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之地典故_一箭之地来历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6-01 0
  1. 有关智谋的成语故事
  2. 红罗的牡丹江民间传说之红罗女
  3. 北照寺的历史渊源
  4. 关于定海神针的由来
  5. 木兰湖风景区的来历
  6. 红罗仙女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问题一:文字开头成语 给你一百个,不够再找我要,望***纳!!!!

文炳雕龙炳:形容有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

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一箭之地典故_一箭之地来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不尽意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心意。

文笔流畅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文***炳焕本指豹身花纹,光彩四溢。后形容书法精技艺湛,光彩照人。

文场笔苑苑:荟萃的地方。指文学界。

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文抄公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

文彩四溢形容作品典雅。

文才武略武略:军事方面的才能。既有文学才能,又有军事才能。形容文武兼备。

文弛武玩文武官员***。

文川武乡原指出文臣武将的地区。后指教化普及,风俗纯正的地区。

文***缘饰文***:指文章精***;缘饰:指衣物镶缀的花边。指花边文学,文笔精美。

文从字顺

文德武功治理国家恩德昭着,对外用兵成绩斐然。旧时多用为赞誉帝王或重臣的颂词。

文觌武匿艺文兴而武道隐。指尚文之风大盛。

文东武西本指汉初叔孙通所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将居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文牍主义一种***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文风不动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

文房四指笔、墨、纸、砚。亦称“文房四物”、“文房四士”。

文房四侯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文房四士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物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艺指琴、棋、书、画。

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文过遂非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文贵天成贵:以某种情况为可贵。指有时写出的文章最自然最好。

文轨攸同文:文字;轨:车的轨迹;攸:语助词,无义;同: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车辙痕迹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文奸济恶掩饰奸诈,助长恶行。

文籍满腹

文君司马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

文经武略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文经武纬经、纬:编织物的纵线与横线。指从文武两方面治理国家。

文君新寡文君:汉朝的卓文君。原指卓文君刚死去丈夫。后泛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文君新醮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文籍先生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文君早寡文君:汉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死了丈夫就与司马相如私奔。指年轻女子丧夫寡居。

文理不通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文:文德,指政治;武:武功,指军事;附众:使大家亲近;威:威服。旧指在政治上能团结部下,在军事上能威震敌人

文理俱惬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文婪武嬉指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文鸟之梦形容人的文思新颖。

文情并茂文章写得不仅富有文***,而且感情也很丰富。

文齐福不齐文:文才;齐:全。文才足够崭露头角,可是命运不济。

文期酒会旧时文人定期举行的诗酒 *** 。

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

......>>

问题二:类字开头的成语 类聚群分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抚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

类是而非类:类似;是:正确的;非:错误的。貌似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的。也指是非不分明,模棱两可。

类同相召召:召唤。同类者相互招引、呼应。

问题三:以有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有案可查 有案可稽 有可乘

有备无患 游必有方 言必有据 言必有物 有板有眼

有本有原 有本有源 言必有中 有鼻子有眼 有耻且格

有才无命 阳春有脚 有财有势 有的放矢 有胆有识

言而有信 有凤来仪 有福同享 有福同享,有祸同当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有风有化 有负众望 有国难投 有根有底 有根有苗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有绩之而无不及 有过之,无不及 有过之无不及 有何面目

有害无利 有机可乘 有家难奔 有脚书橱 有脚书厨

有借无还 有教无类 有己无人 有进无退 有加无已

有脚阳春 有口皆碑 有口难辩 有口难分 有口难言

有口无心 有口无行 有利可图 有例可援 有来无回

问题四:去开头的四字成语 去?

问题五:自字开头的成语有多少 自爱不自贵自爱:指有自爱、自尊之心;自贵:抬高自己.指有自爱之心而不抬高自己

自不待言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自报公议自己报名或报出自认的情况,由群众讨论评议.

自报家门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指作自我介绍.

自拔来归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自不量力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自比于金把自己比作尚未冶炼的黄金.比喻未成熟,急需锻炼

自备资斧资斧:旅费、盘缠.指自己准备旅费

自暴自弃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自出机杼机杼:本指织布机上的筘,织布时每条经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写文章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体裁.

自成机杼机杼:织机和梭子.比喻写文章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体裁

自出机轴比喻作文章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和体裁.同“自出机杼”.

自厝同异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

自出新裁指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同“自出心裁”.

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自惭形秽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自出新意出自自己心意.指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旨趣

自出胸臆臆:胸.出自自己心意.指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旨趣

自成一格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自出一家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自成一家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自吹自擂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自吹自捧自我吹嘘,自己捧场.

自产自销自己生产自己销售.

自]自u]、u:烦恼,埋怨.自寻烦恼,自相埋怨

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自动自觉自己主动去做.

自负不凡自恃高明,不同寻常.

自奉菲薄奉:信奉.指奉行节俭,对物质生活无所要求.

自负其能自负:自恃,自许.自恃而又自信自己的才能

自伐无功自伐:自我夸耀;功:功勋.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

自反无愧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

自负盈亏自己负责盈利和亏损.

自甘暴弃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自顾不暇暇:空闲.光顾自己还来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自古东丁东丁:象声词,石洞中泉水下滴的声音.比喻某件事情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老规矩

自甘堕落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自告奋勇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自甘落后甘:情愿,乐意.指自己不求上进

自高其功自以为劳苦功高.指居功自傲

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自坏长城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自毁长城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自救不暇解救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

自今而后从今以后

自掘坟墓掘:挖.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象在替自己挖掘坟墓一样.比喻自寻死路.

自矜功伐指居功自傲.

自矜其勇矜:自以为贤能.自以为勇敢过人

自己人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自觉形秽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自今已后从今以后

自绝于人绝:断.自己断绝了跟别人的关系.指做了对不起人的事而不愿悔改.

自今以往从今以后

自今已往从今以后

自惊自怪自己觉得又害......>>

问题六:次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次序颠倒

次第入座

次贷危机

次第花开

次品必究

问题七:一字打头的四字成语 一座皆惊

一字之师

一字一泪

一字不苟

一字褒贬

一柱擎天

一掷千金

一纸空文

一知半解

一针一线

一针见血

一朝一夕

一张一弛

一语中人

一语破的

一语道破

一隅之见

一应俱全

一意孤行

一以贯之

一以当十

一衣带水

一叶知秋

一言中的

一言一行

一言兴邦

一言为定

一言难尽

一言两语

一言九鼎

一言半语

一薰一莸

一心一意

一心无二

一泻千里

一笑千金

一相情愿

一席之地 一息尚存

一无长物 一无所知

一无所有 一无所能

一无所得 一无所成

一无所长 一无是处

一文如命 一苇可航

一望无际 一望而知

一往无前 一往情深

一网打尽 一团和气

一吐为快 一潭死水

一塌糊涂 一死一生

一丝一毫 ***

一丝不苟 一双两好

一手遮天 一手一足

一视同仁 一事无成

一世之雄 一时之秀

一时半刻 一石二鸟

一如既往 一身是胆

一身二任 一扫而光

一如既往 一日之长

一日之雅 一日三秋

一日千里 一日九迁

一丘之貉 一丘一壑

一穷二白 一清如水

一清二楚 一清二白

一琴一鹤 一窍不通

一钱如命 一钱不值

一气呵成 一暴十寒

一g黄土 一颦一笑

一贫如洗 一片汪洋

一片丹心 一片冰心

一盘散沙 一拍即合

一诺千金 一念之差

一目十行 一目了然

一木难支 一模一样

一命呜呼 一鸣惊人

一面之交 一面之词

一毛不拔 一脉相承

一马一鞍 一马平川

一马当先 一落千丈

一路平安 一龙一蛇

一了百了 一廉如水

一力承当 一劳永逸

一览无遗 一来一往

一来二去 一篑之功

一夔已足 一匡天下

一孔之见 一孔不达

一刻千金 一蹶不振

一决雌雄 一举一动

一举两得 一举成名

一介书生 一介不取

一箭之地 一箭双雕

一见钟情 一见如故

一见倾心 一技之长

一己之私 一己之见

一挥而就 一呼百诺

一哄而散 一寒如此

一国三公 一顾倾城

一顾千金 一鼓作气

一干二净 一概而论

一改故辙 一傅众咻...>>

有关智谋的成语故事

茂名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园内景点汇总

一、开心石

1、心字少一点,寓意着少一点欲望,少一点计较,心门就开了。打开心门才能开心。港澳地区有句经典的名言:做人最重要是开心。

2、“唯用一好心,笑迎八方客”。

3、上面两笔似腾飞之鸟,下面一笔如欢跃之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快意人生。下面鱼生长在南海边上,寓意着冼夫人出生的地方,鸟则北方飞来的候鸟,鱼与鸟的结合正是冼夫人与冯宝的联合,冯宝本北燕后裔在岭南为官,此姻缘正是千里有缘来相会。冼夫人本是俚人首领,冯宝为汉官,冼夫人与冯宝的结合也为岭南民族间的融合起了典范,促进民族间的融合发展。

4、心在石中,石中有心,冼夫人事业任重道远,我等心如磐石,矢志不渝。

5、石头左右两松相拱成一“心”字,石头形状亦如一“心”,加上所刻之“心”,木石盟心,心心相印,以心相交。也喻意好心不老,唯用一好心穿越_空,永___限。

6、一颗红心镌刻在斑驳的石头上,寓意不管背后多少沧桑,依然脸如桃花,笑意盈盈。

二、岭南圣母牌坊

1、岭南圣母牌坊气度不凡,由六根纯花岗石柱构成框架,柱的大小、高度,距离,形成三组对称的组合,中间最高的那根柱子高12.2米,宽30米,底座周长4米,左右两侧的稍为小些。

2、这座广场牌坊,由电白企业家戴作琳、赖木扬二位先生捐建。牌坊正面“岭南圣母”四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吴东民题写,牌坊背面“护国佑民”四个大字,则是出自电白区常委、书法家杨育平先生手笔。

3、牌坊六柱构成三个组合,取意冼夫人“我侍三事主,唯用一好心”的忠君护国思想。同时,由蓝天衬托下的“岭南圣母”牌坊,体现冼夫人慧光普世、施福于民的的慈爱之心和辽阔襟怀。

三、岭南圣母铜像

1、冼太夫人铜像背靠圣母峰、五跪岭浩瀚山脉,面朝茫茫南海,场面壮阔,气势雄伟。冼夫人铜像连底座全高9米。主体冼夫人圣像高6米,由精铜铸造。底座高3米,由优质花岗岩构成。

2、冼夫人铜像高6米,寓意隋文帝为冼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时,让冼夫人指挥统领部落六州军马(高州、罗州、苍梧、梁化、冈州、滕州;同时也寓意着冯冼氏家族六代忠贞;寓意冼夫人逝世后,隋至清六个朝代屡加敕封。底座高3米,寓意冼夫人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始终唯用一好心。

3、冼夫人铜像呈坐姿,着战袍甲衣披风,双手放置膝上,是典型的“坐如钟”女将军之仪。冼夫人圣像左手抚掌,右手握拳,文左武右,阴阳和合,刚柔相济。隋书记载冼夫人在父母家就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抚循即安抚,代表抚掌;压服即镇压,代表握拳。这不仅说明冼夫人文韬武略、文治武功、明识远图的睿智卓识,也说明冼夫人一方面安抚百姓万民,稳定岭南,一方面坚决打击***的叛乱分子,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形象而深意地体现冼夫人这个伟大军事家、政治家的“爱国爱民,团结统一”精神。

4、冼夫人铜像体态威仪而雍容,首微低,略向前倾,脸含笑容,双目垂视,为圣母冼夫人身在巅峰,俯视众生之意。这个细节,神韵尽出,把圣母冼夫人同情、怜悯老百姓的伟大情怀和大爱无疆,大慈大悲,挽救众生的菩萨心肠表现得淋漓尽致。冼夫人铜像与所在环境的山与水、草与木浑然一体,高度和谐统一,更显得庄严神圣,熠熠生辉。

四、隋书石刻

隋书碑刻按早宋版原字体刻上——《谯国夫人》,通篇共1400多字,原版收藏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由专业人士找到漂洋过海远道而来。《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用来记述隋朝的历史、人文等。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子能够在《隋书》中留下这么一大篇的传记,这是绝无仅有的,也足以说明冼太夫人在隋朝历史中的崇高地位。隋书把冼夫人从年幼在父母家实际到去世之后隋文帝谥封冼夫人“诚敬夫人”整个人生历程完整记录,可见冼夫人在撰写史书的史官眼里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女性,也是女性学习的楷模。

五、神道

1、神道是通往冼太夫人墓地的通道,有步步登顶的寓意。神道只有在陵园前才有,这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关于墓园的规制,而陵则是帝王、诸侯的墓园,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石马、石人。

2、冼夫人墓园神道由墓园中轴线延伸而出,由回收古旧石板铺设,神道两边移植高大的木棉树。木棉树又名英雄树,雄壮魁梧,枝干舒展,欣欣向荣,象征着冼太夫人巾帼英雄的伟岸形象。

3、早春2、3月份,是木棉花盛开的季节,长得漂亮,广东有句俗话,木棉花开,冬天不再来,意思就是只要看到木棉花开了,温暖的春天也来临了。早春2月,正是木棉花开的日子,神道的木棉花含苞待放,陆续开出灿烂的花朵,远远望去,一树的橙红,显得格外生机勃勃。两排木棉花直到墓城,满树繁花,遍地芳香,正如天女撒花,指引客人前去墓城瞻仰冼夫人,有心的客人还会拾起几朵鲜艳饱满的花朵,敬献在冼夫人墓碑前方,以表达对英雄的敬仰

六、金水桥

1、金水桥是连接着岭南圣母广场与冼氏墓城、娘娘庙等景点的交通冲要。它宽5米,长13.5米。由于形状是克隆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因而也取名相同。据称金水桥的来历很有历史典故:元皇城的周桥的设计师和主持建造者,是一位普通石匠—元代河北曲阳的杨琼。曲阳盛产玉石,石雕技艺唐宋以来已名闻于世。杨琼出身于石工世家,他的石雕“每出自新意,天巧层出,人莫能及焉”。公元1276年,修建元皇城崇天门前的周桥,很多人画了图送上去,都未选中。而杨琼的设计方案,使元世祖忽必烈十分满意,下令督建。

2、《故宫》中记有:这桥“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桥下有四百石龙,擎戴水中;甚壮”,为皇城增色不少,因而明皇城的建造者,把它照样搬来,用以营造此桥。而皇城前的护城河名曰金水河,金水桥也由此得名。

七、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负碑__

1、__,龙首龟身,传说中为龙的九子之一,擅于负重。用__驮碑在古代是一种官方的礼仪制度,它经常被安置于宗庙和陵墓之前,对于__和碑铭的尺寸使用,封建王朝更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2、尽管冼夫人墓城__上的碑铭早已不知去处,然而根据__背部驮碑铭留下的凹槽,他推算出这种碑铭的尺寸非同小可。巨大的尺寸,考究的做工,显示了碑铭的主人显赫的身份。

3、__碑铭残座仅存一半,首及四足缺损,背部“龟纹”清晰可辨,长达1.3米多,重达1.5吨。《隋书·礼仪三》载:“三品已上立碑,螭首龟趺。”与冼夫人生前为谯国夫人幕府将军品级门阀相一致。当年考古学家麦英豪教授到此考古,见此石便断定为冼夫人墓,他认为岭南一代,能享用此石碑的只有两人,一人为南越王赵佗,另一人便是冼夫人。故考古专家称此__为冼夫人的“***”。

4、__一方面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它的象征以“长寿吉祥”为依据,并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巫术崇拜等方面的涵义。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八、隋谯国夫人冼氏墓

1、冼夫人的墓城沉睡在一片约五六十亩,茂草疏林的宽阔空地当中。冼夫人墓由墓城、墓碑及享殿等构成。墓地呈长方形,周围有土墙遗迹,墓城为南北向,东西长123米,南北宽110米,占地13530平方米,其规模之大、文物遗存之丰富,都十分罕见。

2、墓城四周筑有夯土墙,墓城内地表可见隋代以来建筑构件。经考古勘查发现的建筑群主要集中在中部,清晰可见的遗迹有由南至北的前殿、天井、寝宫及东西两翼的厢房、水池等隋唐及宋代建筑,前后殿均面宽22米,7开间,进深5间,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出土了石鼎、石炉、陶石狗、石狮、印花砖、瓦当、铺地砖、倒莲形方座石柱基础,以及一些碗、碟、盆、香炉等多种陶、瓷器皿和镂孔圈足青釉砚台、仰莲香炉等,经鉴定为隋代遗物。

3、冼夫人墓始建于隋朝,宋、明、清均有重修,墓城内保存了较多的隋代建筑遗迹,是广东省考古发现的第一个隋唐墓园建筑实例。2013年3月5日,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娘娘庙

1、娘娘庙(冼夫人庙,始建于隋时,因冼夫人玄孙冯君衡获“矫诬”罪而遭到破坏,宋末元初,当地黄、蔡两姓村民重建该庙,清、民国时期都曾维修,最近一次维修是2004年,现存建筑形制、结构保留清制。娘娘庙座西向东,广三路,深三进,中间面阔三间。总面阔22.4米,总进深29.2米。硬山顶,龙船脊,抬梁式梁架结构。头门嵌花岗岩石门夹和一双抱鼓石,二进为拜亭,天井两侧廊庑为三开间,墙体从地面至1米高处用不规则石块垒砌,以上是青砖叠砌。特别是庙宇外墙为隋、唐、宋、明、清时期砖石叠砌而成,有“一墙五代”之美誉。该庙虽经历代重修,但仍保持其原貌,庙里有虎头足石香炉、石鼎和六通重建碑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2、陈隋之际,冼夫人被岭南民众共奉为圣母,成为“圣母娘娘”。故里人民将这座冼夫人庙称为娘娘庙,这在众多冼夫人庙的称谓中是独一无二的,唯其如此,更彰显冼夫人在故里人民心目中无以伦比的崇高地位。

十、嘉庆墓碑

墓区保存有一块清代嘉庆年间建立的墓碑,是嘉庆二十四年电白知县特克星阿所立的,上有“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等字样。传说墓碑建立的那一个月,当地的民众可以隐隐听到有奏乐之音,此墓碑也因此闻名于世,至今这事还锲刻在离冼墓一箭之地的娘娘庙的墙壁上。在一些老人的记忆中,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墓城仍有城墙、城河和城池,城墙高过人,城内似乎还有守墓士兵居住的“兵房”遗址。清光绪《高州府志》载:“电白县,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县北十五里山兜娘娘庙后,土名鬼子城。”

十一、蔡氏神泽会碑

宋末元初时,娘娘庙有这样一则轶事,记载在娘娘庙里面的古碑刻中。当时娘娘庙已遭到破坏,周围荒草丛生,鸟兽聚居。蔡氏七世祖在娘娘庙前选的一块风水宝地,想要迁六世祖墓地在庙前宝地安葬。冼夫人当晚托梦告知,此地留给后人给我重修庙宇与墓城,为你另选一地。第二天醒来,去后山可见一只豕和一只鹿,若想后世显贵则迁葬于鹿穴,可保你后代贵气长存;若想后世富裕则迁葬于豕穴,可保后世富裕昌隆。当时蔡氏无产业,迫切想要富裕,所以迁葬于豕穴,称“猪姆坑”的地方,并许下宏愿,后世蔡氏兴旺之时,定重修娘娘庙。而后,蔡氏果然子孙昌盛,富贵临门,家族兴旺。在庄垌等地购置田业、土地,延绵至今。蔡氏十世祖感念冼夫人神恩,为先祖还愿,联合当地黄氏并组织族人捐赠重修娘娘庙,赠匾肇基济阳悬挂于庙中正堂,往后每年蔡氏在冼太夫人诞辰日都组织族人在娘娘庙祭祀、感恩。道光年诞辰日,更是把此事篆刻于庙,流传于后世,供蔡氏后人观看,感恩先祖功德,感念冼太夫人神恩时至今日,仍有蔡氏后人不断回来娘娘庙拜祭,以求保佑家族平安、身体健康。

十二、诚敬殿

诚敬殿正殿上供奉着冼太夫人和冯宝,其侧依次安放着冯仆、冯盎、冯魂、冯智戴、冯元一、甘将军、方将军、张融和祝将军。正殿上方悬挂着由王鲁湘亲自题字的“南天圣母”四个大字。王鲁湘,《文化大观园》的总策划和主持人,曾于2015年1月14日率领《文化大观园》拍摄团队走进了冼太夫人故里景区,深深的被冼太夫人的精神所感染。他认为冼夫人功绩不仅影响岭南的人民群众,还深深的影响了整个东南亚,故而称其为“南天圣母”。

十三、娘娘塘

娘娘塘,大约9.6亩,四围棕榈连片,榕树垂髯。娘娘塘中长莲、荷,莲、荷花开时,冰玉纷呈,清香四溢,蝶蜂拾韵,禽鸟鸣琴,如梦似幻,有若仙境。当年冼夫人与冯宝常在娘娘塘边漫步读月,凝眸听荷,留下比翼双飞、琴瑟同心的千古爱情传说。

十四、圣母峰

从娘娘塘边的龙头阁向冼墓方向眺望,远处两座山峰巍然耸立,这便是圣母峰了。圣母峰丰满圆润,宛如一双***,故又称双乳峰。据有关资料考证,这一种神奇的地理现象除了武则天陵墓的后山以外,就只有冼太夫人故里的墓城后山了。圣母峰形态逼真,让人叹为观止,其他国家也没有类似发现,堪称“天下奇观”。

十五、千年娘娘井

千年娘娘井在娘娘塘东北角,娘娘井毗连娘娘塘边,井水四时不竭,清晰可鉴,甘美无比,有如仙泉。千百年来,梓里乡民凡逢喜庆之期,必来娘娘井汲水为用,可保家口平安,如意吉庆云云。娘娘井与娘娘塘,方位格局堪舆通达,浑然天成,山兜乡民称为“宝鸭下莲塘”。

十六、许愿树

许愿树是冼太故里景区的许愿胜地,相传是冼夫人亲手栽种。冼夫人栽种的许愿树年代久远,树后来不知什麽原因枯萎了。到2003年,在原址上竟然又重新长出一棵据说和原来许愿树一模一样的榕树。榕树,在南方代表"包容万有、万事容易"的意思。许愿树是一颗大榕树,树被当地村民视为神灵,并在其根部燃点香烛冥镪祈_许愿。后来,人们还制作宝牒,写上愿望,并将其系上重物(早年用石头,近年已改用橙,然后在诚心向树许愿后便将其抛上树干,不跌下来者代表愿望可成真。这个习俗广传开去,吸引了很多游客甚至外地游客来到林村许愿树许愿,以农历新年期间的人流最旺。现在为了保护许愿树,仅允许在树上挂福牌、福带书写愿望系挂。

十七、飞来鼎

山兜娘娘庙(冼夫人庙内天井拜亭前有一石香炉,为二节收腰三足石鼎,乡民称其为“飞来鼎”。

十八、和合树

和合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生命的完美体现。“和者,谐也”,“和”,有“祥和、和谐”之意;“合”为“融合,相合”。“和合”于人则相和,于心则相合。有史以来,”和合树”作为“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象征意义早已深入人心,流传广远。且“和合树”有着与时俱进的生命力,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赋予“和合树”新的象征意义,它既是“和合文化”的象征,还是“和谐社会”的象征。

十九、冯冼连理树

此树生动演绎了冼太夫人与夫君冯宝的千古***。冼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少女时期便能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贵为南越首领。冯宝本为北燕后裔,祖上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后与夫人喜结连理,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号令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此凤凰树根系发达,枝繁叶茂,骨干清奇,且"凤凰"有女中王者之谓,无疑是冼夫人形象的生动再现。而与凤凰树上相依相附而生的这棵榕树,生命力极强,有凌云之枝而又能扎根到深土,无疑又是冯宝形象的再现。冯冼连理,造就了岭南自南朝梁、陈至隋、唐两百多年的稳定与繁荣,可谓千古***。此两树合二为一以后枝叶更加繁茂,且根植于千年古庙娘娘庙与冼冯圣贤殿前,与冼冯家族渊缘深远,故而取名"冯冼连理树"。

二十、见血封喉树

见血封喉树又名箭毒木,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中,乔木,高25-40米,胸径30-40厘米;具乳白色树液,树皮灰色,春季开花。是国家***保护植物,也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心率失常导致,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称它为“见血封喉”。分布于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云南南部。

红罗的牡丹江民间传说之红罗女

第一计 瞒天过海

计名探源 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 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 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 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 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己,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 就是他设计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 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计名探源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 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报,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 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即解旧恨又 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 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 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 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 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 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 时,田忌想直逼赵回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 不能参与搏击,平息***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 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虽然,魏军离开邯 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 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本 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第三计 借刀***

[计名探源] 借刀***,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 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彖曰:“损下益上, 其通上 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 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 得利。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 孔子的***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 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 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 而攻齐,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 就有了攻齐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 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 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 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 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 害关系:吴国伐鲁成功,必将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强备战,以防吴国进 犯。公元关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 鲁国立 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 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 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赵、晋四国的矛盾,巧妙 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 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第四计 以逸劳待

计名探源 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 昼夜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 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又, 《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 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 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 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 锐不可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 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 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 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 已无斗志,认为楚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 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 势不可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此计强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 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 动的等待。

第五计 趁火打劫

计名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 的财物。趁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 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肥技破?吩疲? “乱而取之。”唐朝牡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 的这个道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仍。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 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 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 放回越国。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室,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 ***取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 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 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 糜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 越 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候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 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 的典型战例。

第六计 声东击西

计名探源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 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 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 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 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 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 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 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 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 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 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 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 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 班超立即***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 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 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 惨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计名探源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 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虚虚实实,真中有***,***中有真。虚实互变, 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 以***,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 变***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 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易奏 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为真,变无为 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 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城( 今河南 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 张巡虽取得几次 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 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 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 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 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夜晚,张巡又从 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 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 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 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第八计 暗渡陈仓

计名探源 暗渡陈仓,意思是***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制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 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 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此计是汉大将军韩信创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 功战例。 秦韩末年,政治***,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 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 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 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 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 出征 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 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 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 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 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第九计 隔岸观火

计名探源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 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 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东 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 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 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 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 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 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 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 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 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 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第十计 笑里藏刀

计名探源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 的作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 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 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 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 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 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立约定时间会谈议和 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 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昂已钻入 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 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 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 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 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 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计名探源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 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 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 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 帅”的战术。 战国后期,越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詹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 赵国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 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匈奴摸不清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 养精蓄锐,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 他 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 士兵与敌骑交手,***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牧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 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亲率 大军直逼雁门。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 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 落荒而逃,詹褴国灭亡。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计名探源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 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 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 不应该放过。 公元383年前,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 调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 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苻坚闻讯,不等大 军齐集,立即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 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 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 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 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 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 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击兵,将晋兵全歼水中。 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军争先恐后,人马冲撞, 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 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 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 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弱的著名战例。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计名探源 打草惊蛇,语出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代王鲁为当涂县令,搜刮民财,*** 受贿。有一次,县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贪脏。他见到状子,十分惊骇,情不自禁地 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打草惊蛇,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 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 夺取郑国都城。大夫蹇叔以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 会做好迎战准备。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 哭流涕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给 士兵收尸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 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 部队经过贿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 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在崤山险峰峡谷中埋伏了重兵。一个炎热的 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般部队,孟明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 突然不见踪影。孟明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这里鼓声震天,杀 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涌而上,大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帅。秦军不察敌情,轻举 妄动,“打草惊蛇”终于遭到惨败。当然,军事上有时也可故意“打草惊蛇”而诱 敌暴露,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计名探源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 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 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 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百姓“欲为乱者,十室有五。”大家都有反秦的愿望,但 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难成大事。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 征发到渔阳戍阳。当这些戍卒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 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戍卒一律处斩。陈 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他们知 道同去的戍卒也都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 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 苏,温良贤明,已被阻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将 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公 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巧 妙地作了其他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 (这个王字是称王的意思),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 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 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 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 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陈胜自 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乡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后来, 部下拥立陈胜为王,国号“张楚”。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三十六计》里面有很多

北照寺的历史渊源

有一位很年轻的国王,想选一个最美貌的王后。但他自己不能离开王宫,就召来了天下的能工巧匠,没日没夜地为他做面金镜子。这面镜子要使天下最美的女子,不光能照进去,还能深深地刻印在上面,想什么办法都磨不掉;如果不是天下最美的女子,就是怎么照也照不进去。因为这是集天下的能工巨巧匠精心制作的,灌注了众人的心血和智慧,最后终于炼成了这样一面宝镜。

镜子制成了,派谁去选王后呢?这又使年轻的国王很费心机。想差武将,又多粗鲁;想差文臣,又多奸诈;最后想到老道身上,他想:都说出家的道士是四大皆空的,他又云游四海,通晓地灵,何不加封为御使钦差,办好这件大事呢?次日早朝,国王召进一位老道,见他鹤发童颜,谈吐玄妙,心中很是欢喜。就赐给他御马、卫士,授与金镜子,外带一箱金银珠宝,命他到四方去选王后。

单说境内有个两面夹山中长百里的大湖,湖水平明如镜,取名镜泊。就在这镜泊湖上,有位渔家女儿,她父亲在世时,偶得一棵又粗又长的芦苇,给心爱的女儿做了一支小巧的芦萧。那渔家女儿甚是喜爱这管芦萧,每到天近傍晚,黄昏日落,她就坐在湖沿的石头上悠扬地品吹。一阵阵婉转的箫声,时低时扬地在湖面飘荡,把水中的鱼儿都聚扰来了,丛林雀鸟也啁啾相和,一直吹到月白风清、良宵过半的深夜,姑娘才收拢 箫音,回到船舱里安歇。

她夜夜吹箫,鱼儿鸟儿夜夜来听。天鹅来听,给姑娘留下雪白的羽毛;大雁来听,给姑娘留下翼下的长绒。姑娘都一根根一绺绺地积攒起来。时间久了,凑集多了,姑娘就用这天鹅毛和大雁绒织成轻软的纱衫和罗裙。她又到山上***回人参,用参汁把纱衫染得比霜雪还洁白,用参花把罗裙染得比朝霞还绯红。也许是放在刺玫上晾晒的缘故吧,招来了一群群彩蝶,围着那罗裙飞来绕去。

若说天下美女太少,那是瞎话,可是那位出来选王后的钦差道士,走了不知多少洲城府县,相看过不知多少美貌女子,就是没有一个能照进镜子里去的。

这一日,正是北国的春末夏初,草木青葱,野花蓓蕾的季节。老道走着走着,被一道江水拦住了去路。他下马款步来到江边,一看大为惊讶。以往渡过无数的江河,可从没见过象这样洁净的流水,好像连一沙一尘都不曾沾过。透过水面能直见江底,鱼儿怎样摇动,都看个真真切切。道士心想:吃这样洁净的江水,定会生出绝代的佳人!他唤来地保一问,方知这就是源出牡丹峰的牡丹江。再一瞧,鹭鸶、翡翠、鸳鸯、叨鱼郎子,还有无数叫不上名来的水鸟,都成群结队地向上游飞去。道士推想:上游定会有比这更奇异的境地。他立刻扶鞍上马,带领随行的卫士们向上游走去。

沿岸绕树穿枝,爬坡越岭,走了几天,并没遇到什么奇异的境地,也没见人烟。只听远处有滚滚的雷声,可是向天空望望却一丝云影都没有,真叫人纳闷儿。再往前走一程,那隆隆的声音就近一程。转过江弯的一座山头,突然眼前现出一道飞流直下的大瀑布,仿佛天河落地一般,冲进一个立陡深崖环形如瓮的巨潭里。原来那隆隆的响声,就是这大瀑布的声音,远处听来,恰似春雷。那绿湛湛的潭水,上有***灌注,下面奔流倾泻,想来这定是人们所称的吊水楼瀑布了。

老道攀着小树爬上山顶,抬头再望,立刻感到身入画中,只见那群峰丝谷,重重叠叠,当中有个宽阔的大湖。这时正当夕辉斜照,奇峰峡谷,倒映湖中,一天晚霞镶在湖底,道士的眼睛看个不够。天色渐渐暗下来,不一会儿,明月东升,忽从湖上传来一阵箫声,低回委婉,悠扬动听。萧声吸引着老道,他想顺着箫声寻去,无奈湖边岩石挡道,荆棵丛杂,实在难走。便叫卫士连夜砍伐树木,结成筏子,放进湖中。

次日清晨,水面上的白雾慢慢散去,老道登上木筏,卫士们划着桨向前浮荡。先看到湖上有座大孤山,晒着一张小渔网,但不见打鱼人。再往前走,木筏绕过一座斜插入湖心的山头,猛然看到水面有两根高高对立的石柱,柱上系着一叶桦皮水船,船头坐着一位正在梳妆的少女,青山脚下,红裙耀眼,碧波上面,白衫夺目。老道急令卫士快快向前靠拢,卫士拨动木筏向姑娘摆去。不一会儿,筏头挨着船尾靠近了,卫士抛开纤绳,将筏子系在另一根石柱上,这时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只见那姑娘生得眉清目秀,面似桃花,腰如细柳,肤光耀人,一绺长长的黑发直直垂过膝。真是增一分太过,减一分不足。把几个卫士都看傻眼了,木桨从手中脱落砸在脚面上都感觉不到。老道心将金镜子取出,对着姑娘一照,说也怪,不但姑娘的模样、肤色、体态、神***全印在镜子里,连那条桦皮小船和水中的影子也无不印入镜中。

老道双手合掌,近前一步,躬身稽首,说:恭喜红罗女子,贺喜红罗女子!

姑娘抬起头来,嫣然一笑,问:喜从何来?

老道说:你被选中王后了

姑娘笑容微收说:你个出家人,怎么信口开河?

老道唯恐言语不周,先把带来的那箱珠宝,捧着放到姑娘船上,然后说明了来历,又把金镜子擎在手上,做为凭证。姑娘仔细一看,铜锣般大的金镜子上面,果然印着自己的身影。

姑娘毫不惊慌,从容地说:我早有誓言,不管哪个来求婚事,都得先答出'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方能再提下文。

说着,把老道捧来的金银珠宝,一件一什颗颗地投向湖里,打着水漂儿,戏逗那些鱼儿蚌儿齐来争抢。这下可把老道给弄得念起糊涂咒来了。双手捧着金镜,不知该说啥是好。半响才向姑娘问道:

请问姑娘尊姓芳名,家乡何处?

姑娘提提红裙说:我就是我!一叶扁舟,漂游湖上,方圆百里,到处为家。

老道一听,似懂不懂,心想:反正姑娘已有誓言,我何不早些回朝交旨,于是便向姑娘稽首告辞不料筏子刚刚划到湖心,忽然狂风大作,惊涛飞起,浪头把筏子掀得东颠西簸,老道在上面前仰后跌,一失手,把金镜子掉在湖里了。这金镜子一落下,风浪立刻停止,水面平静如初。老道有心打捞,湖水深不可测。不得不急寻旧路,慌慌张张回朝去了。

自从老道走后,红罗女的美貌便在四面八方传扬开了。正当烈日炎炎的中午,姑娘把小船划到一处幽静的芦苇塘中,用苇叶搭个凉棚,想睡个香甜的午觉。不料忽从山后惊起一群飞鸟,随着传来一声马叫,接着见一勇士,身穿虎皮,背挎弯弓,腰带宝剑,拍马来到近前。这勇士一见红罗女,立即翻身下马,抱拳当胸,表示敬意。说道:

红罗女子,我远道而来,特为向你求婚!说罢,抽出宝剑,只见寒光一闪,咔嚓一声,把旁一块大石头削作两半儿,得意洋洋地说:如今天下,只有我才配得上做你的丈夫!

姑娘边搭凉棚边慢条斯理的回答说:勇士,请问你可知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吗?

勇士毫不思索地回答:我举剑可以断石,弯弓能射猛虑,一马走天下,万夫无敌挡。看来,只有'武力'才是世间最宝贵的。

姑娘微微含笑说:你能劈山猎虎,却不能削尽世上不平,那富的依然富,穷的照样穷,怎说'武力'是世间最宝贵的呢?

勇士一听,腾地面红过耳,将手中宝剑立刻折断,投进湖中,说声保重,飞身上马。只见那马四蹄登开,纵了几纵便翻过山去。姑娘望着勇士的背影,点头自语道:倒是个有血性的男儿!

这时芦棚已然搭好,姑娘退身进芦棚,侧卧在舱中,合上眼睛,渐渐入梦了。一塘芦苇垂帏做帐,遍山野雀也不再啼鸣,怕的是惊扰了姑娘的甜睡。红罗朦胧中,隐约听得有人吟诗:

仰望云天苦扰怀, 莫非我今运命乘,

千里录芳临浩泊, 不见芙蓉水上开!

姑娘睁眼一看,水中倒映着一位书生。那人衣冠齐楚,举止文雅,便坐起来,唱和一首:

睡眼惺松午梦回, 抬头芦影响后歪,

不知岸上牢骚客, 底是为谁这厢来?

书生听到这里,不禁高喊:我是为红罗女,特来对答她的提问来了?说罢,四下张望,不见酬诗人到底在哪里。

那么,请说出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吧!

难道我千里迢迢到此,到连一面之缘都不赏给吗?

急得书生脑袋象拨廊鼓儿一样,东西转摇不停。这时眼前芦塘中水声哗啦一响,穿出一只小船儿。

书生一见红罗女,霎时魂飞天外,急忙躬身施礼说: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我已猜中了!

姑娘说:请讲!

书生好似早就胸有成竹,象背书一样,摇头晃脑地说:谚词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学生再三思之,思之再三,唯有'诗书'才是世间最宝贵的!

书生语音刚落,姑娘马上接着话茬说:你言来言去,想作***,语去言来,思求厚禄;作了***为的是香香嘴巴,得到厚禄不过臭臭***,这对世间又有何益?这对万民有什么好处?看来只读诗书,谈不上宝贵!书生听了姑娘的一番言语,觉得很是羞惭,只好拂袖掩面,悄悄而去。姑娘虽未目送,心中却想:也可算是个有脸皮的读书人。

正在这时,又来了个脑满肠肥,大腹便便的商人,老远就喊:我猜中了,我猜中了!'有钱能使鬼推磨',世间只有金钱才是最宝贵的!

还没等姑娘抢白他,猛听锣声响亮,鼓乐喧天,一艘龙船转过山头。船头排列文武大臣,中间高撑一顶罗伞,伞下坐着一位年轻的国王,身旁站着那白胡子老道。水手们摇着橹,嗨哟呼哟地直奔红罗女的桦皮小船而来。那个高喊金钱是世间最宝贵的商人,早就跪倒在地,脑门子贴紧地皮,连大气也不敢出,龙船来到近处,老道先开口说:红罗女子,今日王驾亲临,真乃山川有幸,草木生辉!红罗女站在船上,声色不动,一如往常。说道:不论哪个前来,必须先回答我'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而后方能议论婚事。

王一见,红罗女果然长得天上难找,地下难寻,忙站起来说道:丽人早有命题,孤王今日亲来答对!

姑娘说:人言'聪明莫过帝王,伶俐当属天子',我正想听听王驾高见呢!

王说:圣人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世间至高者莫过皇帝,至尊者莫过君王。因此,最宝贵的乃是'权力'二字!

姑娘听罢,把脸儿一沉说:农不耕五谷匠不造房屋,再有'权力'也得饿死!冻死!

王说:如此,容孤再想!

姑娘说:谁有工夫陪你呀?我那还有半壁河山的羽锦没织完呢!说罢,操起桨来,向湖面一点,小船离开龙舟足有一箭之地,接着便向北湖头划去。

勇士有血性,知错而立改;书生有脸皮,见耻而速去;商人虽庸俗语,在地上跪得久了,终有寻思过味来的时候。而这位国王既无血性,又无廉耻,总也寻思不过味来,他急令龙船后追赶。俗话说小船赶大船,只需几篙竿;大船赶小船,腰折腿又弯。赶着赶着,姑娘的小船不见了。

龙船撵到北湖头,到了吊水楼瀑布跟前, 国王站在船头一看,姑娘的那只桦皮小船停泊在深潭里,急命龙船靠岸。船靠岸后,水手们搭起扶手,国王走下龙船,大臣们又把他从山上护送下来,绕到潭前,只见红罗女正坐在瀑布水帘半腰的石榻上,低头织着羽锦。任凭国王千呼万唤,姑娘连头也不抬。实无办法,国王叫朝臣在瀑布跟前竖起一块石碑,上刻只许一人看,不许二人瞧。然后,叫保架的大臣们寻座山头,扎下行营。他自己就蹲在潭前的小石头包包上苦思暝想。也不知道他想了多久,直到想得头发都花白了,也没有想出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老道早在一座山上羽化了,同来的朝臣亦有大半死去,只有镜泊两岸的山色,依旧翠绿青葱。

这一年,正当五花山的季节,也就镜泊湖的风光最好的时候。青石砬子上的枫叶红得层层叠叠,白石砬子上的山杏黄得挂满金铃儿;小松鼠把大青枣嗑落满地;傻狍子眯在草棵里睡懒觉。但不知为了什么,遍山的鸟鸦扯破了嗓子呱呀呱呀地乱叫,齐奔吊水楼瀑布飞去。行营里的朝臣一看不好,预料国王可能出事儿了,也一齐跟着乌鸦往北湖头跑。跑的毕竟不如飞的快,等群臣跑到的时候,一看什么也来不及了,刚刚死去的国王尸体,已被乌鸦一口一口地叨净。怕他把红罗女织锦的地方弄脏,老鸹都远远地飞到南湖头去,把屎屙在一个小山包上。

故事距今已经很久很久了。可人们一讲起红罗女来,总是把她晒过大网的山头,叫大罟山;晒过小网的山头,叫小罟头;拴小船的石礁,叫珍珠门;勇士劈开的岩石叫一通碑;老道羽化的地方叫道士山;朝臣的行营叫城墙砬子;乌鸦遗屎的山包叫老鸹砬子;再加上姑娘织绵的吊水楼瀑布,合称八大景。

关于定海神针的由来

北照寺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晋朝时期就已存在,寺址即梁朝的许昌侨移流亡***所在地。据清乾隆《阜阳县志》载:“中大通初,得淮北帝,侨置许昌县,为北陈留颍州郡治。“隋炀帝大业年间,这里建置清丘城。间于清丘城的兴废,明武宗正德年间的《颍州州志》有这样的记载:“州东三十六里,颍河北岸,隋大业年间置县,属汝阴郡,唐武德(贞观)年间废县,即今北照寺,俗呼清丘村。”根这种说法,北照寺的始建年代应在置清丘县之前。元朝末年,朱元璋在称帝之前,因家境贫寒,流落在北照寺内,住持见其聪明伶俐,就留其在寺内管其饭食,朱元璋出于感恩便削发为僧,由于他悟性很高,深得住持的赞赏。

后来刘福通的红巾军路经此地,朱元璋就参加了红巾军,后来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大明洪武25年,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出于对北照寺的感激之情,遂拨出银两重修北照寺。考虑到皇上要行善天下,光照四方,遂更名为善现寺,取“行善喜色,善观天下风色”之意。洪武三十五年善现寺被乱军焚毁,平定乱军后,于永乐初年再度重修,改名宿缘寺。此名的来历是:燕王曾随父朱元璋在北京起兵宿营,当上皇帝后不忘宿(旧)缘,因而得名,清朝及民国时又改名重称北照寺,一直沿用至今。据明正德年间《颍州州志》记载:“明太祖高皇帝曾起兵驻跸于此”,可见朱元璋与北照寺的因缘非常殊胜。此外,乾隆时《阜阳县志》也载:“明太祖驻跸于此,洪武初奉敕建”。明末颍州州志记载,“县东三十五里今明北照寺旧传明太祖曾驻跸于洪武初奉建”。

据说朱元璋打下天下以后,曾打算建京都于此,他向军师刘伯温讨教,刘伯温四下里一望,连忙摇头:“否”!朱元璋不以为然“何故”,刘伯温指了指,道:“陛下,你看这地方四面高,中间洼,是为圈地不宜定都”朱元璋听罢,颔首称是,但笃信佛教的朱元璋还是舍不得离开,又问:“你说如何是好呢”,刘伯温略一思考,“若向南移一箭之地便可”,朱元璋便从随从人员的手中接过一把硬功,两臂用力向正南射出一箭,说来也巧,恰在此时一只凤凰自天而将,一张嘴咬住飞箭,在空中盘旋一圈后,便直飞向东南,刘伯温大喊一声快追,武士们纵身上马,抖缰挥鞭,见水涉水,遇山越山,说来也怪,那凤凰似有灵气,马慢跑它慢飞,马疾驶它急飞,一只追到长江浦口北岸,由于长江挡住人马,武士们只有驻足观察,只见那只凤凰越过长江后,在金陵一棵高大的古树上落下来,把箭放下,连叫三声,腾空而起,不知去向。朱元璋认为是天命所归,于是便定都金陵,后人在凤凰落处,建了一座凤凰台。

木兰湖风景区的来历

定海神针: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后为孙悟空所得,成为其打斗的兵刃,也叫如意金箍棒。

出自《西游记》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老龙王依言,尽向悟空说了。悟空道:“拿出来我看。”龙王摇手道:“扛不动,抬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悟空道:“在何处?你引我去。”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

按书中所说实际应称为“神珍”,“神针”一说是逐渐演化而来,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为孙悟空所得后,不用时变作绣花针大小;二,大禹治水,将其插在海底,看起来如同“针插入”;三,“针”同“珍”,且更为生动形象。

离东宫一箭之地即到“西宫”。宫中四壁石柱石花,这是西宫娘娘喜爱的珍珠玛瑙、金银器皿。一根雕满花纹的巨大石柱,顶天立地。传说,这根石柱就是《西游记》中孙大圣借用的“定海神针”。在“定海神针”下,数十尊石笋如武士守卫其旁,象是防止孙悟空再度将它拿走。

这是黄龙洞景区的标志景点,,全高19.2米,围径40公分,为黄龙洞最高石笋,两头粗中间细,最细处直径只有10厘米,如果按专家测定的黄龙洞石笋的年平均生长速度仅为0.1毫米, 那么依此推算,“定海神针”生长发育至今已有20万年历史了,而且仍在继续生长,如果再长6万年,再长6米,就可直抵穹顶而“顶天立地”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标志景点,黄龙洞景区管理部门特地为“定海神针”买下—亿元巨额保险,创全国为世界自然***性遗产买保险之先河……

红罗仙女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塔耳岗的来历

相传在很久之前,木兰湖曾是一块平地。这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老百姓们安居乐业。有一天,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条火红的彩带夹着一个火球从天而降,接着便是暴雨倾盆,雷电交加,好象天要塌下来似的,老百姓们不敢出门,只是闭门向天祈祷。一夜之间,这块平地上突兀起一峦山岗,一座山峰。从此,这里良田被毁,每年旱灾水灾不断,庄稼无收,老百姓整天拜佛祈祷,求神灵保佑,也无济于事。后来,有一位道长托梦对农夫说,那山岗是天上火龙下凡,那山头是青龙下凡,它们都是玉皇大帝的守护神,因得罪玉帝被贬下人间,这里便成了一块火龙地,是长不出庄稼和树木的。至今,这里还有一种枫树栽不活的说法呢。

后来,这里有人离家出走,有的不愿离开祖辈世代居住的老地方,就请来了一位风水先生,祁求看脉镇邪。风水先生沿此地绕了几圈,说这里是龙狮相斗之地,百姓不遭殃才怪呢。要想镇邪,必须建造一座塔。老百姓就按风水先生的说法,选了一个吉日,在这条山岗上建了一座高塔,可是塔做起又倒了,接连做了几次都倒了,百姓们没有办法,又去请风水先生来,风水先生看了半天,才说这塔做的位置不对,应该建在狮子的耳朵上,才不会倒,才能镇住龙狮相斗。老百姓果真按风水先生说的去做,那塔才没有倒。从此,这里又是风调雨顺,百姓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取名“塔耳岗”,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到现在的木兰湖所在地塔耳岗街。

神奇的仙鹤寺 相传木兰将军自幼习武于青狮岭。一天,有一顽童见木兰天生丽质,美若天仙,顿生邪念,企图上前调戏,木兰怒从心起,鞭打了顽童,引起一场大祸,此事告到木兰的师父铁冠***的门下,反说她是以武欺人,而木兰的师父不分青红皂白,便将木兰贬到后庙自练武功。木兰不敢违背师命,立时起身去了。当木兰骑着马漫步山间,这时,从天边飞来的数十只仙鹤白鹭簇拥不离,木兰的座骑也一声长鸣,腾空而起,载着木兰随仙鹤一起来到一个名叫天堰的小湖旁,自练武功。每当练到精彩处,便有一对仙鹤立于树顶拍翅叫绝。几年后,木兰武艺学成替父从军,那数十只仙鹤也悄然离去。当地百姓也觉得神奇而古怪,百思不得其解,只以为是神仙的旨意,练就木兰的灵气,于是在天堰的后山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仙鹤寺”,以示虔诚,求得神灵的保佑。

如今,也许是神仙的再次降临,或许是木兰将军的灵气,在木兰湖畔椿树岗半岛上,人们又见到了当年仙鹤的后代——白鹭鸟。这些鸟家簇,有的秋去春来,有的春去秋来,在木兰将军的故里木兰湖畔,繁衍生息,久居一山,长聚不散,总数十余万只。这些千姿百态的鹭鸟,与大自然交汇成美丽动人的画图。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来此观光,使昔日宁静的木兰湖变得热闹、欢腾,荡漾着时代的气息。

清水河的来历

相传,很久以前,木兰湖不叫这个名字,而叫天堰,清水河也不叫这个名字,而叫浑水河(黑水河)。那时候,浑水河两岸树木繁茂,花红草绿,环境静谧,只是河水较为浑浊。一天,小木兰在仙鹤的陪伴下,骑着腾空飞起的神马来到河畔,要在这里操戈舞剑。自练武功。河神闻之,担心浑浊的河水沾污了木兰那天仙般的身躯,一夜之间,将浑水全变为清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木兰在河边潜心习武。饿了捧口河水充饥,累了,躺在河边歇息,几年后,木兰终于练就一身好武艺,替父从军去了。而木兰饮马沐浴过的浑水河,水质更加清澈透明,纯净幽香。每当过往行人经过这里,都要到河边洗手喝水,沾一沾木兰的仙气。据说这样可以消灾灭祸,逢凶化吉。

人们为了纪念木兰将军,不知从何时起,将天堰改名为木兰湖,浑水河也改为清水河了。

木兰将军庙

在木兰湖西岸,沿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公路,向西行三里许,便是人们景仰巾帼英豪的将军庙。据《木兰古传》载:“上嘉其孝,赐内厩千里马,使驰以归。木兰卸戎服,理旧装……寿九十以疾终于家。家在木兰山将军墓下。” 将军庙原有三座宏制巧构的殿宇,依翠傍壑,曲径相能,庭院相连。正殿上方高悬“忠孝节烈”的金字匾额,笔力雄劲;正门两边各有一石刻马夫,著鞭牵马。门左边一匹枣红马抖鬃长鸣,右边一匹雪白马腾蹄欲驰。这些出神入化的雕刻,曾唤起人们想象木兰将军当年驰骋疆场,立功异域的勃勃英姿。一殿的南首还有一巨大石室,四壁雕刻有望乡台、奈何桥、十殿阎王等浮图。二殿供奉一尊木兰将军鎏金塑像,高达三米。凯旋归来的木兰将军仗剑而立,英姿飒爽。三殿供奉的是佛教诸神。

将军庙后一箭之地有一高大坟台,相传即为木兰将军葬身之地。坟下山塘如镜,杂花错落;松枝湿翠,清风习习。历代文人墨客,怀古探胜,多有题咏。史载张涛在《木兰将军歌》中写道:“木兰山上青草发,将军冢里埋香骨。……君不见,汉寝唐陵卧鹿麋,故都禾黍叹离离,唯有木兰山不改,青山独自属蛾眉。”将军坟有高大墓碑,上刻“木兰将军之墓”六个大字。

现存的将军坟始建于唐代,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如今,还保存着庙前的一对石狮子和几经沧桑的一棵千年银杏树。

有一位很年轻的国王,想选一个最美貌的王后。但他自己不能离开王宫,就召来了天下的能工巧匠,没日没夜地为他做面金镜子。这面镜子要使天下最美的女子,不光能照进去,还能深深地刻印在上面,想什么办法都磨不掉;如果不是天下最美的女子,就是怎么照也照不进去。因为这是集天下的能工巨巧匠精心制作的,灌注了众人的心血和智慧,最后终于炼成了这样一面宝镜。 镜子制成了,派谁去选王后呢?这又使年轻的国王很费心机。想差武将,又多粗鲁;想差文臣,又多奸诈;最后想到老道身上,他想:都说出家的道士是"四大皆空"的,他又云游四海,通晓地灵,何不加封为御使钦差,办好这件大事呢?次日早朝,国王召进一位老道,见他鹤发童颜,谈吐玄妙,心中很是欢喜。就赐给他御马、卫士,授与金镜子,外带一箱金银珠宝,命他到四方去选王后。 单说境内有个两面夹山中长百里的大湖,湖水平明如镜,取名"镜泊"。就在这镜泊湖上,有位渔家女儿,她父亲在世时,偶得一棵又粗又长的芦苇,给心爱的女儿做了一支小巧的芦萧。那渔家女儿甚是喜爱这管芦萧,每到天近傍晚,黄昏日落,她就坐在湖沿的石头上悠扬地品吹。一阵阵婉转的箫声,时低时扬地在湖面飘荡,把水中的鱼儿都聚扰来了,丛林雀鸟也啁啾相和,一直吹到月白风清、良宵过半的深夜,姑娘才收拢 箫音,回到船舱里安歇。 她夜夜吹箫,鱼儿鸟儿夜夜来听。天鹅来听,给姑娘留下雪白的羽毛;大雁来听,给姑娘留下翼下的长绒。姑娘都一根根一绺绺地积攒起来。时间久了,凑集多了,姑娘就用这天鹅毛和大雁绒织成轻软的纱衫和罗裙。她又到山上***回人参,用参汁把纱衫染得比霜雪还洁白,用参花把罗裙染得比朝霞还绯红。也许是放在刺玫上晾晒的缘故吧,招来了一群群彩蝶,围着那罗裙飞来绕去。 若说天下美女太少,那是瞎话,可是那位出来选王后的钦差道士,走了不知多少洲城府县,相看过不知多少美貌女子,就是没有一个能照进镜子里去的。 这一日,正是北国的春末夏初,草木青葱,野花蓓蕾的季节。老道走着走着,被一道江水拦住了去路。他下马款步来到江边,一看大为惊讶。以往渡过无数的江河,可从没见过象这样洁净的流水,好象连一沙一尘都不曾沾过。透过水面能直见江底,鱼儿怎样摇动,都看个真真切切。道士心想:吃这样洁净的江水,定会生出绝代的佳人!他唤来地保一问,方知这就是源出牡丹峰的牡丹江。再一瞧,鹭鸶、翡翠、鸳鸯、叨鱼郎子,还有无数叫不上名来的水鸟,都成群结队地向上游飞去。道士推想:上游定会有比这更奇异的境地。他立刻扶鞍上马,带领随行的卫士们向上游走去。 沿岸绕树穿枝,爬坡越岭,走了几天,并没遇到什么奇异的境地,也没见人烟。只听远处有滚滚的雷声,可是向天空望望却一丝云影都没有,真叫人纳闷儿。再往前走一程,那隆隆的声音就近一程。转过江弯的一座山头,突然眼前现出一道飞流直下的大瀑布,仿佛天河落地一般,冲进一个立陡深崖环形如瓮的巨潭里。原来那隆隆的响声,就是这大瀑布的声音,远处听来,恰似春雷。那绿湛湛的潭水,上有***灌注,下面奔流倾泻,想来这定是人们所称的"吊水楼瀑布"了。 老道攀着小树爬上山顶,抬头再望,立刻感到身入画中,只见那群峰丝谷,重重叠叠,当中有个宽阔的大湖。这时正当夕辉斜照,奇峰峡谷,倒映湖中,一天晚霞镶在湖底,道士的眼睛看个不够。天色渐渐暗下来,不一会儿,明月东升,忽从湖上传来一阵箫声,低回委婉,悠扬动听。萧声吸引着老道,他想顺着箫声寻去,无奈湖边岩石挡道,荆棵丛杂,实在难走。便叫卫士连夜砍伐树木,结成筏子,放进湖中。 次日清晨,水面上的白雾慢慢散去,老道登上木筏,卫士们划着桨向前浮荡。先看到湖上有座大孤山,晒着一张小渔网,但不见打鱼人。再往前走,木筏绕过一座斜插入湖心的山头,猛然看到水面有两根高高对立的石柱,柱上系着一叶桦皮水船,船头坐着一位正在梳妆的少女,青山脚下,红裙耀眼,碧波上面,白衫夺目。老道急令卫士快快向前靠拢,卫士拨动木筏向姑娘摆去。不一会儿,筏头挨着船尾靠近了,卫士抛开纤绳,将筏子系在另一根石柱上,这时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只见那姑娘生得眉清目秀,面似桃花,腰如细柳,肤光耀人,一绺长长的黑发直直垂过膝。真是增一分太过,减一分不足。把几个卫士都看傻眼了,木桨从手中脱落砸在脚面上都感觉不到。老道心将金镜子取出,对着姑娘一照,说也怪,不但姑娘的模样、肤色、体态、神***全印在镜子里,连那条桦皮小船和水中的影子也无不印入镜中。 老道双手合掌,近前一步,躬身稽首,说:"恭喜红罗女子,贺喜红罗女子!" 姑娘抬起头来,嫣然一笑,问:"喜从何来?" 老道说:"你被选中王后了" 姑娘笑容微收说:"你个出家人,怎么信口开河?" 老道唯恐言语不周,先把带来的那箱珠宝,捧着放到姑娘船上,然后说明了来历,又把金镜子擎在手上,做为凭证。姑娘仔细一看,铜锣般大的金镜子上面,果然印着自己的身影。 姑娘毫不惊慌,从容地说:"我早有誓言,不管哪个来求婚事,都得先答出'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方能再提下文。" 说着,把老道捧来的金银珠宝,一件一什颗颗地投向湖里,打着水漂儿,戏逗那些鱼儿蚌儿齐来争抢。这下可把老道给弄得念起"糊涂咒"来了。双手捧着金镜,不知该说啥是好。半响才向姑娘问道: "请问姑娘尊姓芳名,家乡何处?" 姑娘提提红裙说:"我就是我!一叶扁舟,漂游湖上,方圆百里,到处为家。" 老道一听,似懂不懂,心想:反正姑娘已有誓言,我何不早些回朝交旨,于是便向姑娘稽首告辞不料筏子刚刚划到湖心,忽然狂风大作,惊涛飞起,浪头把筏子掀得东颠西簸,老道在上面前仰后跌,一失手,把金镜子掉在湖里了。这金镜子一落下,风浪立刻停止,水面平静如初。老道有心打捞,湖水深不可测。不得不急寻旧路,慌慌张张回朝去了。 自从老道走后,红罗女的美貌便在四面八方传扬开了。有一天,正当烈日炎炎的中午,姑娘把小船划到一处幽静的芦苇塘中,用苇叶搭个凉棚,想睡个香甜的午觉。不料忽从山后惊起一群飞鸟,随着传来一声马叫,接着见一勇士,身穿虎皮,背挎弯弓,腰带宝剑,拍马来到近前。这勇士一见红罗女,立即翻身下马,抱拳当胸,表示敬意。说道: "红罗女子,我远道而来,特为向你求婚!"说罢,抽出宝剑,只见寒光一闪,咔嚓一声,把旁一块大石头削作两半儿,得意洋洋地说:"如今天下,只有我才配得上做你的丈夫!" 姑娘边搭凉棚边慢条斯理的回答说:"勇士,请问你可知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吗?" 勇士毫不思索地回答:"我举剑可以断石,弯弓能射猛虑,一马走天下,万夫无敌挡。看来,只有'武力'才是世间最宝贵的。" 姑娘微微含笑说:"你能劈山猎虎,却不能削尽世上不平,那富的依然富,穷的照样穷,怎说'武力'是世间最宝贵的呢?" 勇士一听,腾地面红过耳,将手中宝剑立刻折断,投进湖中,说声保重,飞身上马。只见那马四蹄登开,纵了几纵便翻过山去。姑娘望着勇士的背影,点头自语道:"倒是个有血性的男儿!" 这时芦棚已然搭好,姑娘退身进芦棚,侧卧在舱中,合上眼睛,渐渐入梦了。一塘芦苇垂帏做帐,遍山野雀也不再啼鸣,怕的是惊扰了姑娘的甜睡。红罗朦胧中,隐约听得有人吟诗: 仰望云天苦扰怀, 莫非我今运命乘, 千里录芳临浩泊, 不见芙蓉水上开! 姑娘睁眼一看,水中倒映着一位书生。那人衣冠齐楚,举止文雅,便坐起来,唱和一首: 睡眼惺松午梦回, 抬头芦影响后歪, 不知岸上牢骚客, 底是为谁这厢来? 书生听到这里,不禁高喊:"我是为红罗女,特来对答她的提问来了?"说罢,四下张望,不见酬诗人到底在哪里。 "那么,请说出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吧!" "难道我千里迢迢到此,到连一面之缘都不赏给吗?" 急得书生脑袋象拨廊鼓儿一样,东西转摇不停。这时眼前芦塘中水声哗啦一响,穿出一只小船儿。 书生一见红罗女,霎时魂飞天外,急忙躬身施礼说:"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我已猜中了!" 姑娘说:"请讲!" 书生好似早就胸有成竹,象背书一样,摇头晃脑地说:"谚词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学生再三思之,思之再三,唯有'诗书'才是世间最宝贵的!" 书生语音刚落,姑娘马上接着话茬说:"你言来言去,想作***,语去言来,思求厚禄;作了***为的是香香嘴巴,得到厚禄不过臭臭***,这对世间又有何益?这对万民有什么好处?看来只读诗书,谈不上宝贵!"书生听了姑娘的一番言语,觉得很是羞惭,只好拂袖掩面,悄悄而去。姑娘虽未目送,心中却想:也可算是个有脸皮的读书人。 正在这时,又来了个脑满肠肥,大腹便便的商人,老远就喊:"我猜中了,我猜中了!'有钱能使鬼推磨',世间只有金钱才是最宝贵的!" 还没等姑娘抢白他,猛听锣声响亮,鼓乐喧天,一艘龙船转过山头。船头排列文武大臣,中间高撑一顶罗伞,伞下坐着一位年轻的国王,身旁站着那白胡子老道。水手们摇着橹,嗨哟呼哟地直奔红罗女的桦皮小船而来。那个高喊"金钱是世间最宝贵的"商人,早就跪倒在地,脑门子贴紧地皮,连大气也不敢出,龙船来到近处,老道先开口说:"红罗女子,今日王驾亲临,真乃山川有幸,草木生辉!"红罗女站在船上,声色不动,一如往常。说道:"不论哪个前来,必须先回答我'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而后方能议论婚事。" 王一见,红罗女果然长得天上难找,地下难寻,忙站起来说道:"丽人早有命题,孤王今日亲来答对!" 姑娘说:"人言'聪明莫过帝王,伶俐当属天子',我正想听听王驾高见呢!" 王说:"圣人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世间至高者莫过皇帝,至尊者莫过君王。因此,最宝贵的乃是'权力'二字!" 姑娘听罢,把脸儿一沉说:"农不耕五谷匠不造房屋,再有'权力'也得饿死!冻死! 王说:"如此,容孤再想!" 姑娘说:"谁有工夫陪你呀?我那还有半壁河山的羽锦没织完呢!"说罢,操起桨来,向湖面一点,小船离开龙舟足有一箭之地,接着便向北湖头划去。 勇士有血性,知错而立改;书生有脸皮,见耻而速去;商人虽庸俗语,在地上跪得久了,终有寻思过味来的时候。而这位国王既无血性,又无廉耻,总也寻思不过味来,他急令龙船后追赶。俗话说小船赶大船,只需几篙竿;大船赶小船,腰折腿又弯"。赶着赶着,姑娘的小船不见了。 龙船撵到北湖头,到了"吊水楼"瀑布跟前, 国王站在船头一看,姑娘的那只桦皮小船停泊在深潭里,急命龙船靠岸。船靠岸后,水手们搭起扶手,国王走下龙船,大臣们又把他从山上护送下来,绕到潭前,只见红罗女正坐在瀑布水帘半腰的石榻上,低头织着羽锦。任凭国王千呼万唤,姑娘连头也不抬。实无办法,国王叫朝臣在瀑布跟前竖起一块石碑,上刻"只许一人看,不许二人瞧"。然后,叫保架的大臣们寻座山头,扎下行营。他自己就蹲在潭前的小石头包包上苦思暝想。也不知道他想了多久,直到想得头发都花白了,也没有想出"什么是世间最宝贵的"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老道早在一座山上羽化了,同来的朝臣亦有大半死去,只有镜泊两岸的山色,依旧翠绿青葱。 这一年,正当"五花山"的季节,也就镜泊湖的风光最好的时候。青石砬子上的枫叶红得层层叠叠,白石砬子上的山杏黄得挂满金铃儿;小松鼠把大青枣嗑落满地;傻狍子眯在草棵里睡懒觉。但不知为了什么,遍山的鸟鸦扯破了嗓子呱呀呱呀地乱叫,齐奔"吊水楼"瀑布飞去。行营里的朝臣一看不好,预料国王可能出事儿了,也一齐跟着乌鸦往北湖头跑。跑的毕竟不如飞的快,等群臣跑到的时候,一看什么也来不及了,刚刚死去的国王尸体,已被乌鸦一口一口地叨净。怕他把红罗女织锦的地方弄脏,老鸹都远远地飞到南湖头去,把屎屙在一个小山包上。 故事距今已经很久很久了。可人们一讲起红罗女来,总是把她晒过大网的山头,叫"大罟山";晒过小网的山头,叫"小罟头";拴小船的石礁,叫"珍珠门";勇士劈开的岩石叫"一通碑";老道羽化的地方叫"道士山";朝臣的行营叫"城墙砬子";乌鸦遗屎的山包叫"老鸹砬子";再加上姑娘织绵的"吊水楼"瀑布,合称八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