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字成语刮骨什么什么

2.谈谈岳飞之的原因

3.精忠报国的下一句是什么?

4.岳飞的真实父亲

5.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字成语刮骨什么什么

韬光隐晦书法-韬光隐晦书法作品欣赏

1.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筋骨

丰筋多力、钢筋铁骨、劳筋苦骨、力尽筋疲、柔筋脆骨、舒筋活络、颜骨柳筋、骨软筋酥、刮骨抽筋、铜筋铁骨。

1.丰筋多力 [ fēng jīn duō lì ]

释义: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出处: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2.钢筋铁骨 [ gāng jīn tiě gǔ ]

释义: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出处: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3.劳筋苦骨 [ láo jīn kǔ gǔ ]

释义:指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

4.柔筋脆骨 [ róu jīn cuì gǔ ]

释义: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软无力。

出处:明·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士之有志于文者夥矣,抽青媲白,组织文绣,柔筋脆骨,点缀形似,徒夸艳乎。”

5.颜骨柳筋 [ yán gǔ liǔ jīn ]

释义: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同“颜筋柳骨”。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此书颜骨柳筋,无一笔不合法。”

2. 抽组四字词语有哪些

抽四字词语有哪些 :

釜底抽薪、

抽抽搭搭、

抽拔幽陋、

抽刀断水、

左旋右抽、

抽丁拔楔、

刮骨抽筋、

散发抽簪、

退步抽身、

剥皮抽筋、

抽抽噎噎、

抽黄对白、

抽筋拔骨、

呕心抽肠、

抽薪止沸、

剔抽秃刷、

抽刀断丝、

隳胆抽肠、

皮里抽肉、

乞抽扢叉、

过桥抽板、

擢发抽肠、

抽丝剥茧、

剔抽秃刷、

剔抽秃揣、

抽抽搐搐、

抽简禄马、

抽秘骋妍

3. 形容“看淡”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处之泰然 满不在乎 若无其事 安之若素 漠然置之

1、成语:处之泰然

拼音:chǔ zhī tài rán

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形容碰到困难或危急情况,态度镇定,从容不迫。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示例: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面对困难与变故的态度

褒贬:褒义词

英语:take things calmly;remain unruffled;keep one's head;not stir an eyelid

2、成语: 满不在乎

拼音: mǎn bù zài hū

解释: 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出处: 朱自清《执 *** 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举例造句: 交代了几句话,满不在乎地随苏沛霖到了朱家。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

拼音代码: mbzh

近义词: 漫不经心、无动于衷、若无其事

反义词: 郑重其事

歇后语: 醋坛子打酒;一瓶酒倒在碗里

灯谜: 失足;消除

用法: 作宾语、状语;形容丝毫不在意

英文: shrug one's shoulder

3、

成语: 若无其事

拼音: ruò wú qí shì

解释: 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统领听不见,庄大老爷也听不见,就作为如无其事,不去提他了。”

举例造句: 王柬芝若无其事地闩上门,又叫她点着灯,他那双眼睛四处巡视着。 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拼音代码: rwqs

近义词: 不动声色、泰然自若

反义词: 六神无主、张皇失措

歇后语: 关云长刮骨下棋

灯谜: 谣传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英文: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4、成语: 安之若素

拼音: ān zhī ruò sù

解释: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出处: 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举例造句: 第二天宝**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拼音代码: azrs

近义词: 泰然处之、漠然置之、随遇而安

反义词: 惊惶失措、寝食不安、见异思迁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

英文: bear something with equanimity

5、成语: 漠然置之

拼音: mò rán zhì zhī

解释: 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出处: 清·钱泳《履园从话·会稽郡王墓》:“故国家有祀祭之典,官吏有防护之册,而为之子孙者岂忍听其荒废不治而漠然置之耶!”

举例造句: 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不可言也。 清·《少年中国说》

拼音代码: mrzz

近义词: 漠不关心、置之不理、不屑一顾

反义词: 体贴入微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态度冷淡

英文: hold loose

4. 四字成语什么光什么什么

四字成语什么光什么什么 :

波光粼粼、

目光炯炯、

五光十色、

流光溢彩、

容光焕发、

珠光宝气、

浮光掠影、

回光返照、

风光旖旎、

韬光养晦、

刀光剑影、

湖光山色、

春光明媚、

血光之灾、

奇光异彩、

目光短浅、

红光满面、

油光可鉴、

时光荏苒、

晨光熹微、

和光同尘、

吉光片羽、

电光石火、

目光如炬、

浮光跃金、

目光如豆、

刀光血影、

韬光隐晦、

春光漏泄、

山光水色

5. 常用四字成语大全

五光十色、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回大地、兴致勃勃、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骨肉之情、痛痒相关、人山人海、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温故知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天长地久、树大根深、自由自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防患未然、有备无患、情不自禁、自言自语、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寒来暑往、星移物换、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已百、奋起直追、宁折不弯、义正辞严、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一望无边、不知不觉、雪窖冰天、勤学苦练、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引吭高歌、连绵起伏、满面红光、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 *** 俱全、得意洋洋、天长日久、狐假虎威、半信半疑、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大摇大摆、跋山涉水、餐风饮露、水送山迎、赏心悦目、生机勃勃、心狠手辣、起早贪黑、神通广大、高耸入云、日思夜想、重见天日、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摩拳擦掌、生龙活虎、身强力壮、铜筋铁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无可奈何、一本正经、千家万户、莘莘学子、立雪求道、春风化雨、孺子可教、昏头昏脑、密密麻麻、闻名中外、金光灿灿、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翩翩起舞、感人肺腑、可歌可泣、艰苦卓绝、惊天动地、南来北往、披星戴月、流星赶月、众星捧月、烘云托月、惊涛拍岸、意味深长、根深固本、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一碧如洗、热闹非凡、层层叠叠、心旷神怡、高堂广厦、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生根长叶、竞相开放、胡作非为、兴风作浪、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万般无奈、转弱为强、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催人奋进、羽翼丰满、报仇雪恨、举世闻名、人流如潮、驰名中外、红白相间、大街小巷、人头攒动、风驰电掣、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气势汹汹、不由分说、蛮不讲理、一拥而上、无影无踪、干干净净、和风细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叶公好龙、凄风苦雨、暴风骤雨、渐渐平息、经久不息、蜂拥而至、一无所获、埋头苦干、倾盆大雨、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刮骨疗毒、传为美谈、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运筹帷幄、好谋善断、天各一方、一年一度、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水天相连、星罗棋布、变幻无常、腾云驾雾、千姿百态、云遮雾罩、瞬息万变、一泻千里、四蹄生风、黔驴技穷、流连忘返、气象万千、风云变幻、奇峰异岭、若隐若现、飘飘欲仙、白云苍狗、恍然大悟、不以为然 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根有底、有始有终、有口难言、有恃无恐、有求必应、有志竟成、平平展展、尽心尽力、神勇无比、运足气力、胸有成竹、文思如泉、风华正茂、出类拔萃、才思敏捷、后生可畏、手不停挥、笔下生花、力透纸背、精妙绝伦、炉火纯青、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梦笔生花、浑然天成、斗酒百篇、鬼哭神惊、喜出望外、谈笑风生、沙漠之舟、自强不息、忍辱负重、始终如一、飞沙走石、志在千里、义无反顾、坚定不移、七嘴八舌、成千上万、坐观成败、按兵不动、操之过急、轻举妄动、兴风作浪、蠢蠢欲动、雷厉风行、闻风而动、展翅高飞、望而生畏、窃窃私语、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游人如织、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急忙忙、振振有词、争论不休、充满信心、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欢天喜地、古今中外、情不自禁、心绪不宁、各奔东西、悲欢离合、手足情深、蓬蓬勃勃、井井有条、羊肠小道、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遥遥相对、笑语盈盈、雄伟壮丽、格外挺拔、尽收眼底、雕梁画栋、永垂不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水泄不通、以身许国、碧血丹心、年复一年 疾恶如仇、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大义灭亲、若无其事、蔚为壮观、诗情画意、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极目远眺、辽阔无垠、默默无闻、悠然自得、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开天辟地、精疲力竭、纵横交错、小心翼翼、大发雷霆、不远万里、悬崖绝壁、日复一日、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远渡重洋、名列前茅、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有所作为、长年累月、断垣残壁、若。

谈谈岳飞之的原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不过我们若穷原竟委,致岳飞於者还是宋代猜防武臣的传统政策,这政策是宋高宗所遵守的。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我们与其痛骂秦桧,无宁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宋代以猜防武臣为传统的政策,这种政策,终宋之亡没有改变,北宋如此,南宋亦然,虽经靖康之祸,充分暴露出这种政策的缺点,但宋高宗并不觉悟,仍墨守成法,对一般武臣反猜防得更厉害了。在这种传统政策之下,像岳飞这样特出的人才,正是宋高宗所特要猜防的。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於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因。这 分析他的因,亦即是表章他的优点。他的精神人格,在这篇小文中虽未能尽量称述,也可略存梗概了。

岳飞的因,第一是好学。他本是安阳韩家的佃客,(宋稗类钞)幼年并未得多读书。因他天性好学,其后贵为大将,仍然治学不倦,所以在学问方面竟能有颇深的造诣。他遗留下来的作品如满江红词之类,至今还为人传诵,他的书法也很美观,他在宋代武臣中,可说是第一个好学的,也可说是第一个学问好的,狄青尚不及他。正因为他好学,正因为他学问好,便触了宋廷的忌。在宋代,典型的武臣通常连字也不识,越是没有知识,越得朝廷的信任。像宋太祖时的党进,目不识丁,言语举动,非常粗鲁可笑,(事实类苑玉壶清话)太祖却很优容他,重用他,原因就在他没有知识。文武分途,是宋代消除内乱因素的办法。文臣有知识而不能打仗,武臣能打仗而没有知识,以文臣治民,武臣带兵,又以文臣节制武臣,武臣协助文臣,不仅分工合作,用得其宜,而且可以互相牵制,无论文臣武臣都不敢造反,不能造反了。一旦有一个武臣居然有与文臣一样的知识,这岂不使文武分途的办法失去效用?此文武双全的武臣,当然要被目为危险分子。岳飞就是这样为宋高宗疑心他在联络士大夫作羽翼了。王船山先生在宋论 说岳飞接近士大夫为他因是很有理由的。

岳飞第二是不贪财,宋代的将领,很少不贪财的,特别是南宋初年的大将,差不多个个都贪财,只有岳飞是例外。宋高宗,常纵容诸将都贪财,奖励诸将贪财,用意在使诸将腐化而丧失上进的志趣,一个守财奴自不会有什麽野心的。从前梁武帝听说他的兄弟临川王宏家 库房很多,疑心藏的是武器,非常注意,及至打开库房一看,则,见一库一库满装着钱,於是梁武帝大为高兴,知道临川王宏是个没出息的东西,也就不追究这些钱的来源了。宋高宗对诸将的心理,和梁武帝对临川王宏是差不多的。高宗时诸将以张俊为最贪污,他的田产每年可收租米六十万斛。他家里藏的银子很多,每千两铸成一★,号称奈何。(坚瓠集)他会派人到海外做生意。(鹤林玉露)他曾役使他部下的花腿军(腿上剌花的)替他修房子,在临安盖了一座酒楼,,名太平楼。众军作歌讥剌他说:“张家寨 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鸡肪编)他的贪财於此可见。所以军中戏称“张太尉铁脸”,意谓他无廉耻,不要脸,脸皮好像铁打的一样。(鸡肪编)优人在宫 做戏,也曾取笑他说:“只见张郡王在钱眼 坐”。(坚瓠集)他如何会有许多钱?还不是克扣军粮和与民争利来的。而这样一个贪鄙的人,却蒙宋高宗的垂青,南宋初年诸将以他为最享福。宋高宗何尝不知张俊很坏,取其无远志,所以重用他,厚待他。贪财成为风气,就是名将韩世忠也未能免俗。他曾议买新淦官田,宋高宗闻之大喜,特赐 札,就把这田赐给他。当时高宗颇疑诸将有野心,及知韩世忠也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人,所以喜欢起来。(鹤林玉露)韩世忠也许是效昔人买田宅以自污的故智,但岳飞却是绝对不肯自污的。岳飞的廉洁,从他的家产可以证明。他后被抄家,家 仅有现金一百馀千,其他布帛粟麦等项,合计不过值钱九千馀串。(宋稗类钞南宋杂事诗注)带兵多年,家产只有这一点,以视同时诸将,莫不宝玩充堂寝,田园占几县,真有天渊之别。而诸将皆享乐寿考,妻儿满前,岳飞则身囹圄,家人远戍,实令人有不平之感。岳飞之得祸,正为他太廉洁了。诸将皆贪财,他偏不贪财,可见他志不在小,志不在小,便是高宗所疑忌的。不能污之以利,自不免要临之以刑了。

第三是,不好色。南宋初年诸将,少有不贪财的,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仅以诸将贪财为可喜,他觉得诸将好色也是可喜的。贪财的人已不足畏,贪财而又好色,更不足畏了。当时诸将无不姬侍众多,韩世忠到部将家中宴会时,更常令部将的妻女出来侑酒;以致几为部将呼延通所杀。(三朝北盟会编)惟有岳飞与众不同,他家里并无姬待侍。有次吴★特送美女给他,他说:“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拒却不受。(宋史岳飞传)这两句话充分表现出他人格的伟大。他的不好色正和他的不,贪财一样,可说是独违流俗。宋高宗曾为他营建私第,他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岳飞传)这和他拒却吴★的话,精神是一致的。美人金屋,丝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远,可以想见。一个不贪财而且不好色的人,越发使宋高宗感觉到难以驾驭了,这当然又构成岳飞的因。 第四,是不扰民。他治军非常严厉,他的军队纪律好极了。录如果路过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门宇打扫乾净,盆盎洗滁停当才动身走。(齐东野语)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间一缕麻来束马革,他立刻把这兵士斩首示众,毫不姑息。他军中有“冻不拆屋,饿不虏掠。”的口号,真可谓秋毫无犯了。(宋史岳飞传)所以在他后,金使刘陶来聘,还向宋这边的接伴人员称赞他的军队的纪律。(宋稗类钞)他无论到何地,决不愿地方官为他办差。他道经庐陵时,当地地方官特别在郊外欢宴,那知他已杂在一些偏裨将领中走了。周密称他为中兴第一,(齐东野语)可见别军的纪律是决不及他的。他不扰民,自能得民心,这又不免引起宋高宗的猜忌。武臣而受人民爱戴,岂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吗?岳飞之与他之得民心,很有关 。他若是一个纵兵殃民的人,也许还不会,屈呢。

第五,是得军心。他虽然治军很严,但他所严者为军纪,对一般将士的生活他仍是很关切的。他常亲自为兵士之患病者调药。他部下的将领到远地驻防时,他常遣自己的夫人到将领家中慰问。他部下有战的,他不仅为之痛哭,并抚育者的遗孤,有时便为自己的儿子娶者的女儿。每逢颁给赏犒,他总是公平分配给他的部下,丝毫不以为私有。(宋史岳飞传)因此,他和他的部下关 亲密得像一家人一样。他这一军有岳家军之称,打起仗来,真是万众一心,绝无兵不顾将,将不知兵,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的毛病。他这一军,随便在那 都屹然不可动摇,比山还要坚定。金人常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的确是中心悦服的赞美,并非夸大的称述。但岳家军这个名称,却不是宋高宗所愿听的。岳飞越得军心,越令宋高宗害怕。军以统将之姓为称,岂不成为统将私人的军队?这个统将岂不随时有被他的部下拥立的可能?宋高宗这样想,岳飞还能不遭祸吗?

第六,尽忠报国以致不顾形迹,绍兴七年,岳飞觐见赵构的时候,准备在立储这样的事情上发表一下意见。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爱可笑的程度。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而后来岳飞还经常干预“国事”,这也让赵构十分不爽。赵构心目中的模范武将是这样的:战和这样的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能够忠实执行决策。岳飞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一点都不懂的韬光隐晦。在这点上韩世忠就做得很好,被解除兵权之后就当起了发型设计师,颇能引导京城潮流。

从这个角度分析岳飞的因的话,同时也可以推出赵构那么喜欢和平的原因了。苗刘兵变之后,赵构对武将是怎么都放心不下了。南宋初年的四大将也都不怎么听话——其他三个有的是怕,有的是拥兵自重,岳飞则是好战。再看看宋金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基本差不多,要想统一南北,肯定是持久战,那势必要提高武将的身份。赵构心想:“我已经阳萎了,唯一的儿子也在苗刘兵变后了,何必辛辛苦苦去统一全国?不如一力求和,杀武将,提高赋税,安心享受。”

第七,不懂政治、意气用事。宋代从太祖开始就忌讳武将,狄青就是被猜忌郁郁而的;岳飞对这一点并非不清楚,但他过于刚强的个性却使他一再做出许多犯忌的事情来,仔细看看我的前文《阿飞正传》,好几件重大的事情:建议高宗立储(立咨宗事件)、多次要求扩军、淮西军事件、撂挑子上庐山皇帝多次命令都不下山、不救淮西、对楚州防御的讥讽、高调迎二帝。。。另外,岳飞不爱听命令,这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才有一天下十二道金牌的事情;而且,有些要求没得到满足(如合并淮西军和强令撤军),岳飞就闹性子,撂挑子,上庐山。在封建时代,这叫做抗旨,叫桀骜不驯,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每一次都是罪,何况再三?

第八,其他的客观因素,秦桧、张俊的诬陷,最后导致岳飞之。岳飞反对谈,与秦桧结下了梁子。另外,岳飞品德优秀,升迁很快,都为同僚所忌;岳飞本人也不太擅长团结同志,走一走上层路线,以至于岳飞在朝廷的人际关系并不好,下狱以后,为他说情的人不多。而相比之下,袁崇焕以叛国罪被捕,还有大臣以全家性命保他一条命。也是可叹的一件事情。

岳飞的性格刚直,品质完美,然而这恰恰就是其最大的缺点。因为至刚易折,他的个性决定了他一生的行为,而到了最后,除了,岳飞几乎无路可走。可惜,岳飞恐怕到也没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其实,历史上冤的名将太多了,伍子?。其后的徐达、于谦。。。就算在世界史上,汉尼拔、华伦斯坦、贞德。。。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结局?做名将,实在是危险之极复杂之极的一件事,绝不是简单一句“伴君如伴虎”就能说得全面的。当然,不管怎么说,岳飞的冤,是南宋一次比较彻底的自宫行为,以至于以后想振作都挺不起来了。 由上所列岳飞的几个因,我们已看得出他是一个如何好学,不贪财,不好色,不扰民,得军心的伟大人物。正因如此,便与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抵触。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一般人以为岳飞之由於反对和议,其实岳飞纵赞成和议,又何尝能够免祸?秦桧之唆使人弹劾岳飞,并密令人把他在狱中害,安知不是秉承宋高宗的意旨,即不然,亦必是迎合宋高宗的意旨。其奸邪可恨,而实不足责。我们所要责备的,还是自坏长城的宋高宗,并当进而归咎於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

其实,赵构的忍耐力不能算不好,要换了崇祯皇帝,大将做上述随便某一件事情,脑袋恐怕早搬家了;赵构忍了很久,而他是一直把岳飞当成亲信的,岳飞也是赵构的卫星,乘着火箭升上来的。赵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杀岳飞的,而岳飞的确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赵构的忌讳,而岳飞却并没有很好地觉察到这些,这就是其不懂政治的地方;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则是愤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到最终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几乎都没有什么怀疑,只有震怒,于是有了风波亭冤狱。直到秦桧后,赵构为许多受秦桧迫害的人平了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恨“岳”这个字,把岳州都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

当然肯定许多人要问,岳飞为什么要替那个腐败的政权和昏君卖命呢?

这种问题其实缺乏历史常识。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朕即国家”,在那样的社会里,作为臣子其实并没有什么选择。只有效忠和服从,选择其他道路的结果必然是成为民族罪人。在宋代,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抗金救国也就是顺应当时历史条件和民心的做法,所以岳飞的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个出发点的,有些文章谴责岳飞为腐败的宋朝廷卖命,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且不说南宋算不上腐败,赵构也算不得是昏君;即使是腐烂的国家,民族衰亡的时候不需要救国么?而那个时代的救国就是忠君。后来的南明小朝廷也是这样。如果岳飞不去为赵构卖命,要么象杨么自立为王,要么象郦琼之类的投靠金国;那么就是贼寇和叛逆,这都是与正统的道德相违背的,作为正统道德观极强的岳飞是绝对不会走上这条路的;如果是这样,岳飞也就不成其为岳飞,岳飞也就达不到他那样的历史地位了,正因为岳飞因冤而,中华民族才诞生了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这一点来说,岳飞得其所。如果让他终老一生,也不过是个名将而已,又哪里来这样大的震撼力呢?

精忠报国的下一句是什么?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不过我们若穷原竟委,致岳飞於者还是宋代猜防武臣的传统政策,这政策是宋高宗所遵守的。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我们与其痛骂秦桧,无宁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宋代以猜防武臣为传统的政策,这种政策,终宋之亡没有改变,北宋如此,南宋亦然,虽经靖康之祸,充分暴露出这种政策的缺点,但宋高宗并不觉悟,仍墨守成法,对一般武臣反猜防得更厉害了。在这种传统政策之下,像岳飞这样特出的人才,正是宋高宗所特要猜防的。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於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因。这 分析他的因,亦即是表章他的优点。他的精神人格,在这篇小文中虽未能尽量称述,也可略存梗概了。

岳飞的因,第一是好学。他本是安阳韩家的佃客,(宋稗类钞)幼年并未得多读书。因他天性好学,其后贵为大将,仍然治学不倦,所以在学问方面竟能有颇深的造诣。他遗留下来的作品如满江红词之类,至今还为人传诵,他的书法也很美观,他在宋代武臣中,可说是第一个好学的,也可说是第一个学问好的,狄青尚不及他。正因为他好学,正因为他学问好,便触了宋廷的忌。在宋代,典型的武臣通常连字也不识,越是没有知识,越得朝廷的信任。像宋太祖时的党进,目不识丁,言语举动,非常粗鲁可笑,(事实类苑玉壶清话)太祖却很优容他,重用他,原因就在他没有知识。文武分途,是宋代消除内乱因素的办法。文臣有知识而不能打仗,武臣能打仗而没有知识,以文臣治民,武臣带兵,又以文臣节制武臣,武臣协助文臣,不仅分工合作,用得其宜,而且可以互相牵制,无论文臣武臣都不敢造反,不能造反了。一旦有一个武臣居然有与文臣一样的知识,这岂不使文武分途的办法失去效用?此文武双全的武臣,当然要被目为危险分子。岳飞就是这样为宋高宗疑心他在联络士大夫作羽翼了。王船山先生在宋论 说岳飞接近士大夫为他因是很有理由的。

岳飞第二是不贪财,宋代的将领,很少不贪财的,特别是南宋初年的大将,差不多个个都贪财,只有岳飞是例外。宋高宗,常纵容诸将都贪财,奖励诸将贪财,用意在使诸将腐化而丧失上进的志趣,一个守财奴自不会有什麽野心的。从前梁武帝听说他的兄弟临川王宏家 库房很多,疑心藏的是武器,非常注意,及至打开库房一看,则,见一库一库满装着钱,於是梁武帝大为高兴,知道临川王宏是个没出息的东西,也就不追究这些钱的来源了。宋高宗对诸将的心理,和梁武帝对临川王宏是差不多的。高宗时诸将以张俊为最贪污,他的田产每年可收租米六十万斛。他家里藏的银子很多,每千两铸成一★,号称奈何。(坚瓠集)他会派人到海外做生意。(鹤林玉露)他曾役使他部下的花腿军(腿上剌花的)替他修房子,在临安盖了一座酒楼,,名太平楼。众军作歌讥剌他说:“张家寨 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鸡肪编)他的贪财於此可见。所以军中戏称“张太尉铁脸”,意谓他无廉耻,不要脸,脸皮好像铁打的一样。(鸡肪编)优人在宫 做戏,也曾取笑他说:“只见张郡王在钱眼 坐”。(坚瓠集)他如何会有许多钱?还不是克扣军粮和与民争利来的。而这样一个贪鄙的人,却蒙宋高宗的垂青,南宋初年诸将以他为最享福。宋高宗何尝不知张俊很坏,取其无远志,所以重用他,厚待他。贪财成为风气,就是名将韩世忠也未能免俗。他曾议买新淦官田,宋高宗闻之大喜,特赐 札,就把这田赐给他。当时高宗颇疑诸将有野心,及知韩世忠也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人,所以喜欢起来。(鹤林玉露)韩世忠也许是效昔人买田宅以自污的故智,但岳飞却是绝对不肯自污的。岳飞的廉洁,从他的家产可以证明。他后被抄家,家 仅有现金一百馀千,其他布帛粟麦等项,合计不过值钱九千馀串。(宋稗类钞南宋杂事诗注)带兵多年,家产只有这一点,以视同时诸将,莫不宝玩充堂寝,田园占几县,真有天渊之别。而诸将皆享乐寿考,妻儿满前,岳飞则身囹圄,家人远戍,实令人有不平之感。岳飞之得祸,正为他太廉洁了。诸将皆贪财,他偏不贪财,可见他志不在小,志不在小,便是高宗所疑忌的。不能污之以利,自不免要临之以刑了。

第三是,不好色。南宋初年诸将,少有不贪财的,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仅以诸将贪财为可喜,他觉得诸将好色也是可喜的。贪财的人已不足畏,贪财而又好色,更不足畏了。当时诸将无不姬侍众多,韩世忠到部将家中宴会时,更常令部将的妻女出来侑酒;以致几为部将呼延通所杀。(三朝北盟会编)惟有岳飞与众不同,他家里并无姬待侍。有次吴★特送美女给他,他说:“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拒却不受。(宋史岳飞传)这两句话充分表现出他人格的伟大。他的不好色正和他的不,贪财一样,可说是独违流俗。宋高宗曾为他营建私第,他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岳飞传)这和他拒却吴★的话,精神是一致的。美人金屋,丝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远,可以想见。一个不贪财而且不好色的人,越发使宋高宗感觉到难以驾驭了,这当然又构成岳飞的因。 第四,是不扰民。他治军非常严厉,他的军队纪律好极了。录如果路过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门宇打扫乾净,盆盎洗滁停当才动身走。(齐东野语)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间一缕麻来束马革,他立刻把这兵士斩首示众,毫不姑息。他军中有“冻不拆屋,饿不虏掠。”的口号,真可谓秋毫无犯了。(宋史岳飞传)所以在他后,金使刘陶来聘,还向宋这边的接伴人员称赞他的军队的纪律。(宋稗类钞)他无论到何地,决不愿地方官为他办差。他道经庐陵时,当地地方官特别在郊外欢宴,那知他已杂在一些偏裨将领中走了。周密称他为中兴第一,(齐东野语)可见别军的纪律是决不及他的。他不扰民,自能得民心,这又不免引起宋高宗的猜忌。武臣而受人民爱戴,岂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吗?岳飞之与他之得民心,很有关 。他若是一个纵兵殃民的人,也许还不会,屈呢。

第五,是得军心。他虽然治军很严,但他所严者为军纪,对一般将士的生活他仍是很关切的。他常亲自为兵士之患病者调药。他部下的将领到远地驻防时,他常遣自己的夫人到将领家中慰问。他部下有战的,他不仅为之痛哭,并抚育者的遗孤,有时便为自己的儿子娶者的女儿。每逢颁给赏犒,他总是公平分配给他的部下,丝毫不以为私有。(宋史岳飞传)因此,他和他的部下关 亲密得像一家人一样。他这一军有岳家军之称,打起仗来,真是万众一心,绝无兵不顾将,将不知兵,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的毛病。他这一军,随便在那 都屹然不可动摇,比山还要坚定。金人常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的确是中心悦服的赞美,并非夸大的称述。但岳家军这个名称,却不是宋高宗所愿听的。岳飞越得军心,越令宋高宗害怕。军以统将之姓为称,岂不成为统将私人的军队?这个统将岂不随时有被他的部下拥立的可能?宋高宗这样想,岳飞还能不遭祸吗?

第六,尽忠报国以致不顾形迹,绍兴七年,岳飞觐见赵构的时候,准备在立储这样的事情上发表一下意见。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爱可笑的程度。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而后来岳飞还经常干预“国事”,这也让赵构十分不爽。赵构心目中的模范武将是这样的:战和这样的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能够忠实执行决策。岳飞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一点都不懂的韬光隐晦。在这点上韩世忠就做得很好,被解除兵权之后就当起了发型设计师,颇能引导京城潮流。

从这个角度分析岳飞的因的话,同时也可以推出赵构那么喜欢和平的原因了。苗刘兵变之后,赵构对武将是怎么都放心不下了。南宋初年的四大将也都不怎么听话——其他三个有的是怕,有的是拥兵自重,岳飞则是好战。再看看宋金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基本差不多,要想统一南北,肯定是持久战,那势必要提高武将的身份。赵构心想:“我已经阳萎了,唯一的儿子也在苗刘兵变后了,何必辛辛苦苦去统一全国?不如一力求和,杀武将,提高赋税,安心享受。”

第七,不懂政治、意气用事。宋代从太祖开始就忌讳武将,狄青就是被猜忌郁郁而的;岳飞对这一点并非不清楚,但他过于刚强的个性却使他一再做出许多犯忌的事情来,仔细看看我的前文《阿飞正传》,好几件重大的事情:建议高宗立储(立咨宗事件)、多次要求扩军、淮西军事件、撂挑子上庐山皇帝多次命令都不下山、不救淮西、对楚州防御的讥讽、高调迎二帝。。。另外,岳飞不爱听命令,这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才有一天下十二道金牌的事情;而且,有些要求没得到满足(如合并淮西军和强令撤军),岳飞就闹性子,撂挑子,上庐山。在封建时代,这叫做抗旨,叫桀骜不驯,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每一次都是罪,何况再三?

第八,其他的客观因素,秦桧、张俊的诬陷,最后导致岳飞之。岳飞反对谈,与秦桧结下了梁子。另外,岳飞品德优秀,升迁很快,都为同僚所忌;岳飞本人也不太擅长团结同志,走一走上层路线,以至于岳飞在朝廷的人际关系并不好,下狱以后,为他说情的人不多。而相比之下,袁崇焕以叛国罪被捕,还有大臣以全家性命保他一条命。也是可叹的一件事情。

岳飞的性格刚直,品质完美,然而这恰恰就是其最大的缺点。因为至刚易折,他的个性决定了他一生的行为,而到了最后,除了,岳飞几乎无路可走。可惜,岳飞恐怕到也没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其实,历史上冤的名将太多了,伍子?。其后的徐达、于谦。。。就算在世界史上,汉尼拔、华伦斯坦、贞德。。。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结局?做名将,实在是危险之极复杂之极的一件事,绝不是简单一句“伴君如伴虎”就能说得全面的。当然,不管怎么说,岳飞的冤,是南宋一次比较彻底的自宫行为,以至于以后想振作都挺不起来了。 由上所列岳飞的几个因,我们已看得出他是一个如何好学,不贪财,不好色,不扰民,得军心的伟大人物。正因如此,便与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抵触。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一般人以为岳飞之由於反对和议,其实岳飞纵赞成和议,又何尝能够免祸?秦桧之唆使人弹劾岳飞,并密令人把他在狱中害,安知不是秉承宋高宗的意旨,即不然,亦必是迎合宋高宗的意旨。其奸邪可恨,而实不足责。我们所要责备的,还是自坏长城的宋高宗,并当进而归咎於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

其实,赵构的忍耐力不能算不好,要换了崇祯皇帝,大将做上述随便某一件事情,脑袋恐怕早搬家了;赵构忍了很久,而他是一直把岳飞当成亲信的,岳飞也是赵构的卫星,乘着火箭升上来的。赵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杀岳飞的,而岳飞的确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赵构的忌讳,而岳飞却并没有很好地觉察到这些,这就是其不懂政治的地方;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则是愤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到最终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几乎都没有什么怀疑,只有震怒,于是有了风波亭冤狱。直到秦桧后,赵构为许多受秦桧迫害的人平了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恨“岳”这个字,把岳州都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

当然肯定许多人要问,岳飞为什么要替那个腐败的政权和昏君卖命呢?

这种问题其实缺乏历史常识。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朕即国家”,在那样的社会里,作为臣子其实并没有什么选择。只有效忠和服从,选择其他道路的结果必然是成为民族罪人。在宋代,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抗金救国也就是顺应当时历史条件和民心的做法,所以岳飞的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个出发点的,有些文章谴责岳飞为腐败的宋朝廷卖命,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且不说南宋算不上腐败,赵构也算不得是昏君;即使是腐烂的国家,民族衰亡的时候不需要救国么?而那个时代的救国就是忠君。后来的南明小朝廷也是这样。如果岳飞不去为赵构卖命,要么象杨么自立为王,要么象郦琼之类的投靠金国;那么就是贼寇和叛逆,这都是与正统的道德相违背的,作为正统道德观极强的岳飞是绝对不会走上这条路的;如果是这样,岳飞也就不成其为岳飞,岳飞也就达不到他那样的历史地位了,正因为岳飞因冤而,中华民族才诞生了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这一点来说,岳飞得其所。如果让他终老一生,也不过是个名将而已,又哪里来这样大的震撼力呢?

岳飞的真实父亲

岳飞,字鹏举,今河南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人。岳飞一生与来自于北疆境外的侵,略,者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作战,为宋朝抵御异,族,侵,略,但是最后由于受到宋高宗的猜忌而被监,禁,最终被处,。宋孝宗淳熙六年,岳飞被追谥武穆,宋宁宗嘉定四年,岳飞被追封鄂王,故后人也尊称岳飞为“岳武穆”或“岳王”。

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岳飞生于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岳飞神力惊人,能开三百斤(今96公斤)之弓,八石(今237公斤)之弩,拜师于弓术名家周同,能左右开弓。宣和四年冬,岳飞从军,随即因其父岳和病故,回到家乡守孝三年。宣和六年冬,再次投军,翌年驻地沦陷于金军之手,战败还乡。宋钦宗靖康元年,第三次投军。宋高宗建炎元年年,以越职上书言事,被夺官。关于这三次从军经历,各种史书众说纷纭,且又语焉不详。

宋高宗建炎元年八月,岳飞投奔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军中,受到赏识,借补修武郎、阁门宣赞舍人,充中军统领;不久,又借补武经郎,充中军统制。九月,随都统制王彦北渡黄河抗金。张所因事遭贬,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岳飞与王彦意见不合,遂脱离王彦单独行动,但众寡不敌,不久即南下投奔延康殿学士、京城留守、兼开封尹宗泽。宗泽追究岳飞擅自脱离王彦的责任,贬为秉义郎。不久,以岳飞为踏白使,领五百骑兵前往汜水关侦,察,岳飞击败金军,被升为统领,不久又升为统制。 建炎二年七月,宗泽病逝,杜充接任东,京,留,守。八月,岳飞再次在汜水关击败金军,升转武功郎。杜充命令岳飞去消灭张用、曹成、王善等被原宗泽招安但在其后不受约束的部队,岳飞以所部八百人战,升转武经大夫。接着,岳飞奉命解,救,盗,匪杜叔五、孙海围困的东明县,升转武略大夫,借补英州刺史。岳飞再救援被王善围困的淮宁府,升转武德大夫,实授英州刺史。 建炎三年六月,杜充撤往建康府,岳飞苦谏不从,开封失守。不久完颜宗弼率金军南下建康,杜充所部战败,率亲兵三千投降。岳飞退屯建康东北的紫金山,后四战收复常州。

宋高宗从海上逃走,金军从海道追出三百多里,仍然没能抓住他,随即在大肆掳掠后北还。 建炎四年三月,宋高宗从海上返回越州,任命张俊为浙西路江东路制置使,“诸将并受节度”,命其收复建康。四月,岳飞在清水亭首战告捷;五月,进屯牛头山,率三百骑,兵、两千步兵在建康城西北十五里击败完颜宗弼,收复建康。六月,岳飞随张俊讨为盗,匪的原统制戚方,以三千人在广德军东南约七十里的苦岭击,败戚方,戚方投降张俊。 岳飞回到张渚镇,因为即将离开,在房东张大年的屏风上题词:

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余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曲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 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碟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

张俊回朝后“盛称岳飞可用”,于是岳飞升转任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 完颜宗弼北上后,与完颜昌会师攻打楚州。

宋高宗命张俊援救楚州。张俊泽命并非嫡系的岳飞出战,又命刘光世为岳飞后援。岳飞于九月赶到承州,但未能解楚州之围,楚州失陷。岳飞无险可恃,撤军而还。同年六月,御前五军改为神武军,韩世忠所部为神武左军,张俊所部为神武右军都统制,两人均为都统制;辛永宗所部六千人为神武中军,王燮所部一万五千人为神武前军,陈思恭所部万人为神武后军,三人均为统制。御营司五军改为神武副军,辛企宗所部为神武副军,辛企宗为都统制;李横所部为神武左副军,颜孝恭所部为神武右副军,两人均为统制。后神武右副军统制颜孝恭改任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司统制,空缺由岳飞填补。

十月,岳飞升转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十二月,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因镇压福建范汝为之乱不力而被削职,岳飞的“神武右副军”改名为“神武副军”,并升迁为都统制。

绍兴二年正月末,岳飞被任命为知州、兼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统率军马前往潭州。二月,主战派头号人物李纲被起用为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岳飞等将领划入李纲部下,讨伐湖东路的盗匪曹成。当时岳家军的兵力为一万二千余人,岳飞以二千人驻守吉州,以其余的一万多人进攻曹成的部队。战斗中岳家军尽占优势,但曹成部下悍将杨再兴骁勇异常,先是攻入岳家军第五正将韩顺夫的营地,将韩砍折一臂而,后又杀了岳飞的胞弟岳飜。但杨再兴最终被岳家军俘虏,被岳飞收服而成为日后岳家军的著名悍将之一。

李纲称赞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少得”,断言他“异时决为中兴名将”。闰六月,岳飞升三官为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仍属从五品。讨伐曹成后,岳家军兵力增一倍,达二万三千到四千人左右,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军相差不多。

绍兴三年九月,岳飞第二次朝见宋高宗。宋高宗亲笔书写“精忠岳飞”四字,绣成一面战旗,命岳飞在用兵行师时作为大纛。又任命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将驻守蕲州的统制李山,屯扎江州的统制傅选两支部,队并入岳家军,将淮南西路舒州和蕲州的防,务并入岳飞的防,区。

岳家军的军号也由“神武副军”升格为“神武后军”,但岳飞的官衔却由都统制改回统制,这是因为他的资历尚浅,还不能和“神武左军”都统制韩世忠、“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相比。

岳飞率岳家军的第一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四年五月至七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左右大败伪齐刘豫的部将李成等人,成功地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阳府镇抚使李横的辖地,以及额外的原由刘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

克复襄汉后,岳飞面临的是新恢复的中原地区的后,勤,防,务问题,这是以后直到金哀宗时金国被灭中原被克复后都一直困扰宋军的问题。这些地方因为“久罹兵火”,原来的居民“或被驱虏,或遭杀戮,甚为荒残”,以至于“百里绝人,荆榛塞路,虎狼交迹”,“野无耕农,市无贩商,城郭隳废,邑屋荡尽,而粮饷难于运漕”。凡是这样克复失地的宋军,都有一个两难的防务问题:“若少留将兵,恐复为贼有”;“若多留将兵,唯俟朝廷千里馈粮,徒成自困,终莫能守”。

因为后勤的问题,岳飞只能将主力撤回,留少量兵,力,戍,守。张旦被任命为唐州邓州郢州襄阳府安抚使、兼襄阳知府,牛皋为安抚副使,李道任唐州邓州郢州襄阳府四州都统制,配置军士2000人,守卫襄阳府;周识和李旦率150名军士守郢州;孙翚和蒋廷俊率200名军士守随州;舒继明和訾谐守信阳军;戍守襄阳府的2000人中分拨出来一部分,由高青和单藻带领守唐州,由张应、党尚友和邵俅带领守邓州。这些官,员在收复的防区内整,治,防,务,恢复生产。

伪齐刘豫李成的军,队虽然不时骚扰,却始终不能夺回襄汉六郡的控,制,权。襄汉六郡原来分属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这次收复之后,宋廷为统一管理,单设襄阳府路。除在襄阳府设安抚使司外,不按制度设置“差监司”、即转运使司等文人监,军,系,统,“止委制置使岳飞措置”。这是战时对宋朝历来的文人控,制,武,将,军,队的,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的影响。

此时岳飞作为武将不敢居功,上奏说自己“人微望轻,难任斯职”,要辞去制置使并请求宋廷另“委任重臣,经画荆、襄”。宰相赵鼎认为:“湖北鄂、岳,最为沿江上流控扼要害之所,乞令(岳)飞鄂、岳州屯驻。不惟淮西藉其声援,可保无虞,而湖南、二广、江、浙亦获安妥。”

宋高宗同意赵鼎的主张,确定岳飞改驻荆湖北路的首府鄂州,自此岳家军的大本营就定在了鄂州。

绍兴四年九月,伪齐刘豫发动秋季攻势伐宋,扬言要“直捣僭垒,务使六合混一”。金军由左副元帅完颜宗辅、刚升任的右副元帅完颜昌和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的统率下,配合由刘豫之子刘麟指挥伪齐军,在九月下旬分路渡过淮河攻南宋。刘光世不战退兵江南,将整个淮南西路相让。张俊主张划长江而守,“当聚天下兵守平江,俟贼退,徐为之计”,以“坠马伤臂”为借口,拒不出兵渡长江攻击金军和伪齐军。宋丞相赵鼎派人监督张俊发兵,并奏请严惩张俊,但不了了之。结果,几路宋军全部防守于江南,张俊军守常州,韩世忠军守镇江府,刘光世军守建康府。长江北面的庐州知州、兼淮南西路安抚使仇悆拒绝执行其上级刘光世的命令逃跑,刘光世派统制张琦来问罪,仇悆说:“若辈无守土责,吾当以殉国!寇未至而逃,人何赖焉!”张琦只好作罢。仇悆以召募来的庐州和寿州守军几百人和二千乡兵几次打退伪齐攻势。

十二月,刘麟又增兵攻打,完颜宗弼亲自为后继,所幸岳家军由鄂州赶到,统制徐庆和牛皋先胜一仗,岳飞后亲自赶到击败伪齐军,解了庐州之围。此时,金太宗病危将,完颜宗辅、完颜昌和完颜宗弼撤兵。伪齐攻势瓦解。

绍兴五年,金国左副元帅完颜宗辅去世,右副元帅完颜昌和元帅左监军完颜宗弼成为最有军权的将领。此时岳家军的规模从三万多人的规模增加到十万人左右的规模。这是因为杨幺军的壮丁六万人大都编入岳家军,再加上江南西路安抚司统制祁超、统领高道等部(约八千五百多人),和此后增拨的统领丘赟所部(近一千五百人);荆湖南路安抚司统制任士安、郝晸、王俊、统领焦元等部(约一万多人);以及张浚都督府左军统制杜湛改任岳飞统辖的黄州武将知州带来的几千蔡州兵。岳家军以后也大体维持十万左右这个数量直到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所害。

十二月,宋廷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军队整编,分为“三衙军”和五大部“行营护军”。“三衙军”即“禁卫军”,由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所辖部,队组成。五大部“行营护军”中,(1)张俊一军为“行营中护军”,(2)韩世忠一军为“行营前护军”,(3)岳飞一军为“行营后护军”,(4)刘光世一军为“行营左护军”,(5)吴玠一军为“行营右护军”。五大部之外又将王彦的“八字军”编为“行营前护副军”。

从1135年军,队整编至1141年绍兴和议,行营护军是南宋的基本军,事,力,量,而三衙军则刚刚组建,除杨沂中统率的殿前司,部,队因由原来的神武中军改编而成、兵,力较强,其它两部解潜统率的马军司部队只有两千骑,兵,和颜渐统率的步军司部,队都是新编无战,斗,力的部,队。

主力行营护军五大部有三个来源:一是源于南宋初年康王大元帅府的宋高宗嫡系御营军,如张俊、韩世忠、刘光世所部,岳飞最早也属这个系统,但因为上书被罢职而离开此军投入张所的军中;二是源于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这是岳飞离开王彦后加入的、和金军战斗最多的部队,是岳家军的来源;三是源于吴玠的陕西军,吴玠一军原本没有名号,在这次整编中才得到了行营右护军的名号,被列入正,规,军。

岳飞和吴玠二人都不是嫡系,是纯粹靠军功起家的将领,其部队是行营护军中的主力,尽管人数较少,但战斗力最强。参知政事李邴曾对宋高宗说:“陛下即位之初,韩世忠、刘世光、张俊威名隐然为大将,今又有吴玠、岳飞者出矣。” 至此,岳家军前后更改了“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和“行营后护军”四个军号。

1135年,由于岳家军的兵,力变成了原来的三倍,岳家军也从原先十将的编,制,扩,充至三十将的编,制,每将的平均兵,力是三千多人。到绍兴九年岳家军增至八十四将,每将的平均兵力减至一千二百余人。

岳家军至少有十二统制“军”:1.背嵬军;2.前军;3.右军;4.中军;5.左军;6.后军;7.游奕军;8.踏白军;9.选锋军;10.胜捷军;11.破敌军;12.水军。其中背嵬军是绝对主力,名字学自韩世忠的同名统制军;游奕是巡回的意思;踏白是武,装,侦,察的意思;其它军名都是增长士气的军号。

据绍兴九年统计,这十二军共有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岳飞不在时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

岳飞在收到十二道金牌班师回朝之际,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回到京城之后,向高宗请辞。高宗当时没有答应他的辞呈。次年(绍兴11年)四月,拜枢密副使(从一品)。但是这次,岳飞请求拿回兵权,未允。八月辞职。

之后岳飞父子被丞相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含糊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有学者,如袁腾飞等认为“莫须有”的意思是“难道没有吗?”),于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被赐。

岳云及张宪则在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遭到处斩。

至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宋史》: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左氏春秋》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岳飞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杀,南宋使节马上于绍兴十二年正月带着正式照函从岳飞被杀的临安去金国囚禁宋钦宗和高宗生母韦太后的五国城接人。

绍兴十二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韦太后启程回宋。“皇太后偕梓宫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刘祹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同年八月,韦太后和刘祹到达临安。刘祹问南宋官员:“岳飞以何罪而?”南宋接伴官回答:“意欲谋叛,为部将所告,以此抵诛。”刘祹嘲讽道:“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刘邦)所谓‘项籍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岳)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开禧二年,金章宗写诏书招降吴曦时说:“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金国皇帝于此直接承认岳飞的战,力和威名。

金国女真将领最畏服岳飞,平日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其为“岳爷爷”。他们得知岳飞讯,个个喝酒相庆。被扣押在金国的宋使洪皓,目睹此情此景,给南宋朝廷的密信中写道:‘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酌酒相贺。’

清朝历代皇帝对岳飞甚为崇敬,努尔哈赤曾让两个孙子改名字姓岳——努尔哈赤长子代善之长子:克勤郡王岳托,第七子阿巴泰之第四子:安亲王岳乐。

康熙帝也曾钦赐给岳飞23世裔孙、刑部掌印岳镇九伴朝銮驾和蟒服。

乾隆帝多次造访杭州岳飞祠墓,并且亲自撰写《岳武穆论》,还题对联一副:“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帝国政界往事》提出观点,认为下令杀岳飞的其实是高宗赵构。岳飞统帅全国五分之三的兵力后,莽撞要求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问题,高宗当时不悦:“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岳飞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令皇帝相信他野心太大,遂起杀心。此外,《中国人的历史误读》认为岳飞主张“迎请二帝还朝”,威胁到赵构的地位,才是他被杀的原因。其实古人早怀疑是高宗下令。《宋史纪事本末》说:“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岳飞孙子岳珂所编《金佗粹编·家集》中没有收录满江红一词。岳飞也以文才传世。慷慨激昂,脍炙人口的《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为全世界华人所熟知。岳飞另有一首《小重山》,写出了他一心忧国却在朝中孤立无援的心境。

除诗词外,据说有岳武穆兵书,有岳家拳,岳家枪传世。且被心意六合拳/形意拳/金鹰拳尊为祖师。

岳飞的书法“还我河山”四字,气势磅礴,现时为杭州岳庙匾额,惟原碑于文,革,中被毁灭。

岳飞在宗泽军中时显示出对野战的不同一般的爱好,宗泽担心他将来要吃亏:“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而授岳飞以阵法。岳飞由此说出一句军,事,名,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在宗泽军中保持对金兵不败的记录。在上书宋高宗而被黄潜善和汪伯彦开除军籍后,岳飞投奔河北西路招抚司张所,张所曾问起:“闻汝从宗留守,勇冠军,汝自料能敌人几何?”岳飞以“上兵伐谋,次兵伐交”的道理答:“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张所的评论是:“公殆非行伍中人也!”

宋高宗曾感叹:“天下未太平。”岳飞由此说出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

岳飞家乡汤阴沦陷,对金人有家仇国恨,心中所思以军务为主总想收复黄河以北的故土(汤阴虽属于今河南省,但历史上一直在黄河以北),因此对,女,色不太感兴趣。汤阴沦陷后,原配刘氏在战,乱,中“两经更嫁”,成为韩世忠前护军中“一拥押之妻”。岳飞后又娶李娃为妻,维持一夫一妻,一直到被害。

1134年夏,岳飞率军攻取襄阳时,宋廷命令吴玠牵制陕西一带的金军,以免金军增援襄阳。吴玠派一位属官去鄂州的岳飞大营商洽军务。岳飞宴请这位来使。这位使臣发现岳飞设宴别无姬妾、歌童、舞女之类作陪和劝酒,颇感惊讶,回蜀后便告诉了吴玠。吴玠大为吃惊,马上以两千贯钱的高价,在四川买了一位仕宦之家出身的美貌女子,派两名使臣的妻子把她送到鄂州,献给岳飞。岳飞为避嫌,把这个女子安置在一间空屋,隔着屏风问:“某家上下所衣?布耳,所食齑面耳。女娘子若能如此同甘苦,乃可留,不然,不敢留。”结果此女被退回四川。

岳飞部将毕进,是宋孝宗时的名将毕再遇的父亲。

岳飞军中有孟安和其孙孟林,是南宋末年名将孟珙的四世祖和祖父。

岳飞在《良马对》中以高宗赐马两匹为对照,建铮高宗应以良马之言为上,驽马之言为下,令高宗大为称赞。

岳飞一生结婚两次,第一次在18岁结婚,妻子刘氏,婚后1年,生了岳云;婚后8年,生了岳雷。后来因为岳飞在外当兵,家庭贫困,家乡汤阴县被金国占据,刘氏最终撇下了两名儿子改嫁。岳飞第二次结婚是在26至27岁时,妻子李娃,为岳飞生了岳霖、岳震和岳霆。1179年,75岁的李娃在江州病逝。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在《国史概要》和许多普及的书里,都明确提出来,宋高宗才是岳飞的真,实,凶,手。秦桧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宋史对此也有所描写:审问岳飞的大理寺的官,员何铸,向秦桧辩白,说岳飞实在无辜,为什么一定要杀。秦桧讲:此上意耳。

那么,为什么宋高宗一定要岳飞呢?

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是罪魁祸首。历史上的岳飞既是一个好学习、不扰民、得军心的人,也是一个不好色、不爱钱、不贪财的人。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于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因。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我们与其痛骂秦桧,还不如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淮西事变是岳飞被害的重大伏笔。朝廷采用宰相张浚的意见,让文官吕祉接管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部,队。他的部将后来在要求归岳飞节制而不得的情况下,发生哗变,杀了吕祉,率领全军五万多人集,体,叛,变,投降了伪齐。淮西事变,不但搅乱了北伐大计,而且改变了敌我态势和力量对比,北伐收复中原在赵构看来是不行了,急令岳飞转入防御,保住长,江,防,线。淮,西,事,变,使赵构认识到这些军,队和他们的首脑是不可靠的,名义上是国,家,的,军,队,但实质上,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私,家,军,队。要不,老百姓为什么叫他们作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刘家军?没有一支皇家军?四大主,力,军全是这些首领们自已拉扯出来拚杀出来的部,队,这些兵将只认多少年来带领他们出生入的首领,而不怎么认朝廷的。赵构不是个无能的皇帝,他马上开始行动了。第一步是和谈。第二步是剥夺韩世忠,岳飞和张俊三将(刘光世早已交过军,权了)的带,兵,权,让他们离开自已的部,队。第三步是把管兵、调兵两权分开,由两个部,门,管,辖。淮西事,变,是南宋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它促使主,战,派张浚离开了政坛、议和派秦桧当上了宰相,使岳飞由信任到受猜忌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被害。

提出的北,伐,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不合时宜。据说有一次岳飞为感谢皇上对他的重用,向皇帝表忠心表过了头,他说皇帝您放心吧,我一定要攻克黄龙府,迎二圣回朝。并把此作为北伐的口号。后来秦桧还跑到皇帝那去打小报告,声情并茂的说了一番,还画了三个太阳,意思是提醒皇上,这国无二主,天无二日啊。高宗口上不说,心里肯定不悦。

尽忠报国以致不顾形迹。1137年,岳飞听说金人想在汴京立饮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请立太子以安定人心。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爱可笑的程度。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高宗本来就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战乱败亡,泥马渡江,受了惊吓而不举,本就是大烦恼,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在苗刘兵变后了,现在的两个皇子还是过继来的。而后来岳飞还经常干,预“国,事”,这也让赵构十分不爽。赵构认为,战,和这样的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只要能够忠实执行决,策就行了。岳飞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一点都不懂的韬光隐晦。

性格固执以致意气用事。岳飞一味主战、反对议和的这一点秦桧在遗嘱中也提到说,岳飞和宋高宗因为一件事发生了根本的分歧,以后皇帝便不再喜欢岳飞了。其实,宋高宗对金的态度,可以说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只是从军,事,上、经济上苦于没有大举兴兵反击金国的本钱。当时金国几乎每三年就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在内忧外患之中的高宗皇帝可以说焦头烂额,高宗一方面重用岳飞等武将四处扑火,高举北伐大旗,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让秦桧牵头一次次对金“议和”,以便得到喘息之机。可岳飞岳飞一味主战、反对议和的想法根深蒂固,没有一点回旋余地,认为皇上如此重用我,就要把金国打出中原,有时甚至不惜和皇帝对着干。高宗为了取得武将对“议和”的支持,特别赐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大将新的封号和官爵,并提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升迁本来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然而固执的岳飞连上四折表示不接受。并指出,现今的形势不容乐观,应加紧训练士兵,以备不测。他要求皇上追回成命,以便“保全臣节”。这样,迫使赵构在三下诏令之外,又好言宽慰。

据说当时还有两个小道消息促成了皇帝杀岳的决心。第一是说,岳飞三十出头就当上了节度使,岳飞有一句话,说在我朝这些大将里面,能三十出头当节度使的,除了太祖,只有我岳飞一个人;第二是说,岳飞解了兵权之后,岳云和张宪在湖北襄阳举兵要拥岳飞,武力要挟朝廷恢复岳飞的兵权,结果就偏偏在这个时候,岳飞不合时宜的上表,言词激烈,要求恢复自己的兵权。让皇帝更加疑心了。

有关岳飞的因,并不完全是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了的,而是当时的政,治,形,势了他,也是屡犯忌讳的个性了他。赵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杀岳飞的,而岳飞的确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赵构的忌讳,而岳飞却并没有很好地觉察到这些,这就是其不懂政,治的地方。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则是愤恨,等到最终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几乎都没有什么怀疑,只有震怒,于是有了风波亭冤,狱。直到秦桧后,赵构为许多受秦桧迫害的人平了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恨“岳”这个字,把岳州都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自岳飞后宋朝又存活了138年,所以说议和也并不意味着就是投降。倒是秦桧在自己的遗嘱中让他的后世一定要“远,离,政,治”。

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不过我们若穷原竟委,致岳飞於者还是宋代猜防武臣的传统政策,这政策是宋高宗所遵守的。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我们与其痛骂秦桧,无宁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宋代以猜防武臣为传统的政策,这种政策,终宋之亡没有改变,北宋如此,南宋亦然,虽经靖康之祸,充分暴露出这种政策的缺点,但宋高宗并不觉悟,仍墨守成法,对一般武臣反猜防得更厉害了。在这种传统政策之下,像岳飞这样特出的人才,正是宋高宗所特要猜防的。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於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因。这 分析他的因,亦即是表章他的优点。他的精神人格,在这篇小文中虽未能尽量称述,也可略存梗概了。

岳飞的因,第一是好学。他本是安阳韩家的佃客,(宋稗类钞)幼年并未得多读书。因他天性好学,其后贵为大将,仍然治学不倦,所以在学问方面竟能有颇深的造诣。他遗留下来的作品如满江红词之类,至今还为人传诵,他的书法也很美观,他在宋代武臣中,可说是第一个好学的,也可说是第一个学问好的,狄青尚不及他。正因为他好学,正因为他学问好,便触了宋廷的忌。在宋代,典型的武臣通常连字也不识,越是没有知识,越得朝廷的信任。像宋太祖时的党进,目不识丁,言语举动,非常粗鲁可笑,(事实类苑玉壶清话)太祖却很优容他,重用他,原因就在他没有知识。文武分途,是宋代消除内乱因素的办法。文臣有知识而不能打仗,武臣能打仗而没有知识,以文臣治民,武臣带兵,又以文臣节制武臣,武臣协助文臣,不仅分工合作,用得其宜,而且可以互相牵制,无论文臣武臣都不敢造反,不能造反了。一旦有一个武臣居然有与文臣一样的知识,这岂不使文武分途的办法失去效用?此文武双全的武臣,当然要被目为危险分子。岳飞就是这样为宋高宗疑心他在联络士大夫作羽翼了。王船山先生在宋论 说岳飞接近士大夫为他因是很有理由的。

岳飞第二是不贪财,宋代的将领,很少不贪财的,特别是南宋初年的大将,差不多个个都贪财,只有岳飞是例外。宋高宗,常纵容诸将都贪财,奖励诸将贪财,用意在使诸将腐化而丧失上进的志趣,一个守财奴自不会有什麽野心的。从前梁武帝听说他的兄弟临川王宏家 库房很多,疑心藏的是武器,非常注意,及至打开库房一看,则,见一库一库满装着钱,於是梁武帝大为高兴,知道临川王宏是个没出息的东西,也就不追究这些钱的来源了。宋高宗对诸将的心理,和梁武帝对临川王宏是差不多的。高宗时诸将以张俊为最贪污,他的田产每年可收租米六十万斛。他家里藏的银子很多,每千两铸成一★,号称奈何。(坚瓠集)他会派人到海外做生意。(鹤林玉露)他曾役使他部下的花腿军(腿上剌花的)替他修房子,在临安盖了一座酒楼,,名太平楼。众军作歌讥剌他说:“张家寨 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鸡肪编)他的贪财於此可见。所以军中戏称“张太尉铁脸”,意谓他无廉耻,不要脸,脸皮好像铁打的一样。(鸡肪编)优人在宫 做戏,也曾取笑他说:“只见张郡王在钱眼 坐”。(坚瓠集)他如何会有许多钱?还不是克扣军粮和与民争利来的。而这样一个贪鄙的人,却蒙宋高宗的垂青,南宋初年诸将以他为最享福。宋高宗何尝不知张俊很坏,取其无远志,所以重用他,厚待他。贪财成为风气,就是名将韩世忠也未能免俗。他曾议买新淦官田,宋高宗闻之大喜,特赐 札,就把这田赐给他。当时高宗颇疑诸将有野心,及知韩世忠也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人,所以喜欢起来。(鹤林玉露)韩世忠也许是效昔人买田宅以自污的故智,但岳飞却是绝对不肯自污的。岳飞的廉洁,从他的家产可以证明。他后被抄家,家 仅有现金一百馀千,其他布帛粟麦等项,合计不过值钱九千馀串。(宋稗类钞南宋杂事诗注)带兵多年,家产只有这一点,以视同时诸将,莫不宝玩充堂寝,田园占几县,真有天渊之别。而诸将皆享乐寿考,妻儿满前,岳飞则身囹圄,家人远戍,实令人有不平之感。岳飞之得祸,正为他太廉洁了。诸将皆贪财,他偏不贪财,可见他志不在小,志不在小,便是高宗所疑忌的。不能污之以利,自不免要临之以刑了。

第三是,不好色。南宋初年诸将,少有不贪财的,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仅以诸将贪财为可喜,他觉得诸将好色也是可喜的。贪财的人已不足畏,贪财而又好色,更不足畏了。当时诸将无不姬侍众多,韩世忠到部将家中宴会时,更常令部将的妻女出来侑酒;以致几为部将呼延通所杀。(三朝北盟会编)惟有岳飞与众不同,他家里并无姬待侍。有次吴★特送美女给他,他说:“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拒却不受。(宋史岳飞传)这两句话充分表现出他人格的伟大。他的不好色正和他的不,贪财一样,可说是独违流俗。宋高宗曾为他营建私第,他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岳飞传)这和他拒却吴★的话,精神是一致的。美人金屋,丝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远,可以想见。一个不贪财而且不好色的人,越发使宋高宗感觉到难以驾驭了,这当然又构成岳飞的因。 第四,是不扰民。他治军非常严厉,他的军队纪律好极了。录如果路过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门宇打扫乾净,盆盎洗滁停当才动身走。(齐东野语)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间一缕麻来束马革,他立刻把这兵士斩首示众,毫不姑息。他军中有“冻不拆屋,饿不虏掠。”的口号,真可谓秋毫无犯了。(宋史岳飞传)所以在他后,金使刘陶来聘,还向宋这边的接伴人员称赞他的军队的纪律。(宋稗类钞)他无论到何地,决不愿地方官为他办差。他道经庐陵时,当地地方官特别在郊外欢宴,那知他已杂在一些偏裨将领中走了。周密称他为中兴第一,(齐东野语)可见别军的纪律是决不及他的。他不扰民,自能得民心,这又不免引起宋高宗的猜忌。武臣而受人民爱戴,岂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吗?岳飞之与他之得民心,很有关 。他若是一个纵兵殃民的人,也许还不会,屈呢。

第五,是得军心。他虽然治军很严,但他所严者为军纪,对一般将士的生活他仍是很关切的。他常亲自为兵士之患病者调药。他部下的将领到远地驻防时,他常遣自己的夫人到将领家中慰问。他部下有战的,他不仅为之痛哭,并抚育者的遗孤,有时便为自己的儿子娶者的女儿。每逢颁给赏犒,他总是公平分配给他的部下,丝毫不以为私有。(宋史岳飞传)因此,他和他的部下关 亲密得像一家人一样。他这一军有岳家军之称,打起仗来,真是万众一心,绝无兵不顾将,将不知兵,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的毛病。他这一军,随便在那 都屹然不可动摇,比山还要坚定。金人常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的确是中心悦服的赞美,并非夸大的称述。但岳家军这个名称,却不是宋高宗所愿听的。岳飞越得军心,越令宋高宗害怕。军以统将之姓为称,岂不成为统将私人的军队?这个统将岂不随时有被他的部下拥立的可能?宋高宗这样想,岳飞还能不遭祸吗?

第六,尽忠报国以致不顾形迹,绍兴七年,岳飞觐见赵构的时候,准备在立储这样的事情上发表一下意见。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爱可笑的程度。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而后来岳飞还经常干预“国事”,这也让赵构十分不爽。赵构心目中的模范武将是这样的:战和这样的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能够忠实执行决策。岳飞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一点都不懂的韬光隐晦。在这点上韩世忠就做得很好,被解除兵权之后就当起了发型设计师,颇能引导京城潮流。

从这个角度分析岳飞的因的话,同时也可以推出赵构那么喜欢和平的原因了。苗刘兵变之后,赵构对武将是怎么都放心不下了。南宋初年的四大将也都不怎么听话——其他三个有的是怕,有的是拥兵自重,岳飞则是好战。再看看宋金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基本差不多,要想统一南北,肯定是持久战,那势必要提高武将的身份。赵构心想:“我已经阳萎了,唯一的儿子也在苗刘兵变后了,何必辛辛苦苦去统一全国?不如一力求和,杀武将,提高赋税,安心享受。”

第七,不懂政治、意气用事。宋代从太祖开始就忌讳武将,狄青就是被猜忌郁郁而的;岳飞对这一点并非不清楚,但他过于刚强的个性却使他一再做出许多犯忌的事情来,仔细看看我的前文《阿飞正传》,好几件重大的事情:建议高宗立储(立咨宗事件)、多次要求扩军、淮西军事件、撂挑子上庐山皇帝多次命令都不下山、不救淮西、对楚州防御的讥讽、高调迎二帝。。。另外,岳飞不爱听命令,这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才有一天下十二道金牌的事情;而且,有些要求没得到满足(如合并淮西军和强令撤军),岳飞就闹性子,撂挑子,上庐山。在封建时代,这叫做抗旨,叫桀骜不驯,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每一次都是罪,何况再三?

第八,其他的客观因素,秦桧、张俊的诬陷,最后导致岳飞之。岳飞反对谈,与秦桧结下了梁子。另外,岳飞品德优秀,升迁很快,都为同僚所忌;岳飞本人也不太擅长团结同志,走一走上层路线,以至于岳飞在朝廷的人际关系并不好,下狱以后,为他说情的人不多。而相比之下,袁崇焕以叛国罪被捕,还有大臣以全家性命保他一条命。也是可叹的一件事情。

岳飞的性格刚直,品质完美,然而这恰恰就是其最大的缺点。因为至刚易折,他的个性决定了他一生的行为,而到了最后,除了,岳飞几乎无路可走。可惜,岳飞恐怕到也没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其实,历史上冤的名将太多了,伍子?。其后的徐达、于谦。。。就算在世界史上,汉尼拔、华伦斯坦、贞德。。。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结局?做名将,实在是危险之极复杂之极的一件事,绝不是简单一句“伴君如伴虎”就能说得全面的。当然,不管怎么说,岳飞的冤,是南宋一次比较彻底的自宫行为,以至于以后想振作都挺不起来了。 由上所列岳飞的几个因,我们已看得出他是一个如何好学,不贪财,不好色,不扰民,得军心的伟大人物。正因如此,便与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抵触。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一般人以为岳飞之由於反对和议,其实岳飞纵赞成和议,又何尝能够免祸?秦桧之唆使人弹劾岳飞,并密令人把他在狱中害,安知不是秉承宋高宗的意旨,即不然,亦必是迎合宋高宗的意旨。其奸邪可恨,而实不足责。我们所要责备的,还是自坏长城的宋高宗,并当进而归咎於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

其实,赵构的忍耐力不能算不好,要换了崇祯皇帝,大将做上述随便某一件事情,脑袋恐怕早搬家了;赵构忍了很久,而他是一直把岳飞当成亲信的,岳飞也是赵构的卫星,乘着火箭升上来的。赵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杀岳飞的,而岳飞的确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赵构的忌讳,而岳飞却并没有很好地觉察到这些,这就是其不懂政治的地方;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则是愤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到最终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几乎都没有什么怀疑,只有震怒,于是有了风波亭冤狱。直到秦桧后,赵构为许多受秦桧迫害的人平了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恨“岳”这个字,把岳州都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

当然肯定许多人要问,岳飞为什么要替那个腐败的政权和昏君卖命呢?

这种问题其实缺乏历史常识。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朕即国家”,在那样的社会里,作为臣子其实并没有什么选择。只有效忠和服从,选择其他道路的结果必然是成为民族罪人。在宋代,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抗金救国也就是顺应当时历史条件和民心的做法,所以岳飞的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个出发点的,有些文章谴责岳飞为腐败的宋朝廷卖命,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且不说南宋算不上腐败,赵构也算不得是昏君;即使是腐烂的国家,民族衰亡的时候不需要救国么?而那个时代的救国就是忠君。后来的南明小朝廷也是这样。如果岳飞不去为赵构卖命,要么象杨么自立为王,要么象郦琼之类的投靠金国;那么就是贼寇和叛逆,这都是与正统的道德相违背的,作为正统道德观极强的岳飞是绝对不会走上这条路的;如果是这样,岳飞也就不成其为岳飞,岳飞也就达不到他那样的历史地位了,正因为岳飞因冤而,中华民族才诞生了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这一点来说,岳飞得其所。如果让他终老一生,也不过是个名将而已,又哪里来这样大的震撼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