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的人物历史故事

2.大义灭亲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3.历史上篡汉的外戚王莽,为何要杀光自己的儿子?

4.铁面无私的历史人物是谁?

5.十大著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明朝的人物历史故事

大义灭亲的历史人物-大义灭亲的历史人物是谁

历史 故事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与历史思维能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明朝的人物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明朝的人物历史故事篇一:朱元璋冷面杀附马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朱元璋竟然连驸马都杀了。

 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敲诈,对官员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便开始大举反腐。他制定出台了《明大诰》等律令,发明了?剥皮楦草?的酷刑,使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吏治清朗达百余年。

 之所以取得这样显着的反腐成就,与朱元璋?铁腕反腐?是分不开的。在整治吏治过程中,朱元璋始终坚持铁腕冷面,绝不手软,甚至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他亲自下令斩杀驸马欧阳伦便是其反腐历程中最精彩的一笔。

 朱元璋共有16个女儿,其中他最宠爱的便是聪明伶俐的安庆公主。因此,朱元璋在为爱女遴选驸马上费了很大心思。最终,朱元璋看中了欧阳伦。史书对欧阳伦的记述不多,只介绍他是进士出身,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材,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做主,将爱女安庆公主嫁给欧阳伦。欧阳伦做了皇家的驸马后,对公主温柔体贴,百般恩爱,所以深得公主的欢心,加之他官至驸马都尉,于是,便仗着皇亲国戚的权势和威望,生活开始腐化起来。他先是花巨资装修了驸马府,装得比皇宫还富丽阔气;接着又到处搜集奇珍异宝,一时间门庭若市,各地官员争相登门?献宝?。但是欧阳伦对钱财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很快就发现了一条?暴富?之路,那就是走私茶叶。

 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控制西蕃少数民族地区,就用中原地区产的茶叶去交换西蕃地区的马匹,因此茶叶便成了明帝国的战略物资。朱元璋颁布了《茶马法》,严禁走私茶叶。但在利益驱使下,欧阳伦倚仗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手中的特权,开始委派家奴周保,私下里动用官府车辆和征集民间车辆,大肆走私茶叶,?数遣私人贩茶出境?,从中牟取暴利。周保仗着主人的权势,骄横异常,指挥着庞大的走私茶叶车队擅闯关卡,不纳税、不下马,但凡有地方官员阻拦,非打即骂,其主子欧阳伦更是蛮横无理,甚至亲手暴打蓝田县河桥司巡检税吏。被打官员气愤不过,便将驸马走私茶叶之事告了?御状?。

 朱元璋闻讯大发雷霆:?朕才行一法,乃首坏之!?我刚刚颁布一部《茶马法》,你作为驸马就带头违犯,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朱元璋命人将欧阳伦捉拿问罪。马皇后和安庆公主母女俩一听朱元璋要斩杀女婿、驸马,急急忙忙跑进宫来,为女婿和驸马求情。

 对于驸马欧阳伦的罪行,朱元璋已经全部审清,地方官员所奏情况全部属实,欧阳伦也对自己走私贩茶、违反国家法令一事供认不讳,所以朱元璋决定依法处欧阳驸马。朱元璋深知处驸马的后果爱女安庆公主将成为孤苦伶仃的寡妇,他和马皇后也将失去爱婿,皇家的脸面也将丢失。但他冷静下来一想:不杀驸马,何以服众;驸马不,国祚怎安?于是,朱元璋毅然决然地处了驸马欧阳伦及周保一干人等。此举令全国震惊!官吏们从朱元璋处驸马一事中看到了皇帝反腐的决心,于是,全国震悚,腐化贪污之风骤然遏止。

 朱元璋大义灭亲,不但巩固了明初的基业,也成为朱元璋依法治国、铁腕反腐的一则范例,流传后世。只是到明中后期贪腐盛行,从这一点上来说,反腐最终还是需要制度和监督来彻底解决。

明朝的人物历史故事篇二:中国唯一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说到中国的皇帝,就会联想到三宫六院,嫔妃、贵人、佳丽三千,也许这就是中国皇帝的一大特点老婆多。其中佼佼者倒要数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女兵整编师都有余。即使像倒霉的光绪也有一后二妃,在人们的心中,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其实不然,中国的几百位皇帝中还真有一个一生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其唯一的妻子就是张皇后。也许,朱佑樘这样是和他的苦难童年有着莫大关系。

 朱佑樘(1470-15O5)是明朝的第九代皇帝。宪宗朱见深的第三个儿子。宪宗在位23年,生前宠幸贵妃万氏。这万贵妃比宪宗大了十多岁,自小侍候宪宗,万妃生的并不美,史称其是腰如水桶,面貌活拖拖一个大妈。可在宪宗面前却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万贵妃受宪宗之宠爱的原因,说是宪宗患有疝气病,而万贵妃擅长按摸,宪宗所以离不开她。万贵妃年轻时曾经怀孕过一次,可惜流产掉了,以后因为年龄的问题再也未能生育。万贵妃因此伤心欲绝,把一腔愤怒都发泄到了 其它 妃子身上,凡怀孕的都被她暗中下毒或找罪名杀,连太子也未能逃出毒手。成化三年,宪宗曾宠幸过一个身分低微的宫人纪氏。纪氏怀孕后被万氏得知,派人加害,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这样纪氏偷偷生下了后来的皇子朱佑樘。在一众宫女的呵护下,小皇子长到了6岁,这件事在后宫广为流传,可万贵妃始终恍然不知。

 宪宗的儿子接连去,直到成化六年,连一个子嗣都没有,宪宗为此神伤不已。宪宗九年的一日,年已三十的宪宗召太监张敏替自己梳理头发,宪宗望着镜中自己憔瘁的面庞,忧虑的对张敏说年纪大了,可还没有太子。张敏马上拜服于地,讲出了纪氏生子的事。一旁的司礼监太监怀恩也为张敏作证。宪宗听罢大喜,即召人迎取小皇子。

 小皇子十分乖觉,见到宪宗即叩首称父亲。宪宗随即传喻内阁,告知皇子出生之事并大赦天下。万贵妃闻训哭的去活来,恨的牙跟紧咬,发誓报负并很快下毒手害了纪氏,太监张敏知道自己最终定然不免,也吞金自尽了。年轻的佑樘却命大福大,很快(1475年)被立为太子并被周太后抱回后宫抚养,万贵妃几次欲加害均未得逞。佑樘在周太后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读书写字,讲经研武,终于为以后成为一代名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次万妃请太子去其宫内玩,进上点心若干,佑樘不食,曰恐有毒。万妃大恐,思忖宪宗百年后自己定然难逃一,便大肆在宪宗面前抵毁佑樘。这时宪宗已有好几个皇子了,在废立太子上还是游刃有余的。在万妃和太监梁芳的一再劝说下宪宗终于决定易储,召来司礼太监怀恩拟旨,不料怀恩以头碰地,拒不从,宪宗无奈,罢了怀恩的司礼监掌印,欲继续易储。风雨飘摇之际,东岳泰山地震,钦天监奏报地震与太子有关,宪宗迷信,怕惹得天怒人怨,总算搁下了易储的念头。

 万妃谋夺储位不成,于宪宗二十三年春一病不起,不久就郁郁而终了。宪宗得信,颓然叹道,万妃去了,我也活不长了,是年四月,宪宗果然患病,七月召太子辅政,八月宪宗驾崩,追随他心爱的万妃于地下去了。孝宗佑樘继位,年号弘治。

 孝宗自幼经历坎坷,九一生。所以即位后廉洁而贤明,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终其一世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嫔妃。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佑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明朝的人物历史故事篇三:被历史埋没的英主

 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你要说他是昏君,还真有点冤枉他了。

 就拿土木堡之变来说,他敬天法祖、御驾亲征,运气不好进了蒙古人的战俘营,他有骨气,宁不降,当囚徒还当出水平来了!日子没多久,从蒙古人的看守,到那些跟他打过交道的许多蒙古将军,甚至到瓦剌首领也先的弟弟伯颜,全和他成了好朋友,一个个对他心塌地。甚至那位伯颜将军,多次为了放不放他回国的问题竟然和亲哥哥也先吵得脸红脖子粗。他被接回京城时,伯颜将军亲自相送,一直走了几十里才洒泪而别。这份凝聚力,哪像个昏君,分明是明君的气度吗!

 再说到个人私生活问题,明英宗朱祁镇和他的正宫娘娘钱皇后,真称得上中国历史上一对有名的患难夫妻。他被抓到蒙古的时候,钱皇后哭坏了眼睛,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搜罗出来送到蒙古那边去赎他。为了说服朝臣迎回英宗,她以相争,结果摔瘸了腿。到了朱祁镇被放回来后,两人被幽禁在南宫,生活困苦,更是靠钱皇后纺纱卖钱,贴补家用。钱皇后情深,明英宗朱祁镇也专情,重登皇位以后,对钱皇后依旧礼遇有加,夫妻恩爱一生,既能同患难又能共安乐,这份模范,换做今天,试问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气度不凡,人品也不差,智商问题呢?你不能不承认,经历过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朱祁镇,有时候让你聪明的难以置信。被囚禁瓦剌的时候,他身边的太监喜宁反了水,投靠到蒙古人门下当了汉奸,日日出坏主意,几次都差点置他于地。可英宗皇帝朱祁镇骗瓦剌说自己给大明朝写亲笔信,要大明接受瓦剌的要求。条件只有一个:叫喜宁去送信。当喜宁乐颠颠的进了大明地界,早已准备好的明军将士一拥而上,将其五花大绑,不久就被碎尸万段。原来,明英宗朱祁镇暗地派随从跟着喜宁,并给大明边关将领送去了要擒杀喜宁的亲笔信。一张纸条就解决了问题,这份聪明,你能说他糊涂?

 再就是后来的?夺门之变?,一夜之间取代了自己的弟弟景泰皇帝重坐了江山,还有天顺年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三位权臣相继乱政,明英宗朱祁镇拉一个打一个,不出几年就将他们统统收拾掉。这种人,说他是糊涂虫?任谁都不信。

 另外,他在位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好事,最着名的当属?优老之政?。规定全国百姓,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政府每年发放粮食钱帛,九十岁以上的加倍供给。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可免服官府差役。这大概是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福利政策?了。如此看,这位英宗皇帝,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明英宗朱祁镇与北京的城垣建设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宣宗长子,前后两任为帝,年号?正统?和?天顺?。他9岁即位,在他即位之初,即决心定都北京,并且用前后10年的时间,大规模地修建北京城垣,这确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决策。

 老北京内城的城墙与城门,在明代曾先后有3次大规模的修筑,第一次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第二次是在明永乐四年(1406年),第三次是在明正统年间。其中,第三次的修筑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终明一代内城城垣最后一次修筑。至此,北京内城城垣才初具规模,基本定型,直到清代晚期,再没有过大的修筑与变动。实际上,明正统年间对北京城垣的这次大规模修建,不仅是北京城建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对于明代最终定都北京,也具有重要意义。

 自明永乐皇帝朱棣决定从南京应天府迁都北京始,朝廷内外一直存在着激烈的反对意见。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帝崩后仁宗皇帝朱高炽即位,即下旨,诏令北京各衙门行文时,俱于名前加?行在?二字,意欲复都南京。然而,仁宗皇帝即位不到一年便崩,但宣宗皇帝朱瞻基即位后,也锐意复都南京,北京的?行在?之称在其在位的10年间,一直未变。宣宗崩后,其皇长子朱祁镇[即英宗皇帝]登基。出人意料的是,他一反父、祖之意,正式定北京为京师,决意定都北京,并利用前朝所积材料,大规模修建北京城垣。明正统元年(1436年)十月,诏令太监阮安,都督同知、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领军夫数万人,修筑京师9门城楼。至明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落成之日,奉明英宗谕旨,将京城9门中的5座城门更用新名即将南城垣的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分别改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东城垣的齐化门改为朝阳门;西城垣的平则门改为阜成门,其余东直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4门仍旧。

 明英宗所更5门之名,都有所取义。如更丽正门为?正阳?,取?积阳为天,天有九重?和《左传》里说的?天子当阳?而立之意,故名大明天子出入京城南面的正门(亦称?国门?)作正阳门。又帝王治国离不开左辅右弼,亦离不了?文治武功?,所以更原文明门为崇文门,顺承门为宣武门。另外,朝阳门取?朝?字,其意为文武百官,天天要朝拜皇帝,所以改齐化门为朝阳门。阜成门取?阜成兆民?意,寓意朝中百官,都要以身作则,才能为民立范、国泰民安,故更易平门则为阜成门。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决定违背祖制,永远废除殉葬。

 大明天顺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即成化皇帝]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然后,这位即将离世的英宗皇帝思虑良久,对太子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愿,正是这个遗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色彩。

 ?自历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好皇帝,他比那些雄才伟略的帝王们更像一个?人?。

大义灭亲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75 成语 大义灭亲 注音 ㄉㄚˋ ㄧˋ ㄇㄧㄝˋ ㄑㄧㄣ 汉语拼音 dà yì miè qīn 释义 指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

语出《左传.隐公四年》 典源 《左传.隐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

石子曰:「王觐为可。」

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

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

厚从州吁如陈。

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

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

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

九月,卫1>人使右宰丑2>莅3>杀州吁4>于濮5>。

石碏6>使其宰獳羊肩7>莅杀石厚8>于陈9>。

君子曰:「石碏,纯臣10>也。

恶州吁而厚与焉。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注解〕(1)卫:国名。

周朝时武王封予少弟康叔,故址约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带,后为秦所灭。

(2)右宰丑:名叫丑的右宰官。

右宰,官名。

(3)莅:光临、来到。

(4)州吁:人名。

春秋卫国庄公之庶子,生卒年不详。

性骄奢,卫桓公十六年,收聚逃亡在外的卫国人,袭杀桓公而自立。

吁,音ㄒㄩ。

(5)濮:县名,春秋时卫国之鄄邑,位于山东省之西境。

黄河斜贯境内,县跨黄河两岸,物产以棉花为大宗。

今此县已废。

(6)石碏:人名。

春秋卫国之大夫,生卒年不详。

仕卫庄公。

碏,音ㄑㄩㄝˋ。

(7)獳羊肩:人名。

春秋时人,生卒年不详。

石碏之家臣。

獳,音ㄋㄡˋ。

(8)石厚:人名。

春秋时人,生卒年不详。

石碏之子。

(9)陈:国名。

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都宛丘。

其地约在今河南省旧开封以东至安徽省旧毫之间。

(10)纯臣:忠直之臣。

典故说明 据《左传.隐公四年》载,州吁是春秋时代卫国庄公与宠妾所生的儿子,庄公非常宠爱他,大夫石碏(ㄑㄩㄝˋ)曾经劝谏庄公不要把州吁给宠坏了,但是庄公不听,州吁也因此养成好战骄奢的个性。

庄公后,桓公继位,州吁密谋桓公而自立为国君,引起人民不满而导致国内不安。

州吁的亲信石厚就去问他的父亲石碏,要怎么做才能安定民心、巩固王位。

石碏曾经是卫桓公的重臣,很受到人民的尊敬,当石厚来请教的时候,他说:「只有觐见周天子才能安定君位。」

石厚又问:「如何才能觐见天子呢?」石碏说:「陈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宠信,而现在陈国和卫国的关系非常和睦,因此如果去拜访陈国的国君,请他向周天子请示,必定可以得见。」

于是石厚就跟随着州吁到陈国。

这时石碏暗中派人告诉陈桓公:「卫国领土狭小,而我已经年老了,不能有所作为。

州吁和石厚就是杀了我国国君的人,请你们趁这个机会处置他们。」

陈国人就把他们抓起来,请卫国人亲自来处置二人。

卫国派右宰丑在濮县把州吁杀了。

至于石厚,大家认为因为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杀了首恶州吁就够了,但是石碏不认同这样的看法。

他认为州吁做的许多坏事,石厚也都有参与筹画,不能不严惩,所以就派他的家臣獳(ㄋㄡˋ)羊肩到陈国杀了石厚。

石碏这种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父子私情的做法,深受后人所敬佩和赞扬。

后来原文中的「大义灭亲」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比喻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

书证 01.《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

恶州吁而厚与焉。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源)02.《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清河孝王庆》:「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恐袭其母凶恶之风,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大义灭亲,况降退乎!今废庆为清河王。」

03.《晋书.卷三八.宣五王列传.扶风王骏》:「赵王凶逆,天下当共讨之,大义灭亲,古之明典。」

04.《三国志.卷二八.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钟传.毌丘俭》裴松之.注:「《春秋》之义,大义灭亲,故周公诛弟,石碏戮子,季友鸩兄,上为国计,下全宗族。」

05.《魏书.卷六五.李平列传》:「大义灭亲,夫岂获止。

周公行之于古,朕亦当行之于今。」

06.《北史.卷一九.魏孝文六王列传.废太子恂》:「古人有言,大义灭亲。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

07.《隋书.卷五○.宇文庆等列传》:「史臣曰:『……安、悊之于高祖,未有君臣之分,陷其骨肉,使就诛夷,大义灭亲,所闻异于此矣。

』」08.《旧唐书.卷 *** .高祖二十二子列传.隐太子建成》:「周公圣人,岂无情于骨肉?为存社稷,大义灭亲。

今大王临机不断,坐受屠戮,于义何成?」09.《资治通鉴.卷二○二.唐纪十八.高宗永隆元年》:「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10.《金史.卷一二一.忠义列传一.曹珪》:「珪赤心为国,大义灭亲,自古罕闻也。」

11.《明史.卷一一八.诸王列传三.谷王橞》:「周戮管、蔡,汉辟濞、长,皆大义灭亲,陛下纵念橞,奈天下何?」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

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公正严明」的表述上。

例  句<01>历史上那些能大义灭亲的人物,都是令人敬佩的。

<02>这次因为他父亲大义灭亲出面作证,才能定他的罪。

<03>国法公平不可失,所以宁可大义灭亲,不可因私废法。

<04>为了社会的公义,检方希望嫌犯的家人大义灭亲,出面指证。

<05>以她的刚烈性子,就是自己的亲爹亲娘犯了罪,她也会大义灭亲的。

<06>他今天虽然大义灭亲,出庭指证父亲犯罪的事实,但内心必然十分痛苦。

<07>他身为执法人员,到底是大义灭亲,出面检举弟弟的罪行呢?还是循私纵放?内心犹疑难决。

近义词: 以义割恩

反义词: 公报私仇 辨识 参考语词

历史上篡汉的外戚王莽,为何要杀光自己的儿子?

相信大家都学过历史,有许多人也多对历史非常感兴趣。西汉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统一的一个朝代,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我们所熟悉的刘邦就是西汉历史上第一位皇上。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人算是西汉中后期比较有名的一位历史人物,他就是王莽。

熟悉历史的人可能知道,西汉是著名的母系氏族社会,所以母亲一方的人比较有统治地位。王莽也正是得益于这一社会制度,才在西汉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西汉时期比较有名的一件事情就是王莽篡权。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成功的夺取皇位。

他费尽心思的连络身边大臣,在一天晚上趁其不备发动战争。经过数天的争斗,王莽把汉平帝给活捉了。如果论辈分来说,王莽是汉平帝的亲舅舅。可是王莽丝毫不顾及这一点,竟然下毒把他的亲侄子给毒了。

王莽如愿坐上了皇位,可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那之后,他竟然下令把自己的亲儿子给杀了。这然后人都感到非常奇怪,按照常理来说王莽应该让他的儿子封王,替他管理朝廷。原来王莽是怕自己的儿子也走上篡权这条路,所以要把这件事情扼杀在萌芽之中,一点也不给他们机会,刚登基就下令杀了自己的儿子。从某种程度来说,王莽有着极为丰富的胆略和过人的才识。

铁面无私的历史人物是谁?

铁面无私的历史人物是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

包拯执法之刚正不阿在其出知庐州时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庐州是包拯的家乡,任知州时,他的亲朋故旧多以为可得其庇护,干了不少仗势欺人,甚至扰乱官府的不法之事。

包拯决心大义灭亲,以示警戒。时恰有一从舅犯法,包拯不以近亲为忌,在公堂上将其依法责挞一顿,自此以后,亲旧皆屏息收敛,再不敢胡作非为。

权知开封府时,包拯整顿吏风,改革诉讼制度。开封府旧制,凡往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则由府吏通知。

由于诉讼者不能面见长官,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而有冤屈者常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包拯革除此弊,大开正门,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于是审案也更能公正合理。

十大著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十大著名的历史人物故事:一鸣惊人、纸上谈兵、朝秦暮楚、图穷匕见、烽火戏诸侯、大义灭亲、破天荒、退避三舍、心腹之患、王侯将相。

1、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4、图穷匕见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5、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6、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了石厚。

7、破天荒

唐代荆州文风不振,每年解送举人应考,均未中试,时人称为“天荒”。后刘蜕以荆州解送的举人登第,打破了该州多年无人中举的局面,时人称为“破天荒”。

8、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9、心腹之患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伐齐,越王勾践带臣子及厚礼来朝见,夫差特别高兴。伍子胥认为出兵伐齐,作用不大,当前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听。没过几年,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国时出兵伐吴,将吴国彻底打败。

10、王侯将相

秦朝末年,为了修筑北方的长城,募集许多劳工。陈涉、吴广等因为大雨延误行程,按律当斩,他们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揭竿而起,其他豪杰也蜂拥而起,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