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鼎足而立的成语典故

2.带有鼎字的成语有哪些

3.相持不下 近义词

4.鼎立什么意思

鼎足而立的成语典故

鼎足而立的鼎的意思是什么-鼎足而立的近义词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鼎足而立的成语典故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鼎足而立的.成语典故1

鼎: 古代的一种烹煮器具,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两耳三足。“鼎立”就是像鼎三足并立一样,比喻三方势力对立的情形。源自《汉书·蒯通传》:“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楚汉相争时,范阳人蒯通看到韩信兵权在握,于是想劝韩信发展自己的力量。蒯通借口看相,先谈了一通相人之道。他说:“看人的贵贱,在于骨骼的长相;看人的忧喜,在于面部的气色;看人的成败,在于人的果断。用这三项去综合考察一个人,那是万无一失的!”韩信点头称是:“好,就请你替我看看吧!”于是蒯通说道:“相君之面,不过封侯,而且还会出现危险;可是相君之背,却贵不可言!”韩信惊奇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接着蒯通作了一番分析: 楚汉相争已到了相持阶段。项羽从彭城起兵,南征北战,威震天下,而这几年却被刘邦所困扰,没有明显进展。而刘邦才几十万人,几次战斗还吃了败仗。楚汉双方已是两败俱伤。在这种形势下,韩信的力量非常重要。帮助汉,则刘邦获胜;支持楚,则项羽胜利。分析到这里,蒯通说:“依我看,不如让楚汉双方都存在下去,您保持中立,让天下分成三方,就像那鼎的脚一样,三个脚分开立着。”可是韩信认为刘邦对他不薄,又自认为功劳很大,最终没有听取蒯通的意见。

后人用“鼎足而立”来形容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鼎足而立的成语典故2

注音dǐng zú ér lì

出处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

解释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三足鼎立、鼎足而三、相持不下

相反词归于一统、合而为一、定于一尊

押韵词同心一意、才大心细、一身两役、日干夕惕、饥饱劳役、改天换地、车尘马迹、沉声静气、游刃余地、河同水密。

谜语三国时代

成语故事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最后被吕后诱杀。

成语示例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徐迟《黄山记》

鼎足而立的成语典故3

出处: 《·淮阴侯列传》。

意思: 比喻三方面分立的局势。也用作“鼎足之势”。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具,多用青铜铸成,一般为圆形,有三个脚。

刘邦的大将韩信率军消灭各诸侯国以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这时,蒯通就向韩信建议:“现在楚王和汉王双方在荥阳相持三年不下。照我看,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和项羽的命运就系于您一人之身。您如果替汉王出力,那就是汉王的胜利;如果帮助楚王,那就是楚王的胜利。您最好不如对双方都保持良好关系,不帮任何一方去消灭对方,让他们都存在下去,这样您就可以跟他们三分天下,即‘鼎足而居’(像鼎的三足一样相互维持着),最后乘势消灭他们,一统天下。”

但是,韩信因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并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仍帮助汉王消灭了楚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汉朝。

带有鼎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鼎字的成语有:大名鼎鼎、钟鸣鼎食、三足鼎立、一言九鼎、人声鼎沸

一、大名鼎鼎?[ dà míng dǐng dǐng ]

1、释义: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2、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二、钟鸣鼎食?[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

1、释义: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鼎:古代炊具。

2、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译:场面豪奢;骑从之盛。

三、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

1、释义: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2、出处:《后汉书·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译:想要三方面的势力对峙,要三方一起联合,也要选定好时间。

四、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

1、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2、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译:毛先生一到楚国,使赵国说话的分量都大了。

五、人声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1、释义: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2、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译: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东西,听见外面人声嘈杂喧闹。

百度百科-大名鼎鼎

百度百科-钟鸣鼎食

百度百科-三足鼎立

百度百科-一言九鼎

百度百科-人声鼎沸

相持不下 近义词

相持不下的近义词 :

势均力敌、

难解难分、

鼎足而立

势均力敌 [shì jūn lì dí]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 处

《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鼎立什么意思

鼎立是指三方面力量相当,像鼎的三条腿一样峙立着,也形容坚强挺立。鼎即古代的一种物品,三足共同支撑一个整体,三足站立是稳固的象征。

1、拼音:dǐng lì

2、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

3、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陆凯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翻译:近来汉朝衰退败落,呈现出三个国家力量相当,互相对立的局面。)

4、引证解释:

(1)宋·叶适《纪纲一》:然边方鼎立,彼此窥伺,一有蹉跌,而祸败随之。(翻译:然而边境势力相当,互相监视伺机行动,一旦出现失误,失败就会随之而来。)

(2)?宋·苏轼《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辄次其韵》:自君兄弟还,鼎立知有补。(翻译:从你兄弟回来,你们的学问将会三者并立。)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鼎峙

1、拼音:dǐng zhì

2、释义:指鼎立,三方面并峙。

3、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论》: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翻译:所以能够独自作管理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三方对峙局面。)

二、反义词:独擅

1、拼音:dú shàn

2、释义:独自据有、独揽。

3、出处: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秦策》:方五百里,赵独擅之。(翻译:五百里的土地,赵国独自占有。)

百度百科-鼎力

百度百科-鼎峙

百度百科-独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