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岁看老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2.貌似潘安中的潘安是谁

3.被称为古代第一美男的潘安,长得到底有多“美”?

4.读书闲读《世说新语》(中)

5.世说新语之容止部

三岁看老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掷果盈车怎么读-掷果盈车什么意思

1. 一根灯心牵过河,三岁孩童看骆驼,女儿比娘大七岁,黄牯下条雌牛婆。猜成语

千奇百怪

qiān qí bǎi guài

解释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出处明·回凌濛初《二刻答拍案惊奇》卷十一:“竟不偿命,不到要偿命,者生者,怨气冲天,纵然官府不明,皇天自然鉴察,千奇百怪的,巧生出机会来了此公案。”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正音百;不能读作“bài”。

辨形奇;不能写作“棋”。

近义词稀奇古怪、奇形怪状

反义词千篇一律、毫无二致

辨析~和“五花八门”都可形容“有许多花样和奇怪之处”。但~偏重于“奇”和“怪”;指有许多奇怪之处;而“五花八门”一般形容种类繁多;花样多。

例句

(1)海底世界~;和陆地所见;大不一样。

(2)岩洞里的钟乳石;~;彩灯映照之下;千姿百态;非常动人

2. 百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百般刁难: 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百步穿杨: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版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权十分高明。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川归海: 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百端待举: 面端:百种;举:举办。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百废待举: 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举:兴办。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百废待兴: 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兴:兴办。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百废俱兴: 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百花齐放: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3. 儿.岁.三.友.寒.情.多.女组成成语

1.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n yǒu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suì hán sān yǒu ]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版开放,因此有权“岁寒三友”之称。

出 处

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例 句

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

2.儿女情长[ ér nǚ qíng chá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ér nǚ qíng cháng ]

指过分看重爱情。

出 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晋司张华》:“尤恨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例 句

西楚霸王与虞姬之别竟是那样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男欢女爱舐犊情深两小无猜牵肠挂肚

反义词

英雄气短冷酷无情

4. 四十岁看起来像三十岁,用一个成语概括

成语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释 义:有风韵的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内。 ?

发 音: xú容 niáng bàn lǎo ?fēng yùn yóu cún?

出 处 :《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

注释:成语“徐娘半老”是赞美年长女子风韵犹存,并非贬义词,但因隐含轻薄之意,故而不可用来形容亲人或尊称长辈。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中年女性

5. 看图猜成语有十五图,一,财源无限,二,指日高升,三,长命百岁,四,延年益寿,五,如愿以偿,问后面十

1. 财源无限;2. 指日来高升源;3. 长命百岁;

4. 延年益寿;5. 如愿以偿;6. 自鸣得意;

7. 耳目一新;8. 血气方刚;9. 四海为家;

10.道貌岸然;11.奴颜;12.自高自大;

13.狐假虎威;14.风言风语;15. 手舞足蹈

有的自己猜的,有的借鉴的,大部分应该对

6. 形容男子长的好看的成语

形容男子长得好看的成语有:剑眉星眸、清新俊逸、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潇洒英俊、淡定优雅、飘逸宁人、气宇轩昂、仪表堂堂、掷果盈车、威风凛凛、眉清目秀、相貌堂堂、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衣冠楚楚、城北徐公等。

一、玉树临风

释义: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多指男子)。

出处: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译文: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二、英俊潇洒

释义:形容男子才智杰出,相貌不凡且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出处:唐·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译文:王羲之曾经官封右军,性情清朗天真,潇洒的风韵超脱风尘。

三、掷果盈车

释义: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出处: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译文:潘安人长得很美,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

四、城北徐公

释义: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作美男子的代称。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西汉·刘向著,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漂亮,他穿上华丽的衣服问自己的妻子,自己与城北美男徐公谁美?妻子与妾都说他最美。第二天又问家里的来客,客人也是如此说。然而城北徐公来了,邹忌照了照镜子,感到自愧弗如。

五、眉清目秀

释义:形容人的容貌清秀不俗气。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那刘安住年方三岁, 张员外见他生得眉清目秀,乖觉聪明,满心欢喜。”

译文:刘安住年纪才3岁,张员外见了他便觉得他容貌清秀不俗气,乖巧又聪明,满心欢喜。

7. 喝,头,当,棒,岁,三,友,寒.这八个字可以组成几个四个字的成语

当头棒喝

dāngtóubànghè

[释义]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语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临济义玄禅师问乐普曰:‘从上来;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对曰:‘总不亲。’师曰:‘亲处作么生?’普便喝;师便打。”

[正音] 当;不能读作“dànɡ”;喝;不能读作“hē”。

[近义] 晨钟暮鼓 发聋振聩 当头一棒

[用法] 多用在书面语里。一般作主语、宾语。

岁寒三友(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 yǒu

[释义]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语出] 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例句] 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英译] symbol of the lasting friendship,the tree rable plants of winter pine,bamboo and meihua

8. 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谢谢

以小见大yǐxiǎojiàndà

[释义]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专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属体。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 见;不能写作“现”。

[反义] 以管窥天 从蠡测海

[用法] 常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我们通过这几件小事可以看出刘红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貌似潘安中的潘安是谁

潘安

潘安是魏晋时期中牟人,本不叫潘安,叫潘岳,字安仁,乳名叫“檀奴”,金庸的小说看多了,你就会联想到“檀郎”和“檀奴”的关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胆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要,立马赶他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的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

当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白痴。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正是以笔为刀,不流血!太子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boyfriend孙秀,这会儿当然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乱中政治一锅粥,潘岳偏要凑热闹,落了个为虎作伥的恶名。好歹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其文风华美却不失于雕琢;描写细致,尚不致于繁芜。善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是一个很忧郁的美男子。

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

被称为古代第一美男的潘安,长得到底有多“美”?

潘安长得特别美,他面相姣好,容貌端正,仪态优美,身形挺拔,很多女子见了他都走不动路,可见他的受欢迎程度。潘安是古代四大美男之首,字安仁,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为他长得美,所以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一、古代第一美男

在正史中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的五官到底如何,但是,根据民间传说,潘安身高八尺有余,在古代算得上很高了。他面容端正,姿态优美,身形挺拔,唇红齿白,是当时最风流的美男子。不过这位美男子却至情至孝,用情专一。他与夫人的感情非常好,夫人后来去世也一直没有续弦。这位容貌帅气的男子,是现在很多古文小说中的主要描写对象。

二、掷果盈车

《晋书》中曾对潘安的容貌有着侧面的描写。他年轻的时候走在洛阳的街道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不断往潘安的车里面丢水果,大家一起丢,都把潘安的车丢满了。这件趣事后来也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求。晋朝另一位文学家左思听说了这个故事,也想学潘安在大街上到处游逛,妇女们因为他长得不如潘安那么帅,向他乱吐吐沫,弄得他垂头丧气。

三、才华横溢

潘安不仅容貌长得好,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在魏晋那个时代,比较流行写赋,赋写得好,就是人们最大的成就。潘安的《闲居赋》、《秋兴赋》都写得不错,文字优美,很有感情,是那个时代的顶峰作品。他的作品情意丰满,字字句句都能体会到他内心的感情变化。他将多愁善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主要代表作有《悼亡诗》、《哀辞》、《沧海赋》等。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对潘安心向往之呢?

读书闲读《世说新语》(中)

豪爽,不仅是直截了当,无所顾忌,豪放直爽。在我眼里,人心都是有牵绊的,或金钱,或美色,或权利,或某种情绪,或某种结,而真正的豪爽,不是从来就不在乎便潇洒处之,而是面对某种拥有,在权衡后能够勇敢割舍,明知不舍亦能舍得。割舍之际,转身之后,在心痛的背景音乐下,消淡的姿态,才叫做豪爽。

如王处仲,他曾一度沉迷女色,妻妾成群,最后搞得自己身疲体惫,力不从心。但是身边人规劝后他能够当机立断,痛开后阁,让几十个婢妾海阔天空,留下自己一个人细水长流。“任其所之”的背后,豪爽的背后,是一颗理智的心。

容止,指仪容仪表、举止风度。都说魏晋是一个阴暗的时代,但是在审美方面却极其阳光。美是个棱光镜,与光线多元交织,反射万千容态。在这里,英雄、伪娘,或是清丽的病态的帅哥,都有市场。

首先是曹操。话说他曾要接见匈奴的使者,奈何自惭形秽,便让仪容美好的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而自己则在一旁捉刀护卫。或许曹操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匈奴使节一眼洞穿:“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看来有一些气质,是再不堪容颜都无法掩饰的,这件事用到女子身上,就是气质型美女。

其次是何晏。这位大帅哥的招牌是肤白,白得很伪娘,白得让女人找地缝钻。魏明帝曹叡就曾怀疑他肤白是因为偷偷擦了粉,便趁着炎夏给他热汤面吃,然后睁大眼睛看着何白脸大汗淋漓,令他失望的是何晏撩起红衣擦脸,面色反而更加白皎。

最后是潘安和卫玠。潘大帅哥的“掷果盈车”故事众所周知,然而更有料的其实是卫玠。卫玠当年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就听说他奇帅无比,于是纷纷围堵。可怜这个卫大帅哥本身就羸弱多病,围观人如一堵墙,生生把卫大帅哥给看了。

自新就是改过自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听多了,其实觉得蛮无聊的,但是周处是个例外。

周处年轻时是乡里的祸害,然而最要命的是他横行乡里,却并不觉得自己遭人厌恨。那时乡里还有两害:蛟龙和坡虎。乡人想到一个好方法,让周处斩蛟杀虎,希望在一场自相残杀后三害同归于尽。没想到周处在经过三天三夜的拼厮杀后重回到乡里,看到了相亲们喜庆互贺,才明白原来自己并不是英雄,只是一个被借之刀,杀别人也杀自己。痛彻之后他忽地垂下眼帘,内心翻滚,鼻翼微酸,然后找到陆云决意自新:“我想重新做人,但年岁蹉跎,估计也是终无所成之人了。”陆云安慰道:“朝闻夕。”一个人即便早上才听闻圣贤真理,晚上去也不枉此生。人这一生,只要决心足够大,毅力足够多,永远都不会晚。就像谁都没想到,周处成了忠臣孝子。

能三天三夜拼奋杀,不是凡人。有时极其邪恶之人,只因为力量太大,又不懂得处世之道,遂成悲剧。一直认为,那些能登上历史书上的人,即便遗臭万年,到底不是个庸才。

企羡即举踵仰慕,希望自己也能达到崇拜者的水平,可以是学识修养,亦可是气韵风度,一般决定于自己从事于哪行或者力薄于哪行,因为人总是在自己最得志与最失意的方面,难以释怀。

譬如王羲之吧,当他得知人们把《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并誉而赞,又被认为自己可以匹敌石崇时,“甚有欣色”。看到这里内心是有疑惑的,《兰亭集序》的文学地位毋庸赘言,从眼前轻俊幽乐之景,到游目骋怀之思,最后古今一致之叹,娓娓道来,实乃佳品。但对于《金谷诗序》,浅薄的我并不知晓,于是查阅资料,一读便知并在《兰亭》之下,苏东坡也评论道:“兰亭之会或以比金谷,而以逸少(王羲之)比季伦(石崇),逸少闻之甚喜。金谷之会皆望尘之友也;季伦之于逸少,如鸱鸢之于鸿鹄。”苏轼认为王羲之是鸿鹄,而石崇不过是鸱鸢,让人不由思考为什么王羲之要羡慕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呢? 况且,要是说长相,石崇虽然容貌精丽,但是王羲之亦有“东床快婿”的佳赞。沉思后洞达:他们最大的差别便在于王羲之是“清流俊赏”,而石崇则“豪奢斗富”,或许当王羲之的“清幽兰亭”,能够接踵石崇的“奢华金谷”,总是对内在残缺的一种修补。或许,所谓的羡慕,都是生活在彼岸吧。

看到伤逝,总是想起鲁迅的《伤逝》,里面的故事和情节早已被岁月吹淡,只剩下一句“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可是我更愿意相信:人必爱着,生活才有所附丽。读《伤逝》篇,我承认所有的嬉闹和沉思,都化为一屡难以言表的喟叹,在生命最后的刑场上,那个送上最后一碗酒的人,最让人断肠。不待行刑,心已成灰,炉里的火,很温暖。

因为这其间有爱,对兄弟,朋友,属员,赋予真心,随着一场亡而升华,都那么让人动容。于是曹丕参加王仲宣的葬礼,那一声驴叫,不是作秀,而是悲痛至骨无以言喻;于是王俊冲后来当尚书令,整日被公务缠身,一天轻车路过当年尾随阮籍、嵇康饮酒的黄公酒垆,时过境迁故人已亡,剩下孤零零的往事轻舀心河,可是河流已枯,只剩下几条鱼被风吹动了几下,以为会有清涧;于是庾亮即便悲念自己去的儿子,却坦然地让自己的儿媳再嫁;于是支道林在法虔后,便知道自己生命的归期,不为同生,但求双,只为那个能读懂自己的人……

于是这一切的一切,王戎看得最透彻。

王戎丧子悲痛欲绝,山简前往探望,似不解似安慰道:“一个怀抱中的婴儿罢了,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你看,生命是最值钱也是最不值钱的,何苦执念,他又不是唯一。但是王戎回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这世上,有一种人,曾为,最后看破一切,不用情,不为情牵,一生潇洒落迹天涯。还有一种人,没触碰过真情,只是行尸走肉般踽踽度日,他们亦不用悲伤。而我,如茫茫人海中的路人甲般,触碰过情,用了心,看着一切夭折,却无法收回。

因此允许我痛哭,不要自若,不要超脱,如一个“中”人,傻傻地“钟”情。

栖逸,即避世隐居。记得很久以前,对于那些建功立业之人甚为钦佩,觉得那些动则隐居的人不过是借着安闲保心的幌子逃避世事;再大些,对那些弄权使诈的官僚阶层深恶痛绝,倒是对隐逸山林的贤士情有独钟;现在,明白选择是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事,与他人无关。个人心志,个人心性,自我选择,社会才能缤纷有序。尤其是魏晋那个复杂诡谲的时代。

因此,再看到孔愉四十多岁出来做官,结束了隐逸山川的歌咏生涯时,我没有讥语。隐居的时候能够放心于山泽,谨慎言行,入仕的时候便为苍生谋福利,一颗认真投入的心,即便演绎不同的生活方式,其本质是无大差别的。

孔愉是一个人演绎两种生活方式,而戴逵和戴逯却是两兄弟演绎一人的生活。

戴逵淡泊名利,隐居会稽剡山,一生不仕,以琴书自娱。他哥哥戴逯却想建功立业,最后被封为广陵侯,一直做到大司农。谢安不解地问道:“同为兄弟,为什么选择如此不同?”哥哥戴逯说:“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每个人的心都不一样,有些人意欲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有些人栖隐山水聊以自娱,背道而驰,顺着自己的心,便是殊途同归。然而在阮籍面前,这一切的浅悟都只化作一阵啸音。

话说阮籍吹啸,声音能传一两里远。一次阮籍听说苏门山外忽然来了个得道真人。阮籍忙去拜访,只见那人抱膝岩侧,风如神定,阮籍伸腿箕坐,不拘礼节。一阵沉默,只有风啸,像在私语谁先开口。阮籍忍不住了,他打开了话夹,一发不可收拾:从皇帝、神农到夏商周,从儒家德教到道家气术,一一试探。可是那人凝眸不转,一语不发,最后阮籍没办法,对着他一声长啸,似怨语,似慕语,似交流,似最后无声的发泄。没想到真人开口了:“可以再吹一次。”阮籍便再吹,吹到意兴阑珊,然后转身离开。等他走到半山腰时忽然听到山顶上众音齐鸣,如“数部鼓吹”,回荡在山谷中,久久不歇。

阮籍回头一看,正是刚才的那个真人,一副嗓子,竟吹出万种音色,空旷的世界立刻拥挤了起来,一如阮籍的心。原来人一开口说话,怎么讲,都是错的,不如一阵啸声,化作万千世界,怎么理解,都是对的。

贤媛三十二篇,篇篇让我心动,此间女子,无论是粗服蓬首,还是华簪丽饰,都被一种压倒性的气场烘托着,使得你在最后忘记面孔,只记得感觉。原来漂亮终究太单薄,美丽需要在烈火中提炼。在一层层的被迫过滤下,我最舍不得下面几个女子。

(一)自有命数

人在命数面前,最可以看出各自性格,却难以分出优劣。

东阳人陈婴,砥砺节行,甚有名望。秦末大乱时东阳人想拥护陈婴做首领,可是陈婴的母亲却极力反对,她说:“不行!自从我做了你家的媳妇后,至今一直贫困,一旦暴富,恐怕并不吉利。不如把军队交给别人,事成了,可以稍微得些好处;失败了,灾祸自有他人承担。”我不想评论如果当年陈婴为头领,历史又是怎样的格局,如果无心,无力,又不愿一赌,安然未必不是人生选择。我敬佩的是,陈婴的母亲在反观命数的眼神里,收得了贪欲,看得清得失,找准坐标,落地为生。

王经年少家贫,后来官至二千石,她母亲告诫他说:“你不过是个贫寒之人,蒙祖上积德,官至两千石,是否可以就此止步了呢?”王经却说,命运就是用来打破的,人定可以胜天,我为臣忠,为子孝,天不会绝我。后来的后来,司马昭想权倾帝室,夺取魏氏政权,魏帝立马召王沈、王经、王业三人共谋讨伐司马昭,岂料王沈、王业连忙跑去向司马昭告密,他们想叫上王经一同前往,可是王经终究守住了自己的那颗忠心,却没料到天下大变,魏帝被杀,下一个就是他。逮捕前王经啼泪辞别老母,后悔当初没有收住手,以为做好本分,守住德心,必定相安无事,岂料命运之外还有一双神秘的手,它无影无形,以万物为刍狗,不用人世的所谓标准,只是沿着一条玄径,坐镇人生。但是命运遇到了王经的母亲,终究还是输了,它听见王母下面的一段话,自己也红了眼眶:

“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你没有错,没有输,没有。你看你,作为儿子,你是孝顺的;作为臣子,你是忠贞的。忠孝都两全了,你又有什么负我的呢?

仿若绕了一个圈,一切似乎早有定数,刀起头落,王经到底瞑目了。

为官用人,最怕多是同乡,有后门之嫌,可是许允是个例外。当魏明帝知道后,就派虎贲去逮捕他,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许允和她妻子淡定如云。庭衙里,许允解释说:“孔子说‘提拔你所了解的人’,臣的同乡,就是臣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审查、核实他们是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应得的罪。”家里,其妻坐在锅炉旁,细微地熬着小米粥,想起离别时对丈夫的一席话:“对明君只可以理取胜,很难以情求释。切记。”那时全家号哭,唯有她一个人神态自若,像运筹帷幄的军师,安慰众人也稳住自己。可是内心深处怎可完全放下,于深爱的人,是告诫自己没有万一,心底却深怕会有万一,一锅粥,熬到底,又掺了水,继续熬,熬到眼睛有些泛红,熬到心事都糊了,却仍然没看见丈夫回家。情绪失常的她举起满锅粥,刚想落地砸烂,却发现厨门洞开,丈夫居然还穿着皇上御赐的新衣回家,她放下粥连忙跑过去抱起夫君,嗔怨着:“这身新衣,没有旧衣抱着舒服。”许允刮着她的鼻子:“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妻子推开了他,走到火炉旁拿起碗勺:“又来了,少哄我,赶紧把这碗粥吃了……慢点,小心烫着……”

(二)稳心如玉

玉,是最好的比喻。做女人若是能如玉,冰冷又温润,又可以稳住一颗无暇的心,便是最好。

玉若稳心,首先要学会对称与平衡,这样挂在脖颈或腰际,才不至于斜落。赵母嫁女儿,千万告诫:“到婆家后,千万别太贤良淑德!”女儿困惑了:“娘,难道要我做一个坏女人吗?”母亲回道说:“好事尚且不可做,更何况是坏事呢?”佩服这样的母亲,把人性摸得透彻,一个好女人偶尔使坏,会被骂道恶性毕露,一个坏女人一次行好,便会让人感受万丈光芒。所以做人,既要看人,也不能太过,无论示好,还是使坏。

玉要冰冷,就不要将自己置入卑微。诸葛诞的女儿刚嫁入王家,夫君王公渊就很不客气地对妻子说:“你的神态卑下,很不像你父亲公休。”他妻子立马换了一副姿态:“你自己不也不像你父亲彦云,又凭什么对我求全责备!”告诉你,如果你觉得我不是理想中的佳妻,那是因为你自己亦非我梦中的英豪,看清彼此,要知道女人的卑微,有时只是在尊重你。

玉要温润,便是投入火海,依然宛如畅游。话说桓温平定蜀地后,娶了败兵之帝李势的妹妹做妾,安置在书斋后居住,甚是宠爱。之所以置于书斋后,是因为他还有个公主老婆,晋明帝女甫康长公主。公主后来知晓此事,就带着几十个婢女提刀杀她。公主到了时李氏正在梳头,长发及地,如瀑流泻,肌肤如玉,整个屋子恍如玉阁,无需紫烟红焰烘托,自有一种清冷如雾的气性,让人沉静。公主惊呆了,愣了片刻,只听那女子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已国破家亡,并不情愿来到这里;若今天能在这里,倒也是合了我心。”公主感到非常惭愧,收起刀仆,退出这里,退出一种被战火洗练后的静美。素履,绿云,雪肤,玉心,已让人自惭,再也不能多一个。

最爱这样一个女子,可以温、稳、冷,可以让人不觉脚屈,甘愿下拜。

贾充的一生,有两个妻子,被晋武帝赐予左夫人与右夫人。贾充的前妻是中书令李丰的女儿,因为司马师怀疑李丰与魏帝议论自己,借故杀了李丰。李丰女儿李氏也受牵连,离了婚,独自流放异乡,直到晋武帝即帝位才被赦免召归。人是回来了,可当初离婚之人身边早有佳人郭氏,虽然武帝怜悯,赐予殊誉,特诏两妻并立。可是心已离了,要那些装腔作势的平和做什么,让我一个人住在外面,一个人喜怒哀乐,一个人生老病,仿若没有爱过,没有家破人亡,没有无尽的迁徙,没有绝望时的轻念。可是郭氏到底不解,可能是为了显示出自己的贤德,可能是想看看丈夫的前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决意亲自探访。丈夫立马泼了冷水:“她性格刚强正直,才华卓越,你去还不如不去。”郭氏不听,去意已决,一人身后要众多侍婢追随,想用一个空前盛大的仪仗队伍来为自己打气,可是到了李氏家里,不奢不陋的内室之中,李氏见状温和站起,眉间嘴角疏朗端正,还带着一丝欣歉之意,转身迎接,郭氏看着她走开,像一座玉山轻移,而自己居然心甘情愿地沉浸在她的冰天雪地,却不觉得一丝寒冷,反而感觉有灼骨的热刺,刺中她的膝盖,使她情不自禁地双膝下跪,拜了两拜。回家后,郭氏告诉了贾充,贾充说:“你看看,我当初告诉你什么来着!”

其实告诉再多亦是无用,有时女人的心,如玉,即便被摔得粉碎,也要看看玉心深处,到底藏着什么。

术解,指精通技艺或方术。此篇中人个个像是身怀绝技的仙人,像阮咸能听出一粒米的音差,像荀勖能从煮出的菜蔬里品尝出是用什么样的柴火煮的,像郭璞能从陈述的亡里看出福祸相依的命际。

越说越玄,却不完全是迷信,相反我相信用某些迷信的东西去解释生命,才能真正地还原人生,就像下面“于法开”和尚的这个故事。

郗愔迷信“天师道”,非常“虔诚”地迷信。但他常常肚疼,久治无效,后来寻得于法开切脉就诊,最后居然说病根是“过分虔诚”。更神奇的是,于法开给郗愔开了一副药,服完大泻,泻下几堆像拳头那么大的纸团;剖开一看,原来是先前所吃下的符。

说实话,我不知道那些人是否真的会吃符,也懒得查阅。我只是在想,其实这个“符”不仅仅是几张纸,那是我们内心深处最需要保护的地方,因为不安,过分敏感,最终物极必反,反而生病。或许一通泻药,将所有自我捆缚,一一打通。

一直倾心于古代那些琴棋书画精通的人,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培养这种情志,一切成了表演与装饰,而不是借此描摹生活,点睛灵魂。最近一个朋友在学葫芦丝,一个音就要学吹很久,不禁感慨很多东西真正学起来太难。还有一个朋友在描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电话里说光那一个“永”字就练了十页纸,即便小时候有所学习,现在依然举步维艰。但是他们都说,沉下心的时候,很静,很美好。

于是才薄技寡的我,看到这《巧艺篇》,终于可以无关棋琴书画、建筑、骑射,而只是拨开这些绚丽的装饰,看到某种真实的内核。

众所周知,很多家长自己做哪行就不愿子女从事哪行,从韦仲将的故事里或许可以明了此心。魏明帝建陵云殿,匾额还没有题字,就误被钉上去了,于是叫擅长写楷书的大臣韦仲将登梯题匾。韦仲将云梯直上,或许是畏高,或许是害怕题不好,胆战心惊地写完后,一下梯,须发尽白。一个的时光是不够发白的,那是每一笔落下时,深怕出错的恐惧,是特长成为致命伤的反思。最后他告诫子孙,以后不许学习书法。看到最后一句,我想我可能无法理解他在云梯上那复杂难言的心理活动,可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有些迷恋,若真正收不住手,就任其发展,即便从高高在上的云梯上殒身,那就当做为深爱的事殉情,不是更好吗?爱我所爱,就要无怨无悔,自己的喜怒哀乐,握在自己手心。

顾长康的故事在这一篇里就占了好几则。这个人画画很厉害,给别人填上三根毛须,立马使其人显得很有才具气韵。此外,他觉得谁应该在山崖沟壑里生活,就会把给他画的画像放置在丘壑之中。当然,我是个喜欢看人眼睛的人,所以还是更喜欢他画人眼睛的故事。话说他画人“数年不点目精”,别人问此,他说形体美丑,和眼睛没有关系,但是眼睛一点,便可将一个人的神韵和盘托出,你可以听见画上的人,在对你说话。下面简单谈下他给两个人画眼睛的事。

关于殷仲堪。殷仲堪长得不好看,是个独眼龙,所以顾长康给他画画时他婉言谢绝了。但是聪明的长康只是明显地点出瞳仁,用飞白笔法在瞳仁上轻轻掠过,像一抹轻云遮住太阳,便既传神又逼真地保护了一颗敏感的心。

关于嵇康。顾长康给阮籍、嵇康画像时一般都不点眼睛,他的解释是:“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眼睛凝聚了一个人的灵魂,灵魂是难以阐释的,悖论而简单,高贵而卑亢,而似阮籍这类人,承受了一个时代悖语,挥洒了一种群体的无助,怎么点,都不是睛。

宠礼指礼遇尊荣,实指得到帝王将相、三公九卿等的厚待。虽说荣辱不惊,但是真落在自己身上,又有几个能淡然处之。譬如盛会上皇帝只问了一句“伏滔何在?在此不?”伏滔受宠若惊,回去就跟儿子吹嘘“为人作父如此”。我要是他儿子就反驳:“殊荣之下,必有殊祸。”要不,听听羊孚的故事就知道了。

羊孚从南州回京,到卞范之家去看望他,说自己因为服用“五石散”药性发作,不能坐下。卞范之当年任丹阳尹,但他还是立马拉开帐子,把褥子掸干净,任羊孚径直上了大床,盖被大睡,一直从早晨睡到夜晚。而卞范之便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像情人,像奴仆,卑微至极。但他心里是有盘算的,他当时正从桓玄谋反,给羊孚如此厚遇,也是拉拢羊孚结党营私,所以羊孚一走他便露出原型:“我以第一理期卿,卿莫负我!”

期望我们同舟共济,你千万不要辜负了我!我说吧,世上哪有白睡的觉呢!

任诞,任性放诞,这应该是魏晋名士最重要的特征吧。以不羁对抗黑暗,实在是迫不得已的反击。清醒之下,是日日沉痛,不如眼前一杯酒,许我任诞三百天。魏晋这些人爱极了酒,或许说他们爱极了醉。正常人的生活,是渴望平和,安闲,半醉半醒。然而太过清醒的人,又不愿骗自己装醉的人,只能靠着酒精治疗精神的恶疾。《任诞篇》里关于酒的故事太多,阮籍、刘伶、孔群、张季鹰、周伯仁等等。话说姓阮这一族的人都能喝酒,有时大家坐在一起围成个圈痛饮一番,为了方便,便用大酒瓮装酒。有时,会有一群猪也拱着鼻子一齐来喝,他们就径直把浮面一层酒舀掉,继续觥筹交错,直至酩酊大醉。

酒饮得太多,必然有戒酒一说,例如刘伶妻子一事。

然而在这个世上,最难完成的事情,便是“戒”——戒烟、戒酒、戒毒瘾、戒赌瘾、戒贪,甚至戒爱,哪个不是要拔了人一层皮,才能稳住心性。以前,对那些有瘾的人,印象极其不好,一副玩物丧志不成大器的样子,后来渐渐明白,人有什么瘾,是因为他的身体里,与这个瘾相对应的位置,空出一大片,一边是空空如也,另一边必当加重砝码,内心尚可平衡,平衡的代价就是有了瘾。像刘伶,其妻几次三番规劝其戒酒,但他软磨硬泡,庄谐并举,无非是因为若不以酒来浇灭胸壁块垒,愁云压山,自己又如何以天为盖地为庐呢?

于是任诞,放在酒里一泡,一闻,都是些言不由衷的气味。然而任诞,并非是借着世人的宽容而为所欲为,再怎么无礼,也不可超越人之常情。于是看到殷洪乔,我眉头皱了起来。此人出任豫章太守,临行前京都人趁便托他带去一百来封信,可他走到石头城时居然将信全部扔进江中,嘴里还振振有词:“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他祷告说,要沉的自己沉下去,要浮的自己浮起来,而他不能做送信的邮差。我想,如果当初不情愿,大可推掉。既然承担了这份责任,就应该对每一封糊好的寄语,予以尊重。再怎么任诞,它的底线可以不是礼,但必须是人起码的良心。

于是看到桓伊,我紧皱的眉头又舒展了开来。话说有一次子猷在船上听说刚才从岸上走过的,便是自己钦佩的吹笛高手桓伊,于是派人告诉桓伊自己想听君吹一曲。桓伊当时已是显贵人士,素闻子猷名声,便来到子猷的船上,吹笛三曲。曲毕,笛声犹在,可是桓伊却已转身离开,从开始到现在,两人之间,只有三曲,却无一言。

我尊重你的请求,也请你成全我的放诞,世间赘言太多,有时一曲足矣。

三曲,已是奢侈,愿你能懂。

简傲,即高傲无礼,魏晋士族阶层享受着各种特权,自命不凡,轻贱他者,似乎只有以尊贵示人,才可彰显自己的卓越。例如谢家新兴未久,谢安和谢万一齐去拜访王恬。王恬,又叫阿螭,是士族阶层王导的儿子。果然两人到王家坐了一会,王恬就出屋了,谢安和谢万都受宠若惊,以为他会款待自己,没想到王恬只是刚洗完头,披头散发地独自在院子里晒头发而已,神情傲慢,更没有一点应酬他俩的意思。无趣的谢安只能自我安慰道:“阿螭不会做作。”

读到这一篇时,我忽然很想撇去那个时代背景,仅仅就人论心。其实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越大越无法将心底的真实性情显露出来,更别说一味清洗,然后暴晒阳光了。有时夹着尾巴做人,真的做累了,便想这般简傲,一个人沉默,不解释不搭理,你来,我不招待;你走,我不挽留。不是因为你,只是因为我自己——

真的不想再“做作”了。

2011年旧稿。

世说新语之容止部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等人编著的笔记小说,用每篇只有100字左右的微博体记录了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名士的风流轶事,所谓“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魏晋南北朝又是中国历史上最看脸的时代,世说新语中容止部就记录了当时一些为广为人知的美男们的故事,例如卫玠,嵇康,潘安等,读来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一些社会风尚,而且有些文字更是趣味性十足。

1.曹操即将要接见匈奴使节的时候,觉得自己长得不太好看,在匈奴面前有点丢自己国家的人,于是让在自己手下任职的美男崔季珪冒充自己去见使节,自己握着刀站在崔季珪身边。接见后,曹操派人去问匈奴说:“你觉得魏王怎么样?”匈奴回答说:“魏王当然不错啦,长得也好,威望也那么高,但旁边握刀的人,那才是英雄啊!”曹操听到这匈奴使节如此夸自己,心里十分高兴,于是立马派人把他杀了。

这则故事十分符合曹操多疑狡诈的性格,另外原文是曹操觉得自己“不足以雄远国”以及最后敢派人杀了匈奴使节说明此次接见的南匈奴仍在对汉朝臣服。有句话叫“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虽然这句话有点理想主义,但确实即使是汉末仍控制住了西域,并且把西域传给了下一个朝代晋朝,而唐朝虽然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中亚,但后期自己连西域都没守住,更不要说把广阔国土留给下个朝代了。

2.何平叔长得很帅,而且脸也非常白。魏明帝曹叡怀疑他搽了粉,当时正是夏天,曹叡就给他吃热汤热面,何平叔吃得大汗淋漓,撩起自己衣服擦脸,脸色反而越擦越白!

这则故事很可能让大家觉得曹叡这个皇帝很昏庸荒唐,但其实并不是,曹叡二十三岁即帝位,英姿勃发,在位期间正是蜀汉和吴北伐最频繁的时期,但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孙权甚至北方的鲜卑都未能从他手中占到便宜,司马懿在曹叡手下像侍奉曹操曹丕一样胆小谨慎,不敢稍露野心,毕竟“明”这个谥号可不是白给他的。可惜的是曹叡三十六岁便了,他之后即位的是幼帝曹芳,于是给了司马懿施展野心的机会。假使曹叡长命,三分天下最终会不会归于司马氏还真的未为可知呢。

3.魏明帝曹叡让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蒹葭倚着玉树。

蒹葭在这里就不是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种美好的意境了,而是指品貌低劣的人,蒹是荻,葭是芦苇,玉树则比喻品貌之美,所以时人的意思是毛曾和名士夏侯玄很不相称,差距很大。

4.当时的人评论夏侯玄好像怀里抱着日月一样朗朗照人,而李丰萎靡颓唐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

这一则没有理解明白,时人是说李丰精神萎靡不振还是夸他有种不同于夏侯玄的颓废美呢?在下一则中“玉山之将崩”就是用来夸嵇康的。

5.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特别秀美,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潇洒而清静,气质爽朗。”也有的人说:“他就像松间萧萧作响的风一样,高远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高峻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巍峨的玉山将要倾倒。”

在这里“玉山之将崩”就是用来褒扬嵇康的,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说尤三姐自刎时“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这里“玉山倾倒”也是形容尤三姐这样一个美人魂归黄泉时的姿态的,所以“玉山将崩”到底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呢?

6.中书令裴楷评论安丰侯王戎说:“他目光灿灿就像岩下闪电。”

7.潘岳(即潘安)容貌美丽,神情优雅。年轻的时候夹着弹弓走在洛阳街上,女子遇到他后无不手拉手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也学着潘安到处游逛,这时女子们都朝他吐口水,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去。

这则故事在《语林》及《晋书-潘岳传》记载的都是潘安走在街上女子都把水果抛在他车上,于是潘安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的典故。

8.王夷甫容貌端庄美丽,善于谈玄,平时总拿着白玉柄拂尘,白玉和他的手没什么分别。

魏晋名士在一起清谈的时候都喜欢拿着拂尘,成为一种习惯。

9.潘安仁(即潘安,字安仁)和夏侯湛两个人长得都很好看,而且喜欢同行,当时的人都说他们是连壁。

10.中书令裴楷容姿俊美。又一次生了病,非常困倦,晋惠帝派王夷甫去看望他,裴楷当时正在面对着墙睡觉,知道王夷甫来后,勉强回过头去看他,王夷甫出来后,对人说:“(裴楷)双眸闪闪,好像岩下闪电,但精神分散,身体里确实有点小毛病。”

11.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即嵇绍,字延祖,嵇康之子)气质超群,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里一样。”

王戎回答说:“那是你没见过其父亲罢了。”

这里是鹤立鸡群的典故出处。

12.中书令裴楷容仪俊美,即使脱下帽子,穿着粗陋的衣服乱者头发也很好看,当时的人说他是玉人,见到他的人都说:“看见裴叔则(即裴楷,字叔则)就像在玉山上行走,光映照人。”

13.刘伶身高只有六尺,在现代大约是一米五,相貌丑陋憔悴,但他悠闲自在,放浪形骸。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晋书》中有则他的故事: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便埋我。”经常乘坐鹿车,带着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铁锹跟着,对仆人说:“我了的话就把我就地埋葬。”这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典故。

14.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长相俊美清爽有风姿,但他见到卫玠,总是感叹说:“珠玉在旁边,就觉得自己形容丑陋了。”

这是珠玉在侧和自惭形秽的典故出处。

关于卫玠,《晋书》中有记载: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这是看杀卫玠的典故出处。

15.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见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诩和王澄,回到家后对别人说:“今日之行,满眼都是琳琅珠玉。”

16.丞相王导看见太子洗马卫玠,说道:“身体明显很羸弱,虽然每天还很舒适,但还是好像比衣服还要弱。

卫玠身体一直很羸弱,所以才有上文看杀卫玠。

17.大将军王敦称赞太尉王衍说:“他在众人中就像珠玉放在瓦石之间。”

王敦是王衍堂弟。王衍是西晋重臣,西晋被匈奴汉攻灭时王衍等重臣被大将石勒(后赵建立者)俘虏,但他为了活命对石勒说自己“少不豫事”很少参与政务,妄想推脱责任,又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道:“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又对身边人说:“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于是就把王衍杀了(《晋书》)。其实时人对其褒贬不一,也不是这里三言两语能够说尽的,只说一个关于他的典故,信口雌黄,雌黄是一种可以当做橡皮擦的矿物质,王衍说话时对自己话中错误满不在乎,随意更改,所以时人谓之“信口雌黄”。

这里多说两句关于石勒的话,石勒是中国唯一一位从奴隶到皇帝的人,他属羯族,羯族是胡人中的胡人,胡本义是兽类下巴垂肉,已是蔑称,羯本义则是割去睾丸的公羊,称其为羯胡可知地位极其低下,而石勒则是一位很合格的君主,当上皇帝后为了提高胡人地位于是禁止“胡人”之称,有一次,某人酒后闯入宫门,石勒责问门官为什么不严格执法,门官竟脱口而出说:那是一个喝醉了的胡人,哪里还能跟他讲理?石勒笑了。他说:胡人是不好说话。又一次,一位被石勒召见的汉族官员衣衫褴褛,让石勒大为诧异。石勒问:爱卿难道贫穷到了这个地步吗?汉官答:臣的家财都被羯贼洗劫一空。石勒又笑了。他说:羯贼抢去的,孤王来赔偿。汉官这才发现说错了话,赶紧磕头。石勒却说:孤的禁令是针对小民的,不关你们这些老书生的事。说完,当真赐给此人一大笔钱(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18.庾子嵩身高不满七尺,腰围却有十围(矮胖),但他放达不拘礼法。

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圆周长是一围。

19.卫玠从豫章郡到都城建康时,人们很早就听到过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多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羸弱,身体不堪这种劳累,终于重病而,时人谓看杀卫玠。

《世说新语》和上文《晋书》中记载的差别不大。

20.周顗称赞桓彝说:“高大英俊,举止洒脱,很让人喜欢。”也有人认为这是谢幼舆说的话。

21.周顗评论王讷说:“身体高大,又有风度,保持并发扬这些特长,就什么事情都能办好了。”

22.祖士少见到卫君长,说:“此人有将帅之风。”

原文:此人有旄仗下形。旄仗是旗帜仪仗的意思,旄仗下形就是指将帅。

23.石头城事变发生,朝廷倾覆,温峤和庾亮投奔陶侃求救,陶侃说:“先帝的顾命大臣之中并没有我,而且苏峻作乱都是庾氏兄弟引起的,把他们都杀了也不足以谢天下。”

当时庾亮正在温峤船后,听到这些话非常害怕而又无计可施,后来一天,温峤为了让陶侃出兵就劝庾亮还是亲自去见一见他,庾亮很犹豫不敢去,温峤说:“我很熟悉那傒狗,你放心去见他吧,一定没什么事。”

庾亮的风姿神貌使陶侃一见便立即对其改变了看法,和他谈了几天,非常喜欢他。

石头城事变是指苏峻之乱。庾亮此前一直认为苏峻图谋不轨,因为平定王敦之乱中苏峻渐渐坐大,而且藏匿乱党,于是庾亮征召苏峻入朝意思是让他离开自己根据地并削弱其势力,但此举操之过急,将苏峻逼反,第二年苏峻便攻陷了建康。最后还是陶侃被推举为盟主率领各路人马才将叛乱平息。

先帝晋明帝的顾命大臣是王导,庾亮,温峤等,没有陶侃,陶侃深以为憾,所以酸酸地说“肃祖顾命不见及”,先帝顾命大臣又没有我,叛乱关我毛事。肃祖是晋明帝庙号。

傒狗是时人对江西人的蔑称。

鲜卑多美女,晋明帝的生母就是鲜卑人,所以晋明帝须发皆黄,很像鲜卑人。

陶侃有个曾孙叫陶潜,即陶渊明。

24.庾亮在武昌的时候,秋天夜色很好,他的下属殷浩和王胡之等人在南楼吟诗,刚进入高潮,就听见楼梯上木屐的声音很响,想着一定是庾亮来了,果然不一会儿庾亮就带着十几个随从来了,这些人想起身回避,庾亮慢慢地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也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就坐在胡床之上和这些人吟诗开玩笑,相谈甚欢。

后来王羲之到建康与丞相王导说起这件事时,王导说:“元规(即庾亮,字元规)那时候的气派也不得不收敛一些啊。”王羲之说:“只有幽深的情趣还保持着。”

书圣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

胡床就是小马扎,马扎,椅子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胡人传过来的,先前汉人都是席地而坐,所以那时期的民族融合不只是胡人汉化,汉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胡人影响,当然主体仍是汉,南北朝以后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已在历史谢幕,因为全都融进汉族了,此后威胁汉族政权的少数民族变成了突厥,契丹,党项,女真,再也看不到匈奴,鲜卑等身影了。

25.王恬长得很好看,有一天去向父亲王导问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遗憾的是你的才能和相貌并不相称。”

有人说:“敬豫(即王恬,字敬豫)样样都像王导。”

这则也不太明白,那人是说王导也没什么才能,还是安慰王导他儿子其实还是挺有才的?

26.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道:“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真是神仙中人啊!”

时人也有赞叹王濛的相貌的,蔡谟说:“可惜这些人没有见过杜弘治啊!”

这里只解释一下凝脂,因为古文中常用“肤如凝脂”来称赞人皮肤白皙,其实凝脂就是冻起来的猪油!哈哈哈哈!

27.刘尹评论桓温说:“双鬓像刺猬毛,眉毛像紫石棱,自是孙权,司马懿一类的人。”

桓温是晋明帝驸马,东晋重臣,曾多次北伐并消灭东晋西邻盘踞在蜀地的成汉政权,一时权势熏天,后来自恃功高欲逼晋帝禅让于己,终因谢安等人阻挠才未成功,不过他的儿子桓玄终于还是发动了叛乱,并攻下了建康,在平桓玄之乱中刘裕势力坐大,最终逼晋帝禅让,建立刘宋。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就是桓温在北伐途中看到自己年轻时在故地种的柳树皆已十围而发出的感慨。

再说一则桓温的八卦,灭成汉后桓温纳了成汉皇帝李势的妹妹为妾,桓温妻子就是晋明帝女儿很生气,提着刀来到小妾房中要杀了她,但见到小妾的样子后惊叹道:“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小姑娘,我见到你也觉得你很可爱,更何况那个老东西!这是“我见犹怜”的典故出处。

28.王劭的风姿像他的父亲王导,任侍中的时候桓温也加授侍中,穿着公服从大门进去的时候,桓温望见他,评价道:“他的确很有才华,有他父亲的风采。”

29.支道林评论长史王濛说:“整理衣襟严肃起来,作事认真了,看起来多么仪态轩昂举止优美啊!”

因为王濛年轻时放荡不羁,后来才变得认真起来的,所以支道林这么说他。

30.时人评价王羲之说:“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31.王濛有一次生病,无论亲疏谁来了都不给通报,一天支道林来了,守门人急忙告诉王濛说:“有一个长得很特别的人来了,我不敢不禀报。”王濛笑着说:“一定是林公来了。”

这里的特别是褒大于贬,下面第37则有正面叙述他的样貌。

32.有人拿别人来和谢尚并列但是并不看重他,桓温说道:“诸位不要轻易就这么说,仁祖(即谢尚,字仁祖)翘起腿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确实有得道仙人的样子。”

谢尚精通音律,长得又很俊美,所以桓温有此言。

33.王濛当中书郎的时候,一次去王敬和那里,那时积雪,王濛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省,穿着公服,王敬和遥遥望见,叹道:“这已经不像是尘世中人了!”

王敬和望见洁白的雪景衬着俊美的王濛所以感到其超凡脱俗。

34.简文帝当丞相的时候,和谢安一起去拜见桓温,王珣此时已经在里面了,桓温对王珣说:“你以前很想见丞相,现在可以藏在帐子后面。”

简文帝和谢安走后,桓温问王珣:“丞相到底怎么样?”

王珣回答说:“相王当丞相,自然湛若神明,公也是万民希望,不然,仆射(即谢安)怎么会自干藏拙呢?”

王珣表面上在夸简文帝司马昱和桓温,但实际上很明显是在夸时任仆射的谢安。

35.海西公称帝时,大臣们每次早朝都觉昏暗,只有会稽王来时,他气宇轩昂,像朝霞初生一样。

海西公司马奕在位期间被桓温所废,史书多称其为废帝,会稽王就是上文的简文帝,当时他以会稽王身份任丞相,所以人称相王,后被桓温推上帝位,受桓温控制,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时人很看重他,但他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杰出成就,最后也是郁郁而,不过简文帝尚清谈,有种名士风度,因此在魏晋时期很受推崇。

36.谢玄称道谢安:“尽情游乐时无须放声高歌,只是端坐着作洛下书生咏,顾盼自若,便会有生活在山泽间的潇洒仪态。”

谢安有鼻炎,谈话时声音混浊低沉,但因为谢安是名士,他因鼻炎而发音浊这一点也被人争相效仿,但别人一般发不出这种低音,只好捏着鼻子发音,时人称这种声音为“洛下书生咏”。其实这就有点东施效颦的效果了。

37.谢安说:“我觉得支道林那双黯黑的双眼能照亮黑暗的地方。”孙绰也觉得支道林正直的眼神中透出爽朗。

前面第31则说支道林相貌奇怪,从这里看应该主要是眼睛奇怪,不过支道林是高僧也是名士,所以时人非但不会鄙薄,还会加以称道,就像谢安的洛下书生咏一样。

谢安称道支道林的话颇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味道,不知道这两句话是不是有谢安的影响,其实这两句话是一首现代诗,名字叫《一代人》,是顾城写的,很多人误认为是泰戈尔写的。

38.庾统和弟弟们去吴地时,想在路边的驿亭中留宿,几个弟弟先进去,见屋中很多平民百姓,而且都没有回避的意思,庾统说:“我试着进去看看。”于是拄着拐杖扶着一个小孩,刚进门,诸人望见其神资,都赶紧回避了。

庾统是庾亮侄子,这则故事是说其神姿非凡。

39.有人赞叹王恭形容美好,说:“像春天的杨柳一样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