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明察秋毫

2.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是什么意思

3.明察秋毫造句三年级

4.明察秋毫怎么解释

5.明察秋毫指的是什么

成语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的意思和造句-明察秋毫的意思和造句子

成语明察秋毫的拼音、含义、出处及典故如下:

一、明察秋毫的拼音

明察秋毫的拼音是(míngcháqiūháo)。其中,“明”是明亮、清楚的意思,“察”是观察、察觉的意思,“秋毫”则是指秋天鸟类身上新生的细毛,形容非常细小的事物。因此,“明察秋毫”的意思是观察到非常微小的事物,形容目光敏锐、洞察秋毫。

二、明察秋毫的出处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视力足以观察到鸟类身上新生的细毛,却看不见眼前的一车柴薪。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形容目光敏锐、洞察秋毫的意思。

三、明察秋毫的典故

1、关于明察秋毫的典故,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故事。据传,春秋时期,齐桓公曾经问管仲:“寡人闻仲父之智甚矣,寡人能朝夕立于庙堂之上,而不失民之微察其所以不臣乎?”管仲回答:“不可。人之所见者远则其所知者近,所见者近则其所知者远。”

2、接着,管仲列举了许多微小的迹象,如蚂蚁的行动、植物的生长等等,指出人们如果能够明察这些微小的迹象,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形容目光敏锐、洞察秋毫的意思。

明察秋毫的造句如下:

1、法医李博士明察秋毫,让案件的真相大白。

2、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他明察秋毫,对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了如指掌。

3、警察局长老张明察秋毫,对任何犯罪行为都绝不容忍。

4、在这起谋杀案中,他明察秋毫,帮助警方找到了关键证据。

5、王警官明察秋毫,很快就把真凶逮捕归案。

6、这起案件非常复杂,但李警官明察秋毫,成功破案。

7、李教授是位明察秋毫的侦探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悬疑和推理。

8、他的眼光非常敏锐,能够明察秋毫,总是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9、经理王明察秋毫,整个公司的运营状况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10、张局长明察秋毫,犯罪嫌疑人无处遁形。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是什么意思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的意思是: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释义: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示例:这个人非常狡猾,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造句:

1 、这篇论文的毛病是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

2 、老者也算得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知道韩光不想接受自己的热情,无奈之下,只能日后报答。

3、 但是,对法律正义的判准,原即应有“宪政”正义层次的关怀与视野;不可落入“明察秋毫,不见舆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褊狭见地。

4、 有时专家的议论大悖于常人的见识,是常人囿于常识,缺少理论高度,还是专家过度求深、求异,反而造成了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呢真是让人难以说清。

5、 这位学者看不到学生违法闯占民意机关,而只看到地上不见垃圾,正是所谓“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明察秋毫造句三年级

明察秋毫造句三年级如下:

1、他强调他对下属是明察秋毫,无所不知。

2、包公办案明察秋毫,宵小歹徒无所遁形。

3、可以说明察秋毫,一个人从我眼前一过,我看得出来他什么性格。

4、无论嫌犯多么狡猾,很难逃得过检察官的明察秋毫。

5、多亏老爷明察秋毫,找出真正偷东西的人,还我清白。

6、公安干警在破案过程中,明察秋毫,没有放过任何疑点。

7、老总遇事能明察秋毫,想在他面前耍花样,门都没有!

8、施公在百姓心目中是廉洁奉公、明察秋毫的青天大老爷。

9、明察秋毫的鉴识人员总能利用微物证据,找到破案线索。

10、这件案子亏得法官明察秋毫,终於真相大白,洗刷了被告的冤情。

11、这件抢案由於警方的明察秋毫,使歹徒无所遁形,很快就破案了。

12、他的眼力真可谓是明察秋毫,连掉在地板上的一根头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13、福尔摩斯在办案中十分细心,能够明察秋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14、明察秋毫的监识人员总能利用微物证据,找到破案线索。

15、我们这里所讲的思维变革,主要是指因受纳米技术的巨大冲击和启迪,在对事物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关系进行考察和研究时,应当要更加细致入微,明察秋毫。

16、为打赢官司获得征地补偿款不惜编造村委证明,心细缜密的法官明察秋毫,查明事实真相,依法驳回诉讼请求。

17、”明察秋毫”的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车舆薪”这段论述。

18、无论嫌犯多麽狡猾,很难逃得过检察官的明察秋毫。

19、由此可以看出,企业领袖的身正不是独善其身,需要对下属的不正当之“术”明察秋毫,而且要对已经过去的不正当行为追溯到底。

明察秋毫怎么解释

明察秋毫意思是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事物也能看清楚。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洞察力、观察力。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句话是形容齐宣王在看到齐国百姓饥饿、流离失所的惨状时,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说明他的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后来人们把这个成语引申为“明察秋毫”,用来形容人眼光敏锐,能够注意到细微的变化和细节。

在实际使用中,“明察秋毫”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能够洞察人心、判断事情真实情况的人。例如,一位警察通过细致的调查,明察秋毫,最终破获了一起案件;或者一位管理者明察秋毫,及时发现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避免了可能的损失。

明察秋毫的造句:

1、侦探小明有着明察秋毫的本事,总能在混乱的线索中找到关键线索。

2、经理明察秋毫,对我们的工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3、小华做事认真负责,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真可谓明察秋毫。

4、老警官目光如炬,明察秋毫,立刻看出有问题。

5、他总是明察秋毫,无论别人做任何小动作,都难以逃脱他的法眼。

6、这位法官明察秋毫,铁面无私,深受大家的尊敬。

7、他的领导能力使他在复杂的情况下都能明察秋毫,决策果断。

8、经理对公司的运作情况明察秋毫,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提高效率。

9、王警官聪明过人,对案件的细节明察秋毫,大家都很佩服他。

10、做父亲的明察秋毫,一下子就发现了女儿的异常举动。

11、小王是个细心的人,对于任何蛛丝马迹他都能明察秋毫,找出问题的根源。

12、不管面对多么复杂的案件,他都能明察秋毫,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

13、作为一名教师,她总是明察秋毫,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

14、在这个案子中,他明察秋毫,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重要线索。

15、他的领导能力在解决公司危机时得到了明察秋毫的体现,他总能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决策。

明察秋毫指的是什么

“明察秋毫”本义为视力好到能查辨秋天鸟兽的细毛(明:视觉敏锐。察:看。秋毫:鸟兽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后多形容人精明,目光敏锐,能洞察一切。

明察秋毫(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

在该则成语故事中,孟子告诉宣王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现在不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愿意干不愿意的事情。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孟子极力向宣王推行仁政思想的使命精神,也再次领略了孟子高妙的论辩技巧。

在该次论辩中,孟子为正面阐述和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常用譬喻之术,发挥了其独特作用。在这个故事中,孟子主要运用取譬喻理的方法,以理说明宣王不行仁政是他自己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不能做。

孟子的这种取譬喻理、以理服人的方法,能击中要害,说服力极强。而且词彩华赡,痛快流利,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孟子留下的论辩艺术遗产,值得每个人尤其是青年学子很好地学习、借鉴。

明察秋毫造句:

1、据说,巴杜伊人凭借着天神的意旨,能够明察秋毫,及时发现所有进入这些村舍的外来人。

2、老总遇事能明察秋毫,想在他面前耍花样,门都没有!

3、只有在光学显微镜和神通更广大的电子显微镜相继问世以后,人们才当之无愧地能够明察秋毫之末。

4、明察秋毫的监识人员总能利用微物证据,找到破案线索。

5、可以说明察秋毫,一个人从我眼前一过,我看得出来他什么性格。

6、这件抢案由於警方的明察秋毫,使歹徒无所遁形,很快就破案了。

7、不料办案民警明察秋毫,一眼识破其低级伎俩。

8、包公办案明察秋毫,宵小歹徒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