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登陷阵斩将夺旗什么意思_先登陷阵斩将夺旗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05 0
  1. 《三国演义》五虎将是哪几个
  2. 秦书宝是谁,能否介绍一下
  3. 谁是三国第二猛将?
  4. 你认为三国第一猛将是谁?

在《三国演义》***和众多三国题材的***、游戏中,吕布一直被刻画为类似项羽一般天下无双的猛将。甚至于项羽有虞姬,有乌雉马,有霸王枪,吕布也有貂蝉,有赤兔马,有方天画戟。美姬、宝马、神兵,如此方为绝世猛将之标配。

事实上,这些******游戏中,正是比照司马迁在《史记》描绘项羽的神勇表现,以种种夸大其词,将吕布加以粉饰和美化,夸张其武力值,才让很多人的通常印象中,吕布的武力竟然能与项羽相比。

真实历史中,?项羽是整个中国古代武力最高、单兵能力最强的武将,完全没有之一。而吕布即使在三国时代,也远不是单兵勇武第一人,根据正史记载,武力表现明显强于吕布的三国武将,至少有关羽和文鸯。武力表现不低于吕布的三国武将,至少还有太史慈、典韦、张辽等人。

先登陷阵斩将夺旗什么意思_先登陷阵斩将夺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史记》《汉书》相互印证,项羽的最突出勇武表现有三次,

一次是夺取会稽郡时,独***死秦朝郡兵将近百人;

於是籍(项羽)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次是乌江突围战,率楚军二十八骑,大战汉军骑兵数千人,独***近百骑兵;

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最突出一次,在乌江岸边,项羽下马,短兵步战,独***汉军骑兵数百人,自己亦身被十馀创。这也是华夏冷兵器史上最强的勇武表现,后世无数勇将,并无一人能接近类似成就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项羽)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

历史上唯一同样有单人斩杀三百敌军记录的猛将,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冉魏皇帝冉闵,但是他在左手执两刃矛,右手执戟,座下朱龙宝马日行千里,同时本方上万军队掩护下完成的,论难度比之项羽的乌江绝唱,下马步战敌骑,终究稍逊一筹。

冉魏皇帝:冉闵

此外,在会稽之战,杀死郡守殷通时,项羽没有任何“力战、被创”的记载,可见在身着布衣、手持短兵刃、不用骑马的状态下,项羽就可以轻松斩杀近百名官府守军,而且不受半点轻伤。

《史记》中,还记录了如此不可思议的一幕:

在成皋之战,项羽对战刘邦的汉军时,楚军勇士阵前挑战,刘邦派遣一名来自北方楼烦部落的神射手,箭无虚发,连续射杀楚军挑阵勇将三人;眼看楚军士气受挫,项羽大怒,亲自披甲持戟冲阵。

楼烦神射手待要故技重施,弯弓射向项羽,却被项羽眼睛一瞪,竟吓得目不能视,手指颤抖,再也不能开弓拾箭,仓皇回阵,不敢复出。

凭借勇武绝伦,仅仅张大眼睛一瞪,就能将敌军将领吓得胆战心惊,逃回营中。这才是天生的“王霸之气”。

刘邦闻知,大惊失色,不得不亲自出马鼓舞士气,指斥项羽罪状,被项羽一箭射中其胸口,只差一点就丢了性命。若非上天护佑刘邦,也许整个中国历史,就因此而彻底改写了。

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於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用眼睛发挥他“王霸之气”的威摄力,还不止这么一次。在他军事生涯最后的乌江突围战中,项羽所部仅剩二十八名骑兵,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率本部精锐骑兵疾追不舍。

项羽眼睛一瞪而厉叱之,竟吓得杨喜人马俱惊,几乎跌下马来,其部连续退避数里。项羽遂驰骋纵横,斩杀汉军一都尉,杀数十近百人,突围到乌江边,与乌江亭长相会,最后留下了“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唱。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为什么项羽一瞪眼,竟会有这么强大的威慑力,竟连杀了三员楚将的汉军神射手直接丧失战斗力;更在穷途末路时,仍能让统帅精骑奉命追杀的汉军骑将心惊胆战,退避三舍呢?

只因项羽的眼睛确实天生与众不同,就如同真实的写轮眼,是所谓“重瞳”,就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在现代医学看来,这属于瞳孔发生了先天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以至于“重瞳子”成了项羽在后世史书和文学作品的别号。

项羽眼睛天生异象,睁大眼睛,就如同有四颗眼珠一般吓人。因此在战场上,自然也具有无与伦比的威慑力。

《史记》和《汉书》中,汉军勇将如樊哙、灌婴、周勃、曹参、郦商、靳歙等人,于破秦、平叛、击匈奴等诸战中,各种先登陷阵、斩将夺旗之类的勇猛表现,但与项羽所部楚军作战时,没有一次类似勇武发挥,足见霸王的阵前威慑力,只有同时代对手才感受最深。

所以,当樊哙、灌婴、周勃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军猛将,尚且在项羽的无双勇武之下雌伏不出时;一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胡族神箭手,一个如杨喜这样的普通骑兵将领,初次面对项羽重瞳的瞪视,会方寸大乱,胆气丧尽,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除却《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独战曹营六将(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的夸大其辞和虚***故事,吕布在真实历史中的勇武记录,仅有和郭汜单挑击伤之、辕门射戟两条,别说和项羽相比,就算比之关羽和文鸯,也是明显不及的。

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论勇武,关羽在正史中,确实是三国时代最强武将, 他在白马之战中,万军中刺杀敌将颜良,袁军诸将难以阻挡,自然可说勇冠三国。

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当然,白马之战是曹操命关羽和张辽为先锋,带了很多兵去迎战袁绍军的,很多人受《三国演义》影响,当真以为关羽在真实历史上也”单骑冲阵斩将”,不免过犹不及。

三国正史里,论勇武表现唯一能和关羽争锋的,大约只有后期的名将文鸯,单枪匹马冲进八千骑兵阵中,七进七出,杀得敌军不敢追逼。

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文鸯是单骑反复冲阵,杀伤百余人,因此比之上文所列项羽的霸王神迹,还是明显不如的。

至于吕布破张燕黑山军之战,是率数十骁骑去反复冲阵十余日后,破敌军万人,

《后汉书》: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正史书中,类似勇将的冲阵表现,可以说不胜枚举,仅是符合一个一流猛将的基本标准,很多名将更有远超于此的神迹,

单骑冲阵,近百人斩的杨再兴,单骑冲阵擒将的薛仁贵,单骑反复冲阵斩将的苻生,单骑冲阵,击溃五万敌军的常遇春,两骑冲阵数万敌军的周盘龙,周奉叔父子,冲阵万军,飞擒敌将的李思安。数骑冲阵,万军辟易的邓羌、萧摩诃、高敖曹、薛安都、李存孝等等。

三国历史上,武力表现至少是吕布这个级别的一流勇将,当有如下几人:

太史慈

须明,便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於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

典韦

时韦校尚有十馀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

张辽

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单以箭术而论,太史慈在北海之战射的是移动靶,难度肯定更在吕布的辕门射戟之上。

典韦在宛城的华丽谢幕,用敌军尸体当武器,张辽逍遥津之战“八百破十万”,这些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提及,大家都很熟悉了。

其余诸如「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马超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张飞大战吕布百回合」「黄忠和关羽三战长沙」等等,***的,全是***的!

***看归看,游戏玩归玩,别当成真正的历史就好。

《三国演义》五虎将是哪几个

没准,不管是不是名将一般都是需要功勋的,一般来说破敌和破城都是较大的功勋,所以将领都比较喜欢冲锋陷阵,而作为一路统帅来说,只要手下的人获得功劳自然也有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一个将领是统帅他不会在前线杀敌

秦书宝是谁,能否介绍一下

三国时期的刘备,既无天时,又无地利,最终保证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手下有一大批精明能干的谋臣武将。得人心者得天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名誉天下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各自特点突出,以下分别介绍他们的生平和评论:

■关羽

位列五虎之首,文韬武略兼而有之。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足见其胆色过人,但其人待人过于孤高,傲慢有时让他失去理智,最终败走麦城,死与小人之手。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关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县)遇上东汉***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曹操攻击刘备,备败逃依附袁绍,关羽及刘备妻室被围于下邳,羽降曹,诏为偏将军,待以厚礼。七月,羽探知刘备在袁绍部下,遂挂印封金,拜书告辞,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随之与刘备奔往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联络刘辟击曹。建安十二年(207),刘、关、张兄弟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草庐,始请得孔明(诸葛亮字)出山相助。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击败曹操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节钺,列“五虎上将”之首。八月,羽乘孙权与曹操交兵之机,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阳,放水淹杀曹军,斩杀曹将庞德,收降于禁,威镇华夏。就在关羽志得意满之时,同年十月,孙权遣吕蒙抄其后路,袭取荆州。羽腹背受敌,军心涣散,处境危艰。十一月,羽从樊城撤军,企图夺回荆州,途中连遭吴军截击,部卒走失,战斗力大减。羽见夺回荆州无望,且战且退,先抵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南),欲逃往西川与刘备会合。十二月,羽从麦城败退临沮章乡(今湖北省安远县北),被孙权伏兵所擒,与子平同时遇害,时年59岁。

关羽生前除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外,正式官职为襄阳太守、都督荆州事务。刘备封赐的爵位先为荡寇将军,后为前将军,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在其殁后的41年,即三国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诞辰100周年),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穆侯。然而,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但关羽身上也有一个瑕疵,那就是大意失荆州.

■张飞

五虎次席,勇力过人,但智谋不足,是一个可任用,但不可重用的人物!但是他还是粗中有细的。当阳疑兵,义释严颜显示其攻于心计的一面。

黄巾起义,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曹操击败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后来刘备再依袁绍、刘表 ,最后屯兵于新野。几年后,刘表死,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曹操派人追了一日一夜,在当阳桥上,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南,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刘备称帝,张飞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刘备称为关羽报仇,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临近出发时,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演义中写作范疆)谋杀,更带同其首级奔赴孙权,刘备闻得张飞都督有表,大叫:“噫!飞死矣。”后主刘禅时追谥为桓侯。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

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张飞比较可爱,属于,有仇报仇,有怨报怨那类型的人!对待文官时比较虚心,但可能因为自己武力比较高,就瞧不起士兵和一些武将,(就是因为这点才导致了他的死亡)他生凭除了武力以外,喝酒也是非比寻常。让他最听话的人,除了刘备就是诸葛亮了,然后是关羽,听刘备的话,因为他是老大,当小弟的不都要听大哥的话吧,这说明了他的忠!对诸葛亮呢,因为他深刻了解到此人的智慧,说啥对啥,所以打心眼里佩服。论个人缺点,张飞对小人"暴而无恩",且又令其左右,性格过于率真,缺乏世故。张飞治理川中,受人爱戴,死后百姓立即为其立庙,口碑很好。 不论如何,比起被神化的关羽,张飞这种粗豪直爽的形象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也更贴近人心。就好像「张飞是屠户出身」的说法虽然在史传中找不到根据,但正所谓「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这样的张飞毋宁是可爱的。

其实在野史中张飞还有另一种显为人知的面貌。据说张飞文武全才,尤其工书法、擅绘仕女图,倍受后世书画界推崇。明人笔记中更有当时流行张飞的绘画、人们争相抢购的记载。

清代还有张飞的字帖传世,其中包括著名的「八蒙山铭」的拓文:「汉将军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铭。」据说这篇「八蒙山铭」乃是张飞大破张郃之后,意气风发而书,并招工匠刻石立碑于山巅。武侠***巨擘查良镛先生就有在他的作品「笑傲江湖」中引用这段典故,让这篇石刻化作书中人物秃笔翁的一门厉害武功呢!

■赵云

五虎之三,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自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猛将,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但其谋略也相当了得,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从事小心谨慎,人称常胜将军! 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于关张位居第三。但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实际上,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赵云了。

细数演义里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郃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坂坡(注1),赵云于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还能连杀曹营名将五十人后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及!演义中击杀敌军将领之多,实无人出赵云之右。

但演义中赵云所杀敌将,几乎全部都是演义虚构出来的;其中当阳救主、汉水退敌(注2)虽然见载于史册,却也绝无演义渲染的那么夸张。赵云的武勇在刘备阵营是被肯定的。蜀书杨戏传中记载了杨戏对赵云的评价,其中就有「猛将之烈」四个字。然而出了蜀汉,知道赵云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义描述敌方对刘备阵营的忌惮,动辄排出「诸葛孔明之智,关张赵云之勇」,然而我们看到赤壁战后周瑜写给孙权的信,其中却只有提到「枭雄」刘备和关张两头「熊虎」。

不妨比较一下成书较早的三国志平话中的描写。按平话中的赵云已经是五虎大将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实列于五人之末;而赵云在平话中用的枪虽有涯角枪的美誉——谓其天涯海角无对也,却败于张飞的丈八神枪在先、又被铁臂将军张益击败于后。由张飞听到赵云被张益击败的消息之后「大怒出战」张益的情节,更隐隐透露出了早期三国故事中赵云所扮演的角色。赵云虽然不像演义中所描写的那么光芒万丈,仍不失为一员良将。

他的优点有:

其一,深明大义。在那个扰攘的年代里,一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之富贵而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趋使者更比比皆是。赵云的选择如何呢?据《云别传》记载: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悬)之噩,鄙州论议,从仁政之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赵云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则--“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在封建社会中,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而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于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谏。《云别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以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自此军民安堵。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无怪乎刘备马上***纳了他的建议。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以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时,赵云又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先与吴战”。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秦宓等人的诤言,一意孤行,终于遭到夷陵之败,使蜀汉元气大伤。这从反面证明了赵云意见的正确。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其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敦。在战斗中,赵云俘获了其部下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少小相知”。在这种情况下--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此。不是私自买放,而是报告刘备;不是为自己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推荐人才;公事公办,实堪赞赏!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相比之下,好恶由己,褒贬任情的杨仪之流就差得太远了。

其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这一点,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实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而见。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之徒,岂能望其项背

■马超

五虎之四,名门之后,相貌堂堂且武艺高强,但心计稍欠,以至被人利用,是刘备入主西川的功臣。

马超是东汉末征西将军马腾之子。建安十三年(208年),朝廷将马腾调还京师,任命他为卫尉,任命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让他统领马腾的部队。马超统军后,即与韩遂联合。马超转战关西一带,甚得当地羌族人民的拥护。

曹操在与韩遂、马超单马对话,马超恃勇欲捉曹操,但见许褚瞋目而盼,未敢妄动。曹操遂密遣徐晃、朱灵率4000精兵从蒲阪津(今山西永济、陕西大荔朝邑之间黄河渡口)乘虚渡过黄河,据河西为营,截断马超退路。接着,曹操安排船筏,欲率大军渡河北。马超对韩遂说:“我们应该预先到北岸驻军,阻挡曹兵,使他们不得渡河。不过二十天,河东粮尽,曹操的部下一定会大乱溃逃。”韩遂却说:“可以让他们渡河。兵法云:‘兵半渡可击。’待他们渡到一半,我们从南岸击之,岂不痛快!”马超的计策没有被施行。曹操后来知道此事,叹息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

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尽得陇西所有部队,又得到张鲁派大将杨昂所率援军的帮助,集中1万余人进攻冀城。马超军将冀城重重围困,从正月一直猛攻到八月,朝廷救兵也没到来。韦康便派别驾阎温出城向驻军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的夏侯渊告急。阎温乘夜从水中潜出,第二天,马超的士兵发现了水迹,捉获了阎温。并斩杀阎温。

原冀城属吏杨阜不满马超残暴,借为妻子办葬事之机逃出,投奔驻军历城(今甘肃西和北)的表兄抚夷将军姜叙,劝说他以所属兵力铲除马超,为韦康等报仇雪耻。姜叙又联络赵昂、尹奉、李俊等人,秘密磋商讨伐马超的谋略。他们先派人进入冀城暗中结交梁宽、赵衢,使他们在城中作内应。九月,杨阜与姜叙率兵袭击卤城(今甘肃礼县境),赵昂、尹奉进兵占据祁山城(今甘肃西和东北)。马超闻讯大怒,赵衢趁机故意怂恿马超亲自出城进击。等马超一出城,赵衢和梁宽立刻紧闭城门,把马超的妻儿老小全部***。马超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遂突击历城,掳杀姜叙的老母和赵昂之子赵月。杨阜率军与马超决战,身负五处重伤,终于将马超击败,马超向南投奔汉中张鲁。经此战,马超拥兵割据的势力被翦除。

马超见张鲁难成大事,又遭到张鲁部将杨昂的嫉妒,心中抑郁不平。时刘备正围攻成都(参见益州之战),日久不下,知马超情况后,派江宁督邮李恢前去劝说。马超便从武都逃入氐中,给刘备写密书请降。刘备得信大喜,派人迎接马超,让他先停下来,暗地拨给他不少士兵,增加他的兵威。然后,命他率兵直逼成都城下,屯驻城北,城中震怖。不到十天,慑于马超的威名,便打开北门投降了刘备。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并让他沿袭了曹操封的都亭侯。

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马超为右将军,授予符节。 章武元年(221年),马超升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漦乡侯。昭曰 :“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鉴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三国志·蜀书·马超传》)。

章武二年(222年),马超去世,亨年四十七岁。临终,马超上书刘备:“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三国志·蜀书·马超传》)。刘备追谥马超为威侯,其子马承嗣。马岱后官至平北将军,进爵陈仓侯。

“神威天将军”这是羌人给与马超的评价,马超一个15岁跟随父亲征战沙场的少年英才,一个响当当的西北汉子,一生的武勇事迹早已是众人皆知,只不过又是寿命影响了马超在历史上的存在,虽然40多岁就去世了,但是其征战的30年里少遇敌手,威名更是传遍中原。

■黄忠

位列五虎之末。果问起黄忠是谁,对三国故事稍有认识的人心中大概马上会浮现一位老当益壮、百步穿杨的神射手吧。孰不知这样的形象其实是***家所赋予的随是三国勇将,但年岁不饶人,因此也只能排在最后,但他是五虎将中唯一战死沙场的,死的惨烈,让人平添敬佩之情!

演义中的黄忠能「开二石之弓,百发百中」,连关公都差点死在他箭下,可以说是演义中跟吕布、太史慈并列的三大神箭手。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在史书中是有根据的:「....(吕)布令门候于门营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魏书吕布传)太史慈的善射也可以在史传中找到记载:「....尝从(孙)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援楼上行,以手持楼棼(楼阁的栋梁),慈引弓射之,矢贯手着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吴书太史慈传)然而遍览三国志一书,却连黄忠弯弓射箭的字句都找不到。可见黄忠的神箭只不过是***家的妙笔,为的是让同样万夫莫敌的五虎大将军各有其性状、各有其特色。事实上也的确很成功,今天黄忠神射的名声只怕更在吕布、太史慈之上。

关羽引五百校刀手攻打长沙、跟黄忠大战百回合不分胜负的故事,也是***家虚构的。史传中关于刘备取得荆南四郡的记载就只有:「....(刘备)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蜀书先主传)蜀书黄忠传:「荆州牧刘表以(黄忠)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盘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刘备)南定诸郡,忠遂委质....」当时纳降敌军,有留下人质的惯例,后来投降敌方的将领也美其名称为「委质」。史传中既然找不到黄忠跟关羽交过手的证据,「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当然也就只是***情节罢了。

黄忠的神射也许是虚构的,但他的勇猛却是货真价实的。黄忠投入刘备阵营之后,刘备甚是器重黄忠,跟刘璋开战时便让黄忠担任先锋大将。黄忠也没有让刘备失望,每次作战,「忠常先锋陷陈(通「阵」),勇毅冠三军」,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于是在益州平定之后,刘备封他为讨虏将军,位阶虽然还不及关张马超,却也已经是众将中前几位的了。

待汉中攻防战展开,黄忠立下了一生中最显赫的功绩:斩杀了曹军名将夏侯渊。蜀书黄忠传:「....(黄忠)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这一战当中,黄忠非但展现出无比的勇猛、主导战役的胜败、为自己挣得了征西将军的位子,而且几乎决定了汉中的所有权。主帅夏侯渊一死,副将张郃等人被迫后撤,刘备军掌握了汉中天险。后来曹操虽然亲自来到汉中,也已经无力挽回,汉中终于落入刘备手中。刘备即汉中王位,又任命黄忠为后将军、封关内侯,和关羽、张飞、马超并列刘备阵营四大将。

黄忠升任后将军一年之后便去世了,史传中没有记载黄忠曾经参加刘备伐吴之战。也许是觉得黄忠死的不够壮烈,演义将黄忠的死改写成壮烈捐躯于东征途中。这样一来,壮烈是壮烈了,却不免有些悲凉。能够死于事业的颠巅峰,不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吗?蜀书后主传:「(景耀)三年(公元二六零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关羽谥壮缪侯、张飞谥桓侯、马超谥威侯、庞统谥靖侯、黄忠谥刚侯,时人莫不认为这是极大的荣耀。

一般人称呼黄忠,常常不忘加上「老将」两个字,其实这是满值得玩味的。演义里黄忠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关羽请缨率兵攻打长沙时,孔明警告他:「今长沙太守韩玄固不足道,只是他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黄名忠,字汉升,是刘表帐下中郎将,与刘表之侄刘盘共守长沙,后事韩玄,虽今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出场就已经年近六旬,果然是一员老将。第七十回里黄忠、严颜领兵去取张郃把守的天荡山时,赵云也说:「何故以二老将当此大敌乎?」演义还真是有心经营黄忠老骥伏枥的形象。

■五虎上将的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归结出五虎上将的标准:

首先应该是武功标准。在整个三国,关张赵马黄的武功都是一流的。现代战场不再讲究微观上的马步功夫,但仍然通过参与和指挥作战、打硬仗打恶仗、斩杀名将及名军、创建名军等方面来体现其卓越“武功”。

其次应该是战功标准。经常打败仗的将军肯定不能被列入五虎上将。相对于其他人更多的战功和战绩应该是跻身五虎上将的重要指标。

再次应该是作用标准。是不是经常受到重用、有没有独立担当一个方面作战的能力、可不可以在纷繁复杂的战场上体现出自己在特定地区的主角地位,这是从作用的角度来品评五虎上将的标准。

第四应该是资历或履历标准。资历和履历是一种长时间、多阶段、不同场景下战功与战绩的体现。所谓身经百战、百炼成钢者,此之谓也。

第五应该是文才武略标准。五虎上将不应该只会逞匹夫之勇的粗豪将军,而应该是能文能武且颇具洞察力熟谙战争规律的智者。

谁是三国第二猛将?

秦叔宝(?—638年),名琼,字叔宝,以字行,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叔宝最早在隋朝大将来护儿帐内担任亲兵。母亲去世时,来护儿派遣人前往吊唁。手下军吏很奇怪,便问:“士卒死亡及遭丧者多矣,将军未尝降问,独吊叔宝何也?”来护儿回答说:“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旧唐书·秦叔宝列传》)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卢明月率义军10余万屯祝阿(今山东禹城西南),隋齐郡通守张须陀统兵万余进击之。双方相距6—7里设营栅相持,经10余日,隋军粮尽将退,张须陀则对将士说:“贼见兵却,必轻来追我。其众既出,营内即虚,若以千人袭营,可有大利。此诚危险,谁能去者”?(《旧唐书·秦叔宝列传》)众人莫有应者,唯独秦叔宝和罗士信请战。张须陀遂令二人各率千人,伏兵葭苇中,自引兵弃营而退。卢明月率众逐击,秦叔宝、罗士信乘机领伏兵攻义军营寨,但栅门紧闭,无法进入。二人遂登楼拔掉义军旗帜,各杀数人,营中顿时大乱,二人乘机打开栅门,放隋军入营,然后放火焚烧30余栅,火光冲天,营中守卒更加混乱。卢明月光大营起火,率部迅速回救,遭张须陀回师夹击,起义军溃败,被斩杀无数,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其余均被隋军俘虏。经过此战,秦叔宝的勇气更是远近闻名。

此后,秦叔宝又与孙宣雅战于海曲,有先登之功。以前后战功被授予建节尉一职。

大业十二年(616年),张须陀于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中瓦岗军李密的埋伏,战死,秦叔宝率残兵依附隋将裴仁基。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秦叔宝随裴仁基归附瓦岗军。李密得到秦叔宝后非常高兴,当即任命他和程知节等四人为“内军”骠骑,待之甚厚。当时李密掌握大权之后,政治野心逐日暴露。为保住个人独揽大权,他挑选“勇士尤异者”8000人作为他的“内军”,隶属四位骠骑将,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李密对内军十分满意,常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旧唐书·程知节列传》)由此可见秦叔宝在李密心中的地位。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密率瓦岗军与宇文化及集团大战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双方在卫州的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下摆开战场,从早到晚鏖战。李密被流矢射伤堕马,昏死过去。李密的随从均以为李密已死,四散奔逃,此时宇文化及的追兵也已赶到,在此危难时刻,秦叔宝挺身而出,独自奋战,将李密救回,然后又收集散兵反击,击退了宇文化及军。

九月,李密在邙山之战中败于隋洛阳守将王世充,不久,李密战败降唐,瓦岗义军失败。瓦岗军失败后,秦叔宝和许多将领因走投无路,而降于王世充,秦叔宝被封为龙骧大将军,接遇甚厚。虽然如此,秦叔宝和程知节皆不满王世充多诈。程知节曾对秦叔宝说:“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秦叔宝亦有同感,于是两人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部进犯唐朝谷州(治新安,今属河南),王世充任命程知节为将军,还任命秦叔宝为龙骧大将军。王世充与唐军交战于九曲(今河南宜阳西北)。程知节、秦叔宝、吴黑闼、牛进达等都带兵上阵,率几十个亲信骑马向西跑了一百来步,然后下马向王世充行礼,说道:“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随即投奔投奔唐军。王世充慑于二人的威名,不敢追逼。

二人归唐后,唐高祖李渊让他们跟随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闻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们,任命秦叔宝则为马军总管,镇守长春宫,程知节为秦王府左三统军。同李密一样,李世民也在全军中挑选了千余精锐骑兵,皆著黑衣黑甲,分左右队,由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等骁将统领,号称玄甲队。每次冲锋陷阵,李世民都披上黑甲亲率玄甲队作为先锋,伺机进击,所向披靡,敌人畏惧。

是年三月,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举兵南下攻唐。十一月,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乘坚冰过黄河,屯兵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军对峙。十二月,刘武周部将尉迟敬德、寻相援吕崇茂击败唐李孝基后,还军浍州(治翼城,今属山西)。秦叔宝与兵部尚书殷开山等奉命出击,在美良川截击尉迟敬德军,大破其军,斩首2000余级。作战中,秦叔宝立功最多,唐高祖李渊赐以黄金瓶,并说:“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秦叔宝列传》)不久,秦叔宝被授予秦王右三统军。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十四日,与唐军相持约5个月的宋金刚军终因粮秣断绝,被迫北撤。李世民立即率军跟踪追击,追至介休(今属山西)时,宋金刚率余部2万精兵,出西门背城布阵,南北长7里。李世民令秦叔宝、程知节等攻其北端,翟长孙、秦武通等攻其南端。又派总管李世绩出战,不利稍退,宋金刚乘机反扑。李世民即率精骑出其阵后进击,大败宋金刚军,斩首3000级。尉迟敬德、寻相等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县)二城降唐。刘武周放弃并州与宋金刚逃往突厥,后为突厥所杀。战后,录前后战功,赐秦叔宝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并授上柱国。

七月,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秦叔宝在每次作战中都冲锋在前。如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在洛阳***作战中,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营,猝与王世充军遭遇,交战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队驰赴救援,大败王世充军,俘其骑将葛彦璋,斩俘6000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阳。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夏王窦建德率10余万大军西援洛阳。李世民也于二十五日亲率精兵步骑3500人进驻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西)。五月初二,双方展开决战,李世民率秦叔宝等精锐突入其阵,从阵后展唐旗,窦军士卒迅速崩溃,窦建德亦为唐军所俘。战后,秦叔宝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

是年七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起兵反唐,很快占据河北大部郡县和河南部分地区。十二月十五日,李世民命奉命征讨刘黑闼。武德五年(622年)二月十一日,秦叔宝于列人(今河北肥乡东北)击败刘黑闼。至三月,唐军在洺水(今河北曲周东南)击败刘黑闼军,收复沦陷州县。秦叔宝因功又被赏物千段。前后所赏赐的金帛以千万计。

秦叔宝随李世民出战时,敌军将派骁将锐卒炫耀人马,李世民必命秦叔宝前去出击,秦叔宝每次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旧唐书·秦叔宝列传》)李世民对他更是器重,秦叔宝也颇以此自负。

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秦叔宝便是其中之一,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元吉又借口抵御突厥,奏请抽调秦王府勇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和段志玄等随军,以消弱李世民实力,然后乘机将其除掉。李世民得知李建成欲于为李元吉饯行时他,遂与文臣武将商议,决定先发制人。四日晨,李世民率秦叔宝等人发动玄武门事变(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继承权。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十二日,李世民封赏功臣,秦叔宝拜左武卫大将军。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秦叔宝食实封七百户。

此后,秦叔宝因疾病缠身,再未领兵征战。他曾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秦叔宝列传》)

贞观十二年(638年),秦叔宝去世,死后被追封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追思其生前战绩,下诏雕刻他的石像立于墓前,以显其战功。贞观十三年(639年),改封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大小,秦叔宝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四名。

你认为三国第一猛将是谁?

谁是三国第2猛将?!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很有道理,但是我也很想知道这第二到底当数谁。看过来很多文章,在三国演义中认为吕布是三国武将中武力最强的,这一点我也不否认。但是关于这三国武将中谁的武力可以排到第二,这个问题想来争议较多,一时间也难下定论。小弟不才,试着分析一下,但自知愚钝,固只做参考。我认为这第二名的武力并不比其他超一流武将高到哪去,只有微弱的优势罢了。

许多朋友认为三国武将中可以名列第二的人选分别为:赵云、张飞、马超、关羽、典韦,不知道还有没有落下的?并且看了众多文章,大意都是谁把谁杀掉了,谁又和谁战了多少回合,战败了谁,后来又擒到了谁,诸多的数据统计。不过我想说这些数据只可做参考,怎么可以凭借这些头痛的数据就说明谁的武力呢?恐怕当时的老罗也没想过这么多问题吧?我认为看三国演义要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不是简单的分析里面的数据的,虽然有些数据固然很重要。

首先,当说三将军张飞,这个猛张飞大家认为可排第二的争议最多。张飞可排第二的理由无非就是书中这样几段的描写:1、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2、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飞亦挺枪来迎。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玄德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吕布分军四面围定。玄德唤张飞责之!

而喝断当阳桥,吓退百万曹兵,以及关羽对张飞的吹捧等等这些描写不足以说明张飞的武力可排第二,不知我说的对吗?那么我就分析这几次与吕布的交手。首先,说第一次虎牢关遇吕布,张飞不知深浅冲上来战吕布,大战五十回合,说不好听吕布几乎击败张飞,说好听点张飞处于下风。第二次吕布碰到张飞,要说到吕布是夜袭徐州,此时张飞已醉,急逃出徐州。书中描写吕布见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亦不敢相逼。其实先看看前面书中描写刘备收留狼狈之极,四处逃蹿的吕布。再看看后来吕布无义夜袭刘备的徐州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大好机会,吕布不杀死张飞,说明吕布还要留个情面给刘备,也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能做的太绝,吕布后来也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作者给正面描写汉室正统刘备手下的武将留个面子,才这样写。如果吕布真认为张飞是自己心头大患,深忌张飞之武力,早趁些机会除之而后快了。(因为自己手下有众多兵将,况且此时的张飞已酒醉)

接下来就是张飞抢了吕布的战马,吕布由徐州赶到小沛找张飞算帐,此时的吕布气势凶凶的杀来。书中有一段与张飞的对话是这样描写的:布曰:你便使张飞夺了我好马一百五十匹,尚自抵赖!”张飞挺枪出马曰:“是我夺了你好马!你今待怎么?”布骂曰:“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飞曰:“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飞亦挺枪来迎。张飞说,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这句话说的很在理,充分说明了问题的所在。吕布听到此话由恼转羞,急战张飞来掩饰自己的理亏,让这位张兄弟少说话,呵呵。接下来再议: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玄德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吕布分军四面围定。玄德唤张飞责之!此处描写不多,但作者为了给所谓汉家正统的张飞留面子,并未写明谁胜谁负,但刘备在有关羽的情况下,仍急鸣金收军。一个“急”字,以充分说明张飞拼命和吕布战一百回合的状况,不说性命比较危急也明显处于下风。再来说刘备收军后,唤张飞责备,张飞并未反驳,以充分说明了当时吕布战败张飞的状况,败军之将何敢言其勇?所以张飞也不敢再说些什么。另外,刘备鸣金收兵,吕布分军四面围定攻打小沛,张飞并没有再要出战。试想以张翼德的性格,又怎会轻意服输?想看看后面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同样是一百回合刘备鸣金收兵后,张飞又几次复战马超,就是说明张飞心里没服过马超!为什么张飞这次没要求再次复战吕布?说明这一百回合使已张飞心里更深惧吕布之武力,要不然张飞必复出死战吕布。而反观吕布这个人胆小惜命,(在被曹操抓到时求饶等诸多事例来反映的。)且此战前吕布屡败于曹操、郭汜、李催等人,早没有了当年虎牢关的得意了,过了颠峰状态,又是长途来战张飞,并有轻敌之心。

2 谁是三国第2猛将?!

最后,再看这段玄德令飞在前,云长在后;自居于中,保护老小。当夜三更,乘着月明,出北门而走。正遇宋宪、魏续,被翼德一阵杀退,得出重围。后而张辽赶来,关公敌住。吕布见玄德去了,也不来赶,随即入城安民,令高顺守小沛,自己仍回徐州去了。吕布放过了刘备及其家小,已经更充分说明了吕布给自己留条后路,并未与刘备彻底翻脸,所以针对张飞之战也并未痛下杀招。

其实在后文中也有吕布打败刘备后并保护其家小的描写,也证实了吕布实际还是想和刘备讲和留后路思想。唉,胆小惜命!所以,我认为张飞与吕布战一百回合未分胜负,乍一看,很能说明张飞的武力很神勇,但仔细分析还是有原因的。想来这种情况下,但凡超一流的武将都能和吕布战上一百回合。

后来张飞汉中的瓦口隘之战,五十回合战不下张合;十余合战不下张任,并被张任用计差点杀死;二三百回合战不下马超;死在无名小卒手中,虽可列入超一流猛将,但实在有负第二的美名。

再说关羽,如果说起武圣关羽,整部三国演义其实前边正面描写的是关羽,后边正面描写的是诸葛亮,书中真正两个主要描写的正面人物,也是两个被描写成神级的人物。且看书中关公献颜良首级于曹操面前,操夸其曰:“将军真神人也!”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并列二神,哈。还有温酒斩华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杀曹之名将蔡阳、许褚和徐晃双战杀不死关羽等等,可描写成威慑华夏的武神了。

但是美玉中也有瑕疵,抛开三英战吕布不说,看看关云长三十余合拿不下的纪灵,(吕布提起纪灵就像孩童一般)却十余合被张飞刺于马下;多次被人用冷箭暗算;在长沙二百回合战不下黄忠;在樊城百余合战不下庞德,后被其暗箭所伤。唉,关云长虽可列入超一流猛将之列,武力却算不上第二。

接下来,看看曹之猛将典韦算不算第二,首先这位号称“古之恶来”的猛将一人战退了吕布手下四员大将: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在濮阳救曹操,飞戟立杀十数人;二次救曹操战死于宛城,死了半晌,竟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勇猛至极。

但在陈地与许褚久战不下;在定陶典韦许褚双战吕布不下,且过早的战死,勇猛有余,技巧不足。所以,这第二的美名典韦尚差一点。

号称吕布第二的马超,威慑西凉,在书中前段的盩厔山刚一出场,才年仅十七岁就杀王方擒李蒙,可谓威风八面。后在潼关,几回合杀退张合,五十回合杀退曹洪,打的曹阿瞒割须弃袍、渭水避箭,逼得许褚裸衣来战,虽说战平,但已使曹操深慑马超,十分头痛。曹操说马儿不死,我难以安枕。在历城杨阜宗弟七人,齐来战马超,皆被其杀死,杨阜身中五枪,在葭萌关猛张飞居然战不下马超,并使得刘备多次鸣金收兵等等,可以说马超威猛的攻击力似乎天下无敌。

先放下马超不说,且看看这段孔明与刘备的对话:东川张鲁遣马超与杨柏、马岱领兵攻打甚急,救迟则关隘休矣。玄德大惊。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玄德曰:“子龙引兵在外未回。翼德已在此,可急遣之。”孔明曰:“主公且勿言,容亮激之。”

这说明了在诸葛亮心中只有赵云与张飞可敌马超,如果用张飞而且还需要用激将法,才可战马超。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张飞与马超战成了平手。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明张飞与马超可并列第二了呢?

且慢,书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人报蜀将刘晙、马汉引军到。赵云曰:“某愿往擒此二人!”言讫,上马引军出。玄德在城上管待马超吃酒。未曾安席,子龙已斩二人之头,献于筵前。马超亦惊,倍加敬重。

这里作者意图就不言而喻,那么为什么作者以及刘备、诸葛亮要安排赵云出战刘晙、马汉这支刘璋最后的主力部队呢?前者的用意就是要说明赵云武力之强,后者则是说明刘备、诸葛亮要用此来震慑马超,使其不敢因自恃武勇以及出身名门太过狂傲。而结果使马超十分惊恐,一是惊讶赵云之武力,并深敬之。二是恐之刘备疑其为人,马上要帮其夺成都。分析到这里,也许说明赵云武力在马超之上,虽然在三国志中描写的赵云武力较平平,但这里的作者有意证实其武力。

接下来,还有一段请看:次日,张任引数千人马,摇旗呐喊,出城搦战。张飞上马出迎,更不打话,与张任交锋。战不十余合,张任诈败,绕城而走。张飞尽力追之。吴懿一军截住,张任引军复回,把张飞围在垓心,进退不得。正没奈何,只见一队军从江边杀出。当先一员大将,挺枪跃马,与吴懿交锋;只一合,生擒吴懿,战退敌军,救出张飞。视之,乃赵云也。

写到这里,张飞几合战不下的吴懿,竟被赵云一合生擒,令人吃惊!那么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再明显不过了,就是要力捧赵云呀。看来这两个武力最被看好的侯选人,均甘拜下风。

再看看书中对赵云这位常胜将军的描写,虽官不大,但并未输过,长坂坡救阿斗异常神勇,虽有玩命之嫌,但纵观全书,除吕布尚有谁可以做的到?在汉水之战,赵云不但救出了黄忠,并写到赵云如入无人之境,曹家军校见到“常山赵子龙”的旗号纷纷逃蹿,就连张郃、徐晃这样的世之名将竟心惊胆战,不敢迎敌!这老罗也太夸张了吧。并且还有一段对赵云枪法的描写: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我还从未看过书中对其他武将的枪法或是刀法有如此细致的描写,实在太过偏向。最后,再看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先拜祭马超之墓,使年迈的老赵云为先锋,一出场就力斩五将!这实在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年纪尚轻的马超却病死,然而另一个年迈的老赵云却依然生龙活虎,唉!

虽然后来为了衬托姜维出场,安排了老赵云数合战不下小将姜维以及刚出场时三五十回合战不下文丑这两段,却并不影响赵云在整部三国演义中的神勇。即然,作者有意描写赵云之神勇的武力,我们何必又要掩盖其作者的用意呢?所以这一吕二赵三典韦是正确的!

三国第一猛将如果以正史记载的战绩来说的话,无疑非关羽莫属。既然讨论猛将,那么只看武艺。在正史里, 极少有武将对战的情况出现,因此很难通过他们之间的对战来比较谁更厉害,只能从他们取得的战绩来比较一二。而在三国时以勇猛出名、而且有实战记录的,主要是吕布、关羽、张飞、黄忠、张辽、乐进、典韦、许褚、庞德、甘宁等人。而其中关羽冲阵斩颜良一役,无疑是最出色。在白马之战时,关羽和张辽作为曹军先锋,攻击颜良大军,关羽看见颜良的麾盖,直接冲过去把颜良刺死马下,割了脑袋带回来,袁军崩溃: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到,和《三国演义》里关羽杀了颜良一个措手不及不同,正史里袁军诸将是曾经尝试阻挡关羽,但是都失败了,硬是没拦住,让关羽把颜良杀了。

对比合肥之战张辽率军冲击孙权大军,虽然也是大破吴军,但是冲向孙权时还是被挡了下来。之后的逍遥津之战,孙权身边不过千人,张辽率军攻击也是被吴军挡住,孙权得以走脱,相比之下无疑要比关羽的表现逊色一些。而且白马之战时张辽也在,结果完成冲阵斩将的是关羽,两下比较,也是关羽更优。而吕布在与张燕军大战时常常亲自带军冲锋陷阵,大破敌军,不过他也没能直接冲进去把张燕给砍了。黄忠倒是斩了夏侯渊,不过根据《夏侯渊传》记载,此时夏侯渊身边士兵不多,不过几百人,黄忠此战有些偷袭取巧的感觉。

而庞德斩郭援则是在混乱中所杀,自己都不知道杀的是谁,相比关羽直扑对方主将的气势,位面也要逊色一些。其他乐进、典韦、许褚也是有先登的勇名,但是也缺乏斩将夺旗的战例。

另外从历史上流传的名气看,也是关羽出名。程昱、郭嘉都对曹操说过刘备有雄心,而关羽、张飞是“万人之敌”,必须小心。周瑜也给孙权写信说关羽、张飞是“熊虎之将”,最好能收为己用。后世更以关张之勇来形容猛将,像晋朝的刘遐,打仗时勇猛异常,“陷坚摧锋”,因此当时都把他“比之关羽、张飞”。前秦的邓羌因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被称为“关、张之流,万人之敌”。北魏杨大眼是当时公认的猛将,都称赞他“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两晋南北朝时关羽和张飞已经完全成了猛将的代名词,此时距离三国时期不远,应该可以体现但是的猛将排名,综合关羽的战绩,所以将其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