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己及人什么意思?

2.推己及人是什么意思

推己及人什么意思?

推己及人-推己及人的下一句

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选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译文: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

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此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赏析:

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

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他的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

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这种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一是战国时期,由分裂趋向统一,战争难以避免。孟子往往笼统反对武力,显得脱离实际不合潮流。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显得过于天真、简单。孟子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与当时的社会却有很大距离,所以是行不通的。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于安乐》,《富贵不能*》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百度百科-齐桓晋文之事

推己及人是什么意思

推己及人的意思是以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推己及人拼音tuī jǐ jí rén,是一个由历史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论语·卫灵公》。该成语的本义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后引申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以己度人、设身处地。

反义词:诿过于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推己及人”。

造句:

1、爱情是说不清楚的,我们不要推己及人。

2、他自己推己及人,略加猜测罢了。

3、没有好处的事情,熊储不会做,所以推己及人,蒲昌年也肯定不会做。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晏婴机敏过人,关心农桑。有一年冬天,齐国一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齐景公披了件狐腋皮袍,坐在厅堂里欣赏雪景,觉得景致新奇,心中盼望再多下几天,那就更漂亮了。晏子走近,若有所思地望着翩翩下降的白雪。景公说:“下了3天雪,一点都不冷,倒像春暖的时候啦”。

晏子看景公皮袍裹得紧紧的又在室内,就有意追问:“大王真的不冷吗”。景公点点头说:“我又不是三岁孩子,连热冷都不知道”。晏子见景公没有了解他的意思,就直爽地说:“我听闻古之贤君说自己吃饱了要去想想还有人饿着;自己穿暖了要去想还有人冻着;自己安逸了要去想还有人累着。可是,您怎么都不去想别人啊”。

景公被晏子说得一句话也答不出来。齐景公如梦初醒,立即下令拿出一些衣食周济那些挨饿受冻的人。有悲悯之心的人,总是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总是会推己及人地为别人着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