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书橱陈济,两脚书橱陈济后代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27 0
  1. 道德讲堂经典故事?
  2. 书橱的造句书橱的造句是什么
  3. 双凤的江苏太仓市双凤镇
  4. 书橱的引证解释书橱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5. 永乐大典陈济是谁

毗陵的陈济先生擅长记住书的内容,他的大儿子陈道侍奉在旁边,问他的父亲道:“外人说父亲擅长记忆,现在随便拿一本书由您来背诵一下可以吗?”陈济回答说:“可以。”于是拿了一本朱熹极为深奥的书。陈济说到:“这本书本来就很难记,你可以为我提示一下第一句。”陈道按照父亲的要求提示,陈济全文朗诵下来,一个字也不差。当时明成祖曾经说陈济是“两脚书橱”。

道德讲堂经典故事?

1.双凤镇的历史名人

一文人⑴据清道光年《双凤里志》载:自明至清道光年,双凤籍进士28名,举人50名,进士名单分列如下:朱昶、陆昶、唐韶、范轮、蔡坤、顾守元、周墨、徐祯卿、朱辰、周坤、周在、唐符、茅贡、朱郏鼎、周土、顾允杨、徐 、张振之、龚起凤、周铎、丁元复、刘玉成、钱九思、钱世锦、唐孙华、陈福、顾 。

他们出仕在外,皆有美誉。⑵吴中四才子之一徐祯卿据《双凤里志》载:徐祯卿,字昌国,一字昌谷。

两脚书橱陈济,两脚书橱陈济后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的祖上从洛阳迁来双凤,父因补长洲县学生,流寓郡城(苏州),徐祯卿年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微明号称四才子。以进士授大理寺评事。

与大梁李梦阳、信阳何景明友善,肆力为诗歌,其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⑶《永乐大典》编纂总裁陈济陈济,字伯载,陈洽之兄,官至右春坊左赞。

明初,陈济是个没有功名(未参加科举考试)的大学问家,他博学强记,时人称他《两脚书橱》。其弟陈洽任大理时,太宗对洽说:“听说你有兄,博学而能写文章,可任修史之职,你可谕联意!”于是陈济召去京师修史。

陈济秉性善良而谨慎,皇太子很尊重他。五位皇孙都跟随他学习经学。

永乐年间,陈济应诏修《高庙实录》,他与学士解缙等为编纂总裁。永乐中,明成祖朱棣下诏纂修《永乐大典》,总裁官为学士胡广、杨荣、金幼孜。

惟陈济以布衣荐入编修馆任总裁,编中遇不明白之事,都向他请教,故大家称他为陈头巾(头目)。⑷明末娄东著名文士顾梦麟与顾湄顾梦麟,字麟士,人称织帘居士,世居双凤,后因避时乱,流寓常熟唐市,与当地名士杨彝相友善,时人并称“杨顾”。

两人慨然思振时弊,相与讲说辨难,力明先儒之学,远近称***者不下数百人。明天启四年(1624年)顾梦麟与杨彝、张溥、张等同道相聚常熟唐市,约定创办应社(复社前身)。

顾梦麟著《四书说约》20卷、《诗经说约》28卷、《四书十一经通考》20卷、《织帘居诗集》4卷、《中庵琐录》1卷、《韵珠》4卷、《双凤里志》8卷等著作。顾湄,字,县诸生。

为顾梦麟养子。少能诗,承继家学,拜陈瑚(确庵)、吴伟业(梅村)为师。

吴伟业曾选《娄东十子诗》、列其名于黄与坚、周 之后,位居第三,著《虎丘山志》、《载庵集》、《水乡集》、《太仓诗选》、《 物诗选》、《载庵琐录》等著作。⑸康熙年有名进士陆毅和唐孙华他们同在康熙27年(1688年)戊辰科中式,金榜题名。

陆毅,字干迪,号匪 。平原陆姓,在元代从上海浦东迁到太仓双凤之后,到清朝陆毅一代,已是迁娄第十二世祖

本邑清代道光庚辰科状元陆增祥为十八世祖。陆毅于康熙33年(1694年)到江西新建县任知县,因“为政精勤,修水利,举义学,捕剧盗,察冤狱”擢升户部主事。

不久,官至陕西道监察御史,协理山西道事,奉命巡视北京中东两城。陆毅著述甚丰,有《自知录》2卷,《入台偶笔》、《巡城琐记》、《北庐诗钞》2卷等。

唐孙华,字实君,别号东江。55岁中进士,曾“选陕西朝邑知县,召试诗赋,迁礼郭主事,调吏部。”

康熙35年,充浙江主考官,以失误辞官归里。他幼有神童之目,体貌清癯,博闻强记,言论风倾一时,尤熟于史事,为诗古文引笔千言,著有《东江诗钞》等。

⑹太仓四先生之一陈瑚陈瑚,字言夏,号确庵,崇祯举人,明末清初学者,太仓四先生之一。先生精研理学,学说博大精深,以经世自任。

世仪《格致篇》首提“敬天”二字,先生潜心研究颇得要领,认为只要加强德学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明之后,隐居双凤蔚村,先生带领乡人筑圩御水,使农田获得丰收;先生倡导孝友、爱,乡风为之一新。

清初诏举隐逸,先生力辞。卒后,门人私谥安道先生,故居立为安道书院。

⑺郏 (北宋水利专家)后裔郏鼎郏鼎,字荐和,号梅岩,宋司农郏 的后裔。他曾祖名璇,出赘于双凤里刘氏,始为里人。

郏鼎聪明俊秀勤力学习,成进士后现政于工部,授官知嘉定州改茶陵,继提拔为工部都水员外转营缮郎中,再升为浙江右参议,未满年,罢官归里,辟樊春圃。二官吏⑴兵部尚书陈洽陈洽字叔远。

陈洽于明洪武年间,经地方推举及大吏引荐任兵科给事(军 官),朱元璋很赏识他,赐其一袭金织罗衣。永乐初,安南兵起,朱棣命陈洽赴广西参谋军务,不久,平定安南,继而跟随永乐帝北征九年,参与军机,授兵部尚书。

陈洽战死于疆场,朝廷追赠他为《少保》头衔,赐谥号《节悯官》,民间呼其为“节悯公”。明永乐13年,官府在双凤迎仙桥南为陈洽建尚书坊。

明宣德四年,在双凤影仙潭为陈洽建宗祠。⑵湖州府通判周锡周锡字子纯,号芝山,晚号七冈老人。

嘉靖中,因贡生谒选进京,授官湖州府通判。为官清正,文武双全,敢于直言,御史们都敬畏他,著书立说垂三十年。

著有“凤林备”等著作,在“凤林备”中,周锡为民 *** ,敢于抨击州大夫,已属难得,并提出“贤能官”,应“为民先事会计”,以勉后事者,实属可贵。⑶福建参政陆昶陆昶字孟昭,号微庵,因进士历任刑部郎中官职,判决诉讼,公正明恕。

又因为文才好,出任河南、山西参谋众事,又升福建省参政,巡回视察海防。以前该地海盗劫掠,终不得破案,陆昶到任后,马。

2.中国传统古典图案名称有哪些

仰莲纹覆莲纹仰覆莲纹缠枝花卉折枝花卉暗八仙八宝纹云雷纹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为了保证理想的社会道德秩序和完善的建筑体系,往往制定出一套典章制度或法律条款,要求按照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差别,来确定其可以使用的建筑形式和规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等级制度。

在中国古代建筑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等级制度也留下了其特有的印记。无论是中国城市、聚落和住居空间的组织原则,还是古建筑形式的发展演变,或是在建筑材料和装饰及建筑某些特征的形成过程中,都可以找到建筑等级制度参与作用的痕迹。

1建筑等级制度的发展——从宗教到世俗 根据考古发掘,在中国奴隶社会早期,服务对象不同的建筑就有了不同,不仅在规模上有差别,还有诸如使用夯土起台,石灰抹面装饰等区别。 这种差别昭示了日后建筑等级制度的发生

到了周代,等级制度已经成为国家的根本制度之一,并且以“礼”的形态表现出来。建筑则大致在类型、尺寸、数量和色彩等方面做出规定。

这些规定,是按照最高统治者的要求确定的,不遵守这些规定,就是挑战天子的权威。周代建筑等级制度的规定基本是以宗教活动的要求为本位的。

比如明堂,是帝王特有的借助天的力量的场所,它的一些标志性构件,如“四阿”,就是为了向世人表明其特别的“能力”。又如用色方面,红色因其与火、血的关系,自古就是具有特别巫术力量的颜色,因此有了“楹,天子丹”的规定。

战国是一个“礼法堕地”、“天下无道”的时代,但却并没有废弃周的建筑等级制度。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得知,这时,建筑等级制度由礼制形态向亦礼亦法形态转变,并得到了相应的执行。

但是它的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定条款没有变,而具体建筑变化了。

比如宗庙,在周需要多幢独立建筑组成,到战国时代只需一幢主体建筑就可以了。 二是由于新情况的出现而做出了新的规定。

比如,在周代,“阙”只用于天子和诸侯,到汉代一般官员也可以用了,不过形式上不同,一般官员用一出阙,而天子用三出的。 唐代的建筑等级制度的文献典章保存的比较完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代要求宫室之制自天子至庶人各有等差,与周的“礼不下庶人”有很大不同。 唐代的建筑等级制度中,宗教意味减弱,开始了向世俗的转变,更加关注建筑体量及其相关方面,更多地注意了对建筑群组的控制,显示出对建筑之间的形态和邻里关系的重视。

宋元基本沿袭唐制,而明代朱姓皇帝,以汉族正统自居,强调儒家礼制,因此甫立国便指定出一套更详细严密的建筑等级制度,并不断修订、补充。 明代的建筑等级制度有意加大了皇族与一般人之间的区别,明代建筑更倾向于世俗化,尽管明初也曾规定不准在一般建筑上使用龙凤、日月等图案,但若是仔细研究这些图案会发现,即使是这些图案,也逐渐由神妙惊奇转为平易近人,由粗放转为秀气,由伟岸转为婉约,失去了叱咤风云的气概。

可以认为,这时人们更多地关注于这些图案的美术价值而非其原本具有的神秘的宗教含义。 清代的建筑等级制度可以认为是对明代制度的补充。

它对建筑群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加关心和确定,建筑群体形象更为定形。北京故宫就在这方面达到了艺术的顶峰,体量、空间关系推敲十分深入。

总体说来,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较粗疏到缜密,从重宗教到偏世俗,从多象征到更注重美术效果的诸多转变,其间极大地影响了古建筑的形态、空间的发展变化。而另一方面,这种严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匠的创造力,扼杀了他们灵活创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建筑总体发展停滞,走入因循守旧之途。

这也是中国古典建筑形式僵化,缺乏创新原因之一。 2建筑等级制度的文化内核——追求善与美的统一 无论是文献的记载,还是对实物的考证都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各种建筑的内容、形制和标准,都是由“礼”这个基本规范衍生出来的。

清代《朝庙宫室考》中说:“学礼而不知古人宫室之制,则其位次与夫升降出入,皆不可得而明,故宫室不可不考。 ”可见二者之间的联系。

那么,何谓“礼”呢?《礼记·坊记》说:“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仿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 *** 有所让。”

宗法礼制左右着人们在住居中的行为和住居空间的营造,是等级居住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思想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它一直是中国文化总体取向的依据,其仁义礼制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倚重和利用,成为指导国家社会生活和行为的准则。

这一点在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明显的表现在建筑的礼制化上。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都以建立的礼制为规矩准绳,当然建筑也不例外。

等级森严一丝不苟,这样以礼制等级为依据,就不难明白紫禁城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的布局是如何产生的了。 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形象被人们与政治和人伦规范联系起来,并认为这是本于天道的,因此,建筑等级制度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建筑的“内在”要求,不可违背。

中国古代建筑布局,是以儒家上。

3.中国古典图案的名称 如双凤朝阳

仰莲纹,覆莲纹,仰覆莲纹,缠枝花卉,折枝花卉,暗八仙八宝纹,云雷纹,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鱼龙变化,松鹤延年,龟鹤同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万象生平,百鸟朝凤,三多九如,福至心灵。

ng>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图案指的是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中国传统图案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已有6000~7000年的历史。可分为原始社会图案、古典图案、民间和民俗图案、少数民族图案。

中国古典图案的遗产很多,按历史时期划分,主要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图案,战国时期漆器、金银错器、刺绣等图案,秦汉时期瓦当、画像砖、石刻、织锦等图案,南北朝时期石窟装饰图案,唐代唐三彩陶器、铜镜、碑刻、金银脱漆器、织锦、印染等图案,宋代瓷器、织锦、刺绣、缂丝等图案,元代雕漆、织金锦、釉里红瓷器等图案,明清时期青花瓷器、景泰蓝、织锦、刺绣、玉器、雕刻等图案。它们在艺术上都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传统图案

4.重龙镇的历史文化

重龙镇历史悠久。重龙镇属浅丘陵地带,河山秀丽,土地肥沃,自两汉以来就是资中(州)的县城或州郡所在地。原来文化昌盛,名人辈出。历史上并称“双凤”的光绪乙末科头名状元骆成骧与南宋状元赵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大王”喻培伦、优秀共产主义战士曹荻荻、范长江等都就读于重龙镇,堪称“多士之邦”。城区尚有文庙、武庙、东狱庙、清代一条街和大东门古城楼等,并有雄踞城北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重龙山公园。古街、古庙、古寺、古民居让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重龙镇由此成为四川省成渝沿线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5.中国玉文化的完整历史是什么

没有对玉的知晓,就不可能有对中华文明的真正了解;解开世界文化发展之谜的金钥匙就是和阗玉。

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中国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 角闪石亦称软玉,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

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

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

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辉石类(硬玉,如翡翠)18世纪后方被中国玉匠大量用。 因此,中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为角闪石(软玉,如和阗玉)制品。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

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这是矿物学上的玉。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

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

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因此,在鉴赏古玉时,我们不能只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甄别优劣,还必须要有历史眼光。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不仅开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据《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

经过数千年的开利用,有的玉矿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矿至今仍在大量开,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尽的原料。中国最著名的产玉地是新疆和田。

和田玉蕴量最富,色泽最艳,品质最优,价格最昂,是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历代皇室都爱用和田玉碾器。除和田玉外,甘肃的酒泉玉,陕西的蓝田玉,河南的独山玉和密县玉,辽宁的岫岩玉等,也是中国玉器的常用原料。

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

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

直到近代,中国人一直使用传统工具,如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和架以木制的车床来制作玉器。在铁器发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制而成。

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间奇迹。 好的玉器,钟林先生归纳为四要素:材质、造型、工艺、主题,这四要素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而包蕴了人的精神: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

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每件玉器必须弄清它是角闪石还是翠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彩石玉,进一步还要探讨它的产地。 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雕琢美和主题内容,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

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

七千年前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

当时琢玉已从制石行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玉礼器是王权和等级的象征,用玉敛葬,是祈求永生的手段。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

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

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

6.凤阳山有哪些传说故事和历史文化

-----江北第一洞——韭山洞-----

韭山,因地暖漫生野韭菜而得名。在山之东麓有个天然喀斯特溶洞,该洞早在唐代,就已是游览胜地。韭山洞主洞全长1472米,全洞跌宕起伏,嵯峨变化,或如虎踞龙盘,或小径幽幽,或如天上人间,或峡谷幽深,在灯光的映射下,宛若仙境,美不胜收。最后一段乘坐小舟从暗河中出洞,船工拉著洞顶的绳索,船儿在惊呼中蜿蜒而出,颇具趣味。与南方的溶洞不同,韭山洞的钟乳石以石幔为主,具有「深、大、险、奇、古」的特点,是长江以北唯一发育良好的溶洞,被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洞」。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在此利用了韭山的险要地势,收编起义军攻下定远,南下滁阳,占领南京,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迈出了统一全国的征程。韭山洞就是其藏兵议事的地方,洞内的「磨道」及出土的文物都是朱元璋当年留下的,「千年灵芝」、「老鹰」、「双凤呈祥」也都是朱元璋当年命名的。

由於生态环境良好,韭山洞每年6月份会出现大量的极危生物——桃花水母,它们的出现就像是古老地球赐予凤阳山的水中精灵,为韭山仙境增添生机和灵气。2007年6月初,韭山洞景区首次惊现桃花水母,央视10套《走进科学栏目》还派出专题摄制组走进凤阳,详尽探索「桃花水母」,向世人展示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始的生态环境以及蕴育桃花水母的神奇一幕。

----卧牛湖水----

卧牛湖水来自凤阳山密林深处

卧牛湖亦即凤阳山水库,因湖边一小山酷似卧牛而得名,是凤阳府城等重镇的生命之水源。湖水澄明如镜,鸟瞰像一整块无瑕翡翠。湖上游艇如梭,渔帆点点;湖边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湖中竹岛引来百鸟栖息,构成鸟的天堂。登临一览,竹树茂密深秀,百鸟跳跃欢唱,是江淮大地上不可多得的绿岛。卧牛山三面临水,屹立湖边。山上怪石嶙峋,林树苍翠,登山可收湖的全景。每至傍晚时分,霞光满天,远山叠嶂,如在烟雾之中,此乃湖中双峰烟霞。

在凤阳山景区,还有这样一个村落,青山碧水、翠竹林荫、古朴神秘,这就是「待在闺中人未识」的千年古村——吴窑。据考古和史料记载,吴窑古村落的历史悠久,最迟汉代就有人居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也曾到此考察,并在《水经注》中对吴窑周围的山洞有具体描绘等。吴窑依山而建,三面环水,环村小溪源自村南山区,流经村庄后,向北注入凤阳山水库。环村的小河十分清澈,可以清晰地看见水底的细沙,在村舍周围,有如此纯净、如此自然的水流,实属难得。

7.美味的双凤羊肉面450字

双凤羊肉面

双凤羊肉面(又称:双凤肥羊大面)为太仓餐饮文化中的特色品种之一,以酥、浓、香、肥著称。相传一百多年前,有个姓孟的师傅在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双凤古镇西市梢开了一个面馆。因其重烹肉、善熬汤、精制面,使得“双凤孟家羊肉面”名声在外,远近皆知,成为地方上的冬令特产名吃。

双凤羊肉面所以在众多的羊肉面中脱颖而出,有其一套秘传:首先是选购山羊品种,店家讲究选购体大皮薄肉嫩的“太仓山羊”,公羊与刚成年雌羊为上选。第二,讲究宰杀,必反复洗净。第三,锅底置盘去壳新稻草芯草把,以防焦锅;锅之四周满塞白萝卜,以除膻味。第四,宰杀后将肉分档下锅,肉质较老的置下层,肉质嫩者置上层,然后再加佐料,文火焖煮。其面汤用烹羊原汤熬制,要熬得浓而不浊、油而不腻方用之。 其面以手工制之,俗称“跳面”,其特点是面条细、柔、滑、韧,入水便熟,久煮不烂,口感极好。

双凤羊肉面选择的太仓山羊食百草而长,不像猪、鸡、鸭等吃含有激素的添加饲料,因此被誉为“绿色食品”。加之,在品尝双凤羊肉面的同时,还能欣赏、感受“羊文化”的独特内涵,故深受顾客青睐。

书橱的造句书橱的造句是什么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来贤多桂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常州有宋维、宋绛兄弟二人,同登进士第,常州官府建“来贤坊”以纪其事。

宋景祐元年***1034年***,常州又有丁宗臣、丁宝臣兄弟二人同科高中进士,官府将来贤坊更名“双桂坊”。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常州再有张彦直厦其子张守,父子同榜,6年后,张宰、张宦、张宇三兄弟又同科中进士,父子5人金榜题名,常州太守徐申建坊旌表,取灵椿丹桂之意命名“椿桂坊”。

篇二:纸城铁人

宋末元初,元兵挥戈南下进犯京城临安。常州作为临安的屏障,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常州保卫战”。常州城无险可守,被元军统帅伯颜讥为“纸城”。然而,二万不谙战争的市民和数千名宋军士兵顽强抵抗二十万元军达半年之久,伯颜叹为“铁人”,后人用“纸城铁人”赞美常州人不屈的英勇精神。

篇三: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小时候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期。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书起来,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薄。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从此。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创,剑光飞舞,剑声铿锵。寒来暑往,春去冬来,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叉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篇四:季札挂剑

季札出访,有一次途径徐国,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又难于启齿相求,季札知道后,因自己还要访问其他国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季札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

篇五:两脚书橱

陈济***1364—1424年***,字伯载,明代武进人,博学强记,经史百家无不贯通,时称“两脚书橱”。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诏修《永乐大典》。朝廷以布衣召他担任编纂都总裁。陈济确定编写体例。组织了文人学士2000余人,历10余年书成共计22937卷,11095册,3. 7亿字,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篇六: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的故事,悬梁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刻苦好学的人叫孙文宝,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在孜孜苦读,等到晚上疲劳不堪需要睡觉的时候.孙文宝仍然怕睡过头,耽搁太多的时问。于是他就用绳子把头发和屋顶上的大梁挂在一起,只要头一晃动即可醒来继续用功苦读,终于成为“当世大儒”。

刺殷讲的是战国时有一个人叫苏秦,学习非常刻苦。读书时,他把锥子放在旁边,如果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已的大腿,让疼痛感把睡意赶跑,然后又继续苦读。他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终于学业有成。

篇七: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扬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杨时当时也有40多岁了,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有一天,扬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求教,但是正遇上程颐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等程颐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你们两位怎么会在这里?”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扬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后来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双凤的江苏太仓市双凤镇

书橱的造句有:你还需要一张梳妆台,一具灯座,也许还要个书橱,至于衣橱,那当然是少不了的。游木人走到墙边,按下了就看不出来的按钮,书橱翻了过来,进来吧。

书橱的造句有:我循声望去,看见的是书橱里一群图书义愤填膺的眼神,你这个凶手!陈济从小无意功名,喜读书,手抄口诵,博闻强记,书中万事,问及于他,总是张口就来,人称‘两脚书橱’。拼音是:shūchú。词性是:名词。结构是:书(独体结构)橱(左右结构)。注音是:ㄕㄨㄔㄨ_。

书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见“书厨”。

二、引证解释

⒈见“书厨”。

三、国语词典

放书的橱柜。如:「家中的书橱里放著妈妈喜爱的散文书籍。」

四、网络解释

书橱书橱,拼音为shūchú,藏书的橱柜。

关于书橱的近义词

书柜

关于书橱的诗句

在一口老旧的满积着灰尘的书橱中他们众多的儿女分布各地都很兴旺发达泡沫一样永远溢出了清明那一个阴雨天这就是风水宝地两老的照片在大姨妈的旧式家具中月白风清曾祖父的灵魂居无定所沿籍贯栏溯回到古老的漳州平原他撂下的货郎担找不着只好大声擤着鼻涕拿近视镜挨家挨户去张望通红的鼻子像蜗牛吸附在人家的玻璃窗上雨声停了一个巨大的黑影从墙上扑向我我弯腰打开书橱被自己的影子攫住壁灯淡淡的光圈令人安慰我还是接受了那样奇怪的注视从无数年前无数年后黑暗中显露的模糊是我

关于书橱的成语

书呆子书生气立地书橱尽信书不如无书

关于书橱的词语

两脚书橱中书君丹书铁券借书留真有脚书橱书生气蠹书虫五车书书呆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书橱的详细信息

书橱的引证解释书橱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5.5万人。2003年在双凤维新村考古发现的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遗址,将太仓的历史向前推进到4500年,双凤被誉为“太仓之根”同时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卫生镇、苏州市知识产权示范镇和苏州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双凤镇紧紧围绕“二次创业”发展目标,以“提高标杆、提升层次、提速发展”为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产业、福地文化产业、水乡生态产业三大特色产业的逐步形成,构筑了双凤的产业优势和品牌特色。

----双凤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以204国道为轴心,富豪工业园、温州工业园、凤中工业园三大园区为主体的工业走廊已形成规模,入驻企业400多家,总投资额近40亿元。根据双凤的发展特点,突出特种胶带、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等产业特色,打好温州工业园、五金机电环保专业区、精密机械产业园这几块品牌,双凤先进制造产业得到了加快发展。

----双凤文化底蕴深厚,双凤寺、玉皇阁等三教俱全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全羊宴、燠鸡等美食文化享有美名,龙狮文化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博大深远,这四张文化名片,蕴育出别具一格的福地文化特色。为做优福地文化产业,双凤镇以羊肉美食品牌为载体,倾力打造一品羊肉美食街,美食街以明清风格建筑为主体,已汇聚了新、老羊肉馆共15家,总投资4000万元。并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双凤福地文化羊肉美食节,以节造市,吸引人气,助推了双凤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双凤水丰富,生态保护良好,为水乡生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双凤立足长远做好了5平方公里生态区的战略性规划,勤力万亩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基地首期1500亩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其中380亩垂钓区将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垂钓中心。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庆丰万亩水稻丰产方中心示范方拓展到5000亩。川荡牌甲鱼、凤湖牌青虾、勤立牌梅山猪等生态农产品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双凤 因寺而名,因教而兴,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故有“千年古镇、双凤福地”之美名;

双凤 中国龙狮艺术之乡,有历史遗存良渚文化维新遗址,又有“龙狮之乡、太仓之根”之美誉;

双凤 中国羊肉美食之乡,秉承百年传统,融合现代品味,更独具“江南一绝全羊宴”之美食。 双凤春秋时属吴国。

战国时,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国。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国灭越国,属楚。

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属秦。秦废分封,设郡县,双凤北境属会稽郡吴县,南境属会稽郡娄县(以吴泾、寺泾、沿门泾、司马泾为界)。秦汉间,南境建惠安乡,属娄县。

西汉初为荆国吴县及娄县地。西汉十二年(前195年),改封刘濞为吴王,双凤属吴。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刘濞封地撤,双凤北境属会稽郡吴县,南境属娄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析会稽郡浙江以西地域另立吴郡,双凤北境属吴郡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三国时,北境属吴国吴郡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国,北境属扬州吴郡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东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封皇弟司马岳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北境属扬州吴国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咸康七年(341年)在南沙乡设立南沙县,隶于晋陵郡。

东晋咸康年间(335—342年),北境建双凤乡,属扬州南沙县双凤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南朝刘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改吴国为吴郡。仍属扬州。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南境惠安乡随属信义县。北境双凤乡仍属南沙县。大同二年(536年),分信义县置昆山县,南境属吴郡昆山县,北境属晋陵郡南沙县。大同六年(540年),于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北境属信义郡常熟县。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分扬州吴郡地置吴州,北境属吴州吴郡常熟县,南境属吴郡昆山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平陈,吴州改苏州,废昆山县,双凤全境属苏州常熟县。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昆山县,北境属苏州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复改苏州为吴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吴州为吴郡,北境属吴郡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吴郡复称苏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苏州又称吴郡;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吴郡又复名苏州,常熟县、昆山县随属。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钱缪为吴越王。北境属吴越国苏州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贞明三年(917年),苏州升为中吴府;后唐光二年(924年),又升为中和军,常熟县、昆山县随属,乡隶不变。

北宋开宝八年(5年),改中吴军为平江军;太平兴国三年(8年),平江军复称苏州,北境属苏州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宋政和三年(1113年),苏州升为平江府,北境属平江府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裕元年(1275年),平江府降元,改为平江路,北境属平江路常熟县,南境属平江路昆山县。

元贞元年(1295年),升常熟县、昆山县为中州,北境属常熟州双凤乡,南境属昆山州新安乡、惠安乡。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取平江路,改隆平府,隶属随改。次年,张士诚降元,隆平府复名平江路。

吴元年(1367年),改平江路为苏州府,北境属苏州府常熟州双凤乡,南境属昆山州新安乡,惠安乡。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常熟州为常熟县,降昆山州为昆山县,改昆为昆,南北境随属。

明弘治十年(14年),划昆山之新安、惠安、湖川三乡;常熟之双凤乡(5个都);嘉定之乐智、循义两乡建立太仓州,隶苏州府。此后的现双凤南北境均属太仓州的西乡,北境为州的十六都,南境为州的十二都、十三都、十四都。

清雍正二年(1724年),太仓升为江苏省直隶州,双凤属直隶州西乡。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太平军攻入境内,隶天朝苏福省太仓州。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十五日太平军撤走,恢复清制,隶属关系不变。

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1月,州县合并,称太仓县。双凤随属太仓县。

1949年5月13日太仓解放,建立太仓县人民,双凤随属太仓县。1993年1月撤县建市,双凤隶属太仓市。

镇境

双凤镇位于太仓市西部。镇驻地离太仓市区10公里。东与城厢镇伟阳村、电站村、万丰村、沙溪镇半泾村相交;南与城厢镇伟阳村、昆山市周市镇腰溇村相接;西与昆山市周市镇的腰溇村、东明村、斜塘村、市北村、西北与常熟市的支塘镇蒋巷村、丰联村相邻;北与沙溪镇的半泾村、泥桥村相连。

双凤镇处常熟、昆山、太仓三市的交界之地。

镇名由来

双凤镇名源于双凤寺,相传晋咸康年间(335—342年),河南高僧支遁来建寺,掘地现一石盒,开盒见一对神龟,旋即化作双凤飞去。寺成以双凤为名,后于晋咸康年间该地的方园百里之乡,皆以双凤冠名。

区划

宋、元北境属常熟县双凤乡,南境属昆山县新安乡、惠安乡。

明、清明弘治十年(14年)建太仓州。全境为属州之西乡,其中北境为州之十六都,辖四图十二圩,南境为州之十二都、十三都、十四都。

清宣统二年(1910年),奉行城乡自治。州、县划分为1城、24乡,州辖1城、9乡,县辖14乡。双凤属州9乡之一。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州、县合并,合称太仓县。行政区划改为1市25乡,双凤为25乡之一。民国18年(1929年)8月,奉行“县组织法”,行政区划改为区、乡镇建制。民国19年(1930年)全县共设9区、358乡、50镇。双凤为第八区。民国23年(1934年)7月,全县改设6个区,双凤为第六区。民国24年(1935年),推行保甲制度,全县行政区划改为6区、93乡镇、694保、7363甲。双凤为六区,辖12个乡镇:双凤镇、直塘镇、戚浦乡、日晖乡、凤尾乡、积善乡、丁江乡、永宁乡、双林乡、阜民乡、项脊乡、织履乡。

民国26年(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太仓,次年,恢复6区、93乡、镇建制。民国28年(1939年)8月,改为民国初期的26个乡镇建制。民国29年(1940年)7月,改26个乡镇为区署,复置94个乡镇。民国30年(1941年)1月,又改26区为6区,下辖94乡镇、699保、6883甲。双凤为六区,由原双凤、毛市、直塘3个区署合成,下辖12个乡镇、106保、1038甲。

抗战胜利后,***县于民国34年(1945年)9月,恢复抗战前6区、93乡镇的行政区划。次年10月,改为6区、50乡镇、335保、4567甲。双凤区署辖双凤镇(7保、94甲)、直塘镇(5保、82甲)、丰上乡(7保、102甲)、毛东乡(10保、131甲)、毛西乡(8保、109甲)、惠安乡(7保、91甲)。

民国36年(1947年)3月,撤并为3区、25乡镇。双凤镇(16保、208甲)、直塘镇(10保、150甲)、毛市乡(19保、250甲)归属沙溪区。民国37年(1948年)7月以后,又撤销3个区,改为3个区域,直至太仓解放,太仓县人民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5月,成立太仓县人民,全县设6区25乡镇,双凤区辖双凤镇、直塘镇、毛市乡。乡镇以下仍利用旧时保甲。1949年11月,全县划分为8个区、109个乡镇、1250个村。双凤区辖16个乡、159个街村。其中:

太平乡辖12村:小字、安南、月台、安西、安中、安东、大江、安北、双林、森林、西林、东林。

金星乡辖12村:广大、荷叶、凤凰、叶南、凌泾、双毛、邢桥、金桥、小陆、长浜、三东、莫干。

翻身乡辖12村:新泾、冯浜、仗东、仗义、仗泾、项脊、凤其、凤锡、孟奣、康义、梅园、中泾。

塘东乡辖14村:总溇、杜漕、马漕、吴泾、三合、寺泾、郭家、双农、东徐、双泾、凤新、凤鸣、和凤、李和。

庆丰乡辖8村:东凤、凤利、缪凤、周凤、凤凰、姚泾、青秧、迎贵。

戚浦乡辖14村:迷西、郁泾、小泾、顾丫、鹿西、张泾、陶泾、邱桥、戴泾、横浜、鹿东、洋漕、迷东、瞿泾。

直塘镇辖6街:安里、湾东、西中、湾西、普济、河南。

凤凰乡辖10村:吴塘、凤尾、凤心、斜泾、凤凰、新民、沼泾、庙泾、凤周、龙凤。

日晖乡辖9村:青凤、张泾、戴泾、中泾、瞿泾、埝头、泥桥、沙渠、养库。

同新乡辖10村:三湾、兴隆、西南、何庄、西林、保国、双泾、蔡九、东泾、潘泾。

双凤镇辖8街:起凤、和平、东新、永平、新民、新政、太平、西新。

新安乡辖11村:凤新、新泾、凤西、斜塘、洗马、近市、寺前、新南、东新、璜泾、建国。

民力乡辖8村:柴场、九里、三官、民泾、王泾、双浜、新新、永乐。

民乐乡辖9村:西徐、严泾、新民、勇员、胡庙、鸡鸣、丁江、大湾、六同。

维新乡辖7村:木泾、东泾、车浜、、福新、安全、永安。

新毛乡辖10村:中心、陈泾、新宁、大溇、南园、善泾、巷西、岳河、苏王、架木。

1954年8月,全县改为6区、108乡镇、双凤为6区之一。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为4区、33乡、3个县属镇。双凤区撤销,塘东乡、双凤乡、直塘乡归属沙溪区,金星、新毛乡归属城区。

1957年7月,撤销区制,33乡合并为14乡,县属镇不变。双凤乡属14乡之一。

1958年9月,全县实行公社化,政社合一。双凤公社属14公社之一,辖10个大队。

1960年,将10个大队划为20个大队,至1965年划为24个大队。

1966年,县区域调整,将双凤公社的凤凰、青秧、直塘、泥桥、沙渠、青凤等6个大队划给新建的直塘公社管辖;将新兴、新湖、民乐、民丰等4个大队划给新建的新湖公社管辖。双凤公社辖14个大队。1966年渔业改革时,新建双渔大队,双凤辖15个大队。1968年4月,社镇改为革命委员会。1981年9月,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原称。1983年7月,体制改革,恢复乡镇人民,并设经济联合委员会,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和经济合作社,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行政区划不变。

1993年2月,经省批准,撤销双凤乡,建双凤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999年9月,并为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000年7月,撤销新湖镇,并入双凤镇。辖2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004年4月,调整为10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006年9月调整为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庆丰、凤中、黄桥、勤力、泥泾、维新、新湖、新卫、新闯村委会,双凤、湖川桥居委会) 。 江苏太仓市双凤镇域总面积为62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辖社区居委会(双凤、湖川桥);村委会(南新、塘东、凤新、庆丰、缪泾、凤东、凤中、新扬、黄桥、同新、勤力、新红、泥泾、湖川、维新、新湖、、新星、新卫、新立、共和、新闯、南圩)。

在太仓市委、市“科教兴市、以港强市、国际经济化”三展战略的有力推动下,双凤镇以“一年打基础、两年求提高、三年谋跨越”的思路,依托良好的区域位置,充分发挥“沿江”、“沿沪”优势,主动接受上海浦东开发区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辐射,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服务,倾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通过近两年来的努力,双凤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发展的新态势。 一文人

⑴据清道光年《双凤里志》载:自明至清道光年,双凤籍进士28名,举人50名,进士名单分列如下:朱昶、陆昶、唐韶、范轮、蔡坤、顾守元、周墨、徐祯卿、朱辰、周坤、周在、唐符、茅贡、朱郏鼎、周土、顾允杨、徐 、张振之、龚起凤、周铎、丁元复、刘玉成、钱九思、钱世锦、唐孙华、陈福、顾 。他们出仕在外,皆有美誉。

⑵吴中四才子之一徐祯卿

据《双凤里志》载:徐祯卿,字昌国,一字昌谷。他的祖上从洛阳迁来双凤,父因补长洲县学生,流寓郡城(苏州),徐祯卿年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微明号称四才子。以进士授大理寺评事。与大梁李梦阳、信阳何景明友善,肆力为诗歌,其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

⑶《永乐大典》编纂总裁陈济

陈济,字伯载,陈洽之兄,官至右春坊左赞。明初,陈济是个没有功名(未参加科举考试)的大学问家,他博学强记,时人称他《两脚书橱》。其弟陈洽任大理时,太宗对洽说:“听说你有兄,博学而能写文章,可任修史之职,你可谕联意!”于是陈济召去京师修史。陈济秉性善良而谨慎,皇太子很尊重他。五位皇孙都跟随他学习经学。永乐年间,陈济应诏修《高庙实录》,他与学士解缙等为编纂总裁。永乐中,明成祖朱棣下诏纂修《永乐大典》,总裁官为学士胡广、杨荣、金幼孜。惟陈济以布衣荐入编修馆任总裁,编中遇不明白之事,都向他请教,故大家称他为陈头巾(头目)。

⑷明末娄东著名文士顾梦麟与顾湄

顾梦麟,字麟士,人称织帘居士,世居双凤,后因避时乱,流寓常熟唐市,与当地名士杨彝相友善,时人并称“杨顾”。两人慨然思振时弊,相与讲说辨难,力明先儒之学,远近称***者不下数百人。明天启四年(1624年)顾梦麟与杨彝、张溥、张等同道相聚常熟唐市,约定创办应社(复社前身)。顾梦麟著《四书说约》20卷、《诗经说约》28卷、《四书十一经通考》20卷、《织帘居诗集》4卷、《中庵琐录》1卷、《韵珠》4卷、《双凤里志》8卷等著作。

顾湄,字,县诸生。为顾梦麟养子。少能诗,承继家学,拜陈瑚(确庵)、吴伟业(梅村)为师。吴伟业曾选《娄东十子诗》、列其名于黄与坚、周 之后,位居第三,著《虎丘山志》、《载庵集》、《水乡集》、《太仓诗选》、《 物诗选》、《载庵琐录》等著作。

⑸康熙年有名进士陆毅和唐孙华

他们同在康熙27年(1688年)戊辰科中式,金榜题名。

陆毅,字干迪,号匪 。平原陆姓,在元代从上海浦东迁到太仓双凤之后,到清朝陆毅一代,已是迁娄第十二世祖。本邑清代道光庚辰科状元陆增祥为十八世祖。陆毅于康熙33年(1694年)到江西新建县任知县,因“为政精勤,修水利,举义学,捕剧盗,察冤狱”擢升户部主事。不久,官至陕西道监察御史,协理山西道事,奉命巡视北京中东两城。陆毅著述甚丰,有《自知录》2卷,《入台偶笔》、《巡城琐记》、《北庐诗钞》2卷等。唐孙华,字实君,别号东江。55岁中进士,曾“选陕西朝邑知县,召试诗赋,迁礼郭主事,调吏部。”康熙35年,充浙江主考官,以失误辞官归里。他幼有神童之目,体貌清癯,博闻强记,言论风倾一时,尤熟于史事,为诗古文引笔千言,著有《东江诗钞》等。

⑹太仓四先生之一陈瑚

陈瑚,字言夏,号确庵,崇祯举人,明末清初学者,太仓四先生之一。先生精研理学,学说博大精深,以经世自任。世仪《格致篇》首提“敬天”二字,先生潜心研究颇得要领,认为只要加强德学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明之后,隐居双凤蔚村,先生带领乡人筑圩御水,使农田获得丰收;先生倡导孝友、 爱,乡风为之一新。清初诏举隐逸,先生力辞。卒后,门人私谥安道先生,故居立为安道书院。

⑺郏 (北宋水利专家)后裔郏鼎

郏鼎,字荐和,号梅岩,宋司农郏 的后裔。他曾祖名璇,出赘于双凤里刘氏,始为里人。郏鼎聪明俊秀勤力学习,成进士后现政于工部,授官知嘉定州改茶陵,继提拔为工部都水员外转营缮郎中,再升为浙江右参议,未满年,罢官归里,辟樊春圃。

二官吏

⑴兵部尚书陈洽

陈洽字叔远。陈洽于明洪武年间,经地方推举及大吏引荐任兵科给事(军 官),朱元璋很赏识他,赐其一袭金织罗衣。永乐初,安南兵起,朱棣命陈洽赴广西参谋军务,不久,平定安南,继而跟随永乐帝北征九年,参与军机,授兵部尚书。陈洽战死于疆场,朝廷追赠他为《少保》头衔,赐谥号《节悯官》,民间呼其为“节悯公”。明永乐13年,官府在双凤迎仙桥南为陈洽建尚书坊。明宣德四年,在双凤影仙潭为陈洽建宗祠。

⑵湖州府通判周锡

周锡字子纯,号芝山,晚号七冈老人。嘉靖中,因贡生谒选进京,授官湖州府通判。为官清正,文武双全,敢于直言,御史们都敬畏他,著书立说垂三十年。著有“凤林备”等著作,在“凤林备”中,周锡为民***,敢于抨击州大夫,已属难得,并提出“贤能官”,应“为民先事会计”,以勉后事者,实属可贵。

⑶福建参政陆昶

陆昶字孟昭,号微庵,因进士历任刑部郎中官职,判决诉讼,公正明恕。又因为文才好,出任河南、山西参谋众事,又升福建省参政,巡回视察海防。以前该地海盗劫掠,终不得破案,陆昶到任后,马上擒得盗首,正元以法。漳州和泉州两郡城,常受潮水冲蚀,他派人筑堤岸,免除水患,后因被奸人诬告免官回故里。陆昶祖居双凤,年少时迁入州城(太仓),发迹后,州城为其建贤科坊,进士坊,昼锦坊。

⑷浙江按察副使张振之

张振之,字仲起,号 士,官至浙江按察副使。因积劳成疾回家亡故。为政清正廉洁,他为台臣告辞时,仅拿着五金出都门,在吉安罢官时,俸余不满三金,解任兵备时,家人拿公家一只铜盘,出境五里后被振之发觉,即命家人丢在章江中。是时,江南有七样弊政,振之能昌言无忌。亡故后,两卫官军,涕泣要求上官为他立专祠。故在杭州及太仓均有张振之专祠。州城(太仓)文政辅张振之祠堂废后,其玄孙张继芳在其家乡盐铁塘之东蔡泾河北岸又建祠堂,后来演变为张继芳庙。

三佛老

⑴双凤寺创始人支遁

支遁,又名支道林,东晋著名佛教学者,河南开封市南人。二十五岁出家,后至建康(今江苏南京)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友善,好谈玄理。注《庄子,消遥游》,见解独到。作《即色游玄记》,宣扬“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有《释即色本无义》等。

支初居余航山,后来吴住支硎山。东晋咸和中来南沙(双凤旧属南沙),创立双凤寺。

⑵普福观创始人周静清

周静清,号静境,又号陆孙,世居双凤。年少时喜爱道家之学,也兼通百家之言。后游江西龙虎山,拜演道灵应冲和元静真君为道士。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八月,回双凤创建普福观,制授清宁抱一凝妙法师,为普福观开山始祖主持提点,历加平江路道 提调山西三宫观事,后置提点铜章,为五品道官,终年六十岁。

⑶双凤寺中兴开山祖济普

济普字穆文,一字润堂。灵隐具德和尚法嗣。原名溥德,参学后道行日进,具德命改为济普。其人精神勇迈、才识过人,立志起建废刹,清顺治辛卯(1651年)孑身卓锡于双凤寺,时大殿东地一片丘墟,他拮据兴建,次第落成,为双凤寺中兴开山祖。

永乐大典陈济是谁

书橱的引证解释是:⒈见“书厨”。

书橱的引证解释是:⒈见“书厨”。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ㄕㄨㄔㄨ_。拼音是:shūchú。结构是:书(独体结构)橱(左右结构)。

书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见“书厨”。

二、国语词典

放书的橱柜。如:「家中的书橱里放著妈妈喜爱的散文书籍。」

三、网络解释

书橱书橱,拼音为shūchú,藏书的橱柜。

关于书橱的近义词

书柜

关于书橱的诗句

他们众多的儿女分布各地都很兴旺发达泡沫一样永远溢出了清明那一个阴雨天这就是风水宝地两老的照片在大姨妈的旧式家具中月白风清曾祖父的灵魂居无定所沿籍贯栏溯回到古老的漳州平原他撂下的货郎担找不着只好大声擤着鼻涕拿近视镜挨家挨户去张望通红的鼻子像蜗牛吸附在人家的玻璃窗上雨声停了一个巨大的黑影从墙上扑向我我弯腰打开书橱被自己的影子攫住壁灯淡淡的光圈令人安慰我还是接受了那样奇怪的注视从无数年前无数年后黑暗中显露的模糊是我在一口老旧的满积着灰尘的书橱中

关于书橱的成语

立地书橱尽信书不如无书书呆子书生气

关于书橱的词语

借书留真有脚书橱两脚书橱立地书橱燔书坑儒丹书铁券白面书郎中书君书呆子

关于书橱的造句

1、几十个沿墙依势排列开的高玻璃门书橱内,一部部难觅的精品孤傲地栖息在那儿,挑战着巡视者的品味和决心。

2、用芯片将书橱里的所有书,全部都录制进了芯片以后,雷蒙便拉响了房间里的铃铛。

3、“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4、你还需要一张梳妆台,一具灯座,也许还要个书橱,至于衣橱,那当然是少不了的。

5、陈济从小无意功名,喜读书,手抄口诵,博闻强记,书中万事,问及于他,总是张口就来,人称‘两脚书橱’。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书橱的详细信息

陈济(1364年-1424年),字伯载,今属江苏常州人,明朝史学家,陈洽兄。

陈济自幼博学强记,读书过目能诵。口诵手钞,经史百家无不贯通,时称“两脚书橱”。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诏修《文献大成》(后改称《永乐大典》),朝廷以布衣召他担任编纂总裁,他却推荐姚广孝及胡严为总裁,自任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