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儆猴的故事及寓意_杀鸡儆猴的故事

tamoadmin 成语口诀 2024-07-08 0
  1. 杀鸡儆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杀鸡给猴看)是什么意思
  3. 杀鸡吓猴成语故事
  4. 杀鸡儆猴是什么意思?有啥小故事没。

两者的具体释义不同。

杀一儆百的意思是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成语故事是公元949年,后汉叛将李守贞率军进攻河西。行动前,他叫人***扮卖酒商贩,以小利引诱河西郭威部众畅饮,然后乘其酒醉,偷袭河西军营。郭威得知后,立即下令:河西除犒赏、设宴外,一律不准私自饮酒,违者当斩。

一次,郭威最亲近的将领李审违犯规定喝了酒,他派人将李审找来怒斥一顿后,立即拖出斩首。河西官兵从此再不敢随便喝酒。

杀鸡儆猴的故事及寓意_杀鸡儆猴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杀鸡儆猴的意思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成语故事是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

捉猴子的人就***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扩展资料:

杀鸡儆猴的历史***:

姜太公灭了商纣,周朝立基之后,要罗致一批人才为国家效力。在齐国有两位贤人狂矞,华士。很为地方上人士推重。姜太公慕名,想请他出来做事,拜访了三次,都吃闭门羹。

姜太公忽然把他们杀了,周公旦想救也来不及,问姜太公:“狂矞,华士是两位贤人,不求富贵显达,自己拙井而饮,耕田而食,正所谓隐者无累于世,为什么把他杀了?”

姜太公说:“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时,***应为国家出力。只有两个立场,不是拥护就是反对,绝不容有犹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以狂矞,华士这种不合作态度,如果***学他样,那还有什么可用之民。可纳之饷呢?所以把他杀了,目的在于儆效尤!”

果然经此一杀,想杯葛周朝的人都不敢自命清高,隐居下去了。

百度百科-杀鸡儆猴

杀鸡儆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杀鸡儆猴。

杀鸡儆猴,汉语成语,指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例句有“为收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老师处罚犯规的始作俑者。”该成语出自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七章: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难堪。属于中性词,作谓语、定语、宾语使用。

来源出处

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典故故事

杀鸡儆猴,说的是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在耍猴人看来杀掉鸡的成本远远低于杀掉猴子的成本,鸡较之于猴子要无用的多。

而鸡们一向是“作秀”的高手,什么“鸡飞狗跳”、“鸡飞蛋打”,总之上得了台面,于是被杀的鸡总要把“被杀”演绎成一场大张旗鼓奢侈铺张的大片。满地鸡毛的挣扎,血流四处的惨境,呼天抢地的鸣冤。用这种效果来吓唬猴子是绰绰有余的了,猴子们自然不想身首异处,只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了。

古人按语

按语说: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统率不服从自己的部队去打仗,如果你调动不了他们,这时你想用金钱去利诱他们,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正确的方法是:你可以故意制造些错误,然后责备别人的过失,借此暗中警告那些不服自己指挥的人。这种警戒,是从反面去诱导他们:迄就是用强硬而险诈的方法去迫使士兵服从。或者说,这就是调遣部将的方法。

对待部下将士,必须恩威并重,刚柔相济。军纪不严,乌合之众,哪能取胜?如果只是一味地严厉,甚至近于残酷,也难做到让将士们心服。

所以关心将士,体贴将士,使将士们心中感激敬佩,这才算得上是称职的指挥官。孙子兵法中对此早有名训: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这就是强调治军要严。视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强调要关心将士,使他们愿意与将帅一同战死。

(杀鸡给猴看)是什么意思

杀鸡儆猴告诉我们的道理,详细内容如下:

1、杀鸡儆猴这个成语,我们常常能听到,它是指在杀鸡的时候,让猴子看到,以此来警告猴子不要犯类似的错误。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的某个村庄,村里的猴子经常偷鸡,让村民们十分头疼。

2、村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当猴子再次偷鸡时,他们把猴子抓起来,杀掉一只鸡,并把鸡血溅到猴子的身上。从此以后,猴子再也不敢偷鸡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惩罚错误行为的最好方式是让犯错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惩罚。

3、在这个故事中,村民们没有直接惩罚猴子,而是通过杀鸡的方式,让猴子看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了警告的作用。这个道理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错误行为时,我们不应该只是进行惩罚,而应该让犯错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4、这个道理也可以应用到团队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当一个团队或企业中出现不良行为时,领导者不应该只是进行惩罚,而应该通过引导和教育的方式,让犯错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避免再次犯错。这样可以让团队或企业的氛围更加和谐,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

成语故事的启发的作用

1、了解历史文化:成语故事通常来源于历史***或民间传说,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历史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2、丰富语言表达:成语故事中包含了很多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习这些成语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成语故事中蕴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和思考方式,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启发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道德品质:很多成语故事都包含着道德教育的元素,例如诚实、勇敢、公正、善良等等。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杀鸡吓猴成语故事

杀鸡给猴看又称:杀鸡儆猴。

释义: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说的是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

由来:

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扩展资料

杀鸡给猴看常用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杀一儆百、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杀一儆百是一个成语,拼音是shā yī jǐng bǎi ,意思是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出自《汉书·尹翁归传》。

以儆效尤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ǐ jǐng xiào yóu,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杀鸡给猴看

杀鸡儆猴是什么意思?有啥小故事没。

杀鸡儆猴 [shā jī jǐng hóu]

基本释义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shā jī jǐng hóu)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

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 “毒”,督音,治的意思。

词目:杀鸡儆猴

发音:shā jī jǐng hóu

释义: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杀一儆百

杀鸡儆猴

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

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所谓“杀鸡儆猴”,即是“杀一儆百”,有威胁恫吓之意,这是权术,是驭众手段。在意见纷纭、工作受到许多阻挠的时候,为使步骤划一,法令贯彻执行,非以严厉手段对付不可,此之所谓“不以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的解释。

“治乱世。用重典;治乱军,用严刑。”孔子诛少正卯,虽然不合情理,但权术奸诈,却因这一刀而使得权臣畏惧,市井安然;孔明于挥泪斩马谡之时说:“昔孙武所以能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纷争,兵交方始。若废法何以讨贼,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这就是平乱与治乱的权术,是杀鸡儆猴的妙用。

人是神秘的,社会愈复杂,愈见机巧奸诈,各有主张,各行其是,如不限制于一个范围,必至正邪莫辨,人欲横流。所以乱世英雄多,盛世英雄少,就在于范围限得紧不紧。古时的所谓“英雄”越多,对国家对社会越不利,常言道“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英雄”者,等于枯木中的蛀虫也。这等人贪婪暴戾,好乱成性,或谣言倡乱,或患连造反,总之惟恐天下不乱,乱就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就可以实现他的企图,象补锅的师傅一样,先把锅子裂缝敲宽了再来施补手术,越敲得宽越显出技术超群。试看中国历史,哪一个朝代不是把锅子敲破了再来补? 为了要巩固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对于这批作乱的人,应予严惩痛处,借几个人头教他们瞧瞧。这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见了棺材泪涟涟”的攻心战术。“杀鸡儆猴”的意义就在此。

姜太公灭了商纣,周朝立基之后,要罗致一批人才为国家效力。

在齐国有一位贤人狂橘,很为地方上人士推重。姜太公慕名,想请他出来做事,拜访了三次,都吃闭门羹。

姜太公忽然把他杀了,周公但想救也来不及,问姜太公:“狂橘是一位贤人,不求富贵显达,自己拙井而饮,耕田而食,正所谓隐者无累于世,为什么把他杀了?”

姜太公说:“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时,***应为国家出力。只有两个立场,不是拥护就是反对,绝不容有犹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以狂橘这种不合作态度,如果***学他样,那还有什么可用之民。可纳之饷呢?所以把他杀了,目的在于儆效尤!”

果然经此一杀,想杯葛周朝的人都不敢自命清高,隐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