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时间结束_拨乱反正时间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28 0
  1. 中国***是1927年7月23日成立的还是1927年7月1日?
  2. 中国什么时候改变斯大林模式的,结果怎样?
  3.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何在
  4. 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共16分
  5.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所推行的土地政策有哪些变化及其原因
  6. 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生效时间

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知识梳理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时间结束_拨乱反正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时间:1***8年,地点:北京。

背景:“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当时中央的主要***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⑴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同点: 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

影响: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⑵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期间以及以前“左”倾错误思想路线;对***中的错误进行彻底纠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十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人们要求对“***”中的冤***错案进行***,而党中央的主要***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致使“文化大革命” 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促进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1***7年8月党的十一大前后,***、陈云等一大批老同志亲自宣传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于是,开始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规模巨大的拨乱反正工作。1***8年5月10日,由直接领导的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文章鲜明地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就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主义原则,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人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学法指导

1.制作图示,理解记忆

为了更全面的理解、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可以制作下列图示,加强记忆,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运用比较,加强认识

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解认识,可以联系党的历史上的遵义会议和***八大制作表格,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和理解。

会议名称

背景

时间

背景

内容

影响

相同点

遵义会议

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

中全会

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

***八大

3.制作年表,把握进程

在学习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这一目时,可以通过制作大事年表的方式,认识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历程。具体如下: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66~1***6年,“文化大革命” 中,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1***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说明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4.主题活动,实际感受

通过开展调查、访问,实际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把本课所涉及的知识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性”的意义。

5.联系热点,把握史实

学习本课时,可以结合前段时间召开的***十六大等社会时事热点,把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同时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属于周年问题,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6.利用歌诀,快速识记

1***8年年底,北京中央开会议,“拨乱反正”求真理,两个“凡是”被抛弃,解放思想讲实际,工作重心大转移。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开放始兴起,“三中全会”了不起,中国进入新时期。

四、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关于十一界三中全会的命题往往以时事热点或者历史情景作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考查十一界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同时注重对历史上相关党的会议的联系比较,如遵义会议、***八大。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年·福建泉州丰泽区)中国***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答案:C

2.(2008·广西南宁)27.中国***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比较辨析能力。解答这类问题,需要将每个选项逐一验之于两次会议,只要其中一次不适合,就不是对两次会议共同点的正确概述。A只适合***八大,B和C只适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只有D项都适合于两次会议。

答案:D

3.(2008·四川广安市)11.下列各项,属于右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 )

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确定***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观察场景,首先判断该报道的内容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然后回扣课本知识可知:B为***十五大的内容,C***十二大的内容,D为***十三大的内容,只有A符合要求。

答案:A

4.(2008年湖北省咸宁市) 6.1***8年底***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题干抓住关键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来作答,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D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B项属于政治路线。

答案:C

5.(2008年·四川南充市)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⑴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党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

⑵通过这次会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集体是?

解析: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该题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考查,这也突出了周年问题的重要性。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的理解,***后,针对党内存在的“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届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也是解答第二问的基础。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识记情况,属于基础性问答。

参考答案:

⑴十一届三中全会,1***8年。

⑵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或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

作者简介:李兆征,山东省高青县田镇初中历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新课程报社特约编辑。参加过历史图书《红烛3+2》的编写工作,多篇文章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并获奖。

中国***是1927年7月23日成立的还是1927年7月1日?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指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鉴于中国原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直接走入社会主义,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将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过一个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基础上,再将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扩展资料

党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也就是到达革命的终极的前途之前,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

所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斗争,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几十年内是不行的。“一百年后还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后要不要革命?总还是要革命的。”

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斗争,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消灭资产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在全世界范围内,阶级最后消灭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前途——共产主义社会就到达了。

百度百科-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什么时候改变斯大林模式的,结果怎样?

中国***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

1921年7月23日,各地***小组派出的12名代表(另有一名陈独秀个人代表)及2名国际代表聚集上海,召开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了中国***诞生。

众所周知,每年7月1日是中国***建党纪念日,不过“纪念日”不等于“诞生日”。标志着党成立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哪一天召开,很长时间里人们并不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解放思想,研究人员经考证认定“一大”召开时间是7月23日。现在国内的 “七一”纪念依旧,不过正式的党史资料中已说明这只是个象征性的日期。

***确定“七一”为建党“纪念日”,却未说是“诞生日”

对于中国***建立的准确时间,在1938年以前并无一致意见。这是由于建党本身经历了一个较长过程,并非像人的婴儿那样有一个从母体中诞生出来的准确日子。

1938年以前,在中国***内和苏联的一些书中曾说党诞生于1920年。这一年2月间,陈独秀与李大钊最早议定了应建立共产主义政党(即人称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8月间上海最早成立了一个小组,此后北京、广州、济南、武汉和湖南也相继建立了小组。当时,这些组织的名称就是“***”,不过全国还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党纲。

根据分散在国内各城市及旅日、旅法留学生中的***小组(总共有50余名成员)的要求,以及共产国际的意见,1921年夏正式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各地派出了12名代表,加上陈独秀个人的代表包惠僧,于7月间在上海秘密聚集,共产国际也派来两名代表。通过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最早的党纲,中央建立了领导机构,中国***就此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政党。

中国***成立后,长期处于秘密状态,早期党员大都牺牲或脱党,早期文献在国内也多未保存下来。党中央结束长征时,只剩经万里跋涉靠肩膀挑来的两铁箱子文件,其中并无“一大”的材料。1937年中央进入延安后环境稳定,加上需要在全国扩大影响并凝聚全党,1938年春***决定举行建党纪念,并将“ 一大”召开定为党的正式诞生日。

当时,在延安参加过“一大”的只有***、董必武二人,其他代表除四人亡故外,张国焘已叛逃,陈潭秋还在苏联,李达在国统区教书,陈公博、周佛海等人则在***中任***,难以广泛征询意见。***、董必武均无当年的文字材料,只记得是7月间到上海开会,于是二人决定取月首的一天即7月1日为建党纪念日。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中正式提出:“7月1日,是中国***建立十七周年的纪念日。”应该说,这句话中的用语还是慎重的,只认为这天是“纪念日”。

1980年以前曾长期把纪念日当成诞生日

***中央确定“七一”为建党纪念日后,从陕甘宁边区到各解放区每年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一些宣传材料的撰写者想当然地理解***的话,把“纪念日”写成了“诞生日”并相沿成习。直至1980年以前,国内史书中都将“一大”写成1921年7月1日召开。

解放初期,一些***曾做过“一大”考察工作。陈毅当上海***时成立了工作组,为此把汉奸周佛海的老婆杨淑慧释放出来,让她帮助寻找当年陪同丈夫至“一大”会场时去过的房子。工作组又找到布置过会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印证,终于认定了“一大”的会址,不过历史当事者对“一大”召开时间多未能讲清。

在50年代,李达夫妇及已脱党的包惠僧、刘仁静等人都在回忆中说,“ 一大”于暑***期间召开,因包括***在内的多数代表都在学校读书或任教,只有放***才能脱身,国内放暑***的时间又在7月中旬以后。

1957年,苏共中央把过去共产国际的***档案移交北京,其中有“一大”的重要线索。可惜的是,这一年运动后国内日益缺乏民主研究的气氛,党史界鉴于中央已确定“七一”是建党日(其实未准确理解***的用词是“纪念日 ”),便没有人再认真考证准确日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一件情杀案判定“一大”召开日

1***8年末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拨乱反正,对党史问题也开始了全面科研。翌年在中央党校集中了一批史学工作者,以***后勤学院教员邵维正为首的小组负责考证***“一大”的具体情况。

研究人员首先查阅了包括与会代表及其当时家属的回忆,大致肯定“一大”召开日期在7月下旬。苏联移交来的档案中对“一大”召开日期说法有着差异,两份材料说是7月23日:其一是“一大”的武汉代表陈潭秋(1943年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在莫斯科写的回忆,二是当时的工会红色国际驻赤塔特派员的报告。这两人都与“一大”有直接关系,说法最为可信,不过需要国内材料佐证。

当事人回忆和国际代表的报告,都称会议在上海开了八天。最后一天因陈公博住处出现凶杀案惊动了警方,加上法租界巡捕又到会场搜查,代表们便转移到嘉兴南湖上开了一天会,便结束大会。查到这次凶杀案的时间,便能查证会议的召开日子。

参加“一大”的陈公博和周佛海后投奔***又当过汉奸,为人所不齿,不过其回忆录还可参考。这两人的回忆中都说,当时陈公博带着新婚夫人到上海,住在大东旅社。“一大”在上海停会之日,他们夫妇的隔壁房间“当晚发生了一件奸杀案,开了两枪,打死了一个女人”。研究人员查找当年的报纸,果然在1921年8月初的《申报》上有“大东旅馆发现谋杀案”的记载,案发时间系7月31日凌晨。这一命案日期前推8天,恰好是7月23日,由此可见陈潭秋与国际代表所说的“一大”召开日期是正确的。

有关“一大”召开日期的研究成果于1980年上报***中央,主管宣传教育工作的胡乔木大加称赞,中央书记处还讨论了是否修改建党纪念日。考虑到几十年来的习惯,再加上***当初只确定“七一”为“纪念日”,中央最后决定还是不予改变。不过在1981年纪念建党60周年时,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党史大事年表》将党的诞生日写为7月23日。

历史从来是今天的一面镜子,以求实的态度对待以往的***,才能培养现实工作中的科学态度。通过对***“一大”历史情况的查证,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实事求是精神指导下的史学研究的进步,也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编辑:袁敏)

1***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何在

1***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建议。***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讲话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第二,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第三,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第四,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通常,我们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即1***8年12月18日,作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决策的开始时间。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共16分

1***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1***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扩展资料: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文化革命”结束后以反对个人崇拜、纠正“左”的错误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思想解放的讨论。1***6年10月,为害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是党内仍有人继续坚持“左”的方针,阻挠对过去的“左”的错误所进行的拨乱反正。

1***8年5月10日,在主持下,***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转发了这篇文章。

文章说,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文章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主要报刊都刊登了这方面的大量文章。

1***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这是***思想的出发点。”再次对“两个凡是”提出了批评。

百度百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所推行的土地政策有哪些变化及其原因

时间:1***8年?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以***为核心的党***集体。

意义: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内容。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积累了许多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她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转折。

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生效时间

、大革命时期

大革命时期,中国***领导的农民运动发展十分迅速,农民阶级在***的领导下,组织农会,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和武装,建立农民的***和武装,并有力的支援了北伐战争,但这一时期,中国***没有明确提出土地革命路线,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土地革命对于发动农民阶级参加革命的重要作用。

2、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吸取历史教训,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后,为取得农民的支持,领导农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打土豪、分田地活动,土地革命在井冈山根据地蓬勃开展起来了。1928年12月,***总结井冈山一年的土地革命斗争经验,颁布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1928年党的“六大”对土地政策作了原则性的调整:只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区别对待富农。1929年4月,***又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经验,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29年7月,***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提出“抽多补少”的分田原则;区别对待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不过分打击富农;保护大小商店。1930年***在赣南吉安县陂头村召开联席会议,又规定“抽多补少”之外加上“抽肥补瘦”原则。1931年2月,***致信江西省苏维埃***,明确宣布:土地由农民私有。到1931年春,经过长期的土地革命斗争实践,中国***通过总结土地革命斗争经验,基本形成一条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的制定,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开展和胜利。

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

华北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开始实行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党逐步确立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洛川会议上,中国***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正式确立“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为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它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相比具有三个特点:①、产生于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②、这一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体现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③、具有不彻底性,但它削弱了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调动了农民的抗日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同时也照顾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联合了地主阶级,巩固了统一战线,是抗战时期最符合实际的进步性土地政策,对争取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4、人民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阶级矛盾,以及国共双方内战危机的加深,党中央对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决定***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并在各解放区迅速展开。1947年***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并在具体的土地改革中,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总路线。由于我党制定了正确的土地改革政策与路线,解放区的土改迅速取得了重大成就,获得土地的广大农民踊跃地生产、参军、支援前线,为夺取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为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土改任务,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这次土改与以往的土改有所不同,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这次是***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减少了土改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在党的新土地政策指导下,到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的新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几千年来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成为了土地上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国家***,为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开辟了道路。

1980年2月。查询历史记载,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正式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并公布施行一九八零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拨乱反正、恢复和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原则和规定依然适用。