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含有反的成语有哪些

2.含合四字成语组词语有哪些

3.道字在后的四字成语

4.《朱子语类》卷三十七 论语十九

5.反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带含有反的成语有哪些

反经合道解是什么肖-反经合道

反字开头的成语

反败为胜?[fǎn bài wéi shèng]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反哺之情?[fǎn bǔ zhī qíng] 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反哺之私?[fǎn bǔ zhī sī] 〖解释〗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反唇相讥?[fǎn chún xiāng jī]?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气;引申为顶嘴。讥:讽刺、挖苦、嘲笑。反过嘴来讥讽对方。

反唇相稽?[fǎn chún xiāng jī]?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反风灭火?[fǎn fēng miè huǒ] 汉刘昆为江陵令,县多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为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穴,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光武帝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

反复推敲?[fǎn fù tuī qiāo]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反复无常?[fǎn fù wú cháng]?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反覆无常?[fǎn fù wú cháng] 〖解释〗指变化不定。

反戈相向?[fǎn gē xiāng xiàng] 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反戈一击?[fǎn gē yī jī]?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反攻倒算?[fǎn gōng dǎo suàn] 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

反躬自省?[fǎn gōng zì xǐng]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反躬自问?[fǎn gōng zì wèn]?反:反转;躬:身体;自身。反回身来问问自己。指作自我检查。

反躬自责?[fǎn gōng zì zé]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反间之计?[fǎn jiàn zhī jì] 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反骄破满?[fǎn jiāo pò mǎn]?反对骄傲,破除自满。

反经合道?[fǎn jīng hé dào] 见“反经合义”。

反经合义?[fǎn jīng hé yì]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反经行权?[fǎn jīng xíng quán] 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反客为主?[fǎn kè wéi zhǔ]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或变次要为主要。

反劳为逸?[fǎn láo wéi yì] 劳:疲劳;逸:安闲,休息。把疲劳转化为安逸。

反老还童?[fǎn lǎo huán tóng]?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反脸无情?[fān liǎn wú qíng]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反面教材?[fǎn miàn jiào cái]

反面教员?[fǎn miàn jiào yuán]?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指能从反面教育人民的人或事。

反面文章?[fǎn miàn wén zhāng] 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反面无情?[fǎn miàn wú qíng]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反目成仇?[fǎn mù chéng chóu]?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反璞归真?[fǎn pǔ guī zhēn]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反朴归真?[fǎn pǔ guī zhēn] 〖解释〗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反朴还淳?[fǎn pǔ hái chún] 复归于朴实、淳正。

反其道而行之?[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反;相反;其:他的;道:方法;办法;行:做;之:它;指事情。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行事。

反求诸己?[fǎn qiú zhū jǐ]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反裘负刍?[fǎn qiú fù chú]?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反裘负薪?[fǎn qiú fù xīn] 见“反裘负刍”。

反裘伤皮?[fǎn qiú shāng pí]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反身自问?[fǎn shēn zì wèn] 见“反躬自问”。

反手可得?[fǎn shǒu kě dé]?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反水不收?[fǎn shuǐ bù shōu] 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反听内视?[fǎn tīng nèi shì]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反听收视?[fǎn tīng shōu shì] 〖解释〗不听不视。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反眼不识?[fǎn yǎn bù shí] 翻脸不认人。

反咬一口?[fǎn yǎo yī kǒu]

反正拨乱?[fǎn zhèng bō luàn]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反正还淳?[fǎn zhèng hái chún] 见“反朴还淳”。

反治其身?[fǎn zhì qí shēn]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含合四字成语组词语有哪些

1. 合组词有哪些词语四字词

合四字组词如下:

反经合道、

破镜重合、

齐心合力、

钿合金钗、

情投谊合、

情孚意合、

貌合行离、

出门合辙、

行不苟合、

延津之合、

貌合神离、

合两为一、

同心合胆、

碌碌寡合、

珠还合浦、

势合形离、

斗榫合缝、

不合时宜、

云合雾集、

造车合辙、

延津剑合、

同符合契、

天作之合、

通力合作、

落落寡合、

揣合逢迎、

五合六聚、

肤寸而合、

曲意迎合、

中外合璧、

合情合理、

分工合作、

同流合污、

悲欢离合、

金钗钿合、

偷合苟容、

信口开合、

应节合拍、

开合自如、

纵横开合、

志同道合、

乌合之众、

貌合心离、

一匡九合、

道同契合、

意合情投、

金钗细合、

里应外合、

土洋结合、

针芥之合、

道同义合、

蜂合蚁聚、

承嬗离合、

知行合一、

中西合璧、

分进合击、

琴瑟合鸣、

云合响应、

龃龉不合、

同心合意、

千载一合、

公平合理、

牵强附合、

天缘凑合、

合从连衡、

珠联璧合、

合浦珠还、

偷合取容、

偷合苟从、

一拍即合、

情投契合、

合浦还珠、

合胆同心、

蜂屯乌合、

合眼摸象、

不谋而合、

同心合德、

情投意合、

严丝合缝、

同心合力、

璧合珠连、

闭合思过、

镜圆璧合、

斗唇合舌、

合二为一、

计合谋从、

闭合自责、

道合志同、

合衷共济、

雾集云合

2. 含“合”字的成语有哪些

包含“合”的成语共有182个阿意苟合阿谀苟合安安合适百年好合鸨合狐绥悲欢合散悲欢离合闭合思过闭合自责闭门合辙璧合珠连璧合珠联表里相合不合时宜不合实际不谋而合朝升暮合承嬗离合城乡结合持权合变出门合辙楚歌四合揣合逢迎大开大合道合志同道同契合道同义合道同志合点面结合钿合金钗斗唇合舌斗唇合舌斗榫合缝断钗重合多党合作反经合道反经合义分工合作分进合击风云会合蜂合豕突蜂合蚁聚蜂屯乌合肤寸而合公道合理公平合理苟合取容合不拢嘴合从连衡合胆同心合而为一合二而一合二为一合两为一合盘托出合浦还珠合浦珠还合情合理合心合意合眼摸象合衷共济和合双全后合前仰后仰前合狐绥鸨合还珠合浦毁方瓦合计合谋从金钗钿合金钗细合紧密结合镜圆璧合纠合之众九合一匡龃龉不合开合自如劳逸结合离合悲欢里应外合连珠合璧六合同风六合之内碌碌寡合论高寡合落落寡合落落难合貌合情离貌合神离貌合心离貌合行离貌合形离貌离神合民族融合内应外合朋心合力破镜重合齐心合力起承转合契合金兰千载一合牵合附会牵合傅会牵强附合前俯后合前合后偃前合后仰前仰后合切合实际情孚意合情投契合情投谊合情投意合曲意迎合日月合壁日月合璧融合为一若合符节势合形离天缘凑合天作之合通力合作通时合变同尘合污同船合命同符合契同流合污同心合胆同心合德同心合力同心合意同志合道偷合苟从偷合苟容偷合取容媮合苟从媮合苟容土洋结合瓦合之卒外合里差外合里应乌合之众五合六聚雾集云合信口开合行不苟合行合趋同延津剑合延津之合严丝合缝一匡九合一拍即合一言不合意合情投应节合拍云合景从云合雾集云合响应云合影从云交雨合攒零合整造车合辙贞元会合针芥之合知行合一志同道合中外合壁中外合璧中西合璧珠还合浦珠连璧合珠联璧合纵横开合闭门造车,出门合辙道古稽今,言远合近翻手是雨,合手是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富贵他人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家欢合则留,不合则去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3. 带合字的成语有哪些

志同道合、

合二为一、

貌合神离、

悲欢离合、

中西合璧、

一拍即合、

前仰后合、

珠联璧合、

里应外合、

乌合之众、

分工合作、

同流合污、

不合时宜、

天作之合、

公平合理、

合情合理、

情投意合、

百年好合、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通力合作、

斗榫合缝、

同符合契、

五合六聚、

切合实际、

匡合之功、

反经合道、

揣合逢迎、

钿合金钗、

碌碌寡合

4. 含合的成语有哪些

『包含有“合”字的成语』“合”字开头的成语:(共11则) [h] 合胆同心 合而为一 合二为一 合两为一 合浦还珠 合盘托出 合浦珠还 合情合理 合眼摸象 合衷共济 合从连衡 第二个字是“合”的成语:(共40则) [b] 闭合思过 闭合自责 不合时宜 璧合珠连 璧合珠联 [c]揣合逢迎 [d] 钿合金钗 道合志同 [f] 蜂合豕突 蜂合蚁聚 [g] 苟合取容 [j] 计合谋从 九合一匡 纠合之众 [k] 开合自如 [l] 离合悲欢 六合之内 [m] 貌合情离 貌合神离 貌合心离 貌合行离 貌合形离 [q] 牵合附会 前合后仰 契合金兰 [r] 若合符节 [s] 势合形离 [t] 偷合苟从 偷合苟容 偷合取容 [w] 外合里差 五合六聚 外合里应 乌合之众 瓦合之卒 [x] 行合趋同 [y] 云合景从 意合情投 云合雾集 云合响应 第三个字是“合”的成语:(共34则) [b] 闭门合辙 [c] 攒零合整 出门合辙 持权合变 [d] 斗唇合舌 斗榫合缝 [f] 分工合作 反经合道 分进合击 反经合义 [g] 公道合理 公平合理 [h] 合情合理 还珠合浦 [l] 连珠合璧 [q] 齐心合力 [r] 日月合壁 日月合璧 [t] 同船合命 同尘合污 同符合契 同流合污 通力合作 通时合变 同心合胆 同心合德 同心合力 同心合意 [y] 应节合拍 严丝合缝 [z] 造车合辙 珠还合浦 中外合璧 中西合璧 “合”字结尾的成语:(共50则) [b] 悲欢离合 不谋而合 百年好合 [c] 楚歌四合 承嬗离合 [d] 大开大合 道同契合 道同义合 道同志合 [f] 肤寸而合 蜂屯乌合 [h] 毁方瓦合 [j] 金钗细合 镜圆璧合 龃龉不合 [l] 论高寡合 落落寡合 碌碌寡合 落落难合 劳逸结合 里应外合 [m] 貌离神合 [p] 破镜重合 [q] 起承转合 情孚意合 牵强附合 情投契合 情投谊合 情投意合 前仰后合 曲意迎合 千载一合 [t] 天缘凑合 土洋结合 天作之合 [w] 雾集云合 [x] 行不苟合 信口开合 [y] 延津剑合 云交雨合 延津之合 一匡九合 一拍即合 [z] 纵横开合 针芥之合 珠连璧合 珠联璧合 朝升暮合 志同道合 贞元会合。

5. 含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欢天喜地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半斤八两 胡言乱语 千变万化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鸡鸣狗吠 狼心狗肺 虎背熊腰 獐头鼠脑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先来后到 不知不觉 粗枝大叶 跋山涉水 天造地设 七零八落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和颜悦色 冰天雪地 严寒酷暑 救扶伤 志同道合 豪言壮语 吆五喝六 摇头摆尾 撕心裂肺 枝折花落 胡言乱语 高瞻远瞩 高谈阔论 眼疾手快 聚精会神 金枝玉叶 三年五载 左邻右舍 发号施令 自由自在。

6. 联合四字成语有哪些

珠联璧合

zhū lián bì hé

解释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辨形璧;不能写作“壁”;合;不能写作“和”;“联”不能写作“连”。

近义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辨析~和“群英荟萃”;都可指“杰出的人才”聚集在一起。但“群英荟萃”只可指人;不可用于物;~既可指人;又可指物。

例句这两支队伍联合作战;真是~;一定能给敌人很大威胁。

道字在后的四字成语

1. 以道字开头的四字词语

道在屎溺 道在人为 道远知骥 道义之交

道西说东 道无拾遗 道微德薄 道头知尾

道头会尾 道同志合 道同义合 道同契合

道听涂说 道听耳食 道貌俨然 道貌凛然

道殣相枕 道殣相属 道尽涂穷 道尽途殚

道合志同 道寡称孤 道骨仙风 道高望重

道高魔重 道高德重 道东说西 道弟称兄

道长争短 道不相谋 道不举遗 道不掇遗

道傍筑室 道傍苦李 道远日暮 道听途说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道山学海 道学先生

道旁苦李 道貌岸然 道路以目 道殣相望

道尽途穷 道尽涂殚 道而不径 道德文章

道大莫容 道存目击 道不拾遗 道边苦李

道傍之筑 道长论短

2. 第四个字是"道"字的成语

爱非其道对某人很喜爱,但所用的方法不对头。

多指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安贫乐道道:主张,思想。

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安贫守道安于贫穷,恪守信仰。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兵革满道兵:兵器;革:甲胄。战乱中军用的武器装备散乱地遗弃,塞满了道路。

形容战祸伤亡惨重。别径奇道别径:小道。

旧指军事上不被敌人发现的奇径小道。不可胜道无法尽说。

极言其多。暴虐无道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悲声载道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形容苦难深重。

兵行诡道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不易之道易:变。永久不变的规律。

不足为道足:值得;道:说。不值得一说。

蚕丛鸟道指险绝的山路。豺狼当道当道:横在道路中间。

比喻坏人当权。豺狼横道横道:横在道路中间。

比喻坏人当权。豺狼塞道塞:堵塞。

豺狼堵塞了路。比喻坏人得势掌权。

垂涕而道涕:鼻涕,眼泪。流着眼泪说话。

比喻十分沉痛地恳切陈词。惨无人道惨:狠毒,残暴。

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摧志屈道摧:摧折,放弃;道:道德。

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地地道道真正的,够标准的。啖饭之道啖:吃:道:方法,道理。

指谋生的方法。含嘲弄的意味。

打家截道指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得君行道旧指有才识的人得到开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计划。

大逆不道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大逆无道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独行其道道:信念、主张。

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盗亦有道道:道理。

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饿殍满道殍:饿的人。

满路都是因饥饿而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于饥寒的惨状。

饿莩载道莩:饿的人。载道:满路。

满路都是因饥饿而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于饥寒的惨状。

同“饿殍载道”、“饿殍满道”。饿殍载道饿殍:饿的人;载道:满路都是。

形容到处都是饿的人。二仙传道两位神仙一起传授道法。

比喻两从秘密地配合做成某件事。反经合道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同“反经合义”。逢山开道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

常与“遇水叠桥”连用。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

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公公道道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事情。

躬耕乐道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

指过隐居生活。光明大道指正确的有前途的道路。

甘贫乐道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

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各行其道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走或按认为对的去做。

胡猜乱道喜事从天上掉下来。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壶浆塞道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狐媚魇道指行为妖邪。骅骝开道古代高级官僚出行,仪仗用马匹前导。

胡说白道犹言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混说白道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说乱道乱编瞎说,胡说八道。横行霸道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

依仗权势为非作歹。鹤亦败道仙鹤败坏仙道。

指万物皆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胡言乱道犹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昏庸无道糊涂平庸,凶狠残暴,不讲道义,多用指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

荒*无道荒*: *** 无度;无道:不讲道义。多指君主生活靡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奴役百姓。

胡诌乱道胡诌,随意胡说。经邦论道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

比喻位居高层。奸臣当道奸佞的小人控制朝政。

指坏人当权。卷甲倍道卷起铠甲,急速前进。

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绝口不道绝口:闭口。指闭口不谈。

假眉三道方言。装模作样。

洁身守道指保持自身纯洁,坚守正道。济时行道济:拯救;道:仁道。

拯救时世,施行仁道。具自陈道自己详尽地述说。

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狂悖无道狂悖:狂妄背理。

狂妄猖獗,蛮不讲理。口碑载道口碑:比喻群众口头称颂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样;载:充满;道:道路。

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

指儒家学说。开锣喝道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

亦比喻替人炫耀张扬。恐伤雅道雅道:正道。

惟恐破坏和影响正统的道德规范。狂为乱道狂:狂妄;道:讲。

狂妄地做事,胡乱地说话。康庄大道康庄:平坦,通达。

宽阔平坦,。

3. 道字开头的4字成语

道开头的成语:

道傍之筑

道傍筑室

道边苦李

道不掇遗

道不举遗

道不拾遗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相谋

道存目击

道长论短

道长争短

道大莫容

道道地地

道德文章

道弟称兄

道东说西

道而不径

道高德重

道高魔重

道高望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道骨仙风

道寡称孤

道合志同

道键禅关

道尽途殚

道尽途穷

道尽涂殚

道尽涂穷

道殣相属

道殣相望

道殣相枕

道路侧目

道路传闻

道路藉藉

道路相告

道路相望

道路以目

道路指目

道貌岸然

道貌凛然

道貌俨然

道傍苦李

道旁苦李

道三不着两

道山学海

道听耳食

道听途说

道听涂说

道同契合

道同义合

道同志合

道头会尾

道头知尾

道微德薄

道无拾遗

道西说东

道学先生

道义之交

道远日暮

道远知骥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道在人为

道在屎溺

4. 道字的四字成语

一、背道而驰 [ bèi dào ér chí ] 释义:朝着相反的方向跑。

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 出处: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译文:其他(文)人各自探求一个方面,同背道而驰的人相较,差距仍要更远. 二、旁门左道 [ páng mén zuǒ dào ] 释义: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和学术派别。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他骂吾教是左道旁门,不分披毛带角的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三、羊肠小道 [ yáng cháng xiǎo dào ] 释义:指狭窄曲折的小路(多指山路)。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五回:“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 四、道听途说 [ dào tīng tú shuō ] 释义:路上听到的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

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把道路上听来的东西四处传说,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五、说长道短 [ shuō cháng dào duǎn ] 释义:评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心里未尝不虑到日后有个人说长道短,众口难辞。”。

5. 含道字的四字成语

含道字的四字成语 :

头头是道、

志同道合、

背道而驰、

羊肠小道、

津津乐道、

说长道短、

道听途说、

离经叛道、

左道旁门、

分道扬镳、

惨无人道、

微不足道、

倍道而行、

道貌岸然、

替天行道、

仙风道骨、

尊师重道、

生财有道、

横行霸道、

大逆不道、

豺狼当道、

养生之道、

小道消息、

说三道四、

二道贩子、

任重道远、

中庸之道、

能说会道、

怨声载道、

火居道士

6. 成语里第4个字是道字的成语

安贫乐道 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暴虐无道 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惨无人道 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豺狼当道 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大逆不道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盗亦有道 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独行其道 道:信念、主张。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饿殍满道 殍:饿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于饥寒的惨状。

夫子自道 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甘贫乐道 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躬耕乐道 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

横行霸道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胡说八道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壶浆塞道 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昏庸无道 糊涂平庸,凶狠残暴,不讲道义,多用指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

津津乐道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就正有道 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绝口不道 指闭口不谈。

康庄大道 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

《朱子语类》卷三十七 论语十九

◎子罕篇下

 △法语之言章

 "法语之言","巽与之言",巽,谓巽顺。与他说,都是教他做好事,如"有言逊于汝志"。重处在"不改、不绎"。圣人谓如此等人,与他说得也不济事,故曰:"吾末如之何也已!"〔端蒙〕

 植说:"此章集注云:'法语,人所敬惮,故必从。然不改,则面从而已。'如汉武帝见汲黯之直,深所敬惮,至帐中可其奏,可谓从矣。然黯论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岂非面从!集注云:'巽言无所乖忤,故必悦。然不绎,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如孟子论太王好色、好货,齐王岂不悦。若不知绎,则徒知古人所谓好色,不知其能使'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徒知古人所谓好货,不知其能使'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先生因曰:"集注中举杨氏说,亦好。"〔植〕

 三军可夺帅章

 志若可夺,则如三军之帅被人夺了。做官夺人志。志执得定,故不可夺;执不牢,也被物欲夺去。志真个是不可夺!〔泳〕

 衣敝缊袍章

 "衣敝缊袍",是里面夹衣,有绵作胎底。〔义刚〕

 "衣敝缊袍",也有一等人资质自不爱者。然如此人亦难得。〔泳〕

 先生曰:"李闳祖云:'忮,是疾人之有;求,是耻己之无。'吕氏之说亦近此意。然此说又分晓。"〔〈萤,中"虫改田"〉〕

 问"子路终身诵之"。曰:"是自有一般人,著破衣服在好衣服中,亦不管者。子路自是不把这般当事。" 〈萤,中"虫改田"〉问:"子路却是能克治。如'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曰:"子路自是恁地人,有好物事,犹要与众人共用了。上蔡论语中说管仲器小处一段,极好。"〔〈萤,中"虫改田"〉〕

 问:"'子路终身诵之',此子路所以不及颜渊处。盖此便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底意思。然他将来自诵,便是'无那无伐善、施劳'意思。"曰:"所谓'终身诵之',亦不是他矜伐。只是将这个做好底事,'终身诵之',要常如此,便别无长进矣。"又问吕氏"贫与富交,强者必忮,弱者必求"之语。曰:"世间人见富贵底,不是心里妒嫉他,便羡慕他,只是这般见识尔!"〔僩〕

 谢教问:"'子路终身诵之',夫子何以见得终其身也?"曰:"只是以大势恁地。这处好,只不合自担当了,便止於此,便是自画。大凡十分好底事,才自担,便也坏了,所谓'有其善,丧厥善'。"〔淳〕

 道怕担了。"何足以臧!"〔可学〕

 知者不惑章

 "知者不惑。"真见得分晓,故不惑。〔泳〕

 道夫问"仁者不忧"。曰:"仁者通体是理,无一点私心。事之来者虽无穷,而此之应者各得其度。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何忧之有!"〔骧〕

 "仁者不忧。"仁者,天下之公。私欲不萌,而天下之公在我,何忧之有!〔泳〕

 或问:"'仁者不忧',但不忧,似亦未是仁"。曰:"今人学问百种,只是要'克己复礼'。若能克去私意,日间纯是天理,自无所忧,如何不是仁。"〔义刚〕

 陈仲亨说"仁者不忧",云:"此非仁体,只是说夫子之事。"先生曰:"如何又生出这一项情节!恁地,则那两句也须恁地添一说,始得。这只是统说。仁者便是不忧。"〔义刚〕

 "勇者不惧。"气足以助道义,故不惧。故孟子说:"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今有见得道理分晓而反慑怯者,气不足也。〔泳〕

 或问"勇者不惧",举程子"明理可以治惧"之说。曰:"明理固是能勇,然便接那'不惧'未得,盖争一节在,所以圣人曰:'勇者不惧。'"〔焘〕

 李闳祖问:"论语所说'勇者不惧'处,作'有主则不惧'。恐'有主'字明'勇'字不出。"曰:"也觉见是如此。多是一时间下字未稳,又且恁地备员去。"因云:"前辈言,解经命字为难。近人解经,亦间有好处,但是下语亲切,说得分晓。若前辈所说,或有不大故分晓处,亦不好。如近来耿氏说易'女子贞不字'。伊川说作'字育'之'字'。耿氏说作'许嫁笄而字'之'字',言'女子贞不字'者,谓其未许嫁也,却与昏媾之义相通,亦说得有理。"又云:"伊川易亦有不分晓处甚多。如'益之,用凶事',作凶荒之'凶',直指刺史、郡守而言。在当时未见有刺史、郡守,岂可以此说。某谓'益之,用凶事'者,言人臣之益君,是责难於君之时,必以危言鲠论恐动其君而益之,虽以中而行,然必用圭以通其信。若不用圭而通,又非忠以益於君也。"〔卓〕

 行夫说"仁者不忧"一章。曰:"'勇者不惧',勇是一个果勇必行之意,说'不惧'也易见。'知者不惑',知是一个分辨不乱之意,说'不惑'也易见。惟是仁如何会不忧?这须思之。"行夫云:"仁者顺理,故不忧。若只顺这道理做去,自是无忧。"曰:"意思也是如此,更须细思之。"久之,行夫复云云。曰:"毕竟也说得粗。仁者所以无忧者,止缘仁者之心便是一个道理。看是甚么事来,不问大小,改头换面来,自家此心各各是一个道理应副去。不待事来,方始安排,心便是理了。不是方见得道理合如此做,不是方去恁地做。"〔贺孙〕恪录别出。

 蔡行夫问"仁者不忧"一章。曰:"知不惑,勇不惧,却易理会。'仁者不忧',须思量仁者如何会不忧。"蔡云:"莫只是无私否?"方子录云:"或曰:'仁者无私心,故乐天而不忧。'"曰:"固是无私。然所以不忧者,须看得透,方得。"杨至之云:"是人欲净尽,自然乐否?"曰:"此亦只是貌说。"洪庆问:"先生说是如何?"曰:"仁者心便是理,看有甚事来,便有道理应他,所以不忧。方子录云:"仁者理即是心,心即是理。有一事来,便有一理以应之,所以无忧。"恪录一作:"仁者心与理一,心纯是这道理。看甚么事来,自有这道理在处置他,自不烦恼。"人所以忧者,只是卒然遇事,未有一个道理应他,便不免有忧。"恪录一作:"今人有这事,却无道理,便处置不来,所以忧。"从周录云:"人所以有忧者,只是处未得。"〔恪〕

 方毅父问:"'知者不惑',明理便能无私否?"曰:"也有人明理而不能去私欲者。然去私欲,必先明理。无私欲,则不屈於物,故勇。惟圣人自诚而明,可以先言仁,后言知。至於教人,当以知为先。"〔铢〕时举少异。

 先生说"知者不惑"章:"惟不惑不忧,便生得这勇来。"〔植〕

 问"知者不惑"章。曰:"有仁、知而后有勇,然而仁、知又少勇不得。盖虽曰'仁能守之',只有这勇方能守得到头,方能接得去。若无这勇,则虽有仁、知、少间亦恐会放倒了。所以中庸说'仁、知、勇三者'。勇,本是个没紧要底物事。然仁、知不是勇,则做不到头,半涂而废。"〔焘〕

 或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何以与前面'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次序不同?"曰:"成德以仁为先,进学以知为先,此诚而明,明而诚也。""中庸言三德之序如何?"曰:"亦为学者言也。"问:"何以勇皆在后?"曰:"末后做工夫不退转,此方是勇。"〔铢〕

 或问:"人之所以忧、惑、惧者,只是穷理不尽,故如此。若穷尽天下之理,则何忧何惧之有?因其无所忧,故名之曰仁;因其无所惑,故名之曰知;因其无所惧,故名之曰勇。不知二说孰是?"曰:"仁者随所寓而安,自是不忧;知者所见明,自是不惑;勇者所守定,自是不惧。夫不忧、不惑、不惧,自有次第。"或曰:"勇於义,是义理之勇。如孟施舍、北宫黝,皆血气之勇。"人杰录云:"或曰:'勇是勇於义,或是武勇之勇?'曰:'大概统言之,如孟施舍北宫黝,皆血气之勇。'"曰:"三者也须穷理克复,方得。只如此说,不济事。"〔去伪〕

 问:"'知者不惑',集注:'知以知之,仁以守之,勇以终之。'看此三句,恐知是致知、格物,仁是存养,勇是克治之功。"先生首肯,曰:"是。勇是持守坚固。"问:"中庸'力行近乎仁',又似'勇者不惧'意思。"曰:"交互说,都是。如'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三知都是知;'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三行都是仁;'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三近都是勇。"宙。

 可与共学章

 "可与共学",有志於此;"可与适道",已看见路脉;"可与立",能有所立;"可与权",遭变事而知其宜,此只是大纲如此说。〔可学〕

 问"可与适道"章。曰:"这个只说世人可与共学底,未必便可与适道;可与适道底,未必便可与立;可与立底,未必便可与权。学时,须便教可适道;适道,便更教立去;立,便须教权去。"〔植〕

 或问:"'可与立',是如'嫂叔不通问';'可与权',是'嫂溺援之以手'?"曰:"然。"〔焘〕

 问:"权,地位如何?"曰:"大贤已上。"〔可学〕

 权,是称量教子细著。〔闳祖〕

 问:"权便是义否?"曰:"权是用那义底。"问:"中便是时措之宜否?"曰:"以义权之,而后得中。义似称,权是将这称去称量,中是物得其平处。"〔僩〕

 经自经,权自权。但经有不可行处,而至於用权,此权所以合经也,如汤、武事,伊、周事,嫂溺则援事。常如风和日暖,固好;变如迅雷烈风。若无迅雷烈风,则都旱了,不可以为常。〔泳〕

 苏宜久问"可与权"。曰:"权与经,不可谓是一件物事。毕竟权自是权,经自是经。但非汉儒所谓权变、权术之说。圣人之权,虽异於经,其权亦是事体到那时,合恁地做,方好。"〔植〕(时举同)

 "可与立,未可与权",亦是甚不得已,方说此话。然须是圣人,方可与权。若以颜子之贤,恐也不敢议此。"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而今人才磨便磷,才涅便缁,如何更说权变?所谓"未学行,先学走"也。〔僩〕

 先生因说:"'可与立,未可与权',权处是道理上面更有一重道理。如君子小人,君子固当用,小人固当去。然方当小人进用时,猝乍要用君子,也未得。当其深根固蒂时,便要去他,即为所害。这里须斟酌时宜,便知个缓急深浅,始得。"或言:"本朝人才过於汉唐,而治效不及者,缘汉唐不去攻小人,本朝专要去小人,所以如此。"曰:"如此说,所谓'内君子,外小人',古人且胡乱恁地说,不知何等议论!永嘉学问专去利害上计较,恐出此。"又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正其谊,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未必有功。"〔宇〕

 叔重问:"程子云:'权者,言称锤之义也。何物以为权?义是也。然也只是说到义。义以上更难说,在人自看如何。'此意如何看?"曰:"此如有人犯一罪,性之刚者以为可诛,性之宽者以为可恕,概之以义,皆未是合宜。此则全在权量之精审,然后亲审不差。欲其权量精审,是他平日涵养本原,此心虚明纯一,自然权量精审。伊川常云:'敬以直内,则义以方外;义以为质,则礼以行之。'"〔时举〕

 问经、权之别。曰:"经与权,须还他中央有个界分。如程先生说,则无界分矣。程先生'权即经'之说,其意盖恐人离了经,然一滚来滚去,则经与权都鹘突没理会了。"又问:"权是称锤也。称衡是经否?"曰:"这个以物譬之,难得亲切。"久之,曰:"称得平,不可增加些子,是经;到得物重衡昂,移退是权,依旧得平,便是合道,故反经亦须合道也。"〔焘〕

 问经、权。曰:"权者,乃是到这地头,道理合当恁地做,故虽异於经,而实亦经也。且如冬月便合著绵向火,此是经。忽然一日暖,则亦须使扇,当风坐,此便是权。伊川谓'权只是经',意亦如此。但说'经'字太重,若偏了。汉儒'反经合道'之说,却说得'经、权'两字分晓。但他说权,遂谓反了经,一向流於变诈,则非矣。"〔义刚〕

 用之问:"'权也者,反经而合於道',此语亦好。"曰:"若浅说,亦不妨。伊川以为权便是经。某以为反经而合於道,乃所以为经。如征伐视揖逊,放废视臣事,岂得是常事?但终是正也。"〔贺孙〕

 或问:"伊川云:'权即是经。'汉儒云:'反经合道。'其说如何?"曰:"伊川所说权,是说这处合恁地做,便是正理,须是晓得他意。汉儒语亦未十分有病,但他意却是横说,一向不合道理,胡做了。"又曰:"'男女授受不亲',是常经合恁地。'嫂溺,援之以手',亦是道理合恁地,但不是每常底道理了。譬如冬月衣裘附火,是常理也。忽然天气做热,便须衣夹挥扇,然便不是每常底常理了。公羊就宋人执祭仲处,说得权又怪异了。"又曰:"经是已定之权,权是未定之经。"〔义刚〕

 吴伯英问:"伊川言'权即是经',何也?"曰:"某常谓不必如此说。孟子分明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权与经岂容无辨!但是伊川见汉儒只管言反经是权,恐后世无忌惮者皆得借权以自饰,因有此论耳。然经毕竟是常,权毕竟是变。"又问:"某欲以'义'字言权,如何?"曰:"义者,宜也。权固是宜,经独不宜乎?"〔壮祖〕

 问:"经、权不同,而程子云:'权即经也。'"曰:"固是不同:经是万世常行之道,权是不得已而用之,大概不可用时多。"又曰:"权是时中,不中,则无以为权矣。"〔赐〕

 或问:"'反经合道'之说,程先生不取,乃云'不必说权,权即是经',如何?"曰:"某常以为程先生不必如此说,是多说了。经者,道之常也;权者,道之变也。道是个统体,贯乎经与权。如程先生之说,则鹘突了。所谓经,众人与学者皆能循之;至於权,则非圣贤不能行也。"〔焘〕

 或有书来问经、权。先生曰:"程子固曰:'权即经也。'人须著子细看,此项大段要子细。经是万世常行之道,权是不得已而用之,须是合义也。如汤放桀,武王伐纣,伊尹放太甲,此是权也。若日日时时用之,则成甚世界了!"或云:"权莫是中否?"曰:"是此一时之中。不中,则无以为权矣。然舜禹之后六七百年方有汤;汤之后又六七百年方有武王。权也是难说。故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到得可与权时节,也是地位太煞高了也。"〔祖道〕

 或问经与权之义。曰:"公羊以'反经合道'为权,伊川以为非。若平看,反经亦未为不是。且如君臣兄弟,是天地之常经,不可易者。汤武之诛桀纣,却是以臣弑君;周公之诛管蔡,却是以弟杀兄,岂不是反经!但时节到这里,道理当恁地做,虽然反经,却自合道理。但反经而不合道理,则不可。若合道理,亦何害於经乎!"又曰:"合於权,便是经在其中。"正甫谓:"'权、义举而皇极立',权、义只相似。"曰:"义可以总括得经、权,不可将来对权。义当守经,则守经;义当用权,则用权,所以谓义可以总括得经、权。若可权、义并言,如以两字对一字,当云'经、权举'乃可。伊川曰:'惟义无对。'伊川所谓'权便是经',亦少分别。须是分别经、权自是两物;到得合於权,便自与经无异,如此说乃可。"〔恪〕

 问:"'可与立',如何是立?"曰:"立,是见得那正当底道理分明了,不为事物所迁惑。"又问:"程子谓'权只是经',先生谓:'以孟子援嫂之事例之,则权与经亦当有辨。'莫是经是一定之理,权则是随事以取中;既是中,则与经不异否?"曰:"经,是常行道理。权,则是那常理行不得处,不得已而有所通变底道理。权得其中,固是与经不异,毕竟权则可暂而不可常。如尧舜揖逊,汤武征诛,此是权也,岂可常行乎!臂圣人此意,毕竟是未许人用'权'字。学者须当先理会这正底道理。且如朝廷之上,辨别君子小人,君子则进之,小人则去之,此便是正当底道理。今人不去理会此,却说小人亦不可尽去,须放他一路,不尔,反能害人。自古固有以此而济事者,但终非可常行之理。若是君子小人常常并进,则岂可也?"〔广〕

 亚夫问"可与立,未可与权"。曰:"汉儒谓'反经合道'为权;伊川说'权是经所不及者'。权与经固是两义,然论权而全离乎经,则不是。盖权是不常用底物事。如人之病,热病者当服叙药,冷病者当服热药,此是常理。然有时有热病,却用热药去发他病者;亦有冷病,却用冷药去发他病者,此皆是不可常论者。然须是下得是方可。若有毫釐之差,便至於,不是则剧。然若用得是,便是少他不得,便是合用这个物事。既是合用,此权也,所以为经也。大抵汉儒说权,是离了个经说;伊川说权,便道权只在经里面。且如周公诛管蔡,与唐太宗杀建成元吉,其推刃於同气者虽同,而所以杀之者则异。盖管蔡与商之遗民谋危王室,此是得罪於天下,得罪於宗庙,盖不得不诛之也。若太宗,则分明是争天下。故周公可以谓之权,而太宗不可谓之权。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故在伊尹可以谓之权,而在他人则不可也。权是最难用底物事,故圣人亦罕言之。自非大贤以上,自见得这道理合是恁地,了不得也。"〔时举〕

 因论"经、权"二字,曰:"汉儒谓'权者,反经合道',却是权与经全然相反;伊川非之,是矣。然却又曰'其实未尝反经',权与经又却是一个,略无分别。恐如此又不得。权固不离於经,看'可与立,未可与权',及孟子'嫂溺援之以手事',毫釐之间,亦当有辨。"文蔚曰:"经是常行之理,权是适变处。"曰:"大纲说,固是如此。要就程子说中分别一个异同,须更精微。"文蔚曰:"权只是经之用。且如称衡有许多星两,一定而不可易。权往来称物,使轻重恰好,此便是经之用。"曰:"亦不相似。大纲都是,只争些子。伊川又云:'权是经所不及者。'此说方尽。经只是一个大纲,权是那精微曲折处。且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此是经常之道,如何动得!其间有该不尽处,须是用权。权即细密,非见理大段精审,不能识此。'可与立',便是可与经,却'未可与权',此见经权毫釐之间分别处。庄子曰:'小变而不失其大常。'"或曰:"庄子意思又别。"曰:"他大概亦是如此,但未知他将甚做大常。"〔文蔚〕僩录别出。

 经与权之分,诸人说皆不合。曰:"若说权自权,经自经,不相干涉,固不可。若说事须用权,经须权而行,权只是经,则权与经又全无分别。观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孟子曰'嫂溺援之以手',则权与经须有异处。虽有异,而权实不离乎经也。这里所争只毫釐,只是诸公心粗,看不子细。伊川说:'权只是经',恐也未尽。尝记龟山云:'权者,经之所不及。'这说却好。盖经者只是存得个大法,正当底道理而已。盖精微曲折处,固非经之所能尽也。所谓权者,於精微曲折处曲尽其宜,以济经之所不及耳。所以说'中之为贵者权',权者即是经之要妙处也。如汉儒说'反经合道',此语亦未甚病。盖事也有那反经底时节,只是不可说事事要反经,又不可说全不反经。如君令臣从,父慈子孝,此经也。若君臣父子皆如此,固好。然事有必不得已处,经所行不得处,也只得反经,依旧不离乎经耳,所以贵乎权也。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便是经。'可与立',则能守个经,有所执立矣,却说'未可与权'。以此观之,权乃经之要妙微密处。非见道理之精密、透彻、纯熟者,不足以语权也。"又曰:"庄子曰'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便是经权之别。"或曰:"恐庄子意思又别。"曰:"他大概亦是如此,只不知他把甚么做大常。"又云:"事有缓急,理有小大,这样处皆须以权称之。"们问:"'子莫执中。'程子之解经便是权,则权字又似海说。如云'时措之宜',事事皆有自然之中,则似事事皆用权。以孟子'嫂溺援之以手'言之,则'权'字须有别。"曰:"'执中无权',这'权'字稍轻,可以如此说。'嫂溺援之以手'之权,这'权'字却又重,亦有深浅也。"〔僩〕

 问:"伊川谓'权只是经',如何?"曰:"程子说得却不活络。如汉儒之说权,却自晓然。晓得程子说底,得知权也是常理;晓不得他说底,经权却鹘突了。某之说,非是异程子之说,只是须与他分别,经是经,权是权。且如'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此是经也。有时天之气变,则冬日须著饮水,夏日须著饮汤,此是权也。权是碍著经行不得处,方使用得,然却依前是常理,只是不可数数用。如'舜不告而娶',岂不是怪差事?以孟子观之,那时合如此处。然使人人不告而娶,岂不乱大伦?所以不可常用。"〔赐〕夔孙录详,别出。

 问经、权。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此是经也。有时行不得处,冬日须饮水,夏日则饮汤,此是权也。此又依前是经。但经是可常之理,权是碍著经行不得处,方始用权。然当那时却是常理。如"舜不告而娶",是个怪差底事。然以孟子观之,却也是常理。只是不可常用。如人人不告而娶,大伦都乱了!因推说汤武事。伊川说'权却是经',却说得了,不活。如某说,非是异伊川说,即是须为他分别,经是经,权是权。如汉儒反经之说,却经、权晓然在眼前。伊川说,晓得底却知得权也是常理,晓不得底却鹘突了。如大过卦说:'道无不中,无不常。圣人有小饼,无大过。'某谓不须恁地说,圣人既说有大过,直是有此事。但云'大过亦是常理',则得。因举晋州蒲事,云:"某旧不晓文定之意。后以问其孙伯逢。他言此处有意思,但难说出。如左氏分明有称晋君无道之说。厉公信有罪,但废之可也。栾书中行偃直杀之则不是。然毕竟厉公有罪,故难说出。后必有晓此意者。"〔夔孙〕

 问:"'可与立,未可与权',看来'权'字亦有两样。伊川以权只是经,盖每日事事物物上称量个轻重处置,此权也,权而不离乎经也。若论尧舜禅逊,汤武放伐,此又是大底权,是所谓'反经合道'者也。"曰:"只一般,但有小大之异耳。如尧舜之禅逊是逊,与人逊一盆水也是逊;汤武放伐是争,争一个弹丸也是争。康节诗所谓'唐虞玉帛烟光紫,汤武干戈草色萋',大小不同而已矣。'尧夫非是爱吟诗',正此意也。伊川说'经、权'字,将经做个大底物事,经却包得那个权,此说本好。只是据圣人说'可与立,未可与权',须是还他是两个字,经自是经,权自是权。若如伊川说,便用废了那'权'字始得。只是虽是权,依旧不离那经,权只是经之变。如冬日须向火,忽然一日大热,须著使扇,这便是反经。今须是晓得孔子说,又晓伊川之说,方得。若相把做一说,如两脚相并,便行不得。须还他是两只脚,虽是两只,依旧是脚。"又曰:"若不是大圣贤用权,少间出入,便易得走作。"〔僩〕

 恭父问"可与立,未可与权"。曰:"'可与立'者,能处置得常事;'可与权'者,即能处置得变事。虽是处变事,而所谓处置常事,意思只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此说义与权自不同。汉儒有反经之说,只缘将论语下文'偏其反而'误作一章解,故其说相承曼衍。且看集义中诸儒之说,莫不连下文。独是范纯夫不如此说,苏氏亦不如此说,自以'唐棣之华'为下截。程子所说汉儒之误,固是如此。要之,'反经合道'一句,细思之亦通。缘'权'字与'经'字对说。才说权,便是变却那个,须谓之反可也。然虽是反那经,却不悖於道;虽与经不同,而其道一也。因知道伊川之说,断然经自是经,权亦是经,汉儒反经之说不是。此说不可不知。然细与推考,其言亦无害,此说亦不可不知。'义'字大,自包得经与权,自在经与权过接处。如事合当如此区处,是常法如此,固是经;若合当如此,亦是义当守其常。事合当如此区处,却变了常法恁地区处,固是权;若合当恁地,亦是义当通其变。文中子云:'权义举而皇极立。'若云'经、权举',则无害。今云'权、义举',则'义'字下不得。何故?却是将义来当权。不知经自是义,权亦是义,'义'字兼经、权而用之。若以义对经,恰似将一个包两物之物,对著包一物之物。"行夫云:"经便是权。"曰:"不是说经便是权。经自是经,权自是权。但是虽反经而能合道,却无背於经。如人两脚相似,左脚自是左脚,右脚自是右脚,行时须一脚先,一脚后,相待而行,方始行得。不可将左脚便唤做右脚,右脚便唤做左脚。系辞既说'井以辨义',又说'井居其所而迁'。井是不可动底物事,水却可随所汲而往。如道之正体却一定於此,而随事制宜,自莫不当。所以说'井以辨义',又云:'井居其所而迁。'"〔贺孙〕

 唐棣之华章

 问"唐棣之华,偏其反而"。曰:"此自是一篇诗,与今常棣之诗别。常,音裳。尔雅:'棣,栘,似白杨,江东呼夫栘。常棣,棣,子如樱桃可食。'自是两般物。此逸诗,不知当时诗人思个甚底。东坡谓'思贤而不得之诗',看来未必是思贤。但夫子大概止是取下面两句云:'人但不思,思则何远之有!'初不与上面说权处是一段。'唐棣之华'而下,自是一段。缘汉儒合上文为一章,故误认'偏其反而'为'反经合道',所以错了。晋书於一处引'偏'字作'翩','反'作平声,言其花有翩反飞动之意。今无此诗,不可考据,故不可立为定说。"去伪。

 或问"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一章。时举因云:"人心放之甚易,然反之亦甚易。"曰:"反之固易,但恐不能得他久存尔。"〔时举〕

反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报本反始 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尔反尔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反败为胜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反哺之情 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反唇相讥 反唇:回嘴、顶嘴。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反唇相稽 反唇:回嘴、顶嘴;稽: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责问对方。

反复无常 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反戈相向 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反躬自问 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反躬自省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反间之计 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反经行权 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反劳为逸 劳:疲劳;逸:安闲,休息。把疲劳转化为安逸。

反老还童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反面教员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反面文章 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反面无情 形容翻脸不认人。

反目成仇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反璞归真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

反其道而行之 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求诸己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反裘负刍 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反手可得 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反水不收 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反眼不识 翻脸不认人。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沸反盈天 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夫妻反目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革命反正 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归全反真 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归真反璞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

挥戈反日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匡乱反正 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内视反听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适得其反 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收视反听 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物极必反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相反相成 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一反常态 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易如反掌 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义无反顾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欲益反损 益:得益;损:损害。原想有所得益,结果反受损害。形容事与愿违。

辗转反侧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只轮无反 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筑室反耕 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

自崖而反 崖:崖岸;反:通“返”,回。旧时送行辞。

拨乱反治 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苍黄反复 苍:青色。反复:颠过来倒过去。青的一会儿变成黄的,黄的一会变成青的。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亦作“苍...

出乎反乎 犹言出尔反尔。指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

慈乌反哺 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从流忘反 指习从流俗而不可扭转。

反风灭火 比喻施行德政。

反复推敲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反覆无常 指变化不定。

反攻倒算 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

反躬自责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反骄破满 反对骄傲,破除自满。

反经合道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同“反经合义”。

反经合义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反朴归真 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反朴还淳 复归于朴实、淳正。

反裘负薪 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反裘伤皮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反身自问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同“反躬自问”。

反听内视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反听收视 不听不视。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反正拨乱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

反正还淳 复归于朴实、淳正。同“反朴还淳”。

反脸无情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