立身。这也就是说,通过十五年的学习,他才算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观点,明白了做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

不过,这时虽然得以立身,但是还存有怀疑,思想上容易出现摇摆。在现代,此句大多被理解为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这与孔子的意思完全是两回事情,大家应当有所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