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浇头的歇后语,冷水浇头怀抱冰伴奏原唱伴奏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7-12 0
  1. 孟姜女哭城哪里有歌词
  2. 京剧的名言
  3. 来自神话故事的孟姜女的哭词
  4. 《陆游传》读后感
  5. 儿啊儿啊你快快走,累得我汗珠往下流是哪首歌里的歌词
  6. 求一首--内容是歌唱孟姜女哭长城的佛经歌曲
  7. 周末陪朋友听戏、请教现在戏院是怎么个流程?再请教些行话、讲究什么的~

说起河北相信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红色革命狼牙山五壮士。巍巍太行作为全国知名的革命圣地大家又对他了解多少呢?河北长城沿线风光更是美不胜收。不过今天我要讲的不是风景那是什么呢?是河北最具特色的 河北梆子 代表性剧目杜十娘希望大家喜欢。

明朝时候,繁华的北京城里有个妓院叫春光院,春光院里有个红极一时的叫杜十娘,十娘原是大户人家的**,七八岁时被人拐卖到远离家乡的京城,高价让给春光院里的老鸨。老鸨看出这个伶俐的妞儿日后必能挣大钱,便用心地***管理,十七八岁时出落成天姿国色,琴棋书画,样样皆精,招惹得京城中的王孙公子,达官贵人慕名而来,一个个情迷意荡,一掷千金,在所不惜。春光院里有了这棵摇钱树,名扬京城,日进斗金,老鸨把她视如掌上明珠。

 杜十娘虽沦落为烟花女子,但痴情善良,不慕浮华,总想寻觅一个知心伴侣,从良成家。但每日来游荡的豪门贵客,不过是逢场做戏,无一能将终身相托。两年前春光院里来了一名国子监的太学生名叫李甲,他出身官宦门第,家住江南绍兴,父亲位居布政司之职,膝下三个儿子,李甲居长,父亲要他顶立门户,要求甚为严厉。

冷水浇头的歇后语,冷水浇头怀抱冰伴奏原唱伴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甲因科考未中,被严父送到北京国子监读书,希望日后能混个一官半职。李甲独身一人在北京,平日无人管束,身边又带着许多银两,常与同乡柳遇春到妓院沾花惹草。李甲风流倜傥,一表人材,又有极温存的性格,与杜十娘一见钟情,从此终日厮守,不能分离,不觉一年有余。初来春光院时,李公子挥金如土,手头十分阔绰,老鸨笑脸相迎,百般谄媚。

 后来李父对儿子所为渐有耳闻,多次写信催他返家,不再供应银两,李甲迷恋杜十娘不忍分离,闻听老父在家发怒,愈发不敢归家。囊箧渐空,老鸨日渐怠慢,并将他逐出春光院。杜十娘与李甲真情相恋,李公子手头越是短缺,她愈加袒护李公子,明言告诉老鸨,除李甲外,任你是谁,一概不接客。她索性自称有病,不下妆楼。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杜十娘的唱词吧。

杜薇逃出烟花院,如拨乌云见青天。

多年的宿愿未空想,天从人意配良缘。

今生十娘有依靠,荆钗布衣持家园。

夫妻相依又相爱,牛郎织女在人间

谢罢天来又谢地,再谢过月老把线牵。

李郎不回心惦念,站立船头眼望穿。

听公子他对我说一声,我好一似冷水浇头怀抱冰。

实指望出苦海终身有靠,不承想他半路途中下了绝情。

二载的恩和爱冷言断送,莫非说以往事全是虚情。

许是他吃醉了酒醉言醉语,好夫妻怎能够就此东西。

想是他用谎言将我试探,这件事我还得仔细问明。

忽听得大船上起了更点,思想起以往事好不伤情。

公子他回船来言讲一遍,好一似万把刀把我的心剜。

用手儿打开了百宝箱,我字字行行写端详。

家住在绍兴府杜家庄上,二高堂遭不幸卖女为娼。

进院去学会了歌舞弹唱,我的名叫杜薇排行十娘。

在院中我受尽了人间凄苦,一心要出苦海嫁夫从良。

也是我目无珠选夫不当,误嫁与小李甲薄情儿郎。

来至在瓜州地他把良心来丧,贼孙富设计谋陷害十娘。

可怜我事处在万般无奈,怀抱着百宝箱自尽长江。

倘有人将尸首打捞岸上,珠宝贝当谢礼与我大报冤枉

 结束语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曾为青楼女子,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为摆脱逆境而顽强挣扎。将全部希冀寄托于绍兴府富家公子李甲身上。然而她怎么努力也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束缚,李甲背信弃义,将其卖于孙富。万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怒骂孙富,痛斥李甲,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孟姜女哭城哪里有歌词

听说万郎丧了命 冷水浇头怀抱冰

万郎夫哇啊夫哇啊

孟姜女寻夫奔走 行万里

长城上~只看到衰草秋风

万喜良我的夫魂归何所

是不是化作了这满天愁云

秦王爷枉作了一代雄主

你不该听谗言害了万民

我的夫全家大小都

为避难逃至我家花园中

这也是千里姻缘红线引

月下盟誓订终~身

实指望洞房花烛成美景

又谁知棒打鸳鸯两地分

我夫一去三年整

几番梦里会亲人

魂梦里庆团圆百般恩爱

惊醒来却依然冷月寒风

孤枕湿透相思泪

残烛伴我到五更 到五更

想不到长城送别成永别

想不到红裙未脱又换了白裙

想不到终日盼夫夫已死

想不到万里寻夫一场空

哭一声我的夫你死啊的惨

哭一声我的夫你冤仇怎申

哭一声我的夫你青春断送

哭一声我的夫哇啊

万郎夫啊~~

断了万家后代香根

恨只恨那秦始皇

你是无情剑一根

割断了多少恩和爱

葬送了多少无辜的人

多少人心头恨难忍

多少人双眼热泪淋

我要哭来我要哭

我要哭的天地惊

我要哭的长城倒

我要哭的 海枯河干

地塌山崩 神鬼皆知

孟姜女万里寻夫一片真情哪啊

(这是黄梅戏里的)

还有这一段:

范郎啊,范郎啊。乌鹊惊飞雪纷纷,苍天垂泪放悲声。长城寻君君不见,你半为风雨半为尘。一点孤魂在何处?我万里奔波为何人?为何人?实指望鸳鸯交颈同生死,实指望莲开并蒂结同心,花烛未成抓你走,天涯海角两离分。实指望到了长城见到你,谁知你珠沉玉碎~成孤魂!苍天啊,何不让月常圆花常好?却教那月缺花残付断云?我高哭三声天也暗,我低哭三声地也昏。天昏地暗乌云起,你不见,三山五岳血泪倾?你不管人间苦难如东海!你不管坟山高筑恨难平!老天你若通人性,快快偿还我夫君!老天老天你若通人性,快快偿还我的夫君范郎范郎你听妻讲~,我送寒衣来到你身旁~~来到你身旁,北风怒号寒气

,不知你手脚凉不凉,人间你受尽了孤单苦,绝不让你九泉下再受凄凉。范郎范郎你听妻讲~

妻子接你转回乡,实指望夫妻见面懂恩爱,又谁知一场春梦两渺茫,你把那王袍撕得粉粉碎

你把那王帽也丢一旁。虚名浮利你丢身外,却把这定亲的玉坠~紧贴心旁,我的范郎啊,哀鸿遍野世道乱,饿死饿活事难返,死也和你死一起,把这玉坠放中央,丝带把我们牢牢系,孟姜女死也要伴随范祈良,丝带把我们牢牢系,孟姜女死也要伴随范祈良

京剧的名言

听说万郎丧了命 冷水浇头怀抱冰

万郎夫哇啊夫哇啊

孟姜女寻夫奔走 行万里

长城上~只看到衰草秋风

万喜良我的夫魂归何所

是不是化作了这满天愁云

秦王爷枉作了一代雄主

你不该听谗言害了万民

我的夫全家大小都

为避难逃至我家花园中

这也是千里姻缘红线引

月下盟誓订终~身

实指望洞房花烛成美景

又谁知棒打鸳鸯两地分

我夫一去三年整

几番梦里会亲人

魂梦里庆团圆百般恩爱

惊醒来却依然冷月寒风

孤枕湿透相思泪

残烛伴我到五更 到五更

想不到长城送别成永别

想不到红裙未脱又换了白裙

想不到终日盼夫夫已死

想不到万里寻夫一场空

哭一声我的夫你死啊的惨

哭一声我的夫你冤仇怎申

哭一声我的夫你青春断送

哭一声我的夫哇啊

万郎夫啊~~

断了万家后代香根

恨只恨那秦始皇

你是无情剑一根

割断了多少恩和爱

葬送了多少无辜的人

多少人心头恨难忍

多少人双眼热泪淋

我要哭来我要哭

我要哭的天地惊

我要哭的长城倒

我要哭的 海枯河干

地塌山崩 神鬼皆知

孟姜女万里寻夫一片真情哪啊

是这个吧,这是安庆一版的哭城

来自神话故事的孟姜女的哭词

京剧的名言

《锁麟囊》中的唱词,随便举几句,都堪称经典。如: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性情别样娇;

非是我苦苦寻烦恼,如意珠儿手未操。

我正富足他正少,他为饥寒我为娇;

分我一枝珊瑚宝,安他半世鸾凤巢。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这也是老天爷他的一番教训,

他要我,收余泿、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轿中人必定有一腔幽怨,

他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鹃、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

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心花可自豪。

种福得福如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

此外,还有荀派花衫的《红娘》,因为是从元杂剧改编的,所以文学性也很强。如有一段四平调,整段唱词都很优美:

见**露出了许多破绽,对红娘偏用那巧语花言。

本来是千金体大家风范,最可怜背人处珠泪偷弹。

盼佳期数不尽黄昏清旦,还有个痴情种废寝忘餐。

非是我愿意儿传书递简,有情人成眷属不羡神仙。

如果是老生戏,推荐《辕门斩子》和《逍遥津》。推荐这两戏,纯粹是因为高庆奎的唱工,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能唱得出高庆奎的味道。

老生戏好戏其实很多,京剧最初是只以老生为主角,所以老生戏数量最多。如《文昭关》、《借东风》、《八义图》、《托兆碰碑》等等,都是历久不衰的精华戏码,所谓骨子老戏。

老旦戏推荐《钓金龟》、《行路哭灵》(这是同一出戏的前后段子,但向来是分开演的)。《钓金龟》的二黄眼、《行路》的二黄原板、《哭灵》的反二黄,都是经典的唱段。佳句如:

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滚滚,冷水浇头怀抱冰。

指望儿到祥符兄嫂相敬,再不想送儿到那枉死城。

为姣儿哪顾得残生老命,为姣儿一路上受尽了苦情。

这才是黄梅未落青梅落,白发人反送黑发儿身。

花脸戏,推荐《铡包勉》,这是花脸和老旦对唱的戏,也是一出教忠教孝、忠孝两全的老戏。

最后说两句闲话。一是《垓下歌》不应算是京剧的名句,《霸王别姬》里是为了剧情需要,拿来配上唱腔,事实上算不上是京剧的创作。还是《牡丹亭》是昆曲,也不是京剧。昆曲几乎每一支曲词、每一句都是优美的,要选昆曲唱词的话可以整本整本地抄。第二是你说要唱词里的一两句句子,这样其实最多就只能觉得文词优美,而感受不到戏曲里的情感。真正要能感动,至少要看整个唱段的唱词,或看整本剧本。最好当然是直接看整出戏在舞台上的完整表演。

《陆游传》读后感

听说万郎丧了命

冷水浇头怀抱冰

万郎夫哇啊夫哇啊

孟姜女寻夫奔走

行万里

长城上~只看到衰草秋风

万喜良我的夫魂归何所

是不是化作了这满天愁云

秦王爷枉作了一代雄主

你不该听谗言害了万民

我的夫全家大小都

为避难逃至我家花园中

这也是千里姻缘红线引

月下盟誓订终~身

实指望洞房花烛成美景

又谁知棒打鸳鸯两地分

我夫一去三年整

几番梦里会亲人

魂梦里庆团圆百般恩爱

惊醒来却依然冷月寒风

孤枕湿透相思泪

残烛伴我到五更

到五更

想不到长城送别成永别

想不到红裙未脱又换了白裙

想不到终日盼夫夫已死

想不到万里寻夫一场空

哭一声我的夫你死啊的惨

哭一声我的夫你冤仇怎申

哭一声我的夫你青春断送

哭一声我的夫哇啊

万郎夫啊~~

断了万家后代香根

恨只恨那秦始皇

你是无情剑一根

割断了多少恩和爱

葬送了多少无辜的人

多少人心头恨难忍

多少人双眼热泪淋

我要哭来我要哭

我要哭的天地惊

我要哭的长城倒

我要哭的

海枯河干

地塌山崩

神鬼皆知

孟姜女万里寻夫一片真情哪啊 是这个吧,这是安庆一版的哭城,另有省黄的版本唱词,也贴给你

范郎啊,范郎啊。乌鹊惊飞雪纷纷,苍天垂泪放悲声。长城寻君君不见,你半为风雨半为尘。一点孤魂在何处?我万里奔波为何人?为何人?实指望鸳鸯交颈同生死,实指望莲开并蒂结同心,花烛未成抓你走,天涯海角两离分。实指望到了长城见到你,谁知你珠沉玉碎~成孤魂!苍天啊,何不让月常圆花常好?却教那月缺花残付断云?我高哭三声天也暗,我低哭三声地也昏。天昏地暗乌云起,你不见,三山五岳血泪倾?你不管人间苦难如东海!你不管坟山高筑恨难平!老天你若通人性,快快偿还我夫君!老天老天你若通人性,快快偿还我的夫君范郎范郎你听妻讲~,我送寒衣来到你身旁~~来到你身旁,北风怒号寒气降

,不知你手脚凉不凉,人间你受尽了孤单苦,绝不让你九泉下再受凄凉。范郎范郎你听妻讲~

妻子接你转回乡,实指望夫妻见面懂恩爱,又谁知一场春梦两渺茫,你把那王袍撕得粉粉碎

你把那王帽也丢一旁。虚名浮利你丢身外,却把这定亲的玉坠~紧贴心旁,我的范郎啊,哀鸿遍野世道乱,饿死饿活事难返,死也和你死一起,把这玉坠放中央,丝带把我们牢牢系,孟姜女死也要伴随范祈良,丝带把我们牢牢系,孟姜女死也要伴随范祈良。

儿啊儿啊你快快走,累得我汗珠往下流是哪首歌里的歌词

陆游的一生,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思想,他和辛弃疾、陈亮等许多仁人志士一样,渴望上阵杀敌,收复中原,救民于水火。

无奈君主懦弱无能,只知偏安一隅,每日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全不管沦陷区的百姓是怎样的被欺凌、被奴役。

陆游47岁的时候,在南郑的生活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却是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当时在四川主政的是主战派将领王炎,他正积极筹划收复长安。这一***不仅得到沦陷区的民众拥护,就是金军中的***也暗中串联,传递情报,约为内应。

陆游参加了前线的军事斗争,对他来说真有种海阔凭鱼跃的***。那一时期他创作的诗词充满了高昂的战斗***。

收复长安的***非常周密,只待朝廷一声令下,长安城唾手可得

事情毁在了赵构这个瘟神上,他一向畏敌如虎,唯恐***金人,大祸临头。在他的压力下,孝顺的宋孝宗渐渐磨光了斗志,一味消沉,因此,王炎被罢免。

可想而知,当时陆游是怎样的失望,说冷水浇头怀抱冰一点也不过分。从此,他离开了战斗前线。

陆游的嗜酒如命,大概是因为壮志难酬,借酒消愁吧,可叹他没有机会读到《论持久战》,不知道人民才是恢复中原的坚强后盾。

当时的非常尖锐,就好像是遍地干柴,有一点火星就能造成燎原之势。既然指望不上朝廷,那就像祖逖那样,从头做起好了。依靠沦陷区人民,一旦举事,四方豪杰必然云集响应,难道不能做出一番事业?

喝酒除了能增加诗兴,还能喝出个什么来?

后来韩侂胄的开禧北伐,不过是为了树立个人威信,没有充分准备就匆匆出兵。陆游已经上了年纪,不可能亲上战场,杀敌报国。但是,他以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在这一点上,他就不如辛弃疾清醒务实。

果然,北伐先胜后败,朝廷内出了变故,韩侂胄被杀,首级被送往金营,议和照旧。

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陆游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北伐中原,收复失地。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绝命诗感天动地,令人震撼,这是他爱国主义情怀的真实写照,是留给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容小主群打卡)

求一首--内容是歌唱孟姜女哭长城的佛经歌曲

清风亭

众百姓:吹腔爆竹除旧万户新,元宵佳节庆升平。

张元秀:二黄摇板夫妻双双朝前进,

贺氏:二黄摇板大街观灯去散心。

薛贵:二黄散板堂前领了大娘命,荒郊抛弃小主人。

薛贵:二黄散板伤天害理心何忍?

张元秀:二黄散板狂风一阵又一阵,

贺氏:二黄散板吹灭花灯黑暗沉沉。

张元秀:二黄摇板不走大街走小径,

贺氏:二黄摇板黑夜昏昏路难行。

薛荣:二黄原板想当年离乡井为求功名,到如今做***身受皇恩。十三载在边关未通书信,倒叫我每日里常挂在心。

薛荣:二黄散板上写拜上多拜上,拜上严氏我妻房。我今差人汉中往,迎接二娘到帝邦。

张元秀:二黄摇板周梁桥下拾螟蛉,

贺氏:二黄摇板转眼不觉十三春。

薛保:二黄散板方才学中来争论,都道我继保是野生。回得家来把父问,

张元秀:二黄散板莫不是南学中有人欺凌?

张元秀:二黄散板奴才一言出了唇,如今要他二双亲。低下头来暗思忖,

贺氏:二黄散板父子为何两相争?

张元秀:二黄散板说什么亲生不亲生,一十三载养成人。人大心大不听教训,

贺氏:二黄散板老老息怒慢消停。

周桂英:二黄导板受不尽苦逼凌独行逃奔,散板但不知何日里才到京城?

周桂英:二黄散板可怜我做小妾痛苦受尽,到如今恰好似孤雁飘零。

周桂英:二黄小导板耳边厢又听得有人唤醒,散板老少争吵为何情?

张继保:四平调老爹爹发怒来打我,打得我浑身皮肉破。望婆婆快快搭救我,免得我一命见阎罗。

张元秀:四平调小奴才你太无礼,一十三载你忘却了恩义。

张元秀:四平调各奔前程,闲事休管。你走你的路,我管我的儿,于你是什么关系?我这里执拐杖打死你,

周桂英:四平调公公息怒我有话提。

周桂英:四平调在头上取下一支金钗,我要买你小童孩。

周桂英:四平调产生在正月间纪年癸亥,十五日酉时整降生下来。我本是周氏女裙钗,许配夫君薛秀才。自从丈夫求冠带,受折磨养下小婴孩。恨大娘嫉妒送出门外,才离娘胎又离娘怀。祈恩抚养心感戴,火内生莲花再开。

张元秀:二黄导板霎时间不由得昏迷一阵,散板冷水浇头怀抱冰。

张元秀:二黄散板舍不得分离苦珠泪难忍,叫人难舍又难分。你一家不久团圆庆。我父子变成了两姓人。

张继保:二黄散板养育之恩感不尽,一十三载费尽勤。

张元秀:二黄散板流泪眼观流泪眼,

张继保:二黄散板断肠人送断肠人。

张元秀:二黄散板悲痛伤情难扎挣,

周桂英:二黄散板他二人只哭得难舍难分。

张元秀:二黄小导板霎时娇儿影无踪,散板万把钢刀刺前胸。只说养儿防备老,事到头来一场空!

薛荣:西皮摇板适才家院报一信,言说桂英到来临。

周桂英:西皮流水受大娘折磨言难尽,在磨房生出这苦情。严氏大娘的心肠狠,元宵佳节抛儿的身。***金钗为凭证,张元秀抚养他一十三春。只说母子难同庆,不想遇见在那清风亭。

薛荣:西皮摇板一家团圆多庆幸,薛门有了后代根。

贺氏:四平调提起来不由我怒满胸怀,开言骂声老无才:好好的一子无有福载,平白地将他赶奔在外。

张元秀:四平调清风亭也是他亲娘到来,***相合不费疑猜。水底月镜中花全然虚***,也非是妈妈十月怀胎。

贺氏:四平调虽不是我亲生下来,抚养他有一十三载。眼前若有我的娇儿在,万事全休两丢开。

张元秀:四平调老乞婆你大不该,活活逼我丧泉台。

张元秀:西皮散板这才是路在人不在,

贺氏:西皮散板娇儿一去不回来。

张元秀:西皮散板再不能与为父要穿要戴;

贺氏:西皮散板再不能与为娘要袜要鞋;

张元秀:西皮散板再不能随为父把草鞋来卖;

贺氏:西皮散板再不能与为娘同把磨挨。

张元秀:西皮散板张继保!

贺氏:西皮散板小娇儿!

张元秀:西皮散板今何在?只、只、只见她、她、她年迈人倒在胸怀。

张元秀:二黄摇板屋漏又遭连阴雨,

贺氏:二黄摇板船破又遇当头风。

张元秀:二黄摇板老来无依甚凄惨,

贺氏:二黄摇板左也难来右也难。

张元秀:二黄摇板水流千遭归大海

贺氏:二黄摇板怎奈娇生不回程。

张元秀:西皮摇板那孟宗哭竹生嫩笋;王祥孝母卧寒冰。小娇儿学一学前朝古,这奴才一旦忘了恩。

贺氏:西皮散板我哪一日不哭儿三两遍,夜夜哭到五更天。哭头张继保!我的儿啊!将娘认,这奴才一旦忘恩欺了天!

张元秀:西皮散板只当你惜老连贫多积善,

贺氏:西皮散板但愿你后辈儿孙福寿绵绵。

张继保:西皮散板可恨二老忒疯癫,平白无故弄虚言。我本堂堂蟾宫客,岂有乞丐为椿萱!

周末陪朋友听戏、请教现在戏院是怎么个流程?再请教些行话、讲究什么的~

听说万郎丧了命 冷水浇头怀抱冰

万郎夫哇啊夫哇啊

孟姜女寻夫奔走 行万里

长城上~只看到衰草秋风

万喜良我的夫魂归何所

是不是化作了这满天愁云

秦王爷枉作了一代雄主

你不该听谗言害了万民

我的夫全家大小都

为避难逃至我家花园中

这也是千里姻缘红线引

月下盟誓订终~身

实指望洞房花烛成美景

又谁知棒打鸳鸯两地分

我夫一去三年整

几番梦里会亲人

魂梦里庆团圆百般恩爱

惊醒来却依然冷月寒风

孤枕湿透相思泪

残烛伴我到五更 到五更

想不到长城送别成永别

想不到红裙未脱又换了白裙

想不到终日盼夫夫已死

想不到万里寻夫一场空

哭一声我的夫你死啊的惨

哭一声我的夫你冤仇怎申

哭一声我的夫你青春断送

哭一声我的夫哇啊

万郎夫啊~~

断了万家后代香根

恨只恨那秦始皇

你是无情剑一根

割断了多少恩和爱

葬送了多少无辜的人

多少人心头恨难忍

多少人双眼热泪淋

我要哭来我要哭

我要哭的天地惊

我要哭的长城倒

我要哭的 海枯河干

地塌山崩 神鬼皆知

孟姜女万里寻夫一片真情哪啊

是这个吧,这是安庆一版的哭城,另有省黄的版本唱词,也贴给你

范郎啊,范郎啊。乌鹊惊飞雪纷纷,苍天垂泪放悲声。长城寻君君不见,你半为风雨半为尘。一点孤魂在何处?我万里奔波为何人?为何人?实指望鸳鸯交颈同生死,实指望莲开并蒂结同心,花烛未成抓你走,天涯海角两离分。实指望到了长城见到你,谁知你珠沉玉碎~成孤魂!苍天啊,何不让月常圆花常好?却教那月缺花残付断云?我高哭三声天也暗,我低哭三声地也昏。天昏地暗乌云起,你不见,三山五岳血泪倾?你不管人间苦难如东海!你不管坟山高筑恨难平!老天你若通人性,快快偿还我夫君!老天老天你若通人性,快快偿还我的夫君范郎范郎你听妻讲~,我送寒衣来到你身旁~~来到你身旁,北风怒号寒气降

,不知你手脚凉不凉,人间你受尽了孤单苦,绝不让你九泉下再受凄凉。范郎范郎你听妻讲~

妻子接你转回乡,实指望夫妻见面懂恩爱,又谁知一场春梦两渺茫,你把那王袍撕得粉粉碎

你把那王帽也丢一旁。虚名浮利你丢身外,却把这定亲的玉坠~紧贴心旁,我的范郎啊,哀鸿遍野世道乱,饿死饿活事难返,死也和你死一起,把这玉坠放中央,丝带把我们牢牢系,孟姜女死也要伴随范祈良,丝带把我们牢牢系,孟姜女死也要伴随范祈良。

请确认啊

嗯嗯~

[笑场]

行话. 亦称喷场. 指演员在演出中脱离剧情与人物而失笑, 破坏了舞台艺术的严肃性与真实感.

[误场]

行话. 指演员未能按时到达剧场扮戏, 延误了上场.

[冒场]

行话. 和误场相反. 指演出时, 演员过早的出现在舞台上.

[怯场]

行话. 演员因为初次登台经验不足或对所演之戏生疏等缘故, 临场心慌而失去控制力, 使演出效果受到影响.

[晕场]

行话. 演员由于对戏不熟练或精神过于紧张等原因, 造成表演慌乱. 出现忘词,唱错,失手等舞台事故.

[冷场]

行话. 指演员由于忘词,误场等原因,造成舞台演出的突然停止. 是舞台演出最忌讳的现象之一. 演出中,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 都不应中断.

[救场]

行话。 指对演出中突然出现的失误, 同台的有关人员要及时***取相应措施, 予以补救, 使演出能继续进行。

[翻场]

行话。 演出时, 演员认为同场演员或乐队有所失误, 引起不满, 当场给对方予斥责, 使演出中断。

[把场]

行话。 演员演某一剧目因经验不足等原因, 由师长在侧幕照应把关, 以稳情绪。 有时演出特注明由某某名人“把场”, 既抬高演戏演员的身价, 又借此招徕观众。

[饮场]

行话。 京剧戏班的旧俗。 旧时京剧演员在台上演出中间, 常由检场人员上台递送茶水, 让演员当场饮用润喉。 50年代提出净化舞台, 此俗遂除。

[捧角]

行话。 亦称捧场。 指通过包购戏票, 哄堂喝彩, 撰文揄扬等手段, 造成声势, 以达到抬高某演员或剧团身价地位的目的。

[明场]

行话。 相对暗场而言。 凡演员在台上表演的情节, 都称明场。

[暗场]

行话。 相对明场而言。 某些剧目中的部分情节不在台上表演, 而放在幕后进行。 或通过人物的台词加以说明, 或运用音响效果表明。 例如《打渔杀家》萧恩公堂受刑一节, 即是作暗场处理的, 通过幕后差役数打板子的声音来交代。

[谢场]

亦称送客或金榜谢场。 京剧戏班的旧俗。 演出结束, 由小生(穿大红官衣,戴驸马套翅)和旦角(穿霞帔戴凤冠)各一人至台前向观众行礼感谢。 有时走下舞台,送观众到剧场门口。

[听场]

行话。 后台候场的演员注意力集中于舞台上的演出, 以便自己能准时出场。

[候场]

行话。 指演员将上场之前, 守侯在出场处幕后, 作好准备。

[垫场]

行话。 指在场与场之间临时垫场子, 为后一场的演员赢得时间。 是救场的一种形式。

[楞场]

行话。 指演员舞台上突然出现的差错, 缺乏思想准备, 不能随机应变, 造成演出中断。

[赶场]

行话。 有两种情况。 一指在短暂的时间内, 完成角色的改装或换服装等事宜, 保证准时上场。 如《铁弓缘》中陈秀英女扮男装成王富刚的形象, 《四进士》中,光棍,看堂师爷三角由一人兼饰, 也需赶场, 又称作一赶三。 二指同一演员在相近的时间内, 在不同的地点演出。 常常是算准了时间, 一场演出结束后, 再赶往下一个场子。

[满宫满调]

行话。 演员演唱时音高到位, 声音饱满, 气力充沛。

[走板]

行话。 也称丢板。 演员行腔时, 节奏不稳, 或快或慢, 与乐队奏出的板眼脱节。

[夯儿]

行内暗语。 亦称吭儿。 是京剧演员对嗓子的习称。

[左嗓子]

行话。 京剧界通常指高而窄的嗓音。 此种嗓子能高不能低, 遇到小腔转弯处, 往往唱不好。

[三条腿]

术语。 京剧唱词分上下句, 词句成双, 其押韵为上仄下平。 但也有例外, 只有上句, 而略去下句, 以锣鼓[扫头]代之。 这种处理也称扫一句。

留腿儿

行话。 亦称甩上句。 指一个唱段唱到最后一句时, 暂时留下不唱, 接着进行表演, 然后再由这个角色或其他角色接唱留下的一句。 留腿儿后接唱的最后一句称缝腿儿或缝上。

[合弦]

亦称巴弦。 指演员的演唱与胡琴的伴奏如胶似漆的粘合在一处, 无丝毫相违相离的纰漏。

[合槽]

指台上表演时演员与乐队之间的配合默契。演出中彼此影响,吸引, 逐渐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帽儿戏]

亦称开锣戏。 指演出时的第一出戏。 旧时, 帽儿戏多是像《天官赐福》,《白寿图》之类情节较为简单的戏。 解放前后, 帽儿吸的剧目逐渐有所变化, 多是些火炽精彩的小武戏和能活跃观众情绪的风趣剧目。

[轴子]

指一场折子戏演出中作为轴心的主要剧目。 旧时京剧戏班排戏“打本子”, 将台词用毛笔写在长条纸上, 卷起来似一轴画卷。 戏大纸长, 卷起的纸卷就粗,戏小纸短,卷起的纸卷就细, 便有大轴, 中轴, 小轴之说。

[送客戏]

也称大轴。 旧时一场戏往往要演出五六个小时左右, 时间过长, 观众不等终场就离座。 因此戏班常把剧目的重点放在压轴戏上, 最后一出则安排演些技术性较强的小型武打戏或趣味性浓的玩笑戏, 让观众在这无足轻重的演出中逐渐散去, 姑称。

[大轴]

见上。

[压轴]

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 由于紧压大轴而得名。 演压轴戏一般都是戏班挂头牌的主要演员。

[武轴子]

一场折子戏演出中, 小轴,中轴,大轴一般演武戏, 因而称作武轴子。

[大戏]

1 指整本的,大型的或较大型的戏。 相对小戏而言。 此外, 还指那些历史较为悠久,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演出普遍。

2 指流传广泛的剧种, 如京剧,昆曲,秦腔等。

[小戏]

指小型的, 单出的折子戏。 相对大戏而言。 演出时间一般在半小时左右。

[折子戏]

指整本戏中相对完整的一折戏。 如《白蛇传》中的《盗草》,《断桥》都是。 折子戏往往是整本戏中精彩的一折, 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 演出时常将几出折子戏组成一台戏。

[对儿戏]

指两个演员在一出戏中扮演分量不相上下的两个人物。 如《坐宫》中的杨四郎和铁镜公主, 是老生和青衣的对儿戏。 《赤桑镇》则是花脸和老旦的对儿戏。

[重头戏]

指在唱,念,做,打等方面见功夫的剧目。 如《望江亭》是青衣唱工重头戏, 《铁笼山》是靠把武生的重头戏。

[风火戏]

制一个剧目中, 有四五个以上表演分量不相上下的行当角色, 显现出整体的实力。 有时也称群戏。 如《群英会》,《龙凤呈详》,《四郎探母》等

[劲头]

行话。 1. 指演员舞蹈动作幅度大小,力度强弱的运用。 通常用于身段表演。

2. 也指演员演唱中的“心劲”,“口劲”和行腔中某一重音的渲染和结

[尺寸]

指京剧表演上唱念做打的节奏速度。 准确地把握节奏速度, 是正确表现人物的关键。 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尺寸, 首先要求演员理解和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基础上, 艺术功力则是尺寸具体处理的技术保证, 二者缺一不可。

[关子]

1. 指表演技巧的窍门。

2. 指情节与情节之间衔接的“扣子”

[俏头]

优秀的京剧演员在演唱或表演时, 在关键处善于作一种特殊处理, 如改变节奏, 或是加一个细节动作, 这种细微的处理, 往往能使演唱增色, 使人物的性格和神情格外生动, 收到很好的剧场效果。

[节骨眼]

1. 关键之意。 指表演上的关键部分, 如某个唱段,某句念白,或某组身段动作等等,如果能将这些关键部分处理好, 便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个表演顿放光彩。

2. 指身段技巧动作的诀窍, 只有掌握这个诀窍, 才能是动作完成得干净漂亮。

3. 指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 如矛盾的转折点。

[火候]

行话。 即艺术功力, 是演员艺术上成熟的程度。 包括两个方面, 除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外, 还有演员的阅历和修养。 有的演员受到阅历和修养的限制, 与角色的身份,气质存在差距, 不能很好地理解体验角色, 即称为火候未到。

[讨俏]

指无须花费很大的气力, 就能讨好,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角色虽然戏不多, 却因为戏剧性强, 戏料足, 演员只要凭借不多的技巧或唱念, 便会得到观众的欢迎。

[官中]

行话。 公共的意思。 旧时京剧戏班中, 主要演员的服装,琴师都是专用的。 而一般演员的服装和道具都是公用的, 叫做官中行头。 为除主要演员外的所有演员伴奏的琴师和鼓师叫做官中场面。 适用于不同剧目,角色,行当的唱腔,演技叫做官中活。

[大路活]

也叫“通大路”。 指演员们按照一般基本套路来演出。

[绝活]

通常指属于独家所创,人皆不能的各种技巧, 也有专指难度较大的武功技巧。

[两门抱]

行话。 演员能扮演两种不同行当的角色或某一出戏中的角色可由两个不同行当的演员来演, 均可称。

[盖口]

行话。 人物对唱或对念时, 彼此衔接处称为盖口。 有死盖口与“活盖口”的区别。 前者指固定化的对口戏词, 不能任意变动; 后者指戏词不固定, 一方临场发挥, 另一方要有相应的对答。 对口紧凑严密, 叫“盖口严”, 否则就是“盖口不严”。

[子午相]

指演员在舞台上坐,立姿势的形体角度。 要向左或右微侧, 忌正身平面直向观众。 既要挺拔, 又不能傻气。

[边式]

1. 指演员身段利落,干脆,漂亮。

2. 指演员化妆,穿戴清晰干净,合适。

[漂帅脆]

行话。 是对武戏演员给予赞扬的三个概念。 漂是指身手矫捷, 举重若轻, 动作富流动感; 帅是指身段利落, 仪态俊逸; 脆是指动作节奏感强, 重点身段的处理显得格外干脆明快。 此外, 帅有时也引申为对演员台风雅致潇洒, 表演华美精巧的称赞。

[稳准狠]

行话。 稳是指武打不论多么复杂, 速度多么快,都能严整有序, 招式稳健; 准是指每一个武打动作都要按照应有的位置准确地表现; 狠是指在稳和准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力度, 使武打真实可信。 稳准狠是武打动作的基本要求, 三者缺一不可。

[两下锅]

亦称梆子皮黄两下锅。 指梆子和皮黄两个剧种同台演出, 而剧目和表演均各自保持原状, 不相混合。 也有在同一剧目里用两下锅的演法, 半出皮黄, 半出梆子。

[卯上]

也作铆上。 指演员表演时无保留地尽情发挥个人能力。 对于有不同演法的段落, 有意选择难度大的进行表演也是卯上的表现。 对表演中松劲,懈怠,不肯使劲的表现, 则称之为泡汤。

[警内行与警外行]

警内行是指表演受到内行观众称赞; 警外行是指表演受到外行观众的称赞。 内行和外行的审美眼光和需要有所不同, 但真正优秀的演出会受到内外行一致的欢迎。 警内行也称打内, 警外行也称打外。

打内与打外]

见上条。

[一打一散]

行话。 指那些结尾缺乏独特性的剧目, 矛盾冲突往往靠开打来解决。 武打开始, 即意味着全剧的结束。

[六场]

指京剧乐队。 主要有胡琴,月琴,三弦,单皮鼓,大锣,小锣6件伴奏乐器组成。 胡琴,月琴,三弦又称作“文三场”; 单皮鼓,大锣,小锣有称作“武三场”。 对六种主要伴奏乐器都能掌握运用的人称作“六场通透”。 有时也引申为指那些兼擅表演和音乐的多面手。

[文三场]

[武三场]

[六场通透]

同见上条。

[水词]

行话。 指在不同剧目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通用唱词或念白, 如“怒从心头起, 恶相胆边生”; “冷水浇头怀抱冰”; “看奸贼把我怎开销”,等等。 水词缺乏个性, 淡而无味, 在新编剧目中应尽量避免。

[不够一卖]

行话。 指艺术上分量不足, 难以满足观众欣赏上的需求。

[打卦]

行话。 原指占卜卦象***, 借以讽刺某些演员借名演员的招牌混饭吃, 并无真实本领。 他们学习流派, 只追求形似, 而真正的神韵却不能掌握。

[皮儿厚]

行话。 1. 指戏的情节进展缓慢, 精彩的表演段落很晚才出现, 好象肉馅被厚厚的皮包裹着一样。 2. 指一些剧情过于复杂纷繁, 人物关系不清, 观众难于理解的戏。

[没谱]

行话。 “谱”作规范或规格解。 指演员的演出不按规范, 随意胡来。

[幺鹅儿]

行话。 专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

[象牙饭桶]

行话。 光有较好的外形条件, 而没有内在艺术修养的演员称之为象牙饭桶。 类似俗语中的绣花枕头一包草“。

[柴头]

行话。 指无用之材。 京剧界常把艺术上不开窍的演员称作柴头。 参见棒槌。

[棒槌]

行话。 原指一种实心的木棒, 借以讽刺表演艺术拙劣的人。 参见上条。

[羊毛]

行话。 京剧界对外行的称呼, 带有讽刺不懂京剧之意。

[金钟罩]

行话。 原指一种刀枪不入的武功。 现借用来讽刺只能唱唱念念, 不能动刀动枪演武戏的演员。

[死脸子]

亦称整脸子。 指演员面部表情呆板, 缺乏生气。 一个死字, 揭示出这种艺病的严重性: 不会演戏。

[整脸子]

见上条。

[吃栗子]

亦称吃螺蛳和奔瓜。 因心情紧张或台词不熟, 演员在表演中将台词念错, 或念得结结巴巴。

[吃螺蛳]

[奔瓜]

同见上条。

[票戏]

[下海]

同见上条。

[票房]

行话。1. 戏曲爱好者的业余组织。 2. 剧场售票处。

[黑杵]

行话。 指旧时票友登台演出, 暗中所收的报酬。

[下串]

行话。 指给武戏主要演员配做武打对手的演员。

[零碎]

行话。 亦称扫边。 指京剧传统戏中极不起眼的角色。 有一定台词, 有固定名姓, 但往往不被观众所知。

[扫边]

见上条。

单头: 某个角色的台词. 总讲: 整出戏所有角色, 包括龙套和上下手的台词, 动作等舞台语汇. 一般管能说整出戏的人叫抱总讲的

打本子;就是现在的编剧

倒仓:指男子变声期

搭架子: 演员在幕后念台词. 有时是配合台上演员表演, 有时是用于上场之前以引起观众注意

底包:(大概意思)在剧团里样样通,什么角色/什么戏都能演,但是挂不上头牌二牌。如果临时哪个演员上不了场,他都能救场。

打通:(大概意思)在演出之前,先打一通锣鼓。一般由节奏比较快,比较震撼的一组锣经组成,比如:急急风--四击头--走马锣鼓--九锤半--阴锣--串子--搜场点--上天梯--四击头收等等。

打通的目的是营造气氛,招揽观众。一般是在露天舞台上演出前用,在剧场内演出大概不用。

开头:‘开头’是京剧唱腔或者音乐开始之前以锣鼓/板鼓/念白等方式引领,乐队依据‘开头’所提出的节奏/速度/板式的要求进行演奏。

喝: 念第四声. 演出时配角比主角受欢迎. 比如: 今天xx可让xx给"喝"了

抽签: 演出未结束, 观众提前离开剧场. 如果大量观众集体离开, 称为起堂

马前:指加快演出节奏,提前完成演出。

马后:指放慢演出节奏,抻长戏的长度,演出时间延长。

阴人: 指乐队或演员故意在演出时刁难同台者, 如临时改词, 突然长调门等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嗓。真嗓与***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嗓,但念白则用真***嗓结合。

(2)***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嗓发出的声音称***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4)吊嗓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5)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6)丹田音,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现在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7)云遮月,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

(8)塌中,京剧声乐名词。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

(9)脑后音,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10)荒腔,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11)冒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12)走板,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即谓走板。

(13)不搭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习称跑调。

(14)气口,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确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气口包括换气、偷气两种。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听者觉察。

(15)换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16)偷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17)嘎调,在京剧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时,习称嘎调。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唱“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军山》中黄忠唱“扫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称嘎调。

(18)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

(19)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

(1)工尺,戏曲音乐名词。泛指戏曲曲谱上曲词右侧所注音阶符号。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合、四、上、尺、工、凡、六”等字作为音阶的符号,相当于西洋音乐的“56712345”。习惯上把这些符号统称为“工尺”。有的曲谱,曲词旁只注板眼(拍子),不注工尺。有工尺的曲谱,名为工尺谱。

(2)板眼,戏曲音乐名词。传统唱曲时,常以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板眼。

(3)过门,京剧音乐名词。指在唱句与唱句之间,唱段与唱段之间的间奏音乐。唱句与唱句之间常用小过门儿,唱段与唱段之间常用大过门。但由于板式不同,亦有不少例外,并无固定模式。

(4)挂儿,京剧音乐名词。挂儿是“过儿”的谐音,专指在唱段与唱段之间的大过门,一般多指华彩的间奏音乐。在唱句与唱句之间的小过门不称挂儿。

(5)垫头,京剧音乐名词。指在乐汇与乐汇间起搭桥作用的旋律称为垫头或小垫头,亦名桥。垫头旋律较短,一般只有二、三拍,起前后衔接作用。

(6)行旋,京剧音乐名词。指在演员表演动作或对话、独白时的衬托音乐。行旋多为曲牌或简单旋律的反复演奏,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7)调门,指演员歌唱时的音高。凡用弦乐器伴奏,都根据演员嗓音的高度自由定调。

(8)调面,演员唱的音高与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相同,叫做调面。意思是按照“调门”的表面歌唱。调面系针对调底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演员都唱调面。

(9)调底,演员唱的音高比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低八度,叫做调底。意思是按照调门的底音歌唱。

(10)定弦,指弦乐器(胡琴、阮等)定“调门”的高低。一般都以笛子作为定弦的标准。

(11)乙字调,京剧音乐名词。工尺谱所用调门之一。定弦时,以笛子小工调的“乙”音(开启第五孔,吹高音),定胡琴的“工”音(西皮调外弦的敞弦)。乙字调为京剧的最高调门。

(12)工半调京剧调门之一。略高于正宫调,略低于乙字调。定弦时比照笛子的正宫调定音而略升高。

(13)软工调,京剧调门之一。略低于正宫调,而较六字调稍高。定弦时比照笛子的正宫调定音而略降低。

(14)六字调,京剧调门之一。定弦时,以笛子小工调的“六”音(六孔全闭,吹高音),定胡琴的“工”音(西皮调外弦的敞弦)。六字调为京剧中低于正工调,高低适度的调门。

(15)趴字调,亦作扒字调。京剧调门之一。凡低于六字调一度以上的统称趴字调。

(16)走边,“走边”的来源一说源于晋剧《白虎鞭?走边》中的舞蹈身段;一说是因为凡走边的人物因怕人看见而多在墙边、道边潜身夜行,故而称“走边”。一般来说,《恶虎村》的黄天霸走边最难。《夜奔》的林冲走边最累,《蜈蚣岭》的武松走边最吃功夫。

(17)趟马,由于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马,或作为骑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马鞭挥舞着上场后运用圆场、翻身、卧鱼、砍身、摔叉、掏翎、亮相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舞蹈动作的组合就是京剧的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