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气连枝各自荣泽文_同气连枝各自荣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27 0
  1. 同气连枝什么意思?
  2. 成语同气连枝指的是什么关系
  3. 人与人的关系(三):长幼有序
  4. 红楼梦 写兄妹情的诗句 有么? 或者其他古典诗词里!
  5.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6. 心灵感悟2 珍惜你所拥有的
  7. 印祖对青少年的教诲

家庭当中会容易因什么而争吵?《***规》有句***谈得很好,说到:「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一个家庭当中,能轻财物就不容易争;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发脾气,很多纷争可能就化解掉了。我们想起古代兄弟姐妹之间、亲人之间的相处,确实能做到「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就像古人留给我们兄弟相处的一段教诲,「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同气连枝」,父母就是我们的根,兄弟还有所有的子孙都是枝干。「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要言语忍,所以自家要懂得忍耐、忍辱、不争,不要因为芝麻蒜皮的事情去计较,这样就能忍,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轻财产、轻财物,记什么呢?记恩德。姐姐以前是怎么对我的、哥哥以前是怎么对我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给子孙戒争讼的好榜样、家和万事兴的好榜样。

我们看到周朝八百多年,因为周朝的先祖,像泰伯、仲雍把国家都让给了弟弟,那还有什么好争的?以至于汉朝赵孝、赵礼都能把命为兄弟牺牲,那还有什么好争的?所以能够轻财物,然后忍住脾气,这是从修身当中去贪、去瞋,自然身修而后感得家齐。

同气连枝各自荣泽文_同气连枝各自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气连枝什么意思?

法昭禅师曾经写了一首描述兄弟情谊的词,叫:“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其实,从古至今有很多关于兄弟友好,团结和睦的嘉言警句,但是,实际生活是残酷的,在农村生活多年,我经常看到兄弟之间反目为仇、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我们东头有一亲兄弟俩,为了争夺父母留下的一所宅子,相互之间骂了亲姥姥,几十年间两家从不过话,直到哥哥死去,对门的弟弟家锁门外出视而不见,中间人从中调和也枉费口舌,还有家庭条件好的一对兄弟俩,哥哥是乡干部,弟弟经商家趁百万,但是,两家不知何故结了仇怨,不但高声对骂,而且拿刀动斧的要拼命!

这是怎么啦?

我们小时候,多是成长在兄弟多的家庭,那时候,是哥哥让着弟弟,护着弟弟,有人要是欺负了弟弟,哥哥会挺身而出与对方理论,弟弟也是爱着哥哥,有什么好吃的总是想给哥哥留一份。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让人感动。

但是,任何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连父母与子女之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发生改变!小时候子女依赖父母养活,所以很多的时候是听说听道的很乖巧,但是,随着一天天长大,直到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这时候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就会发生改变,这就是人们说的:你现在翅膀管硬了,不听父母的了!

而兄弟之间,因为大了各自组成了家庭,外人的介入让兄弟之间的关系土崩瓦解,而随着各自生育了小孩,哥哥不再承担弟弟的呵护任务,弟弟也要挣钱养家糊口,这时候他们之间的相互扶持相互友好的关系就被打乱了!一旦有了利益的***,兄弟之间会为了各自的家庭利益而考虑,在人的至亲关系上,对孩子的养育之恩永远胜于兄弟之情,所以当长大的兄弟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兄弟之间会站在各自家庭的立场上,甚至会打的头破血流

古代的皇位之争更是无亲情可言,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而杀父弑兄,燕王朱棣为了争夺帝位而与亲侄子反目为仇,其实,就是国家和国家之间,当利益一致、需求相同时,会说唇亡齿寒,一衣带水;而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各自会撕破脸皮,甚至不惜拔刀相向!

这是为何呢?其实,理智的说人和人之间是一种利益的关系,就连父母和子女之间也不例外,父母对子女好,是希望自己老了子女孝敬的,既然连最亲的血缘之间也是利益相系,那么,兄弟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相互的博弈!彼此利益一致,相互取暖时,就是好兄弟,好姐妹,好夫妻,好朋友,当利益发生了冲突,变得不可调和,我们就发现兄弟之间反目为仇,姐妹之间互不搭理,朋友之间形同陌路!

所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世界不是写,演电视剧,没有那么美好!

成语同气连枝指的是什么关系

词目

同气连枝

发音

ng qì lián zhī

释义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引用

《旧唐书》卷九十五·列传四十五·睿宗诸子 ...得其先。长不居震,刚不乘乾。让之大者,胡可比焉。捴、范已降, 同气连枝 。性习何远,非革即睽。有善有恶,祸福不欺。... 《喻世明言》第十卷 膝大尹鬼断家私 ...母的,见父母所爱者,亦爱之;父母所敬者亦敬之。何况兄弟行中, 同气连枝 ,想到父母身上去,那有不和不睦之理?就是家私田产,总是... 《喻世明言》第二十二卷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门宗嗣,领他去养育成人,感恩非浅。”贾濡道:“我今尚无子息, 同气连枝 ,不是我领去,教谁看管?”贾涉大喜,私下雇了奶娘,问宰... 《醒世恒言》第二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  紫荆花下说三田,人合人离花亦然。   同气连枝 原不解,家中莫听妇人言。  第二句说“花萼楼... 《女仙外史》第六十回 高邮州夫妇再争雄 广陵城兄弟初交战 ...坏,坏在哥哥。一个顾不得金昆王友,枪刃不离心窝内;一个顾不得 同气连枝 ,刀钅芒只向顶门来。  漫说他两人曲直难分,... 《情梦柝》第10回 端阳哭别娘离女 秋夜欣逢弟会兄 ...过来,今晚准要下船,断不亏你。”若素大哭道:“舅父与母亲,是 同气连枝 ,怎不顾我,竟胡做起来?这断使不得。”汝锡听了,竟不睬... 《狐狸缘全传》第16回 法台上吕祖劝妖狐 半虚空斗道法 ...合。作甚么讲根柢,兜我们的短?扬人之恶,并不隐言。当着我这些 同气连枝 的众姊妹,竟用这些大言铺派羞辱于我。你想想,这些话叫人... 《蜃楼志》第二十四回 香粉吟成掷地声 埙篪唱彻朝天乐 ...言告师氏。问征夫以前路。他说,**你权时落后。好教我意难忘。 同气连枝 。  当下合席干了一杯。丫头换上酒菜,吉士道... 《欢喜冤家》第九回 乖二官骗落美人局 ...渍的空谷传声,两个人并皆佳妙。  上下亲 同气连枝 ,赛过了夫唱妇随。  有人来属耳垣... 《娱目醒心编》卷一 走天涯克全子孝 感异梦始获 ...望族。  法昭禅师偈云:   同气连枝 各自荣,此此小事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 《东度记》第九十六回 众商发心修庙宇 三 ...心寡欲善男子去也。”一阵风也去了。艾多乃向分心魔道到:“我等 同气连枝 ,来求他度脱。他两个参悟了去,我也说不得上前讲几句。”... 《东度记》第九十七回 讽经商真心显露 恶 ...静安舒,豁达大度,只得蔼然春风和气,说道:“老师父,我们四人 同气连枝 ,为世情好。只因人情偏溺,以致我等迷乱。今得度化,把我... 《东度记》第十二回 元通说破灵通关 梵志 ...雨,说道:“你看我这个契弟,他态度风流,情怀娴雅,常结交几许 同气连枝 ,亦且成就人家佳偶。也只因人为他纵情过度,逞欲劳伤,反...

人与人的关系(三):长幼有序

成语同气连枝指的是同胞的兄弟姐妹关系。

同气连枝,汉语成语,拼音是tóng,qì,lián,zhī,意思是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讲的就是兄弟之间要互相关心爱护,就像树枝都是和主干相连的一样,兄弟也是同受父母血气的。所以“同气连枝”更适合用来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同气连枝可用作谓语、宾语。相关诗句有: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同气连枝的例句:

1、众人就席,主位上那位王家王允治朗声道:五大世家同气连枝,却分处天南地北,如今相聚一堂实属不易。

2、据我所知南北魔教虽不是同气连枝但也有几分交情,圆月弯刀的主人那是北魔教的少主,魔师就算再怎么无情也不会杀你吧。

3、***分子和不法分子就此沆瀣一气、“猫鼠同眠”,同气连枝,共同攫取到大量“黑金”和不义之财。

4、看在十三行同气连枝的份上,我们特来劝一劝你。

5、蜀山参与,天山派与神道宗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更何况正道一脉同气连枝,如果隔岸观火,莫不让魔道笑话,当下纷纷对道灵表起“忠心”。

6、大世家同气连枝,互相以长幼辈分称呼,我略年长,所以他称我为师兄。

红楼梦 写兄妹情的诗句 有么? 或者其他古典诗词里!

长幼有序是说兄弟姐妹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关系,那就是年龄的大小。年龄大的要照顾小的,而年龄较小的要尊敬年龄大的,正所谓兄友弟恭也。这样子大家相处就会比较和谐。因为在古代,我们的先辈就在考虑,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想怎样就怎样的话,那大家就都无所顾忌了,就很容易引起许多不必要的争斗和***。这样子下去社会就乱套了,那大家还怎么做事呢?如果社会上的三百六十行都没办法运行下去的话,就没法生产百姓们的生活日用所需了。而且大家如果天天都在闹别扭的话,那就只会是大家相互伤害了。于是先辈们就在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社会井然有序呢?又该建立怎么样的秩序才能让大家都谦恭有礼,而又让大家都心服口服的呢?

如果以每个人的才华与能力来立秩序的话,那能力小的人必定要吃亏不服气了,那不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了吗?那我们跟动物不就没什么差别了吗?于是放弃了这个思路。想来想去,先辈们就发现,还是以年龄的大小和父子、夫妇这些天然的关系来建立一套秩序最好,因为这个是每个人都有的,又是天然产生的关系,不是谁强加上去的,这样子大家自然就心服口服了。况且一个人只要出生在这个世间,必定有夫妇、父子、长幼、君臣、朋友这几种关系,这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跟能力与才华没关系,只是跟年龄大小和德行有关。比如我们尊重一个人只是因为他是长辈领导,或者他比较有德行,这样子大家就都能心服口服了。

古代之所以选择一个君主来治理国家,是因为如果大家遇到事的时候,如果有一个有德行的人来主持的话会好很多。比如洪水等天灾人祸啊,生活用品交换啊,邻里***啊等等。如果没有一个大家都信得过的人来带领和决断的话,那再多人也是一盘散沙,最终大家都得受到伤害和不便。所以选择一个君主出来,是因为这个君主是最有德行的人,最大公无私的人,就像包青天一样,心心念念都在为百姓着想,那么他自然被人尊敬了。而长幼有序的关系呢,因为是按年龄大小来的,所以大家自然也没什么意见了。而且大的对小有照顾之恩,小的不就自然会对大的有敬重之情了吗?这大概就是兄友弟恭的内在含义了吧。(姐妹之情其实跟兄弟之情是一样的)

古时候,有一个讲兄弟之情的故事叫田真叹荆,非常感人,对我们理解兄友弟恭之道非常有意义,故事摘录如下:

隋朝时候,有一户人家姓田的,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大的名叫田真,老二名叫田庆,小的名叫田广。弟兄三个想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都议定平均分派。但是堂前有一棵紫荆花树,长得本来非常茂盛,兄弟三人就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均匀分做三份。哪里晓得这棵紫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间枯死了。大哥田真见此异变了,不禁悲从中来,叹声说道:“树木原来是同株连根的,一知道将要被分成三份,竟然顷刻之间就憔悴枯萎了,照这样看来,那么我们人,还比不上这棵树木呢。兄弟三人因此触景生情,悲伤不已。经此一事,兄弟三人便决定停止分家,仍旧同住,大家因此更加珍惜兄弟之情,相处的也更加和睦了。而那棵紫荆树呢,第二天竟然又奇迹般的枝繁叶茂起来了。

兄弟三人见此情景都惊呆了,不仅感叹到:“神树啊,真是神树啊!”大哥田真双手抱着紫荆树,兄弟三人都深深被紫荆树的浓厚的生命感应所震撼着。于是兄弟三人不约而同的感叹到:“兄弟骨肉之间,还有什么理由不团结一心呢?难怪古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啊!”最终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烧掉了兄弟分家的契约,大家快乐和睦的生活在一起,终老不分家,并以此告诫后世的子孙要珍惜兄弟之情,上以安父母之心,下以传诸后世子孙,当知天地万物皆有情,应谨守孝道。

一棵大树,树根生树干,树干生树枝,树枝生出叶片和花果。我们都知道,一棵大树如果要长得枝繁叶茂,就得往根部浇水施肥。而在人间,我们的更早的祖先,生了我们高祖曾祖,曾祖生祖父,祖父生父母,父母生儿女,儿女生子孙,如此一看,这两者是何其相似。如此取象比类的话,那一个家族不就相当于一棵树吗。如果两者要一一对应起来的话,那么祖先是树根,父母是枝干,子子孙孙不就是枝叶花果吗?根据大树枝繁叶茂的原理,我们都知道要往根部浇水施肥。那要想子孙好,要想家族繁荣昌盛的话,不就是要往先辈祖先们和父母身上用力吗?因此,尊敬祖先,缅怀祖德,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不就是在往家族这颗大树上浇水施肥吗?所以我们中华文化为什么是孝道文化?相信这个比喻可能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所以不管是夫妇有别、父子有亲还是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孝道的重要,因为这是自自然然存在的天道,而并非古人刻意搞出来的一套,只不过是古人发现了这个规律和道理而已。所以如果人们违背了这个道理,不孝父母,不敬祖先,子孙就难免因树根死去而枝叶枯萎了。由此就不难看出,社会之所以混乱的根本原因了。如今我们社会的孝道衰落了,我们的祖先和父母,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棵大树的根和干,已经有些干渴难受了,所以我们这些后世的炎黄子孙们,如果不恢复孝道的话,我们这些子孙又怎么能够繁荣昌盛的起来呢?将来又怎么有颜面去见我们的祖先呢?而且如果我们追根溯源的话,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其实都是同一个人,我们都是人皇伏羲的后代,都是炎黄子孙,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如果不敬祖先,不团结起来,不和睦相处的话,那受伤害的必然是我们自己,因为根如果坏了,整棵树都将枯萎。

而且如果我们在仔细深究的话,会发现,不但中国人是同一个祖先,其实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是同一个祖先,因为我们同为天地之子,我们都是靠着天地养着,都是靠地球在养活着,我们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因此如果我们不爱护地球生态,不敬奉天地的话,不就是自己在断自己的根吗?地球之所以灾难连连,不就是因为我们心中不敬天地,也不管地球的死活,任意放纵人类的欲望,肆意破坏地球的生态所造成的吗?所以这么看的话,我们才知道孝道的重要。原来敬奉天地,爱护自然万物也是在行孝道啊,由此才知道孝道是如此的广大而无有边际了。因此我们国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理念等,都是有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在里面。因此善待一切人事物,保护一切自然万物,其实就是在善待我们自己,保护我们自己。

而长幼有序,兄友弟恭,为什么很重要?古时候就有兄弟姐妹之间因为财产或者各种利益而发生***争吵的,这其实不仅是非常丢脸的事,还会对父母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兄弟姐妹争吵,其实最难过的就是父母了。因为站在父母的角度看的话,儿女们都是自己生的,都是一家人,结果还争来争去,父母看着该是怎样的心酸与难过呢。所以古人讲,兄弟睦,孝在中,就是说,兄弟姐妹和睦,其实就是在孝敬父母啊!

唐朝的高僧法照禅师,曾经写下一首关于手足之情的诗,以此来劝诫世间人要谨守兄友弟恭之道: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弟妹二首

唐王维

两妹日成长,双鬟将及人。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同居虽渐惯,见人犹未觅。

宛作越人语,殊甘水乡食。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感怀弟妹

唐沈千运

今日春气暖,东风杏花拆。筋力久不如,却羡涧中石。

神仙杳难准,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喜见鬓发白。

杖藜竹树间,宛宛旧行迹。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

兄弟可存半,空为亡者惜。冥冥无再期,哀哀望松柏。

骨肉能几人,年大自疏隔。性情谁免此,与我不相易。

唯念得尔辈,时看慰朝夕。平生兹已矣,此外尽非适。

寄江上弟妹

唐许棠

无成归未得,不是不谋归。垂老登云路,犹胜守钓矶。

大荒身去数,穷海信来稀。孤立皆难进,非关命独违。

心灵感悟2 珍惜你所拥有的

孔怀兄弟 (kǒng huái xiōng dì), 同气连枝 (tóng qì lián zhī)。

翻译: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

解析:这两句话谈的是五伦中的兄弟之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孔怀兄弟”四个字,出自《诗经.小雅.常棣》一篇,其中有“死丧之畏,兄弟孔怀”的诗句。“孔”是程度副词,有非常、最如何之意。“怀”是关爱、关怀。“孔怀”就是非常关怀、关爱的意思。兄弟之间的关系是血缘关系,亲近无比,是朋友关系不能相比的。故此,后世多用“孔怀”二字,指代兄弟手足之情。

兄弟之道在五常之中属于礼德,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悲伤的是父母,所以《***规》中才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古人有一首叙述兄弟之情的诗,讲得很有味道。诗中说:

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

兄弟不和,总是因为“争”“贪”而起的争端,其中各自的妻室往往没有起到好作用。想想古人的兄弟之情、姊妹之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见贤思齐,处处约束自己,为兄弟姐妹提供方便。兄弟本是同气连枝,一母所生,各自的后代又都叶茂枝繁,成为新一伦的弟兄。父一辈如果能做出“兄友弟恭”的好样板,后代的兄弟姊妹以至于堂兄弟、堂姊妹之间也一定会效法。这是真正的“荣业所基”,比遗财给子孙重要得多,所以孔子才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印祖对青少年的教诲

心灵感悟

珍惜你所拥有的

常谦

2020年11月2日,坐在火车上,从济南返回葫芦岛途中,我看着窗外的风景

突然,有一幕场景映入我的眼帘。我看到黄土地上,有位老农半趴半跪在黄土地上,双手向前伸着,眼睛看着前面,用手在捡着什么。我感觉好像是在捡落在地上的花生等类粮食

在那一瞬间,一种莫名的感动与感慨自心中油然而生……

在火车上看上去光秃秃的黄土地上,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趴跪在冰凉的土地上,非常虔诚的就为了捡起落遗失在地上很少的一点粮食。就在我看到的短短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老人家专注的眼神,感受到了老人家对眼前粮食的无比珍惜之情,我更看到了老者身上的高尚的美德在源源不断地流淌……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早都已经做到了衣食无忧。可以说,土地上能被捡起来的那点粮食,不会对老人家生活条件有多少改善。但是我想老人家看中的不是那点粮食,而是对粮食如果遗落在地上就会被浪费掉的珍惜之情,是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一个缩影。这个珍惜之情让我思绪万千……

这位老农对粮食的珍惜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朴实与美德,对此我们是否该有些思想的启迪、生命的启发呢?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珍惜哪些方面呢?

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珍惜生命、珍惜今天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的一生正常不过七八十年的光阴,在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年就过去了。实际上不管你的寿命有多长,每个人也只能很现实的活在今天,每个人能把握的也只有今天。

生命,不仅是你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而是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想起生命,会让我们每个人由衷的感恩母亲。对此,每个人都要感恩父母给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就要珍惜生命。

人们的欲望在不断增加,如果只懂得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寻求***,就会在精神的空虚中而忘记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忘记了这个生命来到这个人世间的目的。那么我们来到人世间到底干什么来了?

1、人生酬业。

父母给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人世间,就是要以人的身份来尽伦常之道。如孝道、悌道、慈道、夫妻道、君臣道、朋友道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要敦伦尽分,以认命、认账、任劳、任怨的心,去做好自己角色所承担的职责与本分。

2、延续后代,传承祖德。

我们来到人世间就要生儿育女,延续后代子孙,并传承祖先德行,将家族发扬光大。

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3、借修真。

人的肉身早晚会随着寿命的结束而化成灰土,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肉身也是个身。我们需要借这个身来不断的学习圣贤教诲、断恶修善,培植福德、涵养心性、化解恶缘,与人为善,修身齐家、敦伦尽分、在无我利他中转凡成圣,找回自性真我,离苦得乐。

那么我们想一想,在已经逝去的生命当中,我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都在为谁而忙?忙到今天,烦恼是否会越来越减轻?身体还 健康 吗?福报和智慧越来越增长了吗?为家庭是否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与付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单位、为 社会 和国家是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和成绩?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就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努力培养自己的德行、能力、学问及技能,尽好本分,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付出,并在红尘中面对、接受一切顺逆境界,在历事练心中反省自己、磨练自己、战胜自己,提升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做利益家人、利益 社会 和国家的事情。这样才能散发生命的光辉,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人。

二、珍惜 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 健康 问题。在人的一生中,除了德行, 健康 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了 健康 ,再高的权力、地位、名声与财富等等都失去了光彩。一个人如果身体不 健康 ,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与工作,甚至还会给家人带来诸多烦恼和麻烦。

俗话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当我们现在如果身体状况还不错,就要多注意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 健康 的身体。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 健康 的身体呢?

(一)会吃会喝。

1、从 养生 来讲,吃饭要吃七八分饱,到下一顿吃饭前有饥饿感即可。饭前喝汤,有助于减少食欲。

2、吃饭要细嚼慢咽,慢慢品味,不可过快、不吃汤水泡饭、不吃口味过重、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3、少吃甜食(有寒凉性),少吃喝冷饮、少喝饮料。

4、饮食要有规律,要保持清淡,不贪图口味。限油、限盐、限糖。多吃粗粮,多吃素食。饮食多样化,不单一。

5、每天要喝2升水(大约4矿泉水瓶)保证身体供应,对于过敏性鼻炎、慢性肠胃炎、哮喘、心绞痛、呼吸道疾病、失眠、便秘、长期无名疾病、亚 健康 疾病,3--7天有效果。

(二)会穿。

***薄、漏、透的服装;尽量穿高领内衣、带好围巾;夏季不贪空调;保护好大椎、颈部、腰腿等部位不受风寒;***乞丐服等奇装异服;***过暖或过薄服装。

(三)会运动和生活。

每天要步行快走或慢跑三千米以上,或保证运动30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上睡眠不晚于十一点,早上七点前要起床,贵在坚持。

中医 养生 中也有很多健身***,如八段锦,金刚功、五禽戏等等,坚持习练必有好处。

(四)每天保持好的心态与情绪。

要在以下一些方面把握好自己:

1、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现问题,反省自己。

2、在为人处世中,要学会接受一切,看惯一切、感恩一切。出现问题用理智和智慧去化解,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3、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与人交往,学人长处,找人好处,改己毛病。

4、内心中没有过不去的人、没有过不去的事,内心不与人对立。

5、学会随顺因缘、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与人广结善缘。

6、每天临睡前反省当天在言语、行为及想法有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与家人及大众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1、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做好本分之事,要有担当。

2、尽道不要道,讲情不讲理。看破不说破,明辨不张扬。

3、不去控制、要求或改变别人。一切要从改变自己开始,自己改了家人就改了。

4、保持独立性,亲人在密切相处同时,也要有各自生活空间。

5、学会吃亏、包容、理解、换位思考与不计较。

(六)学会讲话

多讲感恩、祝福、鼓励、安慰、理解、体贴、温暖的正能量的话,不讲生冷硬顶、是非人我、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抱怨责备的负能量的话。

(七)不挣不义之财。

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有吉凶,这就是在提醒我们,挣的钱要符合道义才是吉财。如果挣的是凶财,就是感召(皮肤病、血液病等)疾病或灾祸。

(八)不冒犯天地神明

不呵风骂雨;不指责天地不公;不妄议神明、佛像;不冒犯寺院、道场规矩等。

三、珍惜亲情

亲情是最具有能温暖人心的力量,因为有父母、夫妻及兄弟姐妹的存在,

让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困境与考验时有了更多的希望、助力与美好的回亿。

那么,我们应该珍惜哪些亲情呢?

1、珍惜与父母同在的日子。

当我们越来越长大,父母一天比一天变老。结婚生子,忙着事业和挣钱,和父母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能在父母面前尽孝,那可是儿女最大的福报。如果没有住在一起,都在一个城市或离得不太远,就要经常或及时的与父母沟通或团聚。

与父母在一起,给父母做做饭菜,收拾房间,喝喝 养生 茶,多聊起小时候的事或父母感到荣耀的事,谈一些生活或工作中高兴的事,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也是人生美好的回忆与幸福的时光。

父母老了,眼也花了,发也白了,背也弯了,气也短了,多么希望儿女能陪在身边,说说话、聊聊天。孝顺父母要安心顺心,莫让言语伤了父母心。

父母老了,走不远了,干不动了,吃不香了,面憔悴了,多么盼望儿女能洗洗衣服,做做饭、见个面。养育之恩要抓紧回报,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老了,记不住了,说不清了,站不稳了,病加重了,多么渴望儿女能及时守候,洗洗脚,擦擦身。陪父母走完最后人生路,莫让自己人生留遗憾,莫让人生留遗憾。

2、珍惜夫妻的缘分

夫妇是“人伦之始,造化之基”,夫妻相处融洽,关系亲密而稳定,家庭就能稳固、幸福。正所谓夫妻和家道子孙必昌,夫妻和对上能孝顺好父母,对下能教育好子女。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家庭和要谐从夫妻和谐入手。

“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可以说是天底下最亲密的关系了,不管我们的缘分是如何形成的,这世的缘是好还是不好,都要好好珍惜当下这份缘,有恩报恩,记恩忘怨。当我们在处理夫妻关系中,要学会认命认账、任劳任怨,多包容多理解,放低自己改变自己,要学会把身边的恶缘转为善缘,了却该了结的各种因缘,在未来的生命过程里,剩下的就是更多的福报之果!

3、珍惜兄弟姐妹的亲情

爱情可能会将你欺骗,朋友可能会将你背叛。但只有家庭是你避风的港湾,兄弟姐妹是你永远的依赖与助力。剪不断的手足情深,割不裂的血脉相连。忘不掉的童年趣事,放不下的思念牵挂。兄弟之情,感人至深。

宋朝法昭禅师有一首偈:“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古代留下来的这些教诲,都是从他们的真性情当中流露的。这一首偈当中,说的都是兄弟相处最重要的心态。

***规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处好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父母不在了,最亲、最近的往往是兄弟姐妹,请珍惜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日子吧。

4、珍惜与儿女在一起的日子

“我陪你变老,你陪我长大,”这是人世间最动情的告白,这句话也说出了天下儿女的心声。

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都抵不过教育孩子的失败。

父母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尽好对儿女的慈道与教育,就必然能得到儿女回报的孝道。陪孩子长大,陪孩子一起 游戏 、学习、读书,陪伴孩子经历生活的苦难和欢喜,都会让孩子在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可惜我在孩子小时候都去外面忙碌,而对孩子的陪伴与付出都很少,直到孩子长大了,才明白此理。结果就是,孩子和我感情不亲密。

因为孩子需求的不单单是食物,还有精神上的鼓励;孩子需要的不单单是好看的衣物和书本文具,还有对孩子错误言行举止的及时的提醒与纠正;而孩子一天天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中,更需要父母在言行举止上言传身教的榜样的力量。

父母给予孩子的心胸、忍耐、大度、独立、包容与诚信,好德行与好习惯的养成,往往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让孩子真正学到,而这些在学校里面是很难学到的,而这些却是父母给予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把这份爱传递出去。请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吧,这样当你回首往事,你对孩子的付出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都会成为实现自己晚年幸福的资粮。

四、珍惜福德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有福报的人,当你有福报的时候,就要学会珍惜福报。一般来讲,普遍的规律,人的福报往往都是有定数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一个人在享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在消耗自己生命中的福报。而当一个人的福报享受尽的时候,就意味着贫穷的开始或生命的结束。但是如果平时能多培福、修福、积福,那么福报就会不断增长。

一个人如果付出的、给予的、奉献的多,而回报的、享受的、得到的少,就是在积累培植福报;反之,如果回报的、享受的、得到的多,而付出的、给予的、奉献的少,就是在折损消耗福报。

由此可以想一想,我们每天到底是在付出的多还是得到的多?是享受的多还是给予的多?是积福还是消福?如果每天无所事事,而又感到很自在、好像很清闲,表面看上去好像是在享福,实质上确是在消耗福报啊!!!

这个道理太重要了,我身边很多人听完我这个解读,都学会了多付出,多培福积福。

我在十多年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一个人,尤其是女人,在结婚前如果被父母宠爱、娇惯、溺爱,付出的少而享受的多,给与的少而得到的多,那么结果就是在结婚之后往往就会吃尽苦头,甚至经历很多的人生挫折与磨难。

一个人的福报、一生的钱财甚至吃的饭多少,往往会有一个定数(如果修福集德或造恶犯罪会有增减),浪费的多、享受的多就是住在折掉自己的福报。

一个人在少年、青年乃至中年时期享福都不是真有福报,只有到晚年时享福才是真有福。而我们每天所用的房子、车子、手机、衣物、家电、粮食等等,一切都是我们的福报,因此,我们要珍惜我们所有的一切。要向那位老农一样,珍惜粮食、珍惜衣物、珍惜福报,才能收获幸福。

同时更要珍惜已经拥有的美德,才能让幸福之花常开、菩提之树常青。

五、珍惜遇见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种的事情,有些事情是自己主动要去做的,也有些事情是应别人的要求或需求而随顺去做的。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顺有逆,有好有坏,有如意也合自己心意的。其实,每天我们能遇到的一切因缘都是必然该发生的,因此我们每天遇见的一切人事都与我们与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遇见的诸多事情当中,我总结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缘:

1、遇见是来让我们在不同人群面前、所扮演的不同人生角色中尽到职责本分、完成我们来到此世间的责任与义务,甚至是使命;

2、我们遇见的逆境、恶缘以及所谓不如意的事,是来提醒或警示我们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或者提醒我们要“见人恶,即内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不断的遇见当中反省,改过。

3、不同人与事在我们面前的出现,也是来让我们格物致知,让我们明白人生的道理,提升我们的智慧。

4、遇见的逆来之事,往往是来给我们送德。有句话讲,逆来顺受是德。如果我们能在面对逆来之事、看似不讲理、不合情理的事我们能逆来顺受,宁可吃亏不占便宜,保持谦卑恭敬心,那么就是来给我们积累德行。

5、遇见逆来之事,是来让我们磨炼耐心、扩大心量、增加忍耐力,专注力等,让我们在历事练心中成熟。一个人只有通过逆境的磨炼才能不断得以成长。

6、遇见之人与事,还有是让我们吃亏、没面子、甚至有失去财物、权位,一切都有因缘,其实这些都是让我们来偿还自己往昔的欠债。所谓认了受了,早了早好,命里是你福报与财物,即使眼前失去了,早晚会回到你身边会被你所享用,不会少一分一毫。因此,当我们能明此理,就能不看重眼前的得与失,就能在每天的遇见中看惯一切,接受一切,化解一切。

7、我们遇到的事,也不过是修身、齐家、炼心、化性乃至修炼的工具而已,借着事情这个工具来修炼自己的心达到不随境转,乃至动静一如、好坏一如,生死一如。

请珍惜每天所遇到的各种缘分,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善待一切人与事。对过往之事心中不存,未来之事心中不忧,随缘不攀缘,随缘化解恶缘,随缘与人广结法缘。这样就会在每天的遇见当中随缘消旧业,不断增长智慧。

如果是别人来找你做的事情,也要视自己的忙闲、能力大小、对方事情紧急程度以及是否符合道德、法律、法规等因素去决断是否去做,做到什么程度。否则如果对方只要来找你,你都不好意思拒绝,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时间、精力乃至财力、物力的不必要的浪费。我就曾经面对别人来找自己要做的很多事,不一定非得只有自己才能去做,不好意思拒绝,结果让自己每天忙的够呛,劳碌不堪,劳力劳心。

六、珍惜善知识

“善”字,一般人都当“好”字讲;而“善知识”这个“善”,当“能”字讲。他能知能识,能知道什么呢?能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善知识的内涵

善知识指具有正知正见,德才兼备,能引导大众断恶修善,趋向人生解脱的良师益友,又称善友、亲友、胜友。

(二)善知识的重要性

善知识犹如一条路、一座桥梁,顺着他的指引,能够到达涅槃的彼岸;善知识能善巧地、深入浅出地、契理契机地教示,让我们能够明白人生的真相,所以说依止善知识是修身、修学的重要捷径和资粮。

在修身、修行的路上,善知识是导师,具正知正见,行者时常会遇到恶缘的侵入,善知识能帮助行者远离恶法,趋于正道。具正知见的善知识,才能引导众生远离一切恶法,修习一切善法,能够如法而说,如法而行。在善知识身边时常会体会到他们的悲心,时刻为众生着想,受种种善行的感召力,努力向善知识看齐。

由上可知,若依善知识的教言而行,就会得到善知识正见的加持,内心就会欢喜,努力修学,获得福德、智慧圆满,如上弦之月,迅速成就菩提,得大利益。善知识如此重要,我们应平等地发大愿:“诚心祈愿所有利益我法身慧命的善知识,时刻开示普贤行愿,照明解脱大道,深入智慧大海,能在一切时处,恒时加被,无有疲厌弃舍之心,常发大愿,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

(三)善知识的种类

1.做人态度上的善知识:现实生活中善知识的表现各有不同,有些善知识表现在外,处处为他人着想,时刻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有些善知识,直言相劝,引导身边的人;有些善知识,时刻为他人排忧解难,当病痛时,给予安慰与照顾。

2.待人接物上的善知识:有些善知识,看见朋友贫穷困窘,尽力帮助,不计报酬;有些善知识,与人交友,心包太虚,唯在佛法上增益;有种善知识,与道友精进相惜,法上共增益;有种善知识,将感恩刻在石头上,将仇恨写在沙滩上,相互感恩。

 3.处世风格上的善知识:有种善知识,处世以和为贵;有种善知识,见对方偏离正道,设法令其舍邪归正。有种善知识,看到对方懒惰,不理生计,劝他勤于劳作,一点一滴做好身边的每件事。

由此可见,善知识无处不在,只要用心观察,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事都是善知识,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人是生活在群体当中,必定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与善知识同行

同行就是好的同学﹑同事﹑同参道友,在修学的道路上,能以种种方便善巧来促进你,精勤修学;当你放逸时,能在旁边提醒帮助你;当你迷失时,能设法引导你;当你病痛时,能不舍弃,耐心照顾你;当你成功时,能欢喜赞叹你,在修学路上更进一步,同行善知识能够助我们早日成就道业。

让我们打开智慧的双眼,学会善于发现周围善知识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品德,涵养自己的心性,做到身心安稳、行为规范,渐与圣贤接近。

八、珍惜你所拥有的

珍惜已经拥有的德行,***各种名利与财色的诱惑,端正念头、言语与行为,因为积累德行不容易,失去却很容易。

珍惜自己的权势或地位,不要把权势和地位当做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是要把权位当做为大众服务的机会与方便。

珍惜在蓝天白云下,山川大地上在为我们无私付出、给予我们带来 健康 与美好回忆的花草树木、涓涓小溪以及万物生灵。学习它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

珍惜给我们带来宜居生活保障的环卫、电力、水利、消防、医疗、交通、商业等各行各业为我们服务的庞大的人群,当生起敬意和感恩。

我们要学会珍惜你所拥有的,因为你所拥有的不一定永远属于你,如果不珍惜可能会失去。

珍惜福报,从惜福节俭开始;

珍惜亲人,从言语柔和开始;

珍惜友情,从关心付出开始;

珍惜好名声,从洁身自好开始;

珍惜婚姻,从包容理解对方开始;

珍惜工作,从尽职尽责开始;

珍惜生命,从珍惜每一天开始;

珍惜你所拥有的,从保持美好、善良心灵,善待生命开始......

2021年1月27日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过读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菩萨,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

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祈审慎思察,则幸甚幸甚。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与周法利童子书》

印***师一生端以文字般若阐扬净土法门,诲人不倦,利济众生。这一篇《与周法利童子书》,是印祖专门给周法利居士写的开示。古人男子年满十五岁,就要行「成童」礼——将头发盘成发髻,称为「成童」、「束发」;男子年满二十岁就可于发髻上加冠行「冠礼」,称为「弱冠」。如此可知,周法利居士当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那么这一封信就是印祖对一名青少年的教诲了。

在信的开端,印祖就陈以利害,指出「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最关键的时期,就像一棵树苗成长的好与坏,直接关系这棵树将来是否能长成可用之材,因此要对它进行规范、引导,不可任其放逸,应使之正而直。人的教育也是如此,青少年往往有 *** 无理性,对事物的善恶缺乏辨别能力,而社会是充满诱惑的,比起印祖所生活的时代,现在的社会更是如此,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抛弃,青少年往往在所谓的「流行」、「时尚」中迷失自己,一步踏错,即便不悔恨终生,也必然错过了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光。那么「不可学时派」该学些什么呢?

印祖首先指出「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孝」是儒佛两家的根本,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认为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基础。佛教亦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弟」即「悌」,是兄弟手足之间的关系,所谓「兄友弟恭」。「骨肉」、「手足」是中国向来用以形容兄弟间亲切的名词,这实在是最适当不过的形容。能够把这两个名词表示得恰好的,无过于法昭禅师的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若心中常怀兄长、弟妹之情,则敬亲爱亲之情油然而生。由此扩大,亦极易与身边的人融为一体,如此上下和睦,一片祥和之气,此亦佛教之道。「忠厚诚实」是个人品质,要通过具体的行为来培养,如能持五戒十善,自然「忠厚诚实」。

佛法是与生活相应的,所以基本的做人道理必须具备,才能入道。儒家重视孝道,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谓之大孝。为政的人以孝子之心为政,所以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也一定是忠臣。也就是说,是否成为有用的人,观察他居家行止如法与否,就知道答案了。

因此,印祖认为: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能于家庭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印祖所强调的力行伦常,尽谊尽分,广行众善。这一切都成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所必备的条件。

故我们修持要注意言行的相应,既然想念佛求生净土,世间善不能忽略不做。这与《论语·学而》篇「***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异曲同工的意思。由此可知,净土法门的修持,不是只要一心求生西方,对于现实人间的世事,就不闻不问。印祖并不教人废弃世事,相反的,常常勉人居尘学道,善尽做人的义务。

接下来,印祖指出应该当此年轻之时,精力旺盛,要努力读书。读书要讲方法,不能走马观花,读过就忘。要思考书中所说的道理,并且身体力行,依之实践。尤其像《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这样易读易懂的书籍,更是要常读常思,并依之改过迁善。读书之外,尤其要念阿弥陀佛及***菩萨圣号,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最后,印祖将对青少年的教育总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这是《论语·里仁》里的一句话,说的是为人修身就是要向品德优良的人看齐,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而看到没有品德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其相同。其实这里的贤,可以扩大到一切优秀的事物。社会如同大染缸,人在社会之中,岂会不受影响?社会上形形 *** 的人,社会价值观念、社会道德标准各人所持不同,在这样的世界里,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一方净土呢?唯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学习,哪怕同他相差甚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总会赶上他。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只要有这样的心,有这样的毅力,何愁事不成?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想如果为人能做到此,那为人的品行一定会更完美。

「第二要知因果报应。」 事实上,佛教注重的伦常日用之道与儒教所说大致一样;所不同的是:佛教说明三世因果,善恶报应。使人心存敬畏,不敢随心所欲而胡作非为,即使在暗室独处之中,常如面对佛天。故纵属下愚者,也喜欢听闻做善事可得到好的果报。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每个人行事之前都先考虑到这种观念,消极上阻吓著坏人的作奸犯科,积极上鼓舞著大家去行善,因此使社会上坏事因而减少,好事因而增多。或许一开始无法做得很完美,但渐渐的,常受佛法因果报应实事的薰陶,而勉励自己「尽义尽分」的做好。此即印祖融合儒佛思想之所在。

因果的事理,是通三世,重叠无尽的,很可能此善因种下去还未得善果,以前的恶果先成熟而获恶报,怎可因而断定无因果之报应呢?犹如种植稻谷一样,早种者早收成;如欠债一般,力强者先牵。基于因果法则,知今生之幸与不幸都有其来由,倘能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痛改前非,努力行善,就是「转变由心之奥旨」。所以说:极力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可以改变社会不好的风气,使臻于***之境。

总的来说,印祖指导青少年学佛的方法次第分明,有真知灼见。先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将基本的伦常教育巩固住,就是「本立而道生」。接着示以深信因果,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由虔诚心念佛,及信愿行坚固之后,行有余力,再研究大乘经论和儒家经典。这样循序而进,努力修持,则不但实际生活上可跻入圣贤的境界,临终也必可往生极乐净土。可以说,将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净土信仰,做了最完美的结合。

在我们这样的末法时代,发心学佛尤为不易。印祖的这篇开示,不惟于青少年有益,实是现今学佛之人的渡世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